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又是春秋读后感 > 地图 > 又是春秋读后感,2024又是春秋读后感
又是春秋读后感相关栏目
又是春秋读后感热门栏目
又是春秋读后感推荐
又是春秋读后感

(共 429 篇)

  • 1、 读《又是春秋》

    《又是中秋》是梁晓声先生的中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用了多处倒叙、插叙且笔法圆熟,凝重,是一篇不错的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老隋,以我和老隋的友情、经历为线索。老隋当年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当宣传干事,曾组织知青的文学培训班,我就是其中一员,他给我很多关照,后由于我们议论国家形势,有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老隋凭着他丰富的经验和干练的才能将此事平息。他又在我处于不堪之境时将我推荐给黑龙江出版社,又推荐我上了大学。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兵团解体,老隋无用武之地,失落无比。他终于耐不住寂寞,在被提升为处长后还是辞职下海了,他身边有了一个女秘小叶。老隋想成为大老板,但他的一次次计划都成了泡影,以致他成了在南方靠打工为生的老打工仔我多次劝他放弃梦想,他却始终沉浸在老板梦中,其间他的家庭破裂,被开除公职和党籍。他常因窘迫在来北京时寄居于我家,我们相处开始有了裂痕和矛盾。

    一个冬夜小叶扶着醉了的老隋到了我家,他身无分文,小叶终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老隋。不久,老隋一身空空地离开我家。

    几个月后再见面,他又发迹了,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但是最终因为学费很高,宿舍简陋,伙食低劣,员工工资拖欠,账面几乎无款,学费不知去向,成为一名在押犯人。

    这篇小说很有悲剧色彩。反映了大变革时代对人的影响。本篇小说令人深受教育,用真实可信的情节告诉人们:人活着不能只为追求金钱,然而又有多少人不能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呀!作家梁晓声给这些人敲响警钟,给他们上了一课。

  • 2、 《春秋》读后感

    《春秋》读后感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着作。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错误地视《春秋》为历史学着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少时我对历史类的书籍并不感兴趣,中学时对历史科本上的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是一件也记不得。印象深刻的倒是初中,高中时的历史老师形象,因为,我对那些枯燥的历史名词和纪年数字2020充耳不闻,课堂上无所事事,就呆呆地用眼瞪着

    历史老师的那张嘴,一开一合,那神态在脑中就刻下了,以致到今天,当其他那些曾经的老师在我记忆中渐渐淡忘的时候,对那些令我非常讨厌的历史课老师的记忆还那么深刻。

    ?我对历史性的东西渐渐起了兴趣是近后来的事,原由是我业余开始写作。一个写作者,哪怕是业余的,就必须要有宽阔的知识面和丰厚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写得深刻,丰富而生动。故而,那天我在看到那本30毫米厚的《春秋左传》时还是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但那些古典文字2020读起来总是非常吃力,所以,我对诸如《二十四史》、《史记》、《唐书》之类的史书典籍还是敬而远之以待。许是年岁的增长,也或是随着人世阅历的丰富,心绪归于宁静,总之,读史的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也恰好这部《春秋左传》是普及传统文化书系智品阁中的一本,这个书系的好处就在于他通过注释、今译结合在一起,就如这部《春秋左传》,它将《春秋》原经,和《春秋左传》及译文,注释对照在一起,读起来非常方便,手边配一本《古汉语词典》,就能全部弄懂理解了。

    《春秋》是孔子编撰的,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76年)鲁国的历史,以及围绕鲁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果没有注释将无法读懂,像《元年经》: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颇像现在《志》书的纪年条目。所以,就出现了不少注释《春秋》的书,流传到今的主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榖梁赤的《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像《春秋左传》不仅对元经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作了详细的交待,还把那些《春秋》元经中那些没有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了记录,点评,也就是今人写作的议论。并说明《春秋》没有记载的原因,我细细分析,不外乎下面几点:一是不是王统认可的不记;二是,非王授命的不记,如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这里不书载的原因

  • 3、 家春秋读后感500字: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后,心底不禁为他人感叹!

    这三本书都是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从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事实上这个大家庭里处处充满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真是个虚伪的大家庭!

    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也认识了许多人物:怯弱而背贞压力的觉新;充满正义感的进步青年觉民、觉慧与张蕴华;敢于抗击命运的淑英、鸣凤;花天酒地的克明、冯乐山、克定,还有高老太爷,这些性格与行为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勇于进取、勇于抗争的觉民、觉慧、蕴华他们都会有完美的未来。就像蕴华所说的,这是一条路,一条充满了危险与挑战的路,这路上到处横着青年们的尸体。如果不搏一搏,坚持着,怎样会拥有自由、完美的青春呢?这条路,淑英、觉慧自由走过了,走到了上海。

    觉民与蕴华携手走着,要到幸福的明天。而大哥觉新泽经过了这条路,他在长辈的一手包办下,远远的绕开了这条路,但他却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这条路留下了自我的尸体他在长辈的一手包办下,他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的斗志,这就是一种死亡。

    该走的走了,该留下的留下了,残存下来的高家哀嚎着,有的为旧时代的终结的害怕;也有为新时代的到来的惶恐。最终高公馆散了,可那个时代人再继续,挣扎着他们的命运,失去的已经是永远的消逝,活着的仍在挣扎。

  • 4、 家春秋读后感2500字: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透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冯建中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觉新,觉民,觉慧,高家三位重孙,他们都有自我的理想,那是新的思潮,他们也有自我的痛,自我的苦。他们在成长中不断的变,变出不一样的结局。

    琴,淑英,淑华,淑贞,梅,李瑞钰,惠,芸,枚,不一样家族的人,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人生。

    克明,克安,克定,高家三位主人,他们是腐朽制度的拥护者,是腐朽思想的继承者,他们不相信会有更新的、更自由、更公平、更幸福、更人性化的思潮在涌动、在激荡、在摧毁一切,在创造光明的新世界,所以他们只有颓废的活着,无力的挣扎!

    大太太周氏,三太太,四太太王氏,五太太沈氏,陈姨太,在充满铜臭的、没落的大家族里,她们感觉不到存在的危机,感觉不到变幻的世界,在她们的思想中,只有勾心斗角,只有互相猜忌,只有争风吃醋,在一些人眼里,看不到温暖的母爱,在一些人眼里,看不到亲情的光辉,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捕捉不到人性的亮点,一些人,只有卑微的活着!

    鸣凤,翠环,倩儿,丫头,下人,监视户,一样有血有肉,却要理解所谓主人的安排,做什么,想什么,托付于谁,没有自我的想法,没有自我的未来,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流眼泪和吃打骂已经成了她们平凡生活里的点缀。她们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事,虽然自我不见得就愿意它来,但是来了也只好忍受。她们觉得,时间的一切都是有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我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这便是她们简单的信仰,而且别人告诉她们的也正是如此。但,只要是人,就不会任人摆布。

    可腐朽的制度、愚昧的思想,把一些人牵绊了,走向了一条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坠入绝境的、布满荆棘的、洒满鲜血的、飘荡哀嚎的不归路!他们忘记了自我的理想,自我的抱负,自我的信念,自我的追求,为了寻求一丝一刻的安静,为了摆脱众人的纠缠,他们选取了躲避,选取了屈服,选取了牺牲自我,选取了放下抗争,选取了唯唯诺诺,选取了作揖主义,他们渐渐的忘记了那些完美的、以前那样真实的存在于他们脑海的、以前带给他们奇妙感觉的思想,做了那条路上的又一魂魄,飘荡、哀嚎!

    觉新,像一个傀儡,没有快

  • 5、 家春秋读后感2500字-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透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冯建中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觉新,觉民,觉慧,高家三位重孙,他们都有自我的理想,那是新的思潮,他们也有自我的痛,自我的苦。他们在成长中不断的变,变出不一样的结局。

    琴,淑英,淑华,淑贞,梅,李瑞钰,惠,芸,枚,不一样家族的人,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人生。

    克明,克安,克定,高家三位主人,他们是腐朽制度的拥护者,是腐朽思想的继承者,他们不相信会有更新的、更自由、更公平、更幸福、更人性化的思潮在涌动、在激荡、在摧毁一切,在创造光明的新世界,所以他们只有颓废的活着,无力的挣扎!

    大太太周氏,三太太,四太太王氏,五太太沈氏,陈姨太,在充满铜臭的、没落的大家族里,她们感觉不到存在的危机,感觉不到变幻的世界,在她们的思想中,只有勾心斗角,只有互相猜忌,只有争风吃醋,在一些人眼里,看不到温暖的母爱,在一些人眼里,看不到亲情的光辉,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捕捉不到人性的亮点,一些人,只有卑微的活着!

    鸣凤,翠环,倩儿,丫头,下人,监视户,一样有血有肉,却要理解所谓主人的安排,做什么,想什么,托付于谁,没有自我的想法,没有自我的未来,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流眼泪和吃打骂已经成了她们平凡生活里的点缀。她们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事,虽然自我不见得就愿意它来,但是来了也只好忍受。她们觉得,时间的一切都是有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我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这便是她们简单的信仰,而且别人告诉她们的也正是如此。但,只要是人,就不会任人摆布。

    可腐朽的制度、愚昧的思想,把一些人牵绊了,走向了一条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坠入绝境的、布满荆棘的、洒满鲜血的、飘荡哀嚎的不归路!他们忘记了自我的理想,自我的抱负,自我的信念,自我的追求,为了寻求一丝一刻的安静,为了摆脱众人的纠缠,他们选取了躲避,选取了屈服,选取了牺牲自我,选取了放下抗争,选取了唯唯诺诺,选取了作揖主义,他们渐渐的忘记了那些完美的、以前那样真实的存在于他们脑海的、以前带给他们奇妙感觉的思想,做了那条路上的又一魂魄,飘荡、哀嚎!

    觉新,像一个傀儡,没有快

  • 6、 春秋读后感

    春秋读后感

    孔子作《春秋》,提出了内诸夏,外夷狄的观点,并且该观点在何休等公羊家的理解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夷夏理论。该理论作为儒家的经典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当华夏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时,夷夏理论激励了华夏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动他们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扞卫祖国。然而,夷夏之辨作为该理论的精髓,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夷夏之辨,是区分诸夏与夷狄的一套理论。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春秋时期,周王室和它的诸侯国,通称诸夏,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如楚国、吴国等,则被称为夷狄。随着诸夏与夷狄的不断碰撞与交融,夷夏关系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

    夷夏之辨的最基本一层含义是: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内与外,分别是联合、统一、同化和摒斥、分裂、异化的意思。这是《春秋》公羊学精义之一,这体现了夷夏之间的张力。春秋时期,是四夷交侵、诸夏纷争的时代,为此孔子竭力要维护诸夏之团结以抵御夷狄。提倡尊王攘夷的霸业,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精神。比如孔子尽管认为管仲之器小哉,还认为他不俭,不知礼,但由于他能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以维护诸夏的团结,抵御夷狄的侵扰而给予崇高的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枉矣。究其原因,是他维护诸夏团结与中国稳定。

    然而,夷夏之辨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孔子的夷夏之辨,全在礼义而不在血缘、种族或政治。即如果夷狄守礼义,则进位诸夏,反之,如果诸夏不守礼乐制度,则贬为夷狄。即诸夏与夷狄的的区分标准,不是种族血统,而是礼义文明。礼义体现了文明的程度,是人类进化的标志,而血缘、种族仅仅只有生物学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懂礼义。事实上,由于华夏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之间不断交融。孔子正处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期,他的异内外的先进思想,是为夷狄最终进为中国,融入中华民族作理论上的铺垫。所谓人不分东西南北,只要认同共同的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一员。这一理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来说,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

    孔子曾把吴、越、楚等称为夷狄。但他们在血缘关系上与诸夏之国完全相同,只是由于他们交侵诸夏,不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因此孔子夷狄之。但到了后来,有的夷狄在行为上发生变化,转而重周礼而尊王室,则中国之。如定公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这里对吴称子,是因为吴信中国而攘夷狄。

  • 7、 家春秋读后感500字-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后,心底不禁为他人感叹!

    这三本书都是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从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事实上这个大家庭里处处充满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真是个虚伪的大家庭!

    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也认识了许多人物:怯弱而背贞压力的觉新;充满正义感的进步青年觉民、觉慧与张蕴华;敢于抗击命运的淑英、鸣凤;花天酒地的克明、冯乐山、克定,还有高老太爷,这些性格与行为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勇于进取、勇于抗争的觉民、觉慧、蕴华他们都会有完美的未来。就像蕴华所说的,这是一条路,一条充满了危险与挑战的路,这路上到处横着青年们的尸体。如果不搏一搏,坚持着,怎样会拥有自由、完美的青春呢?这条路,淑英、觉慧自由走过了,走到了上海。

    觉民与蕴华携手走着,要到幸福的明天。而大哥觉新泽经过了这条路,他在长辈的一手包办下,远远的绕开了这条路,但他却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这条路留下了自我的尸体他在长辈的一手包办下,他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的斗志,这就是一种死亡。

    该走的走了,该留下的留下了,残存下来的高家哀嚎着,有的为旧时代的终结的害怕;也有为新时代的到来的惶恐。最终高公馆散了,可那个时代人再继续,挣扎着他们的命运,失去的已经是永远的消逝,活着的仍在挣扎。

  • 8、 《春秋那些事儿之春秋五霸》读后感

    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春秋那些事春秋五霸》,我觉得这本书挺有趣儿,就给你们推荐推荐吧。第一卷讲的是齐桓公,讲述了齐桓公从怎么当上齐国的国君,到怎么得到大贤人管仲,并九和诸侯完成了霸业,最后是齐桓公的悲惨结局。下一个霸主是宋襄公,他当霸主的时间很短,几次重大战役他基本上都输了,可是,他还是把宋国变成了一个中原大国。第三个是晋文公,他从年轻时候开始流浪,一直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当上了晋国的国君,经过两三年的休整,他就出兵攻打中原大国楚国,经过了一次历史上有名的大战橙濮之战后,因为打赢了,所以就当上了中原霸主。秦穆公是第四个霸主,有仨大贤人,其次是公孙枝,百里奚,蹇叔,书上说了,秦穆公要不是想当霸主的心太急了点儿,要不就能早一点当秦始皇了,不过最终还是没当上。你们知道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是从哪儿来的吗?那就是第五个霸主楚庄王,吃喝玩乐玩了整整三年,三年后,他除掉了对王族有威胁的若敖氏家族,几个月后,他又把以前的大仇人晋国军队杀得溃不成军,当上了最后一位中原霸主。我觉得这本书不错,快买来看看吧,包你喜欢。

  • 9、 春秋左传读后感

    春秋左传读后感(一)

    春秋佳作,道破诸侯争霸,写尽沧桑历史,推究天地之本。入德之门,透桥风云战事,彰显圣人之礼,探求民生之基。此书妙也,凝聚诸子风流,体悟世事变幻,有言道,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力,斯为大备。果真如此。

    《春秋左传》这本书记叙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各重要历史事件,从东周迁移到三家分晋,春秋时期虽然互相争战,但不失礼信德行,这是我对春秋时期感兴趣的原因。各诸侯互相争战,才成为霸主,但他们时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这是难能可贵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落难时受到楚国的优待,当上君主也不忘诺言,避三舍,晋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传》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在为人处事时这些道理就会发挥用处,像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这篇文章,通过齐国疋相晏子与大夫叔向的交谈来反应春秋末期的社会现象。晏子说: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钱不比山上高;鱼盐蜃蛤运至市场,价钱不比海边高,百姓的人才财一分为三,两分归于公室,只用一分维持生计。而叔向也叹息我们公室也是末代了。战马不驾战车,卿不统领军队,公室的战车没有御手和车右,步兵没有得力的长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困倦疲病,昔日能随便发出万余的百金,王室却还用着千金、万金之类的额票。作者通过几句话便写出了不用贤者的后果,实为妙笔,也让世人知道一心贪图享受,即使再多的财力也早晚会枯竭的。

    《春秋左传》,实为绝笔,不得不看。

    两千多年前,吴国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做了精彩的演出,鲁国的史官纪录下来,这就是那篇文章《季札观乐》的由来,笔者最近读来,亦觉别有风味,感触颇多,现说出来以飨读者。

    一、演出的盛况。

    演出约二十首歌曲,都是《诗经》中的诗歌,分别是十五国风,小雅,大雅,颂。还有六种舞蹈。歌曲听的季札是赞不绝口,先是说:美哉,渊乎美哉,泱泱后又说:美哉,荡乎美哉,砜砜。还有思深哉,广哉,至矣哉等。乐舞看的季札是目瞪口呆,特别是对周武王,商汤,夏禹,虞舜等朝代的乐舞感兴趣,夸赞之词更是多多,这里不在赘述,请观原文。

    二、季札观乐时的评论。

    随着歌舞的美妙演出,季札即兴发表了对歌舞的评论,其要点是:

    1、对周朝各诸侯国音乐的表扬多于批评,特别是对一些大国充分肯定。

    2、对(小雅),(大雅),(颂)评价极好,说: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

  • 10、 吕后春秋读后感

    吕后春秋读后感

    吕雉,这个人要说我最初的认识那是在电视剧《神话》里面看到的那个形象。

    故事中的吕雉相夫教子,贤惠十分。吕雉在我了解到的部分中,在前期是很让人佩服的,特别表现在对自己儿子的细心教导上。让自己的儿子一步一步走上政治舞台没有这样的手段是做不到的。

    刘邦在和项羽的楚汉争霸中,在那一次的战败中,让自己的妻儿被掳走,吕雉在敌营受尽磨难,但是坚强的她,还是成功等到了回归到刘邦身边的这一刻。正是由于这样的妻子的存在,刘邦才能攘外不用安内。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

    当然,吕雉的性格也是被改变了,也许是在楚营的那边的经历让吕雉的性格改变,变得多疑或者说扭曲,以致于后来吕后的逆袭,让吕氏家族说暂时的辉煌吧,其实辉煌的代价就是永远的消亡,并让后世以此为戒吧。

    作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之一,她贵为国母,先后掌权十六年,在世期间,吕家荣华富贵,死后天下又归为刘家了。或许这就是命运的不可改变吧,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吕后的儿子被自己逼死了,导致自己没有子嗣,最后让其他妃子的儿子成为了下一代皇帝,于是汉朝才有了新一个纪元的展开。即文景之治的开创。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09

  • 2023-04-19

  • 2023-04-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6-0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0

  • 2022-02-01

  • 2019-09-20

  • 2022-04-16

  • 2021-09-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9-03

  • 2021-09-17

  • 2023-03-28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03-25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又是春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又是春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又是春秋读后感、2024又是春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