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 > 地图 >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2024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相关栏目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热门栏目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推荐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

(共 9131 篇)

  • 1、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1000字

  • 2、 《用思想点燃课堂》读后感800字
    《用思想点燃课堂》读后感800字

    在家无聊,逛了下书店,看见了魏勇老师的这本书,我立即被书得标题所吸引,于是买了这本书,回家一口气就把它读完。读后,我发现我被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原来那枯燥的历史课也可以上的如此地生动。

    回想曙光在白教授的指导下的改革,用问题引导教学,其实和魏老师的观点差不多。问题的设置,其实本身就是用思想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在反观自己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更应该用思想来点燃课堂。语文教学,在许多人眼中,那种少慢差费的情况很普遍,认为语文多上少上一个样,甚至有人说语文上与不上一个样,其实有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是语文的门外汉,自己不懂,于是就想当然。其实语文课堂就是思想课堂,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个启蒙者。我们不仅只传授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思想,启蒙的含义也在于此。

    现在的高考,不是只考那死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学生的能力考试,所以每年高考分数出来之后,有许多黑马的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思考一下,其实黑马并不黑,他们平常也许是成绩并不理想,但平常我们老师只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忽视了知识的迁移,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并没有突显出来,而高考作为一场选拔考试,它侧重能力,那对那些平常不注意知识迁移的学生,往往以惨败告终,这样就造成了所谓的黑马现象。当然影响高考因素的有许多,但笔者认为能力地迁移更重要。

    有人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是的。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和一根芦苇很相似,很脆弱,但人是很伟大的,因为人会思考。但人要更好地思考,就必须学会思考,而求学阶段就是学习怎样思考的阶段,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学如何思考问题。作为老师也应该告诉学生或者说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因为在这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终生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终生受益。

    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表面上好像在训练学生,其实根本就没有深化,有时对问题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是其人昏昏又怎能令人昭昭呢?我想,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肯怕象我这样的老师不少。今天魏老师的大作给我打开了一扇窗,真的很感谢魏老师。

    其实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是一些会思想的人,远的不说,单说教育战线,陶行知、于漪、魏书生、赵梦龙、洪振涛、李镇西还有魏勇老师本人就是,而象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等,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思考者,我想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具有思想性,那么老师本身应该就是一个思想者,也许我们现在不是,但只

  • 3、 《疯传》读后感600字-让产品、思想、品牌传播的路径

    今天终于把全书读完,收获还是蛮大的,最起码给了一个疯传的思考框架和行动路径。

    让我在做产品或者写作或者运营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个基本的stepps(social currency 社交货币、trigger诱因、emotion情绪、public公共性、practical value使用价值、story故事)的框架,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

    1.任何产品、思想或者行为都可以被广泛的流传。所以一定要建立这样的自信和理念,也即是任何产品行为或者思想都可以被广泛传播的理念和自信。基于此,去策划一些方案和措施,比如stepps的具体操作。

    2.社会传染比少数伟大的言论更让产品、思想和行为有影响力。社会学家邓肯瓦特把这个原理与森林之火进行对比:大森林的火不一定是又大火堆引起的,大叔的树木聚集到一起就会将星星之火燎原释放,燃起巨大的火焰。所以具备传染性感染性的产品、思想和行为就像森林之火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对这些产品思想和行为进行传播,就不会像病毒一样流行开来。 所以关键是社会性传染,要想获得社会性传染就需要利用stepps的基本框架。

    3.一定的特征可以让产品和思想和行为备受关注,让人们自由的谈论。我们需要刻意的对社会上进行广泛传播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产品进行刻意解读,从stepps的框架出发,看看用到了哪些特征。比如最近动漫电影《哪吒》的疯传,就是利用了很好的口碑诱因,同时看过的人看了之后在一起聊天会产生社交货币,另外电影本身的立意:我命由我不由天,击中了社会潜意识,符合当天的焦虑而逐渐迷失的人们,这也体现了实用性,更关键的是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 4、 《用细节教育孩子》读后感

    知心姐姐卢勤说:“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她或许不像100分、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辛苦付出后的最殷实的收获。”

    的确,细节,是每一个人都会说不能忘记却又常常忘记的地方,它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是那么的重要,因为我们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在无数次细节上的努力基础上得来的,我们古代先哲有言:“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有时候,我们也会默然称赞这其中的道理,可是往往遇到别的关注点就把这句话的含义抛在了脑后,自然只能落得小处不好,大处不佳的后果。

    从细节上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开始,一步一步达到人生的完美;从细节上教育孩子,让我们的孩子一生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细节上教育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先学会了“清扫自己的小屋”后才能大展拳脚“扫遍天下”。

    我们的家长都会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给予很多很多的希望,我们的孩子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各种各样的优良品质。教育家卡尔威特说:“播下思想的种子,你就能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能收获品质,播下品质的种子,你就能收获道德。”

    其实,教育孩子也许就这么简单,不需要长篇大论,不需要刀光剑影,哪怕你在某一个细节上能把握住孩子的心态,拨动他们的心弦,然后加以合适的引导、教育,孩子也许就会像天使一样美丽。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对于那些稚嫩的孩子,像鲜花一样的可爱的孩子,“细节”就是教育他们成长的最好营养。

  • 5、 魏书生教育思想读后感

    魏书生教育思想读后感(一)

    今天我又一次在屏幕上见到魏老师。他的穿着那么朴素,神态那么平和,模样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没有一点所谓的名人架子。再细听他的谈吐没有一点空洞的说教味道,也没有讲多么深刻的大道理。他只是很平静地说着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真实小事,显得那么淡定从容。很快我便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为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所叹服;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的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魏书生,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理念率先走出了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他的这条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正是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基础上,凭借他的远见卓识来探索出来的一条教育成功之路,从他的成功不难看出,魏老师身上所具有着平常人所不具有的爱心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超过常人的睿智!

    他身上崇高而无私的爱心犹如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在教学上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深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他心里只有学生,教书是为育人,育人是为民族的伟大振兴。他在育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用他的智慧和旷达,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启蒙学生。开启学生未知的内心世界,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高素质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学生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启蒙教育下,身心愉悦,学习及其它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不言而喻了。

    而这一些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联系自己,而我缺乏的正是这种心态,这种精神。

    在我当了十九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也曾不断地摸索,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管理班级也曾试着民主,但每次都民主得不彻底。还有自己缺乏魏老师那种敢想敢做的精神。其实,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小事,我一直执着地认为放手,

  • 6、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

  • 7、 《教育思想的革命》读后有感

    《教育思想的革命》读后有感

    读书是开发人的智慧和人的生命价值的基本途径。古语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古训曾遭到批判,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是愚昧有体现。试问:有人也许说,还有比读书高的,就是当官和发财,可是, 在一个体制健全的社会里,你想当官和发财,不读书行吗?读书理应在当官和发财之上,是其前提条件。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没有登梯的壮举和会不凌绝顶的雄心何以有辉煌的人生和一览众山小的成功?

    余秋雨把阅读作为开发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基本途径。我们要用科学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品位。会读才会羸。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是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零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阅读的量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科学能使一块矿石变成金条,读书能使人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平凡走向辉煌。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而读书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我们要把讳作为终生的承诺。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元缘的人。

    钱钟书一生钟情于书,因此,他学贯中西,成为我国着名的学者和作家。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有终生读书的志向,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 8、 用思想来改变一切读后感400字(3)篇
    用思想来改变一切读后感400字 第(1)篇

    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思想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自然规律中来,从生活的态度中来,从个人的性格中来,有什么性格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思想,性格怎么形成?哪样的性格是好的,是有利的。活着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不是自己,而是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如果格局太小,注定无法认识,如果无法认识,注定不会理解,不会思想,不会有高级的行为!瞎子提灯笼,他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当自己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当能量小时,就该去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能量。生活纵使有千般苦万般难,只要我们满怀信念,我们就能走出精彩的人生。金钱,权势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追求的是快乐,所以当有钱了,有权了,我们不应该做守财奴,我们有权了,不能滥用权力……用思想来改变一切,让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太阳永远都是能量满满!

    用思想来改变一切读后感400字 第(2)篇

    人与人之间本质的差异就是境界的不同,也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同。环境可以作用于一个人,却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任何事物产生的结果都来自于行为,行为来自于选择,而选择来自于思想,也就是人的行为动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面对社会中的一切,不可能所有东西都如其所愿。不同的人因思想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相貌,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相貌也是思想的显现。你想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就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只要我们真正想改变,我们就能勇敢面对难题,在思想的引导下通过多次的行动来改变自己。比如,上班很难,那我们就要多上班;觉得道歉很难,那我们就要多道歉……

    以上内容来自《用思想来改变一切》2018/11/11.――木槿

    用思想来改变一切读后感400字 第(3)篇

    书中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将创造出什么样的人生结果。所以,只有改变思想才能改变生活状态,提高生命品质。正如爱默生所言:“人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思想。伟大的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说:“思想决定一生”也是如此。毛泽东说:“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正因此,我们要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和人生观对待生活、工作、学习,用正向的思想吸引正向的人、事、物。而且一个人生活的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思想的信念,信就是相信,念就是思想。

  • 9、 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读后感

    很多人一生当中都曾经历过十余年的受教育阶段,却少有人一生当中几十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我的人生轨迹恰巧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曾经的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知识,这是谁也抢不走的,更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而工作后我发现,一个大学毕业生一生所用的知识,只有10%左右属于在校学习的知识。而学生也不是容器,我无法像倒水一样,让我的知识把这一个个个性不同的容器装满。既然如此,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不是知识,那是什么?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根本就没有力量。如果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图书馆应该最有力量,因为图书馆装了那么多知识。看来,知识就是力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教育思想的革命》中说道:教师讲授知识的四个阶段是:

    (一)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二)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三)概括和总结知识。

    (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看到这段话时,难免就自己近一年的教学对号入座。可以说四个讲授知识的阶段在我的脑海中都有涉及,在我的讲授中也都有实践,但关键是在第四点时我犹豫了,不为是否实践而犹豫,而是,我发现我们的讲授让知识进入了应试的怪圈,而我们也沉沦在知识倾倒的怪圈。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知识不重要的原因?

    没有被使用的建筑材料是一堆垃圾。同理没有被使用的知识是一堆废物。学生面对十余年苦读所学的知识感到了一种应试以外的无用感,他实在无法从生活中看到知识的必要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感叹现代社会诱惑太多,学生听课状态如何如何差,课堂纪律如何如何乱,学生成绩如何如何低等等。因为学生不是书架,他无法欣然接受摆放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徜徉在书海题海中完成知识的存放,也只有少数孩子在这种书海题海找寻到攻克难题的乐趣。我每天面对着很多无法走进课堂学习的孩子,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思来想去,我想问题就出在这: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知识,那是什么?

    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限的,要不断发展更新的。只有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即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是僵硬的,智慧则充满灵气。图书馆有很多知识,但没有智慧。知识可传,智慧不可传。智慧产生知识,知识不一定产生智慧,知识能否产生智慧,要看一个人的悟性。因此,对于身处教育岗位的我们,要在

  • 10、 《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启蒙智慧的钥匙。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态度。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出:10 个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9命令其他数字排好队,他看见0最小,走到0面前骄傲的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走到0旁边,和0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9,猜猜看,1和0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数字娃娃1说:“我和0站在一起比9还大,你说对吗?”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巩固记忆,游戏深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做口算题时,教师可以采用速度接力赛跑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很乐意的来参加比赛,再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三、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3-01-04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0-20

  • 2023-01-20

  • 2023-04-18

  • 2021-08-11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0-12

  • 2019-09-28

  • 2019-11-11

  • 2022-12-31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3-01-29

  • 2023-02-03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1-07-20

  • 2019-11-11

  • 2019-10-17

  • 2023-02-1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3-02-28

  • 2019-10-29

  • 2022-07-11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11

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2024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