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 地图 >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024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相关栏目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热门栏目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推荐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共 9417 篇)

  • 1、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精选优质读后感)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
  • 2、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平凡人的不凡
    姓 名:王美玲 平凡人的不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941年,香港沦陷。霎时乌云蔽日,人民渴望光明,故而走上了漫长的抗争之路。片中的方母本是位典型市井气的母亲,如果没有战争,她应该会度过一个不错的晚年,拥有着小人物所属的幸福。可是处于乱世,就必须有人要站出来为自己和后人谋生路,这时,方母勇敢的站出来了。在女儿执意要加入地下工作时,方母开玩笑的说“自己死不重要,千万别连累队友。”没想到在最后一刻,方母身体力行的证实了这一句话,牺牲了自己,解救了队友。 其实方母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大家本为生计而生,遇上战乱,就不得不站出来只为保护家人。古人言乱世出英雄,而在我心里方母就是英雄。她和你我的母亲一样,精明圆滑,吝啬,还唠叨,但有一颗深爱着我们的心,方母会在方姑睡觉时默默为她熬上一碗粥,会在方姑投身地下工作时为她送上一把伞和一枚戒指,这些都是很平凡却最打动人的细节。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被日军发现后她临危不乱,反应迅速,不顾自身安危努力保护队友安全,她从小爱变成大爱,一瞬间成了大家的母亲。我觉得,勇敢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有比自身性命更重要,更想要守护的东西。她对革命的热爱也许更多是来自于对女儿的担忧的关爱,她这辈子最希望看到的也许是女儿能早日戴上结婚戒指,可是这一天她没有等到。 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她从已经见底的米缸里舀了一碗米,而后又放回去一点;她发现笼子空了,明知是女儿放走的兔子也没有出言怪罪;问女儿男朋友什么时候回家吃饭,还特意准备了饭菜......这一幕的一幕都刻画出了方母对方兰的爱。在得知方兰要离家做抗日宣传工作时,方母舍不得女儿走,前一秒还在赌气说你走了就等着回来给我收尸,后一秒就跑出去塞给女儿戒指和竹伞,她也知道女儿今后要经历的风雨一把竹伞是挡不住的,她也想在女儿结婚那天正式的把戒指传给她,可是战乱时期,我们不敢等,因为害怕每一次相见都是永别。 在女儿的队友因为太累睡着时,方母毅然决然的去替她送情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只不过想让她少累一点多休息一点,爱自己的孩子也心疼别人家的孩子。在最后要被枪决之际,还在向一旁被抓的队友道歉:“对不起,连累你了。” 她是如此的勇敢,又如此的卑微。她为抗日而死,但没有任何一部史书会记载着她的名字,就像无数默默牺牲的人一样。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河,她们就是托举河流向前奔涌的河床。 明月会有时,可人已不再。向所有
  • 3、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500字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在我喜欢的女导演里,香港的许鞍华导演算是一位非常令我佩服的导演。刚刚看完她在2年前拍的《明月几时有》,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之情。一位杰出的导演,能够通过作品让观众受益,让时代觉醒,让社会进步,无疑,许鞍华导演做到了。 看过许导演的不少电影,有喜欢的也有感觉一般的,刚刚看完的这部电影《明月几时有》,属于喜欢的那种。电影通过真人真事改编的日军占领香港时期的那段历史,虽然有着艺术的加工,但是,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再现了70多年前的战火纷飞的香港同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向上精神。 今天是清明节,看了这部电影,我也好像是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样,被那些在为民族和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烈士感动,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根本不用说教,就是把事情娓娓道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国家的危难和国人的自强不息。这是一部我看来反映香港反日本侵略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为许鞍华导演鼓掌,为演员们喝彩! 既然说到演员,我就多提一句,这部电影,让我对彭于晏有了改观,之前在姜文导演的片子里面看到这位帅哥后,非常倒胃口,通过《明月几时有》让我大呼意外,原来演员的表演,其实和作品的剧情及导演有莫大的关系,演员往往是被动的,好的演员就是能够演什么像什么,比较之前对彭于晏的反感,这部《明月几时有》让我对他的评价大有转变。 片中还有一位我很喜欢的演员是香港重量级的影后叶德娴,看过她在许鞍华导演的很多电影里面有过出彩的表演,这次的表演是绝对的厉害,从开头到结尾,我对叶德娴的表演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绝对不输周迅。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能够影响一个时代,影响一代人,这部《明月几时有》引用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既融入了古典底蕴,又寄托人文情怀,烘托出导演要表达的美好愿望。最后提一句,这部电影的音乐是久石让的手笔,一部反映中日战争的电影,有许多日本的制作人员加入,由此可见,期望世界和平是大家共同的祝愿。
  • 4、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800字欣赏

    《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由许鞍华执导,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主演,讲述了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为了保卫香港而展开的战争,让我们看到国人在面对国家大义面前当仁不让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明月几时有观后感800字欣赏。

    1942年冬,香港沦陷,众多文人雅士被困香港,一场胜利大营救在香港东江游击队的秘密行动下顺利实施,救出被困于香港的茅盾、邹韬奋等八百多位文化人士。

    面对日军的侵占,疯狂抢掠,以年轻小学教师方兰,短枪队长刘黑仔,文艺青年李锦荣,以及表面市侩自私内心火热善良的方母等为代表的一群地道香港小人物参与到保卫香港与凶残日军对抗的地下运动中。为了与日军对抗,他们不怕分离,不怕牺牲,一心只为着使更多人参与到抗战运动中来,只想着日军能被驱出香港,让香港人民不再过着忍饥挨饿,妻离子散,整日人心惶惶的日子。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伴随战争产生的永远是硝烟、鲜血还有牺牲,永远是分离、无奈还有心酸。在电影中,方兰与方母分别,聚少离多,母女相聚最多一顿短暂的粗茶淡饭;方兰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李锦荣告别,相爱但不能相拥,爱情被战争阻隔,哪怕一个小小的拥抱都是奢侈;方兰与一同经历生死的友人刘黑仔告别,同在一片蓝天下,一经分别就可能一世离别。

    尽管离别的心酸不减,但依旧要对抗战抱有希望。对于每一次分别,方兰总会告知对方等胜利后再见,对这一份抗战工作不仅坚持着还对此满怀希望,这种信念感染着每一个参加抗日的热血男女。

    影片中方伯母这一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她吝啬自私,但是在面对人面兽心的日本人时,她不仅没有反对女儿方兰的工作,反倒做起了女儿的左膀右臂,多次为地下工作传送信件。最终也因为传信被捕,被捕后的她害怕得发抖,尽管如此,她还是对一同传信的彬仔姐姐说一定要说你不认识我,遭受棒打的时候还是一口咬定不认识同行之人。她说,自己落难了一定不要连累别人,并且她还让彬仔姐姐将这话传达给女儿方兰。这样的转变让人觉得她这一角色倍加伟大,愿舍其小我保家卫国。方母对于自己被捕枪决的结局并不惧怕,生前最后一句话仍是对被自己连累的年轻女子的对不起,但是从影片可以看出,女子并不埋怨方母,同为抗日工作者,他们始终一条心。

    该部影片名为《明月几时有》既是表达香港市民对于光明的渴望,也是表达人们对团圆的期盼,更是表达了人们携手同心,为家国命运而付出的共同努力。这样的一群抗战人士,尽管力量有限,但是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无数人,他们所渴望的

  • 5、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平凡人的不凡

    《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由许鞍华执导,由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主演,是一部历史题材影片,讲述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为保卫香港与凶残的日军抗争,付出青春和生命的故事。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明月几时有观后感:平凡人的不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941年,香港沦陷。霎时乌云蔽日,人民渴望光明,故而走上了漫长的抗争之路。片中的方母本是位典型市井气的母亲,如果没有战争,她应该会度过一个不错的晚年,拥有着小人物所属的幸福。可是处于乱世,就必须有人要站出来为自己和后人谋生路,这时,方母勇敢的站出来了。在女儿执意要加入地下工作时,方母开玩笑的说自己死不重要,千万别连累队友。没想到在最后一刻,方母身体力行的证实了这一句话,牺牲了自己,解救了队友。

    其实方母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大家本为生计而生,遇上战乱,就不得不站出来只为保护家人。古人言乱世出英雄,而在我心里方母就是英雄。她和你我的母亲一样,精明圆滑,吝啬,还唠叨,但有一颗深爱着我们的心,方母会在方姑睡觉时默默为她熬上一碗粥,会在方姑投身地下工作时为她送上一把伞和一枚戒指,这些都是很平凡却最打动人的细节。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被日军发现后她临危不乱,反应迅速,不顾自身安危努力保护队友安全,她从小爱变成大爱,一瞬间成了大家的母亲。我觉得,勇敢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有比自身性命更重要,更想要守护的东西。她对革命的热爱也许更多是来自于对女儿的担忧的关爱,她这辈子最希望看到的也许是女儿能早日戴上结婚戒指,可是这一天她没有等到。

    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她从已经见底的米缸里舀了一碗米,而后又放回去一点;她发现笼子空了,明知是女儿放走的兔子也没有出言怪罪;问女儿男朋友什么时候回家吃饭,还特意准备了饭菜......这一幕的一幕都刻画出了方母对方兰的爱。在得知方兰要离家做抗日宣传工作时,方母舍不得女儿走,前一秒还在赌气说你走了就等着回来给我收尸,后一秒就跑出去塞给女儿戒指和竹伞,她也知道女儿今后要经历的风雨一把竹伞是挡不住的,她也想在女儿结婚那天正式的把戒指传给她,可是战乱时期,我们不敢等,因为害怕每一次相见都是永别。

    在女儿的队友因为太累睡着时,方母毅然决然的去替她送情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只不过想让她少累一点多休息一点,爱自己的孩子也心疼别人家的孩子。在最后要被枪决之际,还在向一旁被抓的队友道歉:对不起,连累你了。

    她是如此的勇敢,又如此的卑

  • 6、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 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 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

    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

    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

    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人举杯望向明月,苦想着这月圆

  • 7、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2024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 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 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

    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

    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

    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人举杯望向明月,苦想着这月圆

  • 8、 一轮明月观后感
    一轮明月观后感(一) 根据武华老师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的同名电影《一轮明月》在央视播出,观后颇有感想。 当年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以其优美哀婉的词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词曲作者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 电影《一轮明月》,以朴素抒情还有淡淡的感伤的叙事手法,讲述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为弘一大师的独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响着他从小就有着悲天悯人的佛缘情怀。清末王朝的腐败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纵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难让少年李叔同深感震惊失望。游戏一段生命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探索时代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 留学日本,李叔同组织文化社赈灾义演,话剧《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让他名声大噪。回国后,被聘为教师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润泽教化学生的心灵,一面编刊物,搞创新,宣传民主改革。对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音乐无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从文化艺术方面唤起民众改变国势。 只是当时的年代环境当权者们容不下意识超前的启蒙人士。怅然若失的李叔同,苦闷之中越发亲近佛事。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思考再三,李叔同毅然了断尘缘,默默踏上了自己内心的朝圣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此便是经年往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境遇。 两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电影上半部,留学归来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携美丽的雪子一同回国荡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叶扁舟,已是僧俗界线分明。不免怅然苦涩 李叔同尘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问已出家的弘一:"爱是什么?" 再无儿女情长的弘一淡定地说"爱就是慈悲". 信仰,怎样虔诚笃定的信仰呵,让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转念之间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约详略得当留白处给人们无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惯常思维中,只有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人才会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身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个人,其抉择与儒家的"穷则自修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无关联吧。 皈依后的弘一。闭关撰写经书。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佛门后代尊称为律宗第11代祖师。 红尘里
  • 9、 《天涯明月刀》观后感
    《天涯明月刀》观后感 《天涯明月刀》的确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最喜爱的角色是红雪、周婷、明月心、叶开、翎儿,我从暑假开始(7月5日)就整天都在看,一直看到昨天晚上,终于把20集全部看完了,剧中的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越后面越感人,还害我掉泪,不过,我觉得值得,从来没有这样一部电视剧能让我有这样深刻的感触。剧中的人物所表达的爱情、亲情、友情让我看过之后有太多的感触和联想。最让人羡慕的是红雪和心儿(明月心)这段感人肺腑的浪漫爱情,可惜的是最终没有在一起,结局好惨,为什么编剧写的这么惨。明月心最后死了都没有看到红雪为他流下多么伤心的眼泪,就因为她的眼睛被周婷打伤了,2个姐妹之间的误会太深了。自始至终明月心对妹妹的关爱是一直没有变过,可是周婷被可恶燕南飞挑拨,造成明月心的负伤,真是不应该。 真的很心疼红雪呢,因为红雪生下来就是为了给父亲报仇的,从小光拔刀的动作就练了几千次直到练成无功无敌的刀神。他母亲从小就对红雪很严厉,可以说够狠,时时刻刻都鞭策他要他复仇,鞭打他是为了让他铭记复仇的使命,是要把他训成一个复仇机器不能有其他的感情牵绊,不能有朋友和爱人。后来红雪才知道自己只是被他母亲抱来的孩子,他根本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 可恶的燕南飞杀了公子羽,取代了公子羽,他练了大悲赋,野心勃勃的想当武林盟主,还从明月楼劫走了明月心,打死了赫连王子(哎王子真惨,最终还是惨死,不过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王后也值了),燕南飞要在云上之颠与明月心成亲,引傅红雪来杀了他。但是周婷被了傅红雪大悲赋秘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练成了大悲覆,傅红雪来到云上之巅救明月心,在双方激烈打斗时明月心出手营救红雪,为了救红雪被燕南飞打了一掌,顿时喷血。看的我心痛不已,最后还是孔雀翎杀了燕南飞,可惜的是明月心身负重伤,含恨倒在红雪的怀中。他们再也不能一起浪迹天涯了。还有周婷啦,为救他人,全身衰老死去,并化作花瓣飘洒人间。结局惨啊,真是悲催!! 为什么明月心被打了一掌救不活了?为什么最终两个女主角都死了?为什么最后红雪一个人孤独一生? 太多的疑问了,我想大家也想知道为什么。网上说湖南卫视回应大结局被曝光,想改编大结局,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结局,我也希望最后大结局能给红雪一个圆满的爱情。不然太惨了,我期待给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不要像网上的大结局让我看了心痛不已,晚上睡觉梦中都能
  • 10、 [最新]秦时明月观后感精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欣赏好看的影视作品,看电影是情节和思维互动的过程。而观后感在帮我们梳理剧情的同时可以记录这些内心的共鸣。你是否在为写作品的观后感而苦恼?哪些作品观后感值得我们借鉴?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秦时明月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秦时明月观后感(篇1)

    哎呀,把文看完了,说点什么吧。

    俺孤陋寡闻,今年二月才知道有那么个国产动漫红红火火烧了半边天,虽然也有瑕疵,但不能否认其背景、剧情、人物设计、画面的出色。

    不过我也会说:玄机你别磨叽了,我要求不高,和第一部差不多就好了,赶紧出小四!

    意思说白了,我就是个剧情党,因为一直喜欢看武侠,动漫不免给我当书来看。小四半抱琵琶扭捏不出,书荒依旧的我终于摸到原著了于是周末废寝忘食,这几天争取一丝业余时间看文,咋一个兴奋了得?(好吧,我知道结局没出的)

    原著贴近历史,有前言已知温大向金古梁温靠拢,虽然情节似曾相识,但全文贯接很好,人物塑造丝毫不差,虽说俺是从动漫看过来的,但一路看下来,丝毫不受影响。文字的魅力,表达的意境,有些时候是影视作品所不能表现的。也许是制作的局限,动漫虽然也有塑造很好的人物,但有些人总没有书里表现的丰满真是。高月的倔强和善良一直贯穿全文;天明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让人感同身受;刘毕的转变也许会让人讨厌,但不断受挫也只能不断地改变自己,而他的目标始终未变;项羽的表现、他的志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西楚霸王的成长;端木蓉心无旁骛,一心专研医道,后文走火入魔理所当然;盖聂耿直侠义、重诺守信,对天明视若己出,而刚正如他,女儿的惨死、天明的叛城……让我觉得表现最惨烈的就是他,最后战场上微笑而死,是他人生的解脱,也是最后的欣慰。

    一本书,一个世界,人物性格的塑造描述至关重要,也决定这文章的优劣,温大拿捏很好,全书跃然纸上的人物举不胜举,而感情,则是给文章添色。月神乌断的所托非人,无喜无怒行如走尸;卫庄的深情却都已无奈收场;路枕浪的相见恨晚也只能自刎而死;白芊红的执着手段终得不到爱人之心。菜翁的阴差阳错半生天涯浪迹;天明高月因误会不信任导致的八年不见——天涯各远,心落何处?而今,当初渺渺,物是人非,若即若离,身不由己,诺言尽毁,是否还能执手相伴?

    好吧,说完,老老实实等结局!

    秦时明月观后感(篇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不还。珂月还是高月,嬴天明还是荆天明。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哪一样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3-03-30

  • 2023-02-18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22-12-12

  • 2019-10-29

  • 2023-06-03

  • 2021-05-09

  • 2019-09-20

  • 2021-09-11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17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2-12-14

  • 2023-06-22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1-05-21

  • 2022-01-31

  • 2019-09-21

  • 2021-12-12

  • 2022-12-07

  • 2021-09-0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4-26

  • 2021-04-05

  • 2019-10-29

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明月几时有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024明月几时有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