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 地图 >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2024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共 2990 篇)

  • 1、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动机与人格》这本书详细阐释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行为背后的需求、需求背后的动机,对于理解我们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从动机和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迷惑就能拨云见日,而曾经视之为问题的结就自然而然就松开了。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本书对于了解人类动机理论及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者、需求层次论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人的介绍或引用往往有误解、误读或者断章取义的成分,比如对于需求层次论就有一些机械或片面的解读或理解,而且被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所接受所误解、误传。另外,阅读此书对于观察与认识自我也是一面较好的镜子,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进一步洞察自我的人性,就像作者从自己研究对象——自我实现者身上所学到的。

    该书提出了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人类动机的需求层次论,即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对大多数人说这五个层次是由低到高需要予以满足的顺序,但是也有例外,也就是说满足需要的顺序不一定是这五个层次呈现出来的固定的顺序,优势需求并不一定是在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转移到更高一级,在低层次需求未得到满足之时,高层次需求也可以成为优势需求。“某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起积极的决定作用或者组织作用”,一个新的需要在优势需要满足后出现,是指新的需要成为又一个优势需要,由次要需求转为主要需求,这个出现是逐渐的而非突发的,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而且作者所说的一般情况下这五个层次是,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则另一个层次的需要相继产生,但这并不是说,一个需求必须百分之百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产生。事实上,社会上的大多数正常人其全部基本需求都部分得到了满足,同时又都在某种程度上未得到满足。称为基本需要的东西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而且需要本身具有文化差异性,但是“基本需要比表面的欲望或行为更为人类所共有”。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级基本需要经过长期的满足后,可能变得既独立于它们的更强有力的先决条件,又独立于它们本身的满足,正是那些坚强、健康、自主的人最能经受住爱和声望的损失。是的,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往往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经常觉得孤独、无依无靠,很难从内心自主产生积极情绪,对他人的接近与离开很敏感,遇到不顺容易崩溃钻牛角尖。因此,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如何接受别

  • 2、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读书笔记

    刘良华教授在《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中提到: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对于这一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同时也让我回想起我的恩师-陈子增老师。陈老师是我读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当时他很瘦,个子很高,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弱不禁风,但他的眼睛很大、很敏锐,在课堂上,学生点滴的亮点都会被他发现,并大加赞赏。从初中起,我就很怕写作文,因为每次写作文时,我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记得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后的第3天,陈老师把已改好的卷子发下来,同学们就立刻相互看成绩。我还没来得看卷子,我前排的一位经常捣蛋的男生就抢了我的卷子来看,我听他突然大喊起来:哇!你真厉害!作文竟然拿到10分!(当时的作文满分是40分)其它同学立即大笑起来。我记得我当时的脸煞白,我觉得自己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能挖个洞钻下去。

    第二天,陈老师讲作文时,抽了好几个学生的卷子,我的也包括在内,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往我这边扫,似乎在等着看老师怎样修理我,等着看我的笑话。但令大家失望的是,陈老师把我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叫全班同学齐读,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怎样?我觉得这文章很不错,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要好好学习她这方面的优点。这篇文章之所以拿不到高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材料来支持观点。只要她今后能多看书,多积累材料的话,我相信她今后的作文一定能拿高分。陈老师这句话,像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我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从那以后,我爱上了读书。每次考试,我不但作文能拿到高分,而且语文的整份卷的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在全校排第二名。结果,我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了,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这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善于赏识学生的老师。

    在平时,我们总会听到教师们在抱怨自己班上的学生有多差。我想教师们应好好反省一下:到底是谁制造了差生?一个经常批评学生的老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吗?学生不是神,他们也渴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赏识。通过赏识,我们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赏识,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通过赏识,我们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的希望

  • 3、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看完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我对于其着重论述的自我实现者颇感兴趣,进而陷入思索,试图将其理论与东方的文化作一下比对,看看两者能否融合贯通起来,且共同点与差异又在哪里,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着实让人兴奋! 根据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描述,我试着对东方历史上以及现如今的著名人物作一番粗放性的筛选,看看有哪些人的人格类型吻合这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而筛选的结果诸如尧、舜、孔子、管仲、包拯、王守仁、周恩来、稻田和夫等人的人格特征都符合了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的描述。 由此试想,东方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圣(人)贤,不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吗?一个被马斯洛称之为真正健康的人、全面得到发展的人,实现了人的最高级需求的人。 深入透析后我们会发现中西方的文化其实是互为交融、相互联系着的。 让我尤为深刻的观点还有一个: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这部分极少数的人是真正的健康人,而绝大多数人是病态的、发展不健全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因此,社会才呈现出一副病态的样子,而人与人之间也在不休止地上演着矛盾、争执、冲突、怨恨、痛苦、悲剧  另外让人感到兴奋的一点是,不管是东方的儒家学说,还是西方马斯洛学说,都明确的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个人都可能达到自我实现者的高度在这个高度的个体,体验着作为健康自由人的所有的美好与幸福。

  • 4、 《人格魅力》读书笔记
    最近,闲暇之余读了一本由美国朋友写的一本书――《人格魅力》,感触颇多。 该书着重论述了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守信、诚实、责任、正直、坚忍。指出人格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集中反映,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灵魂的折射。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强调人格魅力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指出高贵的人格是最高学位,高贵的人格力量可以照亮世界;而成功,只有才华是不够的,人格才是做人的根本;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让自己的个性更吸引人,对于修炼自身人格非常重要;自信是成功的阶梯,不要自怨自艾;礼貌可以促人事业成功,而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张名片,只有诚实才会让人变得强大而高贵;真诚可以赢得人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学会平等待人、尊重别人,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成功是从好的习惯开始的,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认真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地工作、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直面苦难,决不找借口,追求成功的完美,会让你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该书可谓字字玑珠、句句感人,堪称励志箴言。 本书的作者――杰斐尔亚瑟,是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锋、职业演说家,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美国陆军特种部队高级指挥官。退役后,担任美国艾迪公司总裁,多家著名公司职业培训顾问。其著作《人格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长期以来,美国西点军校的学生都必须接受人格魅力的训练。它的精神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员。《人格魅力》自在美国出版后,立刻赢得了很高的赞誉,成为倍受推崇的畅销书。美国的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亲自购买这本书,把它赠送给了自己的属下与朋友阅读,其用意昭显,就是想了解美国西点这一小小的军校,是什么支撑它在美国的强大中扮演了如此的角色?是什么使西点学员都容易被一种精神所鼓舞?是什么使这个国家如此强大? 在企业界,这本书也成为培养员工敬业守则的必读书。许多知名企业家都曾亲自购买这本书,并将其赠送给了自己的员工阅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阅读此书的我觉得更为迫切。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我们最大的对手。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都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总是希望与那些热情、友善的人相处,也总是对那些谦虚、严于律已、坚决果断、光明磊落的人
  • 5、 《九型人格》读书笔记

    大约在半年前,我隐隐感觉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我希望通过学习各色的人格来达到了解别人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观人学。本欲从中国古代观人术入手,无奈深觉其体系之支离破碎与道理之晦涩难懂,遂转至西方的研究体系。万幸之下,让我找到了海伦帕尔默所著的《九型人格》,读来受益匪浅。

    前言

    九型人格,英文名称enneagram,缘起于公元9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一个神秘的信仰苏菲教,后经历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不懈研究,终于海伦帕尔默手中集大成,形成如今的九型人格系统。

    九型人格系统,在一个圆上均匀分布的九个点分别代表人类的九种人格(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论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调停者),从每个点出发都有两条弦与另外两种人格相连接,这就构成了九型人格最基本的九角星系统。 此有限状态之系统以其无限的动态得以囊括世间的万千人格。第一,虽然每个人只有一个主要性格,但是每个人却都同时拥有所有九种性格的潜质,千变万化出于其不同比例组合之间。第二,相互交织的弦暗示了人类性格的多面性,在不同的环境中(压力或者安全),人们的性格会沿着弦在各种性格中流转,生生不息。

    然而,不得不警惕的是这系统的弊端,那就是强大的性格分类功能有可能形成一个可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本来不真实的期望、信念或预测,由于它使人们按照所想象的情境去行动,结果导致最初并非真实的语言竟然应验了。当我们陷入性格分类的泥淖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反之,别人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类型来对待我们,而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于是,我们往往会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当作是真正的自己,并且按照这样的要求要塑造自己。

    面对这样的弊端,我们需要时刻铭记我们研究此人格系统的初衷:我们解读性格类型,正是为了把性格放到一边,去挖掘我们的潜能,去追求更高层面的意识。我们通过这个系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我们的性格并不是我们本身,我们甚至能够通过改变已有的性格来成为更好的人呢!又怎能陷于心为形役的困境?切记!切忌!

    理论基础

    九型人格系统认为,每个人自出生之时就是一个完整的本体,在人们成长过程中,本体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威胁和伤害,人们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建立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一旦建立,就像是失衡的天平,就像是有色的眼睛,大大地限制了人们对世

  • 6、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编剧、导演,上映于1996的日本青春电影。家长、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之所以“坏”,有他们的可怜可悲之处。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m.dhb100.com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加上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的从人格统一性,优越感的追求,自卑感,社会情感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的经典语录。

    人格统一性

    在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中,作者提到:

    “当儿童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之中,他总是会重复以前的个人错误行为。

    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

    学校必须学着将小孩当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当作一块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有价值的璞玉来对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事例,一个小男孩,5岁时妹妹出生,他在家里众星捧月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他越来越调皮,直到8岁时,完全自暴自弃,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带到了学校里,一次,他忘带了课本,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粗心,是想让父母操心。读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震惊的,也从没有试图了解一些孩子行为的背后关联,这也警示我们学校面对一些棘手的孩子时,应尝试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截取错误片段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自卑与超越

    第二章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作者提到

    “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追求同样的进步。”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但我们在学校总会发现很多每天得过且过的孩子们,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学业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危险之处是,他们会把这种追求转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教育者,应以理解,关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 7、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编剧、导演,上映于1996的日本青春电影。家长、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之所以“坏”,有他们的可怜可悲之处。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加上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的从人格统一性,优越感的追求,自卑感,社会情感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的经典语录。

    人格统一性

    在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中,作者提到:

    “当儿童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之中,他总是会重复以前的个人错误行为。

    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

    学校必须学着将小孩当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当作一块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有价值的璞玉来对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事例,一个小男孩,5岁时妹妹出生,他在家里众星捧月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他越来越调皮,直到8岁时,完全自暴自弃,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带到了学校里,一次,他忘带了课本,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粗心,是想让父母操心。读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震惊的,也从没有试图了解一些孩子行为的背后关联,这也警示我们学校面对一些棘手的孩子时,应尝试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截取错误片段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自卑与超越

    第二章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作者提到

    “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追求同样的进步。”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但我们在学校总会发现很多每天得过且过的孩子们,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学业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危险之处是,他们会把这种追求转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教育者,应以理解,关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其他方

  • 8、 尊严与人格的斗争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尊严与人格的斗争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太过傲慢、太过自傲、太过自我,让你对我退避三舍;太过片面、太过偏激、太过偏见,让你对我束手无策。在这一场傲慢与偏见的对峙中,在这一场自由与真爱的抗争中,在这一场尊严与人格的斗争中,我不知何时对你动了心,你不知何时为我伤了情。 伊丽莎白·贝内特出身于乡绅家庭,有四个姐妹。她不像姐姐简那般温柔敦厚,貌美如花;不似老三玛丽那般因外貌不甚出众而发奋努力,想要用博学和才艺来弥补天生的缺陷;更和轻佻的莉迪亚截然不同。她只是伊丽莎白·贝内特,睿智,有自己的思想,让人不由自主深深的未知倾心。 简单如她,深邃的眼睛美丽传神,整个脸庞因之而熠熠闪烁着智慧之光。面对达西对宾格莱那般贬低她的说辞时,她也毫不在意。不囿于他人之言语,淡然自若,一世独立闪烁着柔柔的光芒。犹记电影开幕时,伊丽莎白手捧一本棕色皮质旧书行走在清晨的田野上。我想,惟有日出与清晨的纯净方能与她的清新脱俗相映衬。 生于世俗,人们往往不免沉溺于世俗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贝内特太太最大的心愿就是风风光光地将5个女儿嫁与富有的好人家,而伊丽莎白是自由的,因为她有着自己的爱情观,她认为那不是由物质就能简单决定的。 达西,出身贵族,傲慢,蔑视庸俗的东西。 面对达西的傲慢,伊丽莎白感受到的是伤害。伤害她的是达西,也或许是她的自尊。达西英俊富有,而他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以及面对邻居们时和面对宾格莱时截然不同的冷峻面孔,在伊丽莎白眼中是难以忍受的傲慢,对他自然而然有着难以消除的偏见。 很少有女子能如伊丽莎白那般理性,特别是在爱情面前。至交好友卢卡斯为了金钱嫁给了之前被伊丽莎白拒绝的教条死板的牧师柯林斯;妹妹莉迪亚执着外表的美丑而嫁给了英俊潇洒却不务正业的威科姆。伊丽莎白知道她需要一个能给予她优越生活的男人,但并不意味着她会接受那个如国王般不可一世的人。这使她在若干女子中显得与众不同,正是这份与众不同,使她充满魅力。 达西经过内心的挣扎,终于跨越社会阶层和贵族身份的心坎。在一个大于磅礴的夜晚里疯狂表白。拒绝,是毫无悬念的。他原知道结果,还是不顾一切的。做了。我想,伊丽莎白的心中不是
  • 9、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主要基于儿童为了补偿自卑而追求优越感的心理,针对儿童的人格和心理所提出的教育方式。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曾经追随过弗洛伊德,后来又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全书主要从个体心理学中的人格统一性和整体性出发,强调了一个事实:

    每个个体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自我的过程。但是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为了克服自卑感,他们会过度地追求优越感,这样很容易造成儿童性格在无形中被扭曲。为了避免出现儿童性格的扭曲,作者提出需要建立儿童拥有社会合作意识,也就是社会情感。这种社会意识可以使儿童通过和别人合作的方式取得自我的成就感,克服自卑感,获得对社会有用的感觉。

    阿德勒还分别论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性教育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对儿童的教育存在的失误,以及包括教育父母在内的补救措施。

    1.人格统一性和整体性

    父母要通过整体的性格,来理解孩子的一个特定的行为和动作。而不能单方面从一个特定的行为和动作来理解孩子,那样很容易引起父母对儿童的误解。而且父母要换位思考:从儿童的视角看待儿童的处境,甚至要依据他们并不正确的判断方式来理解他们的行为本身。

    2.自卑感与补偿心理

    为了克服天生的自卑感,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以补偿内心的自卑心理。父母要做的是将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入到富有成果和有益的方面。何谓有益?因为人都是群居的高等动物,所以一定是要符合社会的利益,保持与社会的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持久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3.社会合作意识和情感

    社会情感是儿童是否健康成长的晴雨表。

    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以及适应社会所必要的灵活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模式化地使用一种规则来教育不同的儿童。不能让儿童在成长中只跟一个人密切接触,比如妈妈。因为放任儿童的这种唯一性接触,将会发现儿童对于以后的生活准备不好或准备不足,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或者问题。

    4.儿童青春期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真正问题不仅是对孩子解释性关系的生理问题。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的问题。关于性教育生理方面的知识,一定要等到孩子开始好奇,想要发现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告诉他们,但必须是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他们知道答案,同时要注意避免刺激孩子性欲的回答。

    5.

  • 10、 理性与人性_《格雷夫游记》读书笔记1100字

    在读作者从慧驷国回到祖国的几章中,作者所说的实在有些恶心,因为自己的理性要比别人多,就认为别人都是野兽一样的存在。我觉得他甚至可以说是站在上帝视角去写人的。

    作者是基督徒,就更应该仁慈地去对待别人,尽管你确实比别人更有智慧,更有理性。

    我可以理解作者对别人的厌恶与鄙视,但是我无法理解的是仇恨。的确,有人做了一些十分恶劣的事,遭人憎恨。可是作者看到自己的妻儿也心生仇恨,这就过分了,难道就因为作者比别人多那么一些理性,就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全冲走了?

    反人类是一种罪,定义是指那些针对人性尊严极其严重的侵犯与凌辱的众多行为构成的事实。

    我觉得作者尽管不能算是反人类的人,但他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倾向。我认为作者有种族隔离的倾向。就如上文说,作者对所有人都充满了厌恶,认为别人就是无礼之徒。在与彼得罗德孟德斯船长的交涉过程中,作者竟然还会奇怪这位船长为什么会如此有礼貌?可见别人在他的心目中,可能真的成为了像野兽一样的存在了吧。

    文中还有一句话找那么一座我理想中的孤岛定居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觉得他是想把自己隔离出人的社会。

    在如今,我认为慧驷国是不可能存在的。慧驷国其实很像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也可以说成所谓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绝对平等,绝对和平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像慧驷国一样,我们现在的丰富的物质条件将不复存在。人类伟大在他们不用像别的动物一样去适应世界,而是自己去改变世界。我觉得如果人类都像慧驷一样,这种优点会很明显地减小。

    人性,是专门为人类而生的词,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兽性也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人性之中。兽性最好的体现便是欲望。欲望过于强烈,固然会把人推向深坑。但是欲望也是社会发展至如今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更加利于自己的生存,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完美一些,舒适一些,才会出现各种的发明。至于战争,战争固然残酷,但是战争有效地去除了弱者,留下了强者,这无疑也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

    相比人性,理性是一种更加客观的东西。理性之中,只有绝对的对于绝对的错,而且毫无欲望可言。理性对一切平等,像每一匹慧驷对所有的小慧驷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慧驷都是先通过毛色,在谈情说爱的,这让人感到这是一个机械化的社会。作者从慧驷国回来后,对妻儿的感情也流失了不少。

    人性是包含主观色彩的。同时也代表了人性中的不确定性。这无疑为人们的多元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哲学观点,感谢这

  • 2021-11-0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6-22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3-05-1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1-12-06

  • 2021-09-13

  • 2019-10-24

  • 2021-09-0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8-11

  • 2019-10-20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1-09

  • 2021-10-09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19-10-24

  • 2021-11-24

  • 2021-09-14

  • 2021-08-30

  • 2019-09-30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2024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摘抄,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