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长乐老冯道读后感 > 地图 > 长乐老冯道读后感,2024长乐老冯道读后感
长乐老冯道读后感

(共 5247 篇)

  • 1、 《长乐老冯道》读后感800字

    一直以来,冯道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品行纯厚,不耻清贫,刻苦俭约,也有人说他丧失了中国读书人的节气,有奶便是娘......其实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你无关,至少我这样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崇尚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不应该多加评论。因为在我看来,当我自己没做好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评论别人。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你其实就是冯道现象,和冯道没什么两样,好好先生。但是我想说其实现实中又有多少好好先生呢,有多少冯道呢?敢于说真话的又有几个呢? 在年青一代中,似乎都很鄙视央视。有这样一个调侃央视的帖子,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为了所谓的维稳,以前一些灾难事件都是不报道的,比如以前的一些煤矿事故。还记得前不久发生的北京老酸奶事件。首先是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发布消息,根据调查记者的爆料,老酸奶和果冻不能吃,具体细节很恐怖。紧接着,赵普删掉微博,后又被曝被革职。担心所谓的民族企业受影响,而隐瞒消息,而且还压制别人说实话,其实这都是现在的冯道现象。 似乎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的冯道现象已经是很普遍的了。下级上报情况时,总会报道今年经济增长多少多少,又有多少人转为城市户口......表面的确是那么的光显,发展势头大好。殊不知,还有多少人处在饥饿线上...... 再来说说冯道,后唐、后晋时代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在兵荒马乱的五代,他不仅居高位不下,反而还上升,似乎人们都归结为他的附和,丧失节气,有奶便是娘。但其实仔细想想,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宦官当道,很多人都为能辛免于难,但是他却能居高位而不退,实在匪夷所思。能够黑白通吃,的确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可见其人的交际能力,八面玲珑,出于当代,或许又是一个交际人才

  • 2、 写长乐的作文

    写作是每个人独特的表达需求和推理逻辑。优秀的作文保存着作者的思考和心血,堪比珍藏。那么,优秀作文应当具备哪些标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有关“写长乐的作文”的方方面面,希望它能够让您喜欢!

    写长乐的作文 篇1

    成长,每个人都正在成长着。从出生直到死亡,这都是成长。成长的过程是满布荆棘的,同时也是充满快乐的。经历了各种事情,懂得了各种道理,这亦是一种成长。成长载满了酸甜苦辣,没有五彩的生活,哪来多彩的成长。而成长中也充满着各种情感,友情是必不可少的,它带给我许多快乐与美好的回忆。

    记得那天,我们相约在那个地方,手牵着手漫步于丛林小道上,唱着歌,打着欢快的节拍,到处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也不知是否是一时兴起,我略带玩笑性地说了一句:要不我们三个像刘备、关羽、张飞一样三结义吧!你们兴奋地同意了。不过,还是你们更注重细节,我们三个姐妹应该叫做义结金兰啊!那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点头赞同了。找到了结拜基地,扑通一声三人齐跪下,仰望苍穹,异口同声道:我们对天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此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愿上天作证。说完后也是磕了头,假想着手中有酒,仰脖而尽,随后便摔在地上。为了纪念我们的友谊,在一颗粗壮的大树上,刻上了我们的名字。我们站在小山上,高声呐喊着:我们永远在一起!声音回荡在山谷中,响彻云霄,时刻印在我心。我们如此简单的少女梦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真实。

    友情的快乐充实了我的成长,给我的成长增添了五彩的一笔。成长,这般美妙;快乐,这般美好。

    写长乐的作文 篇2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成长如同一杯咖啡,有时还带有一丝苦涩,更多的是细细品尝出的甜蜜,成长还是一坛陈年老酒,需要时间酝酿,越久越浓,百般滋味让人回味。

    在我成长中,读书是一件感到快乐的事情。读书,让人走进另一个世界,在书的海洋里,你可以像小鱼一样游来游去,你可以了解到不知道的知识,还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故事,还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渐渐地,你会爱上这个世界,还会爱上读书。

    在成长中,玩也是我的快乐。在学校大课间时间里,我们大家一起跳绳,踢毽子,你跳几个,我跳几个,在游戏过程中,你跳多几个或者我跳多几个,你赢了或我赢了,这个让我懂得的做什么事情都有输有赢,所以失败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懂得坚持,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也让我懂得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我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说说笑笑

  • 3、 《老房老院老事》读后感1500字

    《老房老院老事》读后感1500字:

    读莲儿的文章,也许算是一次机缘巧合吧!也许是这篇“老房老院老事”,出现在了我有阅读欲望的时间,也可能是这午后的阳光太过明媚。(因为我早已记不得有多长时间,没有带着闲情逸致的心情,认真阅读一篇散文了。)也可能只是因为这个日光倾城的午后太过惬意。此刻我茗着一杯清茶,坐在落地窗前,氤氲着茶香,走进莲儿的作品“老屋、老院,老事”里,品文章叙述的时光深处,坐落在民国时期江南的院落,了解遗留在旧时光里的陈年往事。

    文章开篇用一句唯美的哲言牵引着我的情绪。“有些事适合收藏,有些人适合怀念。而老房子,如同活着的人,匿着温暖,奢侈在岁月里……”很欣赏这样的开篇,不疾不徐,却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读着有不忍释卷的欲望。

    走进文章里,穿过时光的明媚,我恍惚置身于文中的老屋。我眼前呈现的是一排碧瓦朱檐的府邸,如同影视剧《大宅门》的风格。我想,这样的建筑大概属于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格局,至少也得是秀才之类的书香门第的府邸吧!四方的院子错落有致。亦如作者所形容,“黛青的砖墙,翘角的檐,檀褐色的木门,朱红色的窗,”它们带着沧桑的故事,在世事变迁的浮沉里,透露着傲冷的光芒。

    我似乎穿越时空的缝隙,漫步在寂静落寞的院子里,青砖铺砌的缝隙里,野草疯长,瓦砾上的青苔透露出倔强,沟壑着斑驳皱纹的椽檐,氤氲着风雨沧桑,仿佛在吟唱着旧日的辉煌。

    老院子在作者的笔锋里氤氲着花香,有母亲钟爱的马兰花,有夏天肆意蔓延的爬山虎,更有父亲喜爱的一些花草植物。院落有后门,后门拾阶而下就是一湖碧水。虽有危险的先例,但还是耐不住童年的作者,对外面凉爽世界的一颗好奇探究的心。这些情景描写,画面感极强,我仿佛看到一个灵秀孩童,透过高墙大院的门缝,在窥窃着外面的世界,有好奇,有向往,也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老事,起源于老院,从爷爷的长辈到父亲一辈,无不对这片祖业饱含着深情。尤其是作者在描述老院因为面临拆迁,父亲不舍的描述,让我读着忍不住潮湿了眼睛。“整整一整天,父亲沉默地坐在树下,水米未进,母亲哑了声音劝着,父亲充耳不闻,只是眼睛迷茫地看着……暮色将合时,读书笔记父亲颤抖着身子,一遍遍绕着老房,不停地抚着青砖、老门,像抚着自己的孩子。当轰隆隆的推土机把第一面墙推倒的时候,父亲的身体不由地晃了一下,几乎跌倒,我赶紧扶住,父亲”终于落泪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流泪,父亲有些神经质地摇着头,咽喉里发出呜呜

  • 4、 “道”亦有“道”_800字

    第一个“道”是道德,第二个“道”是道理,这样一来,文题便清晰了许多。

    自古法律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义上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对道德的理解和评鉴又总能左右一个社会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义道德的是行为,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既是由于社会的规范,又同时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孔子的两个学生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诫大众: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对社会的影响。

    我想孔子的具体说法读者都能理解,而这种说法的内在缘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这样一个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谓“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开……

    我便以中国作为背景。随着十年***动荡与改革开放的骤变,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思维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变中,同时也不断有因道德影响而产生的争论发生在媒体中,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道德事故都是针对个人的,很多民众总愿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处于舆论一时焦点的对象该作出什么行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准则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应提倡而非强制。其实即使乌托邦式的道德传扬都要比就事论事地道德说教要聪明得多,前者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者则是影响了社会心理,心若变,生活则会有所动荡。

    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则性的指导,在于社会的尝试和步进,是一种有机的调剂。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诸如“某明星身价很高却捐款甚微”的说法在日常交流中产生。而这样的指责往往能达到孔子指责的第二个学生的行为效果。即是你可以赞颂捐款多的人,但不应把捐款数量作为道德标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义指数。这种道德规范便是无道理的,有缺憾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人捐得更多。这其间便存在着道义的选择,亦是“道”亦有“道”。

    我想孔子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质,不是标榜个人,而是引导群体,所以道德的铺设方向,是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现。

  • 5、 冯志远读后感

    冯志远读后感(一)

    我要上学呢,每当我想起影片中那个八岁小男孩张建华的这句话,电影《冯志远》中的画面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难忘沙海中年轻英俊满腔热诚的冯志远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难忘冯志远晓之以理走访学生家长的情景,更难忘冯老师离开鸣沙中学时学生手捧蜡烛与他依依惜别的情景。

    我在上中学时也曾听老师分析讲解并熟背过《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但给我震撼最大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影片中双目失明的冯老师饱含激情的那场朗诵,那是怎样的意境又是怎样的情怀,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我会以别样的情怀再读《岳阳楼记》,感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怀。

    当张建华在病床前双手紧握冯老师的手说出老师,学生不孝时,我的眼睛潮湿了,这句话饱含着学生对老师怎样的热爱和不忍啊!如果没有冯老师,也许张建华的命运将会改写,许多人的命运将会改写。冯老师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他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激励我们所有的从教者!

    电影观后所感,以期与诸位同仁共勉之!

    冯志远读后感(二)

    看了电影《冯志远》心灵又一次被洗涤,灵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一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一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一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性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org)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一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排由学生手

  • 6、 道可道非常道_读书之《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道可道非常道_读书之《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平日里,常常有人称那些通明世事、达悟人生的人为“得道者”。何为“道”?道是万物的起始,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变化的法则,这种种说法似乎正确,又似乎不完全正确。读完老子《道德经》后,你可能知道了“道”,但是仍然无法给出“道”的正确定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应该恭喜你,你在“得道”的路上迈开了一大步。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如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言说,那就不是真正永恒的道了;能够给一个东西予一个名称的,这名称与实际已经不相符。老子还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知道而不可说,便是与自然的大道合而为一,大道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一旦说出口就变味,因为语言描述与实际情形总是有差距的。我以为老子的意思不是宣扬一种绝对的虚无主义,他是发现了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道理:真理无关乎语言文字。

    儒家孔子有言:“诗不尽言,言不尽意。”诗书的本意用言语是表达不尽的,即使再充分的表达也难说尽真实的意义。所以孟子也告诫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佛家更有“不可说”之说,“说是一物即不中”,诸法妙理,非关文字。灵山会上佛祖拈花示众,参悟禅机者也只是微笑不语;禅宗六祖惠能不识文字却能顿悟佛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苏东坡“日喻”文说,为一个不曾见过太阳的盲人说太阳是怎么样的,盲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太阳的真相。诸如此类无不在说明“真理无关乎文字”的道理,充分印证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性。形诸文字反而破坏真相,横生枝节。庄子文中说到一个名叫轮扁的木匠,有人问他年纪大了为何不把手艺传给儿子,他说传给人的只能是规矩方圆的方法,而真正的手艺是传不给他人的。老子认为,孔子推崇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只不过是先王的陈迹而已,不是先王的精神。《庄子》中有不少孔子受辱挨批的故事耐人寻味,对于自己的人道说教孔子总是有所感悟的样子。其中《天运》篇写道:有一次孔子拜见老子后回到住所,三天不说一句话,弟子不解,问先生何故?孔子说,面对一个得道的人,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读书人常常以为书本上的文字很宝贵,殊不知言外之意才最为珍贵。

    “道可道非常道”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是,理解真义贵在体悟。世间繁复纷扰,在其间感悟真谛、体悟真义,实在是自在人生所必须。既然真义与文字无关,那么

  • 7、 《长乐乡土文化丛书》读后感1500字

    《长乐乡土文化丛书》不仅见证了长乐乡土建筑文化的发展史,同时也记录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变迁史,生动地勾勒出了长乐民间的人性图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远景。丛书娓娓道来,展现了深浅程度不一的历史色彩和表情,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兴盛显达。 所谓乡土建筑,是指带有本土建筑、自发建筑、民间建筑、传统建筑等描述特征的建筑,它具有和环境相呼应的可识别的地方或地区特色,通过非 正式途径传承的设计与建造传统工艺,是一种群体共享、风格与外观相一致的建筑方式。所以乡土建筑往往都是处于一种原生态,以其质朴、自然、清新的建筑特色 和地域印象,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给人一种内在的美、野性的美、历史的美和文化的美。 透过《长乐乡土文化丛书》,我们可以一览无余地瞭望到长乐的乡土建筑文化的奥妙和特色。长乐乡土建筑中蕴含的朴素思想和深邃的内涵,充分体现出长乐百姓人 家对地域特色的固守、传统艺术的秉持、民间文化的传承和本土精神的弘扬。纵观长乐乡土建筑,它不但蕴含着大量的乡土文化信息,而且详细记载了千百年以来乡 土文化的足迹,是长乐文化不可缺的可贵基奠,是一部长乐历史发展的活字典。长乐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文明史生成,正或是与这些乡土建筑文化息息相关。这也 足以说明,乡土建筑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根基,也是长乐乡土文化建设的魁宝。 长乐传统建筑文化的源头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从东南到西北,从沿海到山区到农村,都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比如,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村三溪,一 身朝服打扮的满族村琴江,貌不惊人的传统乡土建筑九头马,隐居大山称王的百鸟朝凤凰洋中厝,具有官邸气派的三落透后观察第,怀有敬祖 感恩的建筑群厚地古门楼,独具特色的水上人家高脚小木屋,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簇系的安居乐业宗祠,走进岁月见证抗日英雄的街道沙京街,它们 都是长乐乡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它们都得到了重视和保护,这既是文化传承的中应有之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一项基本内容。换言之,随着新农村建设大幕的揭开,历史文化和传统乡土建筑的保护工作,毫无疑问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建筑的理念是为了栖息。只有建设者审美的心境,产生自由的匠心与追求,用诗性纯美的形象语言,从中获得世态的丰赡性与纵深感,及时抓住哪些曾经给自己触动 或启迪的人物、事物、场景,充盈着句句形象与现场感等实施可能直观

  • 8、 戴小桥全传读后感——知足而长乐

    小鸟的幸福是自由飞翔,鱼儿的幸福是水中嬉戏,而我的幸福是润泽书香。我喜欢读书,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让我如痴如醉。这个暑假,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有《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其中,最让我过目难忘的非《戴小桥全传》莫属了。

    这是一本非常好笑的长篇故事书,里面写了戴小桥的许多好玩、有趣的小故事。戴小桥有一个外号,叫“大香蕉”。他的理想特别多。小学报名的时候,一开始,说想当警察,要把坏蛋都消灭掉;后来,又想开飞机,开到北京、美国……他有几个好伙伴——被叫为“马儿摔”的马儿帅;有很多肯德基票的林晓琪;总是会有足球,但又踢得不好的杜家严;喜欢塞纸条的刘东……这些伙伴们总是在一起,也惹出了不少笑话。戴小桥的班主任毛老师教他们语文,不过,他们总调皮的叫他“毛小弟”。“毛小弟”也不会生气,依然是那么和蔼可亲的样子,和他们“称兄道弟”……

    戴小桥的妈妈让他写日记,他却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叽里呱啦地写了一通;汪小中说周五公园要放大电影,结果日期看错,害得林晓琪兴奋地带了一大堆肯德基,却捞了个空……

    戴小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也有欢乐,也有烦恼,但他却能用一个很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虽然他有时做事傻乎乎的,做出的每件事情都让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也时常与伙伴们拌拌嘴,吵吵架,但他依旧很快乐,总能像“化险为夷”一样,“化悲为乐”,每天都是朝气蓬勃的,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童年是那么美好,就像一根甜甜的棒棒糖,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可以不用管大人那些烦人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却不珍惜,不会满足自己的现状,只想着自己没有什么,而不会想着自己有什么。就像霍金,虽然得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却还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戴小桥活得那么自在,那么欢乐,就是因为他会满足。所以,就算做错了什么事,过得也很充实……

  • 9、 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篇一: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篇一: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今天,我接触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当老师将这篇古文递给我时,我惊呆了——这是一篇多长的古文啊!没想到的是,经过1个多小时的学习,我们几个同学竟然将它学懂了。我也对它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冯谖受到孟尝君的善待,他很感动。于是一心一意地跟着孟尝君,为他“买义”,使他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在孟尝君被贬后,仍然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为他出谋划策,让他重返政界。为他掘好了三窟。

    当我读到冯谖受到孟尝君的善待后,还不停地提出要求,我觉得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总是不知足安命。这时认为孟尝君是一个十分大方的人。可当我读到冯谖为孟尝君去讨债时并为他“买义”时,我对冯谖的成见立即烟消云散了,反而为他的做法而对冯谖平添了几分敬佩。而对孟尝君的看法也随之转变。而到了最后,我对冯谖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多亏了冯谖的帮助,孟尝君的政治地位才得以巩固。

    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像这样的事例:比如刘备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师,才得来后来三国鼎立的形势。历史上也有许多像冯谖这样的人:比如张飞。虽然他莽莽撞撞,可他赤胆忠心,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另外,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对“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义”不仅是指友谊,而指的是信义。“民无信不立”这句古训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是呀!没有冯谖的帮助的话,孟尝君也许就不会成为齐国政界叱诧风云的人物;而没有孟尝君的善待,那冯谖也许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篇二:冯谖客孟尝君读后感

    近日阅读了《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感触良多先是被孟尝君的宽容、大度所感动,其次是被冯谖的出面所惊讶,最后是被两人的义气相互包容共同合作所感动。

    冯谖 三次用弹铗作歌的方式,向孟尝君提出生活待遇上的要求,而且一次比一次高,以至引起周围人的 “ 笑之 ”“ 恶之 ” ,但他还是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直到孟尝君把他一系列的要求都满足了。同时,孟尝君所谓爱士的这种诚意得到了考验了,他才不复歌、不再提出要求了。这里生动地写出了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为客的时候,那种不卑不亢的、与一般门客不同的非常奇特的 “ 奇士 ” 风采。 而孟尝君满足了冯谖的无理要求后换来的也是冯谖的才能和智慧!这也使孟尝君得到一个人才,这也更是帮助了以后落难的的孟尝君!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不是冯谖的才能

  • 10、 冯老师作文11篇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冯老师作文”在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供读者参考并收藏。写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且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绝佳方法。同时,写作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表达出我们真实的内心感受。

    冯老师作文(篇1)

    冯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他的事情很多,理所当然电话也要比平常老师多。

    我是语文课代表,所以经常会看到他打电话,我也好几次看见过他的手机。他的手机还是几年前的款式,外表也不美观。看别人,什么可以拍照的手机,可以听歌的手机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冯老师的手机外壳上的颜色也有些退了,还时常出点小问题。

    有一次,我们刚下课,冯老师的手机突然响了,这声音不是歌声,而是一种极普通的电话铃声。现在这时代,谁还用这铃声呀!冯老师接了电话,刚想开口说话,突然他的眉头一紧,“喂,喂”地喊了两声。我猜,可能是电话出了问题了,估计声音模糊不清。听见对方没有反应,冯老师耸耸肩,看了看手机,又把它放进口袋中了。

    冯老师一直在用这只老式又单调,偶尔还出些毛病的手机。他似乎一点儿也没觉得它不好,将就着用着。

    现在,买一只普通的手机也很便宜了,为什么冯老师就不再买一只好一点的手机呢?我始终琢磨不透。

    冯老师作文(篇2)

    给冯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冯老师:您好!

    这次,当我得知下周五就离开松柏二小时,倒没有像去年的惆怅。因为,也许在几个月后,您又会重新出现在我们班的教室门口,再一次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记得您刚来我们班实习的时候,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在语文书的扉页上记下您的电话号码和qq号,它们现在还夹在我四(下)的语文书里呢!当时让我们惊喜的不仅仅是您的课堂讲课风趣,还是这样一位幽默、阳光的老师,更是一位活泼、开朗,像我们这群小屁孩儿一样爱笑、爱追星的大姐姐。

    在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您每天都用心地帮我们批改作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练笔本里字迹绢秀的评语,诗歌般的语言,使得我每每写完练笔就期待您的评语。上次的欢送会有很多同学都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不过,很快您又给了我们大大的surprise!没想到,这学期,您还是在我们班进行第二次实习,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快乐的学习,我们一起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

    毕竟我们相处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信纸也毕竟有限,想说的话即便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回忆。真心,不不,衷心希望您能通过这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4-25

  • 2019-09-20

  • 2021-05-26

  • 2019-10-0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7-26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1

  • 2022-01-12

  • 2019-10-28

  • 2019-09-23

  • 2023-01-24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1-06

  • 2022-11-30

  • 2019-10-19

  • 2023-05-2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1-07-23

长乐老冯道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长乐老冯道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长乐老冯道读后感、2024长乐老冯道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