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勇气的读后感50字 > 地图 > 勇气的读后感50字,2024勇气的读后感50字范文
勇气的读后感50字相关栏目
勇气的读后感50字热门栏目
勇气的读后感50字推荐
勇气的读后感50字

(共 7122 篇)

  • 1、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500字

    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的很不幸,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在书里也提到了类似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很讨厌自己,但是当你问他为什么不改变时,他会告诉你一堆理由,什么没时间,什么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只会看到改变之后的好处,梦想着自己活成另一个人,可是一旦到实行,他们永远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书中跟哲人辩论的青年。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古人说,知行合一,但显然,他们并不在此列,他们上一秒在说自己浑身没有一个优点,下一秒还是该游戏游戏,该玩乐玩乐,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从本质思想上想改变,至于为什么说这些话,也只是给自己一个“善”的理由,你看,我之所以这么一无是处,是因为我没时间啊,我忙啊,我还要去干嘛啊,从因果上来说,这所谓的“一无是处”倒正是他们不改变的内在理由,给自己的不努力答的梯子。

    就像书中有脸红恐惧症的一个女孩子,她觉得只要治好脸红恐惧症,自己就能像心爱的男孩子告白,可事实上,她最害怕和最想逃避的事情,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子拒绝,是失恋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所以,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在,就可以自我逃避,你看,是因为我有脸红恐惧症,所以我没办法向心爱的男孩子表白,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再来就比如考生会想“如果考中的话人生就会一片光明”,职员会想“如果能够改行的话,就能一起顺利”这都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人还是这个人,困难依然没有消除,只是给了自己心里安慰。

    永远记住,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过去已去,未来未来,当你正视自己,从思想的本源正是自己需要改变,你的改变才能有效、真实。

  • 2、 被讨厌的勇气 读后感(3)篇

    人生的意义

    ——读《被讨厌的勇气》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此前我从未想过我会以这样的一种的形式去读一本书,而且参加活动前两个小时我还给自己找了一堆借口逃避这次活动,幸好最后我还是克服了自己。所以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特别想要感谢一下“行动派_克服拖延症”的这次读书活动以及阿邱的邀请,因为他们,我体会到了一种以前没有体会过的读书的快乐,并且加入了一个很热情的四人读书小组。我们小组四人每人都来自不同的行业,长头发的美女是珠宝设计师,以及在电视台工作和从事机械两位帅哥。而“人生的意义”便是我们当时讨论的主题,所以我便用这个主题做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读后感。

    很多人读这本书时更多的是关注书的标题“被讨厌的勇气”以及书里所论述的为什么我们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就像邱所论诉的“《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主要希望我们学会直面人生中的不同的声音,不虚与委蛇,不妄自菲薄,不目空一切亦不迷失方向。面对他人的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客观的对待我们身边的所有声音,接受喜欢,接受讨厌。有些事情进一步是侵犯退一步是窝囊,有些事情进一步是勇敢退一步是阔海,明白是非曲直,理清缘由,广纳谏言才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但是如果完完整整的看完这本书的话就能发现其实到最后书中所探讨的更多的是很多人都曾疑惑过的问题“活着的意义是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一共分了五个章节也并用了很多的例子方便理解,分别是①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②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③让干涉你的人去见鬼;④要走被讨厌的勇气;⑤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而每一个章节所论诉的东西去掉帮助理解的例子简单得概括的就是:

    第一章“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我们的幸与不幸并不是谁的错,因为幸与不幸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由我们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不管是身高长相或是其他我们认为不幸的事物其实大部分都无法改变,所以我们不要去为我们的不幸找原因,而是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方式去考虑它能带给我们的好处,比如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学到的东西以及心境的改变。

    第二章“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其实这与第一部分是连接的,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不幸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与他人的对比。因为与他人的对比导致我们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于是开始自卑自负甚至自厌,随着这种情绪的加深我们会变得想要逃避现实以及人群,甚至发展成抑郁症。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便

  • 3、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由日本的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讲述了如何在繁杂的日常琐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自己的幸福,正是今天大多数的需要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经得一位好友推荐《被讨厌的勇气》在过年这几天看完了。

    拿起这本书读上几页的时候,就已经爱不释手。文章通过哲人和年轻人对话的形式去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与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书籍不同,它摒弃了那些晦涩难的的字符,而是选择了以轻松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类比来贯穿文章中心思想,让人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解读到颠覆认知的观点。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把自己内心那些说不出,左右不了的小情绪解析的如此透彻,仿佛是站在高处看自己,看的如此彻底。很多以往出现的莫名的情绪:自卑、害羞、愤怒、抓狂、烦躁等等这些不清晰,解释不明白的问题,在本书都能找到合理的答案。

    或许很多观点我们认可并认定它的正确,可生活中往往很难做到。哲人说过:践行阿德勒的思想需要我们年龄的一半时间。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读完立刻就会应用,而是认同其中的观点,然后不断的去对照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个,自由、平和、幸福并且不断进步的人。

    本书里太多观点具有颠覆性,所以值得我们反复去研究和实践。一切教人改变,上进的的方法都是工具,唯有践行才是唯一的手段。

    下面为我总结的一些书里的精华。

    1、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很多人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觉得现在的自己种种性格的缺陷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前我也深以为然。但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了心理创伤,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的确被很多人否定,我们自己也想变好,谁愿意永远活在创伤里。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有些人会认定是因为从来受父母教育思想的虐待,侵害,所以现在无法适应社会。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件事说明他内心原本就有促使他这样认定的目的。

    因为这样做可以掩护他作出违反现在生活准则的行为而不受指责。我们大家都是在为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比如,有些人害怕社交,于是闭门不出。这样会让父母担心,从而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同时,如果他像别人一样出门社交,那就回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会成为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甚至是逊色之辈,没人会重视他,这是闭居者常有的心理。

    2、愤怒是捏造出来的

    阿德勒心理学说认为

  • 4、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300字欣赏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由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在复杂繁琐的生活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幸福,这是一本谈论获取幸福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300字欣赏。

    昨天看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还没看完就匆匆写了一些心得。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有些小激动阿德勒的观点太颠覆我们传统认识,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今天心情平静下来,回复常态再去想这本书,我的几个软肋被戳中了。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说的再准确不过。改变这个词应该可以说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个词。

    我们想变得多才多艺,这样我就不用担心找不到我想要的工作。

    我们想变得更能说会道,不管是谈客户、人际交往还是找对象,都是用得上吧。

    我们想变得自律,想做什么的时候,马上就可以进入状态,而且百分百的投入,效率高,收获多

    翻一下我们想改变的清单还真不少。然而,第二天还是跟往常一样,照吃照玩,依然的失落、焦虑、无奈、受挫所以,我们必须得承认改变需要勇气。

    改变意味着否定,虽不是全盘自我否定,也要进行部分否定。

    况且改变不等同于成功,这应该是我们不愿改变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或借口。

    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当要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听从内心,由心而定。

    对于未知的恐惧,是人的本能。当我们习惯了目前的生活,要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进入一种未知的生活,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恐惧或抵触。

    手,硬币,黄金,金币,孩子,小孩,二,货币,交换,购买,支付,支付,改变,男孩,持有货币,朗,雷,巴努蒂

    如果改变后的生活能够预知,畏惧、抵触就会减少很多。所以,很多人想要改变,但迟迟没踏出第一步,或者半途而废。

    或内心看不到希望、或缺乏自信,更有部分人是有太多的因素羁绊。那我们到底要不要改变?

    首先你得明白你是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想改变,还是自己真想改变。

    阿德勒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状态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

    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简单将其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人是群居动物,是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一员就很难不被社会风气所影响。

    比如对比、攀比。在聚会的时候,当某个同学混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而你还在为房为车奋斗的时候,此刻你的内心难道不会略过一丝自卑?当这位同学在高谈阔论的时候,或许你只能默默夹菜。

    如果是因为对比,就

  • 5、 《勇气是成功的前提》读后感

    时间飞逝而过,转眼暑假即将结束。暑假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快乐而充实,上午大汗淋漓的运动,下午就是安静地阅读。在阅读的几十本书中,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给我勇气,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勇气是成功的前提》。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年轻人,他不顾公司的禁令,独自去了禁地。这时,他发现了在禁地的一张布满灰尘的桌上,意外地看见一张纸条,上面清晰地写着:把此牌交给总经理。当年轻人把纸条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期待已久的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将年轻人提拔为总经理助理。

    读了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人生哲理:其实,许多成功作文之门都是掩着的,只有勇敢地去叩开它,大胆地走进去,才能探出个究竟来。敢于破禁者,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以前我非常害怕游泳,一到游泳池就怕得大哭,谁劝都没有用,非常胆小。直到前年,爸爸为我报名参加游泳培训班,在教练的引导下,我渐渐适应了在水中活动,逐渐学会了蛙泳和自由泳,现在的我可以在游泳池里尽情畅游了。

    是呀,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叩响成功之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和困难等着我,但我相信勇气是成功的前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大胆地去体验,一定会成功的!

  • 6、 《教学勇气》读后感:过一种有勇气的生活

    过一种有勇气的生活

    —《教学勇气》读后感

    史伟锋

    【专栏简介】:

    西安市沐春阅读共同体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由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赵清风老师发起,小组成员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主,长安区、莲湖区、碑林区等区老师也参加其中。自第三届“长安行——教师勇气更新活动”在西安举行后,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了读书活动,大家沐春而生。2017年7月,长安《教学勇气》读书会成立,发起人长安三中康知霞老师负责日常管理。史伟锋老师是该读书会成员。老师们用文字记载着每个“拥抱勇气”遇见“沐春”的日子。

    “沐春长安”栏目将编发所有来自西安地区“沐春读书共同体”的教师们的阅读心得、教育故事、情感美文。

    ——编 者

    作者史伟锋,汉族,陕西乾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英语教师。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对绝大多数人,的确如此。我们的意识无法超越现有物质阶段,而伸向未来。所以,我们的生命历程犹如穿行一个漆黑的隧道,只能看见已走过的路,只是回头看看自己哪几步走歪了,哪几步走得“帅极了!”,得一些经验而已。我们无法看见前方。对着漆黑的隧道尽头,我们只好拿深深的回忆当作暖暖的暇想。上帝可怜我们,说得有光照亮,于是我们有了若干带头大哥。他们是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牛顿,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约翰威尔逊,杰斐逊等。伟大的他们可以“无中生有”,超越若干世纪,至今仍然指引我们前行。

    作为一个在隧道里还摸索前行的一个队员,我正昏昏沉沉不知所措时,忽地从天而降一本“武林秘籍”,名曰《教学勇气》,是一位名叫帕克.帕尔默的美国同行写的。我如获至宝,欣然学习之,不禁凄然泪下。这本秘籍反而使我回忆起了久违了的教育江湖……光明顶上,飘渺峰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旌旗招展,一队队人马整齐站成了方阵,各武林门派名号字迹忽然明朗起来。最左侧的是“学习理论”方阵,他们人多势众。一下子竖起了四面旌旗,第一面旗子上写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排头的几位是大师级人物,名震江湖。碰巧我都见过。第一位是巴甫洛夫,只见他一挥手,身后一众人马齐呼:“嘿——哈——经典条件反射”。第二位是斯金纳,他也一挥手,身后人马齐呼:“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嘿——哈——”。第三位是桑代克,他一跺脚,身后一干人马也齐呼:“联结——试错,嘿——哈——”。第四位是班杜拉,只见他一击掌,身后众生也高呼:“观察,嘿——哈——”

  • 7、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一)

    开元

    前段时间读完了一本叫做《被讨厌的勇气》的书,书的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副标题,吸引我的是书里面新颖的小标题,例如"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以及"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这些充满成长性的观点正投我所好。

    贯穿整本书的是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以对话录的形式展现。书中有一智者,有一青年,智者象征着阿德勒,青年就像是个愣头小子,没大没小地不断质问和怀疑着智者的说法。

    谈起心理学,很少有人会不知道弗洛伊德,稍微深入点的还会知道荣格,但是大多数人听到阿德勒的名字都会一头雾水。阿德勒到底何方神圣?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在心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这本书都给我们做了一一解答。

    阿德勒最出名的著作大概要数《超越自卑》了吧,传说阿德勒其貌不扬,身材矮小,成绩还不好,三岁时弟弟死在他身旁,两次被车撞,五岁差点死于肺炎,可以说命运多舛。他有足够的理由自卑,但他却成为逆袭的典范,并且一直致力于帮助别人超越。

    阿德勒想让我们超越的第一道坎儿叫"过去",精神分析疗法喜欢挖掘人的曾经,将如今的心理问题一股脑地归结于"创伤"这个借口。一味地找原因,纠结于过去,就会陷入"决定论",仿佛命运已被"决定",无法改变。阿德勒甚至大胆地否认"心理创伤",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这句话就像一声棒喝,令人豁然开朗。我们的精神世界本来就不是完全客观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解读都不一样,爱迪生在找到最合适做灯丝的材料之前,尝试过一千六百种材料,而他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只是知道了这一千六百种材料不能做灯丝而已。"这是安迪生赋予失败的意义。一千六百次的失败才造就一次成功,而那唯一一次的成功足以改变世界。失败至少让我们知道了此路不可行,如果只是赋予这样的意义,是否会让人更加坚强?

    阿德勒主张我们挣脱过去,聚焦于当下的"目的论".他认为人的行为都围绕着"目的"在运作,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当事人自己都意识不到。例如愤怒并不是一种失控,而是有意放纵,目的是使他人妥协。按照这个思路,"心理创伤"的概念被创造出来,是否是为了满足"逃避责任"的目的?前两天读到李笑来的一篇文章,谈到"英语思维"是否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英语思维"纯属捏造,那么捏造的目的是否可以理解为许多人因为说不好口语而编撰的借口

  • 8、 教学勇气读后感2000字

    教学勇气读后感2000字

    彭蒙蒙

    一个人成为一名好老师,势必会与教学产生这样的联系:相遇——分离——回归 ——题记

    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最近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恐惧。我们都知道,最近发生好几起教师被害的事件,我真的恐惧了。就在前不久我看了《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最近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恐惧。我们都知道,最近发生好几起教师被害的事件,我真的恐惧了。就在前不久我看了《教师日记》这部电影后,我下决心以后要在乡村教书,而现在我却害怕了。也许当初的自己对教育场域并不是很了解吧!幸运的是,我在图书馆与这本书邂逅——《教学勇气》。虽然这本书没有给我明确的建议,但让我对教育场域、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一线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教师日记》这部电影后,我下决心以后要在乡村教书,而现在我却害怕了。也许当初的自己对教育场域并不是很了解吧!幸运的是,我在图书馆与这本书邂逅——《教学勇气》。虽然这本书没有给我明确的建议,但让我对教育场域、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一线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老师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来理解我们所教的学科,认识我们所教的学生。

    这个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当我回忆我接触过的老师时,我发现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

  • 9、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我的教学勇气》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默然一笑,原来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原来,地不分南北,人无论东西,对最初的热诚逐渐消退的遗憾,对日复一日重复工作中积淀下来的烦躁、倦怠情绪的苦恼,甚至,对于选择这份职业是否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疑虑,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我们,都曾经纠结过。

    这本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给我很多共鸣,很多启发。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是什么,令我仍热爱这个职业,即使在最颓丧的时候也不曾彻底失去从事这份职业的勇气?

    是的,我喜欢学生,喜爱他们的朝气蓬勃,享受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光华四射,享受启迪学生心智的成就感。但是,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他们也曾用消极、懒惰甚至是对抗来使我倍感挫折。

    是的,我尊敬这个职业,不仅因为我的父辈是我的同行,更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曾有幸受到过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师的教诲和帮助,能与他们为伍,与有荣焉。但是,因为职业而承受的不理解和轻视,呵呵,同样不止一次。

    为什么我,仍然热爱这份职业?

    记得十多年前,那时,我的职业生涯开端不久。虽然经验并不丰富,但有的是忘我的热诚和勇气,不计较付出,全身心投入,带那班学生顺利毕业,高考成绩不错,自觉功德圆满,卸下一挑重担。假期休息,意外收到班里一个女孩的来信。信里,这个孩子真诚地称赞我是个尽职的好老师。令我感动的是,很多我觉得应该做就做了的事,她都默默地记得,一一道来。

    被肯定的感觉是很美好的,尤其是来自已经毕业的学生,真的会让你觉得挫折和委屈都不算什么,这份职业除了安身立命之外另有价值。

    非常感谢这个孩子,她也许不会知道,在消沉的时候,倦怠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会重读她的信,从中汲取勇气,守护心中的一点光。更因为她的这封信,我更感受到肯定和鼓励的重要,更不吝于以此去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我相信,他们会和这个孩子一样,感受到我的真诚和爱意。

    是的,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我想,这一切的源泉,是因为这份职业要求你付出热爱,同时也会回报以热爱。

  • 10、 《给我勇气的父亲》读后感

    《给我勇气的父亲》读后感

    山京畜牧场学校六(2)班:张林秀指导老师:李金芳

    今天我读了《给我勇气的父亲》之后,让我明白了,父亲的爱是无私的。

    这一篇故事里有着许多人喜爱和惧怕的故事,写了我从小学升到初中之后,我必须从一条小路去镇上的学校里读书,但是这条小路不是很光明,而是恐怖阴森的。

    小路的两旁都是坟地,里面存活着不知活了多少年的松柏树,棵棵都长得很高大,都会感受到恐怖。而我上学必须走这条路。

    有一次,父亲送我去上学,走到一半时,我让父亲回去,我壮壮胆走了几分钟就过去了。

    不久以后的一天,我的闹钟响了,我急忙去上学,来到学校后,才五点三十,后来我就知道闹钟坏了,但是我还是按时去上学,因为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鬼,后来我才知道是父亲给了我勇气。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了父亲的爱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为我们付出的,他的爱是无言的,是严肃的。这种爱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是无法替代的,只有用心去体会的人才能感受到父爱如山的真谛。趁现在让我们好好珍惜这父爱吧!

  • 2019-10-16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4

  • 2019-09-28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1-04

  • 2023-03-29

  • 2023-02-10

  • 2023-05-06

  • 2019-10-29

  • 2019-09-19

勇气的读后感50字
勇气的读后感5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勇气的读后感50字,2024勇气的读后感50字,教您怎么写勇气的读后感5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