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讨厌勇气读书笔记 > 地图 > 讨厌勇气读书笔记
讨厌勇气读书笔记

(共 8997 篇)

  • 1、 202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202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在阅读作品过后,我们通常会有在思想上有新的收获。撰写读后感时最好直接将观点写在篇首,并以此来进一步引申,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2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1

    去年九月份偶然遇到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到现在终于读完了。如果说一本书能够影响一个人,那《被讨厌的勇气》于我的意义应该就是如此。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低谷期,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想说话、不愿社交、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只想逃离外部世界。幸而读到这本书,让我逐渐打开自己,重新获得拥抱世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哲学课,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学和哲学竟然还存在联系,属实有点震惊了。在本书中,阿德勒强调: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我们和自己、家人、朋友、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属于人际关系。努力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人生的色彩会更加丰富多样。

    “现在的人生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现在确实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我似乎一直秉持的观点是:我现在还小,我的人生还没走入正轨。我还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攀爬到山顶。殊不知,通往山顶的沿途风景,才是我真正经历和拥有的。假如无法攀顶,那我的人生就没有开始过吗,沿途的风光又算什么?摆正自己的态度,立足当下,珍惜眼前,活出风采,足矣!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我开始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总感觉有股阴影笼罩在头上挥之不去。直到拿起这本书,我才逐渐意识到,我缺少的只是正视自己的勇气。敢于承认自己的平凡普通,认真生活,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一种幸福。

    感谢这本书的出现,让我重拾拥抱生活的勇气。天气渐暖,春暖花开,打开房门出去走一走吧,沐浴一下阳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202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2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00字!

    正确阅读这本工具书的方式。

    这其实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悦纳自己的工具书!

    以往“青年与智者”的故事总是带有禅意的留白,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全凭各位看客想象,一百个读者中自有一百种解读方式,所以这

  • 2、 《被讨厌的勇气》的读后感(汇总9篇)

    下面的“《被讨厌的勇气》的读后感”相关内容主题,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提供的。理想的书籍在读完之后能成为打开我们智慧的钥匙,在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后,一定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在读好原文的基础上,撰写读后感可以把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描写出来。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被讨厌的勇气》的读后感(篇1)

    这本书是两位日本学者以“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围绕阿德勒心理学进行的讨论,书中的种种话题频频让我有“躺枪”感。

    阿德勒是心理学三大鼻祖之一,另外两位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简单来说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不同是:

    弗洛伊德说:你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为你过去遭遇了不幸。

    阿德勒说:你之所以认为你的人生都是不幸是因为你不想从过去走出来。

    如果说弗洛伊德像一个圣父高举受害者的大旗告诉你“孩子这不是你的错,错的是这个世界…”,

    阿德勒就像一个不讲情面的老板告诉你:“别跟我哭唧唧些没用的,我只关心kpi完成了没有!”

    弗洛伊德是决定论,阿德勒是目的论。

    如阿德勒本人所说,他研究的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

    一、关于心理创伤:

    阿德勒说,心理创伤都是自找的,是因为下定了决心不改变,因为改变太痛苦,于是你一直向后看,试图从过往经历里找出不让自己前进的理由,以便更心安理得的呆在舒服的当下。

    向前看,只有目的,为了达成目的,我该怎样看待和合理利用过去的经历。此时就无所谓创伤,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经历。

    二、关于接纳自我:

    改变的第一步是你要接受此时此刻你严重“残缺不全”的自己,不管现实如何不尽如人意,你都要告诉自己,我允许自己这样。

    三、关于“你是一切问题的原因”:

    当你听到这句话觉得委屈,说明还没有摆脱归因思维,这句话是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不管你经历了什么,你能把握并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凡事外求不得皆应反求诸己,这就是一种功利的思维方式,我不关心背后的原因因为对我没那么重要,我只关心对我未来达成目标有帮助的东西。站在当下坐标系的原点,我永远选择往正数的方向看。

    四、关于自卑感:

    阿德勒写过《自卑与超越》,他认为自卑感是一种健康且积极的情感,我们的一切进步都源于开始小小的自卑感,然后才有超越先前的自己,所以没必要排斥自卑感,正视它,把它当做一种信号,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好。

    五、关于自卑感的来源——缺点:

    缺点不是缺点,取决于你如何看待,

    身高矮,可以使人容易接近,没有距离感。

    越多

  • 3、 《被讨厌的勇气》的读书笔记1000字合集

    经过搜索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现“《被讨厌的勇气》的读书笔记”。读书可以扩充知识面,对日常生活有着很大帮助,阅读作品,犹如醍醐灌顶,明白了很多。我们要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被讨厌的勇气》的读书笔记 篇1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团队老大说我在看《被讨厌的勇气》,老大又看过了,还和我说有电视剧,但是和书不太一样。出去好奇我也去看了眼电视剧。

    对于剧中开头年轻女士毫不客气地买走小女孩极度想要的最后一个草莓蛋糕的行为我很不理解,甚至生出了“这个人怎么这么没道德和一个小孩抢东西”这样的想法。

    现在终于理解了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勇敢地说“yes!”而面对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大胆说“no!”,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并不存在谁应该因为年龄差距、社会地位等原因而让着谁,这才是“人生而平等”的真正奥义。

    而我自己正是因为缺乏“被讨厌的勇气”才会出现有人和我借了钱长时间不还,而我担心提醒对方还钱这个动作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而迟迟不说,导致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又没有的情况发生。

    实际上大胆的说出来自己需要用钱了,请他把欠的钱还一下,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关系,反而不会因为自己不说而产生这样那样的猜忌,以至于两个人的关系因为猜忌而慢慢疏远。

    “被讨厌的勇气”是我们需要并且一定要学会的一项技能。这本书通过对话的方式让生涩难懂的心理哲学变得通俗易懂。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被讨厌的勇气》的读书笔记 篇2

    这本书真的从一个新的视角给了我一些东西,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或者我具有该改变所具有的资质,然后这本书恰当其时的出现在了我24岁的生命中,然后就改变了我。也不能说彻底改变吧。我觉得改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天可以做到了。不是今天是一个内向不会说话明天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在人群中健谈的人。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改变的。

    书一开头就提出一种理论,“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读的时候虽然同意自己受到人际关系很大的困扰,但也不是全部吧。然后书中提到人们重视寻求他人的认可。这是一种生物本能,甚至是一种活下去的需要。是的,没有比人更群居、更社会、更需要与其他任何人合作的生物了。然后书中提到一个概念,人们活在一个想象共同体里面。这一点也在《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是我同时读的一本书。无论是国家,民族,公司其实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共同体。而而人人都是属于这

  • 4、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800字(优质范文)

    一个有脸红恐惧症的女孩有一个想要交往的男孩,但是一直没能表明心意。可就是有这个“脸红恐惧症”存在,她才有借口“我之所有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子的想法来自我逃避。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自己给出了一个借口去逃避,其实就像这个女孩一样,不是你不想,只是你没有勇气,你害怕真的去做了之后,结果不尽人意。所以可以抱着“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维持现状,而害怕向前迈进或者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不满于现状,但甘于现状。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m.dhb100.com

    一个身高很矮的人,因为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心善的人会用“没必要在意”,或者“人的价值并不由身高决定”之类的话安慰他,但是如果此时他甩出一句“你怎么能够理解矮子的烦恼呢”。如此一来,周围的人一定会更加小心翼翼的对待他。这就是弱者强势的理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通过诉说自己如何不行、如何痛苦来让周围的人担心或者支配其言行。遇到过很多人在很多争吵中,反而把自己放在更卑微,弱者的位置,来占据更大优势。学到了这个理论之后才觉得,这真是高段位。

    你讨厌一个人,说是因为对方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但实际是你为了逃避与他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找到了这个符合目的的缺点。到底是因为讨厌一个人才找到了一个他的缺点来支撑自己讨厌他的理由,还是因为一个缺点讨厌一个人,我觉得都可以前后成立。但是为了逃避与他之间的人际关系,说的是太准了。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句是原文,其实要表达的意思是,自由就是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一个有招人喜欢的魅力,有被人讨厌的勇气,这就是自由。至于勇气,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大概就是有底气的人才容易凝聚更多的勇气吧。还有一个基础大概就是接纳自己吧。承认人无完人,更承认自己短处,接纳自己,而不是处处肯定自己。一直肯定自己的人,会变得自傲而自命清高,不如接纳自己,认知自己。

    登山的人总是以山顶为目标吗?我没去问过,也没有登过,但是肯定都会想登顶,才感觉完成了一项壮举吧。人生如果是登山,大半的时间都在在路上,而真正的人生也都是到达山顶之后才开始。不谈论山顶的标准是如何,毕竟一座山只有一个顶,但是山顶每一座山都有。把每一个目标细分,山顶就是一步一步接近的前进。

    一提到心理学,你可能

  • 5、 《被讨厌的勇气》(优秀范文)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以一个迷茫青年和哲人探讨对话的形式书写,其实还蛮创新的。看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当初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这样跟人讨论哲学书写文章的,不过也让我们读者更清晰的看到问题并找到答案,因为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到这个迷茫的青年人身上。虽然不完全赞同哲人的观点,可是想一下能找到完全相同观点的人,又有几个呢。而且韩寒的那句话我一直很同意,学过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特别同意哲人说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观点,就是关于课题的观点。很多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的牵绊,这个真的是深有感触。我们一直都在要求自己去迎合别人的要求,就算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愿意做的事情也是。这个倒是跟我之前参加面试的时候的观点很相似。当初面试的时候,老板问我:你觉得什么是社会责任感?确实当时我也蒙了一下,我是来应聘做客服的,需要懂这些吗?所以当时我的答案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影响他人。不知道老板对我的回答印象怎么样,不过他倒是一直强调要帮助同事,一定要相互帮助。这个在团体中是必然的,因为一个团体一定要相互帮助才能进步的。但是作为团体里面的个人,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一个人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话,那他再去怎么帮助别人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员工。所以各司其职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各司其职就是我们各人的课题。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帮别人,要不然的话还要求别人来帮你,那你就是给团体拖了后腿了。而另一个比较深刻的观点就是目的论了。我们现在的样子行为,并不是归咎于过去的影响,而是我们潜意识里有某种目的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比如说我现在在熬夜写文章,并不是我白天没时间,而是我本身就觉得晚上写文章思路会更清晰。过去的影响其实在于我们怎么总结经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的。追究过去的错误,并不会使时间倒退来消除这件事的发生,但是总结反省过去的错误,却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所以我们之所以是我们,并不是因为过去的影响,而是对于现在所作出的反应。人的一生都是有无数个瞬间组成的,跟物理学中的概念说物体都是有无数个离子原子分子组成的概念差不多,只是空间和时间的差别吧。哲人主张我们不需要考虑过去,也不需要张望将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现在的瞬间,那么这一生就可以无愧于心了。我们过得这么苦恼迷茫,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从来的不是因为缺失机会,而是缺失勇气。人都是因为总结改善才有进步,那么从现

  • 6、 重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重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刘艳君

    九月底,想起《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时,发现我只记得“课题分离”、“目的论”这两个关键词了。于是决定重读一遍,这次读的比较认真,一边看,一边做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的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一位擅长对话体的作家古贺史健合作写的。全书通过一位青年向一位精通阿德勒心理学的哲人请教问题的形式,讨论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这次重读,对以下几个概念印象比较深刻,和大家分享。

    一、课题分离

    1、什么是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把自己和他人的课题分清楚,进而试图去干预别人的课题又或者任由别人干预我们的课题。

    怎么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我们可以问自己:做出某种选择之后,结果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又不愿意认真学习,后果是孩子来承担。

    如果朋友对生活有诸多抱怨,却不愿意改变,后果是朋友自己来承担。

    如果我自己身体不好,也不认真锻炼身体,后果我自己承担。

    这样,具体是谁的课题就很清楚了。

    2、课题分离与独立能力

    举个例子,家长常常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忧虑,进而去干涉孩子的学习。在阿德勒看来,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家长能够提供的是支持和鼓励,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帮助他们。

    有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是你不能强迫它喝水。

    至于我们自己的工作、爱情,当然就是我们自己的课题。如果我们任由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包括父母、亲人,那么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会带来烦恼。

    这让我联想到了“独立能力”的培养。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有时候又忍不住插手。据我的观察,这个插手常常是方便了自己。比如,小朋友明明已经会自己穿鞋了,大人还是会帮她,因为“她自己穿太慢了,我们赶时间”。在阿德勒看来,这就是干涉别人课题的一种表现。

    3、别人的课题与自己的烦恼

    有一种常见的烦恼也和“课题分离”有关。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对方却不认可?对方认可或者不认可,那是对方的课题。甚至在人际关系中,对方喜欢你,又或者讨厌你,也是对方的课题。为什么我的父母对弟弟好,对我不好?诚实地说,除了接受,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一旦在他人的课题上反复纠结,人际关系的烦恼就随之而来了。

    二、横向关系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入口,也就是第一步。一切的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第二步是,与他人建立横向关

  • 7、 勇气读书笔记

    勇气读书笔记怎么写, 勇气,有时候真的能助人一臂之力。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勇气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但丁说: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在《勇气》这本图画书里,就蕴藏着无限的勇气,看着封面、封底,我编了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怯怯的、弱弱的站在跳板上,不敢往下跳。下面是有些透明、水蓝色的海,旁边还站着很多人。飞机和热气球跳板那边飞来,上面有很多人。热气球和飞机好像出了什么故障,朝跳板的方向飞过去。小男孩没有退路,只能跳下去,可看样子他十分害怕,海边的人在鼓励他,就来飞机和热气球上的人都在为他加油!必须要赶快往下跳,不然,就会被直升机和热气球撞伤。

    勇气,有时候真的能助人一臂之力。

    春秋战国后期的荆轲,据历史上传说荆轲此人能在任何危险情景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刺杀秦王嬴政前竟然也能置秦人威煞于不顾而冷静自若,可说是非常大胆了,是一个具有胆大性格的人。

    勇气,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勇气,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

    附:教学勇气读后感

    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读《教学勇气》我很感动,这是一部唤醒教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弱点,自己心灵的需要

    甚至有时候,它帮我治疗了心灵伤痛,提升了人生观念,让我的心对过往不再耿耿于怀,有点儿像毕淑敏所说“心轻上天堂”的感觉。

    从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根本问题---“自我认同”,尤其是职业的认同。我觉得,这个认同在这个浮躁时代太不容易了,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还“处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期”很多时候老师们渴望的不是“内心领域的关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我也处在这个时期。

    书中还说“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所谓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敏锐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内心的教学体验,是否快乐、是否紧张、是否慌乱、是否享受?如果不快乐,那么这堂课其实是一种折磨。洞悉内心本质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认同”,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项是职业认同,是否认同自己职业,是职业幸福的关键,也是课堂灵气的关键。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的家长身上。我上周开了一次家长会,从中分享了“自我认同”的理念,我说,我们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源,也出在“自我认同”上,自我认同的缺乏,导致了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否

  • 8、 《我讨厌小草》读书笔记

    《我讨厌小草》这篇文章作者提出小草的三大罪状:第一条罪状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给庄稼施的肥被草轻而易举地夺走了;第二条罪状是草是毒蛇、毒虫的藏身所;第三条罪状是狗尾巴草专门拍马屁的,风一来它就点头哈腰,风一走吧它又盛气凌人,令人讨厌。今天我要说的是草的好处也确确实实存在:小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废气,净化空气,小草还可以保护水土,减少流失,美化环境只是作者没能全面的看问题。如果按作者的这种说法推理应该把草全部除掉,那么地球上就会天天刮沙尘暴,我们人类也会因为空气质量下降而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可是如果一味地称颂草,草比庄稼长得快,那样庄稼就会长不好,粮食就会成为世界性的危机,所以,我们对小草应该扬长避短。 对草的长处,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广大,想办法解决作者提出的草的罪状:第一,我们人类研制出一种特殊的除草剂,只要在有草的地方使用它,野草中吸取养分的部分就会被破坏,然后小草就会自然干死,而对庄稼不会有一点伤害。第二,作者不是说草是毒蛇、毒虫的藏身所吗?最笨的方法都很简单,只要将草剪短,不让它长高就可以了。而且在亚马逊河附近有一种很奇特的草,这种草可以把毒蛇、毒虫赶走,而对益虫、益鸟和人类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我们要是在草坪上种上这种草不久高枕无忧了吗?至于作者列出的小草的第三条罪状,我想那只是作者个人的意见,如果草对人类的危害解除了,作者不再讨厌小草了,也会对狗尾巴草改变态度的。 通过学习《我讨厌小草》这篇文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任何事务都要全面地分析,不要只看一个片面,就轻易做出判断。

  • 9、 读书心得:《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个人的感慨

    人们研究这个或者阅读相关的书籍绝不是为了装使自己显得高深莫测,而是为了使人类或使自己活得更好、获得人生的幸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个人的感慨,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s://www.dhb100.com/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个人的感慨1

    普通人看完的感受,毫无心理学与哲学基础!

    怪书。它所讲述的并不是纠正某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或思维,而是一整套圈连起来的思想。如果你反对一个点,所有的点你都很难认同,我一开始因为好奇因为求知,这个知并不包含答案,但看完第一夜之前的对话,我确实很想知道答案。因为它推翻了大众的普遍认知。第二次谈话前有三个问题,自由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自由?束缚我的究竟是什么?我按我自己的想法现代思维回答了。

    往后看它告诉我们人的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想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从课题分化开始,你的课题,我的课题,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被别人干涉。这中间有一个例子,小孩的教育问题,关于他的学习是他的课题,不是父母的课题,父母都不能去干涉他的课题。不能说,你应该学习,你应该要考哪所学校。能做的是“把马带到井水旁,喝不喝水取决于它自己”。

    它主张目的论,否定精神创伤即“因为过去受过什么伤害,导致我现在怎么样”否定因果论即“因为a我做不到b,内心暗示就是没有a我也能做到b”总之人的行为都带有对自己的“善”在里面为目的。我接着寻求答案,最终问题来到,如何自由,幸福。它对自由的定义是被讨厌的“勇气”,幸福则需要三个阶段来实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自我接纳我尚可接受,因为百分之九十的大众都是普通人总会认识到自己的普通,完成自我认知。他者信赖与他者贡献我却是不敢苟同,太理想化,它主张你只管去开始做,不管他人有没有回应,那是他人的课题,改变自己能改变的。这本书内容真的引起深思或气愤,但其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目前所需的“勇气”啊勒德的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个人的感慨2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总会在某些时刻不自觉的陷入自我厌恶与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偶尔也会觉得生活中存在诸多无奈,若是能换一种活法是不是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又或者对于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

    想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最后只能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样呢?“

    直到某一天我在书店里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 10、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一)

    开元

    前段时间读完了一本叫做《被讨厌的勇气》的书,书的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副标题,吸引我的是书里面新颖的小标题,例如"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以及"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这些充满成长性的观点正投我所好。

    贯穿整本书的是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以对话录的形式展现。书中有一智者,有一青年,智者象征着阿德勒,青年就像是个愣头小子,没大没小地不断质问和怀疑着智者的说法。

    谈起心理学,很少有人会不知道弗洛伊德,稍微深入点的还会知道荣格,但是大多数人听到阿德勒的名字都会一头雾水。阿德勒到底何方神圣?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在心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这本书都给我们做了一一解答。

    阿德勒最出名的著作大概要数《超越自卑》了吧,传说阿德勒其貌不扬,身材矮小,成绩还不好,三岁时弟弟死在他身旁,两次被车撞,五岁差点死于肺炎,可以说命运多舛。他有足够的理由自卑,但他却成为逆袭的典范,并且一直致力于帮助别人超越。

    阿德勒想让我们超越的第一道坎儿叫"过去",精神分析疗法喜欢挖掘人的曾经,将如今的心理问题一股脑地归结于"创伤"这个借口。一味地找原因,纠结于过去,就会陷入"决定论",仿佛命运已被"决定",无法改变。阿德勒甚至大胆地否认"心理创伤",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这句话就像一声棒喝,令人豁然开朗。我们的精神世界本来就不是完全客观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解读都不一样,爱迪生在找到最合适做灯丝的材料之前,尝试过一千六百种材料,而他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只是知道了这一千六百种材料不能做灯丝而已。"这是安迪生赋予失败的意义。一千六百次的失败才造就一次成功,而那唯一一次的成功足以改变世界。失败至少让我们知道了此路不可行,如果只是赋予这样的意义,是否会让人更加坚强?

    阿德勒主张我们挣脱过去,聚焦于当下的"目的论".他认为人的行为都围绕着"目的"在运作,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当事人自己都意识不到。例如愤怒并不是一种失控,而是有意放纵,目的是使他人妥协。按照这个思路,"心理创伤"的概念被创造出来,是否是为了满足"逃避责任"的目的?前两天读到李笑来的一篇文章,谈到"英语思维"是否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英语思维"纯属捏造,那么捏造的目的是否可以理解为许多人因为说不好口语而编撰的借口

  • 2019-10-29

  • 2021-11-27

  • 2019-09-20

  • 2023-02-10

  • 2023-03-29

  • 2023-05-06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1-12

  • 2021-05-03

  • 2021-11-19

  • 2021-07-03

  • 2019-11-16

  • 2019-09-23

  • 2021-07-05

  • 2019-11-06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3-03-28

  • 2023-04-26

  • 2023-05-05

  • 2021-11-1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2-09-15

  • 2022-11-24

  • 2022-01-19

  • 2019-11-06

  • 2023-04-0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10-11

讨厌勇气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讨厌勇气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讨厌勇气读书笔记、2024讨厌勇气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