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物语终焉读后感 > 地图 > 物语终焉读后感,2024物语终焉读后感
物语终焉读后感相关栏目
物语终焉读后感热门栏目
物语终焉读后感推荐
物语终焉读后感

(共 874 篇)

  • 1、 《兴亡忽焉》读后感(优质范文)

    前两天在当当网上挑书,发现了《兴亡忽焉》这本书,作者张茂明,不甚了解。没有看太详细的介绍,以为写的是南北朝史,买来读后才发现写的是南北朝中的北齐史。作者笔法颇有些当年明月的感觉,以时间为轴,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语,拨开混乱的南北朝史,直点北齐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短命王朝,一幕幕精彩大戏跃然纸上,一个个风云人物闪耀其间,将北齐从“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到“眼看他楼塌了”的历史进程和兴亡道理展示给读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读罢掩卷,回味悠长。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北齐从高欢的“霸府政治”一直到“无愁天子”高纬的国灭身死,历爷孙三代六帝,国祚二十八年,确是“兴亡忽焉”。之前对于北齐的印象,大多的是荒淫残暴的宣帝高洋和充满传奇的兰陵王高长恭,未曾仔细思考过北齐王朝的兴亡。对于北齐的速亡,本书作者总结为一个字“作”,解释为“不作就不会死”,扩展为“老子辛辛苦苦打天下,儿子坐享其成勉强守基业,孙子吃喝玩乐坐吃山空”。我在深表赞同之余,更觉得,一个“作”字不仅体现在北齐的速亡中,北齐的勃兴,也是“作”的结果,没有高欢、高澄折腾的“作”,就没有“霸府”,更没有后来的北齐王朝;而如果没有高湛、高纬空虚的“作”,北齐也不会仅二十八年就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故以我看来,北齐,生于折腾,死于空虚。

    “生命在于折腾”,北齐也兴于折腾。高欢如果不折腾,安守本分,不参加起义,不跟随尔朱荣,不反了尔朱氏,可能一辈子只是北魏军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头兵,并在某次战斗中战死,成为助“一将功成”的“衰枯万骨”之一,不会成为北魏第一权臣,更不会开启“霸府政治”。高澄如果不折腾,“萧规曹随”,怎能驱逐侯景,碾压萧粱,软禁天子,唯我独尊。而高洋前期的一顿折腾,“革旧弊、察风俗、定赋税、复俸禄、尊文化、定礼义、兴学校、求贤才、修吏治、勤农事、立刑律”,才能最终大齐代魏,终成一代开国之君。

    高洋把一代明君该做的事都做了,虽然拿南边的陈霸先没辙,拿西边的宇文泰也没辙,但北齐已是魏、齐、梁三国中最强之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天下一统也未为不可。但可惜的是没有人提醒高洋做到“两个务必”,高洋志得意满,开始空虚。空虚毁了他,也毁了北齐。高洋空虚了,把快乐付诸酒池肉林、付诸随意滥杀。在高演短暂的正常后,高湛躺在兄长打下的美好河山里,也空虚了,把一切都寄托于宠臣加基友和士开。高纬抚着得

  • 2、 心要在焉_1000字

    “心要在焉”也就是把心思放在要做的事情上,不去想别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该如此呢?

    作为学生,我们首要也是主要任务,便在于学习,用学习敲开高校的大门,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在这期间,应当要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面。尤其是高中,知识海量,学习压力大,根本不能将心思放在别处,我总觉得,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还可能学不好,更别说分心了。《劝学》有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一下边戳中了学习的关键。学习,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沿路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但是你不能驻足欣赏,驻足观赏,别人有可能超越你,驻足观赏,金牌便可能与你失之交臂。人生就是这样,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干什么事。我们正处于十七八岁的花样年华,是人生汲取知识的最好时机。应此,面对长途的黑暗与寂寞,只能一个人用心品味,心要在焉,才会可能到最后的胜利。

    心要在焉,便是在其位,尽其责。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应尽什么样的力。我们一生扮演许多的角色,从一个婴儿,到学生,到夫妻,再到父母,在这么多的角色中,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不能分心。《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闭门十年,苦心写作,十年磨一剑。终于有一天,利剑出鞘,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千古的芳名。书中字字都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构思出来的。如果他心不在焉,那就不会有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作,历史上也无非多了一个家道中落的失意之人。国画大师齐白石,以画虾为最。了了几笔,几只鲜活的虾便跃然纸上,仿佛用手一摸,它便窜开似得。他的画技如此高超,作为一名画家,齐白石尽到了他最大的责任,心要在焉,才创作出一幅幅传世佳作。晚晴重臣曾国藩,曾担任两江总督。他可不是靠溜须拍马才登上高位,而是凭借渊博的知识,为民请命的责任。生活上,他专心致志,对读书极为认真。在任职期间,丝毫没有应自己的官大而高人一等,反而处处为民着想,为官刚正不阿,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大清官。

    不只是学习,做事,生活中处处都要心要在焉。

    心要在焉。这有这样,要做的事情才能做成。假如学生醉心于小说,沉迷于游戏,假如曹雪芹自暴自弃,齐白石悠闲自得,曾国藩仗势欺人,寻欢作乐,他们的事迹可以流芳百世吗?正是因为有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精神,他们才值得被后世所敬佩和学习。

    作为社会接班人的我们,应首先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心要在焉,我们不一定会成功,但它一定会成我们前进道路上强劲的推动器。

  • 3、 源氏物语读后感1100字-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给了艺术典范。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资料。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感情故事。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源氏物语》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源氏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庶民,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的矛盾和烦恼,其中最折磨他的是与藤壶乱伦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他的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源氏最终弃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这种心灵冲突导致的结果。作者大写特写源氏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造成的苦闷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的碰撞造成的无奈,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

    物哀的审美意向除以源氏挣扎的一生反映出来外,还透过作品中所有与源氏命运连在一齐的女性的不幸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个个都是有命无运之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命运只有3种选取,要么走入坟墓一了百了,要么落发为尼斩断尘缘,要么独守空闺虽生犹死。这些女性的多灾多难的命运和源氏一生经历一样,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审美特征。物哀的审美意向主要来自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等佛学观,在她看来人生但是是欲海横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摆脱欲海的最佳途径,就是皈依佛门。《源氏物语》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向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色就是物哀与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

  • 4、 源氏物语读后感700字:源氏物语读后感

    从同事手中借阅丰子恺译本的《源氏物语》已久,读后,一副惘惘然的样貌。虽说它属于经典的日本古典文学,却因中国有了绝世的《红楼梦》,所以总觉得它份属小儿科。加上书中语言的重复,事件的堆砌及结构的松散,读后竟有大失所望之感。唯独书中那天生容貌?丽,才华盖世的皇子光源氏,以其风流多情的性格,在心中留下了稍可回味的东西,像甜酱一样,能渗出一丝柔和而腻人的味道。至于书中所映射的日本思想,因自身潜力问题,加上本身对日本历史文化不甚了解,能看出的实在不多。如果说是为了解当时日本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话,单单一本《源氏物语》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物哀时代的日本,一生光鲜的源氏公子终因无法脱离欲望横流的丑恶环境,竟没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在皇宫贵族权利相互倾轧下,他也有过和宝玉一样的迷惘和大起大落,但权利和谄媚的魔力,让他只能以任性的姿态,任凭无际的黑暗吞噬自我黑夜的灵魂。而宝玉不是,宝玉能始终持续至纯至美的心灵,决不容许有令人恶心的肮脏来玷污心中那份圣洁的情感,哪怕厌世出家也要维持心中这份信念!

    源氏公子对女人傲慢和轻蔑的态度,并不能给他自认为完美已极的外表增添光彩,却使一颗原本善良的心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垢,让他在众多情人面前根本看不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真正感情,只能随波逐流地追寻所谓的欢乐与幸福,到头来却成了他一生的空虚和痛苦。好在还有个例外的未摘花,人家用她那至诚至忠之坚持让他在那虚假的繁华中享受一丝清新的芳香。

    《源氏物语》给自我带来的还有一丝细细的悲凉。在那样的时代,女人总会自我给自我酿造杯具,不是屈从,便是脱离尘世,这真的很残酷。或许作者紫式部也以前是缘于这份心绪,才会让《源氏物语》在滥情博爱中折射出时代的杯具。

    一种说不出的心结,一股寂寥怅惘之情自然也就袅绕于四周,久久散之不开

  • 5、 《风姿物语》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风姿物语》,感触颇深啊!其实无论什么书,看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感触,回想这两年的看网络小说历史,我看了的小说有很多很多,有三少的全部完本,番茄的所有完本,香蕉的《隐杀》,辰东的《神墓》《长生界》,还有禹岩的大作。 时光已经逝去,有时我会感到空虚,迷惘。看着夜色迷离的星空,一抹愁思印上心头,直到今天才发现,原来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一定要经历的。从前我不相信有什么学不会,可没想到天外天,人外人。浩瀚无边的世界, 有那么多的奥秘。 我曾以蒋姐自比,认为她所能做的我也能做,而要有心,我无所不能。这个观点当然没错,因为我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过,我发现的是我还是很小,心还没长大,面对这个事实,真的很惭愧。 看三少的书,番茄的书,包括斗破,你会发现现代电子书的特点,直白易懂。看辰东的书,你会觉得 其中蕴含着深邃的道理。看风姿,你则会发现多年以前作者写作的呕心沥血,一丝不苟。而看隐杀,你则会感到温馨,幸福,人的执着,人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人与人感情的伟大。 看辰东的书的时候,我还是八年级,刚看电子书,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以我那时的水准,又怎么能理解作者文字之中所蕴含的情感呢?以至于觉得写的乱七八糟,想起来真是可笑。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看电子书的娱乐是可以的,而有人的虚度则是浪费了。请问看电子书时 ,你的心里是否也有触动?对于我来说现在的电子书和原来已经不同了。 从直白文到更深的一层,以至于不是无所不看。 选择语言的经典,而不是杂七杂八,斗破算是我看这种杂七杂八问的结束了。 看的一步步的深入,从而回到现实生活,这是我所要表达的。 由浅入深的看下去,认真的选择电子书,或许你也能从中的到成长,增强理解能力,而一味的看小白文就有些不容易脱离电子书的海洋了。 当你的理解能力随着书内涵的加深,你对生活的理解也会慢慢加深,电子书也会发挥出好的作用!
  • 6、 源氏物语读后感

    篇一:读源氏物语有感

    浅析《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之异同

    摘要:《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是不同时代的两部非常经典的古典小说。它们的作者在通过对贵族社会腐败的政治、日常生活的细心描写,抨击封建贵族社会。 在她们的笔下,同时揭露了贵族社会的腐朽的生活现状,但却在展现的方式上各有所不同。

    关键词:古典小说、贵族社会之腐朽、爱情与性 《源氏物语》是公元1000年左右,日本女作家紫式部著成的世界上第一部,也是最长的长篇写实小说虽然。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红楼梦》则是曹雪芹在在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0左右著成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级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继《源氏物语》之后,《红楼梦》也在世界各国流传起来,关于两部著作的讨论也开始兴起。有人认为,《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更有人说中国的《红楼梦》是受《源氏物语》影响和参考才被创

    作出来的。时隔700多年,究竟这两部世界著作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有着怎样的异同点呢?

    一人物形象上:《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男主角以及女性角色的形象上。

    两者中的男主角光和宝玉都是自幼生的风流倜傥、潇洒风流,十分惹女孩子喜欢。对二位的形象描写在两部著作中多次进行大篇幅的描写。这只是在外形上他们二者十分相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性格上也有着出奇的相似。光和宝玉都非常喜欢女孩。尤其是外形漂亮又有才能的女子。二者在作品中和身边无数的女孩有着暧昧或者是有着性关系,对女性既尊重又玩弄。

    而两篇著作中的女性角色也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源氏物语》中有一大批被政治目的逼迫和训练出来的年轻的女子,她们来到统治者身边,不管是否真的爱着统治者,都使出浑身解数迷惑统治者,祈求自己能得到统治者的宠爱,为统治者生下继承者,光宗耀祖,是自己的家族升官进爵。当然,从中也不免有一些例外者,比如空蝉与浮舟具有反抗性格的妇女形象;同样,《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整体的命运也是显得如此悲惨。在《红楼梦》中,真正掌权的人物是其中的“老夫人”,不仅如此,在庞大复杂的家族下面,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男女主人,如

  • 7、 源氏物语读后感700字-源氏物语读后感

    从同事手中借阅丰子恺译本的《源氏物语》已久,读后,一副惘惘然的样貌。虽说它属于经典的日本古典文学,却因中国有了绝世的《红楼梦》,所以总觉得它份属小儿科。加上书中语言的重复,事件的堆砌及结构的松散,读后竟有大失所望之感。唯独书中那天生容貌?丽,才华盖世的皇子光源氏,以其风流多情的性格,在心中留下了稍可回味的东西,像甜酱一样,能渗出一丝柔和而腻人的味道。至于书中所映射的日本思想,因自身潜力问题,加上本身对日本历史文化不甚了解,能看出的实在不多。如果说是为了解当时日本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话,单单一本《源氏物语》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物哀时代的日本,一生光鲜的源氏公子终因无法脱离欲望横流的丑恶环境,竟没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在皇宫贵族权利相互倾轧下,他也有过和宝玉一样的迷惘和大起大落,但权利和谄媚的魔力,让他只能以任性的姿态,任凭无际的黑暗吞噬自我黑夜的灵魂。而宝玉不是,宝玉能始终持续至纯至美的心灵,决不容许有令人恶心的肮脏来玷污心中那份圣洁的情感,哪怕厌世出家也要维持心中这份信念!

    源氏公子对女人傲慢和轻蔑的态度,并不能给他自认为完美已极的外表增添光彩,却使一颗原本善良的心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垢,让他在众多情人面前根本看不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真正感情,只能随波逐流地追寻所谓的欢乐与幸福,到头来却成了他一生的空虚和痛苦。好在还有个例外的未摘花,人家用她那至诚至忠之坚持让他在那虚假的繁华中享受一丝清新的芳香。

    《源氏物语》给自我带来的还有一丝细细的悲凉。在那样的时代,女人总会自我给自我酿造杯具,不是屈从,便是脱离尘世,这真的很残酷。或许作者紫式部也以前是缘于这份心绪,才会让《源氏物语》在滥情博爱中折射出时代的杯具。

    一种说不出的心结,一股寂寥怅惘之情自然也就袅绕于四周,久久散之不开

  • 8、 源氏物语读后感1100字: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给了艺术典范。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资料。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感情故事。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源氏物语》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源氏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庶民,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的矛盾和烦恼,其中最折磨他的是与藤壶乱伦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他的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源氏最终弃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这种心灵冲突导致的结果。作者大写特写源氏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造成的苦闷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的碰撞造成的无奈,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

    物哀的审美意向除以源氏挣扎的一生反映出来外,还透过作品中所有与源氏命运连在一齐的女性的不幸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个个都是有命无运之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命运只有3种选取,要么走入坟墓一了百了,要么落发为尼斩断尘缘,要么独守空闺虽生犹死。这些女性的多灾多难的命运和源氏一生经历一样,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审美特征。物哀的审美意向主要来自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等佛学观,在她看来人生但是是欲海横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摆脱欲海的最佳途径,就是皈依佛门。《源氏物语》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向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色就是物哀与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

  • 9、 《源氏物语》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看了几个月的林文月译本的《源氏物语》,合上书后,心情有如此书的淡紫色封皮一般,宁静有致,所以忍不住想写一些东西。看书最好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和画面感,当在你读着一行行白底黑字的时候,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一帧帧的画面。我好像能够看到日本平安时代贵族们一幕幕自在生活的场景,从房间的装饰、春夏秋冬的庭院变幻,白天黑夜的轮转,直到每个人物身上直衣和袖口的颜色和花纹,那一静一动的举止和神态,那一笑一颦的眉目传情,那盆覆秀丽的直发,仿佛流转间能够从中闻出那精心调配的熏香和与生俱来的体香一样,又仿佛能够听到那千年不遇的琴音合奏一样,合上书后,恍若如梦初醒,回味无穷。 一、关于和歌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贴都有至少有2首以上的和歌穿插其中,全书共有795首,作为人物间传递书信和心情的重要表现方式,有时候能够在描写景物中穿插,起到以情助景的效果,所谓和歌,乃是日本的古典诗歌,以和文咏出。例如第二十三帖初音中,光源氏见红梅初绽,清香四溢,却无人赏鉴,遂自语道: 为寻芳兮访旧屋, 梅枝梢头春意浓, 又见奇花兮香馥馥。 一开始读这些和歌的时候,觉得和我国的诗词相似,但又有韵律和文体上的差别,有点不习惯,但随着慢慢熟悉后,倒也觉得这种式样的诗歌反而有另一种动人的光景。甚至萌发出如果我深谙日语,读原著的话说不定更能体会其深远的念头来。书中男女的爱情,从最深刻的思慕,到相互的挑逗,甚至于打情骂俏,彼此嘲弄,和歌在《源氏物语》中经常取代了散文的繁复冗长的叙述,而更适度且灵巧地达成表情的任务。
  • 10、 《终级牧师》读后感350字

    《终级牧师》读后感350字 刚刚读完了终级牧师,以为没下全,后来网上一查发现真是结尾,觉得是烂尾,但看完了一些网上的评论又改变了看法,发现这本书和其他网游小说有些不同。 看的网游小说也很多了,结局大多是主角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者在游戏中取得了很多成就基本无敌吧,再或者就是烂尾。先前觉得这本小说也是后一者,只是结局有些不一样,不过看完一些这本小说的评论看法改观了,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话游戏是空的,一切不过是数据,而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数据所麻痹,同时又为在数据里搜集到了某件装备而兴奋的时候,这个玩家已经沉迷了。 先前对这段话不以为然,游戏嘛,就是为了玩,在游戏里开心,我也是抱着这样想法的,但现在想想,玩那些游戏确实开心了,但代价可不小,这代价是时间也或者是金钱,想想从接触游戏到现在,为这些游戏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个很庞大的数字了,为这些游戏把很多现实的事情都延后忽视了,或者是没那么重视了,在考试前玩游戏的次数也很多很多已经把当初的想法渐渐抛到脑后,不是我们在玩游戏,而是感觉游戏在玩我们,游戏有时已经能左右我们现实的事,为了游戏而忽视现实。游戏不过是数据这种想法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人做到,很多人也不只把游戏当成数据对待这种做法真的好么?上次看了一篇新闻,韩国的一对夫妻玩家为了照顾网上的孩子,而把现实中的孩子饿死了,这则新闻在我看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但真实发生了。不是小说,是现实发生的新闻 看完了这篇小说我又从新想了这个问题我以前为游戏付出的真的值得么?!发现自己真的不值得,自己在游戏中确实快乐了,但远远和付出的不成正比。 我也许戒不掉游戏,恩,真的戒不掉游戏,但我以后在玩游戏时会一直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切不过是数据,一切不过是数据是我在玩游戏,不是游戏在玩我,把游戏和现实分开。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1-07-12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04-19

  • 2022-01-29

  • 2019-10-2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1-16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0-13

  • 2023-01-19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2-11-19

物语终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物语终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物语终焉读后感、2024物语终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