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 > 地图 >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2024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范文大全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相关栏目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热门栏目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推荐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

(共 243 篇)

  • 1、 《第三选择》读书笔记

    目前而言,我尝试把我读过的每本书化作一个模型,解决问题也罢自娱自乐也罢,都想为我所用。《第三选择》是第一本,希望不是我最后一本拿来践行的高贵灵魂,是的,每本书都是一个高贵的灵魂。

    书的封面的副标题是“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第一次听上去有点唬人的味道,毕竟活到我这个岁数,已经不相信这世间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当然,看完这本书,我依然觉得这本书只是尝试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已,下面从我的角度来阐述一下本书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知道有哪些问题。问题可以怎么分类。这里主要从个人出发,将问题分为个人问题和其他问题,狭义上讲与自己相关的问题称为个人问题,比如职场问题、家庭问题等。而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问题,比如犯罪问题、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问题,称为其他问题,本文篇幅有限,本人惜墨如金,且无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情,故更多的将去探讨个人问题。

    问题有了,那么为何会产生问题,是否有一个大而化之的笼统的原因呢。本书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思维误区。什么样子的思维误区呢?我们中大多数人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一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姑且称为第一选择,别人也有一个想法且与你不同,相对你而言,称为第二选择。那么究竟采用你的想法还是别人的想法呢,也就是采用第一选择还是第二选择呢?往往会有出现下面三种情况:1)你胜了对方,采用第一选择。2)对方胜了你,采用第二选择。3)谁都胜不了谁,各退一步,达到妥协,采用“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选择”。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况。1)你胜了对方,对方按你的想法来,那怎么保证你的想法是周全的呢?我有这样的疑问,主要基于我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观,即我认为真理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也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掌握在所有愿意追求真理的人手里,你不是所有人,所以你不掌握真理,你想获得真理,你就得争取更多的意见,因为你不可能争取到所有人的意见,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获得真理,但是如果你愿意听取更多人意见,你就走在逼近真理的路上。如果你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许你获得自由,也许你自我满足,也许你很快乐,但是对不起你是狭隘的。但是,如果你觉得非这么做才快乐,我也会祝福你,毕竟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2)对方胜了你,你按对方的想法来,那怎么保证对方的想法是周全的呢?想法和1)一样,不再废话。3)你和对方都退一步,以互相妥协来达到共识,以求融洽,中国人

  • 2、 樊登读书观后感精选

    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樊登读书观后感。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深思,伴随着观看的过程积累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将每一次反思的结果写进观后感可以有效的提升我们自己,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品位影片中角色的感情和精神状态。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樊登读书观后感【篇1】

    从来都是那种有意见也不会反驳的心理,看完这本书后,生活里与工作中确实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该维权时,也得向前一步,不能只是腹黑与埋怨。

    女性在外面积极往桌前坐,在家也要放手让男性往桌前坐。无论内外互相做彼此的顾问、朋友及支持者。互相尊重彼此工作,理解彼此的时间,作为女性也要敢于规划职业,不怕突发事件影响自己,很喜欢“应该同时确定两种目标:长远的梦想和“18个月”的短期目标”这一建议。即使目标模糊,但也能像有路标在指引你前行。

    有时,想的越复杂,执行力越差,很多时候一个决定在于自己看准机会,谢丽尔说“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不要什么事情还没做,就想一堆问题出来阻碍前行的动力。

    做不到的时候不要沮丧,不要觉得无能,全能女性,十全十美女性毕竟她只是一个神话,鼓足勇气去提观点,去规划事业实现愿望。

    “女性还不得不忍受粗鲁的问题和谴责的目光,被人们提醒自己在工作和孩子身上的投入都在打折扣”现在社会这类现象,只要愿意,其实可以扭转人们的思维想法。要想平等少年还需努力。

    樊登读书观后感【篇2】

    在好友的力荐下,阅读了facebook首席营运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所著《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一书,作为facebook的桑德伯格通过自身在职场的成长轨迹,用自身事例与统计数据为职场中的女性指点迷津。

    我一向反感打鸡血式的励志书,在阅读前对呼声甚高的此书本没有报太大希望,然而当读完前几章,看到作者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秘密后,很受启发,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往桌前坐",简单的四个字道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不自信,针对这种不自信,桑德伯格提出要"假装自信",这对策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细想一下,果真不失为一条妙计。这个诀窍是桑德伯格在20世纪80年代教健美操时发现的,练习健美操需要全程保持微笑,有些时候的笑容是自然流露的,但有些时候,心情很糟糕时,就不得不假笑,在强迫自己微笑一个小时后,桑德伯格常常会觉得快乐了

  • 3、 樊登读书观后感1000字(汇总10篇)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观看作品时总会涌现非常多的想法,写一篇观后感能最直接的记录我们观看作品时的心情,观后感如同其字面意思,观看电影后获得的感想和感悟。一篇优秀作品观后感怎么写呢?读后感大全现在向你推荐樊登读书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樊登读书观后感(篇1)

    很喜欢这本书。

    如何读懂一本书,不在于是否把整本书读的如何如何,而重要的是,这本书中的知识是否对你有所影响,从而改变原有的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根源,无论负责传授知识的人,还是读书学习的个人,读书都是一种带有使命的事情。

    作者是一个融各种知识体系的人,他才是真正把知识运用的人。他告诉我们,知识不再是只是上学学书本理论知识,而是一生都应该学些人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这些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好,成为一个更会生活,建立美好生活的人。

    传授知识,也就是作为一个讲书人,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学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样的职业说伟大,其实也很普通,就像一个头脑承载多种武艺的高手,指导他人如何解决问题。

    我很喜欢这本书,作者的思想让我脑洞大开,不再是过去上学读书时看书的思维方式,而是真正读书的目的。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根源,源自知识武装大脑,建立高超的思想,拥有非凡的创造力,创造力才让人们做出与原来不一样的自己,人类才有所变化。

    无论你是否想做一名讲书人,这本书都是值得你去好好品尝的书。

    赶快读上吧!会带给你新的感觉,不一样的体验。

    樊登读书观后感(篇2)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1000字!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内容再创作是阅读后最好收获。

    樊登读书是很多人使用的学习平台,他讲书是让大家更快速的听到想要学的知识。我们时常也会迷茫:为什么而读书?而这句“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是很有说服力的答案。

    若说读书无用,那一定还是你没有真正读懂。樊登在《读懂一本书》中却说,自由阅读是更好的探索。在开篇他说主动阅读与针对性阅读这两个特点,这两者都是带目的的阅读,是作为工具使用,自由阅读会就像让大家到有惊喜的未知岛屿,也是充满乐趣的。

    阅读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书中给你提供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阅读可以让自己从单向度思维,知识增量后成为多向度思维的人:更追求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读书是一个没有捷径的积累过程,只有脑海积攒的东西阅读,你的理解力池子就会越大,可以链接形成的“知识网”才

  • 4、 值得参考!读樊登终身成长读后感范文锦集三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参考!读樊登终身成长读后感范文锦集三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读樊登终身成长读后感(篇一)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从樊登老师那儿获得的认知,今年五月有幸读到,收获很大。

    有这样一个例子,区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车上被警察贴条了,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然后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定了,晚上回家跟家人又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就能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人的不同。固定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今天太糟糕了,就不适合出门,就不该去上班,或者觉得自己就不适合跟人沟通,甚至想换工作……可以看出来,故事中的“它”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了。但是成长型的思维的人会说:“我以后停车的时候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得稍微早一些,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会否定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找什么机会跟领导再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更重要,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终身成长》这本书讲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引导行动,行动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结论就是:思维其实是我们达到满意生活的本源。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能够看到事件的底层逻辑时,那些表面的浮华才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满意的人生。它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书,核心就是要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便为之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读樊登终身成长读后感(篇二)

    《陪孩子终身成长》作者:樊登。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樊登本人。他所创办的“樊登读书会”被很多人所认知。

    本书引用了很多国外知名亲子教育书籍中的论点与精华。不仅提到了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而且论述了父母自身如何进阶。

    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让孩子“长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替,现在这一代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

  • 5、 教你写读书心得:樊登读书逆商读后感汇编(5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你写读书心得:樊登读书逆商读后感汇编(5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樊登读书逆商读后感(篇一)

    听樊登讲《逆商》,他以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为例,解读逆境和什么有关。我突然被“石头缝里长出的树”触动了。

    霍山与我的家很近,我经常去山上锻炼,有时不走大路,特意沿山石攀爬而上。霍山以石居多,许是第一年的种子被风吹落到石缝里了,经常看到长在石头缝里的柏树。每每见到,总是油然起敬,为它不屈的生命力。但也仅止于此,并不曾深思。

    今日听到“石头缝里长出的树”,下意识地联想到一个问题:当它只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是如何在石头缝里求得生存的呢?在没有土,没有水,还有狂风暴雨的环境中,它是怎样一点一点长大的呢?是像黄山迎客松那样吗?

    长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黄山迎客松,它的根能分泌一种有机酸,一点一点地浸蚀花岗岩,使岩石加快风化,形成少量的岩土,而供其深深扎根。它的枝叶还能从空气、雨雪中吸取养份,以供其生长所需,所以它能在悬崖绝壁上生存,在千米高峰上挺立,繁衍种族,延续后代,堪称世界之“绝妙”。

    不管有没有黄山迎客松那样的生存之道,长在霍山石缝中的柏树一定有自己的谋生之策。

    转而,又想到李鸿雁老师发过的一张,主角是一株长在打火机里的小草。

    石缝的深处或许还有泥土,那打火机狭窄的空间里,充其量有一些沾在里面的泥土。也许是鸟儿衔在嘴里的草重恰巧掉到打火机里,也许是这颗草籽被雨水冲到打火机里,几乎是必死无疑的环境,它却顽强地发了芽,还长成一株小小的草。

    其实,像这样的植物我还见过许多:长在房顶水泥缝里的榆树,长在楼底墙壁与水泥地之间的蕨类植物;长在办公楼外面地砖缝隙之间的三叶草。

    如果这些树啊,草啊,它们有思想的话,当它们知道自己生在石缝中时,可曾想过放弃?总感觉它们活得会更简单,不会思前想后,前怕狼、后怕虎。或许它们只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想要活多久?答案是越久越好。第二个是接下来我该怎么做?答案是用尽一切努力活着。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人生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可以问问这两个问题。困境就在你面前,你想要活多久?接下

  • 6、 精进读后感: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面临这一些选择,这些选择有的决定小事,有的决定一生,让我们处于反复纠结的境地。选择的难在于对于未来的未知,害怕遇到不想要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精进读后感: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

    人生每天都面临着林林种种的选择。我今天穿啥好呢?我今天吃什么好呢?尽管诸如此类的选择并不会对我们人生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但也足够让我们纠结好几分钟。

    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至于这些选择是否真的影响不大,答案其实也是一个未知之数。

    也许今天穿得刚好是领导喜欢的款式,下个表现的机会就到了你身上。

    也许今天想去吃西餐,在西餐厅遇到了与你长相厮守的她。

    不过对于这些小事,我们往往不在意蝴蝶效应,我们会把在意放在一些大事上,比如学业、工作、婚姻

    其实,在不在意蝴蝶效应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父母那一辈的人很难做选择,因为没什么选项,现在的人很难做选择,是因为选项实在太多了。

    选项太多,我们往往更在意蝴蝶效应,生怕本来走那一步会走得一帆风顺,而走这一步会走到坑里,但又不确定哪步是坑?

    作者说,我们做选择喜欢把自己局限在某个赛道上,不敢试错、焦虑皆源于此。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很明显地固定了赛道,固定了项目,并且只有按照这样的比赛才能成为赢家,那结果肯定是获胜者寥寥。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对未来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只不过区别在于这种所谓的积极是否在我们想要的赛道上。

    难!这样的选择真的很让人为难,我们都太过于担忧结果了,要么是想要的,要么是不想要的,如果不是想要的,那么结果就一定是不想要的,一定是糟糕的。想想就冒冷汗了,非生即死,莫名给自己增添了实际上无关痛痒的心理负担。

    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第三选择的概念,除了你的选择、我的选择还有我们的选择,同样,我们是否也可以有想要的选择、不想要的选择以及赛道外的选择呢?

    话说到这里,好像也真的有这么回事,那我们就把目光放在赛道之外就完事了嘛!这时可能会衍生出第二个问题,我们连走上这条赛道往往都不是自己自由探索出来的结果,而是背负着外界的期望、身份的焦虑、长辈的叮嘱,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好像在做选择,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做一些注定要做的事罢了。

    欧阳超在第五季《奇葩说》被淘汰时说,这是他第三年参加了,他的职业是一名警察,领导不支持参加这类节目,

  • 7、 [参考范文]樊登故事经济学读后感范本合集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考范文]樊登故事经济学读后感范本合集”,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樊登故事经济学读后感【篇1】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画外音:高房价…)?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 (书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书中例子),“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

  • 8、 读后感收藏:樊登逆商读后感优秀模板(9篇)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后感收藏:樊登逆商读后感优秀模板(9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樊登逆商读后感【篇1】

    偶得一本书,书名逆商,书的后面对逆商这个词进行了解释。逆商是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正视挫折、脱离困境和超越自我的生存能力。读了几篇文章,书中对于面对困局、变数的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的心态和能力进行了剖析,让我受益良多。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经常听到智商和情商更多一些,对于逆商这个概念接触的并不是很多。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谁都会遇到过困境,能否成功突破困境、获得成功就要看是否拥有强大的能力和平稳的心态,这就是逆商。这本书通过三篇来论证逆商:第一篇,什么都无法预测,既然无法预测未来,就请努力过好现在;第二篇,来自社会和自己的逆境,平庸至死还是站在巅峰,请选择触底反弹;第三篇,灵魂苏醒,摆脱逆境和脆弱,不破不立,唯有重建才能提升你人生的格局。

    书中一篇文章焦虑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读后感触很多,我也曾对一些事感到焦虑,那段时间充满了负能量。其实,我们的焦虑更多的是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慌,或者说对自己能否应对未知的一种不自信。那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克服这种焦虑呢?那就是自省自信。自省,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一定是我们有什么地方没有考虑周全,找到导致我们失败、没自信的原因,以后尽量避免、好好反省,不能让自己以后在同一个地方再栽跟头。当然,除了自省外还要自新,我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的在别人指出的时候经过努力改掉,有些在我们失败的后自省的时候痛令自我更改。我们只有不断的改正自新,才会让自己的不足变得完善起来。

    要破除焦虑、负能量,当然还需要我们内心充满信心,对生活、工作充满正能量。自信是打败一切负能量的法宝,不管你跌倒多少次,不管你失败了多少次,不管你被挫折伤害有多深,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努力,那么所有的一切在你面前就都是纸老虎,你的成功就只是早晚的问题。

    《逆商》是一本成功励志方面的故事书,作者通过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论证了自己

  • 9、 读者第三期选择观后感10篇

    下面是栏目小编为你推荐的“读者第三期选择观后感”,您在为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而烦恼?而观后感则是记录心中独特的见解和观看时的感动,写观后感时要结合现实情况与作品本身就事论事,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读者第三期选择观后感 篇1

    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周六晚上收看这个节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锁定央视一套,静待《朗读者》播出。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旧一袭白裙,依旧笑容绽放,依旧口吐莲花……这一期的主题是“选择”。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生都面临多样的选择。演员王千源选择自己热爱的电影角色,成就影帝梦想;托福满分的耶鲁学霸秦玥飞,选择回国做“大学生村官”,将青春奉献基层;著名作家麦家,选择小心翼翼陪伴儿子度过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员徐静蕾的人生,因为选择坚强而更加精彩;“汉字叔叔”理查德选择为汉字贡献所有;曾是医院院长的郭小平,选择了做国内唯一一所红丝带学校校长,为艾滋病儿童提供教育。这些选择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

    爱跟自己较劲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选择让他因电影《钢的琴》获得影帝殊荣。王千源朗读的内容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托福满分的秦玥飞热爱脚下的泥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国到农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的举动影响了一个精英群体。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秦玥飞朗诵的内容是迟子建的《泥泞》。

    著有《风声》《暗算》的作家麦家,一度与叛逆期的儿子关系紧张,儿子曾经对他关了3年的房门。3年,1095天,作为父亲,麦家选择坚持陪伴,坚持教育,不放弃开导儿子,不放弃对他的培养。麦家朗诵的内容就是他为儿子写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话语里是沉甸甸的父爱。

    为什么徐静蕾要选择当演员?是什么机会使她决定导演一部电影?导演不同类型片子的背后,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这又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徐静蕾朗诵的是史铁生的《奶奶的星》。

    美国汉学家理查德·西尔斯,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1994年,汉字叔叔44岁时,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让他走到了生命的边缘,让他对毕生一定

  • 10、 《樊川诗集》读后感
    《樊川文集》是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樊川文集》分为文集、外集和别集,收有杜牧生平创作的诗歌、散文。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庭,杜牧完全生活在晚唐时期。晚唐的诗歌多为颓废、堕落的亡朝之音,历来不受待见,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落日前的余晖、晚霞所辉映出的美丽,杜牧的诗歌是晚唐日暮诗歌中灿烂余晖中绚丽的一笔。 读完《樊川文集》中两百多首诗歌,诗人杜牧浮现在我脑海的便是多愁善感的士大夫形象。杜牧出身名门,接受着忠君从仕的家风熏陶,因此有着杜甫心怀天下的责任感,但是与杜甫不同的是,杜牧更多的是怀念盛世,站在国家朝廷政治的角度关注国家大事,少有对底层人民的描写。有着强大政治抱负的杜牧遇上的是无可救药的晚唐,因此在诗中流露出惆怅难解、失望愤懑的忧愁之感。 多愁善感是晚唐诗坛的主基调,杜牧的诗歌自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但是杜牧主张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因此杜牧的诗歌伤而不俗,意境开阔。 《還俗老僧》“雪發不長寸,秋寒力更微。獨尋一徑葉,猶挈衲殘衣。日暮千峰裡,不知何處歸。”《还俗老僧》辞采朴素峻丽,情感悲而不缅,由“独寻一径叶”与“日暮千峰里”作对比,意境开阔。诗中描绘的是老僧还俗却不知去向何处的迷茫惆怅之感。老僧曾经远离俗世,如今年老穷困、孑然一身,到头来还是要回到尘世去,但是面向高峻广袤的峰林,世界之大,竟找不到我的容身之处。欲出世不得,欲入世无门,这是杜牧的心病所在。杜牧很想像李白那样超脱,欣赏道家的逍遥洒脱,但是家国的责任感迫使杜牧自身做不到对国家政治置之不理。杜牧一生对朝廷有过期盼、失望甚至绝望,这三种情感是循环往复的,并不是单线的。 在《樊川文集》卷三集中收录了杜牧20多首咏物诗。这20多首咏物诗的主题很丰富,有对历史、朝廷政事控诉的,如《隋堤柳》、《鸦》;有对胡人入侵控诉的《早雁》;还有纯写物,抒发闲适雅兴的《鹭鸶》、《山石榴》。有以物自比的《鹤》。《鶴》“迎曉月,愁思立寒蒲。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碧雲行止躁,白鷺性靈粗。終日無群伴,溪邊吊影孤。” “我”晚上因愁思失眠,站在蒲边思绪万千,却看到了性灵却孑然一身的丹顶鹤,“我”就像那丹顶鹤一样高洁孤傲,不愿与俗世作伴,因此只能
  • 2023-01-0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1-09-23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12-18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3-06-15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3-05-1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30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1-05-2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
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大全,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2024,更多樊登读书第三选择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