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 地图 >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2024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相关栏目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热门栏目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推荐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共 1416 篇)

  • 1、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3000字

    不管教的勇气 ,依据阿德勒心理学,作者深入浅出地总结了简单、切实的育儿之道。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赋予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文章目录

    1 不管教的勇气 价值

    2 不管教的勇气 金句精选

    3 不管教的勇气 作者简介

    4 不管教的勇气 正文

    4.1 一、前言: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4.2 二、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4.3 三、如何让孩子会学习

    4.4 四、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5 不管教的勇气 结语

    不管教的勇气 价值

    依据阿德勒心理学,作者深入浅出地总结了简单、切实的育儿之道。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赋予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你 将 收 获

    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让孩子会学习的方法

    如何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金 句 精 选

    1.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第22页)

    2.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第30页)

    3.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第45页)

    备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作 者 简 介

    [日]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他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顾问,著有《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

    精 华 解 读

    不管教的勇气 正文

    一、前言: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一个人实现自立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和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而本书传授的教养方法将帮助父母促成孩子自立。

    二、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1.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批评不是育儿的好方法。一来没有人喜欢批评,二来批评会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批评,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2.避免孩子依赖表扬

    除了批评,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同时,

  • 2、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2000字

    说实话,只是书名就已经吸引了我。我不知道不管教的勇气从何而来?我如何才能做到不管教?带着这个疑问我一遍遍听,一遍遍看。下一步我要把这本纸质书拆解了。

    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不批评、不表扬的教养法。

    一直以来,我知道我们做父母的,其实在重复使用我们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着我们的下一代。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在浅层次的反思,认为我们的父母当年做的是对的,只是我们当时没有理解父母的想法而已。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用成人的思维,对接到了孩子的世界,我们以为孩子能理解我们成人的想法。其实我们深入反思一下,当年我们为什么没有能成功。在这里其实老师提醒我们的是,孩子不可能比我们当年更懂事。

    其实在教育过程中,不批评,我们做父母的还是可以理解,但是,不表扬,很多家长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在我问到几个家长的时候,他们都说如果不批评也不表扬,那不就是放养的方式吗?岸见一郎在书里面说的,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做父母的才能实现,对孩子有效的指导。我们都知道批评,是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人的,甚至有可能会将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懦弱儿。作者说到表扬并不是平等的,因为表扬只发生在上级表扬下这样的一层关系。所以说表扬,有可能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作者说,父母跟孩子之间的表达最好是用感谢的方式。比如说,孩子某一天在家中没有嬉戏打闹,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谢谢你,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安静时间,让我在这一天可以安静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也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是正确的。

    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书本中提到,孩子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价值感。其实我们的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那么我们对他的感谢,他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让孩子能够自立,不是让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想法成长。如何能够体现孩子的自立?我们从三方面可以判断。第一,能够独立选择,并为此负责。(作者是想到了自己,在某一天,问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我今天可以参加同学的聚会吗?妈妈的回答是这种事你自己决定就可以了。因为当天同学的聚会是需要晚间不回家的,当作者听到妈妈让自己决定这么重要的事,突然之间感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第二,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我生活在这个世界,能为这个社会所带来的价值,也就是能为他人带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第三,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我们一定要知道,唠叨会

  • 3、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300字

    家长对孩子的不管教,不是不理睬,而是管教有方,让孩子养成自立的好习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知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不是被动的完成任务。

    一,自立

    自立的标准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他人评价对自己的影响不大。孩子并不是我们大人的私有定制品或者虚荣背景墙,我们不应该强加兴趣给他们。更不应该私自替孩子做一些决定。

    二,不批评不表扬

    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用的,无助于孩子对错误行为的改善。过度表扬又会让孩子拥有一颗玻璃心,不能承受一丁半点的打击。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这样你就不会焦虑

    父母的焦虑来自,别人家的孩子似乎都是在进步,怎么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差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人无完人。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接受孩子也是一个平庸的人。

  • 4、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1500字

    读了这本书,颠覆了很多以前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看到孩子不学习或者不听父母的话而肆意乱为的时候,就会忍不住狠狠地批评。对于这点自己也感同身受,自己就是被打大的。小时候不听话,偷偷溜出去玩游戏,经常会被父母拿着竹条追着满院子跑。虽然这样可以立见成效,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这并不是很好的办法。

    怎么样的教育方式才合理呢?作者认为教育孩子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不能一味地批评。批评见效快,孩子一旦被批评就会停止问题行为,因为孩子害怕父母。这样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为了逃避父母的批评而不去积极做事的懦弱消极的孩子。这样会使亲子关系变差,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对着干。而且有的孩子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情,希望通过被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如果形成任何时候都必须得到表扬的想法,那么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就不好好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立。自立的三个条件:第一是能够独立地做出选择。第二是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第三是摆脱自我主义中心。

    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很多父母难以接受,特别是在学习上。如果对孩子不加干涉,孩子的成绩可能越来越差,考不上一个好学校,出来也找不到好工作。大人之所以想要干涉孩子的人生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在大人眼里,孩子经验不足,总是令人不放心。第二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的责任,是因为既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

    我父母同样如此,从小不听话或者不好好学习,就会受到批评。在面临很多选择时,他们总是把很多意愿强加于你,理由是他们经验比你丰富,你还小什么什么都不懂。特点是高考填志愿,找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平等地对待自己,久而久之就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差,平时交流比较少。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转变对孩子学习的观念。学习终究得由孩子来完成,即使父母也无法替代孩子学习。如果不学习的话,责任也只能由孩子来承担。孩子取得好成绩,不应该表扬,因为学习是孩子的事,孩子并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学习也好不学习也好,其结果是作用于孩子的,最后的责任只能由孩子自己来承担。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只能由孩子决定。孩子向父母求助的时候,父母应该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给予帮助。

    第二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这并不是说父母不能协助孩子,而是说父母的协助必须建立在孩子求助的基础上。为了恰当帮助孩子,父母平时就应该注意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 5、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600字

    今天听了3遍《不管教的勇气》收获很多,我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和孩子相处的态度,用不批评、不表扬、不啰嗦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其实你批评孩子,或者是你表扬孩子,你的姿态都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如果和孩子平等的相处,更多的给孩子表达的是谢谢。比如孩子今天在高铁上非常安静,你可以选择表扬他--今天坐高铁你这么安静,真乖。但是坐高铁保持安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行为举止,是他应该做到的事情。如果你表扬他,他就这样做,那么以后没有人表扬他,他还会这么做吗?

    你也可以选择用平等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表达感谢,谢谢你今天坐高铁这么安静,孩子也接受到了这样做是对的信息。以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表扬他也会这么做。

    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独立。第一点,就是要学会独立的做出选择。有评判的标准,然后承担后果。第二点,独立式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没有义务帮你。别人也不会围绕着你来转,你不开心,别人都要让着你。第三点,你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价值,不因为别人给你反馈表扬你,你就这样去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价值观。

    重要的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孩子必须解决的课题。不是父母的事情,家里有考生,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就是他唯一的事儿,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这样孩子没有存在感。

    让孩子去帮助更多的人,她会获得价值感。

    我们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给他们做出最好的选择和帮助,避免他们失败。但是,同样也错过了更多地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和成长的机会没有,没有努力获得的成功,是不长久的,转瞬既逝。父母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决定,因为人生是他们自己的。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不管教的勇气。让孩子自己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6、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然而,一提到育儿问题,父母们更多的是困惑和烦恼。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不好好学习、在学校捣乱等种种问题,很多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关于教育孩子究竟是该采用严厉的虎爸虎妈模式,还是温情的鼓励和表扬模式,教育专家们往往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而现实生活中,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批评和表扬这两种模式似乎都不太奏效。对此,许多家长在育儿的道路上烦恼不已、苦不堪言。

    对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给出了与传统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解说。本书作者岸见一郎长年致力于阿德勒心理学研究,对阿德勒思想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也曾出版过影响深远的相关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依据阿德勒思想提出教育孩子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这一观点,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自立。

    书中指出,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中诸多课题的勇气。具体来讲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自立教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人生中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树立面对生活的自信,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等很多令父母头疼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作者提出了自立需要的三大条件,并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对于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可以独立做出选择。其次,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第三,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书中,作者还非常具体地讲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立。

    同时,针对父母最关注的孩子学习问题,本书从阿德勒思想出发进行了详细分析,而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本书中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不应该横加干涉。因为,父母过多的干涉反而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厌学情绪。父母应该做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孩子的信赖。如此一来,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向父母求助,然后父母才能给予孩子真正有效的帮助。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避开空洞的说教,将深奥而难懂的心理学原理分解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问题,并一一给出详细易懂的解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译者作为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也常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许多平时疑惑不解的问题逐渐明朗起来,同时还反思了平日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实在是受益匪浅。相信本书一定能够为整日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烦恼不已的父母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 7、 勇气的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勇气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篇一:勇气的读后感

    我读了很多书,当我读到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我懂了很多东西。我要学会控制自己,当我面对一个美味大餐,或者一个冰激凌,我的内心很挣扎,我控制不了自己。

    但是今天我读到勇气这本书,勇气在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很重要。

    篇二:勇气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勇气》这本书,里面说了勇气有很多种,勇气是上探太空,下探深海……

    勇气是我在学骑车时,摔跤后立刻站起来,继续练习。

    勇气是我在孤单时,发现一群大姐姐在做游戏,我勇敢地上前问道:“姐姐,我可以加入吗?”并且介绍我的名字和才艺。

    勇气是我很小时,就单独睡一个房间。

    勇气是我小时候打预防针从来都没哭过。

    读了《勇气》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勇气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有勇气去克服。

    篇三:勇气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说我们一生中最需要的东西名字叫勇气。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比如,我看见了一只狗,它想咬我,我有勇气把它给赶走。还比如我敢把灯关上,一个人睡觉。

    所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勇气战胜困难和挫折。

    篇四:勇气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勇气》这本书,我就变得更有勇气了。我本来不敢自己到卫生间去拿衣服,怕卫生间里有坏蛋,后来我知道小区有保安,小偷进不来,我就敢自己到卫生间里。

    妈妈对我说:“你变得勇敢了!”本来我晚上睡觉都要爸爸妈妈陪着,怕黑。我心里想了想,这世界上没有僵尸这些可怕的东西,敢一个人睡了。

    篇五:勇气的读后感

    读了《勇气》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勇气。这本书教会了我勇气。因为勇气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勇气可以战胜一切。

    每个人都有勇气,勇气使我现在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勇气使我成长了,现在我很喜欢勇气这个词语。

  • 8、 花的勇气读后感

    花的勇气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从课文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课文讲的是作者在四月份来到维也纳以后,没有看见一朵花,只是绿色连着绿色,他感到很失望。同行的小吕让他扒开草看看,原来花儿只比草矮一点儿。作者深感遗憾,因为他马上要离开维也纳了。结果过了几天,大片大片的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全冒了出来。作者见后十分惊奇。最后,他心头怦然一震,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花儿不惧怕寒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同时也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自己多么弱小,无论自己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花都能具有这么大的勇气,更何况我们人呢?做人就要像花儿一样傲然挺立,创造自己在风雨中的奇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魔鬼,它在你遇到挫折时告诉你:不要做了,放弃吧!这种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勇敢去创造一个天使,打败它,再试着忘掉挫折,重新挑战难关。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可以走向成功。

    想想我自己,总是克服不了许多从小就有的恐惧:上台表演时,我总是紧张,生怕搞不好别人会笑话我;外出游玩爬山时,爸爸妈妈总是能够勇敢地登高望远,而我,却因为怕高,错过了很多美好的经历和美丽的风景读了《花的勇气》这篇课文,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像花儿一样,用勇气创造出自己生命中缤纷的春天。

    花的勇气读后感(二)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叫《花的勇气》这篇文章告诉了我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作者对四月的维也纳感到失望,因为草地上没有花,作者对驾驶同行小吕说: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小吕听后把作者领到路边的草地上,让作者扒开一看,原来里面藏着一层小花,作者问小吕这些小花什么时候冒出来,小吕说: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

    今天是下雨天,作者要去意大利了,在去的过程中看见了那些花,作者想为什么这些花在下雨天冒出来,而不在阳光下冒出来,在这个时刻,作者心头猛然一震,这一震让作者懂的了生命是什么,是勇气。

    读到这,我感到到内疚,因为一次在上体育课上老师让跳长绳,我知道跳长绳不是我的强项,我问老师可不可以不参加,老师说:不可以,我只好勉强参加,很快到我了,我却不敢跳了,旁边的同学鼓励我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有坚强的勇气战胜它,听了她的话我闭上眼睛勇敢的往上跳,一个,两个,三个我跳了好多个,跳完以后同学们夸我跳得好,从这以后我不在害怕跳长绳了。

    花的勇

  • 9、 《花的勇气》读后感
    《花的勇气》读后感 安顺第九小学五(3)班:陈爽 盲姑娘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春天的美好,琳达一家为盲人送去永生的眼睛,卓初成长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然而《花的勇气》一文让我们跟着作者来到了四月的维也纳寻找小花。作者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到见到花藏身于草地下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的遗憾,再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我们再跟着作者赏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在默默藏于草下时,花儿需要沉默的勇气;在长时间聚集力量而不急于显示自己时,花儿需要谦虚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时,花儿需要勇于面对的勇气。原来生活中需要勇气。在我们蹒跚学路时需要爬起来的勇气;在我们面对未来时需要前进的勇气;在我们工作时,我们需要坚持的勇气;在我们回头时,需要回头的勇气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对一切风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 10、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由2009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美国)尼尔森书中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范文,供同学们参考!

    正面管教读后感(一)

    早听说这本书如何好,终于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 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记得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爱讲话,尤其是在走廊,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头疼。一天中午,准备让在走廊爱讲话的的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坐在一边,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热情挺高,也很重视,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完,给作业,坐十分钟等。最后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本能地觉得惩罚不妥。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这个讨论的过程也也起到了点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09

  • 2023-01-13

  • 2022-12-25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03

  • 2022-04-07

  • 2019-10-29

  • 2023-01-04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1-05-02

  • 2023-02-10

  • 2023-03-29

  • 2023-05-0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0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2024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