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娱乐至死有感 > 地图 > 读娱乐至死有感,2024读娱乐至死有感
读娱乐至死有感

(共 5213 篇)

  • 1、 娱乐至死读后感800字(优质范文)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娱乐至死》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s://www.dhb100.com/

    这本书结构清晰,以时间为序,介绍了美国社会由印刷机统治的“阐释时代”,经过电报、报纸、摄影术这样一个躲躲猫的世界,到最终电视出现,是如何一步步向娱乐时代转变的过程。并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向娱乐附庸趋势发展的影响,阐述媒介危机,令人深省。

    作者之所以把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时期称为“阐释时代”,是因为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那个时期因为印刷技术的普及,“阅读蔚然成风”,书本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把这个世界展示出来。在书本里,这个世界是严肃的,人们依据理性生活,通过富有逻辑的批评和其他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而电视时代中,公共话语逐渐向脱离语境、肤浅、碎片化转化。电视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具体的图像,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靠中看的外表,名人效应和电视广告适应娱乐业发展。

    《娱乐至死》并不是一味反对电视,也不是反对娱乐,正如作者本人说“娱乐本身并没有过错,有些精神病学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会筑起自己的空中楼阁,但如果我们想要住在里面,问题就出现了”。波兹曼更看重和担心的是不该娱乐的也娱乐了,人们一味沉迷于娱乐而形成的娱乐性思维,慢慢失去对社会事实的基本判断能力,最终思维钝化。赫胥黎试图在《美丽新世界》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人们在简单的百来字下发表见解,传播信息。速度取代质量,大量信息铺天盖地,造成信息过剩,书中作者提到信息过剩会导致“信息—行动比”失衡。信息不再服务于人们,相反,人们服务于信息,也即“现代的信息恐慌”。我们应该清醒,媒体应该成为拓展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而不是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将我们的灵魂变成机器媒介冰冷的灵魂。

    如何利用信息,不被裹挟,才是重中之重。

    前言振聋发聩,很牛逼。但我感觉正文的论证有局限性,不够有历史发展观,所以论证力度不足,也没有针

  • 2、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锦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娱乐至死》是我读的尼尔波兹曼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是《童年的消逝》。两部作品都旗帜鲜明地对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尖锐的批评。作者大力宣扬印刷媒介将人类带入理性、文明的时代,而电子媒介尽管在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但给予人们更多的是享受、娱乐,使人们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所言,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几十年过去了,尼尔波兹曼的预言发展如何呢?《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想告诉读者的是赫胥黎的预言,即毁掉我们的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而非奥威尔的预言,即极权压迫。(时间有限,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未读),为此我特地读了下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场》,即另外一种预言。读罢,冒一身冷汗。尽管中国现在民主法治逐渐步入轨道,奥威尔的预言似乎与我们再无瓜葛。但是,回头看看历史,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纳粹时代的德国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极其吻合的展现了奥威尔笔下的世界;放眼当下世界,刚刚垮台的卡扎菲政权、持续遭受军政府统治的缅甸、屡屡挑衅国际法而不知悔改的北朝鲜等均经历过或正在水深火热的极权压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兹曼笔下的美国,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持续享受着相对自由的政治、高度发达的经济与科技、繁荣的文化所带来的种种福利。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似乎从奥威尔的笔下一步步走到了波兹曼的笔下,改革开放是转折点,尽管随之而来一些先前没有的问题,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但瑕不掩瑜,即问题掩盖不了历史的巨轮向前推进产生的辉煌,最终也不会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

    波兹曼认为电视的娱乐性会把人类从理性的公民变成不再思考的傻瓜,他显然严重低估了受众的智商和情商。即使电视如波兹曼所说,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此种情况下娱乐是仅仅是手段,而手段可以大于内容对观众产生影响力。由此看出,波兹曼是魔弹论的忠实信徒和发扬者,他忠实的相信电视以娱乐手段作用于观众的强大力量,并且不限内容,只须有一种娱乐手段就能产生出枪弹射入身体的效果。要达到波兹曼所说的效果,观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电视成为唯一接触外界事物的媒介;电视说什么就信什么;只看电视而不再进行人际沟通;分不清电视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等。显然,电视环境下长大

  • 3、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

    《娱乐至死》这本书的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此谈谈读书心得感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篇1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1. 有2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2.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美丽新世界》

    3.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退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4. 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被称为精神分裂症。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篇2

    阅读之前,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一本如此深刻而犀利的书,并且彻底颠覆了我对无比强势的电视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作用的认识和看法。从根本上迫使我尽可能地约束自我远离被娱乐主宰的电视媒体,尝试回到书本中,更多地阅读和思考。媒介即信息,十数载以来,都是把电视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都自鸣得意地以为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个舒适的寓教于乐的过程,当认识与观念被倾覆,当得知把无知当知识的过程维持了数年,改变无疑成为了一个十分艰难并且痛苦的过程。

    对于这样一本书,十几年教育积攒起来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完全不足以使我作出任何适当的评价,在这里,只能并且也心甘情愿地用仰望的姿态去阅读和思考它。

    当然,一切的收获都只有当我能够适当地表达和阐述的时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关于电视的单纯娱乐性

    电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电视中表现的世界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

  • 4、 读书笔记《娱乐至死》

    关于本书

    这本书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书中勾画了美国官员、新闻记者、律师、教育家等各色人等的电视形象,说明图像给人类感官和思维带来的影响。又通过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电视竞选、教会布道、学校教育等案例,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娱乐使人不再思考。《娱乐至死》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本书金句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

    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 5、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推荐理由

    老实说,这不是一本好看的书,而且无法被拍成影视作品或呈现在其他载体上,它做不到娱乐至死。但正如周国平等人言,这是一篇檄文,是一把刀,是一本控诉书,会带领我们进入更深的思考。

    它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我们现在正是这个时代的一份子,书中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

    后人对它评价非常高,他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阅读感悟

    常常听人说,现在从电视和网络上就能获取很多知识,事实确实如此。但正如书中所言,我们从这当中所获得的知识包含了太多的娱乐性。电视节目需要收视率,需要盈利,没有收视率,绝大部分的节目都办不下去。换言之,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了达到娱乐性,电视上呈现的节目效果,大多是剪辑后的成果。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从中获取的知识,看到的画面,是片面的,仅仅是碎片。比如对名著的翻拍,要做到完全尊重历史、还原作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认为,要获取实在、完整的知识,还是要多看书。就像公司这次青年读书会活动,就是要帮助青年开拓视野、实践历练、知行合一,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 6、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一)

    《娱乐至死》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的手,而大人的脑袋却被一个电视机所替代,很快我们就能从这本书的封面中解读到这个时代的趋势:媒介即信息。而作者也是从麦克卢汉的这一观点出发的,然而作者与麦克卢汉的观点也有不同,作者更加注重的是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正如作者所说的: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是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公众的话语方式规范决定了华语的内容。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娱乐真的能致人于死地吗?开篇的几行字2020成了读完这本书的动力,在看到奥威尔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和赫胥黎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更认同的是一场滑稽戏的言论。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种传播文化的媒介,从最早的口口相传到后来的报纸,电视和现在的电脑,如果作者知道有微博那一定也会写在书中。这种趋于大众的话题都日渐娱乐方式出现,使人们缺少了思考,谈何创造呢。在这个时代里似乎娱乐成为了一种生活状态甚至是生活目标。这一点印证了作者的说法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同时我觉得我们应该认识到,作者这种观点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环境提出的,运用到21世纪的中国似乎刚刚好。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大会中提出了什么方针和政策,关心的是那些政治家们的花边新闻和八卦,对他们的办事能力毫不关心。大量的信息不予筛选的就在电视节目上播出,新闻和信息铺天盖地的向我们大众运来,只为了提高收视率,真正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想的内容却一笔带过使其无人问津。作者在书中用一种真诚方式来谈论这个时代愤青的话题,同时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人能在那么早的时候对这种社会现象提出理论系统的研究是难能可贵的。

    如作者所说的,这个时代已经不再以记忆力的好坏评论一个人的智商的高低,在印刷术发明并大规模普及以前,人类处于长久的口述文明之中,语言是主要的媒介,人们非常看重记忆力,由于没有书面文字2020,头脑必须成为流动的图书馆,文化的传承是靠口口相传交流和延续的;印刷术特别是印刷机普及后,人类由口述文明转化为书写文明,在由铅字2020组成的文化里,文字2020取代口述成为文化的重心,思想变得更富抽象性,语言、可解义、逻辑性成为内容的标准,思想的深度亦得以展现;摄影、电报、电视等电子媒介把人类带到一个电子化的世界,在这种由图像构成的语境里,事物均以直

  • 7、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了一本《娱乐至死》的书,pc娱乐网。这是一卷了不起的精神财富,对于处于信息爆炸年代,并被极大的信息量冲击的头昏脑胀的我们意义至深。 这本书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进行了探讨。当时,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据此,波兹曼悲观地认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无论是印刷术还是电视,归根到底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着名的话语:“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把握了传播的把柄,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在书里,波兹曼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媒介即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媒介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无法自拔。

  • 8、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8000字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8000字

    读书,恩,社科类的,笔记记起来,一则可以算是收获;二个我也确实迷茫,未知的事情太多,感觉也没必要因为年龄的越来越大故作成熟与镇定。我就谦卑一些吧?虽然疑似傲慢和神经过敏是常态。

    最近感觉有些问题,我觉得我自己自然不自然的接收到了很多割裂的碎片信息,各类新闻头条,股票基金涨跌,朋友圈三大类等等,这些东西就这么跑进我的大脑,然后又跑出来,弄的我有点儿浮躁,而且毫无营养,我觉得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也什么都得不到。挺恐慌的。唯一的用途可能是闲聊吹逼,好像我什么都知道。我觉得我接受信息的途径出了问题,可能与本人所处的层次和一些不好的习惯有关,后面心烦直接把手机上的浏览器,网易新闻,新浪体育都给删了,退掉了很多不怎么参与的微信群。

    我不想看太多碎片信息,我想要一些系统的可以称作知识的东西。但同时也担心过于极端而变得狭隘。

    总之洛,感觉不太能融入大环境,这是个娱乐至上的社会,好玩儿的东西会玩儿的人都会有市场,而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却喜欢寻找规则和那些可能本就不存在的所谓意义。很多时候好玩儿和有意义并没有所谓高下的分别,完美的时候甚至可以放在一起,但单独讲好玩儿有时候可比有意义受欢迎多了。

    人都是感官动物,只可怜我比较不敏感,获得快感需要不一般的刺激。

    本书主要是讲传递信息的媒介对传递的信息内容有决定性作用。媒介既内容。我赞同作者的一些观点。整篇都非常有逻辑性,但也并不是都无法反驳。

    人类从古至今的接受信息的方式都有提及,语言,文字,印刷术,图片,音乐,电视主要是讲电视这种媒介,作者觉得电视这种媒介就只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娱乐化。而铅字,或者说印刷术,带有自省的属性,可以传递复杂的逻辑和精妙的思想。也就是说,书本作为媒介是可以做到深刻的;而电视作为媒介传递出来的相对来说娱乐为主。作者并不讨厌电视的娱乐内容,作者担忧的是所有人类的公共话题都娱乐话了。

    第一章目前社会都偏向娱乐化,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商业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娱乐业的附庸美国总统的选举,好像秃子,胖子,以及那些经过美容相貌仍然没有太大改观的,不太可能当选,政治家已经从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变成了表演化妆术电视播音员在吹风机上花的时间比在演讲稿上多的多,商人也发现商品质量用途相对于展示商品的技巧来说也是无足轻重的宗教电视节目,上帝偏爱那些能让人们发笑的人这里是说很多角色已经在偏离原始属性,都必须会在镜头前表现

  • 9、 《娱乐至死》读后感800字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本书,自出版20年以来,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了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它:这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争议的书,它审视了电视对我们的生活,更具体的说,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害处,这本书有太多值得推荐的地方,它引发了许多思考,更让我们看到电视是如何以某些方式,侵蚀我们的公共话语,甚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集体概念的。

    这个观点我深有同感,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之中,也时常会陷入到深刻的反思之中。诸多感想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对印刷时代终结的一种遗憾。

    毋庸置疑,书中提到了最根本的一个观点就是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除了信息,传媒自身也对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首先是观念上的影响,然后是对人们行为上的影响。不同的传播媒介,由于其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对人们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各具特色。

    人类在历经几千年的口语传播之后,终于在16世纪迎来了印刷机,从此印刷品大量产生,而印刷传媒对于人们的生活则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它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形式。人们在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一改纯粹口语,而是往往采用结构严谨逻辑分明的说明文,议论文甚至演讲稿形式。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一个句子如果不能够陈述事实,表达请求,提出问题,甚至明确主张或做出解释,那么它的毫无意义,只是一个语法的空壳。 在印刷这样的一种传媒的影响下,公共话语的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于一些深刻的政治,哲理,宗教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一个人如果不能阅读,那么他就无法与这个世界对话,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他才能够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世界的严肃性,并且依据理性生活,通过富有逻辑的批判和其他方式,不断完善自己。

    现在,进入到大众传媒时期后,传播的信息变得支离破碎而又毫无头绪,人们每天睁开眼,通过手机、电视、互联网接收到来自世界何处的数以万计的新闻,尽管人们疲于应对但也习以为常。那么,大众传媒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10、 《娱乐至死》读后感500字

    看这本书的名字就能猜到这本书在讲什么内容了。而书中的名言是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我们的媒介信息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口相传到印刷业的兴盛,再到电视媒体的兴起。不仅是媒体形式的变化,更多的是这些媒介的变化,引起传递信息的内容本质的改变,

    从印刷业的兴盛,我们进入阐释的时代,通过书面文字表达的内容逻辑清晰,思考深入,令人发省。然而电报,印刷业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一个娱乐时代,信息零碎,多样,简单,图片影像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我们没有了思考的空间,我们追求的仅仅是会心一笑的娱乐。

    在当今电子媒体更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被手机,电脑控制,而如何摆脱控制,让这些电子媒体能为我们所用,是非常重要的。书的最后也提出了解决之道,利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来改变这些媒介对我们的影响。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在这个全民跟风焦虑的时代,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很难。但我想就像知行生的学习一样,让我们在学习前辈留下的思考精华的同时,启发我们独立的思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娱乐化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吧!

    娱乐是至死,还是向生,全在乎我们的选择。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5-1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01

  • 2019-09-23

读娱乐至死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娱乐至死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娱乐至死有感、2024读娱乐至死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