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札记 读后感 > 地图 > 读书札记,读后感,2024读书札记,读后感
读书札记 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书札记 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书札记 读后感推荐
读书札记 读后感

(共 2288 篇)

  • 1、 读书札记《斯通纳》

    斯通纳还很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是一种身心的纯粹状态,想进入这种状态,如果一个人挺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入口的路径。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带着一种温柔友好的轻蔑,一种难为情的怀旧感,打量它,如今,人到中年,他开始知道,爱情既不是一种优美状态,亦非虚幻。他把爱情视为人生成转化的行为,一种状态;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创造、修改的状态。

    这段话是《斯通纳》一书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对爱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年轻时,爱情是一种优美的状态,这是一种激情之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能忘却所有烦恼,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体会到身心合一的快感;成熟后,大概是因为尝试了爱情带来的痛苦和失望后,对它产生了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作者说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因此对于年轻时所认为的身心的纯粹状态产生了一种怀旧感,对现有的失望才会对过往有怀旧感,但是这种怀旧感是不真实的,其实失望无处不在,失望源于内心对事物的看法,若看法有偏差,才会产生失望感;中年时期斯通纳认为爱情是一种瞬息万变的状态,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创造、修改的状态,我只觉得这种对爱情的描述非常绝妙,这需要在生活中去细细体会。

  • 2、 《活着》读书札记
    《活着》读书札记 周嘉骏 这本书主要讲了福贵玩物丧志,贪图享乐导致家业凋零,父亲惨死,母亲去逝。中年时的福贵黑发人送走白发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家人的离去或许是对他的一次解脱,就连他自己也在想自己的身后事,活着便是也一同和自己同名的黄牛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与社会有很大的联系,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也反应了那一代人的坎坷一生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了缓歇,紧接着的人民公社化大运动、全民炼钢和文化大运动让人民喘不过气来,福贵的亲人也因此离去…… 那为啥福贵还笑得那么坦荡,那么的真诚,却又没有骆驼祥子的颓废,麻木,更像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现实世界中的痛苦远比想象的多,活着不一定如意,甚至生不如死,但这是苍天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忍受,当到了最后不要想你这一生经历了多少磨难和挫折,不要去遗憾;而是要回想一生中的到了什么,是幸福?还是感激?我们没有理由去抛弃任何人,更不要去埋怨! 活着,真好!我曾出生并在这里经历过一生真好……

  • 3、 【读书札记】再见了,亲人

    星期三,我们才上完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人物、把我感动了。为什么被感动了呢?因为这些朝鲜人民为了帮助志愿军宁愿牺牲。对志愿军像亲人一样亲,不,不比亲人还亲。先说大娘吧。大娘为了给志愿军补衣服,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大娘还为志愿军送打糕。因为敌机封锁,所以志愿军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是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给志愿军送打糕。更让人感动的事还有,有一个志愿军伤员在大娘家休养,敌机来了,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防空洞,当大娘在回来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大娘为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了和妈妈救出老王,失去了妈妈。妈妈去和哨兵争吵,小金花趁机就出了老王,回到村里等妈妈。第二天传来了噩耗,妈妈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还有大嫂呢?志愿军缺少粮食的时候,大嫂到后山挖野菜,后山挖光了,大嫂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一颗炮弹在您身旁爆炸,大嫂倒在血泊中你看,这样的事情能不使我感动吗?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看清了美国帝国主义的真实面貌和我对美国人怀恨在心的心情。

  • 4、 余华《兄弟》读书札记
    余华《兄弟》读书札记 蒋文玲 “李光头的眼睛透过落地窗玻璃,看着亮晶晶深远的夜空,满脸浪漫的情怀,他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放在每天可以看见十六次日出和十六次日落的太空轨道上,宋钢就会永远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了。” 这是整本书结尾的最后一段,两个从小相依为命的俩兄弟,却性情迥异,一个粗犷,一个老实,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兄弟》的作者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余华。《兄弟》全书分上下两部,主要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小说上部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那个水深火热的荒唐而惨烈的时代。李光头生而丧父,父亲是流氓,死得不光彩,他们一家成为全街人鄙夷的对象。这时宋钢父亲宋凡平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孤寡无依的母亲——李兰。在妻子过世后,宋凡平便与李兰相依为命,重新组合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宋钢和李光头自然成为了兄弟,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但好景不长,宋凡平遭批斗被活活打死了,惨剧发生后,李兰痛不欲生。上部的故事随着这个家庭的破碎而结束。 下部的故事背景则比较贴近现在,情节中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女主人公——林红。宋钢和李光头都喜欢上了林红,在爱情的撕扯下,两兄弟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最后,宋钢抱得美人归,两兄弟就此分道扬镳。可是不久宋钢失业了,后来又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他的生命被压垮了,他选择了自杀。李光头得知后,悲痛欲绝。虽然与宋钢已有嫌隙,但他他平日里只是嘴巴硬,其实他的心里却比谁都要关心他的兄弟…… 《兄弟》将文革和现在这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时代连接在一起。这四十几年的变化相当于欧洲的四百年的变迁。所有的惨剧,都是那个时代的不足为奇的荒诞现象。在那个年代下,或许人们的真、善、美都早已被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给蒙蔽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依然可以冲破层层雾霭,引人寻回日出的方向,或许这就是人性善的光辉吧。 同样的社会下,兄弟俩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虽然他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可是每当他们眺望心里那最温暖的角落,他们一定会看见彼此。因为——“我们是兄弟。”

  • 5、 读书札记-斑羚飞渡

    猎人们去打猎,将一群斑羚围堵在一段山崖上,山崖与对面山崖之间有约米的山涧,而这是斑羚无法跳过的,一只斑羚一般只能跳到米左右。前进是几十米的深渊和汹涌的江水,后退是咆哮的猎狗和无情的子弹,这群斑羚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族群灭亡的命运了。看到这里,我几乎不想再看下去,虽然在那样的环境里,人类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必须要猎杀各类生物,但是灭绝这样可爱温顺的一个族群,还是让人于心不忍。然而再继续看下去,我迷惑了,惊讶了,感动了。在斑羚头领的带领下,斑羚们自觉地分成年轻和年老组,组的数目相近,年轻的先向对面山崖跳去,年老的随后,当年轻的将要坠落时,年老的恰好赶到它的脚下,成为它的续跳踏板,年轻的斑羚跳上了山崖,年老的斑羚坠入了山涧。

    用族群中一半年老同伴的鲜活生命做踏板,延续了另一半年轻同伴的生命,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极具智慧的做法。但是我无法理解,斑羚头领是怎样在它的偶蹄类动物的头脑中产生了这样一个主意;其它斑羚尤其是年老斑羚怎么会服从这个决定,主动牺牲;斑羚们是怎样明确地知晓自己该在哪个组,没有退缩;斑羚头领怎么明白组数目的不均,带领几头成年斑羚放弃生的机会,踏入老年一组贪生,怕死,是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在《斑羚飞渡》中表现的,则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这种观念。在这里,它们是智者,是绅士,是视死如归的英雄。它们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用我们人类也想不出的方法,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族群,保全了一半的有生力量。在这场角逐中,斑羚是真正的胜利者。

    看过许多在沉船事故、火灾、地震等灾难中发生的报道,有很多人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让妇女儿童先走让人禁不住落泪;也有的人只顾自己,还振振有词我也有生的权利这些都是复杂人性的表现,在生与死的面前,作为高等社会动物的人类,尚且如此,那么《斑羚飞渡》中斑羚们的做法就更加让我们无法解释。身处绝境而能冷静思考对策,服从安排,勇于牺牲自我,团结协作以拯救同伴,所有这些,即使是人类,也未必能做到。也许它们其实是山林的精灵,是和我们人类一样的智慧动物,只是它们更善良更爱好和平,不象人类,把自己当成地球的统治者,随心所欲地伤害其他生物。在这里,它们的做法令人感动,它们的表现比人类还要高尚。

    合上书,我闭目想象那片丛林,想象斑羚飞渡山崖的壮烈景象,想象那些成功逃脱的斑羚们日后的命运。它们还会在山林中游荡,觅食,嬉戏,繁衍后代,遭遇狼豺虎豹和猎人,但是,我希望,它们在自己的

  • 6、 优秀读后感:读书札记

    以前你问我是乔布斯有本事还是比尔盖茨有本事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比尔盖茨比乔布斯有钱,当然是比尔盖茨比乔布斯有本事啦。实际上那是我不太了解乔布斯的事迹,在我看了《乔布斯传》后,了解了乔布斯的事迹后,才觉得乔布斯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是跟比尔盖茨一样伟大的人物。

    在计算机世界当中,乔布斯属于右脑模式,是个偏重创新打破常规的创造者和硬件大师,依照心中的梦想来创造新的计算机。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偏重创新,我身边就有许多,比如说幼儿园我和同学玩变形金刚,我一会儿把它变成汽车,一会儿又把它变成机器人,一会儿又把它变成战神,变来变去只能变成这三种样子,我玩的都有些无聊了,这时候一个同学提议说:你把它的轮子取下来放在它的手上不就成了《创战纪》里的身份盘了吗?说不定变形金刚会更加有趣。我想了想听了他的意见,果然,变形金刚又让我找回了新的乐趣。

    我觉得乔布斯说过一句最经典的话是: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中看自己,并且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会不会完成我今天想要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是no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乔布斯不断地创新与天才的头脑,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乔布斯去世后,人们在悼恋他时安慰:是不是上帝想更换自己的计算机和手机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乔布斯80亿的财富,不是他的苹果产品,而是乔布斯的创新精神,正是因为创新精神这个好的向导才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 7、 【读书札记】春 (250字)

    《春》这篇课文是朱自清写的,读了这篇课文,我仿佛真正看到了春的美。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词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连续用了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人们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心情。后面把春天比作人,把时间临近写成脚步近了,把感受实质化,写出了人们在期待中的焦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望。还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的偷偷钻出来两个词把句子写活了,作者拟人手法用得恰当好处,嫩字写出了初春的季节特点,表现出作者的观察细致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篇课文使我想到: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我爱春姑娘!

    五年级:胡涛

  • 8、 《呼啸山庄》读书札记
    《呼啸山庄》读书札记 王欣 在看完《简·爱》后的又一本国外名著,《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一部小说,它被誉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真的感到很奇特,没有任何的背景介绍,直接进入情节,让我摸不着头脑,重复看了不止三遍,当看到第一卷的第四章才知道前三章的“我—洛克伍德先生只不过是整本书故事的一个“聆听者”。 看完这本书总结出来是围绕着两个山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还有本书的主角—希思利克夫先生和他身边的人的从他小时候到死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爱与仇恨。希思克利夫是在利物浦街头被先前的老爷捡回呼啸山庄的孩子,这个山庄中的人都肆无忌惮的欺负他,但唯独一人—凯茜照顾他,关心他。到后来他们也是互相深爱的一对情人。他们一起对抗欺压他们的欣德利,原以为经过磨难后的这对情人能走到一起,可是现实总是更残酷和磨人。凯茜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她在选择终身大事时选择了林顿,就是因为林顿英俊并且富有,她虽然爱着希思克利夫,但她不愿意放低自己的身位,所以选择了和自己完全不爱,不了解的埃德加·林顿结婚了。而希思克利夫正是因为爱人的离去让自己伤心欲绝,他只好选择了出走,在他出走的这时间里,每天都在思念自己情人的痛苦之中,感觉度日如年。 也正是因为这种痛苦,压在他心中的怒火和仇恨一下子燃烧了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他回到山庄与凯茜重逢后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这个时候的希西克利夫不再是当年的他了,他先是将林顿的妹妹一起带走又归来与凯茜永别,而没多久凯茜的女儿出生,但凯茜从此离开了人世,希思克利夫本来就在忍受没和爱人在一起的痛苦,而这一次后,他连自己的爱人都没法见到了,丧失自己最爱的人的心痛和悲伤正慢慢将希思克利夫变为一个魔鬼。在欣德利去世后,他吞没了他的财产并带走他的孩子哈顿,并且将自己对欣德利的仇恨转到了这个孩子身上,后来他又带走了自己刚去世的妻子—伊莎贝拉也就是林顿的妹妹的孩子,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他来说也就是累赘,没有任何的情感。仇心越来越大的希思克利夫早已被大家公认为恶魔,他逼死了自己爱人的丈夫,用各种极端的手段来获取两个山庄的财产,这也是他最后报仇的目的,这个时候时间才回到本书的开篇“我”访问呼啸山庄,而这一切是迪恩太太——一个保姆和“我”讲的。
  • 9、 《儒林外史》读书札记

    绪论: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儒林外史》是一部专门反映科举制度下士人生活百态的作品,以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性和对制度造成的人性畸变的精准刻画而成为中国流传千古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科举制度,打破了官僚阶层的世袭状况,使得广大平民的向上流动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它的有效推行使得中国的官员完全由知识分子构成,大大提高了官僚阶层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从隋唐到明清,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官员,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然而应该看到,由于科举考试名额的有限和内容的局限性,它不仅使得中国的官员知识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也使得中国读书人在争取好的名次时出现工具理性优先于价值理性的状况,为其成为官员后的实用主义道德观,甚至大肆贪腐,埋下了隐患。从明代开始,理学和八股文形式在科举中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这一制度成为国家推行统治阶层意识形态,钳制读书人思想的一种有效工具。正是基于这些弊端,运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才会在晚清新政如火如荼之时,被大清统治者废除。

    《儒林外史》与作者吴敬梓生平:

    百度百科查出的吴敬梓生平如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由此可以看出,《儒林外史》当中的杜少卿,应该就是作者吴敬梓的化身与写照。吴敬梓出身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这让早年的吴敬梓既能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又能拥有傲视官场、不为科举所驱使的资本。而这样的出身也使得吴敬梓对于科举制度和皇权的态度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他大肆嘲弄那些死读书、为区区功名利禄而奔忙的庸俗士人;另一方面,他又对具备真正儒家精神风范的士人,包括这种精神背后的皇权,具有一种美好的期望与想象。《儒林外史》之所以会采取前三十回讽刺,后三十回励志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方式,显然跟吴敬梓的家庭出身

  • 10、 《苏菲的世界》读书札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札记 郭芷彤 我是谁?我为何存在?在《苏菲的世界》里,我从存放于潜意识中过往的古老信箱里翻找出许久未解决的问题:本源。 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一串串亘古至现今的哲学问题与掌故垫起了14岁的苏菲的脚步,她在怀疑论者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实现了灵魂的蜕变。鸡与蛋何者先有?人的灵魂是否不朽?诸多的思辨,诸多的反问,为我掀开了哲学的冰山一角。而令我我倍感好奇并深入追究的是——人与世界的联系。 我们宛若星尘。不过是个见得着的理型躯体,却能靠着还未知从何而来的灵魂驱使意识,使我们在自然法则的束缚中凭借上帝赋予的感官获取自以为的“自由”。即便上帝也只是来自我们积累经验后从虚无中用印象的碎片剪贴成的理性完美主义。倏地想起了“天人合一”的庄子。在美学与感性中以思想搏求最大限度的自由。但这在哲学家祁克果认为的生命三种形式中却是处于最低等的美感阶段?如果诉至黑格尔的“正”“反”“合”三段论,却也未必——万事的评价不存在绝对的吧? 透过艾伯特与苏菲讨论的超自然、达尔文系统,那些意料之外的奇异巧合也使急流在我心中撞激出朵朵白花,屏息,正赶上了! 在遨游《苏菲的世界》的几天里,也“难得有空闲”翻看了林清玄的《从容的底气》,其中“不受第二支箭”的第一个譬喻讲的是佛陀门下是爱哲学思考的弟子摩逻迦有一天跑到佛陀面前,说若佛陀不回答哲学问题他就还俗。令人感喟的是佛陀的回答:“纵使问题找到了答案,还是解决不了苦闷的人生。”“而古往今来的大哲学家在这些问题上用了毕生精力,却从没有人有肯定的回答。”林清玄道。虽存疑惑但也不禁认同。 回到《苏菲的世界》,我竟适值佛陀!又再次遇到这篇毒箭的故事:被毒箭射伤的人不会对箭、毒以及箭从何而来感兴趣,只会希望有人能拔箭,医他伤。原谅我的见异思迁,这也是超自然吗?再说,可曾想到世界那端的不可知论者休谟的理论在两千五百年前就业已被这边的佛陀提出?他们皆认为研究形而上的问题无必要,皆认为人处于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 又下雨了,断断续续,在这个仲夏习以为常。在苏菲的世界与现实的罅隙来回穿越多天,仿佛每时每刻时间的流逝都与苏菲的作息不断重重叠叠,幻想的烟雾黯然缥缈。他们的一周还不及我的短短几小时,一个世纪的哲学家的故事还不及我的一日。雨与情节藕断丝连,故事引人入胜,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引得心情也随风席卷,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2-06-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读书札记 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书札记 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书札记 读后感、2024读书札记 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