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 > 地图 >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2024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推荐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

(共 6371 篇)

  • 1、 《第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第三次浪潮》这本书是美国的阿尔温。托夫勒(alwintoffler)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的,五百多页,就这样每天看一些,也差不多快看完了。感觉颇有启发,于是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如果借不到纸版的,电子版的很容易下载到。

    对于这样一本大部头著作来写评论,当然超出了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因为它所涉及的东西太多了,经济、政治、工业、商业、家庭、社团组织、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城市的发展、环境保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哲学、人类心理的变化等等。。。这是一部巨著,我只能仰望而已。

    传统的看法,认为系统是静止的、或者准静止的,平衡态是其稳定态、最佳态。外界的刺激,对系统的稳定和存在,是一种威胁;它经过系统的响应,能够渐近的平静下来最好;如果不能,甚至影响到了系统的稳定和存在,那我们则应该在刺激和系统中引入消极反馈(负反馈),使得系统重新稳定下来。

    可是,科学家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待这个问题。他们思考:如果引入的是积极反馈,那么外界刺激的波动,又会引发什么事情?研究耗散论的普里高金指出:积极反馈在系统中的存在,会使得外界环境的波动,得到惊人的放大,直到现存均势被破坏,现存结构被粉碎。而这旧结构解体的过程,往往并不一定伴随着混乱和崩溃,而常常是建立全新的更高级的结构的过程。他从物理和化学反应中观察到这类现象,而这不光有纯科学的意义,而是具有哲学共性的,也就是所谓的秩序来自混乱,从波动中建立秩序。这种意义下的外界刺激(波动),就是机会,产生新结构的机会了!所谓机遇只光临有准备的头脑,说的也是这样一个具有了敏感的正反馈特性的人吧。

    综合起来,前述两种观点,适合于两种不同的条件。对于远离平衡态,积累了种种信息和资源,具有了相当的正反馈的情形而言,刺激、挑战就是机会,就是新旧交替的机会。但是对于近平衡态,或者具有负反馈的,相当稳健的系统而言,刺激和挑战,是应当努力衰减掉的。

    当旧的平衡打破,新的结构出现以后,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及外在的历史、当下与环境的关系。个人的经历不管怎样丰富,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同一件事,却能够产生千百种不同的理解。所以历史和环境都需要重新解释。有学者说过: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他大概是说的是历史都是按当代的思维模式被理解。这个工作重要而且必要,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尽管意识到新旧结构的更替,但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更替会带来多大的影响。这个有意识的过程,会使新结构进一步巩

  • 2、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读书笔记
    最近,在党校的推荐下,认真地读了洛伊宁格尔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这的确是众多评价中国书中的值得一读的书,作者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现在中国所应当警惕的几个陷阱以及道出了中国人民正在走自己的道路这个观点。现在我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书中一些观点的看法。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对方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构成了国家间关系准则的要点。但是这一准则在冷战结束后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力量,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被一些西方强国采取一些干涉一国内政的行动时,没有任何国家以内政不容干涉、主权不容侵犯为理由加以反对。直到***年夏季的北京事件发生后,彻底暴露了美国领导的国际社会的幼稚、盲目和不自量力,失败的原因在于这次行动根本违反了国际干预的各项原则。北京的一位15岁中学生对国际社会的联合制裁行动表示了深深的不理解和强烈的愤怒的行为,跟作者洛伊宁格尔以醒目的小标题写道:任何形式的国际干预都是对中国的一种犯罪。相呼应,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政治经验、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为依据来处理国家内政以及对外开放的事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需要别的国家安排自己的道路,这样只会让被干预的国家乱了自己的阵脚,被牵着鼻子走。最近,在国际新闻里看到玻利维亚总统批美国干预内政并威胁关美驻玻使馆和叙利亚数千人游行支持巴沙尔且拒绝外国干预内政,这都是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行为,我是百分百投赞成票的。远的就不说,就说我们国家的台湾宝岛迟迟没有回归祖国,尽管国家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和平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却通过扶植台湾本地人政府、交联合国托管、把台湾交给非蒋介石的国民党人和向台湾军售来干涉我国收复台湾,虽然这都增加了我们国家统一的阻碍,但是相信总有一天通过我们两岸人民的努力,台湾总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 中国是一个农民仍占多数的国家,直到今天,十三亿多人民,九亿是农民,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民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历史上,中国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就是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依托的力量是农民,而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解放初的时候我们国家实施土地改革政策,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为什么在农村开始启动改革?用土地承包到户办法把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在现今,正如2011年5月时天津市长说过,中国的农民对中国的社会
  • 3、 《第三选择》读书笔记

    目前而言,我尝试把我读过的每本书化作一个模型,解决问题也罢自娱自乐也罢,都想为我所用。《第三选择》是第一本,希望不是我最后一本拿来践行的高贵灵魂,是的,每本书都是一个高贵的灵魂。

    书的封面的副标题是“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第一次听上去有点唬人的味道,毕竟活到我这个岁数,已经不相信这世间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当然,看完这本书,我依然觉得这本书只是尝试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已,下面从我的角度来阐述一下本书试图传达给我们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知道有哪些问题。问题可以怎么分类。这里主要从个人出发,将问题分为个人问题和其他问题,狭义上讲与自己相关的问题称为个人问题,比如职场问题、家庭问题等。而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问题,比如犯罪问题、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问题,称为其他问题,本文篇幅有限,本人惜墨如金,且无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情,故更多的将去探讨个人问题。

    问题有了,那么为何会产生问题,是否有一个大而化之的笼统的原因呢。本书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思维误区。什么样子的思维误区呢?我们中大多数人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一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姑且称为第一选择,别人也有一个想法且与你不同,相对你而言,称为第二选择。那么究竟采用你的想法还是别人的想法呢,也就是采用第一选择还是第二选择呢?往往会有出现下面三种情况:1)你胜了对方,采用第一选择。2)对方胜了你,采用第二选择。3)谁都胜不了谁,各退一步,达到妥协,采用“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选择”。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况。1)你胜了对方,对方按你的想法来,那怎么保证你的想法是周全的呢?我有这样的疑问,主要基于我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观,即我认为真理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也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掌握在所有愿意追求真理的人手里,你不是所有人,所以你不掌握真理,你想获得真理,你就得争取更多的意见,因为你不可能争取到所有人的意见,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获得真理,但是如果你愿意听取更多人意见,你就走在逼近真理的路上。如果你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许你获得自由,也许你自我满足,也许你很快乐,但是对不起你是狭隘的。但是,如果你觉得非这么做才快乐,我也会祝福你,毕竟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2)对方胜了你,你按对方的想法来,那怎么保证对方的想法是周全的呢?想法和1)一样,不再废话。3)你和对方都退一步,以互相妥协来达到共识,以求融洽,中国人

  • 4、 雷雨第二幕读后感

    雷雨第二幕读后感(一)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再看蘩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2020: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蘩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蘩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蘩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蘩

  • 5、 第三军团读书笔记(精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就是一个小书迷,对文学类的书籍爱不释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第三军团》这本书,它,便成了我的最爱。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www.dhb100.com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书名为什么叫“第三军团”,等我深入阅读下去,我逐渐明白了书名的由来,书名源自于这本书中的一个情节:一天,刘天人、常振家、陆文虎和骆强聚集在一起,组合了一个“帮助弱小、惩恶扬善”的帮派,可是帮派的名字却迟迟没有想到,骆强说:“解放军是第一军团,解放军不管的事由人民警察来管,警察算是第二军团;警察不管的事我们来管,我们就叫第三军团,怎么样?”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整本书围绕调查“第三军团”而展开。

    “第三军团”遇到了汽车上公开抢劫的流氓,火车站勒索乘客钱财的个体运输户,贩卖黄书起家又制造假酒假药的“众生贸易公司”……“第三军团”处处惩恶扬善,坏人对他们恨之入骨、闻风丧胆,而好人则为此拍手叫好。“第三军团”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七尺男儿不为民,亏对父母枉为人。世间自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第三军团。但这些事并不为校长顾永泰所知,顾永泰让大学刚毕业的即将到学校当老师的华晓扮成高二学生调查此事……于是,他们中间又发生了一件件惊险有趣的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当中,我最钦佩的是骆强,他不仅忠肝义胆、嫉恶如仇,还是一个勤俭孝顺的人,骆强是他们家的顶梁柱。平常的学生总是让父母操心,而骆强却从细微的地方观察父母的心思,帮助父母解决各种问题,我特别佩服他。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再次捧起《第三军团》,回味世间真情。

    “第三军团”是由骆强、陆文虎、鲁湘舟、常振家、刘天人组成的学生团体。他们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七尺男儿不为民,愧对父母枉为人。世间自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第三军团行侠仗义,令坏人闻之丧胆,让好人拍手称快。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然而,他们所就读的辅民中学的校长顾永泰却将第三军团视为流氓团体,这位校长让华晓老师假扮学生,去高二班“一探究竟”,华晓多次接近可能是第三军团的成员,但是最终都是徒劳无功,一无所获。在这期间,第三军团在公交车

  • 6、 《第三种爱情》读书笔记

    第三种爱情,这种爱情,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感动,每个人都守口如瓶,每个人都讳莫如深。它是一条暗涌的河流,奔腾不止,泥沙俱下。如果你不幸遇到,还是躲远些好,实在躲不过,被挟裹着,被卷带着,在刻骨的甜蜜和痛苦中沉沦,那我也只能祝你修成正果,虽然我知道这很难很难,因为,我没有做到。自由行走《第三种爱情》

    凌晨,很凉,从脚底到心底,第三种爱情,有点沉重

    终究是多少有点理解吧,看完后虽然心情很沉重,但没有像当时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样激动、流泪,毕竟,第三种爱情应该要比梦花得爱情故事理智吧,或者说,林启正和邹雨应该要比顾小北和林岚成熟吧,又或者,邹月的殉情与江心遥绕过的作派也应该给了第三种爱情最好的见证与纵容,金钱,权势,执着,脱俗,无奈,放弃都给了我们第三种爱情理应的诠释与归宿

    然而,悲剧,毕竟是悲剧,明明相爱,近在咫尺,却不仅不能在一起,还要硬生生地将熟记的号码变成哑巴,甚至刻意安排的一次相见也可以在一秒钟的低头抬头间错过这样的悲剧,难道不沉重么?

    谁能说林启正与邹雨得爱情,或者说第三种爱情是逢场作戏,是金钱与权势的产物?楼上的林启正怎能看到楼下的邹雨泪流满面?谁可以在这场爱情中脱俗得不计较不要求任何东西的邹雨又怎能体会林启正对他的爱与愧疚?谁能说第三种爱情不是爱情在金钱、家族、权势、门当户对这些在爱情面前永远世俗却又无法摆脱威力无比的附属品斗争中的牺牲品?而谁又能说江心遥或者高展旗还有邹月甚至左辉就真的仅仅是所谓的第三种爱情中感情的受害者?令人惋惜的邹月怎能知道邹雨与林启正的无奈?谁又能否认邹月走向了爱情的一个极端,虽然这个极端在邹月看来是真的无法接受她所看到的?谁能体会邹雨在这场爱情轰然坍塌时失去母亲尤其是因为这场或者不该发生的爱情而殉情的妹妹时的伤痛与心死?又有谁能体会林启正不得不为了一些爱情以外的东西离开最爱的人在不爱的人身边得痛苦?看到林启正手腕上得伤口后面更大的伤痛?

    谁不感叹林启正与邹雨在香港一秒钟的错过?谁在意了江心遥得那句心血来潮的i love you?谁又能说林启正背叛了江心遥?邹雨辜负了高展旗和左辉?谁能告诉我们在这场第三种爱情中,谁胜利了?谁失败了?抑或大家都被这场爱情狠狠地涮了?邹雨与林启正真的在这场爱情中败得一塌糊涂么? 谁能来说说第三种爱情是对是错?

    难道,真如作者所言,当爱情劈面而来,会给我们选择的机会?

    看过《第三种爱情》,我和你一样

  • 7、 第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篇一:第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第三次浪潮写作于1980年。

    作者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科学放在一起讨论,甚至部分哲学也在一起讨论。

    以下部分是读书笔记,部分是我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不推荐你一上来就看我的读书笔记,那是嚼别人嚼过的馍。你应该自己去看这本书,然后得出你自己的想法,再看看我们的想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好,言归正传。

    第一次浪潮是指的农业文明,它的特征为:1、生产工具为以锄头为代表的低价值低价格工具;2、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为土地和人的体力;3、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人的体力;4、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为家庭;5、文化的主要表征为神秘主义,典型如东方的神秘主义。

    第二次浪潮是指的工业文明,它的特征为:1、生产工具为以机器为代表的高价格高价值工具;2、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为资金和化石燃料;3、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化石燃料;4、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为大企业,5、文化的主要表征为机械主义,典型如西方的机械思想、流程管理。

    第三次浪潮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浪潮,暂时没有确切名称,它的特征为:1、生产工具在目前为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目前限于我的接触范围,我还想不出其他的)的高价值低价格工具;2、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是人的脑力;3、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人的脑力;4、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目前处于萌芽状态,为小团体或个人企业;5、文化的主要表征包括去中心化,混沌主义,但总体上目前不明确。

    ps,每一次的浪潮都是建立在前一次浪潮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目前能了解到的是第二次浪潮基本上是建立在摧毁第一次浪潮的基础上的,第三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如何相处,目前尚无定论。

    中国,乃至世界,都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发展及不同步,当部分国家部分地区部分城市部分人口已经开始第三次浪潮时,还存在部分国家部分地区部分城市部分人口处于第一次浪潮中。中国部分农村现在处于第一次浪潮,仍然采用自有小田地的方式实现自给自足,部分农村已处于第二次浪潮初期,开始工业化建设。

    我们不知道历史是如何产生的,无论是宿命论还是非宿命论。

    没有人可以创造历史,我们都是历史洪流中的芦苇,选择不同的方向产生不同的结局,可以说是努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选择的结果。

    so,我们要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这是阅读第三次浪潮这本书的目的。

    【篇二:《第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记得在高

  • 8、 《雷雨》的读书笔记

    范文一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物都显示了他的作为社会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鲁贵是一个不识羞耻、趋炎附势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园这两个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极为鲜明的。性格更为复杂和矛盾的一个人物是繁漪,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显示了曹禺优异的艺术才能。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家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划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说: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

  • 9、 关于《雷雨》读书笔记

    范文一

    初读《雷雨》是因为高中的语文书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时候刚刚接触戏剧就被情节里的人物所吸引了。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剧本的思想。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这个悲剧是因为封建主义家庭的权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是时代和命运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这一出悲剧。这就是我的雷雨读后感。

    范文二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 10、 雷雨的读书笔记

    篇一

    初读《雷雨》是因为高中的语文书上有雷雨的片段,那时候刚刚接触戏剧就被情节里的人物所吸引了。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剧本的思想。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这个悲剧是因为封建主义家庭的权威不容他人打破,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是时代和命运在扭曲的人性中塑造的这一出悲剧。这就是我的雷雨读后感。

    篇二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

  • 2019-11-12

  • 2023-03-26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2-05-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2-08-20

  • 2019-11-12

  • 2022-03-23

  • 2019-11-02

  • 2019-11-12

  • 2019-10-11

  • 2023-05-28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0-11

  • 2022-03-31

  • 2022-03-30

  • 2019-10-11

  • 2022-03-18

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2024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摘抄,雷雨第三幕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