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900字 > 地图 > 读后感900字

读后感9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9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也许以下内容“《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900字”合你胃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900字

永恒的边缘——肯.福莱特

世纪三部曲最后一部,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从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到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世界两大对立阵营的冷战开始与结束。

作者仍然延续上两部五大家族的发展主线,为读者讲述冷战期间发生在美国、德国、和苏联的各重大事件,用小人物的视角来解读这些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跟随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我们经历了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美国黑人运动、肯尼迪被刺、人权法案出台、嬉皮士和摇滚乐盛行、越战爆发、尼克松水门事件、苏联走向瓦解、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这一切,虽然不及一战二战那样摧枯拉朽,将世界格局改天换地,却一样惊心动魄,从根本上改变着这个世界。

这本书实质上讲述的就是人们为了民主、自由、平等进行的抗争,不管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两大阵营之间的较量,还是美国国内不同种族和阶层之间的斗争,都是为了人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读到1988年白人鲍耶向黑人乔治忏悔,我知道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现了,而且二十年后黑人总统入主白宫;当读到柏林墙最后一夜,向往自由的人们试探着越过关卡和墙那边热切等待的亲人们汇合的时候,我知道这世界上许许多多极权统治下的人们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前者,是不屈不挠的人们抗争得来的;后者,是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吹嘘得再好、管制得再严格,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形态终将消亡……

同时,为了民主、自由、平等而抗争,也是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宗旨所在,是啊,若不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生活在更加自由、平等的环境里,我们所有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完整看完三部曲,使我对上个世纪的历史轮廓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完全不同于历史课本,也不同于网络得来的一鳞半爪。我只想知道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曾发生过什么、我身边的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我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社会、我又能为它做些什么?……

肯福莱特为我揭开了历史的面纱,读的过程中有肯定也有否定、有质疑也有顿悟、有赞赏也有批判,历史不是由一个人写就的,对照事实大体还是好求证的,我不敢说他写的就全是客观的是中肯的是没有偏颇的,但是我从中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事情,读他的书就是开卷有益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700字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700字

一战,二战,冷战。从纳粹主义到柏林墙倒塌,从盖世太保到克格勃,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从珍珠港事件到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从肯尼迪遇刺到水门事件,从种族隔离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到黑人当上总统。平安夜敌对阵营里暂时忘记战争举杯交谈的士兵,运送士兵上前线的出租车队…尘封的历史如大幕徐徐展开,详实生动的记录,强烈的画面感,悬疑剧般的吸引力。

跋涉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从英国到德国,从苏联到美国。艾瑟尔,从伯爵的女仆到女议员。茉黛,从女勋爵到为爱情抛弃一切的政治家,钢琴老师,家庭主妇。卡拉,裸体洗碗的原子弹女科学家。玛丽亚,白宫的黑人女秘书,肯尼迪的情人。集战士,指挥官,参谋,间谍一身的格雷戈里,沃尔特,格斯杜瓦,沃洛佳,乔治。以及作家瓦西里,商人列夫,歌手戴夫、瓦利,演星依维。所有这些人物,色彩艳丽,鲜活,传奇。他们是热血沸腾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屈不挠的斗士,他们的爱情各有千秋,他们的性…成了被作家巧妙安排的缓解读者长时间阅读疲劳的良药,普洱,甜点,咖啡,甚至大麻。

看这部书的过程中,我哭了三次。一次为茉黛与沃尔特四年后在开满苹果花的院子里重逢而哭,一次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而哭,一次为柏林墙的终于倒塌而哭。历史的进程曲折漫长,太多人付出了生命,活着的人勇敢前行,为实现民主,和平,平等,自由,公正的理想而抗争而奋斗。因为他们的努力,如我一般胸无大志的平凡的大多数人才有了今天和今后的可能:在充满爱与善意中长大,有稳定收入,衣食无忧,读世界各国任何想读的书,看任何想看的电影,说想说的话,不必担心会被洗头死,拆迁死,在蓝天下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看孩子长大成人,过完也许是深情矫情甚至滥情的幸福的美好的一生。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800字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800字

在看《永恒的边缘》之前,我在想一个问题,我要以怎么样的角度去读这本书,我要找一个点,一个让我学习到新知识并且感兴趣的点。本书的part1高墙1961年中的第一章就出现了我所想要了解并感兴趣的点,“斯塔西”。首先,我先说说“斯塔西”的由来与意义吧(百度科补)。
二战结束,四大国出兵占领战败的纳粹帝国。德国从此分为东西两部,苏联一手打造出民主德国,与西方支持的联邦德国抗衡。1950年2月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拍板成立“斯塔西”。斯塔西,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强大的情报机构,其正式名称为国家安全部,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总部设在东柏林。斯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斯塔西成立宗旨是担任东德的政治警察,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MY GOD,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粘杆处”、血滴子吗!不,这个机构的性质和明朝时期的东厂,民国时期的军统局也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政权高度集中,清除异己。好像有点跑题了,说一下我从书中看到的分裂的德国吧。
此时的东德在盟友苏联的统治下,人们几乎生活在斯塔西的监视眼之下。这样的制度,不人心惶惶才怪。所以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人,一名学校的教导主任的安塞姆•韦伯才会违背“原则”,奔向自由繁荣的西德。东德也好,西德也罢,毕竟曾经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是一个完整的德国,如今的局面,让亲情离散,友情反目,我想这不是德国人民希望的生活。那么对于由苏联占领的高压政策的东德,还有美英法占据的自由繁荣的西德,到底哪一方人民活的更好,单从物质条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用说大家肯定会选择西德。苏联一直提倡民主,但又洗脑般地培植“特务”,搜刮反对势力的情报,大有你不顺从我,我就灭了你之感。但从一个国家、人民的角度来看,我倒觉得这四国最好的政策就是退出德国,还德国人民一个完整的国家。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1400字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1400字

依然是围绕几个家族他们的第三代年轻人身边的历史故事。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下一代在更美好的环境下生活而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向着目标与梦想前进,尽管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在失去爱情与亲情,可他们仍然不放弃与家里能随时团聚而做出努力。一二部主要讲述残酷的战争使人们渴望和平,而这一部讲述的是冷战时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时代里。有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1年团结工会的惨遇。最不能容忍的是美国的种族主义的歧视,为此,学生时代的乔治和同学们去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捍卫民权平等而游行。作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残忍至极的反游行暴力,道出了美国种族主义者的社会现状。黑人要求同工同酬,白人尤其强调他们的特权和成功,高工资职位总是提供给白人,黑人只能干打扫之类的低薪职业。只要有教养的上等人觉得黑人理应得到非人的对待,那些无知的歹徒就会认为自己也拥有杀戮孩童的权力。他们肆意殴打,折磨,杀戮广大黑人群众。马丁•路德•金说:"我们这代人,不仅会为坏人的罪恶言行而后悔,也会为好人的沉默而后悔。"乔治也一直在政治舞台上坚持民权法案与自由平等而做了许多努力。

前两部的世界大战刚过,即将面临的是否会发生第三次战争跃跃欲试而激烈争论。这将是又一轮的考验。德国被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分裂成东德与西德。身在东德的人们犹如地狱,西德却近似天堂,中间隔着柏林墙,不但隔离成两个世界也隔离了人们向往的民主与自由。在西德的人拥有宽敞的轿车,时髦的衣服和舒适的住宅,政府会经常遭到报纸甚至电视的公开批评。但是在东德所有的一切恰恰相反没有民主言论自由,总是心神不定且恐慌担心。于是,人们纷纷的想尽一切办法跨过隔离墙与铁丝网,有幸运的能安全偷渡,不幸的丢掉性命是常事,被人痛恨的柏林墙使瓦利不再清白,从他手里夺走了卡罗琳,夺走了女儿爱丽丝的童年时代,夺走了与家人见面和相聚的时光,这道可恨的墙弄瘫了丽贝卡所爱的男人,毁了她的人生。有首歌这样写到:闭上眼睛,生活就会容易些,别去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生活在这个时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生怕秘密警察找上门,他们无所不在。秘密警察不可言传的暴虐,斯大林对几百万条生命的屠杀,让红军士兵像野兽一样虐待、屠戮德国民众的暴力宣传,这些都使人们对相信社会主义准则产生了疑问。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民权运动的开始, 肯尼迪总统被政见不同者刺杀,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是否入侵黎巴嫩,等等政治局面的两翼争端相博弈。他们的生活中也有摇滚、披头士、跨种族婚恋与性解放。戏剧冲突和真实的历史被如此的展现,引人入胜。结局完美落幕,柏林墙终于开放,东西两边的民众欢歌庆祝,他们期盼的德国统一终于实现。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书中说到:在死之前,没有人能被定义为幸福。我想,此刻对德国与他们下一代人们来说无疑是幸福的。

这一部比起前两部来说人物更多,时间跨度更大,没有深刻的含意值得人思考的亮点,草率快速的塑造人物,只是让我们见证了历史事件,因此,我只给了三星。用莎士比亚的诗句来结束评论。

帝王息争,及时光之风采,

将谎言揭穿,让真相大白,

将岁月印记,给往事封印,

将黑暗守望,唤黎明醒来,

将恶人惩治,直至其悔改,

将傲然大厦以光蚀毁,

尘封它们那金色的光辉。

永恒的生命_伟大的悲剧读后感900字


永恒的生命_伟大的悲剧读后感900字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悲剧,总是让人落泪,让人感叹与惋惜,惋惜的,是这悲剧的发生,还有那悲催的结局。但是,有的悲剧,却使人肃然起敬,使人情不自禁的感叹:这是怎样高尚的行为,又是怎样永恒的伟大。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一篇文章:《伟大的悲剧》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探险队伍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来到千百年来无人探索的南极极点,不幸的是,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到了五个星期,凯旋而归,而斯科特一行人也到了,到在归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与他们对现实的恐惧成为了他们归途的一大困难,最终,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他们最终体力不支,长眠在了南极极点。他们已自己的生命为故事,吹奏起生命的颂歌,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挑战自我,踏出迷惘。

他们真是一群英雄,他们拥有伟大的精神与高尚的品德,还有大无畏的勇敢,以至于他们在面对死亡时,像个勇士昂首挺胸的面对着:首先是奥茨,在自己坚持不住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自己的队友,在暴风雪来临之际,毅然决然的走出了帐篷,独自面对着死亡。最令人称道的是斯科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是祖国,是友谊,是自己的亲人,还给他们留下了书信,表达了他真诚的情义。所以,在他们长眠以后,连权威最高的国王都为他们而下跪,因为国王也被他们这高尚的灵魂所感染,深深的折服了。

泰戈尔说的对: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只有当我们为自己所热爱的,所努力的,所追求的梦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另一种永恒。

生活总是变幻多姿的,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缺少了那种超越自我,从已知的世界里再去探索着未知的精神,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在,我们应该像斯科特他们一样,努力的突破,努力的探索着,努力的求知着一切存在却尚未出现的事物,为人类作出贡献,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才不至于;碌碌无为,浑浑浊浊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应该学着去追求,即使一时做不到,但是只要你努力去做了,努力去实现了,这正不是挑战自我的实现?这正不是踏出迷惘的第一步?

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要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无比伟大,实现这永恒的生命。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900字

悲剧,总会催人泪下,确切的来说,它不止催人泪下,还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称作喜剧的反义词。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不过,有的悲剧是伟大的。这里,我要讲的关于我们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傲地等待死亡。他们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有句话说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这就像课文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已经表现他们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斯科特的五位队员,他们是人类敬仰的英雄。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战胜了心灵的考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高尚品质:在与队友的相处之间,他们将自我牺牲,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表露的天衣无缝;这往往让我想起,在我们班上的有部分同学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浓重,他们缺乏的是团结,总是把班级的利益抛之九霄云外,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在事业上,他们流露出的是勇敢,是坚毅,是执著,是为事业而甘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不为个人得失和利益,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只为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对亲人,对朋友,对祖国,他们流露出来的是无私的爱,这些队员是人类学习的楷模,他们是最伟大的!

在任何事情上,只要有亲自实践过,有真正用心的努力过,这样就会问心无愧了!

认识大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9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900字

首先我得把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记一遍,否则很快就会忘记了。读外国小说人物名字老折磨我[调皮]艾尔瑟,比利这兄妹俩我最喜欢。沃尔特,茱黛,这对被站争隔离的夫妻的相思写的真好。得雷戈里,列夫,苏联俩兄弟。虽说感觉他们太幸运到不真实,但从描写他们的命运中看到了当时苏联人的生活让人唏嘘。捷林卡娜俩兄弟前后共同的爱人。为了活命无可厚非!格斯姓杜瓦,美国人,总统身边的人,曾经和列夫是情敌,争奥尔加——一位呆在美国的俄国黑帮老大的女儿的爱情,可惜下手慢了点,小混混列夫抢先一步安排自己的女儿进住了奥尔加的肚子。菲茨,碧。夫妻俩。英国贵族。凭着血统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夫妻俩一样的虚伪残暴,自私狭隘。
本来世界上帝安排的好好的,矿工的儿子比列16岁就开始继承父业。女儿艾尔瑟找了个好工作在菲茨伯爵家当女佣。时不时德国外交官沃尔特来菲茨家串串门,夸奖一下他老婆的漂亮。反正那个圈子里都是些假正经的男女。表面上恪守贵族的道德修养,背地里男盗女娼。大家好吃好喝互相吹捧,舒服自在。远在俄国的列夫兄弟俩在铸件厂工作,心里做着美国梦。在这个过程中,菲茨没管住自己的家伙睡了女佣艾尔瑟,要命的是她怀孕了,沃尔特与菲茨的妹妹茱黛也勾搭上了。俄国的列夫睡了哥哥带回来的女人。还好都是些小事,大家难为情一下也就算了。可惜萨拉热窝那个地方有人没事干打了一枪,打死了一个王子,于是乎那群没事干的政治家们开始撕逼了,大家先是怕事儿不大,可劲儿的挑事,准备搬凳凳围观当事方打架。后来事大了发现谁都不能少,大家都需要打架,于是整个绞肉机开动了,几千万人被赶上了战场,大家都不明白为谁打,为什么打,反正就那么突突着。最后俄国打出个列宁,他说我不打了,我打沙皇。英国打出个工党,解放了妇女,艾尔瑟当上了议员。德国最苦逼,打的贵族沃尔特都买不起面包了,只好让漂亮老婆去夜总会上班。可爱的比利在战争中成熟。得雷戈里突然发现为之出生入死的布尔什维客原来更加残暴,嗯,嗯和我们家的一样一样的。我不知道作者为啥叫这样的书名,事实正好相反,巨人们正在冉冉升起,比如后来撕逼更厉害的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们都初露锋芒正从小混混出道呢。

相信《《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9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9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