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学习之道作文 > 地图 > 学习之道作文
学习之道作文

(共 6041 篇)

  • 1、 学习之道作文集锦

    写作有助于学生锻炼归纳和总结能力,同时也为我们认知生命中更广阔的可能性提供了渠道。对于作文的写作能力,您是否有信心呢?这篇“学习之道作文”的网络文章非常有意义,值得大家认真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之道作文【篇1】

    岁月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时间的脚步留也留不住。一瞬间,幡然醒悟,在童年这场梦中我渐渐学会了人生之道,花开花落,潮涨潮退,只在那一瞬间……

    ——题记

    6岁:破碎的花瓶

    小时候的我十分贪玩,总是和小伙伴们东跑跑,西蹿蹿,翻上翻下地在家里面乱跑。记得那天,就在我得意地爬上桌子向下面的伙伴们示威时,一个意外发生了,由于我的不慎,一个花瓶摔了下去。伙伴们十分害怕,都仓惶地回家了,留下我一人在那暗自焦急,这可是爸爸最喜欢的花瓶呀!要是被爸妈发现了,他们肯定饶不了我,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心中灵机一动,想:我只要死不认罪,他们就一定不能奈我何了!于是,匆匆收拾了一番后,便故作无事地离开了。但是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爸妈一下子就发现花瓶不见了,并且很快地怀疑到我——家里的淘气鬼身上。望着爸爸严肃的目光,我不禁低下了头,一声质疑的话语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是不是你打破了花瓶还藏了起来!”我吓了一跳,颤颤微微地说:“不,不是。”爸爸发火了:“真的不是你弄的吗?我给自己鼓了鼓气,心想:一定不能承认!我装做理直气壮地说:“就不是我!”爸爸和妈妈失望地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离开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是我第一次撒谎。后来从小伙伴口中得知,原来爸爸早就知道了这一切。顿时,我的脸变得更红了。从那次起,我便和自己说:“以后再也不撒谎了!”

    10岁:欲望的装饰品

    10岁的女孩总是爱美的。前不久,一家发饰店开张了,我便进去逛了逛,突然,我眼前一亮,一个粉红色的发卡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精妙的设计,小巧的外表令我爱不释手,可一看价格,居然要5元多,对于10岁的我来说妈妈从来就不给我零花钱,因为我是个乖乖女,不经常向她要钱,5元对我可就不少了呀!没办法,我只好先回家了。我知道,如果和妈妈摊牌的话,她准会对我说教,说什么这么小不该打扮,不然……我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从妈妈的钱包里拿几元钱出来应该不会被发现吧。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向钱包,心里似乎有天使和恶魔在作斗争,天使苦口婆心地说:“你要清醒一点,不要被欲望所蒙骗了呀!”我心想:是呀,不能做错事!可这时,恶魔

  • 2、 读《学习之道》有感

    读《学习之道》有感

    赵红英

    本月选读了美国传奇人物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在他3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书中记录了他在6岁开始在路边学习象棋,9岁便八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18岁开始学陈氏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乔希·维茨金的学习过程,了解他的学习之道,就像乔希·维茨金说的:"我所擅长的即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也可以使我们得到启发,甚至会得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根据各自的天赋和特长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乔希·维茨金在6岁的时候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开始学习象棋,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布鲁斯,布鲁斯教会了他如何平衡状态、如何约束自己、以及他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的心得体会。尤其是1993年,在他16岁的时候在印度参加的世界青年象棋大赛,当时他难以进入状态,与比赛的节奏合不上拍,但那里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地震和熄灭的灯启发了他,他的思路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重返赛场继续比赛时拿下了这场比赛。其实我们在遭遇重大事件的时候,总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得自己进入一种僵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并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我们在重要时刻会遭遇各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并不是想办法回避逃离,更不是暴跳如雷,我们要试着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让自己的思维跟着周围或心里的节奏走下去,让自己保持那种平和的心态,然后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才可以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在纵横西方棋坛十年后, 乔希·维茨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中国的《道德经》,为了更多的了解关于中国古代的各种思想,通过朋友推荐走进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太极拳师之一陈威廉的太极拳馆。在与陈威廉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他了解了许多原理和技巧,比如他总结出"划小圈"的概念,所谓划小圈就是把复杂动作分解,然后一个个练习,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伟大的武术家不是神秘主义者,而是极度专注的艺术家。你之所以比别人厉害并不是因为有着那些华而不实的大招,而是因为你的直拳比别人更快,你的踢腿比别人更有力。当你把每一个简单的动作做到最好,那你在技能上就可以压倒各种对手。而在其他领域也都是如此,当企业经营中把每个流程不断细化,然后对每一个小环节不断加固、精进,才能够达成在产品流程与质量上的持续领先。

    乔希的成功,不只是他自己的成功,也是他家庭和老师的成功。因为他有一位温柔而有决断性的妈妈,她培养

  • 3、 学习之道 读后感

    学习之道 读后感

    有句俗语叫,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常常把学习挂在嘴边,但是未必懂得学习的本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这,学习那,但是又有几个人懂得先学会学习这个最基本的规律,然后再去理解学习的本质。

    整本书读完之后,我认为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来说的,就是书中讲的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发散模式是放松的休息状态。

    为了更好的认识到这两个模式,书中是这样去描述的,我们想象有一把手电筒,当调到专注模式时,手电筒的光束强,集中范围小,而调到发散模式时,手电筒的光束范围广,分散不集中。

    比如,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会专注这个问题,专注的去找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怎么解决?怎么避免以后的问题。把所有的专注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但始终没发现问题。

    然后你在某天晚上的散步中,这时处于发散模式时,你却在非常放松的一个状态下,注意力涣散的方式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让我突然明白到一点,那就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是互相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自由去转换。

    当外在环境需要大脑切换到哪个模式?哪个模式就会出现。

    无论做什么,都要先进入专注模式,集中精力去关注问题点,然后专注的去寻找解决办法。当你感觉在专注模式下遇到困难时,就立马切换到发散模式,比如跳舞,开车兜风,冥想,散步,睡觉,听音乐都可以。

    《学习之道》不紧紧是讲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也讲了大脑记忆,心理障碍等其他方面的内容。我阐述的这部分是我对这部这本书的理解。

    以上是我本人对这本书的一点感悟。

  • 4、 《学习之道》读后感_900字

    《学习之道》读后感900字

    书有很多种,有用来消遣的、抒发情感的,《学习之道》无疑是归为有用一类的。可能与大多数读者相同,看到书名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书是不是把那些年我们听过的读书之法做了个总结归纳?我看了序言,千篇一律都是对这本书的好评,如何改变了学习,如何让学者们受益匪浅,作者本身原也对数学一窍不通,而如今的芭芭拉已经是一名大学教授了!这就很惊奇了,于是,我作为曾经对学习还有那么点感悟的“过来人”,好奇地开始读这本书,看看究竟是什么学习理论,能够出书,能够被人推崇。 我并不懂什么研究理论,也不想深究理论的可靠性,光从我九年义务制教育以及成年后的自考经历来看,书中阐述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我以为,学校里从来就不存在好生、差生之分,人生来都有左脑右脑,智商的高低无非就是有人理解力强,而有些人反应就慢些,况且智商的差距在学习这件事面前,并不能体现多大的差距。20岁前的两件人生大事,中考和高考,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在考试中突飞猛进都不是什么稀奇事,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就是当别人还在玩乐时,他花了很多功夫学习知识,拥有发散思维,懂得融会贯通并掌握学习技巧。有时我也会沾沾自喜,在当时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下,自己还能常常展露头脚,也算曾经辉煌过吧! 那时候也觉得偶尔考次第一不是什么难事,当终有一天出了学校才体会到,学生时代我们会做的仿佛就这一件事,学习。当我们真真正正走完了这条路才恍然大悟,曾经学习的点点滴滴,也有那么多愚蠢的地方。就像现在我们明白了,考试之前吃什么一根油条两个鸡蛋(所谓的100)并没什么用,相反考试前一天的放松游戏却不无道理……可能生活中就是有一些事,沉淀地久了,回头感叹,唔,确实这个理。 人一生中能读很多书,但有些书唯恐你来不及翻看,你对它如视珍宝,却不知何处安放。如果你对学习正感到苦恼,那就看看这本书吧。对你有没有用我不敢保证,但依我拙见,还挺有道理的。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就五个字:挺有道理的。这难道不是一个笑话?[捂脸]

  • 5、 《学习之道》读后感_3000字

    《学习之道》读后感3000字

    《学习之道》,核心概念是了解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如果你还不够了解的话。

    专注模式:掌握新东西,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

    发散模式:学习新东西,理解新事物,深入更广阔的疆域以寻求潜在的问题解决方案。

    二者之间不能同时共存,但能自由切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

    专注与发散的思维过程经过长年累月地细火慢炖,产生创造性的突破。

    其他的内容,请翻到文末作者概括提炼的本书主要观点吧:10个好的和10个坏的学习法则。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1. 运用回想。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并回想主要观点。少做标记,没记住之前不要画重点,要先回忆。在去教室的路上或不同于先前学习空间的室内,试着回忆要点。回忆的能力,即能够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

    2. 自我测试。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抽认卡片是你的良师益友。

    3. 对问题进行组块。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把问题当成一首歌,在心里学着一遍遍地唱,这样让信息合成为一个流畅的组块,任何时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

    4. 间隔开重复动作。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

    5.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解题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题型上。这么做会让你同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用一个解题方法。(书本一般都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编写,所以你需要靠自己去这么做。)每一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回顾错题,确保理解自己的犯错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想要最高效地学习,就在抽认卡片的一面用手写(别用键盘打字)下问题,再在另一面写下答案。(用手书写比起打字时构建的神经结构更坚实。)如果你想把它上传到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里,你也许会把卡片拍下来。你可以用不同的题型随机测试自己。另一个测试自己的方法,是随机翻开书本挑一个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很久没碰这道题之后还能给出解答。

    6. 注意休息。有一种常见现象,是学数学或科学时,你会难以

  • 6、 《学习之道》读后感_1500字

    《学习之道》读后感1500字

    如其它畅销书一样,《学习之道》也是一本典型的“one paper book”,意思是说书内的内容完全可以总结在一页纸上。然而,撇去凑字的那些章节,作者也不乏提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观点,相信学过心理学的书友们多少可以找到共鸣。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提出了两种思维模式在学习中的运用,即专注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构建组块”这一概念;第三部分作者教大家如何战胜拖延;最后一部分则是介绍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小技巧。

    一、专注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作者认为专注思维可以加深现有知识的理解深度,比如在练习一项技能时,每练习一次,我们大脑中与该技能相关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一次,脑回路就会变得更加畅通无阻,这也就是10000小时等理论中提出的,练习越多掌握越好。然而,光使用专注思维也有其弊端,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新技能的学习。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例子,如先学会骑三轮车的人很难学会骑自行车,因为两者的平衡掌握方式截然相反。所以作者认为专注思维还应该配合上发散性思维,以便于掌握新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把人类脑回路比喻成河流的话,专注思维就相当于那些被水流越冲越宽的自然河流,而发散性思维则类似于人工开凿的运河,两则结合才可以让大脑四通八达,充满活力。

    二、构建组块

    其实有很多书中曾经提到过“组块”这个概念,比如《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等。其宗旨是把知识整合成不同的组块,以迎合人类大脑记忆的方式,如大脑同时很难记住7个以上的东西,大脑对层次鲜明的东西记忆效果更佳等。我个人也比较赞同构建组块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便于记忆,同样也有助于清晰表达,甚至可以逐渐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

    三、战胜拖延

    其实本书中有关战胜拖延的方法比较浅显,大家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自控力》。不过作者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教大家如何将拖延的事变成想去做的事,他把拖延细分成四个阶段:1. 信号 2. 过程 3. 奖励机制 4. 信念。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希望通过跑步来减肥,但是内心却并不喜欢跑步,当看到跑步鞋、运动衣等信号时,内心深处会出现痛苦情绪,从而用拖延来让自己摆脱这种情绪,之后大脑就会给出奖励,痛苦消失并伴随着轻松感,最后说服自己还不够胖,不需要减肥。用作者的方法则可以把信号设置成可以触发愉悦情绪,比如,把跑步看成是听音乐或看风景的放松时间,从而触发后续

  • 7、 《学习之道》读后感_800字

    《学习之道》读后感800字

    2017.09.09 早上 《学习之道》 “学习方法,一类为学院派,一类为实践派....”我其实更想知道我一直以来所用的应用派的方法有否硬缺陷,譬如我打算去做某件事,可能我本身并没有这个基础,但我会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我达成的目标和效果、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尽可能全面的资料,最重要的还是可行性评估,然后接下来就是实施了;比如做一份研究,目标和效果就是要按照既定的学术论文规范呈现研究成果,首先对这个论题进行一个发散性的思考,然后所用到的所有方法都做一个陈列,对比这些方法以及评估适用性,然后锚定一两种方法或模型,去在文献库中搜集方法的使用案例,然后对各个案例进行仔细琢磨和对比,所缺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工具书或教材去解惑或者查阅更基础的理论研究去探寻背后的原理,等到这些都搞定了之后,用这个方法去对自己的论题做一个研究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收获到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举一反三用到同类型的研究中。这种根据需要选择而进行学习或创造的过程是自己日常生活中采用过的,它可以让跨界壁垒降低,关于其可能存在的缺陷这一点也是我希望日后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发掘的。 “积习难改,人们很容易就会深深陷入拖延的陷阱。在它的暗示下,你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久而久之,已经习惯性拖延的你会身不由己地寻求那短暂而微小的愉悦感。而这种习惯性反应让你渐渐失去从前的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能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为何拖延症患者总宣称自己压力大、身体差、表现不好。如果放任下去,坏习惯就会根深蒂固,到那时再想摆脱它就悔之晚矣了。”读此书最大的收获还是书中讲到的大脑的使用方法以及拖延的形成及克服。有此问题的朋友可以仔细品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方法,不必因为书中所采素材和自己无太大关系而放弃。拖延这一习惯,一直是消磨人意志的负能量,最好是不要有。

  • 8、 《学习之道》读后感_2200字

    《学习之道》读后感2200字

    >>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1. 运用回想。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并回想主要观点。少做标记,没记住之前不要画重点,要先回忆。在去教室的路上或不同于先前学习空间的室内,试着回忆要点。回忆的能力,即能够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 2. 自我测试。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抽认卡片是你的良师益友。 3. 对问题进行组块。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把问题当成一首歌,在心里学着一遍遍地唱,这样让信息合成为一个流畅的组块,任何时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 4. 间隔开重复动作。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 5.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解题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题型上。这么做会让你同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用一个解题方法。(书本一般都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编写,所以你需要靠自己去这么做。)每一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回顾错题,确保理解自己的犯错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想要最高效地学习,就在抽认卡片的一面用手写(别用键盘打字)下问题,再在另一面写下答案。(用手书写比起打字时构建的神经结构更坚实。)如果你想把它上传到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里,你也许会把卡片拍下来。你可以用不同的题型随机测试自己。另一个测试自己的方法,是随机翻开书本挑一个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很久没碰这道题之后还能给出解答。 6. 注意休息。有一种常见现象,是学数学或科学时,你会难以解答或理解一些初次遇到的问题或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 7.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将知识转换到神经记忆结构中)到更深的记忆中。 8. 专注。关掉手机和电

  • 9、 《学习之道》读后感1000字

    有一个小目标打卡活动,一本接一本,永远都是我感到吃力的,读不懂的教育学,心理学,励志学,成功学系列主题书单,没有一本是我觉得可以看得懂,可以海阔天空的写1000字读后感的书,每次我都自我安慰说 这些都不是我所熟悉的专业,这些都是我陌生的课程,有压力很正常。

    本来我可以放弃这些活动,毕竟时间是公平的,人人都是每天24小时。可是每一次我都报名参加,每次都是碎片化阅读,在路上,在车上,在床上广告常说一台手机可以轻松赚钱,我是一台手机压力山大的看书。我渴求通过阅读,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这些我判定为理工科的书目,因为我的懒惰和分心,并没能攻克任何困难,倒是让我越来越谦卑,毕竟眼前自己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

    《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奥克莉,原本也是文科生,学生时代,数理化啊一塌糊涂。可是她毕竟不是凡人,她不信这个命,埋头苦学,研究出一套学习方法,人生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文科生变成了工程师。这本书就是她个人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和作者也有过共同的经历,我的数学最初是领先语文的,不知从何开始,不及格和补考就伴随着我,我像很多人一样,认命。理科不行?还有文科啊,死记硬背总能过关。假装自己很文艺其实我向来看不起死记硬背,还自作聪明,我的思维某些方面比理科生还理科生,但是我的物理化学跟着也沦陷了,我统统都认命,绝无半点的不服气,幸亏脸皮厚,没有多少惭愧之心,也就躲过了焦虑抑郁的侵袭。

    手机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常有眼界大开的感觉,也有学生时代要是能看这样的书该有多好,为何以前不懂得思考?学生时代是回不来的了,但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生了根,我可以每天都学习。这本书让我也有了立志翻身的想法,但求可以重新接触数理化,重树理科生的形象,一为自己的今天和明天,理科生的头脑看文科生的书,该是越看越清醒,我万分期待。二为孩子,我不希望他步我的后尘,糊糊涂涂的浪费光阴。

    动车上写了这么多,车窗外狂风大雨,我一点也记不起《学习之道》的具体内容了,哪怕这18天,天天都做了几行读书笔记,但是岁月不饶我了,无法过目不忘,我还一心多用。让我在这篇读后感里大谈特谈学习之道,是不客观的,抄书都不方便,手机阅读手机写作业可不容易,也就说说自己失败的心得吧,有心永远都不会迟,觉得有必要认真学习,你就狠狠的投入去学吧,想到就去行动,千万别只得个想字。

  • 10、 学习之道的观后感合集

    以下内容“学习之道的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从网络收集整理的,我们在一生的观赏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时总会得到不一样的感悟。有时光看了作品还不够,还需要认真的将感想写成观后感,有没有写好作品名观后感的秘诀呢。如何动笔去写作品名观后感呢?

    学习之道的观后感【篇1】

    本月选读了美国传奇人物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在他31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书中记录了他在6岁开始在路边学习象棋,9岁便八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18岁开始学陈氏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乔希·维茨金的学习过程,了解他的学习之道,就像乔希·维茨金说的:"我所擅长的即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也可以使我们得到启发,甚至会得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根据各自的天赋和特长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乔希·维茨金在6岁的时候在华盛顿广场公园开始学习象棋,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布鲁斯,布鲁斯教会了他如何平衡状态、如何约束自己、以及他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的心得体会。尤其是1993年,在他16岁的时候在印度参加的世界青年象棋大赛,当时他难以进入状态,与比赛的节奏合不上拍,但那里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地震和熄灭的灯启发了他,他的思路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重返赛场继续比赛时拿下了这场比赛。其实我们在遭遇重大事件的时候,总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得自己进入一种僵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并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我们在重要时刻会遭遇各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并不是想办法回避逃离,更不是暴跳如雷,我们要试着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让自己的思维跟着周围或心里的节奏走下去,让自己保持那种平和的心态,然后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才可以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在纵横西方棋坛十年后, 乔希·维茨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中国的《道德经》,为了更多的了解关于中国古代的各种思想,通过朋友推荐走进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太极拳师之一陈威廉的太极拳馆。在与陈威廉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他了解了许多原理和技巧,比如他总结出"划小圈"的概念,所谓划小圈就是把复杂动作分解,然后一个个练习,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伟大的武术家不是神秘主义者,而是极度专注的艺术家。你之所以比别人厉害并不是因为有着那些华而不实的大招,而是因为你的直拳比别人更快,你的踢腿比别人更有力。当你把

  • 2022-07-22

  • 2019-10-24

  • 2023-06-22

  • 2023-05-03

  • 2023-01-30

  • 2019-11-16

  • 2023-07-02

  • 2019-09-21

  • 2023-05-28

  • 2019-09-20

  • 2023-04-25

  • 2023-06-15

  • 2019-10-24

  • 2023-05-25

  • 2023-06-19

  • 2023-05-27

  • 2023-06-22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11

  • 2023-07-04

  • 2023-06-17

  • 2023-06-18

  • 2023-04-24

  • 2023-05-11

  • 2023-05-09

  • 2019-10-29

  • 2023-06-0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03-19

  • 2023-04-14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03

  • 2023-04-15

学习之道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学习之道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学习之道作文、2024学习之道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