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 > 地图 >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2024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相关栏目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热门栏目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推荐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

(共 8232 篇)

  • 1、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精选)

    《重新发现社会》,应该是七年前买的书,当时是高二。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作者文风如剑,爽快而不失端重。七年后再看,虽然书中有些例子已是往事,但是观点与逻辑依旧发人深省,可见好书味长久。

    作者说:重新发现社会。

    那么社会是什么呢?它是政府与个人之外的第三极。

    社会不同于政府,是成为公权的私权集合体;又不同于民众,是个体权利的最基本聚焦,而是如同一架水车——民众用自己的脚进行着踩踏,引来流水冲刷并灌溉着田野上的政府,从而帮助民主与自由的最后丰收。

    回到当下,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如今的社会,那改写一句名言再合适不过:这是最好的社会,这是最坏的社会。

    这是最好的社会。科技与商业的蓬勃发展、政府与制度的渐进改良、个人与集体的求同存异,每一颗种子都从社会的土壤里发芽,并且将最后的果实回馈给社会。

    但这依旧是最坏的社会。因为笼子里的权力之爪至今尚未驯服,贫富不匀的阶梯依旧阻碍着许多人的步伐,思想的链条还在对我们进行着无声的鞭打。

    由此看来,似乎距离我们所追求的自由民主社会依旧相去甚远。那么,社会还会好吗?

    我想会的,而让社会变好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就是如今的大众创业。

    虽然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大众创业”是个伪命题,因为它只会让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从财富自由的梦境里跌落到现实的深井,头破血流。

    但是我认为简单的将创业与财富划等号,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做法。

    诚然,一次成功的创业确实可以让创业者一跃至财富自由的阶段,但是财富只是创业的结果之一而已。

    从社会眼光来看,更重要的,是在创业过程中,对于策略和行动的不断优化,以及对于市场经济的尊重。换而言之,前者让人明白社会发展需要务实的渐进,后者则与自由民主的社会基本诉求血脉相连。

    策略与行动的不断优化

    先说策略与行动的不断优化。

    发展是创业的基调,务实是创业的态度,渐进是创业的节奏。

    真正的发展方法,唯有在务实中渐进。如同胡适所言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只有先从过去中整理出脉络,才能发现当下的症结,并找到药方。

    不能新居未建而旧居先毁,在被纯抽象的理想设计所支配下无瓦遮头,而是要落实到符合自然与现实的规律中来,才能避免激情燃烧过后的空空如也。

    回看历史,“一次性成功论”早已被前人证明了其机会的微乎其微,尤其是在面对人类的局限性,与世情的复杂性之时,如果依旧坚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当事人无疑

  • 2、 重新认识课堂读后感(读后感)

    今年寒假刚开始,想着利用这个时间充实下自己,于是向同事请教推荐书目,在同事的推荐下,我买了这本贲友林的《重新认识课堂》。贲友林是数学教学名师,以前就听过和见过他的大名,这次可以通过看看他的书,进一步了解大师。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m.dhb100.com

    整本书读下来,觉得贲老师是真正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大师。让我对一堂好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下面说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题目是《学生也可以是“供题者”》。传统的课堂,或者说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的课堂,都是教师提供练习题目,学生遵照安排进行练习,学什么。练哪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贲老师提出,课堂的改变源自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他在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容,且让学生选择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题目并解答。上课时,在交流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与方法之后,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选择的题目。接着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交流答题方法,再请学生展示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题目。同时在和前面题目进行比较,说出变化在哪里,又有什么联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堂上,学生个个踊跃活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的题目与别人分享。学生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提高。练习的题源与过程,从依靠教师一个人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仿佛看到贲老师课堂的讨论之热烈,回答之精彩。也让我思考我们的课堂能不能有些这样的改变,我们怎么样能实现让学生做“供题者”。

    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历来如此”的思想樊笼,更需要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组织——设计与安排学生“找题”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题,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改题、编题。

    引导——对学生“供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分析学生选的题,试着变化题目和改变题目。

    促进——对学生“供题”的学习活动要有合适的激励措施。比如,将学生所选的题目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就是一种肯定。或者将学生的“好题”拍成照片,保存在电脑中,也是一种激励。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我的作业就是我的作品,我应该积极地做学习的主人。跟别人分享我的作品,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想,我也应该在课堂上有一些改变,做不到大师那么精彩,最起码要朝这个方向前进!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

  • 3、 《重新发现社会》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发现社会的书。但是它不是《丑陋的中国人》那样靠打民族主义情绪的鸡血来畅销的书。作者的意图很简单:讨论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它弱化的意识形态,摒弃了政治偏见。因为政治使人变得罪恶,意识形态使人变得愚蠢。作者不左也不右,只是用研究的眼光来发现社会。

    在他看来国家只是全体国名缔约产生的一个组织,是国名用以谋求幸福生活的工具。所以国家若不以国民价值为第一价值则国家毫无意义。但是权力的集中总是危险的,国家就像利维坦,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于是我们必须提倡个性、思想、自由、开放、独立、平等等原则来约束它。没有对民主与自由的弘扬就不可能有功能正常的社会。而没有个性的独立与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在一个现代国家思想自由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起源于人的两个本能一是性欲二是思想。在健全的国家各种思想总是能自由流通。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对立观点只有一团和气、随大流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思想也是民主得以保证的前提。使人们能够用以确定什么是跋扈与暴政的正是权利观念。权利观念明确的人可以独立表现自己的意志而不傲慢,正直地表示服从而不奴颜卑膝。

  • 4、 读《重新发现课堂》有感:你的视角在哪里

    读《重新发现课堂》有感:你的视角在哪里

    在黄耀红老师的《重新发现课堂》一文中看到他提出了一个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但又一直做得不够的问题:课堂观察是从教师视角还是从学生视角出发?正如文中所说,我们对于课堂环节的运行,早就轻车熟路。比如每堂课都经历导入示范实践拓展,都遵循着生活课堂生活的基本路向,等等。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总想着如何驾驭与把控,还是如何实现目标与定量。于是,我们的课堂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这样展开:着眼于教的预设,着眼于学科的体系与知识的逻辑,着眼于程式的单向推进与封闭自足,着眼于认知目标的实现与技能目标的达成;着眼于接受与理解。一言以蔽之,我们所站定的立场永远是教的点状聚焦,而非学的场域关注。

    黄老师告诉我们:重新发现的生命课堂,首先就在于它冲决一切束缚我们的框架与模式,将人解放出来,特别是将自我解放出来。这样一来,课堂学习的流程必然开始解构与重构。在我看来,这种建构的基本精神表现于少体现出这样几个层次,即探究为基础问题是动力展示是促进交流是关键生长是指归。这种建构的根本在于,它所站定的是学生立场,是将学习看成是一场生命的修行。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其次要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

    再次要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 5、 读后感1500字《重新发现社会》

    近来拜读熊培云先生的《重新发现社会》一书,获益匪浅。先生修过历史学、法学、传播学,在长期为报刊杂志写时评中,不仅把自己当做一个传媒人,还把自己当做一个时代的史官,他在《我们走遍大地山川》一文中写道:所有的新闻,都是人的新闻,所有的事件,都是人的事件,我们追求真实与亲历,洗尽铅华与浮华,让每一个字都可读。我们记录的每一条新闻,都透着一个时代的悲喜与从容、傲慢与偏见。我们也将记录下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每一颗与您一样平凡而高贵、直面挫折的勇敢的心。先生的文字总能一面切中时代的脉搏,一面关注着个人的悲喜,还一面给你温暖的希望。

    《重新发现社会》一书不仅着力于重新发现社会,厘清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还注重阐述了社会中个人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同样,有什么样的人,也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先生认为三权分立是国家权力的内部制衡,而社会和个人则是与国家权力制约平衡的重要外部力量。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在阅读《重新发现社会》后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发现了自己。在左、右纷争不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泛滥的时代,这本书让我重新发现自己需要做一个理性的、独立的、仁爱的自己。

    要做一个理性的、独立的、仁爱的自己,避免被国家的宏大叙事所淹没,所夹带,避免成为一个盲目的随大流者。先生在《重新发现社会》自序中写到:具体到个人,在强大的公意准确的说是部分群体意识面前,他亦不过是一个行刑者独裁者所拥有的权力,从来都是那些甘心放弃自己权力或者权利的人聚沙成塔授予的。而在他(独裁者,笔者注)行刑之当年,台下曾经有多少热闹的喧哗,多少幸福与狂欢的掌声!许多旁观者甚至还捐赠过磨刀石,亲手捧接了行刑者递过来的血和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或许能够更加切身地明白这段文字所能包含的故事。文化大革命虽然是极少数别有用心者掀起来的,然而多少人在毫不思索的随大流中做了别有用心者的帮凶或者行刑者,多少人看着违宪、违人性的行为横行霸道而大步大步地将公民的权利拱手相让。十年浩劫,是少数人的别有用心,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盲目随从,或者沉默退让,以致最终大家都无路可退,走向浩劫。这让我想起了二战后德国马丁尼莫勒牧师撰写的一段碑文:当初他们杀共产党,我没有做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做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

  • 6、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本发现社会的书。但是它不是《丑陋的中国人》那样靠打民族主义情绪的鸡血来畅销的书。作者的意图很简单:讨论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它弱化的意识形态,摒弃了政治偏见。因为政治使人变得罪恶,意识形态使人变得愚蠢。作者不左也不右,只是用研究的眼光来发现社会。 在他看来国家只是全体国名缔约产生的一个组织,是国名用以谋求幸福生活的工具。所以国家若不以国民价值为第一价值则国家毫无意义。但是权力的集中总是危险的,国家就像利维坦,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于是我们必须提倡个性、思想、自由、开放、独立、平等等原则来约束它。没有对民主与自由的弘扬就不可能有功能正常的社会。而没有个性的独立与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在一个现代国家思想自由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起源于人的两个本能一是性欲二是思想。在健全的国家各种思想总是能自由流通。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对立观点只有一团和气、随大流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思想也是民主得以保证的前提。使人们能够用以确定什么是跋扈与暴政的正是权利观念。权利观念明确的人可以独立表现自己的意志而不傲慢,正直地表示服从而不奴颜卑膝。

  • 7、 重新发现社会优秀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发现”社会的书。但是它不是《丑陋的中国人》那样靠打民族主义情绪的鸡血来畅销的书。作者的意图很简单:讨论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它弱化的意识形态,摒弃了政治偏见。因为“政治使人变得罪恶,意识形态使人变得愚蠢”。作者不左也不右,只是用研究的眼光来“发现”社会。

    在他看来国家只是全体国名缔约产生的一个组织,是国名用以谋求幸福生活的工具。所以国家若不以国民价值为第一价值则国家毫无意义。但是权力的集中总是危险的,国家就像“利维坦”,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于是我们必须提倡个性、思想、自由、开放、独立、平等等原则来约束它。没有对民主与自由的弘扬就不可能有功能正常的社会。而没有个性的独立与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在一个现代国家思想自由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起源于人的两个本能一是性欲二是思想。在健全的国家各种思想总是能自由流通。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对立观点只有一团和气、随大流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思想也是民主得以保证的前提。使人们能够用以确定什么是跋扈与暴政的正是权利观念。权利观念明确的人可以独立表现自己的意志而不傲慢,正直地表示服从而不奴颜卑膝。

  • 8、 《重新发现社会》读书笔记3000字

    我在读完此书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一篇关于底线问题的讨论文章,因此在决定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便定下如上的题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维度,我希望这篇读后感写的能体现出点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而不是一篇泛泛的,味同嚼蜡的快餐文章。

    历史靠故事留存,故事靠情节取胜。既然是一篇所感所想的文章,总该有它记录的价值,当然写作的过程中更不可以脱离了这个社会的种种现实而成为空想的乌托邦。回首2010年,让我们一同留存曾经的故事,体味这其中的酸甜苦辣。随着信心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就让我们从网络谈起。还记得10年的腾讯qq和奇虎360这两个所谓国内最大的客户端软件之间的厮杀吗?网络上一阵硝烟弥漫,更是一度逼迫我们用户必须做出选择。各大论坛的帖子可谓风生水起,各种骂声更是不绝于耳,最后也只能是闹个政府介入,总算是息事宁人。谁对谁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我想问的是:网络的底线在哪里,又是谁在不停地挑动这根弦?网络的底线为何一再被挑动?我想利益间的冲突是可以给予我们肯定的答复的。康德说:所谓不成熟的状态就是,我们需要大胆的运用自己理性的领域却接受别人的权威。因此,请让我们自己动脑想一想这是非曲直。作为软件使用者的我们,大家都不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无从知道究竟是谁,又是否真的有人,窃取了我们电脑上的个人信息,即便我们怀疑,但是不可能因噎废食,害怕被窃取,就停止使用网络。如果真是如此,这真是一种无奈得让人感觉到凄凉的消极抵抗,却丝毫没有意义,而似乎只是在喟叹文明的倒退。今天他们两个跳出来,都指认对方卑鄙无耻,其结果又是什么,没有一个真正可以让公众值得信赖的机构去给我们定性究竟是谁是谁非,政府也只能被逼得无奈,从中调和。但是这件事情的本身,我们在网络上听到了各种声音,无论是qq还是360他们在最后时刻还是委屈求全了,这就是社会监督力量的进步,毕竟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改变了起初那种逼迫式的选择。软件开发商,政府,大众舆论,利益,博弈,是否可以将这些词汇有效的联结起来,也许是我们回答底线被谁动了,为什么有人要动它,又如何拨乱反正这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我爸是李刚,2010年多么掷地有声一句呐喊。然而呐喊的背后,又给我们多少人带来了彷徨。弱势群体,因此,势如破竹的闯入你我的生活,就连我们的《人民日报》都发表了相关的文章来讨论这

  • 9、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700字

    通读此书,总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点点滴滴,仿佛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是借作者的笔杆娓娓道来。这本书,是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的思考,着重分析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编庄永志所说,《重新发现社会》见证了中国六十年沉浮,三十年成长。识字与不识字的都不妨想想:国为何物?国家何为?这是作者送给我的礼物,我理当笑纳。 书名《重新发现社会》就已经很好的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曾经的中国,政府包办一切,衣食住行,皆逃不出国家的宏观调控,然而,让我们忽略的一点是,社会并不等同于国家,更不等同于政府。改革开放,让社会渐渐显现,30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有进有退,有觉醒有迷茫,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未来在哪里,我想作者的态度是乐观的。 为何乐观,作者说,他在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我才疏学浅,不敢说懂得,但是书中有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争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书中,熊培云提到一个有趣的名词犬儒主义。他讲到,没有理想、玩世不恭、冷嘲热讽,对现实不满却又远离政治与社会运动,带着一种自命清高的虚无主义,从不与强权对抗,这些都是犬儒主义的特征。纵观当下,有许多人带有犬儒主义的性格,满嘴的不满却又不敢或者难以付诸行动去改变,我们总是希望出现一类人代替自己去争取,但是,谁都不是傻子,只有当真正的社会形成,每个人争自己的自由,便有了国家的自由。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更没有理由身附犬儒主义的特征,要有理想有思想,敢言敢为,重新发现社会其实并不遥远,作者的乐观影响了我,发展总会经历一段曲折,只要还在进步,就好的。

  • 10、 精选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1000字精选

    常言道:“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人是需要读书来摆脱蒙昧的,我们经常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一篇相关的作文,用来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你有了解过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吗?小编特别编辑了“精选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1000字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篇1】

    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 什么是政府? 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思考过的问题。毕竟我们处在一个急剧转型、风云变幻的时代,就像狄更斯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机遇,却也有无法承载的迷茫与困顿。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不正义、太多的不道德、太多的不应该,我们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曾有的理想的光芒日益暗淡,我们像身处茫茫黑夜中恣意漂泊的航船,一个小小的风浪就让我们颠簸不已。我们能否到达向往与憧憬的彼岸?而熊培云先生的这本书《重新发现社会》就像航海图,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自身拥有的力量,看清了我们自身的位置,让我们有了一条明确的航线。

    在权力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弱者。面对无所不在、日益强悍的权力,我们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地扞卫自身的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团结和共同救济。厦门px事件、番禺垃圾焚烧等公共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同时,面对权力和资本合体的巨兽,我们也并不是无力和无为的。也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每个人都不作恶,不向恶低头,面对非正义、不合法的事情,勇敢表明自己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不断影响身边的其他人。这样终能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假如我们都选择沉默,选择逃避,甚至选择同流合污和成为帮凶,那么我们自身迟早也会被权力吞噬,要么成为受害者,要么成为牺牲品。

    草色遥看近却无。回望我们走过的道路,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只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贡献一份力量,那么社会的文明和正义将不断进步和可以期待的。国家、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由什么样的国民和个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

    不抱怨、不放弃、不懈怠,我们的航船终将抵达理想的彼岸。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篇2】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头脑风暴,读时震撼,过后平静。而熊培云先生的这本《重新发现社会》就让我经受了这样的跌宕起伏。

    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 什么是政府? 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

  • 2023-05-31

  • 2019-11-12

  • 2019-11-16

  • 2021-04-1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11

  • 2023-04-19

  • 2023-04-19

  • 2021-05-27

  • 2019-09-23

  • 2019-10-20

  • 2022-03-2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0

  • 2023-05-25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28

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2024重新发现课堂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