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 > 地图 >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2024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推荐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

(共 9076 篇)

  • 1、 舌尖上的吴江——读《吴江人文丛书》有感

    舌尖上的吴江——读《吴江人文丛书》有感

    陈力岩

    我的家乡——吴江,一个鱼肥水美、景色秀丽的江南小城。她紧邻上海、旁依浙江,是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畔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雨水充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江南名城。特别是阅读了《吴江人文丛书》后,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这句话。

    我们吴江不仅居住的环境好,五花八门的美食、小吃更是能牢牢抓住吴江人的胃,让身为吴江人的我们兴高采烈地做个“吃货”。

    说起吴江的特色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同里的状元蹄,黎里的油墩,盛泽的松糕和冬节团子,震泽的黑豆腐干、麦芽塌饼、熏豆,还有菀坪的桔子等都是十分有名的。这里的水产更是远近闻名,银鱼、太湖莼菜、太湖大闸蟹、太湖鳗鱼、鳜鱼、鲈鱼、黄鳝、甲鱼、青虾等,一提到它们的名字,就让人直流口水。

    接下来,我就隆重向大家介绍我们这里最有特色的太湖大闸蟹。这里的大闸蟹,生活在水质优良的太湖中,甘甜的太湖水成就了它们色青个大、肉质鲜美的特点。看,这大大的螃蟹单单身体就有我的巴掌这么大了,加上强壮的爪子,横行霸道的劲,真是让人眼馋。大闸蟹的做法有很多,可以水煮、清蒸、油炸、辣炒,还可以红烧……在这么多做法中,我最喜欢水煮。水煮,做法简单而又传统,只需准备好大闸蟹和盐、葱、姜。制作时先把大闸蟹冷水下锅,再把盐、葱、姜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煮15至20分钟即可。煮熟后的大闸蟹蟹壳是橙色或红色的,带有光泽,这鲜亮的颜色就能让人食欲大开。吃的时候可在碟子里放些姜末、酱油或陈醋,蘸着吃。我则喜欢什么佐料都不放,直接品尝它原汁原味的纯鲜味道。特别要提醒一句:大闸蟹要趁热吃才更美味哟!吃着这美味的大闸蟹,我想如果杨贵妃还在的话,不一定认为只有荔枝才是她的最爱了,说不定,她会更爱我们这里的太湖大闸蟹!

    吴江这么多美食中,我还喜欢香辣辣的辣黄鳝、香喷喷的老鹅汤、麻辣辣的红烧狗肉……它们各具特色,让我的舌尖品尝到不同的吴江味道。

  • 2、 读《吴江人文丛书》有感500字——舌尖上的吴江

    我的家乡——吴江,一个鱼肥水美、景色秀丽的江南小城。她紧邻上海、旁依浙江,是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畔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雨水充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江南名城。特别是阅读了《吴江人文丛书》后,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这句话。

    我们吴江不仅居住的环境好,五花八门的美食、小吃更是能牢牢抓住吴江人的胃,让身为吴江人的我们兴高采烈地做个“吃货”。

    说起吴江的特色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同里的状元蹄,黎里的油墩,盛泽的松糕和冬节团子,震泽的黑豆腐干、麦芽塌饼、熏豆,还有菀坪的桔子等都是十分有名的。这里的水产更是远近闻名,银鱼、太湖莼菜、太湖大闸蟹、太湖鳗鱼、鳜鱼、鲈鱼、黄鳝、甲鱼、青虾等,一提到它们的名字,就让人直流口水。

    接下来,我就隆重向大家介绍我们这里最有特色的太湖大闸蟹。这里的大闸蟹,生活在水质优良的太湖中,甘甜的太湖水成就了它们色青个大、肉质鲜美的特点。看,这大大的螃蟹单单身体就有我的巴掌这么大了,加上强壮的爪子,横行霸道的劲,真是让人眼馋。大闸蟹的做法有很多,可以水煮、清蒸、油炸、辣炒,还可以红烧……在这么多做法中,我最喜欢水煮。水煮,做法简单而又传统,只需准备好大闸蟹和盐、葱、姜。制作时先把大闸蟹冷水下锅,再把盐、葱、姜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煮15至20分钟即可。煮熟后的大闸蟹蟹壳是橙色或红色的,带有光泽,这鲜亮的颜色就能让人食欲大开。吃的时候可在碟子里放些姜末、酱油或陈醋,蘸着吃。我则喜欢什么佐料都不放,直接品尝它原汁原味的纯鲜味道。特别要提醒一句:大闸蟹要趁热吃才更美味哟!吃着这美味的大闸蟹,我想如果杨贵妃还在的话,不一定认为只有荔枝才是她的最爱了,说不定,她会更爱我们这里的太湖大闸蟹!

    吴江这么多美食中,我还喜欢香辣辣的辣黄鳝、香喷喷的老鹅汤、麻辣辣的红烧狗肉……它们各具特色,让我的舌尖品尝到不同的吴江味道。

  • 3、 读《吴江人文丛书》有感500字2024——舌尖上的吴江

    我的家乡——吴江,一个鱼肥水美、景色秀丽的江南小城。她紧邻上海、旁依浙江,是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畔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雨水充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江南名城。特别是阅读了《吴江人文丛书》后,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这句话。

    我们吴江不仅居住的环境好,五花八门的美食、小吃更是能牢牢抓住吴江人的胃,让身为吴江人的我们兴高采烈地做个“吃货”。

    说起吴江的特色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同里的状元蹄,黎里的油墩,盛泽的松糕和冬节团子,震泽的黑豆腐干、麦芽塌饼、熏豆,还有菀坪的桔子等都是十分有名的。这里的水产更是远近闻名,银鱼、太湖莼菜、太湖大闸蟹、太湖鳗鱼、鳜鱼、鲈鱼、黄鳝、甲鱼、青虾等,一提到它们的名字,就让人直流口水。

    接下来,我就隆重向大家介绍我们这里最有特色的太湖大闸蟹。这里的大闸蟹,生活在水质优良的太湖中,甘甜的太湖水成就了它们色青个大、肉质鲜美的特点。看,这大大的螃蟹单单身体就有我的巴掌这么大了,加上强壮的爪子,横行霸道的劲,真是让人眼馋。大闸蟹的做法有很多,可以水煮、清蒸、油炸、辣炒,还可以红烧……在这么多做法中,我最喜欢水煮。水煮,做法简单而又传统,只需准备好大闸蟹和盐、葱、姜。制作时先把大闸蟹冷水下锅,再把盐、葱、姜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煮15至20分钟即可。煮熟后的大闸蟹蟹壳是橙色或红色的,带有光泽,这鲜亮的颜色就能让人食欲大开。吃的时候可在碟子里放些姜末、酱油或陈醋,蘸着吃。我则喜欢什么佐料都不放,直接品尝它原汁原味的纯鲜味道。特别要提醒一句:大闸蟹要趁热吃才更美味哟!吃着这美味的大闸蟹,我想如果杨贵妃还在的话,不一定认为只有荔枝才是她的最爱了,说不定,她会更爱我们这里的太湖大闸蟹!

    吴江这么多美食中,我还喜欢香辣辣的辣黄鳝、香喷喷的老鹅汤、麻辣辣的红烧狗肉……它们各具特色,让我的舌尖品尝到不同的吴江味道。

  • 4、 从文自传(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读后感(3)篇
    从文自传(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读后感 第(1)篇

    阅读完这本书,想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首先,这本书,可以说是沈从文展现其精神世界不断渐变,以及其认识与感受世界方式变化的一部成长史。总体来说,可以大致地体现出沈从文从一开始的倾心与以人生为题材而展示出来的,关于世界的种种离奇的景象,转变到后来他越发认识到人类智慧凝结的这个世界,是他所倾心的那个充满光色的自然世界之外的另一个能够让他耳目一新的世界。简而言之,这是他思维视线关注点从自然到社会的一个转变。从他在书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开始他喜欢逃学到自然中去,去感受自然里的形形色色,他喜欢以实践去体验生活。但是,自从习染上阅读,他的性格变得柔和了,他越发渴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倾听他、给他疏解的熟人,他也渐渐地会羡慕那些从各地派来,在年轻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年轻人,他会把自己的薪水以一名隐姓的兵士寄给公读会,希望可以兴建学校,以及到最后他从川东回到湖南之后经历过一段时间,他决定要去北京读书了,他想去寻找合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性的世界。

    其次,书本没有按照非常具体的时间线索来描述自己成长经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在参军前,以及参军后在沅州、怀化镇、辰州等空间上的流转,以及对自己的所见所感的叙述中隐隐约约体会到一条若有若无的时间线。这似乎在说明,人的大脑思维弥散性发生时,时间在它面前是显得无足轻重的,甚至可以忘记时间。我曾在阅读时,渴望理出一条时间线索,但作者似乎并不刻意对时间的流转着更多的笔墨,但同时,他的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的确确又是在时间里发生的,所以沈从文在撰写这本书时,回忆中的种种,也是一种时间上的漫游。我曾经甚至想通过他字里行间的时间信息,去推测他曾经说的那段话里的人物,指的是不是鲁迅,这似乎是一种多此一举的做法,然而我只不过是想通过他的笔触,去了解他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批评鲁迅,去看待鲁迅那一类的人,进而了解沈从文对当时社会变革的态度。

    最后,关于沈从文的叙事方法,结合侯孝贤电影中长镜头与空镜头拍摄方法的来源来说明,也许更加明晰。侯孝贤自己曾经说过,他的电影,比如、等镜头的呈现,都是得益于他阅读了沈从文这本自传。也是那时我才知道侯孝贤能以这种冷静、平视的长镜头与空镜头,不着色调地来叙述影片中人物的苍凉与悲哀,就是因为受到了沈从文这本自传中以一种静寞、平视、平静、清淡地叙事方法的影响

  • 5、 离婚(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读后感1500字(3)篇
    离婚(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人浮于事,是这个部门的风气,用主角老李的话说,就是“怪物衙门”。

    这个人就是老李,本故事的主角。

    老李虽是热血青年,但仅限于思想上的挣扎。同事张大哥热心地替他谋划回乡下去接家眷,他虽然十二分的不愿意,但却没有拦着张大哥去张罗。在张大哥地热心下,他的老婆和一对儿女都被接到了北京城。在这之前老李的各种理想都被一双儿女的天伦之乐给消磨了。

    丁二后半生做的这件事是最有血性的了,可以说是老舍先生赋予了小人物无可奈何又可悲的反抗精神了。

    在上世纪的那个社会,小人物是悲哀的,小人物的命运也是可悲的。

    离婚(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离婚》是老舍于1933年创作的批判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的作品。作品通过对一群国民政府中的科员,这些小人物的烦恼和困惑的描写,在有力地暴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同时,以更为娴熟的艺术技巧、悲喜交融的艺术形式和去掉了油腔滑调的幽默笔触,对于因循守旧、敷衍、妥协的生存哲学,给予了揶揄、嘲讽与彻底否定。看完此书,也许最大的感悟就是书中的几个人物吧!

    一、张大哥:反对离婚。文章一开头就对张大哥的这一特点进行了着力描写。通过老李的经历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点,却不在乎别人也有自己所要追求的“诗意”;庸俗、自私。他虽然为人上热情,就像当初让老李接家眷,所有的事全是他安排,就连老李住的房子,但是作为一名科员,他总是相信只要有人没有办不了的事,自己的职位靠人情、儿子的上学靠人情、二兄弟出事靠人情,有钱有势的靠了人情,那没钱没势的呢?

    二、老李:可谓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人物,是黑暗中那微弱渺茫的希望之光。诗意、浪漫是他所追求的,但现实却令他窒息,他渴望知识分子的那种浪漫,但却在迷迷糊糊中接来了家眷;他讨厌衙门那黑暗的大门和虚伪的人们;他敢于和小赵如此邪恶的嘴脸进行较量;他渴望旁屋那个安静美好的诗意,但那点诗意却化为乌有。他只能弃开一切回到内心朦胧的乡村美景,但文章最后张大哥的一句“可是,老李不久就得跑回来,”让我们想象,老李是不是还会重新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

    三:吴先生、邱先生、孙先生。 老婆、孩子、办公、升官、外遇……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当张大哥有难,老李要求帮忙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一个个只是闲话散播的渊源地。

    四:丁二爷 。丁二爷在张大哥家里寄人

  • 6、 “八○后生态文丛”读后感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7、 “8○后生态文丛”读后感
    近期读到文汇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一套“80后生态文丛”,其不为人们熟知的写作阵容以及崭新的内容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丛书包括黑天才的《脏》、阿聊的《太阳底下的混子》、秦惑的《烟花烫》、阿冢的《钥匙在窗栏的阳光下》和水陶陶的《百合长出翅膀飞了》。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8、 80后生态文丛的读后感

    五本小说的作者不是被奉为“青春偶像”的明星作家,而是一群默默无闻、但却执著于文学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或亲身经历过流浪的生活、如今在乡村小学支教;或搞过乐队、跑过艺术团,最终却仍安安静静地选择了写作;也许是相对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感悟以及稍显沧桑的人生阅历吧,从他们笔下流露出的,往往是对于生存艰难的真切体验,以及对于成长创痛更加理性的思考。

    《脏》所展现的是一个拾荒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绝少被关注的群体,然而作者黑天才却偏要从这个挣扎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中挖掘生命的形态、探讨生存的苦难以及真实。小说中借垃圾场“老板”的口说:“真正的脏只有一种,就是被其他同样活着的人同情、怜悯。我们也很脏,但我们靠自己活着。靠眼睛靠嗅觉靠一双手活着。……人生下来就不干净,我们不能让自己更脏。”而《太阳底下的混子》则以嘲讽的心态和幽默的笔调,对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神圣形象进行了解构。尽管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极易给人造成误解,但作者有着多年的执教经历,他对笔下那四位看似荒诞消极、实则充满了正气与激情的年轻教师,仍毫不吝惜地给予了赞赏和同情。

    相比之下,另外三本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了成长的创痛和忧伤。“成长”永远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生活的变故、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畸形,这些往往会使年轻的心灵显得格外不堪一击。然而令人颇感欣喜的是,这三本书的作者尽管也表现出了叛逆逃逸的姿态,却没有像他们的许多同龄写作者一样,一味用玩世不恭的调侃或尖刻激烈的诅咒来宣泄愤懑;相反,他们的笔下流露出了让人感动的真诚以及格外可贵的担当意识。

    这样的五部作品,毫无疑问也有“80人”的浮躁以及文学初习者的稚拙;但假如你愿意听听他们的声音,并随着他们的述说一起去“领受”那些成长中的孤独、焦躁、疼痛以及蜕变,或许你便也能感受到他们年轻的勇气和执著。

  • 9、 人文素养读后感

    人文素养读后感(一)

    读了《人文修养》我最喜欢其中一句,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针堪买针。这句的意思是两个人一条心思,就能买得起黄金,要是每个人都为自己考虑,在一块,连一根针都买不起。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做灯笼,由于我们带了太多材料,于是,我和王筱菁一起做了一个灯笼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们两个一条心思,要把灯笼做好,我们以福字2020为灯笼主题,以王筱菁为主制作,我当助手。美丽的灯笼做成了,我们获得了第二名。

    有了这些句子,我像是有了人生的宝藏。

    人文素养读后感(二)

    人文素养读本,作者宋德福。张丙辰局长的导读这样写道:面对一个多诱惑的年代,一些人越长越大,却越长越不知,也越来越不会做人了。因此,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如何做人。

    最近在网上的师德培训,让我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之余,重读这篇文章,却是别有收获: 现在的社会充满诱惑,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需要一颗淡然的平常心,记得有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一个男孩和父亲去钓鱼,可去的早了,还没到开放钓鱼的时间,可孩子却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孩子放回了鱼,孩子极不情愿,因为那条鲈鱼太大了,孩子想:也许以后会钓到鱼,可不会有那么大的了,可父亲说:还没到开放的时间,要守规矩。于是孩子虽极不情愿,但还是放回了鲈鱼。对于孩子来说,那大鲈鱼是一种极大的诱惑,面对诱惑,文中的父亲教给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道德准则,几十年后,孩子感激父亲,因为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像鲈鱼一样的诱惑,而孩子都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作为教师,面对诱惑,能如一个孩子般遵守规则,淡然处之吗?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更需要有好的道德修养。我认为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自强不息。只有自信、自强才会有人格尊严。二、要有骨气,但不是清高。当做的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坚持,不当做的坚持不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三、要有肚量,有宽容、感恩之心,与人为善。爱心无价啊!四、持有淡泊之心态,但虽淡泊宁静,却不随波逐流。

    其实,教师就是叶的事业,默默无闻,既然选择了叶的事业,那就无私奉献吧!正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样,虽玫瑰予人,但香味仍会存留于你手中!

    人文素养读后感(三)

    今天我们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有关于人文精神的课程, 关于这一节课, 我很爱, 我很喜欢, 因为这一节课他重点解说了人文素养的灵魂与中心精神以及核心

  • 10、 人文读本读后感

    人文读本读后感(一)

    工作快一年了,我开始已经习惯现在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通过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我感受最深的是爱。不管是站在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我切身的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倾注的爱。这种爱是一种自觉、真诚、持久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孩子的爱。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义务,可以说是教师全部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矗关爱学生往往从一些平常、琐碎的小事做起。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学会理解、信任、赏识和支持学生。让学生在爱中学会爱,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理解中学会理解。教师的爱是给与全体学生的,教师要有一颗无私的心,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比较后进的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的园地里大展身手。

    当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让学生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有必须要对爱有所限制,不能让它变成对学生的溺爱和放纵。裴斯泰洛奇告诉过我们:用单纯的慈爱办教育史没有用的,只有慈爱和威严互相结合才行;因为要一个人去披荆斩棘,是绝没有出于自愿的,必须使他逼于形势,不得不然,逐渐锻炼成为习惯。教师既要对学生严而有格,制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又要严而有度,给学生提出可望又可及的具体目标;还要严而有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没有老教师那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通过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我知道,要用我的爱心去换取学生进步的信心。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向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前辈看齐。

    《人文读本》中有一篇关于阳阳的故事。阳阳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向老师表达他心中的不满。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阳阳遇上一个好老师。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一、课堂上师生平等

    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要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2-12-05

  • 2021-07-01

  • 2023-02-12

  • 2023-04-23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3-01-14

  • 2019-09-25

  • 2023-05-18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3-01-0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3

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2024吴江人文丛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