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文合一读后感 > 地图 > 人文合一读后感,2024人文合一读后感
人文合一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文合一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文合一读后感推荐
人文合一读后感

(共 8175 篇)

  • 1、 《人文合一》读后感250字

    我听过您的讲话,的确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类型,尤其对于司法话题,越是正式的场合,我发现您讲的越好,有一次去四中院,就是去年,我还在高院研究室,我听您就某个问题发言,很感叹很喜欢,就像您文中所说,不讲别人讲过的话,不陈腔滥调,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给人的思想以启迪,这样的姿态怎不激赏!这才是上帝创造的本质,就是创新,就是不同,就是个性的万紫千红。 人文合一,产生震撼力。您是一个惜言如金的人,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一直内敛,这是让我很喜欢您的一点,比如您给我的这封信,只有一个标题,内网几封通信,也是如此,这是您的风格,但是您的精神和思想是通过您的其他写作来表达的,很克制。如您所见,我容易激动,我的情绪很高涨,而且愿意一直高涨,因为我觉得身边有这样好的领导、兄长和朋友,值得高涨。您的灵气体现在您的学术文字当中,有一种压抑着的精彩,一种宣泄着的痛快,一种深刻中的伟大和质朴。我看到您这句话很高兴,最好的文字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文字。我致力于追求,当然,情感和理性的关系是我尤其应注意平衡的。海明曾不无戏谑或褒扬的说我是个纯粹的人。我喜欢这个词,纯粹,我也把兄弟的鼓励当作目标,我愿意朝着它努力,我喜欢纯粹,我并不隐讳,我不会再像当年暗恋女生,一直不敢表白,现在除了在异性方面,我只喜欢妻子之外,对于其他精神领域的目标或美好的境界,我都愿意毫不犹豫的去追求,去表白爱慕。 您文章中的批判性总在彰显您的独立思考和品格,对法院学术讨论会实证崇拜论的剖析,寥寥几笔,力透纸背,我表示完全赞同! 有点累了,接下来的调研的内容板块,我都表示同意,是一个受教的过程,就不做过多互动交流了。 看了您的文章,还有个感受:对课题调研更有干劲了。当然,接下来,要更加紧密的向您讨教才好!

  • 2、 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小马哥

    中国在史以来对圣人的评判标准有很多,其中最受人们认同的说法是要符合"三不朽",既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孔老夫子自不必说,立儒家道德规范,创儒家学派,立万世之论,集三者于一身。另一个能被视为三不朽的就是明朝王阳明,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对王阳明应该都不陌生,而且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立德,他当官不收贿赂,帮助穷人,不畏生死,仗义执言,智斗权奸,不因人势小而欺之,不因势强而附会。立功,他平定广西,福建,广东交界的民变,平定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为国家立了大功。立言,这就不得了了,心学的创始者,他独创心学,提倡知行合一,是后人公认和孔子,孟子,朱子排列为"四大家",.他的学术影响了正个明朝,直至现代,以至国外也有很多忠实粉丝。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是在高中上历史课,看到老师对王阳明说起心学如何伟大,如何改变中国哲学思想,对我来说只要记住要考试的内容,考分高一点就好了,我才不管你在历史中属第几。再次接触时已至大学哲学课,对我这种逃课的理科生来说,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刚参加工作时,小年青闲来无事,翻看各类杂书时被这位王大人小时候离经叛道的故事、"守仁格竹"、"智斗刘瑾"、"龙场悟道"、"江西剿匪"、"平定宁王"等传奇故事吸收,渐渐开始留意这位传奇人物和他所开创的"心学".

    工作十多年来,人生经验也渐渐丰富起来,各种起起落落后,对"心学"所揭示的强大智慧更加叹服,他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足以让人心定神明,让自身源于良知的本能智慧显露出来,对外在事物能觉察到事物的本质规律,顺势而行,事半而功倍。

    要明白"心学"的全部奥秘是要孜孜不倦的追寻的,但"心学"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一定要等到把整个"心学"理论都搞懂了才能能运用,只要你对其中的某一部分理论或处事方法有感悟,就可以在实际生活实践。以我自身为例来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所倡导的"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内心与行动的一致性,近年来就一直指引着我,俗话说"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现在社会的浮躁,个人对成功的渴望,很难让自己静下心来实实在在的去做事,常常在懊悔自己的自控力,为自己的失败气馁时,多对照一下自己"知"与"行",感受自己内心的追求,往往能让自己找到行动的方向。

    近来,我更多的精力开始从事服务性行业,对服务性行业来说如何吸引客户,如何

  • 3、 知行合一读书笔记

    《知行合一》这是一本类似自传,讲述王阳明短暂的一生,以及王阳明的心学对当时以及后人的影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种思想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认可人之初,性本善 万事万物不变的是根本 所有的问题从内心里找,都有答案 日常行为不必刻意,不要少,也不要多,遵循自然就好 佛家主张戒除:贪嗔痴 朱熹理学也倡导:存天理,灭人欲 人要成为圣人,就是要摒弃人人都喜欢的名,利,色 真正做到无欲才能「刚」 回归现实社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创业也是如此,跟大部分人想法不一样,才能成功 人生也该如此,活出跟大部分人不一样的活法,才精彩 事情做不好,都是因为心不静 多多锻炼内心,让自己内心平静 心静了,做事才有章可循,才不会做错事 修行,其实是修「心」

  • 4、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900字合集

    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从其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读后感的写作需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哪些作品读后感值得我们借鉴呢?下面是编辑精心整理的"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 篇1

    也是在机缘巧合下听说过王阳明及他的心学,然后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完这本书。王阳明的一生确实很精彩,作者文笔也不错,在故事中穿插着讲王阳明哲学,也不至于太枯燥。但不知作者是否为了彰显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血之间的区别,书中举的很多例子大有贬低理学之嫌。朱熹的理学并非完全就是没有实践的纸上谈兵,只是可能没有想心学那般格外注重实践,并把实践挂在嘴边。在生活中实践,即对道理的思考和探索在王阳明的标准里不也是一种'行'吗?另外,可能很多推崇理学的人也只是像早年的王阳明一样缺乏一个平台去建功立业,这也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去'实践'。另外,格物致知,在我看来,朱熹的本意也并非是通过'格万物'去获得万物的理,而是万物之理很多都是相通的。

    从现在看来,王阳明能在军事和管理上有着罕见的建树,他早年间学的兵法和百家的知识肯定有着不少的作用。而把这些建树都归功于心学,也未免有些忘恩负义之嫌。毕竟,致良知,心即理更多的是一种道理和认知,并非实打实的客观知识。虽然,在王阳明看来即使平乱失败,没有这些功绩,并不能影响他当圣人。毕竟,只要致良知,则人人皆圣人。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进化论,基因学及将来的人工智能可能都会将更多的人从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王阳明的心学也可能不能使人完全信服,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去了解和学习它。毕竟,不论科技再如何发达,我们的心还是会躁动,会有私欲,会不快乐。

    又要来插个题外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古代这些"百家"学说的提倡者有着众多拥护和崇拜者,给人提供道德行为准则,而在西方起到这一作用的是宗教。但不同的是,诸子百家并没有神话色彩。而国外的哲学家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学术上的,并没有很多狂热的追求者,可能是因为西方哲学并没有"布道"这一说,又或许跟以前的科举制度又有关系。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好书。

    本书主要以时间线为准,叙述了王守仁王阳明的一生,摈弃了很多无用的内容,只通俗的讲述了王阳明创立和发扬心学中的关键事迹,王阳明的形象性格跃然纸上,生动灵活。

    王阳明一生中关于心学的重大事件有三个

  • 5、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一)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文/郑海平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我进步了
  • 6、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在用心读好书 奋斗新时代读书活动中,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系统阐述了这位大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和传世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以良知来约束自己的生活。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在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本书告诉我们: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固守着旧思想,而应该不断学习,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应立足工作本身,勤于钻研,敢于发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只有这样,在开展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保持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挫折、考验和磨练的人生,才能真正地迈向成熟和成功。我们应认真领悟并努力学习先贤追求真理的精神,始终保留着一颗求知探索的真心,去追求真诚、无悔的人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大的前人交流,和深邃的思想碰撞。阅读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深刻的文字中去感悟和体会,让优秀的理念引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从而让我们成为更理性、更健全、更饱满的人!

  • 7、 读《知行合一》有感

    读《知行合一》有感

    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项目部的***,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本读过的好书《知行合一》。 接下来我将从王阳明简介、心学精髓、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知行合一》进行阐述。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圣人王阳明先生,其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由于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圣贤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树立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从而创建了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作者度阴山是通过讲述王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从而向大家深刻的的剖析知行合一的无穷智慧,即是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王阳明先生的内心也经历了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样也悟到了读圣人书,学圣贤智慧,直面人生困惑,悟内圣外王之道。

    说到完人,不得不提的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心学,五百年来折服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均对其称佩不已。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学呢?

    《知行合一》则是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其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曾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先知

  • 8、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读后感

    怀着忐忑的心情,假期里我拜读了度阴山先生著述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对于王阳明的认识,其实不看此书,我也是知道一点的。他原名王守仁,出身书香门第,文武双全,通过剿匪和平定宁王叛乱,开创了明王朝的中兴大局。之所以有些忐忑,是因为王阳明的学说,在我们的历史和政治教科书上,被定义为唯心主义。而根据我们的政治教科书,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好在这本书是习近平主席推荐的,所以其内容主旨应该有正能量,有可取之处的。

    对我来说,看完《知行合一》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知行合一不是我以前所了解的知行合一。以前知道知行合一这个说法,是通过近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在近代史教科书提及陶行知先生时,就同时提及了知行合一。那时候以为知行合一就是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学生要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现在看来,貌似误解了多年。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识,而是良知,是儒家所谓的明心见性致良知的良知。知行合一的知,和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的知,是不一样的。格物致知的知,的的确确讲的是知识,通过了解物体的规律而获得知识。所以在我所学的教科书上,多少占了些唯物主义的边,于是落足了笔墨,也混淆了知行合一的知和格物致知的知。

    王阳明的学说,被当代归类为唯心主义,而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却是唯物主义。那么问题就来了,从根本上讲,王阳明的学说是错的吗?要知道,王阳明的传奇是辉煌的,其知行合一的威力是无边的,而且唯物主义学说对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是非常认同的。而程朱理学和王氏心学,都是脱胎于明心见性的儒家学说。知行合一的良知,是每个人内心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有鉴于此,王阳明主张练心,并且主张事上练,就是要通过入世历练,不断的反省自身行为,最终找到内心的良知。但是对于良知是否与生俱来,我还是不太认同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度阴山先生觉得王阳明是认为良知与生俱来,我不敢苟同。毕竟外部环境对人类的意识,还是有影响的。

    如果从学说理论正确性来说,王阳明的心学与唯物主义是对立的。马克思汲取数代哲学家的理论,穷毕生精力,才有了《黑格尔哲学批判》、《资本论》等巨作产生,从而开创唯物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局面。但是,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就是唯心主义学说巨匠:黑格尔。(读后感)所以,学说没有对错,他们都能而且只

  • 9、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体会

    梁启超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其中曾国藩被称作半个圣人。孔子自不必说,王阳明究竟是何方神圣,让后世的曾国藩、孙中山等都视为精神导师。在好奇心和对“知行合一”这一神秘内涵的驱动下,决定读读这本经典——《知行合一王阳明》。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天资聪慧,四岁前就熟读诗书,立志做圣贤。可命途多舛,理想被残酷的现实频频打脸,经历了牢狱之灾后,被放逐到偏僻的龙场驿站,竟然淡然了许多,开始潜心悟道。由此可以看出人要有自己的终身理想,不断的追问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生的驱动力。

    老王这前半生虽然很想做圣贤,可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兜兜转转研究了好多思想,比如军事、修仙等等。对于当下推崇的程朱理学,所谓的格物致知,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只能自己钻研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 10、 《知行合一》读后感范文8篇

    《知行合一》一书由度阴山所著,全书解读知行合一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知行合一》读后感范文8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北宋张横渠说的,这些事是明朝王阳明做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创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终生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可悟出干部的养成之道。

    干部须在心上净,方安得心,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事事从心中良知而为,不他虑,事事可谐而良知日显。不忘初心,不负初心,勿他顾。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有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觉悟,必须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认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心净无杂念,心静无杂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为民,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干部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行亦果,坐亦果。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官做事,绝大多先立志而后行,以致说多做少,最终落空。知行合一是味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干部尤其年轻干部应争取更多磨练机会,将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拆迁、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作为炼炉,磨练心智,提高能力,理论认知与实践水平齐头并进,做知行合一优秀干部。

    干部须在苦中成,方站得稳,方能劳亦成,逸亦成。知痛,知寒,知饥,然后自然会避痛,御寒,果腹,这便是知行合一。干部须吃得苦,低得身,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红军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怕苦累,站稳脚跟,不断前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做攻坚克难拔尖干部。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干部须永葆为民之心,与民同乐亦与民同忧,初心不改、矢志奋斗,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看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一是没有坚持每天晚上看,二是这本书篇幅的确有点长而且有些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2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2-11-04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09

  • 2023-01-06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09

人文合一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人文合一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人文合一读后感、2024人文合一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