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 地图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理性与人性——《格雷夫游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也许以下内容“理性与人性——《格雷夫游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合你胃口!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理性与人性——《格雷夫游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在读作者从慧驷国回到祖国的几章中,作者所说的实在有些恶心,因为自己的理性要比别人多,就认为别人都是野兽一样的存在。我觉得他甚至可以说是站在上帝视角去写人的。

作者是基督徒,就更应该仁慈地去对待别人,尽管你确实比别人更有智慧,更有理性。

我可以理解作者对别人的厌恶与鄙视,但是我无法理解的是仇恨。的确,有人做了一些十分恶劣的事,遭人憎恨。可是作者看到自己的妻儿也心生仇恨,这就过分了,难道就因为作者比别人多那么一些理性,就把自己的亲情,爱情全冲走了?

“反人类”是一种罪,定义是指“那些针对人性尊严极其严重的侵犯与凌辱的众多行为构成的事实。”

我觉得作者尽管不能算是“反人类”的人,但他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倾向。我认为作者有种族隔离的倾向。就如上文说,作者对所有人都充满了厌恶,认为别人就是无礼之徒。在与彼得罗·德·孟德斯船长的交涉过程中,作者竟然还会奇怪这位船长为什么会如此有礼貌?可见别人在他的心目中,可能真的成为了像野兽一样的存在了吧。

文中还有一句话“找那么一座我理想中的孤岛定居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觉得他是想把自己隔离出人的社会。

在如今,我认为慧驷国是不可能存在的。慧驷国其实很像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也可以说成所谓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绝对平等,绝对和平的世界。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像慧驷国一样,我们现在的丰富的物质条件将不复存在。“人类伟大在他们不用像别的动物一样去适应世界,而是自己去改变世界。”我觉得如果人类都像慧驷一样,这种优点会很明显地减小。

“人性”,是专门为人类而生的词,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兽性”也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人性”之中。“兽性”最好的体现便是“欲望”。“欲望”过于强烈,固然会把人推向深坑。但是“欲望”也是社会发展至如今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更加利于自己的生存,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完美一些,舒适一些,才会出现各种的发明。至于战争,战争固然残酷,但是战争有效地去除了弱者,留下了强者,这无疑也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

相比“人性”,“理性”是一种更加客观的东西。“理性”之中,只有绝对的对于绝对的错,而且毫无“欲望”可言。“理性”对一切平等,像每一匹慧驷对所有的小慧驷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慧驷都是先通过毛色,在谈情说爱的,这让人感到这是一个机械化的社会。作者从慧驷国回来后,对妻儿的感情也流失了不少。

“人性”是包含主观色彩的。同时也代表了“人性”中的不确定性。这无疑为人们的多元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哲学观点,感谢这“人性”中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有这么多有趣而又不同的文化。

我觉得作者有“反人类”的倾向,因为他用一种客观的标准去评价一种主观的事物,造成了他人类情感的丧失与对人类的强烈厌恶。作者:王家睿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何为真正的赞美?

1、描述对方的明显特征绝对不是赞美。

对姚明说:哇,你真的好高,你是我见过最高的人,这不是赞美。这种话估计姚明从小到大听了无数次,听到只会在心里冷笑一声。

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推测他可能希望自己展现出来的特质,尤其是与世俗偏见——例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胸大无脑。”那么有钱了,哪里还需要努力——相反的特质,然后赞美。

例如,赞美很好看的人聪明、理性,努力。赞美很有钱的人有品味,有判断力,做事坚定,有毅力,赞美有才华的人好看。

这样就让你从赞美的芸芸众生中,被区别出来,对方会记住你,并觉得你是真正理解他的人。

2、赞美对方时,要附赠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

例如对妈妈说:“你买的床单真好,花纹好看,面料也好,摸起来超级舒服。

你头上瞬间带着天使的光环,妈妈从此觉得你长大啦,心中回忆起你幼儿时期呀呀学语,跌跌撞撞,张手朝她走过来的美好情形……至少在短时期内她不会再抱怨你没有收拾房间,没有好好学习或又在在玩儿游戏了。

3、赞美对方时,可以想象一下对方的情景,多说一句话,描述对方可能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达成赞美的最高境界,共情之理解。

例如对饭饭(对,说的就是我),说:哇,夜,这么深了,还发文章,查了这么多资料(还是古文的!),还要给老公和孩子做三顿饭,在写作之前,还花了很多时间收拾客厅和孩子的房间……今天一定很辛苦吧!虽然只是把实话说了出来,饭饭却会玩哇呜一声生,扑到你怀里痛哭起来,并引你为毕生知己。

今天推送的第二条,是我们的“不一样的读者”栏目。内容是我们两位读者寄来的《人性的弱点》读后感,都怪他们珠玉在前,我为了能写的比他们好,读书笔记一直写到现在才搞定!(注意我赞美他人以及自夸的技巧!)来不及啦,我一定要发布了!祝各位晚安并天天愉快!会说话,情商智商都要有。

再罗嗦一句,我就不啰嗦了,大部分人看了戴尔.卡耐基的书后,会惊叹卡耐基说得真是有道理啊!然后他们就把书搁置到一边,全然忘记。我要不是这样的人就比较完美啦。

比如昨天因为一些事情的耽搁。我写的明日继续也没有继续下去,眼看是不能完成了。对于今天,有种想要破罐破摔的想法,幸好有群友提醒。才能不太费力的开始把读后感三持续完成,当完成后,对意志力又多了一点点训练,习惯培养如爬坡。无论是三脚,三腰,快到山顶放弃,最终都是相同命运,失败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有了群友的教育和鼓励,准备改正自己自控力差且没有毅力的毛病,现在继续下去,坚持阅读连岳推荐书之二《简单的逻辑学》。作者:童心

西游记读书笔记300字及心得感悟


西游记读书笔记300字及心得感悟

读书能够通晓古今,学以致用。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增长了知识。其中孙悟空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吴承恩把孙悟空塑造成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帮助唐僧在西天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

从孙悟空坚持战胜困难的故事中,我联想到在学校里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退却的人。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求解决,不懂装懂绕着走;有的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躲着走。其实,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遭遇困难很正常,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我们要像孙悟空那样,千方百计战胜困难,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就能够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这也是我喜爱孙悟空的原因所在!

小记者杭安歌五(5)班 指导老师 王丽萍

西游记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西游记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美猴王孙悟空由女娲补天的一颗彩石孕育而出,他在上古大神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通天的本领,他桀骜不驯,自号“齐天大圣”,以一己之力与天地争辉,他大闹天宫,却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们一路降妖除魔,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真经。

这部书,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整体形象炫丽,语言对话诙谐,捧起这部书就仿佛置身于那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玄幻世界,各种变幻腾挪引人入胜,层层艰难险阻扣人心弦,一路披荆斩棘催人奋进。给我的感受时而有趣,时而感动,时而振奋。

孙悟空,这个自称“齐天大圣”的猴子,拥有超凡入神的本领,他跳出三界,不入五行,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大闹天宫是多么的荡气回肠,降妖除魔是那样的坚定决绝,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孙悟空坚持正义,不畏强暴,嫉恶如仇,机智灵活,他对师父忠心耿耿,即使受到莫大的委屈,被师父赶回花果山,依然不忘初心,信念坚定,身在花果山,心系取经人,他是有情有义的大师兄,是正气浩然的美猴王。正是因为这些,美猴王的英雄形象完美而理想,深入人心。

唐僧师徒坚持不懈,团结互助,怀着坚定的信念,排除万难,一路向西,终于到达灵山,取得真经。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谁都懂,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我也有过遇到困难半途而废的经历,想起来确实很惭愧。锲而不舍,追求真理,这是我们从书中应该学习的精神,只有发奋努力,坚持到底,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西游记》中描写的花果山下,有一座“烟霞散彩,日月摇光”的海港山城,那就是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的魅力城市连云港,花果山是美猴王的老家,作为他的老乡,我倍感自豪。我们要弘扬西游文化精神,为美丽的家乡做出贡献。

《西游记》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伴随着我们快乐地成长,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这一代人为中华文化传承,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拼搏、勇往直前。指导老师:杨忠梅

《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不知你是否也会在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仰望着天花板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它们是死亡、是无意义、是孤独、是自由……这些抛却琐碎杂事之后最直指本心的问题?

记得曾经读书不认真,喜欢瞎想。中间就有一段时间思考过关于意义/无意义的问题。嗯……类似于如果最终的结果一抔黄土,那么过程再绚烂又能怎么样呢?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现在想来,要是当时以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说不定我也能成个虚无主义的大师?(不要脸的为自己的咸鱼找借口哈哈哈哈)

欧文·亚隆是存在主义的大师,也是当世仅存的精神医学大师。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仔细想想,你所有的焦虑、迷茫、怀疑和痛苦,是不是根本上都与这四者有关?从去年四月被父母告知,外公罹患癌症,晚期。直到今年六月中,老人死于安详。期间我见过外公做化疗,从一个看不出老态的古稀老人极速地形容枯槁,骨瘦如柴。也见过手术,切除整个胃加胰腺,切除的器官铺在地上,占了大半块地砖。

是的,这一年来我时常想到死亡,并且恐惧。

我在书中找到了关于这种恐惧的解释,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一种对非存在的畏惧,这种非存在是“进一步可能性的不可能”。而这种恐惧的状态,则属于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种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这种终极关怀还包括这孤独、意义和自由。

那么孤独又是什么呢?孤独感可能源自于个体缺乏社交技巧、或者个性风格不利于发展亲密关系。但是更深层次的孤独感是存在的孤立感。

许多人是在这样一些情况下遭受存在孤立的恐惧,从而受到触动:也许是在某些时刻,他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想起他们,这时他们感到恐惧;或者,当一个人独自走在异国他乡某个空寂无人的沙滩上,他可能被那种恐惧击中:“就在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我在哪里。”如果一个人不被其他什么人想起,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吗?

如果一个人,当他被整个社会网络割离,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那么他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把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下去,那么人存在的意义是否就是社会的认同呢?被万人敬仰也好,被人人唾骂也好。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最深处的孤独,是否比死亡更可怕?鲁滨逊多少次想到过死亡呢?作者:翰林待诏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理性与人性——《格雷夫游记》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