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 > 地图 >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2024第三选择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推荐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

(共 6549 篇)

  • 1、 《欢乐颂(第三季)》读后感_900字

    《欢乐颂(第三季)》读后感900字

    很多人说《欢乐颂》三观不正 ,赤裸裸的谈钱,赤裸裸的暴露了社会阶层间的鸿沟,以及阶层固化的现实。在我看来,价值观不应该是被谁灌输或从哪里接受来的,而应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不论书籍还是影视,看一部作品好不好,不是道理讲的好不好,而是故事讲得好不好,故事有趣,又贴近现实才可以引发观者思索的欲望和讨论的价值。 难得会认真读一本网络小说,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塑造了鲜活丰满的人物,这里没有完人,没有玛丽苏,也没有道德审判,有的是接近现实的人物与生活,你会看到生活中的不易,困惑,无奈当然也有欢乐和希望。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看待他人时,时常会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看到年轻貌美又多金的女子就认定是小三,看到渴望嫁入豪门的女子就鄙视她是捞女,看到富二代就断定其不思进取,轻易的评判他人是一件很蠢的事,有时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令我们无法了解他人,有时是我们自身的局限不足以去理解他人。而真正了解一个人远没有那么简单。 人,本来就是复杂且矛盾的个体。 坚强独立的白骨精安迪也有着不堪的记忆和对亲密关系的畏惧,人情练达游刃有余的樊胜美也深陷家庭泥潭无力自拔并一再寄希望于遇到良人得以逃离困境,可家庭优渥又张扬跋扈的曲筱潇要真正获得父亲的认可和爱人的认同也并不轻松;单纯可爱不攀附权贵的邱莹莹却常常而令人感叹头脑简单没心没肺面对爱情又太过卑微,而看起来最乖巧娴静循规蹈矩的关雎儿也有她不为人知的渴望和不甘。 五个人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良。虽然她们表达善意的方式不同。她们也各有各的弱点。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不论是安迪的冷漠与恐惧,曲筱潇的任性与刻薄,樊胜美的虚荣与懦弱,邱莹莹的愚蠢与市井,还是关雎儿的自卑皆源于家庭的塑造和幼年经历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处世态度造成了她们之间的碰撞、摩擦,也让她们在彼此的磨合与帮助中自我成长。 其实她们身上的那些优劣是非都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自己的身上,他人皆是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2、 《欢乐颂(第三季)》读后感_4500字

    《欢乐颂(第三季)》读后感4500字

    看完《欢乐颂》全书已经很久,接着一边追剧,但一直还没看完,随便说点。

    全书围绕着五个姑娘截然不同的性格展开的小说,她们代表着社会中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社会交往的观念与认知。它以女性间的感情、职场拼搏为视角,多棱镜般折射出当代女性的生存真相。五美人设极具代表性:身世背景不同、现实阶层各异、性格千差万别。众多情节戳中我们的痛点:在大都市各自打拼的艰辛、面对爱情的选择、赤裸裸的阶层碾压、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困扰。五个性格鲜明的姑娘贴近生活的题材,激发了我们对职场、人生、爱情、婚姻的诸多思考。

    这么多角色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曲筱绡。她只要一出境,就让人大呼一个“爽”字。她娇艳不做作,她看似随性但洞察细微,她玩世不恭却用情专一,她牙尖嘴利其实心地善良。她是女人羡慕嫉妒恨的天敌,又是男人无法抗拒的女妖精。在我看来,像曲妖精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无论是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她都不可能平庸。而曲妖精身上具有的特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1.活出真实的自我。《欢乐颂》最让人喜欢的两个角色,曲筱绡和小包总,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活得真实活得自我。2.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3.努力上进,绝不认输的个性。4.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睿智。曲筱绡年纪虽小,但是看人却极有眼光。她交男朋友,会找人查对方的背景,调查清楚才决定是否交往。在交友方面,她总是习惯理性思考。识人,是一种最了不起的能力。很多人的一生就是毁在了看错人上面。多数人对他人的判断,来自于人云亦云或者自己的直觉,但是这些感性的东西往往靠不住。而曲筱绡对人的判断,一来通过观察入微和理性分析,用一些小细节来判断出本质。二来她会利用客观的方法去调查对方的背景,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判断。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如果能练就一双慧眼和理性的大脑,在阅人上能少走些弯路,那么人生的路一定会更平坦。5.擅用机智解决问题。曲筱绡一直在和不争气的哥哥较劲,她要争取爸爸的认可。趁着哥哥的兰博基尼被撞烂了,正是表现的时候,她就对爸爸说,自己也要一部车,给她用家里买菜的polo就好了。曲父这么一听,深感女儿比儿子强太多了。一个人的机智体现在对人情世故的练达上。曲筱绡率性犀利,看似玩世不恭,但为人十分仗义。她从来就不是乖乖女,从小就是混世魔王的她,培养出来很多江湖智慧,这些都

  • 3、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冲浪者的挑战

    《第三次浪潮》这一本为我们讲诉了第三次浪潮很可能对于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回顾了前面几次的时代浪潮,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发生的变革,我们准备好迎接下一次时代洪流了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第三次浪潮读后感:冲浪者的挑战。

    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托夫勒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浪潮的冲击,每次都会抹杀先前的文化和文明,以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人们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历经了几千年才结束;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至今才有300年的时间,但却带来了过去几千年都不可能达到的巨变; 到了今天(书中的今天指的是1980年),历史发展的速度将会更快,第三次浪潮很可能会横扫历史,对这个时代发生全面的影响。

    或许第三次浪潮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信息革命,而应该是一系列现代科技的深入发展,其包括了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以及遗传工程等,物质和生活水平的标准已经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尺度,精神层面的富足也是越来越重要。不过要想弄明白第三次浪潮将会怎么样影响这个世界,还是要先看一下第二次浪潮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作者认为,现代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三个密切相关的信仰之上的,这三个信仰把所有第二次浪潮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区分了开来。

    第一个信仰和自然相关,对他们而言,自然是有待开发利用的对象,人们可以掌控和利用大自然的资源。第二个信仰是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不仅可以掌握自然,更是处在了进化论的顶端。 第三个信仰是进步原则,即认为历史的发展会给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冷战还未结束,地球上两大阵营的对垒正如火如荼。而托夫勒却认为,在对待第二次浪潮的冲击这个问题上,两个阵营的观点却是一致的,都同样遵循着上述三个信仰。不管是西方社会的工业革命,还是苏联的社会改造,本质上都是工业社会对农业社会的冲击和碾压。当然书中没有提到的是,就连新中国的创立,也是以工人阶级先锋队为基础的。

    工业革命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农业社会中,人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把时间精确到分和秒,一顿饭的时间,一炷香的时间,挤牛()奶的功夫。这种大概的时间段已经能够满足当时的需要。但工业革命之后,工厂的上班时间,火车的进站时间等,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时间观念把人们的步调统一起来,于是就产生了标准的格林威治时间。

    已经适应了农业社会散漫的成年人,是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工厂主的

  • 4、 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

    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一)

    读完这篇小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父亲好像是死了,那只恰好只能供一人使用的小船像极了一具棺木,主人公摆放在石穴内的少许食物,很像是供奉亡者的祭品。我记得某些地区有水葬的习俗,他们将逝者的尸体置于专门制作的死亡船上,放于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飘向哪里,哪里便是死者的美好归宿。而中外的神话传说中都描述过这样一条河,它横亘在生界与冥界之间,人死之后,灵魂需摆渡过河,才能到达冥界,然后开始新的轮回。父亲突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灵魂不愿安息,他变成鬼魂在河上飘荡,主人公能看见父亲的鬼魂,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愿安息,因此一直惴惴不安,如果按照这个答案来解释,后来小说里描述的父亲的种种怪异行为以及主人公最后的反应也都不足为奇,难道这篇小说只是个鬼故事这么简单吗?

    后来我又仔细读了几遍这篇小说,觉得答案可能不止一个,父亲也可能是一个出家苦行的僧侣,一位虔诚苦修的信徒,一个离家出走浪迹天涯的浪子等等。想到这里我觉得要真正读懂这篇小说,我思考的方向可能是错了,我不应该纠结于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大河到底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像解谜一样从小说的字2020里行间去寻找破案线索。也不应该站在世俗道德的层面去评判父亲儿子的对错成败。我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作者的内心。

    我们都知道小说其实是虚构的,它不是历史或纪实,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并不是在具体描述他的真实经历,人物情节等可能都是虚构的,作者是用隐喻的手法,将其内心层面存在的一些东西具像化了,把心灵世界的东西具像为现实存在的人事物,并进行描述,这种描写就具有了一种超现实的,魔幻的色彩。恰恰是因为源自内心,小说的情节人物细节虽然荒诞不经,但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隐喻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艺术作品里很常见。比如小王子里描述的狐狸和玫瑰花并不是真的狐狸和玫瑰花,但我们都能在内心里找到与之对应的影子,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窃以为,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分析与理解,而不用对情节较真。

    这个短篇小说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证明由故事带出的情感得到了很多人内心的回应。父亲离开了家庭,放下了子女,远离岸上的一切,选择了孤独的在河上漂流,我们都在问为什么?可答案只有父亲自己知道。如果能渐渐的理解父亲,我想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条河,有过这样一个时刻,灵魂独自划着小舟在河上飘荡,现世的种种,我们正在经历的幸或不

  • 5、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一)

    1945年春,第三帝国迅速崩溃,因此人们不仅缴获了它的大量秘密文件,而且也缴获了其他许多非常宝贵的材料,诸如私人日记、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会议报告和通信,甚至还有纳粹领导人电话中谈话的记录,这是赫尔曼。戈林在航空部设立的一个特别机构所窃听收录的。例如,弗朗兹。哈尔德将军写日记一直没有断过,他用格贝尔斯伯格式速记法不仅记下了逐日的事件,而且也记下了当天每小时的发展。要了解1939年8 月14日到1942年9 月24日之间这一段时期的确切情况,这就是一个很难得的材料来源。当时他担任陆军参谋总长一职,同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其他领导人每天都有联系。他的日记是德国人日记中提供情况最多的一部日记。但是也有其他日记具有极大价值,包括宣传部长、希特勒在党内的亲密同事约瑟夫。戈培尔博士的日记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kw )作战局局长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的日记。还有最高统帅部自己的和海军总司令部的日记。

    阿道夫希特勒也许是属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一传统的大冒险家兼征服者中最后的一个,第三帝国也许是走上以前法国、罗马帝国、马其顿所走过的道路的帝国中最后的一个。至少由于氢弹的突然发明,由于弹道导弹和能够击中月球的火箭的突然发明,那一阶段的历史已经闭幕了。

    在我们不断有新的可怕的杀人玩意儿补充原有的杀人玩意儿的新时代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如果竟然爆发的话,那么第一场这样的战争一定是一个自取灭亡疯子按一下电钮所发动的。这样一场战争不会历时很久,也不会再有后继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征服者也不会有征服,而只有烧成焦炭的尸骨堆在一渺无人迹的星球上。

    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二)

    记得有人跟我说过,造势不如趁势。希特勒就是将趁势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人。

    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映像中,希特勒除了是个演说家之外一无是处。应该是因为传统的媒体宣传,再加上正统媒体在正义的宣传。但读的书多了,确实人也会多想:一个只会大吼大叫、毫无智慧的演说家难道有能力建立一个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的帝国吗。

    运气也好,狡诈也罢,所谓时势造英雄,确是这个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对希特勒的映像大为改观,如果忽略他二战时期近乎癫狂的状态(事实上我们已经很难知道当时他的具体情况了),乱世枭雄这个称号,他绝对是配得上的。一战结束后德国民不聊生的背景,多党派自由竞争的体制,老牌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恐惧,美国置身事外

  • 6、 《别解第三颗纽扣》读后感600字

    《别解第三颗纽扣》这篇文章蕴含着一个审美的道理:不管是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度。

    文章当中的甲人他只在在领口处解开了一个纽扣,这是人之常情,乙人在领口处解开了两个纽扣,这也可以让人理解。而丙人却解开了第三颗纽扣,露出了胸膛,表现了这个人十分的粗鲁,也蕴含着美与丑只在瞬间就会改变。文中的乙、丙两人只是相差一颗纽扣,就可以让所有的人一目了然,谁美谁丑。

    “一个合理的度就是美与丑的临界点。”这一句话体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哲理:适度的表扬人是美,表扬过度就是阿谀,就是丑了。翻开历史的长卷,许多例子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如:在商末时期,有一次姬昌在感慨殷商国势日渐衰败的时候,正好被崇候虎听到,崇候虎是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下子被他抓住了好机会。他立刻来到了皇宫的沙丘苑,此时纣王正和大臣妃子饮酒作乐。崇候虎卑躬屈膝地来到纣王跟前,说:“大王,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向您汇报,不知当说不当说。”纣王一手揽着妲已,一手拿着酒杯,不在意地说:“什么事呀?”崇候虎装出一副气愤的样子,说:“大王,刚才我无意中听到姬昌在说您的坏话。他说如今国势衰败,大王却整天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还不顾百姓疾苦,经常滥杀无辜。”接着崇候虎又说:“我们大王那真是英明神武,治国有方呀!”结果姬昌受到了处罚,崇候虑得到了奖赏。这种人在后世被称为“爱奉承的小人”。

    像这样的事例举不枚举。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始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铭记:“一个合理的度是美与丑的临界点。”

  • 7、 《心的第三道门》读后感_关于亲情的作文450字

    我的心里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没锁,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有锁,只有用心换,才给钥匙。这是一位小作者《心的第三道门》中的句子,回想那篇文章,似乎刚刚读过。

    《心的第三道门》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和他的后妈的故事。男孩的父亲娶了一位后妈,但他不喜欢后妈,而他的后妈却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教育着孩子,感动着孩子。其中后妈夸赞着孩子做题做得好,孩子便想办法努力做得更好,让她开心;后妈跑了六家网吧给孩子送饭吃,终究孩子被后妈所感动,喊出了那声:妈,回家后,父亲大声斥责后妈和孩子,倔强的孩子没有理会父亲,而是跪在后妈面前,保证自己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不再像往常那样。

    回想我们的父母,他们虽偶有责骂,虽管着我们,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都是爱我们的啊!在看那些后妈,后爸们,他们的责任比亲身父母更加重要,他们更加难做父母,不是所有都像那位母亲一样,也不是都像白雪公主的后妈一样,那位母亲用心来换儿子的心,我们与人交往中,若也用心来换,不也一样吗?

    《心的第三道门》中,一个用真诚换心的后妈,一个用行动回报真诚的孩子,心的第三道门,后妈终于用心换来了钥匙,用爱走进了第三道门!

  • 8、 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有感
    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有感 提起世界大战,我总会想起德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残酷无情地挑起战事,是战争的始作俑者,是战事的祸端,对各被征服国的人民实行的恐怖统治的强度超过有史以来所有的野蛮与迫害。纳粹,希特勒,集中营……这些名词紧紧地与德国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一直以来,我以为,一切均是希特勒与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做的孽,犯的过。对那段尘封的历史只是知道个大概,未深究过其起因进过。直至所谓“博客活动”要求,我才阅读了与此相关的书籍——《第三帝国的兴亡》,愣是花了一周的时间硬啃下了这个约2cm厚的大部头,然而只读完了“上卷”,眼看上交期限逼近,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写下这管窥之见。威廉·夏伊勒大师的鸿篇巨着在经过我的一番囫囵吞枣之后,难免变味走形,只图没有亵渎大师的一番心血…… 上卷主要描述阿道夫·希特勒的的人成长经历,他是如何从维也纳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弃儿一步步攫取国家政权与最高权力,成为德国最高统治者,并如何引领德国一步一步走上纳粹,走上战争的道路,将德国,将世界玩弄于手掌之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结果和希特勒的倒台则属于“下卷”的内容,没来得及一一品读。文中“德国的纳粹化”这一章的详尽叙述引发了我对德国纳粹化的思考。 希特勒该为这段历史负上全部责任吗?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希特勒是罪魁祸首,没有他,就不会有后来这些恐怖的战争,肆意的屠杀与摧残,历史就会因此而不同,会改写,一切都会不一样。无可否认,希特勒是罪大恶极,是他,创建了第三帝国,把德国人民送上从来没有到达过的权力的高峰,转身又把他们投入悲惨的深渊,在世界实行恐怖统治,置世界人民于水生火热的煎熬之中。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英雄人物、重要人物不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不是意识决定的物质一样。当然,希特勒不是英雄人物(谁会承认呢,疯子才会这样想吧,又或者某些日本的狂热分子会这样认为也说不定呢),但他是个重要人物,这点不应否认。正如着名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希·海因克所说,“希特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量的力量”。重要人物虽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却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作者所说的,“阿道夫·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希特勒的确有着非一般
  • 9、 《第三军团》读后感

    《第三军团》读后感

    七尺男儿不为民,愧对父母枉为人,世间自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小孩,但是,我们不能愧对父母将你生出来。所以,我们应该让这个世界变得和谐,没有战争的硝烟,也没有一句句不好听的话语,让世界充满文明、和谐、平等和公正!

    此书讲的是有五个中学生认为世间不是没有正义,而是缺少人们对正义的执行和诠释。于是,他们一起决定组成一个第三军团并发誓:世间繁琐的事都由他们来管理,他们一定不会推卸责任,并全力以赴完成,要让世间充满正义,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第三军团都会阻止进行。可果不其然,教育局竟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叫育才小学新一任的校长顾永泰一定要把这五个中学生给揪出来。于是,顾校长就派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华晓混入高二(5)班调查此事(做卧底)。而又有谁知道这卧底也不好当:无缘无故地被挨骂、挨打之类的不好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家园变的更和谐吧!

  • 10、 第三个答案读后感

    第三个答案读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当我看完《第三个答案》这篇文章之后,我受益匪浅。

    《第三个答案》主要是讲黑牛作为一名司机,当撞了人该怎么办。他的三舅问他如果撞了人怎么办。黑牛说要么救人,要么逃跑。三舅否定了他说的两个答案。三舅告诉他第三个答案是把车往后倒,再叫警察来处理。果然有一天,黑牛撞了一个农民,人就在他车底下,如果倒车,肯定把人压成肉饼。黑牛是个老实人,他把人送去了医院。整篇故事都用了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但它的每一个字2020每一句话,却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人心。

    有一个地方让我十分地感动。那就是黑牛自己最后说的一句话老叔,我不想给自己的良心背一辈子的债,我宁愿给你背一辈子的债说得多好呀!宁愿背一辈子的债务,也不愿意做一个不遵纪守法的人。这是为什么呀?这肯定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如果他某些司机一样,撞了人就逃之夭夭,这是多么可悲啊!自己做了错事都不敢承认,就这么白白的失去了多少条无辜的生命。虽说黑牛也没有多少文化,不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但他却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自己该做的事。他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常在电视上看见香港的马路只要行人过马路的指示灯一变为红色,原本想要过马路的行人全部都十分自觉地停下了脚步,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挪动脚步向前进,给来往的车辆造成任何的负担。不仅仅是行人会这样做,每一个司机,只要一看到红灯亮起来了,不管怎样都不会闯红灯。为什么在香港任何人都能够如此放心大胆的过马路、开车?那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遵纪守法的人。

    如果人人都能凭着自己那颗遵纪守法的心,去选择一个答案就永远都不会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园将会越来越美好。

  • 2021-12-18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3-06-15

  • 2019-11-06

  • 2022-02-02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3-05-16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3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1-05-29

  • 2023-05-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3-05

  • 2019-09-20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
第三选择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第三选择的读后感,第三选择的读后感大全,第三选择的读后感2024,更多第三选择的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