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 > 地图 >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2024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相关栏目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热门栏目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推荐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

(共 7645 篇)

  • 1、 [精品]论语处世之道感想通用8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精品]论语处世之道感想通用8篇”,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论语处世之道感想【篇1】

    在这次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并无多少感触。我只想纠正一下同学对多闻多见,慎言慎行的误区和对花未开月未圆的理解。

    多闻多见,慎言慎行中的慎言多数同学误以为是少说话。其实不然,慎言是小心说话而并不是少说话的意思。既然是小心说话,那你怎么会理解为少说话呢!在老师向一同学提问时,一同学滔滔不绝,我只记得少说话这几个字。中国的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我们继承,但是需要我们年轻人正确的继承。其实说话并不在多或少,而是在于你会不会说。倘若会说的让他讲上半天,听者都听得津津乐道,受益非浅;不会的啊,半句都嫌多。在人与人之间,你认为少说话好吗?放眼望去,凡有成就的人士,无一不是善于辞令的。众所周知的企业家、外交家。如宴子,无非是个个子矮小不起眼的人,却因为他能说会道,倍受君王重视;周恩来,一个令人敬佩的伟大人物,他用他独特的外交魄力令中华民族立林于国际之间,还不是他的辞令让人折服,所以,我想提醒各位,不要再认为少说话就是好沉默,这是不会说话的人所采用的消极行为。这样只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变成一个闷葫芦,到关键时刻,想说却说不出口了。所以,不管是你,还是我都要学会说话。

    花未开月未圆,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词,都会有伤感、留有遗憾的感觉。但我却认为这是美好的,试想花未开全月为圆再发展下去就是件美事。花含苞待放,月即将圆的过程不是花和月最美的时刻吗?同里,在人与人相处也是一样的,保持距离才会美,才会长久。你我两是关系再好,并不一定密不可分,行影不离。否则,会彼此产生依赖感,失去自我,会让彼此的缺点暴露无疑。朋友之间要包含彼此的缺点不是吗?对,没有错。但如果同时发生情绪的话,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啊。即使事后风平浪静了,但总会留有隔阂的。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距离产生美,遗憾才会珍惜。有时,只需在旁边,看着就好。在有难时,给予对方帮助;为对方的幸福开心而幸福开心。

    以上是本人观看于丹教授《处

  • 2、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社会的学子们,我们需要有作为,但有作为只是一个向征性的目标,只有走好其下的一步步才是关键,这就是要如何融入你的环境。否则会让自己全身皆贴满烦恼两字2020,甚至会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再者,心灵的自由,是你紧张工作之后最大的快乐假如在这个时刻,你能走进老子的人生哲学之中,一定会是一种最佳的休息。

    在社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为了想表现自己,而没去考虑自身的能力,事事一揽无余,结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延迟了生产等等局面,让人对你产生某种看法,尤其在今后很难让人相信你。因此,孔子在书中把此当重点之一提出。他提出凡事要量力而行,在每个成长阶段你都要去总结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因为人存在太多的缺点,和未发掘出来的潜在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的去弥补缺点,发现优点,然后通过再学习,再提升,这样才会让你的能力和技术层层递近。尤其是在这信息和科技发达的今天,你就必须抱着学无此境这颗明珠,在社会中力争上游。

    另外,复杂的社会当然也有复杂的人群,但是你必须要做你自己。在此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因为智慧艺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宽容,生活中的一门技巧,宽容一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美好。

    所以,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用犀利在目光观望长远的目标,用那雄壮的翅膀拍击长空,追求自己的目标,用锋利的爪子抓住每个机会,用尖锐的叫声呼唤胜得的到来。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二)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孔子特别强调

  • 3、 读《孔子处世之道》有感

    读《孔子处世之道》有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社会的学子们,我们需要有作为,但有作为只是一个向征性的目标,只有走好其下的一步步才是关键,这就是要如何融入你的环境。否则会让自己全身皆贴满“烦恼”两字,甚至会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再者,心灵的自由,是你紧张工作之后最大的快乐——假如在这个时刻,你能走进老子的人生哲学之中,一定会是一种最佳的休息。 在社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为了想表现自己,而没去考虑自身的能力,事事一揽无余,结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延迟了生产等等局面,让人对你产生某种看法,尤其在今后很难让人相信你。因此,孔子在书中把此当重点之一提出。他提出凡事要量力而行,在每个成长阶段你都要去总结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因为人存在太多的缺点,和未发掘出来的潜在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的去弥补缺点,发现优点,然后通过再学习,再提升,这样才会让你的能力和技术层层递近。尤其是在这信息和科技发达的今天,你就必须抱着学无此境这颗明珠,在社会中力争上游。另外,复杂的社会当然也有复杂的人群,但是你必须要做你自己。在此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因为智慧艺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宽容,生活中的一门技巧,宽容一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美好。 所以,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用犀利在目光观望长远的目标,用那雄壮的翅膀拍击长空,追求自己的目标,用锋利的爪子抓住每个机会,用尖锐的叫声呼唤胜得的到来。

  • 4、 于丹《论语》心得(3)处世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

    话外音: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交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交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容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论语.宪问篇)。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

    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匮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止是我们自己的带价,还有子孙的幸福。所以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了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和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

  • 5、 《为人处世之道》读书笔记1000字

    《为人处世之道》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宋朝诗人黄山谷曾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心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看书,其实不只是简单的吸收信息,还是跟自己对话,融汇整合所思所见的过程。故,今后争取有方向,有规划,成系统的每天看一篇文章,不限形式。

    【读书笔记】

    一、缘起

    近来需要跟师兄们互动,不能再延续以往对待外境“我就这样,你爱咋咋”的模式了,内心鸭梨山大,苦不堪言。

    我知道,这道坎要是跨过不去,即便现在逃开了,将来再遇到这样的境界,肯定还是继续这样,在想跑,又不忍心、不想认怂的状态中轮回。

    可是,怎么迈过这道坎呢?正忧愁间,看到了师父这篇开示,如获至宝。

    二、要点忆持

    1、无常无我,众缘和合。

    事实上我们感觉到的苦乐都跟这个“我”有关系,这个“我”也只是一个假名安立,我们时时刻刻都是被自我所障碍,所束缚,就是造成我们为人处世,生活学习所不能做好的原因。

    我们常常说的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无论它存不存在,它都是不实在的,在变化的,无常的。认识不到这点,认识不到众缘和合的重要性,执着不破除,就会造成很多问题。我们在道场中,一年两年三年下来,从开始的欢喜,到渐渐开始观过,把人事物看成一成不变,只看到表层,看不到整体,乃至影响到团体的协调,匀称和发展。执着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就不容易去体会,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想法是什么,别人的重要性,众人的重要性在哪里,慢慢就不能处理好众人的事情。

    只有靠佛法的智慧才能超越障碍,超越对立,超越自我,一个好的果相要呈现,也都是需要众缘和合。

    2、安住道场,广结善缘。

    就是自己的身心要在道当中来广结善缘才不会迷失自我,未来的成就也才会是在佛教,佛法上。

    道场对出家人,居士义工来说是增长福德智慧的最好的地方,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在这里修行用功办道,这种加持力这种力量就特别的巨大,读书笔记出了庙门社会上面就是五欲六尘的境界,这种佛法的力量,这种道的力量跟寺院不好比。佛法是缘起法,这种智慧就是要让我们超越对立,超越自我,超越佛教徒的身份。

    佛法是我们内心的体会,然后在我们的身语上面发出来的行为力,行为的力量。行动有力量,才能超越自己,才能与更多的人广结善缘。

    3、般若五度,如人眼目

    得到般若智慧,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三、反省

    超越障碍——认识到一切都是无常,众缘和合,先放掉担忧,压力、个人习惯和猜测。

    超越自我——素质方面:团

  • 6、 论语的处世之道学生读后感2024 (集锦4篇)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对于网络推荐阅读《论语》,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的处世之道学生读后感2024”,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处世之道学生读后感2024【篇一】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比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论语的处世之道学生读后感2024【篇二】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生于这个时代的孔子而立之年创办私学,周游列国热心救世,言行为后世留下典范。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得文景之治,宋初宰相赵普得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一生钟情于政治,投身于政治,天命之年居鲁国中都宰,路无拾遗,都邑大治,孔子所传之道皆经世致用。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纵观《论语》二十篇,君子的内涵无外乎“仁、义、礼、智、信”,而唯独把求学放在首位,可见学习地位之重。《论语·阳货》有云:“性本相近,习相远也。”太初有道,万物始于混沌,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两小儿辩日孔子尚不能决也,可见修身之道,贵在勤学!修身之道,仅于求学

  • 7、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永恒的尽头是守恒

    人们对于未来的畅想,诞生了一个个科幻小说,对于我们而言,都极具诱惑力。我们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没有人会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猜想,里面的人性和世界是值得思考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永恒的终结读后感:永恒的尽头是守恒。

    科学、科技、科幻,总是拥有着一股迷人的魅力,它对我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科幻届巨头阿西莫夫名不虚传,时代的限制并没有让他的作品失去魅力,相反,我们恰恰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即使囿于他当时时代科技的限制,他依然向我们展示的思想的无穷宽度。伟大的作品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失去自己的魅力,只会如陈年老酒,越来越香。《银河帝国》基地三部曲中,他的核心创意只有核能科技的任意控制化和解决星际旅行空间问题的迁越,但其中展现的银河帝国的格局之大令人惊叹。

    回到今天的主角《永恒的终结》,简单总结:永恒之人掌控着可任意穿越时间的机器,通过类似于蝴蝶效应的手法(称为变革)消除一切可能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危机,让人类这个种族安全而又和谐地发展下去。看似很美好,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

    《时间规划局》《源代码》《蝴蝶效应》,后()世类似的电影实在是太多,看过这些电影的人可能对这种方式有所了解,这种被限制了的生活看似美好,实则令人不寒而栗。这涉及到平行宇宙、平行空间、时间悖论等问题,简单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很多个平行空间中的一个,假如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了经过永恒之人演算会导致人类消亡的事物,永恒之人就会通过一个蝴蝶效应消除这个科技,历史改变了,许多原本存在的人也会跟着消亡,比如我,比如你,比如大部分人。这一个个个体相对于人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相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是弥足珍贵。生命只有一次,你允许你的生命被人任意篡改吗?

    以上是从个人的角度分析。从人类本身出发,《三体》中地球消除自己在宇宙中的威胁最彻底的方法就是让地球的光速降低,让地球之人永远丧失走出太阳系的机会。《永恒的终结》同样如此,地球或者说整个人类在永恒之人的努力下和平而又和谐地发展着,但是他们也丧失了再次进化的机会,丧失了宝贵的向宇宙进军的机会,这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好是坏?

    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我可以稍微剧透一下了。小说以一个不世出的天才时间规划者的视角展开,一个又一个事件和奇思妙想通过他向我们展示。小说以一个大的事件,即要让他教一个青年原始社会知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知识)为要点,而这个青年正是创建永恒时空的关键

  • 8、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一)

    一直以为《做人与处世》这本杂志是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人看的,因为书名后有一句类似标题注释的文字2020:讲述成长的故事,我想,这该是给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看的吧。

    这只不过是我单纯看书名时的臆想。可当那天我翻开其中的内容的时候,却怦然心动!那上面的每一篇文章,绝不单纯只是给那些年轻人看的。而且其中的内容都比较新颖,又那么贴近生活,让你对整个人生不能不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就算是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也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做人与处世》上刊登的都是原创文章,其中的标题有的朴素平实,如我现在正在看的这个第三期上,就有《做人当有底气》,《一个简单的信仰》,让人一目了然。而有的却别致独特,如《天天预习你的梦想》、《带一截树枝漂洋过海》,就引发着我们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解开那个谜底。

    其中让我感受至深的是《天天预习你的梦想》。文章说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30岁的时候萌发了当导游的梦想,她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十几年前到2005年她一直只是龙虎山的一个临时工,最后也只是一个保洁员。但是在漫长的将近二十年的过程中,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她从心底里喜欢龙虎山上的那群猴子,能够把可爱的猴子和龙虎山的山水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游客,是她一直梦寐以求的。她对梦想的执着和十几年练就的导游本领最后打动了董事长,在她49岁的高龄,成为了龙虎山上的顶级导游员。

    她终于圆梦了,而且是在这样一个别人都意想不到的年龄圆梦了!这无疑给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剂强心针!原来任何年龄你都可以拥有梦想。所以文章最后说:还未圆梦的人们,不要忘记了天天预习你的梦想。

    《天天预习你的梦想》!多么新鲜的标题!多么有趣的预习!我们只听见过预习功课,没有听见过预习梦想,原来,梦想也能预习,并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实现!只要你天天预习,努力不会白费的,就算你最后没有实现你的梦想,你付出了也值得。但是如果不付出一切都只会是零!

    年少时期因为自卑,甚至不曾有过梦想。没有想到这个时期的我,反而会因为这样一些文字2020而激发心中的那种美好希望和情愫。虽然我不敢有大的梦想,但是至少知道我还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不至于那么没有意义,至少我可以脚踏实地地过好我每一个日子吧。

    这本杂志上的其他文章也激活了我年轻的细胞,仿佛一把火点燃了我青春的激-情,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每一个血液都澎湃着青春的声音!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这种感

  • 9、 永恒的丰碑读后感

    永恒的丰碑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永恒的丰碑》。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的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遥远,但仍带给我许多感动,我对他们的英勇事迹非常佩服。比如第一个驾驶飞机轰炸日本本土的飞行员徐焕昇、带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领导上海妇女界抗日救亡的巾帼豪杰茅丽瑛他们大都是最普通的上海民众,但他们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无穷的智慧,在面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筑起了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最坚实的基矗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牺牲时还很年轻,他们在参加抗日活动时就知道他们很可能会牺牲,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怕牺牲。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非常热爱我的祖国,每当在新闻中听到我们中国人被其他国家欺负时,我就感到非常愤怒。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们中国还不够强大,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还不能完全自立,常常会受制于人。我希望在将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长大成人时,我们中国能够成为一个强国,不仅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还能够帮助弱小的国家强大起来。这是我的理想,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奋斗,中华民族终将会成为一个令十几亿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 10、 永恒的母爱

    我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永恒的母爱》,读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中讲,有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生日,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多米高度的雪山。当他们在5000米高度时,气温突然降到了零 下三四十度,因为雾气太大,所以上下都有生命危险。气温仍在慢慢下降,他们的孩子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眼看着生命就要受到威胁,这时孩子要吃奶,在这 危机时刻,孩子的母亲执意要给孩子喂奶,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孩子的父亲已被冻昏,而他的妻子已被冻成一尊雕像,可这个幼小的孩子却安详的躺在母亲 的怀里睡着了。 故事读完后,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犹太人有句谚语: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才为人类创造了妈妈。这位妈妈的伟大母爱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为之动容,为之骄傲。 如果说爱是一种力量的话,那么,母爱决非尘世间一股普通的力量,而是一股吸恒星之刚强,纳星月之柔肠,萃狂风雨,取闪电惊雷,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超自然神 力,这种神力在母亲心中,如蝴蝶般不断扇展,就算躲藏于荒草丛中仰望星空,亦能感受到熠熠繁星朝她拉引。对母亲而言,爱的付出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本 能,因此不管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她都会忠贞于生生不息的母爱精神。 真正寄托这个世界,支撑这个世界的,使这片土地有绿的希冀的,应该是那些平凡、正直、善良、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的母亲们。所以,我们更要尊重我们的母亲,让母亲少为我们操心,这样我们就算回报了母亲,而我们作为儿女更应该让自己的母亲过得幸福快乐。

  • 2019-10-19

  • 2021-07-1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6-27

  • 2019-11-02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3-06-05

  • 2019-09-20

  • 2022-01-01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07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8-06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3-05-0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2024永恒的处世之道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