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 地图 >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11-08 来源:互联网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些共鸣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把它记下来。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编剧、导演,上映于1996的日本青春电影。家长、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之所以“坏”,有他们的可怜可悲之处。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m.dhb100.com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洁易懂的文字,加上列举大量事例,深入浅出的从人格统一性,优越感的追求,自卑感,社会情感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也是他的经典语录。

人格统一性

在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中,作者提到:

“当儿童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之中,他总是会重复以前的个人错误行为。

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

学校必须学着将小孩当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当作一块有待培养和发展的有价值的璞玉来对待。”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事例,一个小男孩,5岁时妹妹出生,他在家里众星捧月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他越来越调皮,直到8岁时,完全自暴自弃,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他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带到了学校里,一次,他忘带了课本,原因是什么呢?不是粗心,是想让父母操心。读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震惊的,也从没有试图了解一些孩子行为的背后关联,这也警示我们学校面对一些棘手的孩子时,应尝试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截取错误片段的惩罚是没有用的。

自卑与超越

第二章是“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教育意义”,作者提到

“学校一定不能忽视那些自己放弃成为学校楷模、成为理想学生的儿童。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他们只不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教育者永远都不应该贬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应该用它作为教育的一个突破,来鼓励孩子在其他领追求同样的进步。”

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但我们在学校总会发现很多每天得过且过的孩子们,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学业的勇气和信心,一个危险之处是,他们会把这种追求转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教育者,应以理解,关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其他方面的进步。

社会情感

作者在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中提到,

“孩子的生活风格通常形成于他四五岁时,这段时间,必须培养他的社会情感自己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灵活性。

一个人总是和别人保持联系,那么他们必须学习语言和逻辑以及和别人交往的常识,必须培养或获取社会情感。”

纵观全书,勇气、自信、社会情感是作者看来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格因素。人类从本性上就决定了过群居生活,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群体意识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意识,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意识,人类才有了语言,有了道德。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主要基于儿童为了补偿自卑而追求优越感的心理,针对儿童的人格和心理所提出的教育方式。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www.dhb100.com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曾经追随过弗洛伊德,后来又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全书主要从个体心理学中的人格统一性和整体性出发,强调了一个事实:

每个个体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自我的过程。但是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为了克服自卑感,他们会过度地追求优越感,这样很容易造成儿童性格在无形中被扭曲。为了避免出现儿童性格的扭曲,作者提出需要建立儿童拥有社会合作意识,也就是社会情感。这种社会意识可以使儿童通过和别人合作的方式取得自我的成就感,克服自卑感,获得对社会有用的感觉。

阿德勒还分别论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性教育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对儿童的教育存在的失误,以及包括教育父母在内的补救措施。

1.人格统一性和整体性

父母要通过整体的性格,来理解孩子的一个特定的行为和动作。而不能单方面从一个特定的行为和动作来理解孩子,那样很容易引起父母对儿童的误解。而且父母要换位思考:从儿童的视角看待儿童的处境,甚至要依据他们并不正确的判断方式来理解他们的行为本身。

2.自卑感与补偿心理

为了克服天生的自卑感,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以补偿内心的自卑心理。父母要做的是将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入到富有成果和有益的方面。何谓有益?因为人都是群居的高等动物,所以一定是要符合社会的利益,保持与社会的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持久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3.社会合作意识和情感

社会情感是儿童是否健康成长的晴雨表。

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以及适应社会所必要的灵活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模式化地使用一种规则来教育不同的儿童。不能让儿童在成长中只跟一个人密切接触,比如妈妈。因为放任儿童的这种唯一性接触,将会发现儿童对于以后的生活准备不好或准备不足,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或者问题。

4.儿童青春期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真正问题不仅是对孩子解释性关系的生理问题。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的问题。关于性教育生理方面的知识,一定要等到孩子开始好奇,想要发现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告诉他们,但必须是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他们知道答案,同时要注意避免刺激孩子性欲的回答。

5.教育的失误和补救

个体心理学声称,所有的孩子应该通过给予他们更大的勇气,更多的自信的方式,来教会他们不要把困难当成无法克服的困难,而是当成问题来对付和征服,从而增加勇气和自信心。这样的一种观念的转变,将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想要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需要有意识的锻炼孩子拥有勇气,坚韧和自信的品质,让他们认识到并坚信在面对失败时一定要有永不气馁的精神,这样他们的成长之路才会走得越来越好。

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素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就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m.dhb100.com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我非常欣赏他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心理这一研究方向。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包括引论、十三章具体内容、附录和关键词汇表。全书以“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综合全书来看,作者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为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包括培养社会情感、克服自卑、追求正确的优越感等三方面。

首先,关于社会情感。作者认为“儿童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或增强孩子的社会团结意识”。作者在“引论”中说“父母或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做好与他人接触的准备,那么孩子入学时就会感到形单影只,十分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具有天生不能孤独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结交朋友和与人交往,还包括友谊、同伴情谊、诚实、真诚等抽象素质。有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引论、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中做了详细论述。

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围绕追求优越感展开。分别论述了“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作者认为追求优越感是人格心理发展的源泉之一,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当教师从孩子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入手,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再其他领域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变得容易得多。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了儿童的自卑情结,以及如何防止自卑情结。在作者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是,要确保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失去勇气,同时,要确保那些进校已经丧失勇气的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重拾信心。而对没有信心,感到极度自卑的孩子,我们要用一种同情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用友好的关系来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想方设法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产生信心,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我非常喜欢本书中的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不犯错误,那么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作为教育者,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儿童的人格教育》,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开始觉得这是一本很枯燥的理论性书籍,慢慢读来,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全书一共十三章,不单单是理论性的陈述,还有典型事例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预防自卑情结,并通过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去阐述,在不同环境下,自卑情结的儿童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预防矫正。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www.dhb100.com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卑的种子,只是有些人能够通过展示优越感,把它深深掩埋,而有的人却让它生根发芽,高高举着自卑的旗帜,埋头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通过成功地追求优越感,我们才能克服自卑感。“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确保追求优越感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神经症和精神错乱。”

阿德勒在书反复地强调: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益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总是给自己找借口,“题目太难了”“要背的内容太多了”“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也不迟”……慢慢地堆积,堆积得越来越多,最后干脆放弃吧!于是,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作业次次要补,考试屡屡失败……不仅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他自己也会很沮丧。

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自卑感,追求优越感,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的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这样写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回头看时,不禁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莫顿·亨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制定一个小目标,等他完成之后,再制定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他完成大的目标。就像我们背诵一篇文言文,先背诵一段或者几段,分次背诵,这样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背诵完全篇。

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成功,把成功当作他们获取更多知识的垫脚石。记得网课期间,早读视频会议检查背诵,抽查时间比较短,不能及时检查每一位同学,潘同学课下发了自己的背诵视频给我,我接着在上课的时候表扬了她的做法,称赞她学习积极主动,并且告诉大家可以随时给我发背诵的视频,如果有疑问也可以随时给我发消息。之后,不少同学给我发来了背诵的视频,还有同学针对上课学习的内容频频发问,我们在网络上的互动也多了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起来。我们的学生需要的就是这一个个小小的垫脚石,帮助他们走向更大的成功。

要想清除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个地方种上庄稼。要清除我们心灵的杂草,就必须追求优越感,树立自信,我们作为一名园丁,就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一粒种子,让他们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儿童纪律教育》读书笔记


纪律是群体的重要特征,任何群体需要纪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进行纪律教育,成为我工作中最头疼的事。因为每个儿童个性特点不一,产生纪律问题的原因经常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通过阅读《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能为自己解惑。

本书第一作者玛乔丽费尔兹博士(美国)总结了其三十余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全面实用的儿童纪律教育方法。作者在阐述与纪律教育有关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儿童、分析儿童产生纪律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当细细阅读完此书后发现,它的确是一本有理有据,案例详实的实用书籍。全书运用了我你他的对话式写作风格,使读者容易参与文本,在比较和鉴别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读者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

其中,作者对奖励这一方法的阐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父母和教师长期以来一直试图通过奖励和(或惩罚)来教授是非概念。奖励和惩罚表面上确有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其结果不是儿童盲目服从就是使其易受奖励和(或惩罚)的左右。

关于此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到不要再使用奖励和(或)惩罚来促进自主的发展,书中例举了多个例子来说明,而这些例子又似乎是我们常见的教育行为。例如,如果孩子完成了作业,我们就给他们发小红花,那么我们无意中教孩子易被奖励所控制;当我们说喜欢某某孩子的坐姿时,而有些孩子也坐得很好却没被点到名字时,这似乎是对那些孩子的惩罚;有时我们鼓励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就有小贴纸,其时有大部分孩子经常把玩具物归原处的,却没有得到贴纸奖励,这让那些孩子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

书中提到尽可能的避免在活动中单纯描述孩子做了什么,即不要说诸如你做得很好、我为你骄傲、你很棒等,而是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活动的过程,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孩子做了什么?比如我看到你和某某分享了玩具,这让她很开心。你把剪刀放回了架子,这很好而不是表扬他你真能干你是个懂得友好的孩子,因为这样实际上反而降低了他们对操作活动的信心、兴趣和乐趣。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更尊重和更支持孩子,不是对他工作做出判断,而是询问有关他们的过程的问题,如:我发现你在画中用了很多颜色?你觉得在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哪个部分等,成人表示对孩子努力的热情是不需要通过表扬的。

以真诚沟通著称的教师也极有可能得到来自己他们的学生的真诚沟通。这里真诚是一个关键词,真诚地表达感激或欣赏与旨在控制某人行为的表扬具有天壤之别,当你努力减少使用表扬时,首先应注意,要停止使用控制性的表扬,特别是让孩子与他人竞争的表扬。

幼儿期正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时期。通过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与孩子交流观点,并允许孩子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考虑相关因素的能力。自主是一个复杂的目标,需要我们逐渐改变以往认为通过外在的说教、奖励和惩罚来灌输给幼儿的观念,而是应从幼儿的内部建构或产生,才能成为儿童自己的规则。

儿童纪律问题的背后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不经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很难提示问题的根源,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规训。每当呈现一个行为问题时,不能立刻简单地宣判这种行为的对错,而是强调行为问题的合理性,系统分析行为产生背景,在分析的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办法就会逐渐浮现出来,

有效的规训需要一定的时间:计划的时间,教给孩子必要技能的时间以及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间。所以,实践更好的有效规训的想法,必须坚持用理性的反应来抵制自动的反应,特别是要避免通过恐吓或奖励来将适当的行为强加到孩子身上,因为这种态度不能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规则与自律,反而会使他们变得更依赖、叛逆和言行不一,因此,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谨慎地使用自己的时间。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