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 > 地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202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相关栏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热门栏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推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

(共 5970 篇)

  • 1、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
  • 2、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平凡人的不凡
    姓 名:王美玲 平凡人的不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941年,香港沦陷。霎时乌云蔽日,人民渴望光明,故而走上了漫长的抗争之路。片中的方母本是位典型市井气的母亲,如果没有战争,她应该会度过一个不错的晚年,拥有着小人物所属的幸福。可是处于乱世,就必须有人要站出来为自己和后人谋生路,这时,方母勇敢的站出来了。在女儿执意要加入地下工作时,方母开玩笑的说“自己死不重要,千万别连累队友。”没想到在最后一刻,方母身体力行的证实了这一句话,牺牲了自己,解救了队友。 其实方母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大家本为生计而生,遇上战乱,就不得不站出来只为保护家人。古人言乱世出英雄,而在我心里方母就是英雄。她和你我的母亲一样,精明圆滑,吝啬,还唠叨,但有一颗深爱着我们的心,方母会在方姑睡觉时默默为她熬上一碗粥,会在方姑投身地下工作时为她送上一把伞和一枚戒指,这些都是很平凡却最打动人的细节。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被日军发现后她临危不乱,反应迅速,不顾自身安危努力保护队友安全,她从小爱变成大爱,一瞬间成了大家的母亲。我觉得,勇敢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有比自身性命更重要,更想要守护的东西。她对革命的热爱也许更多是来自于对女儿的担忧的关爱,她这辈子最希望看到的也许是女儿能早日戴上结婚戒指,可是这一天她没有等到。 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她从已经见底的米缸里舀了一碗米,而后又放回去一点;她发现笼子空了,明知是女儿放走的兔子也没有出言怪罪;问女儿男朋友什么时候回家吃饭,还特意准备了饭菜......这一幕的一幕都刻画出了方母对方兰的爱。在得知方兰要离家做抗日宣传工作时,方母舍不得女儿走,前一秒还在赌气说你走了就等着回来给我收尸,后一秒就跑出去塞给女儿戒指和竹伞,她也知道女儿今后要经历的风雨一把竹伞是挡不住的,她也想在女儿结婚那天正式的把戒指传给她,可是战乱时期,我们不敢等,因为害怕每一次相见都是永别。 在女儿的队友因为太累睡着时,方母毅然决然的去替她送情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只不过想让她少累一点多休息一点,爱自己的孩子也心疼别人家的孩子。在最后要被枪决之际,还在向一旁被抓的队友道歉:“对不起,连累你了。” 她是如此的勇敢,又如此的卑微。她为抗日而死,但没有任何一部史书会记载着她的名字,就像无数默默牺牲的人一样。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河,她们就是托举河流向前奔涌的河床。 明月会有时,可人已不再。向所有
  • 3、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2024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 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 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

    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

    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

    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人举杯望向明月,苦想着这月圆

  • 4、 《明月几时有》影评400字

    《明月几时有》影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冲着导演许鞍华,冲着从未看过香港地区抗战题材,冲着周迅和霍建华去看了电影《明月几时有》。 这是与以往所看过的抗战题材截然不同的切入点,电影表现了抗战期间香港的民生、民怨,更是表现了抗战期间民众的抗日情节(或许是情怀?)。 演员尤其是叶德娴演的妈妈,言谈举止,举手投足满满的粤风,太有代感。电影充分演出了日本占领统治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时时生活在恐惧中,度日艰难。避难的穷文人,房东小心翼翼的斤斤计较,这场景既表达了一个最普通家庭主妇持家的细致,又充分展现了当时不分身份的艰难,但每一个人都善良的,战争带给百姓的只有民不聊生。当妈妈听到外面的特有声音,赶快吹灭火烛,告诉女儿(周迅饰)又在抢花姑娘,此时声音有着压低的惊恐,没有夸张的大喊大叫或喘气声,说明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无奈的恐惧。这也是民众抗战的心理(思想)基础。 周迅读矛盾散文那段绝对精彩,周迅的台词功夫堪属顶级。点出来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所有的期望。 霍建华饰演的潜伏者也是不同以往的,看似胆小,眼神里没有闪烁着所谓精明,但对感情是热烈的,对潜伏任务执行毫不迟疑,牺牲的不如其他作品的壮烈,但临终那一刻我眼泪夺眶而出,相当感人。 整部电影没有大场面的部队集结战争场面,没有炮火连天的激战场景,有的是抗日的火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他们随时参战,随时献出生命,为了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恰恰就是这些平淡带给我更多的震撼。 电影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对!就是音乐。久石让配乐每每出现都是点睛之笔,情绪、希望、悲伤与激情都会随着演员的表演和音乐而调动。大咖当之无愧。
  • 5、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聊聊李锦荣

    ——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关于音乐 】

    今晚的音乐,我改编了电影《明月几时有》的主题曲《曾经守候》。在这部电影里,华哥饰演的【李锦荣】是一个让人难忘的角色:他有才华,有品位,有追求,浪漫又懂生活。他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他有他的选择他的执着。温柔的钢琴曲,献给李锦荣,也献给在那个动荡年代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以及,此刻听到这首曲子的你。

    祝福大家好梦。

    ————

    【正文】

    我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所以散场时,与其说有多么大的感慨,不如说我其实有点懵——千言万语在心中,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几天后,当我弹这首曲子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我就哭了——看来,这片子后劲儿很足,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品。

    我是冲着华哥塑造的李锦荣去看的,但我的收获不只是这个角色。这部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方姑、方姑的母亲、刘黑仔、千金地下党、叫不出名的各位情报人员、游击队长、逃难的文人们、甚至是方姑的表姐、媒婆、饭店的老板这些可能就几句台词的人,在战争面前,每个人的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不喜欢那种假大空的舍生取义,因为那不是人性。

    拿李锦荣来说,他的本性是浪漫的、有才华的、有品位的。你看他登场的时候背景多好看:明媚的绿色,蜗牛吐着泡泡,肥大的兔子安逸的嚼着草——好生动好可爱,完全联想不到残酷的、压抑的战争。我不禁想,这样的人,如果换成在和平时代,他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李锦荣的魅力,在我看来,恰恰是他的本性,和他所在的现实产生冲突后,他的最终选择。

    在观影中,李锦荣离开大佐房间后枪声响起,我的左前方传来一个很稚嫩的童声:“他是被打死了吗?”

    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用眼睛来确认,对于大人来说,很多事是不需要表达那么直白的。我当时有点伤感,但又不是那么的伤感,因为在那种局势下,这就是李锦荣必然的人生之路——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的。

    我想,李锦荣自己也是很清醒的,在战争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在顺势而为。所以,这部影片让我最感慨的,是人的“命”、“运”和“势”。

    大佐爱才,所以李锦荣能够在日本人手下做事,出入自由;大佐有戒心,所以李锦荣察言观色,谨慎小心。李锦荣在摸索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去平衡,去做他该做的事,这就是他的成长——毕竟他所在的地方,凶险异常。

    在外人看来,他的行为就是“汉奸”,甚至他自己也表现出沉迷酒色、轻浮风流的模样,可是,眼神是不会骗人的。大佐是心

  • 6、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500字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在我喜欢的女导演里,香港的许鞍华导演算是一位非常令我佩服的导演。刚刚看完她在2年前拍的《明月几时有》,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之情。一位杰出的导演,能够通过作品让观众受益,让时代觉醒,让社会进步,无疑,许鞍华导演做到了。 看过许导演的不少电影,有喜欢的也有感觉一般的,刚刚看完的这部电影《明月几时有》,属于喜欢的那种。电影通过真人真事改编的日军占领香港时期的那段历史,虽然有着艺术的加工,但是,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再现了70多年前的战火纷飞的香港同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向上精神。 今天是清明节,看了这部电影,我也好像是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样,被那些在为民族和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烈士感动,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根本不用说教,就是把事情娓娓道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国家的危难和国人的自强不息。这是一部我看来反映香港反日本侵略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为许鞍华导演鼓掌,为演员们喝彩! 既然说到演员,我就多提一句,这部电影,让我对彭于晏有了改观,之前在姜文导演的片子里面看到这位帅哥后,非常倒胃口,通过《明月几时有》让我大呼意外,原来演员的表演,其实和作品的剧情及导演有莫大的关系,演员往往是被动的,好的演员就是能够演什么像什么,比较之前对彭于晏的反感,这部《明月几时有》让我对他的评价大有转变。 片中还有一位我很喜欢的演员是香港重量级的影后叶德娴,看过她在许鞍华导演的很多电影里面有过出彩的表演,这次的表演是绝对的厉害,从开头到结尾,我对叶德娴的表演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绝对不输周迅。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能够影响一个时代,影响一代人,这部《明月几时有》引用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既融入了古典底蕴,又寄托人文情怀,烘托出导演要表达的美好愿望。最后提一句,这部电影的音乐是久石让的手笔,一部反映中日战争的电影,有许多日本的制作人员加入,由此可见,期望世界和平是大家共同的祝愿。
  • 7、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800字欣赏

    《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由许鞍华执导,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主演,讲述了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为了保卫香港而展开的战争,让我们看到国人在面对国家大义面前当仁不让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明月几时有观后感800字欣赏。

    1942年冬,香港沦陷,众多文人雅士被困香港,一场胜利大营救在香港东江游击队的秘密行动下顺利实施,救出被困于香港的茅盾、邹韬奋等八百多位文化人士。

    面对日军的侵占,疯狂抢掠,以年轻小学教师方兰,短枪队长刘黑仔,文艺青年李锦荣,以及表面市侩自私内心火热善良的方母等为代表的一群地道香港小人物参与到保卫香港与凶残日军对抗的地下运动中。为了与日军对抗,他们不怕分离,不怕牺牲,一心只为着使更多人参与到抗战运动中来,只想着日军能被驱出香港,让香港人民不再过着忍饥挨饿,妻离子散,整日人心惶惶的日子。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伴随战争产生的永远是硝烟、鲜血还有牺牲,永远是分离、无奈还有心酸。在电影中,方兰与方母分别,聚少离多,母女相聚最多一顿短暂的粗茶淡饭;方兰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李锦荣告别,相爱但不能相拥,爱情被战争阻隔,哪怕一个小小的拥抱都是奢侈;方兰与一同经历生死的友人刘黑仔告别,同在一片蓝天下,一经分别就可能一世离别。

    尽管离别的心酸不减,但依旧要对抗战抱有希望。对于每一次分别,方兰总会告知对方等胜利后再见,对这一份抗战工作不仅坚持着还对此满怀希望,这种信念感染着每一个参加抗日的热血男女。

    影片中方伯母这一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她吝啬自私,但是在面对人面兽心的日本人时,她不仅没有反对女儿方兰的工作,反倒做起了女儿的左膀右臂,多次为地下工作传送信件。最终也因为传信被捕,被捕后的她害怕得发抖,尽管如此,她还是对一同传信的彬仔姐姐说一定要说你不认识我,遭受棒打的时候还是一口咬定不认识同行之人。她说,自己落难了一定不要连累别人,并且她还让彬仔姐姐将这话传达给女儿方兰。这样的转变让人觉得她这一角色倍加伟大,愿舍其小我保家卫国。方母对于自己被捕枪决的结局并不惧怕,生前最后一句话仍是对被自己连累的年轻女子的对不起,但是从影片可以看出,女子并不埋怨方母,同为抗日工作者,他们始终一条心。

    该部影片名为《明月几时有》既是表达香港市民对于光明的渴望,也是表达人们对团圆的期盼,更是表达了人们携手同心,为家国命运而付出的共同努力。这样的一群抗战人士,尽管力量有限,但是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无数人,他们所渴望的

  • 8、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平凡人的不凡

    《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由许鞍华执导,由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主演,是一部历史题材影片,讲述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为保卫香港与凶残的日军抗争,付出青春和生命的故事。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平凡人的不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941年,香港沦陷。霎时乌云蔽日,人民渴望光明,故而走上了漫长的抗争之路。片中的方母本是位典型市井气的母亲,如果没有战争,她应该会度过一个不错的晚年,拥有着小人物所属的幸福。可是处于乱世,就必须有人要站出来为自己和后人谋生路,这时,方母勇敢的站出来了。在女儿执意要加入地下工作时,方母开玩笑的说自己死不重要,千万别连累队友。没想到在最后一刻,方母身体力行的证实了这一句话,牺牲了自己,解救了队友。

    其实方母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大家本为生计而生,遇上战乱,就不得不站出来只为保护家人。古人言乱世出英雄,而在我心里方母就是英雄。她和你我的母亲一样,精明圆滑,吝啬,还唠叨,但有一颗深爱着我们的心,方母会在方姑睡觉时默默为她熬上一碗粥,会在方姑投身地下工作时为她送上一把伞和一枚戒指,这些都是很平凡却最打动人的细节。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被日军发现后她临危不乱,反应迅速,不顾自身安危努力保护队友安全,她从小爱变成大爱,一瞬间成了大家的母亲。我觉得,勇敢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有比自身性命更重要,更想要守护的东西。她对革命的热爱也许更多是来自于对女儿的担忧的关爱,她这辈子最希望看到的也许是女儿能早日戴上结婚戒指,可是这一天她没有等到。

    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她从已经见底的米缸里舀了一碗米,而后又放回去一点;她发现笼子空了,明知是女儿放走的兔子也没有出言怪罪;问女儿男朋友什么时候回家吃饭,还特意准备了饭菜......这一幕的一幕都刻画出了方母对方兰的爱。在得知方兰要离家做抗日宣传工作时,方母舍不得女儿走,前一秒还在赌气说你走了就等着回来给我收尸,后一秒就跑出去塞给女儿戒指和竹伞,她也知道女儿今后要经历的风雨一把竹伞是挡不住的,她也想在女儿结婚那天正式的把戒指传给她,可是战乱时期,我们不敢等,因为害怕每一次相见都是永别。

    在女儿的队友因为太累睡着时,方母毅然决然的去替她送情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只不过想让她少累一点多休息一点,爱自己的孩子也心疼别人家的孩子。在最后要被枪决之际,还在向一旁被抓的队友道歉:对不起,连累你了。

    她是如此的勇敢,又如此的卑

  • 9、 《水调歌头》读后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起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

    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

  • 10、 水调歌头读后感

    读了《水调歌头》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苏轼所谓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的含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读后感篇一

    我翻开课本,重读了《水调歌头》一文这篇课文虽然极为简短,但给我的印象却极深。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透过这几句诗,我似乎看到了苏轼脸上的忧愁,他痛恨朝廷之中那种官官相护、勾心斗角的黑暗生活,又想念七年没见面的弟弟。然而面对这种事情,苏轼并没有怨天尤人,却能把心事托付于明月,写出许多瑰丽雄伟的诗句,使后人感慨万千。苏轼这种“不以已悲”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苏轼不仅具有“不以已悲”的态度,而且还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精神,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发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悲、欢、离、合,月亮同样不会长久完美。这句诗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实,无论处在逆境也好,顺境也好,我们都应该像苏轼一样,具有这种乐观的态度,环境的缔造是人为的,而自身对待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不管处在什么环境,只要我们时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皆能处处泰然,不因处于逆境而有所改变,退一步海阔天空。

    多少文人骚客因逆境而怀忧丧志,把豪情丧失掉。如唐朝的李贺因受打击,抑郁而终。反观苏轼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的乐观态度。可惜李贺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况且,李贺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沉郁不振,这对社会乃至个人又有何益?

    回眸人生,有些人开始渴望天边会有不逝的彩虹,人间会不有散的宴席,追寻着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现实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的逆境所代替,生命中常常夹着唏嘘的叹息。其实,逆境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它是顺境的一种反面外观。它对顺境,不仅是衬托,更是其意义的说明和解释。人生的真谛,往往不是寄寓“歌舞升平”的繁华,也非蕴寓“平步青云”的惬意,更不在乎“功成名就”的完美。因为这些,给人太多的表象,从而使人有能忍受逆境的磨练。用一颗平常乐观的心去品尝人生,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人是可悲的,我们应该以“不以已悲”的乐观态度去面对逆境,这样才会感到快乐。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苏轼所谓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的含义。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时时贡献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结果。我们也应如此,时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3-06-03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1-05-09

  • 2021-11-01

  • 2022-12-30

  • 2019-09-20

  • 2021-09-11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5-17

  • 2019-10-16

  • 2019-10-11

  • 2022-12-14

  • 2023-06-22

  • 2019-11-23

  • 2019-09-20

  • 2022-12-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202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