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2024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范文大全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推荐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

(共 5923 篇)

  • 1、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由村上春树所著,是一本散文集,讲述一个人通过跑步悟出人生的故事。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村上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是一个长句,与那些五个字以内的书名相比,就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得益于村上的名气,这个书名现在经常被当下媒体评论一些实时题材时所引用。举几个栗子,当我们谈世界杯时我们该谈论些什么,当我们谈马云离职时我们该谈论什么,等等不一而足。

    而事实上,当我们谈xx时我们谈些什么,这个连体式其实并非村上原创。谦虚的他,在书的最后提到,他敬爱的卡佛的短篇集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些什么)才是他这本书标题的原型。

    不如如此,村上还专门登门拜访卡佛的夫人,以征求她的许可。当然,加拉赫也欣然同意。

    谦虚、平静,也体现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字里行间,这也是我喜欢这边书的原因。

    蓝迪

    跑步,主要适合我的性格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讲述了村上十次跑步的感想,除了一次是一九九六年的,其余都是在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的跑步感想。

    而实际上,村上是从一九八二年开始跑步的,至写这边书时已经坚持了跑步二十三年,每年一次全程马拉松。这个记录,放眼全球,估计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长跑与我的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

    在我迄今为此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好习惯里,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多年从不间断的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朝着良好的方向强化。

    村上把喜欢上跑步,归结()于他的性格,这和他后来成为小说家的动因一致。追求一直存在于自身内部的安安静静。表达得准确一点,他性格是那种不以独处为苦的性情。

    脚步声、呼吸声与心脏的鼓动交织一起,营造出独特的节凑。

    村上早期并不是从事写小说,而是开餐饮。用他的话说,做服务业,无法拒绝形形色色的客人,不管顾客是什么人,只要不是太糟糕,都得笑脸相迎欢迎光临,于是改弦更张成为小说家。

    村上属五十时代的人,他开始跑步的时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国内喜欢跑步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城市马拉松的报名一票难求,也有很多人超越了村上春树的记录。

    但在跑步的道路上想把身体和灵活结合在一起的话,还是要读一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至少,村上作为早期一名优秀、专业的跑者,把他的完整心灵路程和

  • 2、 《读书之道》读后感1500字

    《读书之道》读后感

    ——学习之道,学习之"道"

    张家楼小学 丁瑜

    在挑选书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成功学书籍或是讲述一本很中规中矩的说明性书籍,但是拿到手后经过阅读才发现《读书之道》作为一本说明类书籍却又有点像小说。作者通过叙述性的描写来讲述了自己从最初的象棋天才到后来遭遇失败,反思之后又开始接触太极拳,最后又再一次登顶,颇有一种武侠小说中遭遇失败的大侠东山再起的效果,很能抓住读者的心。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作者的象棋之路、太极之路和一些衍生。在书的最开始,作者就表现出来在象棋方面他有着极强的天赋,及其浓厚的兴趣。在一个好老师的指导下,还在小孩阶段的作者学会了如何思考:对于每一个重要决定,要能明白自己的思考过程。虽然在象棋上有天赋,但是失败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后来作者偶然接触了太极拳,并开始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太极最主要的是释放,从而让身体和思想能够慢慢地融合到一起。其本质并不在于和对手硬碰硬,而是在于将对方的能量协调到一起,先屈服于这种合力再用柔力来克服这股力量。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这些宏观上的问题。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作者并非是遇到一件事就立刻投入进去,而是理清思路和脉络,搞清楚先做什么在做什么,刚开始接触太极拳时作者学的是什么呢?不是"太极身体力学的基本准则",而是"冥想法中的六十个基本动作".冥想是什么,就是调整呼吸,理顺你大脑中的想法,理顺心中的想法。冥想的一个基本训练方法就是感受呼吸,感觉你的一呼一吸,每当你的思想走远,就拉回到呼吸上来,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让你关注当下,关注当下的身体,关注当下的思想。作者说,"我意识到当自己轻度放松时,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任意一个部位并深刻体会到它被忽视的存在".

    通过冥想,作者想表达的是从容在各种国际大赛中至关重要。危机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标准。对此,我还算颇有体会,大学时打过校级大大小小的辩论赛,在比赛过程中,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明白,即使处于下风仍保持冷静、从容自如,这种心理战术比起声音大、气势足或者台词华丽都来得有效。如果发自内心深处且灵活的从容成为了习性,从容应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如,那么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将有一番不一样的效果。

    在现代这个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与日俱增,而作者则强调,面对压力,还要学会释放压力。

  • 3、 读书心得:差生的转化1500字2024

    读书心得:差生的转化

    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卡内基;沈从文、苏步青、三毛他们自小都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他们被老师称为笨蛋,受尽屈辱,他们被学校视为不可造就的废品,但是他们偏偏得到历史的青睐,成为杰出人物。这些所谓笨蛋的杰出人物的经历,带给我们教师很多的思考。

    什么是差生?普遍的理解是,学习成绩不良的是绝对差生;品行差的是相对差生;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不良的是双差生。而依据学习成绩决定学生的尊贵低贱并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则是差生的主要根源。也正是这种有失偏颇的简单理解和定性,造就了所谓的差生。长期以来,差生遭遇着生活和学习上的寂寞,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悄然无声地成长,没有人关注过他们的喜怒哀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学生中,永远有好与差之区别。人们希望消灭差生,都是优生,可是,没有差,何来优?有优必有差。人的禀赋也是有差异的,各有所长,皆有潜能。只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开发潜能,这些所谓的差生都是有可能成才的。因此,把目光瞄准在差生身上,不断改变差生的状况,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要转化差生,教师需要摸清差生的基本情况,对差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差生有的是基础知识差,有的是智力发展比较慢,有的是思想品德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差生情况以便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一、爱心感化差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以真诚、团结、无私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爱护关心、帮助、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与差生的建立和睦的关系,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大多数差生成绩差,或者是思想品德差,或是智力发展存在着问题,这时,教师不可歧视差生,要让差生感到自己并不是无药可救,自己通过努力还是可以进步的。最后,教师要寓教于育,因势利导,及时发现苗头,耐心地引导,鼓要敲在点子上,对差生不但要关心还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因为再坏的学生总有他可取的一面,教师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所做的一切给以全盘否定,这样会使差生失掉学习的信心。

    二、信心调动差生

    转变后进生不但要有爱心,而且要有信心。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得人,往往有强烈得自尊心,你信任他,重用他,赋于他更多得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得最好手段。所谓信任,就是对双差生有信心,大胆放手让其在活动

  • 4、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读后感1500字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一书是魏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集粹,是魏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 他讲述了他的人生观,育人观和教学观。

    1

    一、魏老师的人生观

    魏书生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他在《人生的价值: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中说道:人啊!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努力地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吧!做的事情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不要过多关注报酬。报酬越少,吃得越清淡,穿得越简朴,你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临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能自豪而幸福地宣布:我吃穿比平均值少二分之一,而做的实事比平均值多一点。这种思想境界是多么得高,我想正是因为魏书生拥有如此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与威望。又如在《钻研比的学问》中说道:显然目的不同,比的方法也不同。这些年我注意采用一些积极的比的方法。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除了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魏书生老师高尚的人生追求之外,还在人生观这一章节中教育读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尤其是《勤耕不辍,积少成多》和《持之以恒,坚持写日记》这两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最重要,很多论文和成果都可以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积少成多,有无到有的,从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做法中,我深深领悟到了这一点。

    2

    二、魏老师的育人观

    魏老师主张育人于讲读课中。魏老师告诉我们,教学中要发挥每篇课文的感人力量,注意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教师情真意切地教,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扶植正确的思想感情,只要每篇课文都这样做,学生怎能不产生心理位移呢?

    语文教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语文老师应像保育员,考虑孩子的胃口、体制的需要、性格心理的接受能力为己任。讲读课上育人,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使用感染熏陶的方法,使学生因情而明理,认真汲取每篇课文中的营养,使自己成为精神上、人格上的强者。

    魏老师还提倡育人于日记写作中。魏老师把写日记比作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提倡老师留日记题目,进行日记指导。写《两个我》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理智地调动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去战胜把自己拖向泥潭的错误思想。写《只有助人,才能有乐》、《为别人吃亏是福》等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原谅人、帮助人的品质。写《妈妈笑了》、《替妈妈分忧解愁》

  • 5、 读书之《游戏力》读后感1500字

    读书之《游戏力》读后感1500字:

    孩子的成长是要给予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规则之上,只能遵循规则才能脚踏实地的成长。

    自由的漫天行空只会让孩子恐惧,失控的感觉让他们如坐山车,玩游戏也是如此,有时需要父母的主导,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进行游戏。

    游戏中的基本原则是:“先跟随,后主导”,在跟随孩子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到介入游戏并加以引导的机会。

    01、主导孩子的关键:轻推一下

    这里的轻推一下:如建议一个游戏主题,或者仅仅制造一些身体的碰触,然后观察孩子如何反应。

    轻推一下可以是:“我们来玩吧,“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你可以说:”我们去踢球吧”,对于存在无力感的孩子,建议来一场摔跤比赛;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那就试试角色置换,给女孩更多力量,给男孩更多联结。

    轻推的另一种形式,是加入孩子的游戏,然后再把游戏进行一些改变,如果孩子在蹦跳时没笑哈哈,那么你可以先跟他们一样跳起来,然后边跳边唱等;如孩子玩玩具,总是拿一个丢一个的,这时最好不要讲一通专注力道理,而时捡后一起给他,让他从头开始。

    尽可能的在游戏中找些乐子,比如看孩子没精打采的坐在那儿,就说我来给你当毯子吧,然后倒在他身上。

    有时孩子们游戏时不知从何开始,有时是孩子一个人不知如何提议游戏,这时需要我们家长轻轻推时一下,便会引入游戏,或让游戏玩的更有效果啦!

    02、主导孩子的时时法则:联结

    孩子在婴儿时期,经常会做 “可爱状”和“可怜状”,让父母情不自禁地去安抚和照顾他们,所以联结是时时都在,但随着孩子的长大,需求超来越隐晦,有时也不愿意于与父母对视、拥抱这些动作,与父母的联结可能会出现断裂等问题。

    为人父母多年,有时确实感觉到与孩子的距离感,比如出差一段时间,或者错怪了孩子等,只是那时不懂,只是为了孩子与自己的生分而焦虑,为曾经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却被推远而无措。

    原来孩子的认知不足,他在感到孤独、愤怒、委屈时无法用语言告知,只有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时我们应该注意,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在游戏中孩子会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恢复了自信,找回了安全感,与父母的联结也能重新建立起来,所以主动联结是为人父母的重要任务。

    读懂了游戏力后,才知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如作者中文中举例:

    他妹妹黛安去曾经一个学生的家里,这个小朋友和黛安关系非常亲近,只是现在小朋友从幼儿园毕业了。当黛安去看她时,小朋友妈妈就告诉

  • 6、 读书之《柏杨传》读后感1500字

    读书之《柏杨传》读后感1500字:

    《柏杨传》是我最爱看的书,这本书是我们一家人最好的读物,也是作者韩斌老师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我,大家想知道我看后的几点感受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悲惨的童年

    柏杨(郭衣洞是他的学名,“柏杨”是笔名)是河南人。他的母亲生下他不久就去世了。柏杨的父亲(郭学忠)很尽力的做一个父亲。有一天,郭学忠发现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于是,他找了一个后妈(祁氏)。而父亲找的这个后妈,正是柏杨童年阴影的开始。祁氏没有一天是不虐待柏杨的,除了父亲郭学忠回家,她才对柏杨好。

    柏杨当时能活下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那个时候,虽然柏杨家里有吃有喝,但是他的继母从来都无视柏杨。每天早上,保姆会做好一人一份的煎蛋和牛奶。这个时候,柏杨只能“望梅止渴”,因为谁都不理他,每当弟妹吃腻了这份早餐,柏杨总会渴望保姆让他吃,但保姆却自个把这份早餐一扫而光。除了郭学忠回来,继母才给柏杨一点点,至少,不会把他饿死。

    继母时常往死里打柏杨,甚至有一次,拿着西瓜刀追砍柏杨,还好他死里逃生。从那次起,柏杨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没亲娘的孩子。

    二、父亲继母双双吸毒

    这件事是在柏杨上百泉中学时发生的。那个的后妈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对柏杨好得不得了。柏杨被学校开除时,他选择了回家(注:柏杨那个时候在亲戚家上百泉中学)后,天天都在家玩。他的亲戚很不解,但也没问太多。后来,柏杨发现,父亲和继母都染上了鸦片,成为了瘾君子。之前,是继母带头吸起鸦片的,糟糕的是,郭学忠也“奋勇”跟进。随着两夫妻吸毒的开销,原本很大的祖屋,就只剩下一间小房子。郭学忠这才戒毒,祁氏却一直寻找毒资,或者把自己的嫁妆卖掉,以此换钱来买毒品。

    三、婚姻危机

    柏杨一共娶过5位妻子,婚姻危机是同第4位妻子身上发生的。那个时候,柏杨因为经常写杂文批评政府,1968年由于“大力水手”的讽刺漫画而被捕坐牢。当他1977年出狱时,他的女儿(佳佳)已经是一位18岁的少女,倪明华(柏杨的第4位妻子)已经嫁人,还把柏杨租的房子和买的车拿走了,柏杨想见他一面,她拒绝了柏杨的请求。而且柏杨最钟爱的佳佳也对柏杨视而不理,因为柏杨出狱时,佳佳要求柏杨买手表。柏杨身上没什么钱,拒绝了佳佳的要求。从此,佳佳再也没有理过柏杨。那次婚姻是柏杨心理上的伤痕。

    四、柏杨的晚年

    柏杨出狱后,他的行动和言论仍是处处受到国民党特务当局的控制。但是,有一个很有

  • 7、 读书之《主角》读后感1500字

    读书之《主角》读后感1500字: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痴迷,刚刚拿到就爱不释手。从昨天下午一直看到今天早上。看完陈彦老师的小说《主角》后,很多感触涌上心头。因为这部小说写得是秦腔名家,从十一岁直到五十多岁的人生坎坷的经历。

    在剧团做过烧火丫头,曾一度放弃唱戏的念头,因为忆秦娥扎实的功底,更因为她师傅这位伯乐,为了她能够一脉相传,能够传承师傅的吹火,师傅终于在走之前,秦娥最终成为名人,县名人,省名人。她从不和别人争高低,一根筋一股傻气将自己的功底弄扎实,最终成就了她。可是她除了唱戏,其他的事情从来不关心,也不上心。经历了两次婚姻,经历了亲生儿子跳楼身亡,经历了各种打击,依然坐真实的,憨厚的,有点傻气的戏痴。

    假如把这部小说搬到电视上,其影响力绝不亚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人曾说过:秦腔是陕西人的情歌。秦腔将陕西人的喜怒哀乐诠释的淋漓尽致,秦腔有时候委婉、有时候粗犷、有时候豪情万丈、有时候如泣如诉。

    陕西人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憨厚的、生楞的、硬邦邦的。假如你和陕西人打过交道,你就会觉得陕西人直爽、善良、纯朴。对待朋友掏心掏肺,对待有恩的人肯定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秦腔几百年来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戏曲,都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三娘教子——三娘为了教育儿子读书,竟然要将赖以生存的织布机砸坏,可谓是用心良苦。

    杨家将——好男儿好女子要学就学杨家将,带兵打仗,精忠报国。

    窦娥冤——我只记得窦娥被杀时,下起来六月雪,只有被冤屈的人死前才会出现六月雪,血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洒向白绫的奇异场景。最终窦娥冤案被平反,罪恶滔天的人终将受到惩罚。

    三娘教子用苦良心,杨门女将精忠报国,窦娥冤人在做天在看,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就是秦腔的魅力,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能被一代代传唱。它不仅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向人们传播着老祖宗千百年来不变的正义的力量。

    从记事起,我就喜欢上了秦腔。每年冬天北酥酪大队都会请西安秦腔剧团来演出,当时的戏子都安排在各家各户。那时候平静的小村庄比过年还高兴。孩子们一放学早早做完作业,就缠着大人们去看戏。

    早上我们上学时,看到演员们在学校门前的空阔麦场走势,练腿。晚上放学后,我们早早的拿着摆凳子站好位,然后和小伙伴们簇拥着去戏台后化妆间。我们只能在门口远远观望着。有一次一个大花脸出来了,把我们都吓唬住了,如鸟兽散四处逃窜。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村里都会打社火。敲锣打鼓,

  • 8、 读书感悟之《两河口》读后感1500字

    读书感悟之《两河口》读后感1500字:

    一本较长的小说,主要涉及两代人,如同一段如烟的历史,在两河口的青山绿水中栩栩如生。

    1、故事

    故事主要从一家小小的私人学堂开始,上一代的人觉得有文化是一切的根基,于是请了姜先生作为老师,为五位小小学生传教授业解惑也,而故事中的每一个学生便与两河口的历史文化、青山绿水以及风俗人情交织在一起,谱写了又似哲学思考,又似人生百态的图景。

    四川的袍哥文化、解放前普种鸦片的狂欢、深山中的独牛传说、帮派间的仁义道德、国共两党的大势倾然,五位小小学生,五种不同的命运,好似从小小年纪便能窥探出的未来道路,死伤蓦然回首,眼见人高楼起,又见其高楼倾。

    写得是小说故事,却发人深思,想做什么样的人,确定了日后什么样的路。

    可是,所有的人都努力做着最好的自己,却终被历史的洪流裹挟,有些人即使换了道子,有些人早早见了端倪,有些人无奈抗争。

    文中有一位猎人说道,与人斗,终有死伤。与兽斗,人终胜。

    2、人物

    最初拿到此书,以为讲得是东北,翻阅间发现是川西,此书为外公留下的书,作为四川人的外公,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是觉得事情历历在目,还是多为杜撰。

    书中五位学堂学生,张济邦最为聪慧,却也是历史最为明显的牺牲品,父亲因为袍哥文化的影响,作为不错的清水袍哥,但最终被人杀害,开篇啊笔墨最多的聪慧孩童通过军校考试,却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进了国民党当官员,虽圆了父亲希望家中出官的想法,却最终在历史的裹挟中,寥寥数笔,最终去台岛避难。

    青年归家的最后一次是结婚,而后怕再无归期。

    笔墨最多的张致斌,老师给的名字,望其能文能武,却也不负众望,立足两河口,带数百弟兄,做保帮互帮之事,勇能干掉原来的地头蛇,智能联系到有名望的后台,在两河口的街头,混得好不得意,但也应了托枪带帮没有好下场,最终死在阴阳界之上,本书的最后,张致斌枪杀母亲,妻子,拖抢的一个兄弟,留下了张济邦的儿子,和一位穷苦出生的伙计送张济邦的儿子下山。

    看似张狂之举,却也是明智之举,缴械投降,不杀妇孺,但若在那样的背景下活下来,怕是最终结果也是受尽屈辱。

    姜维淑乃姜先生之女故在那个时代有幸有课堂读书,却也是整本书中最为不幸之人,奉父母之命嫁于张济邦,却在不久后,公公被人暗杀,先生下落不明,看似有幸又在父母的牵头之下怀着张济邦的孩子嫁给早就郎情妾意的张致斌,却也埋下了一生阴霾,能看得透世事,却无能为力之感,几乎是姜维淑后半

  • 9、 读书《异乡人》读后感1500字

    读书《异乡人》读后感1500字:

    加缪的这本《异乡人》,在初读时并未读懂。因为作为一名法学生,并不能理解主角因为任何原因去杀人而不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

    后来读了清华赵晓力老师的导读,有了一点点思路,在《异乡人》的背景中,被杀的阿拉伯人是历史上的被殖民者,而主角默尔索,是白人,是历史上的殖民者,作为被殖民者,不仅没有名字,没有面孔,就连死亡时也没有任何描述,他不是作为一个人被杀死的,而是像是一件物品,只有简单的几笔白描,一个铅笔绘制的草稿轮廓,在被杀死之后,这轮廓也被擦去了,毫无痕迹,

    对默尔索的审判,从未考虑被害者的情况,而仅仅是从默尔索在母亲下葬时的态度,母亲过世后的行为去考虑其是否有罪。这看起来有些荒谬,却是本书殖民历史背景下人人信服的理由。所以这并不是一部关于法律的小说,而是关于主角成长,反抗主流价值观的哲学书。

    将书收起时,我再度仔细观察书皮上抽烟的男士,沧桑中透着深刻,偶然瞥见当初吸引我的那行字,“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电光火石间,如同醍醐灌顶,我似乎悟了一点《异乡人》的意义。

    正如本书的另一译名——“局外人”,对于这个社会而言,默尔索始终像个局外人。他不参与人群密集的活动,周日可以在家中窗前呆坐一天,哪怕只是看着街道从明亮转入暮色;他对结婚也没有期望,玛丽希望结婚,他就同意,但对于玛丽“爱不爱”的发问,他却答不上来;对于邻居的求助,他虽是有求必应,但却是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心态。主角就是这样一个几乎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对他来说,社会交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

    因为不受社会主流文化的拘束,所以社会性的契约也都无法制约他,宗教、道德,皆是如此。他不接受上帝的救赎,不认同宗教的意义,因为无法照料母亲而将母亲送养老院。不因为社会对养老院的看法而有负担,进而继续保持不适宜的养老状态,在母亲去世时也不刻意装作悲伤,他的情感从不惺惺作态,而只是顺从他自己肉体的基本需要,这是一个冷漠但真实的人,一个活在关系之外的人,社会对于他是异乡,死亡对于他是重生,虽然犯下杀人罪行,但他的灵魂是无罪的,是不应当被审判的。因此他接受法律的约束,按照法律程序被监禁,提起上诉,但是却拒绝神父的开导和上帝的宽恕。

    在人生的最后,默尔索虽然曾有过对未来生活的一些期望,但面临神父的诱降时,仍然表达了对主流文化的拒绝,在一番愤怒地宣泄后,他也终于完成了自我认

  • 10、 读书学习永远不晚——《槐垣文谭》读后感1500字

    读书学习永远不晚——《槐垣文谭》读后感1500字:

    近期认真拜读了大荔著名作家马行健老师的随笔《槐垣文谭》,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深深地被马老师读书生活、知识积累、写作毅力所感动,亦被马老师力求上进、顽强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鼓舞。

    这里,先不谈马老师与病魔抗争26载的意志有多坚,亦不说马老师攀缘文学的阶梯有多难,也不论马老师业余创作的作品有多丰,更不提已逾古稀之年每天坚持跑步健身的体能有多大,单是马老师的读书习惯与读书生活就足以使我震撼的了。

    醒悟之早,博闻强记。马老师在《我的读书和写作生活》一文中写到:“读书应当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好习惯。喜爱读书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嗜书如命,手不释卷,笔耕不辍。”马老师七岁时就喜欢上了读书,说自己在二年级时竟能把两万多字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连比带划的诵下来,受到老师称赞后一发不可收拾。用原话说“见什么书,什么戏本都想看,都想背。”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以至于还在上小学时就把“巷里一个上初中的学生那里借来他的语文课本,也看得津津有味”,尽管读起来佶屈聱牙,但熟读成诵,至今不忘。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伴随了马老师的一生。他时时不忘读书,刻刻都在学习,以至于去西安做胃癌切除手术,提包里装的都是贾平凹和三毛。也正是从小爱读书爱背诵的习惯,让他在阅读写鸿篇巨制时很顺利过了语言关。

    读书之广,兼收并蓄。翻开《槐垣文谭》目录不难发现,马老师读书之广,涉猎之众是非常惊人的。古今中外、现代当代、业余专业……从福楼拜到莫泊桑,从欧.亨利到马克.吐温,从托尔斯泰到高尔基,从萧红到林徽因,从汪曾祺到沈从文,以至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莫言……在《陈忠实:静下来多读书》一文中,马老师深情的写到:“我从早读到晚,或借或买,图书馆里获得解禁的小说和刚刚翻译出版的国外的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却陌生的大家名作,一概抱来阅读”,“目的只有一点,用真正的文学来驱逐来荡涤我的艺术感受中非文学因素。”这样大量的阅读对以后的文学创作无疑是有益的。

    感悟之深并引此为鉴。马老师不仅仅博览群书是好,且对读书之后的感悟也是一般人很难企及的。他从读《高尔基极其创作》中悟到了“清心寡欲,沉下心来,向师友学习,坚持下去,你就会做出成绩来”;从马尔克斯的《变形记》中悟出了灵感是“存乎一心,得之一瞬”,读书笔记是一种“感情在长期的思念和反复的折磨中考虑的结果”;读契诃夫的《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4-26

  • 2019-09-20

  • 2021-04-22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1-08-11

  • 2022-01-08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6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1-12-24

  • 2019-10-19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
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大全,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2024,更多谈读书读后感15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