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呼吸》有感 > 地图 > 读《呼吸》有感,2024读《呼吸》有感
读《呼吸》有感

(共 8647 篇)

  • 1、 读《呼吸》有感系列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呼吸》有感系列,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读《呼吸》有感 篇1

    《呼吸》读后感450字!

    全本读完后有些许失望,后面的故事没有前面那么精彩了,科幻类读的不是很多,所以只能和大刘叔对比,相比大刘叔的短篇集《时间移民》来说,虽然都不是篇篇精彩,不过《呼吸》讲的故事没有大刘叔那么宏大,科幻的理论也没有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同理科直男大刘叔来比,姜的故事讲的非常细腻,是那种需要细细感受的。

    比较喜欢的是第一个故事《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对于科幻题材,我对时间空间更感兴趣一些,这个故事性也非常完整,有一种类似《前目的地》的感觉。在时间与空间中也许本就不存在什么偶然,一切偶然都是必然的结果。

    《呼吸》的新世界观还挺有趣的,这个新世界的“熵”就是气压差,而气压相当于我们世界的驱动,(看到这我很庆幸年初的时候我看了罗韦利的《时间的秩序》要不然我可能连“熵”是什么都看不懂)说到底,熵就是我们存在的必要条件。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一边读一边总能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叫什么已经想不起来了。其他的短篇印象都不是很深刻,有的故事对我来说平平,有的话题不是我感兴趣的点。总体来说四星吧,可能还是我的期望值过高了。

    读《呼吸》有感 篇2

    《呼吸》读后感1000字!

    “年轻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吗”,这里有个年门,穿过它可以去到20年后的未来,遇到年长的自己,与之攀谈,可以学到很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能取悦陛下,我愿重述这个环形叙事的故事。

    视角一:哈桑

    我穿过年门,来到20年后的未来,开罗城依旧熙熙攘攘繁华无比。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个炼金术士叫住我,问道:“年轻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吗”。我笑而不语离开,去求见了和我一样出身的富豪。

    当我见到富豪后,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个富豪不是别人,正是20年后的我。富豪见到我,满面堆笑,称在此等候我已多时,因为他和我这么大的时候也曾去见过年老的自己。一番交谈后,我向他询问了积累财富的方法,他对此并未说什么,只让我以后经过一条巷子时,要改变方向,往北走。我又问自己未来的妻子如何,富豪道,他要先买一个关子

  • 2、 读《呼吸》有感通用

    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读《呼吸》有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撰写大量的文档,范文是我们必不可少好帮手,借鉴优秀的范文,可以让你的写作变得更加顺利。

    读《呼吸》有感【篇1】

    题记:看完这两本书有一段时间了,却迟迟不敢动笔对所思所想做下记录,因为谈及生死很容易陷入一种浩渺的空洞感与无力感;

    但岁月无情、死生有度,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亲人都患病或离去,不健康不释然不勇敢的生死观真切会影响到患者本人、甚至整个家庭,我体会过那种阴冷的磁场,让人避而不急、不寒而栗。两本书恰恰以更为积极、主动、释然的姿态去面对生死,以正能量去化解人生的难题,趁本次读书活动,我努力尝试对这两本书作以了结,简述以供分享。

    《当呼吸化为空气》

    本书是美国天才医生保罗卡拉尼什的生命笔记,他出生在1977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还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医药哲学硕士学位,然后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行医时还获得过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2015年37岁的保罗告别妻子和女儿,离开人世。

    之前保罗接触了无数病人、见识了无数痛苦,但他自己第一次零距离遭受如此重疾却无力回天,我们无法想象保罗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文字里他并没有强调这些,他反复思考的是今后的生活会如何、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还会有多大价值。保罗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如果只有两年时间,他会退休并全力铺在写作上面,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如果还有十年时间,他仍然要在手术台上做手术。

    一般确诊癌症的人会有两种态度:立刻辞职,或是更加全身心投入工作。保罗选择了后者。正如当生命边界触手可及的时候,保罗和妻子选择了更加轻盈释然的态度,于是有了他们的新生命,也有了这本书。

    《最好的告别》

    作者阿图葛文德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医生世家,作为印度新移民的后代,阿图成长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环境下,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他更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书名全称是《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生死,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这更接近于一本常识类书籍,谈了很多关于美国的养老制度、护理、临终医疗(可供我国参考的姑息治疗和善终服务)。有趣的是,英文书名being

  • 3、 读《呼吸课》有感

    导语:《呼吸课》是安泰勒作品中最有力也最令人感动的一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呼吸课》有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读《呼吸课》有感

    我们终将放手

    关于爱我们不能强求的那些《呼吸课》

    在门诊时间长了,奇奇怪怪的病人的故事都会遇到,有些时候会觉得,小说都不敢这么写;而在一个好的作家,却不需要多么离奇的故事,就能够打动人心,告诉我们,从那些生活中,难得提炼,却能够体味到的情愫。

    《呼吸课》就是这样一本书,一个玛吉老太太,一个叫做艾勒的老头,两个看上去那么没有主角味道的人,却拉开了生活光怪陆离的序幕。在这个像是公路电影的长镜头里面,老头老太为参加老太闺蜜的丈夫的葬礼而开车出发,颇为顺道地去了儿子前妻家探望他们的孙女以及试图挽回他们的婚姻,中间他们甚至还阴差阳错因为讨厌一个在路上挡道的人,而假装他的车轮有问题,结果却真的发现出了端倪历经波折,玛吉一贯的和稀泥大法以及装疯卖傻自动美化功能、艾勒的实话实说戳破真相,让这场似乎很有理由的挽回亲情和爱情的旅程变成了一场闹剧:在玛吉的口中,他们都相互相爱,她天真的认为,只要相信这种想法,一切都能够变成美好的样子;而艾勒却认为他的妻子就是一个谎言专家,因为他让他的前儿媳相信,他那不负责任的儿子,是可靠可以托付的;而他们自身的婚姻呢,也充满了问题

    听惯了那些婆婆妈妈的离婚结婚复婚绿帽子小三的故事,这样的家长里短也很正常,但是关于爱,我们总是不能强求的。在这个路途当中,我们见到那个见到谁都会热络起来的玛吉,也挽回不了所有的事情,而那个耿直的老头艾勒,却其实也在包容这个显得有些离谱的家庭,最终,他们依旧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并且选择放手。

    存在在这个故事当中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自己才是事情发生的元凶,但是我们却不肯承认我们对于这些事情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呼吸课》告诉我们,我们其实能够管好的只有我们自己,生活就在这种失去和得到之间,爱流淌在时间当中,时而出现,时而隐匿,我们没有办法去苦苦追寻它,只能够放手,而它应该出现的时候,自然会出现的。

    我们俩以后为什么活着啊,我们还剩下那么多日子?

    为今天,亲爱的。

    我们终将放手。

    读《呼吸课》有感

    在美国,似乎优秀的女作家都叫安妮,光我知道的就有安妮赖斯、安妮普罗克斯、安妮泰勒,她们才华过人,她们洞悉人性,她们让我对安妮这个名字顿生好感。

    安妮泰勒应该算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只是她的作品我见到和不多

  • 4、 生命需要呼吸,心灵需要清洁—读《生命深呼吸》有感

    生命需要呼吸,心灵需要清洁—读《生命深呼吸》有感

    《生命需要呼吸,心灵需要清洁—读《生命深呼吸》有感》

  • 5、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在图书室寻找良久,突然一本书的书名闪入眼帘——《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别致的名字啊!我毫不犹豫地借了过来,事后才知道,这本书就是教育局推荐的100部教育书籍中的一本。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一章“寻找语文原生态”的章节引起了我的关注。

    在书中,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的学生给他正在高三的朋友写来了一封信,介绍了学习方法。信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数学、外语、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谈到语文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语文呀,你可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上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看到这里,我的心头好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辛辛苦苦是为谁做嫁衣裳啊?

    同时我想到了自己读师范时上文选课的情景:因为受小时候自己喜欢吃甜食的习惯,牙齿经受不住蛀虫的侵蚀,疼得十分厉害。没想到,补牙还不是那么轻松。要先洗干净,再除垢,最后才能补。时间整整花了三个星期,因为周六、周日医院也没有上班,所以我都只能选择上课的时候去,由于自己的数学基础差,于是,我都选择文选课的时候出去补牙。更没有想到的事是,全班三次都考85分以上的就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自己没有认真听,怎么反而考的最好呢?看到书中这位同学的话,心中似乎也有同感。可能语文老师要死要活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点用都没有。

    那应该怎么学习语文呢?不先急着说答案,先举两个例子:一个读初一的李大伟和初四的王庆玲参加了当时的高三语文考试,结果是高三全年级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大伟考了82分,初四的王庆玲考了85分,这能说明什么?

    唱歌是件让人很“舒服”的事,对于全天下以唱歌为职业或想从事唱歌这份职业的人来说,恐怕很少有用“舒服”二字来形容自己的这份工作或爱好的吧。但在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在充满蓝色灯光的舞台中央,他就像是一个歌唱精灵,瘦小的身躯却蕴藏着无限的激情,随着歌曲的发展,他的歌声由倾诉般的低吟渐渐变得激情缠绵,其间迂回婉转情难自制,时而如鹿鸣马嘶,时而如虎啸龙吟,直至高亢嘹亮,婉转入云……那种酣畅淋漓、激情迸发的演唱,牢牢抓住了每一位看到他的人的视线,掌声在阿鹏结束他的演唱数秒之后才猛然爆发,观众们已随着他的演唱完全忘记了自我,意犹未尽,真想再继续听下去,

  • 6、 读呼吸阅读《西游记》有感范文

    中国有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写作背景玄奘西行是真实事件,唐贞观三年,为求佛法,孤身西行,历尽艰难,留学那烂陀寺,学习、讲学。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踏上归途。往返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这就是《西游记》的背景。

    我最爱的片段原文为: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乓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每当读完这段文字后,不禁为大圣神通广大的本领感到敬佩。

    《西游记》中取经成功告诉我们: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人们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发扬西游精神。养成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的精神和美好品德。

  • 7、 呼吸英雄的气息——读《名人传》有感

    呼吸英雄的气息 ——读《名人传》有感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题记

    天空澄碧,绿树含黛,寂静中浮来阵阵薰香,我却寻不到一丝云的痕迹;微风传来,卷起大地中一股热情的浪花,落入飘香的书卷中。聆听着贝多芬用生命谱出的乐曲,欣赏着米开朗琪罗在困难与痛苦之中创作出的作品,咀嚼着列夫·托尔斯泰珍贵的思想精华,呼吸着英雄的气息,也许正因如此,我对《名人传》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由此可见,罗曼·罗兰的英雄观确实与众不同。“身材矮胖,脖子粗壮”的贝多芬,“中等身材,后背凹陷,腹部前突”的米开朗琪罗,“脸长,模样粗野,深眼窝,厚唇突出”的列夫·托尔斯泰,这些“英雄”们并不高大英俊,但他们那伟大的品格、宽广的胸怀、高昂的精神、纯真的灵魂使其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英雄的气息,形象也变得高大无比,在人们心中永存,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

    “乐圣”贝多芬因其伟大的心灵而占据了“英雄榜”首席的位置。

    贝多芬自幼家贫,十七岁丧母,他一直渴望能得到一丝温暖。贝多芬渴求新的思想,自信心是这位英雄不断前行的动力,他努力向命运抗争,想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无可挽回:他渴望病愈,渴望爱情,心中充满了希冀。

    耳聋与孤独,使他在辛酸与忧郁之中,又多了一丝无奈。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讴歌“欢乐”,虽然世界不给予他欢乐,但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这是他的任务,这是他的责任,这是他的使命,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贝多芬永远在格斗。”他所带给我们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是给予人心灵的慰藉,它不仅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米开朗琪罗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的成功之路十分曲折与漫长。

    米开朗琪罗的父亲十分讨厌艺术家,认为米开朗琪罗学画画没出息,当艺术家更是一种耻辱,所以经常揍他。但米开朗琪罗的执著与坚毅,还是使他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对于没有人敢接手的任务,米开朗琪罗接了过来,这种气魄与胆识,是世人所缺乏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也是伟大艺术家所不可或缺的!他的思想内涵十分深刻,他的创作激情十分有力,但艺术的殿堂并非是远离“硝烟”的净土,对手们总是想尽办法处处为难他,面对工作的疲劳与压力,面对家人

  • 8、 读《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有感
    我拜读的正是顾诚笔下的诗篇——《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我对诗赋新词感兴趣同样也是从这里开始,那些印在我脑海记忆的白纸黑字,来自灵魂深处的语言,是默默间人与人之间的共鸣相错相通。 他的诗好短。 这是我起初轻翻这书的喃喃。我把看顾诚的诗当作自己每天晚上的作业,就好像是应付作业的态度,懒懒散散地对付着,一页又一页伴随着我一一夜又一一夜的过去。我一直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容易被左右的人,尤其是看书,看一些名人推荐的书。从来只有我自己去窥看推敲这些书的灵动的底蕴,一享匿藏其中的奥秘的快一感。可是后来,我被他的文字一点一点地改变了,震撼了。 他的诗又虚又真。 每晚,我都是以玩味的感觉去对待这本书。顾诚写景的小诗很多,又好像完全不着边际,恍若隔世处在幻世异地,这场故梦里把我引领到他的旧记忆,浅浅的涉足去另一个人的世界。而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没有我想象中的明亮,反而有片不真实的迷惘困扰着我。我自然是不甘心的,有一探究竟的执意。 他,很懂你我。 我慢慢地发现,他的文字说好似自言自语,还 不如说是对另一个人的暗示低诉。我总觉得他写的有几篇特别的适合自己,文字间的一交一流吗我次次问自己。才发现我已经被这书窥见了心里不觉发现的声音,原来顾诚不是仅仅在透过字里行间记叙身边种种,还 把人世间的千姿百态藏在简短的文字待人发觉。读他的小诗,怪不得有恍若鉴明镜的发现。还 是顾诚的文字读懂了我。 我被他的只言片语改变了,甚至有被看透一切的心虚。到底是怎样的疫病可以忍心夺取这样有才华的现代诗人,他四十岁也不到却被召唤到另一个世界。我心底只有无限的遗憾吞没哀怨,视人间之疾苦,执笔底下波澜说的更应该是这位看破一切的诗人。许是他泄一了天机才被早早召回?留下这本密码册留予我们解读吧。 我写到这里,心里便剩下崇敬这位诗人了。每每翻阅,纸页触一摸的奇妙质感和神秘感直袭而来,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是有灵魂的。
  • 9、 读《让心灵深呼吸的小故事》有感

    拿起《让心灵深呼吸的小故事(卷一)》,细细地品味着,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爱的力量真大。

    人世间充满着爱。爱能开花结果,爱是养料,爱能创造奇迹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吗?这其中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煽人泪下的爱的故事,其中最为感动的莫过于是母亲为保护孩子而死去的事例。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位母亲跪着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阻挡着瓦砾,保护着她的孩子。在救援人员发现孩子的时候,孩子他还安然无恙地在母亲怀里熟睡着。当救援人员把孩子从瓦砾救出的时候,孩子的被子放着一台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即便是看遍生离死别的医生护士们也不例外,

    这就是母爱的无私,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母亲用柔弱的身体为自己的孩子在废墟下顶起了爱的空间。我想: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一定会感谢自己的母亲,感谢伟大的母亲给他第二次生命。是的,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感谢自己的母亲。她们并不希望我们长大了会给她们多少金钱,也不希望给她们多少好看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她们希望的是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对于自己却别无所求。

    2005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他的眼角膜成功地捐赠给4人。丛飞病逝后,第一个接受手术的是9岁的小女孩刘琳;随后就是四川内江的何泽金先生;另一位是黑龙江的于金凤;接受丛飞角膜捐赠中年纪最小的是4岁的洪美琳。就是这小小的角膜,把他们从黑暗的世界中走出来,面对光明。

    其实早在两年前,丛飞就提出了捐赠的愿望。这个愿望来源于他去贵州资助贫困孩子时发现当地有人患白内障等眼疾,因为家境贫困很难有复明的机会。因贫致盲,因盲致贫使很多人生活在黑暗中。就在那天,他提出以后自己要捐赠眼角膜。就这样,他把自己的爱奉献给有需要的人。

    我们身边充满着爱的气息。因为爱,世界充满了温暖;因为爱,我们懂得了珍惜和感激;因为爱,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爱,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 10、 读《名人传》有感800字——呼吸英雄的气息

    天空澄碧,绿树含黛,寂静中浮来阵阵薰香,我却寻不到一丝云的痕迹;微风传来,卷起大地中一股热情的浪花,落入飘香的书卷中。聆听着贝多芬用生命谱出的乐曲,欣赏着米开朗琪罗在困难与痛苦之中创作出的作品,咀嚼着列夫·托尔斯泰珍贵的思想精华,呼吸着英雄的气息,也许正因如此,我对《名人传》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由此可见,罗曼·罗兰的英雄观确实与众不同。“身材矮胖,脖子粗壮”的贝多芬,“中等身材,后背凹陷,腹部前突”的米开朗琪罗,“脸长,模样粗野,深眼窝,厚唇突出”的列夫·托尔斯泰,这些“英雄”们并不高大英俊,但他们那伟大的品格、宽广的胸怀、高昂的精神、纯真的灵魂使其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英雄的气息,形象也变得高大无比,在人们心中永存,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

    “乐圣”贝多芬因其伟大的心灵而占据了“英雄榜”首席的位置。

    贝多芬自幼家贫,十七岁丧母,他一直渴望能得到一丝温暖。贝多芬渴求新的思想,自信心是这位英雄不断前行的动力,他努力向命运抗争,想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无可挽回:他渴望病愈,渴望爱情,心中充满了希冀。

    耳聋与孤独,使他在辛酸与忧郁之中,又多了一丝无奈。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讴歌“欢乐”,虽然世界不给予他欢乐,但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这是他的任务,这是他的责任,这是他的使命,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贝多芬永远在格斗。”他所带给我们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是给予人心灵的慰藉,它不仅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也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是苦难的,2岁丧母,9岁丧父,13岁监护人姑母去世。但他的坦率赢得了许多朋友的爱,也使他渐渐远离了孤独与痛苦。他对真理的探索欲又是我们所不及的,战争使他的思想经历着新的洗礼,使他的宗教观逐渐形成。

    日积月累,《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一切一切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汇集着列夫·托尔斯泰思想精华的名篇佳作诞生了。他的文章贴近生活,融入社会,因为,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完完全全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不仅仅是一篇篇文章,更是一次次的艺术创造!

    虽然这个无与伦比的人的呼吸早已停止了,但他的本质强大的冲动仍在不懈地继续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3-03-19

  • 2023-05-28

  • 2019-10-23

  • 2023-04-22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3-02-14

  • 2019-11-04

  • 2019-09-25

  • 2023-02-14

  • 2023-05-26

  • 2019-10-29

  • 2023-03-31

  • 2023-04-09

  • 2023-05-08

  • 2023-03-01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5

  • 2023-05-24

  • 2023-05-01

  • 2021-06-05

  • 2023-03-19

  • 2019-09-23

  • 2019-10-03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3-02-08

  • 2019-11-16

  • 2019-11-16

读《呼吸》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呼吸》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呼吸》有感、2024读《呼吸》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