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不耻下问读后感 > 地图 > 不耻下问读后感,2024不耻下问读后感
不耻下问读后感

(共 8697 篇)

  • 1、 读《不耻下问》有感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 2、 不耻下问读后感

    不耻下问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不耻下问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在当时很有名望,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那时,卫国有个叫孔圉的大夫不幸去世了,在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一个文的谥号。按照当时的习俗,谥号是授予最高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个称号。这事传到了孔子学生子贡的耳朵里,子贡有些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在卫国有很多人的学问比孔圉高,却没有被赐文的谥号,于是他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道:孔圉聪明好学,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他都会谦虚而大方的请教,一点都不感到羞耻,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所以卫王赐予他文的称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向孔圉学习,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自己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多,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不耻下问》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不耻下问》这个故事。

    故事讲: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去参加典礼,他向人询问了许多问题。有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才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呀!

    据说有一次,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官员去世了。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文的谥号。孔子弟子贡知道了以后,不明白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

    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学问虽然很高,但还有许多比他有学问的人,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呢?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脑筋聪明又上进,而且有不懂的事,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也会大方谦虚的请教,一点也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他被卫王赐为文。

    子贡恍然大悟:看来我要向他好好学习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不论有多大的学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事情,就应该虚心的向别人请教。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好好学习、多学多问、不耻下问啊!

    这个故事让我倍感深刻的体会到,好学多问的重要,谦虚的可贵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问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以后努力的学习,谦虚大方的向别人请教而得来的

  • 3、 读《不耻下问》随想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 4、 《不耻下问》读书笔记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 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 5、 读后感不耻下问(通用5篇)

    尽管岁月流逝,但经典的读物日久弥新,很多人都被作品这本好书所感动。写读后感可以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者精湛的思想,您觉得写作品的读后感最应该注意什么?下面是编辑精心整理的"读后感不耻下问",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读后感不耻下问 篇1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读后感不耻下问 篇2

    今天我读了《不耻下问》这个故事。

    故事讲: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去参加典礼,他向人询问了许多问题。有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才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呀!”

    据说有一次,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官员去世了。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文”的谥号。孔子弟子贡知道了以后,不明白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

    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学问虽然很高,但还有许多比他有学问的人,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呢?

  • 6、 [参考]读后感不耻下问模板4篇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参考]读后感不耻下问模板4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读后感不耻下问(篇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不耻下问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在当时很有名望,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那时,卫国有个叫孔圉的大夫不幸去世了,在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一个“文”的谥号。按照当时的习俗,谥号是授予最高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个称号。这事传到了孔子学生子贡的耳朵里,子贡有些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在卫国有很多人的学问比孔圉高,却没有被赐“文”的谥号,于是他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道:“孔圉聪明好学,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他都会谦虚而大方的请教,一点都不感到羞耻,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所以卫王赐予他“文”的称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向孔圉学习,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自己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多,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读后感不耻下问(篇2)

    今天我读了《不耻下问》这个故事。

    故事讲: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去参加典礼,他向人询问了许多问题。有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才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呀!”

    据说有一次,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官员去世了。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文”的谥号。孔子弟子贡知道了以后,不明白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

    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学问虽然很高,但还有许多比他有学问的人,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呢?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脑筋聪明又上进,而且有不懂的事,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也会大方谦虚的请教,一点也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他被卫王赐为“文”。

    子贡恍然大悟:“看来我要向他好好学习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不论有多大的学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事情,就应该

  • 7、 语文课文《不耻下问》读后感400字

    读《不耻下问》有感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许亮琼

  • 8、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9、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10、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不耻下问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不耻下问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不耻下问读后感、2024不耻下问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