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 > 地图 >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2024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相关栏目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热门栏目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推荐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

(共 8963 篇)

  • 1、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

    这学期教研组推荐大家阅读一本好书,我认真读了这本书觉得以下几方面对我感触最深。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的本质、相互关系以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能力又是学生诸能力中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马芯兰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为我们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一)教师应抓住学生智力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性的学科,任何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根据学科与学生思维的特点,马芯兰运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注重感受性,强化实践性,以促进学生由多感官的感性认识内化为思维的过程。马芯兰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画线段图、画批关系句、连思维线、分析说理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手段,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外化,即以外部操作来促进思维的操作。这种从感知入手,通过内化又再一次外化的智力活动过程,不仅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反馈的信息,而且也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在教学中运用迁移原理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是数学的灵魂,是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的纽带。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接受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马芯兰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点拨和运用。例如:从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开始,她就有意识地利用集合图和实物图渗透对应与假设的数学思想。在此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还是研究规律的揭示过程,她都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因此当解答具体问题时,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分析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还能将对应、假设、转化等几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综合而灵活的运用,表现出极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地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马芯兰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成功地设计了渗透课、迁移课、结构课、变式课、思维训练课、发散思维课、结构训练课、理解方法创新课、基本技能训练课、疑难问题解答课等等。尽管这些训练课的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是都充分体现了马芯兰对小学数学知识精髓的驾驭和

  • 2、 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读后感
    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读后感 读了《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这本书,觉得受益匪浅。从这本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创新的重要,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创新与教师密不可分。由此有了以下一些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要使国家兴旺发达,后续人才辈出就要使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使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教师怎样才能具有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下面3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教师要学会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总之,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因此,为贯彻实施新的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我深深感到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和推进新课程的关键。 当前,我们教师在教育创新和实践中,应身体力行逐步成长为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想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要具备时代的使命感,从脚下做起。当今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好“三步导学”的创新,建立好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句话,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 3、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后感

    教育的书很多很多,听起来很有道理、方法万千,但事实上实施起来很难,同一个方法,对两个不同的人的同一个症状,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相信很多书中的方法很多的人都尝试过,但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反而会怀疑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更加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东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擅用逻辑的方式,而东方人则更感性的处理问题。所以,要改变教育方式和理念,首先要改变文化、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改变比较困难。

    很多教育冲突,如果问5个为什么?一般都会触及尊重和信任。

    有时候,每个孩子,甚至每个人之所以以一种状态呈现,不是因为教育方式有多大的差异,而是他自我成长能力的差异。让人瞬间长大或豁然改变的往往不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或正常持续的教育,而是一个突发的事件,一句来自陌生人的无心之语,一个偶然萍水相逢的帮助,一首音乐,甚至一次日出。

    十一假期的时候,亲戚朋友一起聚会,儿子在餐桌上和表弟也发生了言语上的不愉快,过后,我也尝试和孩子沟通,但结果并不尽如意。晚上和丈夫讨论此事,他说:你也不用纠结,他有他的立场和感受,而这些你感受不到。你也不用把你的经验告诉他,因为那是你的经验,你遇到的人和事,他不一定遇到,而且即使遇到了,也不尽相同。你的那些之所有称之为经验,因为都是过去式。他的人生,每一步都需要自己经历,经历了才会成长。

    如果告诉孩子,开水是烫的,他不会感受到,只有他自己碰过了,才能确定开水确实是烫的。

    有时更多的不是培养,我们都培养不了自己,更别说去培养别人,陪伴就好,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成长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自我责任。(孙丽)

  • 4、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 创新之源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自主提问 创新之源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只朝地上落?这一著名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因为对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先着地这一权威结论产生怀疑才完成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李四光由于怀疑中国贫油论,深入研究后一举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似乎在反复的说明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行为的源泉;提出并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其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它更难得一见,以至有的教育家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设计后交给学生思考,其中有些问题经过有效的组织、讨论,教学效果还的确不错。但总体来讲,这种模式抹杀了学生在接触新知时提出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核心、是轴线,探究是精髓。它不断的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验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民主学习气氛,让学生敢问

    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没有自主提问的习惯,在课堂上怕提问,不知道怎么问的情况时常见到,也有的是教师怕学生提问。怕学生的提问离题、不对点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这里既有教育传统的影响,也有学生不会提问,怕提不好不敢提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对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没有自信,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堂教学老师还是权威。

    因此,要真正让学生敢提问,首先就要讲究民主,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和蔼的语言是学生敢提问的重要前提。例如 在新接的班级中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大家可以任意对我提问,有问必答。学生觉得很新奇、有趣,这样初识的距离一下子就消除了。学生争先恐后的提问:姓什么?老家哪里?哪里毕业?教了几年?问题层出不穷。其次,在课内课外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如:经常在出示新知识,或新事物时要求学生针对它提问。学生开始时也会不知所措,这时教师要示范、引导,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提问的情形就少一些。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会问

    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牵强的要求学生一定要提问是肯定不合适的,学生不想问,就束手无策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师喜欢设计好问题后再交给学生思考的缘故之一。要让学生自主提问,问得有

  • 5、 《专门培养小学生沟通能力的美文》读后感 (450字)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专门培养小学生沟通能力的美文精选》这本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养成了阅读好习惯,真是两全其美!接下来,让我来讲述里面的美文精选吧!

    这本书分为九辑,第一辑让我懂得了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送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二辑让我懂得了父母与子女亲密无间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技巧;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沟通中就会发现包围在你身边的爱。第三辑讲了指尖上的语言,告诉我礼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它像只气垫,里面什么都没有,却能奇妙的减少人与人沟通中的颠簸。第四辑让我明白只有好的态度才能让沟通有效,有效的沟通才能达成目标;我们不要轻易拒绝一个善意的帮助,给别人一把钥匙,也为自己开启了一扇门。第五辑主要写了别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包括自己,这时就要学会变通一下沟通的方式。

    这本书精选的每一个关于沟通的精彩小故事,都是一则生动的案例,并配以精彩独到的沟通悟语,让我在阅读中增加沟通能力,中故事中领悟沟通的技巧,从而轻松的处理好人际关系。

    六年级:蒋歆h

  • 6、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读后感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读后感

    钟政营丨文

    闲暇之余,捧着朱德江老师的《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一书,觉得这本书是案例式、讲座式教育专著,这本书从何谓数学素养?谈到21世纪的小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素养?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讲解数学知识,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另外,多样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会使他们用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形成、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重视学习过程,形成数学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因此,今后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还要创设适合孩子参与的活动,注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三、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提升素养。

    或许学生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或许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意识"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

    思考:

    1、数学素养是一种自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数学素养是在面对事物时,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数学素养是自觉学习的思维体现,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

  • 7、 在不断创新中的数学天才

    我读过一本好书《哈佛10大名人的人生大智慧》,书中介绍的其中一位人物是我崇拜的电脑天才,他曾经是哈佛大学的退学生,说到这,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他就是微软大帝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大部分是成人作品。1973年,凭着他相当的知识水平,考入了哈佛大学。当时,学校允许他任意选修数学、物理和计算机课程。在学 习期间,比尔盖茨编制了basic语言程序,这时他才发现他真正的兴趣在计算机,他的使命在计算机,他的未来在计算机。于是,19岁的比尔盖茨毅然决 定退出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而后成立了日后妇孺皆知的微软公司。 比尔盖茨使世界上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自己也把握住机会一跃成为亿万富翁。他拥有的不仅使资本与财富,更重要的是他领导并开创了个人计算机领域的新篇章,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迪生和福特,他体现的是数字化时代精神。 比尔盖茨的成功,大部分出于他的辛勤付出与坚强的毅力。他曾经说过:有人把我的成功归于幸运,我不否认机会的重要,但我要问,我发现了机遇时,你们在 哪儿呢? 比尔盖茨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他是经过辛劳才成功的。书中还有一个笑话:一次,布什、布莱尔和比尔盖茨一同坐飞机,中途飞机坠毁,上帝问布什:布 什,你相信什么? 布什回答:我相信当初攻打伊拉克时,假如我要研究攻打战术的话,我们可能就不会牺牲那么多士兵。上帝听了说:很好,站到我的左边。上帝问布莱尔同 样的问题,布莱尔说:我相信几亿年后,地球的资源会被用尽,人类就会灭亡。上帝让布莱尔站在他的右边,他又问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笑了笑回答:我 相信你现在坐的是我的位置。 这就是比尔盖茨,敢于让上帝让位,敢于征服世界的人。 我崇敬比尔盖茨,并不是因为他的富有,而是他的毅力。能够退出哈佛、能够征服世界,我相信只有比尔盖茨能做到。毅力的坚韧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促使他成为一个如此一个疯狂、如此卓越的人。 我要做像他一样的人。

  • 8、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该怎么正确进行朗读能力培养呢?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吧!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篇1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三、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

  • 9、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读后感700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对于家里的孩子则是变得非常宠爱,很多事情家长都会代劳,这就在一定方面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这句话曾经是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讲的。

    做为独生子女,我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得到了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虽然没有慕课里的魏某一样生活不能自理,却也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走上社会离开父母,第一次煮饭不知道要添多少米加多少水,结果煮了一锅粥,那时又开始怪妈妈不教。

    鉴于种种,我要接受这个教训,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培养让她学习独立;上学后,她会学着帮妈妈扫地,收拾桌子,做完作业自己整理书包,也会有丢三落四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做作业太晚没整理书包,第二天早上急急忙忙去上学,到了学校才知道没带语文书,打电话让我去送,想了一下,我觉得这是一次教育的好机会,就告诉她书我是不会送的,怎么办自己想办法。晚上放学回家问她上课怎么办?说是跟同桌共用一本,带着埋怨地口气跟我说:妈妈,别的同学如果落下书在家,家长看到了不用提醒都会送去学校,你为什么不帮我送?如果这次妈妈帮你送去了,下次你会记住吗?你是不是认为你做错了事,妈妈应该替你承担?当时肯定不理解的。但是从那以后,不管写作业到什么时候,睡前都会整理书包。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与父母逐渐分离、走向独立的过程。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有些事,必须从小训练孩子自己做,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自立自理,这本身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培养责任感,对她的成长大有裨益。

    父母要懂得放手,舍得孩子吃苦,从摆放碗筷、扔垃圾,到洗自己的小袜子、小衣服、整理房间,慢慢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 10、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零零落落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章节,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

    他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

    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 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一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

    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6-0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12

  • 2022-01-1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1-11

  • 2019-09-21

  • 2021-07-15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2-02-10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0-20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2024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