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相关栏目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热门栏目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推荐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

(共 1992 篇)

  • 1、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书中有一则故事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终于进了太庙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此后,凡是有不懂的问题,孔子都要向老师请教,迎来了许许多多人的嘲讽。孔子对这些讽刺的话语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因此才会有今后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一生说过许多名言警句,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这些名言警句一直激励着后人,激励后人要努力学习。

    孔子先生30岁开始教学生,一生教过的学生将近3000多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孔子先生还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几本名著。孔子先生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孔子先生生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记录成一本书,书名叫《论语》,后被世人们流传下来,传为佳话。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时候就可以做到学而不厌,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去问老师,为何我们不能做到呢?在学习上我们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样,好学上进!

  • 2、 孔子拜师有感

    孔子拜师有感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可是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后,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暗暗自责,孔子在人们眼里是学识渊博的老师,可是孔子认为他自己的学问还是不够深。为了增进学问他从曲阜走到了洛阳,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知遇到了多少挫折,可是他没有后退。见到孔子那彬彬有礼的态度让我自叹,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

    第一不礼貌

    我每次见到老师总是低着头,快步的走离老师的身边。还有一次,在大街上,我遇到了爸爸的朋友,他向我亲切的打招呼。我却默不作声地走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准备彻底改变自己。每次见到老师、熟人主动打招呼问好。

    第二不谦虚

    我以前是一个傲慢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有一次数学考试,试卷全是算式,我居然连错四道。试卷发下来,脸红了,才打了就十二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要谦虚、认真、不骄傲。

    第三不爱学习

    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不喜欢上学。一去课堂,老师都要讲许多知识,让我感到十分厌倦。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孔子为了读书千里迢迢从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这让我自叹不如。

    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我要加倍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 3、 读《孔子猜谜》

    读《孔子猜谜》(一)

    今天,我读了《孔子猜谜》这篇文章,作者写了孔圣人孔子和燕国一少年项橐(tuo)之间猜谜的故事。项橐问孔子: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

    今天,我读了《孔子猜谜》这篇文章,作者写了孔圣人孔子和燕国一少年项橐(tuo)之间猜谜的故事。项橐问孔子: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回答不出来,于是项橐说出了答案: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我读了这篇文章,得到了两点启悟。第一是:学问(知识)是无限的,因为等你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以后,又会有新的知识出现。第二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仔细分析你所遇到的问题。很多科学家都是这样发现了科学定律,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于是就仔细分析,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看到浴缸里的水满出来,不仅完满完成了国王交给的测皇冠真假的任务,还发现了着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然就会象孔子一样败在项橐的手下了。

    读《孔子猜谜》(二)

    今天,我读了《孔子猜谜》这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孔子和燕国少年项橐之间猜谜语的故事,小项橐几个简单的谜语难倒了大圣人孔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有一些感悟:学问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不能有了一点点知识就开始坐而不学,我们应该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像项橐一样,多观察、多分析和多积累。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学生。

  • 4、 升华内心——读《孔子传》有感

    升华内心读《孔子传》有感

    文/杨云烁

    一个人是否高尚不在于他是否拥有英俊的外表,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情操与内在的自身修养。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进阶阶段,提升自己的境界。而圣人孔子,虽相貌奇丑无比,但他的精神境界令人瞩目。

    孔子自幼孤苦,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他接触到礼乐时,乐此不彼,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即使孔子在士族大家季氏的邀请中被拒后,仍是内心愉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青年的孔子受挫后并没有先责怪他人,而是立志温习学习的内容,继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所以他才能在三十岁时创立私学,与学生亦师亦友。

    步入中年的孔子的知识沉淀量更加丰富,他能巧妙的回答五花八门的问题。但他坚决不接触有关神鬼的话题他认为若倾于神鬼,则国亡。孔子此时的言论最具有力量,他常常权衡所有的方面和利弊断言,例如他会考虑到人性和法律;同样,决断也要有分寸,要节制。五十岁的孔子被流放在国外,然而他并没有为此悲伤,反而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传承礼乐文化,铸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孔子的思想隐隐告诫我们,要避人不避世。即使厌倦了世俗的一切,也要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也是每个人的天命。

    孔子随岁月逐渐衰老,生活的经历也更加丰富。他能笑对别人的任何言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冷静分析,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人云亦云。孔子曾道:所谓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只有二字忠和恕。忠乃对君子忠诚;恕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而此时的孔子内心自由,又有自身的行为约束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不断提升自己。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他磨练自己的情操呢?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得愤怒;其次,应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最后要学会融会贯通,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巧变力,才能遇到任何困难时迎刃而解。与此同时,也要抓住所谓礼的中心忠和恕,忠君子,恕他人,这亦是儒!

  • 5、 读“孔子的批评”随想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孔子的批评随想

    八年(3)班苏伟敏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有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但是鲁国有个孔子的弟子把别人赎回来后并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而换得了人格高尚的美称。但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弟子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回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后去报销领奖,人们会说自己不仗义,不去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只好假装没看见,客观来讲就是妨碍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不愧为一代先贤,他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现象看到负面的影响,从一片叫好声中看到隐藏的危害。所以,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考虑它对未来的影响与负面的影响。

    这篇文章还告诉了我们,凡事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事,我们必须像孔子那样在一片叫好声中道出其负面影响!做人做事都应该考虑到其对未来的正面与负面。

    点评: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人,才有智慧!

  • 6、 读《孔子学鼓琴师襄子》有感

    读《孔子学鼓琴师襄子》有感

    琴友: 王智晔

    学琴之初,极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比如最基本的右手八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就着急要弹开指小曲;开指小曲还未弹得精到,就想着《古琴考级曲目》里四级、五级的曲子;貌似废寝忘食几日,啃下一首四级曲目,还洋洋自得,结果一出手即是漏洞百出;这些说的都是我本人,至今回想起还愧意难当,懊悔当初的无知。

    之后找到一些琴人或古琴名家学琴的文章来阅读,有的是这些名家怀念自己恩师时写下的,有的是自己撰写的学琴心路历程或是教授古琴的方法,有的是这些古琴名家身边的亲朋好友讲述经别人之手记录下来的。印象深刻的有:梅曰强老师回忆自己向广陵派第十代宗师刘少椿先生学习《梅花三弄》时,刘少椿先生就提出一个要求,要梅曰强老师当着自己的面一口气连弹三十遍长锁指法不错,方可传授。长锁十一声,几百下的触弦,一气呵成,梅曰强老师坚实的古琴基本功使得他成功的受教育于刘少椿先生,成为广陵派第十一代传人。再有:瑞典的汉学家林西莉撰写的学琴心得,她在她的书中写到:"却没想到学的过程缓慢而艰难,老师一次教一个音,弹好一个音再教下一个,而不像钢琴有和弦和练习曲,很多天下来我才学了十个音。我耐不住了,便问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些和弦、练习曲之类的做指法练习,王迪非常震惊:这就是你的想法?我实在是太遗憾了。音乐是要用心感受的。它应该是让你的思想和自然沟通的方式,你怎么能用古琴作为音节练习呢?" ——林西莉《古琴》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很好的帮助我认识到学好琴非一朝一夕,不可性急呈能,欲速则不达。

    读《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则从另一个侧面告知学琴应持有的态度:"从得其曲"到"得其数"进而"得其志"最终到"得其人".从来只要是谈及这篇出自《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学琴的文章,人们把目光都是聚焦于孔子身上,赞扬孔子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而我感兴趣的不止于孔子的好学不倦,还有师襄子授琴的方法。我常想:师襄子向孔子授琴之始,是没有把将要传授的曲子是什么事先告知孔子的,只是教孔子一个音一个音的弹,直到整首曲子教完。孔子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不仅只是达到技艺纯熟,还要掌握乐曲的内在韵致彻底理解乐曲的内涵与意境,成为作曲者知音。孔子在最终"得其人"后对师襄子说完自己对琴曲的理解,使的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这时才告诉了孔子这首曲子来历和名字。假设师襄子一开始就告诉孔子学到的是叫《文王操》的曲子,孔子

  • 7、 读《孔子》有感

    与你同在

    --读《孔子》有感

    郝晓涛

    你,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你家境相当贫寒。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你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种种原因,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你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你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你创建了一代老师的楷模。我崇敬你!

    你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你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你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你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你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可以看到圣人的你对健康与生命的尊重。你堂堂男子汉!

    你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曾屡次受到君王的召见,与你讨论问题,受到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田地封给你。你是一代伟人!

    62岁的你,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你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钦佩你!

    你品性高洁。你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你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你只求维护道。你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我仰慕你!

    你与弟子失散,独自站立在东门。有人告诉你的弟子,东门有个人疲累的像条丧家之狗。弟子赶紧找回你,并将此话告诉你,你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的豁达!

    你生性正直善良。与人为善的你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你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

  • 8、 观孔子有感
    观孔子有感 观看影片是学生喜爱的环节。《孔子》自上映以来褒贬不一,所以一直想要看也没有花时间去找。这次因着专题学习的要求,跟学生们一起看了两遍,片子拍的有诟病的地方,但也有触动人心的场面。也许,是两千年前的这种精神打动了我们。撷取学生的只言片语,望所有人都能更深入地去读《论语》,读孔子。 电影中的孔子,对我来说,形象丰满了许多。孔子也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但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有着呢跌宕起伏的一生,而这也造就了他丰满的思想。 春秋时期,各诸侯王自立称王,割据混战,虽说动荡不安,却也气势恢宏。电影中的孔子,在百分钟的影片中,经历却也称得上是大起大落。鲁国执政时的文才武略,鲁国庙堂之上讨论“堕三都”的明枪暗箭,“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还有孔子与他弟子们的师生之情。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在鲁国,因受季桓子等人的排挤,一枚破碎的玉珏,便使他背井离乡,远走他国,与他的弟子们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征途,而这次征途,注定了是充满艰辛与苦难的。孔子师徒行经冰河,冰面爆裂,书籍全数落入河中。孔子最疼爱的门生颜回不忍老师的书册毁于一旦,奋不顾身跳入冰河救书终因体力不支而离孔子和师兄弟们而去。门生子路为实现孔子的理想,前往卫国为官,不幸卫国发生政变,为了保卫自己的主公而舍生取义,直到战死的那一刻还未忘记孔子的教诲,君子就是死也要正衣帽。令人叹息,为之泪流。 在外流亡多年,孔子是否也在日夜思念着鲁国,也是一只玉珏,完整的玉珏,把孔子带回了思念的家乡。这时的孔子,也许再也无心于政治,回到鲁国后便一心教学着书,直到死去的那一刹那。 孔子的一生,埋藏了春秋混战的一个时代,颠沛流离的一生,早已淡褪了他没落贵族的气质,他就是一个人,一个触手可及的普通人。
  • 9、 读《孔子、李白:我们都是武林高手》有感

    偶尔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题目是《孔子、李白:我们都是武林高手》,这一下子提起了我的兴趣。一个是蜚声诗坛的大文豪,一个是流芳千古的大思想家,怎么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武林高手联系在了一起呢?我一开始对其倍感质疑,但顺着文章的思路思考下来,犹如品茶一般,越读还越有一番味道。

    文中提到,李白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侠”,走南闯北,游山玩水,好像坐飞机一般。如果李白是一个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书生,又怎能做到如此潇洒呢?况且有书记载,他从小学习剑术,即使是再顽皮的孩子,学了这么多年,几招花拳绣腿总该会了吧?所以李白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其实,他也是武林中人呢。

    我正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但孔子不会也是舞刀弄枪的武林中人吧?他可是儒雅的化身,谦谦君子一直以他作表率。作者同样从细节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诠释。孔子可是有遗传基因的。他的父亲是鲁国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而且猛到能托举千斤重的闸门,有dna支持的孔子,想必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并且孔子教授的课程中,还有射、御这两样。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驭战车,这两样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武术,如果没有货真价实的本领,一向谦逊的孔子怎么会不懂装懂?更何况他的学生还有子路这样的高手?所以孔子即使不是武林高手,身体也不会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瘦弱。

    看来文人也不是那样只会舞文弄墨、连跑几步都喘的瘦弱形象。这同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的身体是第一条件。我们学生正处于新世纪,科技发展得很快,出门的时间少了,闷在家里的时间多了,体质也就差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地锻炼身体。身体是一,学识、荣誉、金钱是零,一旦身体垮了,那还要那些身外之物何用?文章最后的一段文字很发人深省:“身材上的虚弱往往会减弱一个人精神上的气魄,减弱一个人的勇气和心理力量。读书本身,也许并不需要强壮的体魄,但是一个人从事实务,却不能没有一个比较强健的身体。”也许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确需要改变了。

  • 10、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550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长之,他是着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影响很大,作者李长之用最浅显而轻松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轮廓为我们生动的勾画出来了。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父亲便亡故了。

    孔子很喜欢唱歌,他最满意的歌是:《韶》。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

    孔子大概在30岁的时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颜渊,他的父亲是颜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岁;范蠡;子贡……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

    孔子是个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这本书写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义,大家也买一本看看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华丽丽的分割线------------------

    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

    孔子真诚求学、谦虚好学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比起孔子,我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实在差远了。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读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有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考试成绩好了,爱“翘尾巴”;成绩差了,爱“发脾气”;成绩不好不坏时,有时还“无所谓”。就说这次语文,虽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这说明我还有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作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粗心的毛病还没完全改掉。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后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07

  • 2019-11-04

  • 2019-10-29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
读孔子传有感8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孔子传有感800字,2024读孔子传有感800字,教您怎么写读孔子传有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