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2024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范文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推荐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

(共 5024 篇)

  • 1、 余华兄弟读后感600字

    在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天天泡在书店,偶然发现了一本厚重的黑色硬壳封皮的书,出于无聊和好奇,我把它买回了家。

    从那天起,我读了它很多遍,直到现在我仍然深陷在它的魔力下。《兄弟》是余华时隔七年再次发表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很多人会认为小说描写的太露骨、粗糙,甚至还有些庸俗,与作者的前期作品《活着》相差甚远。但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正如余华先生自己在后记写的,小说写的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万象众生的时代,从中可以窥见万生众相。

    《兄弟》上部基调完全不同于下部基调,上部幼年的兄弟用他们孩童的眼睛和还未长大的身躯探看着和经历着最痛苦的日子,所有美好都是下一秒悲痛的铺垫,其实整个上部也是下部的铺垫。在上部里宋刚和李光头之间纯洁的孩童亲情仿佛坚不可摧,他们一起经历了短暂的美好时光,父亲的悲惨事故,母亲的含辛茹苦,刚成年的两人相互扶持。就连这种亲情也只是大一点的铺垫而已。

    后一部就是现在的故事,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万象众生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在这个故事中,李光头凭借自己天生的商业头脑当上了福利厂的厂长,创业失败后又在破烂里闯出一番新天地。卖了垃圾西装,赚了钱又开始投资房地产,商场,洗浴中心,成了百万富翁。而宋刚为了给妻子林红更好的生活,跟着江湖骗子周游到各地推销小产品,在这期间宋刚忍受着莫大的耻辱和身体的病痛,可当他再回到刘镇时,没有日夜思念的妻子,只有乡里邻居的议论声和行人同情的眼神,知道了自己最爱的女人和自己最好的兄弟发生的事,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

    欧洲四百年经历的时代,中国只用了四十年。宋刚和李光头就是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一样天翻地覆,最终自食其果。几年过去了,这部享有国际盛誉的小说,仍然值得大家深思。(王颖)

  • 2、 余华《兄弟》读后感:李光头的时代

    李光头的时代

    ——余华《兄弟》读后感

    向何

    余华在他的小说《兄弟》后记里引用了一段耶稣的告诫:"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大的,路是宽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的人也少。"他说《兄弟》这部作品就是一部从"羊肠小道"出发最后到达"遥远的天边"的作品。

    这部50余万字的小说讲的是中国"新时代"的故事,讲物质上开始得到满足的人们开始放纵欲望,讲各式各样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同的际遇。

    小说的主人公李光头,一个"反英雄"式的人,说起来有点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他喜欢女人,喜欢金钱,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李光头是个怎样的人?

    小说就是从一场可笑的闹剧开始的,主人公李光头的父亲是在厕所偷看光屁股时淹死的,本着"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李光头十四岁时因为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被送到了派出所。从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开始他的身上就有一种猥琐的气质,余华不仅给他了这种气质,他还给了镇上几乎所有男人这种气质。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来向他打听他那天在厕所里看到镇上出名的美女的屁股,而他开始用自己的"描述"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一碗面。

    现实也许并没有那么荒诞夸张,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不去做的事情并不是不想做,而是怕被别人说。到底不受道德约束的服从欲望的人更恶劣还是背着人偷偷打听的人更为恶劣?大概两种行为都很恶劣,然而后一种大概是做的人多了,别人又常常不知道,所以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更需要批判第一种。

    然而当李光头开始发迹的时候,所有这个人物身上的"猥琐"都变成了"高尚",金钱得到崇拜的时代谁有钱谁的行为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有句话说"自古笑贫不笑娼",很多人也许不是这样想,更多的人就是这样想,还有人偷偷这样想。

    当李光头成了有钱人时他对女人的追求成了正当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有能力去追求,因为金钱傍身的他看上去比自己那个老实巴交的兄弟宋钢更吸引人。他像是现在社会里的所谓土豪,钱有很多,追求的东西很多,懂得不见得多。然而尽管懂得很少却是很多人连想象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比如兄弟的妻子,比如他要登上月球。

    宋钢最后死去,李光头最后活的很好,尽管他再也找不到"宋钢味道"但是他终究活的很好。他于是费劲心机的怀念一块长大的兄弟,人们因为他的怀念而得到另一个商机——搜寻宋钢遗物,他们支持他的怀念,无论他怀念的是谁。

    宋钢诚实善良,每一个像林红那样的女人都会爱上他,宋钢腼腆克制

  • 3、 读余华《兄弟》有感

    读余华《兄弟》有感

    谭伟

    第一次接触余华,跟大部分人一样,是从《活着》开始,开始着迷。接下来是《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一部部沉重而细腻的作品,向我展示了一个个余华的精神世界。

    工作久了,因为忙碌,书也翻得少了。翻箱倒柜,在衣物箱里抽出了余华的作品全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兄弟》,一部余华10年前完成的作品,10年前已看过的作品,然后重看了一遍。

    李光头和宋刚两兄弟的故事,特别留意书的封面的标题,"兄"是白色的,"弟"是黑色的,其余是一片蓝。未翻开书的内容就已被这三个颜色所吸引,余华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本书的基调:在波涛汹涌的蓝色海洋中,阳光、善良、内敛的哥哥与狡黠、聪明、奔放的弟弟,兄弟俩传奇而曲折的一生。

    故事的背景依然是余华熟悉的文革和改革开放后的时期,我发现余华的作品都离不开这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可能跟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他是从牙医的职业开始写作的,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他的作品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了各种怪诞的"牙医",这是题外话。

    宋刚是兄,李光头是弟,两个人异父异母,性格截然不同。但都坐上了命运的这艘大船,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中,艰难前行。余华将这段历史的沉重通过幽默、怪诞的笔墨缓缓展开,如同用毛笔在创作一幅山水画般,线条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长或断或延绵或中断,让人随着各种高低长短深浅的轮廓跟着跌宕起伏,连呼吸都是断断续续的。

    一幅幅历史画面的铺展,带人回到那个年代。善良的宋刚最后却不得善终,卧轨自杀;狡黠的李光头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最后甚至坐上飞船去外太空。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让人怀疑善良、忠诚、爱情、努力的真正意义。

    故事发展的脉络一目了然,但每段急转直下的情节安排让人唏嘘不已。金钱背后暴露的人性丑恶、扭曲的人物形象、荒诞的人物性格,一波接一波,一环接一环,一面接一面,没有结束的边缘。看完,抚卷长叹,很长一段时间还会被书本的世界所笼罩着,乌云、冰冷、黑暗,久久不能忘怀。

    有时想想,如果自己出生在哪个年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活法?随着历史波浪滔天的潮流,大起大落,奔腾不息,流离失所,居无宁日。后来终于想明白,无论哪个时代、哪种活法,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那份倔强、不安分终将主导一切。

    王朔说: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

    看的书越多,越觉得人生来迷惘,像《阿甘正传》电影开头的那片白色羽毛般,被或轻柔或凌冽的风吹着、托着

  • 4、 读余华作品《兄弟》有感

    读余华作品《兄弟》有感

    李秋杰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余华

    前段时间有幸重新拾起了余华的作品《兄弟》,余华的作品我一向都不会只看一遍,《活着》我看了三遍,哭了三回,看了电视剧《富贵》,看了电影《活着》都不止一遍,我对父母时代的那段岁月十分痴迷,我特别想知道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是怎么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的,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机会;《许三观卖血记》看了纸质版的书,看了电子版,也看了韩国的电影《许三观卖血记》前段时间也一同看了《在细雨中呼喊》。余华的作品就是这么写实,让人仿佛就是置身那个激流涌荡的时代,跳入那场让人余生都会留下烙痕的文化大革命中去。

    《兄弟》就是横跨那段时期的伟大作品,余华将自己的写实功底发挥的淋漓尽致,犹如看了一场时长特别长的纪录片,喜怒谩骂,人生的起起落落,文化大革命中每个人的嘴脸,面对自己的利益时每个人的心理拿捏得十分传神,这些都是读完之后的感觉,就像很舒服的大醉了一场,醒来虽然一切依旧,但是每一个细节还都记得那么清晰。

    我在大学时期曾经两次在图书馆打开了这本书,但是我翻了几页之后我就在想,怎么还有这样的书啊?太恶心了吧?过了一年之后,再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同样的场景,比之前多看了几页,觉得还是不能接受,我当时想的是,再伟大的作家也会有那么几部书是庸俗不堪的吧?直到毕业后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天早上要坐20分钟下午20分钟的班车,我觉得这段时间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可惜,就重新拜读了余华大师的这部让我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那样的著作。

    好了,交代完前面的背景,下面直接说重点,故事的梗概就是以李光头和不同父不同母的兄弟宋刚的传奇一生,李光头的爸爸臭名昭著,年轻时因为在厕所偷看女人而掉进去淹死,所以就跟母亲李兰相依为命,宋刚的母亲因为得病去世,就跟爸爸宋凡平一起生活,命运的安排,两家组合在了一起,于是,就开始了兄弟俩的幸福而又悲惨的一生。

    为什么之前一直看不下去呢?因为开篇就是李光头在厕所偷看女人被人抓了,余华大师描述之详尽,令当时充满理想主义的我阵阵作呕,怎么会有人把五六十年年代的露天厕所描述的那么仔细?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这样错过了这部好书,错过了李光头的调皮搞笑,脑洞大开,错过了宋刚的温文尔雅和胆小善良,错过了好爸爸,好丈夫,好男人宋凡平。不过,好书什么时候看都不晚,我再次在脑海里完善了文化大革命时的细节,知道了"红卫兵"们的"

  • 5、 余华《兄弟》读书札记
    余华《兄弟》读书札记 蒋文玲 “李光头的眼睛透过落地窗玻璃,看着亮晶晶深远的夜空,满脸浪漫的情怀,他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放在每天可以看见十六次日出和十六次日落的太空轨道上,宋钢就会永远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了。” 这是整本书结尾的最后一段,两个从小相依为命的俩兄弟,却性情迥异,一个粗犷,一个老实,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兄弟》的作者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余华。《兄弟》全书分上下两部,主要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小说上部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那个水深火热的荒唐而惨烈的时代。李光头生而丧父,父亲是流氓,死得不光彩,他们一家成为全街人鄙夷的对象。这时宋钢父亲宋凡平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孤寡无依的母亲——李兰。在妻子过世后,宋凡平便与李兰相依为命,重新组合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宋钢和李光头自然成为了兄弟,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但好景不长,宋凡平遭批斗被活活打死了,惨剧发生后,李兰痛不欲生。上部的故事随着这个家庭的破碎而结束。 下部的故事背景则比较贴近现在,情节中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女主人公——林红。宋钢和李光头都喜欢上了林红,在爱情的撕扯下,两兄弟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最后,宋钢抱得美人归,两兄弟就此分道扬镳。可是不久宋钢失业了,后来又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他的生命被压垮了,他选择了自杀。李光头得知后,悲痛欲绝。虽然与宋钢已有嫌隙,但他他平日里只是嘴巴硬,其实他的心里却比谁都要关心他的兄弟…… 《兄弟》将文革和现在这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时代连接在一起。这四十几年的变化相当于欧洲的四百年的变迁。所有的惨剧,都是那个时代的不足为奇的荒诞现象。在那个年代下,或许人们的真、善、美都早已被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给蒙蔽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依然可以冲破层层雾霭,引人寻回日出的方向,或许这就是人性善的光辉吧。 同样的社会下,兄弟俩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虽然他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可是每当他们眺望心里那最温暖的角落,他们一定会看见彼此。因为——“我们是兄弟。”

  • 6、 余华兄弟读后感

    余华兄弟读后感(一)

    感觉《兄弟》就文字2020的表述上来说,和易中天还是有很大差距。

    从表现人物来说,很多时候还是给人很突兀的感觉,就是有时候,他突然交待的人物的特性让人觉得和之前的阅读很不符合。

    不过余华要通过这本书灌输了他的什么样的人生感悟,这个肯定是很有深度的。

    李光头这人不是个简单的小流氓,不简单,有非常坚强的神经,所有后来才成为亿万富翁。你能不能达到这点你就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做到,满街人都指着你议论,指点说你是个大流氓,你还自我感觉很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光头雷厉风行,他就是奉行着自己非常简单的逻辑,用坚强的神经去做了,很多次之后就成功了:他想看女人屁股,就去厕所偷看了;他喜欢林红,就死缠硬缠

    我非常欣赏宋凡平这个人,心里也为他竖起了拇指。他最让我钦佩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微笑。那种对生活的态度,对爱人的态度,真的近乎完美!(在文革被批斗的时候,还说去看海,说要不然这么好的天气,不去看海岂不是浪费了;朋友,你能在遭遇不幸之后仍然对着湛蓝的天空感叹:哇,真美么?),虽然这个是小说中的形象,是任你去相像的真空中的完美形象,但是那灵魂,越出纸面,深深感染着我。

    宋刚,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如果说李光头是个神经坚强的人,那他简直就是庸人自扰。林红的爱情就在面前,他就那么活活地给糟蹋了不过我感觉我很像他,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的想法不断推翻,却不能坚持某个哪怕是暂时看来是错误的做法我没有看完,不知道他是不是后来改变了,但是我想,我会去尝试在这点上改善自己:我绝对会明确追求自己明确知道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

    小说构建了非常完美的人物,浪漫的故事情节,还真的让人陶醉

    我看完下部了,感觉有些上边说过的话我是要收回:

    显然,纵然李光头暴富,余华还是对之不屑等一切浮华褪去的时候,剩下的还是真情。

    纵然宋刚一生胆小拘谨,但她们小两口恩恩爱爱十余年可歌可泣!

    下部整个为我们呈现了现在整个社会的缩影,个人感觉,就其写法,也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非常毛躁,不如上部好。

    上部和下部,宋凡平和李兰,宋刚和林红,这两对恋人,都被拆散了。不同的是,宋凡平和李兰在誓死不渝的爱情中挥别;后者在背叛中一刀两断。

    追求正义的人先走了,但是铮铮铁骨;向世俗屈身的人富起来了,这人要是有钱了,就什么都有了,最重要的,他便有了爱心。

    很多的勇士,都将默默倒下,为他们书写丰碑

  • 7、 《华威先生》的读后感2000字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的重要青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这是一部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暴露了国统区的弊端。在抗战的特定时代环境中,华威先生无疑是国民党政客的化身,其反复鼓吹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则是国民党四处抓权、破坏抗战的真切写照。

    作者继承了鲁迅、果戈理、契诃夫、莫泊桑等中外名师的文学描写手法和反映现实与人生的传统,学习了他们讽刺艺术的优秀成果,又采用漫画的方式,体现了张氏讽刺艺术的独特风貌。 在塑造华威先生这一形象时,张天翼并没有用具有中心意味的事件或大的矛盾冲突来表现,而是以叙事者我作为外视点,靠我的观察并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出来,显得不温不火,诙谐幽默,含蓄深沉,却也发人深思。作者通过对华威先生参加会议的忙碌、衣着、重复的陈词滥调以及可笑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绘声绘色描写,以异常简单的写意手法,几笔就勾画一个浮夸傲慢、虚伪狂妄、盛气凌人的国民党文化官僚的形象。

    张天翼并不直接进行评论和指出,而通过华威先生形象和行动上的前后矛盾对比,并采用了适当的夸大和丑化,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华威先生刚出场时就给人一种他非常忙的感觉,他对我说: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于是和我握手告别,开始忙碌地赶起场子来。那华威先生究竟有多忙呢?让我们来看看。先是他的包车总是跑的顶快,像闪电一样快,从一方面突出了他的时间很要紧。他首先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张天翼在写这一段时,描写了一个小细节,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这一细微的、稍不留神就会忽略过去的下意识的动作,恰好泄露了人物内心隐秘的君临一切的心理状态,这一声叮正是想引起在场人员的注意,特意告诉人们:我!华威先生来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开头我称呼他为华威先生,但他却让我叫他威弟或阿威,很好体现了华威先生的虚伪。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但他却以自己时间不够支配为由让主席简短发言,主席还没发言完他就起来提意见,

  • 8、 《兄弟》读后感2000字

    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我们还是兄弟。就算生离死别,我们还是兄弟。

    故事人物:宋凡平,李兰,李光头,宋钢,林红。共上下两部。

    读完心情复杂,花了两天时间看这部小说。

    上部,看了让人感动,深深被代入进那样黑暗的时代,为人性的那点光辉崇敬,为宋凡平,李兰的境遇痛哭。

    下部李光头的事业发展,宋钢的婚姻家庭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个时代繁荣发展与人性格生活方式的巨大扭转,从狭小的村镇将视野投放到国际,诉说着新时代的转变。

    硬汉宋凡平,悲壮的知识分子。读文时总在想,是什么让他跳下粪坑将李兰丈夫的尸体拉起,是什么让他愿意和守寡七年的李兰结为夫妻,是怎么样的勇气不怪李光头那一句错话将自己陷入牢狱,更是什么样的毅力,几经毒打依旧跑向火车站窗口。看到他的命运,总是泪流不止,就像苏妈的诘问人怎么会这样狠毒啊! 看到他的死去,就像真实看着人被猪肉似的宰割,鲜血淋漓。就是一场生命的屠杀。宋凡平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己坚守着善。陷入牢狱,胳膊打残不悲不弃,笑如春风。这是一个游戏,我给我的左胳膊放个假他对两个儿子解释着,并且也教会他们这样一个密招。于是街上两个孩子宋钢,李光头也郎当着胳膊去了河边捕虾。可这样的人,在世上却没有幸福。结婚没有邻人的祝福,偏是与人打架,低下自己骄傲的头因新妻子声声的哀求,两个儿子的安全。门外如虎凶猛捍卫尊严,门内对妻儿温情如诉;能承担起昨天的光辉,也能面对今日翻天覆地的践踏。勇士都生活在一个人到达不了的境界里,一生为他肃然起敬。

    李兰和林红,两个女性分别在上部和下部,两个都是美的替身。李兰是精神美,林红是身体美。五六十年代下的李兰,美丽多愁,贤惠有才,温柔不失坚毅。林红拥有姣好的身材,起初也是以平淡生活为美。她内心深处的欲念让她的晚年不像李兰一样坚贞自守。她喜欢宋钢英俊的外貌,看到宋钢憨厚老实的性格,她想念。看不起李光头的自以为是,看不起他的追求,最终还是拜倒在他的宝马奔驰下,日日笙歌寻欢作乐。开歌舞厅,做老鸨,彻底释放自己的情欲,这样的她是年轻时所唾弃的。是不是人都有归宿,天性使然,再者时代的纵容,将一个人由善到丑恶。

    宋钢,命运多舛的人物,一生最大的幸福也只是娶了美人林红。沉默寡言,任何话语都埋藏心底,善良的灵魂处处替人着想。不用言语表达,为给林红更好的生存环境流浪世界各地,做人妖销售丰乳霜,赚回三万块最后回家的,只是空锁着的房门。七天等待,最后一天的决绝,那晚霞映漫天海鸟飞天时的风

  • 9、 活着余华读后感

    篇一:余华_活着读后感(3000字)

    《活着》读后感

    水口小学 陆敏

    在还未看内容时我曾做过这样的猜想:小说既然取名为活着,那必然是表现主人公在经历万难后仍然坚强的活着。带着这猜疑我细细品读余华的《活着》,读完之后让我倒吸一口冷气。虽为活着,但却让我不断地看着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

    《活着》这本书太过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的死寂的生命却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书作者余华用冷静的令人发怵的笔调记述着这个故事。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乃至更多人相继离福贵远去。只留下我内心无声的叹息和泪水。

    福贵的儿子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有庆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和希冀,即使贫苦艰难的生活,即使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面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衷心的笑了,因为我似乎看见了有庆的希望。可是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有庆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由于血型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献血,他竟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战栗。全书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我们依然要坚忍,顽强。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活着的呼唤。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绝,还是

  • 10、 活着余华读后感三篇

    篇一:读余华《活着》有感

    读余华《活着》有感

    前段时间在别人的推荐下,读了余华的这篇小说《活着》,小说不长,我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读完后感触很深。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以前的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上小学时,我不会去想这样的问题,因为那时我还年幼无知;上初中时,我不会去想这样的问题,因为那时无忧无虑;上高中时,我也没有去想这样的问题,因为那时想的是语数外,想的是高考;上了大学,我应该去想想这个问题了,但是因为我来了北航,学了计算机专业,每当诸如此类的问题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我是个理工科的学生,这类问题不归我管,于是我一次一次的逃避了这个问题,直到我读了《活着》这篇小说。

    用作者的话来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小说中以我一位旁听者听一位老人讲述他的过去经历的形式展开。老人用平静的口吻讲述了他自己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老人叫富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账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从此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个人觉得悲剧是所有故事模式中最有心灵震撼力的,往往可以一举击破一个人的心理防线,其影响也更深远,短则几天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02

  • 2021-05-22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6

  • 2019-10-20

  • 2022-12-07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1-08-14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
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2024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兄弟余华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