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0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1000字

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这五个方面分别展开,教你如何做读书笔记,很多方法已经知道了,但还是有一些收获。
1、建立阅读清单(购书清单)
之前自己总是随手把哪本想要读的书的书名随手写在一张纸上,后来都找不到了;也试过用手机上的清单工具记录,但是没有坚持下来;或者把想看的书都添加在书架上,又没有做好分类,导致书架很乱,每次找都有点浪费时间。
看过书之后,现在打算将想读的书统一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写下书名、作者、出版社、分类、想读的原因,读完就做个标记。
2、手写读书笔记
之前自己也手抄过读书笔记,但是一本书想要摘抄的内容往往有点多,手抄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阅读的好心情,更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难以坚持下去。
这本书的方法是,读过之后,可以不马上摘抄,放一段时间之后,或许很多内容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先通读一遍,在感觉重要的地方折个角;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外一个角也折起来;重新读一遍折了两个角的几页,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用这个方法,可以保证摘抄的都是精华,而且对于书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另外,很重要的是,在摘抄之后要写上自己的想法,与书本建立联系。
3、重读读书笔记
对于手抄过的笔记,或是电子书的划线、标注,自己都没有回顾,导致读完就忘。经常回顾自己的笔记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促进活用,用重读笔记代替重读整本书,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4、为读书笔记建立索引
如果辛辛苦苦写了读书笔记,需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估计会让人很抓狂吧,所以,为读书笔记建立索引很有必要。可以用笔记本编号、读书笔记日期、书名、作者、主题、关键词建立索引,最好是电子表格,一搜索就可以马上找到。
5、开始主题阅读吧
之前自己读书都是这个读一本,那个读一本,毫无体系可言,这样很难建立起对某方面的认知。
作者提出一个方面,根据你的困惑或是想要了解的主题选三本书阅读,做读书笔记时分别写出三本书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再做分析和讨论。
其实,也就是用主题阅读的方法来读书。今后,我打算每周定一个主题,选出想读的三本书,先分别写短评,再整合起来写一篇书评。
最后,阅读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然后坚持下去,或许慢慢的,你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更高效的方法。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800字


我确实会有这种感觉:读完一本书,却只是读完了,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样一来,书读得再多,也不过是别人思想的复读机罢了。

这本书首先便提出,读书要有目的。书中建议平时记随笔,之后整合,列出清单,再去购买书本,避免冲动消费。暑假期间我翻出不少名著,嘴上说着是时候把这些名著读下去了,但内心还是不想读,以致于看一章都要很久。这大概便是有目的和无目的的区别。作者提到的一些寻找书的方法是我从未听说的,但是日本和中国还是有些不同,不知道能否适用。比起网购书本,作者更推荐去书店购买。

之后,这本书主要写了笔记读书法。笔记不必太复杂,太复杂就是从入门到放弃。作者提出了葱鲔(wěi)火锅式摘抄法,即先摘抄下一段,再写下自己的感想。作者随后还提到了剪报式读书笔记,是可以剪下来,再写感想。这些事情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时候,老师都会作为周末作业布置,只是当时不知利害,速速敷衍了事。我觉得这两种笔记法还是有些费心思的,于我而言,这样读书可能会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最后作者讲述了如何利用读书笔记。首先要积极输出,这样就会整理、内化信息。作者提出可以尝试写博客、写书评等等。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作者的所有读书笔记本都进行了编号,每一本笔记内又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书写,再在电脑上建立笔记本的索引后,就有利于日后寻找过去的读书笔记。大学几年,我读的最多的是知乎。有时候也会有作者提到的那种情况:想起来有段话讲的很适合,但是不知道在哪篇回答里看到。记下读书笔记后,也有利于重读。

附录的文具推荐深得我心。用趁手的工具可以带起工作热情,这点我也有体会。一天内读完一本书,虽然是间隔了其他事读的,但慢慢往下读还是有些注意力涣散。我承认作者的这套思路确实会更有利于吸收书本,但是我觉得启动难度有点高。不过我会采纳在读后感里留有摘抄的做法。在读书过程中做标记是不费力的,根据摘抄写也比回忆概括轻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22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2200字

如何让读书像炒菜一样

如何阅读一本书?你真的会读书吗?也许有人会说读书没有会不会的,只有喜欢不喜欢读罢了。那么读完一本书后,你能记住多少?哪些经典的语句让你心动呢?你从书上学到了什么?

每当听到别人说一年读100本书,一年读300本书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有些人一个月都无法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更有部分人上学的时候只看教科书,课外书基本不看,毕业后更是连教科书都不用看了。

有朋友跟我说她一看书就瞌睡,更别说一本接一本地看了。

我曾经也是患读书困难症的人,后来强迫自己去读书,哪怕是囫囵吞枣地读,随着阅读速度的加快,我发现有时候除了书名以外,什么都没记住。特别是一到写作的时候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会读书,一味地为了读而读,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直到我看了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编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后,我才找到正确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如果你也是一个跟我一样患有读书困难症的人,那么我推荐你看看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它就是拯救你的读书困难症的一剂良药。

[日]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奥野宣之把读书当作是一个人与书相处的过程,分解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五个步骤。基本每一步都用到笔记。同时,他把这一个过程程当作是购买食材、洗菜切菜、开火炒菜等一系列活动。

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比喻,主要是他提出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读书法。

相信有相当部分人止步于洗菜、切菜,而有部分人止步于购买食材,把刚买回来的书束之高阁。我家里有那么几本书几年前买回来就一直放在书架上没有动过的。而大部分书是仅仅看过,没有做过任何读书笔记。

作者提倡将整个读书过程作为一个主动地、有选择性的活动。

那么如何选购食材——书呢?

他建议我们把任何地方,比如报刊、杂志、甚至是广告,看到的和想看的书罗列在笔记本里,并按照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罗列在一张表格里,并找到“枢纽书”。以“枢纽书”为出发点,找到更多书。这类似我们说的主题阅读。在购买书籍的时候无需过多考虑,直接按照购书清单上的书指名购买,减少因为思考购买哪本书的时间。

若没有购书清单的帮忙,很有可能我们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却买了一些不太好的书。而购物清单让读书的前提充满主动性和目的性。

洗菜、切菜阶段——读书,奥野宣之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即通读,重读和标记。

对于重点部分进行摘抄和记录自己当时读书时的想法,以激发思想的火花。这就是以读书笔记作为目标的“葱鲔火锅式”的读书法。

正如作者所说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具体做法是:

摘抄部分用“O”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五角星的符号,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而不是等全部摘抄完后再回头评论,这样不会让自己的具有创意的想法遗忘。

书要挑重点的读,而且要做读书笔记。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他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作者也提到:

积极地跳读和速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书的精华内容上。

做读书笔记加上经过自己思考过的评论,就是消化书本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读书体验。这样的读书体验能够让自己的思想更有深度。

对于一些让自己心动经典的语句,要一字不差地记在读书笔记里。

值得注意的是,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读书笔记不仅要做,还要重读,才能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甚至会带来新的发现。

接下来菜洗好、切好后,如何炒——活用呢?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那么写读书笔记和书评就是一个积极输出的过程。通过输出可以促进思想内化,产生新的创意。这样下来,一本书才真正能够价值最大化。

为什么说可以产生新的创意呢?

当你翻看自己的读书笔记时,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会为你的创意提供宝贵的素材。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

作者在书中讲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利用笔记本对读书进行一元化管理,还介绍了19个充实读书体验的小技巧和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

作者一年可以使用18本笔记本,平均一个月用1.5本,着实让人震惊。而我自己一年最多用2-3本,自从用了有道云笔记后,手写的笔记本只是偶尔用用了。

由于作者使用笔记本的数量比较多,如何管理笔记本作者也做了相应的介绍。对笔记本制作检索标签,将检索数字化,达到对笔记的有效归档和管理,帮助你及时地找到你要找的笔记。

读书吧,它是你最值得投资的事情。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7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700字

此书主要是讲笔记读书法。于是我尝试了做用笔记本做读书笔记。用了大概4小时左右,写了7页。其实是自己没做到通读—重读—标记来更精简内容。但是,用笔记本做笔记比我之前用手帐之类的做笔记更直观了,我的笔记我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红蓝绿黑四种颜色,重点标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导图,查阅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对于方法类,始终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书提到了读书的五个阶段:选书(列出读书清单)→购书(指名购书)→读书(做记号,明确重点)→记录(写读书笔记)→活用(制作索引,反复阅读)。比内容是文章的重点,也是相当详细的,其中的很多方法是可以思考并借鉴的。但根据自己情况有的也可不用,比如,我就没有阅读杂志的习惯。

本书有两个新鲜点。一、“信息一元化”:使用同一个笔记本记录说有信息(日常随笔、购书清单、读书笔记、剪报)。二、“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对自己重要的内容)+评论(自己当时对这文章的感想)

本书最后还介绍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确实有的可以尝试,有的也可看看就行。

对于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要带着输出的目的阅读书,做笔记,写读书笔记。阅读一本书的效果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我目前在刚进入社会,真的需要学习各种技能,读书最后是白读,真的也是对自己时间的一种不尊重,时间真的很紧张。摘抄是摘心动,评价是评自己,笔记最后是要自己去看,能有思,有所得,有所出,珍惜这份财富。也相信坚持的力量。

对于读书笔记不明的可以看一看,给自己一思想法,整理一份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法,并为之运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9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1900字

使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完成读书的升华


书看过了就忘,仿佛没读过一样,这是很多人的读书烦恼。怎么让读过的书物尽其用,使之融入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智慧,随时能被拿起来应用到生活中,是很多人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

可以说,《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整本书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几个字给出作者的答案:记笔记。可能会有人觉得,就这么简单,这谁不会呢?

作者的秘诀在于:在笔记里,书本摘抄和自己的评论同时进行。摘抄一段,就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哪怕一两个字也行。重要的就是自己站在“书本”的肩膀上得到的思想见识,而自己得出来的东西才有参考价值。作者把这种记笔记方法称之为“葱鲔火锅式”笔记法,葱鲔火锅是一种日式料理,就是葱段金枪鱼火锅,寓意主菜和配菜齐上。

作者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他无论工作生活,都坚持笔记本记录。从他的其他著作中可看出,奥野宣之可以说是个笔记本作家,比如《“处方笺”读书法》,《A6全能笔记术》,《人生笔记》。在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奥野宣之从选书、购书到读书都讲了笔记贯穿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下面我们再进一步介绍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我认为全书的核心内容在这一段:“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摘抄完所有文章,再去从头开始按顺序写评论,一定会忘记之前看文章时的感想。自己的思考需要立即落实到纸上。”

思考马上落实到纸上,还带着连贯读书的思考脉络,留下的是新鲜活泼的思考。等过段时间,有了新的生活体验,眼光思想有所变化,再读书写笔记,可能不会想起当初读到此段时想了些什么,也可能因为读书的不连贯而没有思想的一脉相承性。再者,留下当时的思考,也便于与日后“更成熟”的自己相对照。自己与自己比较,在其中像磨刀一样琢磨自己的思想、文字。

留下当初自己即时的思考,也在为以后的创意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所谓创意,只是那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筑山节医生把这句话诠释得更加清楚:“儿时的体验,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提高时获取的信息,最近读过的书里写的东西,朋友说过的话,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学到的知识,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再加上临时集中收集的信息,能组合出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创意”。

书上写的东西如果没有变成自己的生产力,就永远是别人的思考。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也用自己写评论为例,来讲解了这种创意从诞生到产出结果的过程。

奥野宣之认为摘抄可以是书中段落的精髓,不必整段一字不差地摘抄。这样也会带着输出来输入,也就是你需要总结书中精髓,所以你必然会带着问题来读书,或许会读个三五遍,这样一下来就把书的内容理解了。

如果轮不到自己来写,永远以为自己知道得挺多,其实自己知道的不过是一些零碎知识和表面现象。《小狗钱钱》里记载了一个事,一个自以为对投资很懂的男孩,听说有人没听过股票,他傲慢地说“连股票都不懂!”后来别人请他讲讲什么是股票,他结结巴巴说不清楚。因为一旦需要你讲清楚一个事情,你会发现原来你有那么多知识漏洞,何谈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看完书后要写书评。写书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输出的过程。知道自己看完书后要写书评,你会看书时问自己问题,比如:整本书的重点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是什么?你也会根据书评区分出主次,重点内容细细读,直至完全理解,次要内容快速略过。

而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很适合写书评时用。因为合上一本书后,你往往会想不起来自己读书时的感动,与书中文字共鸣时自己想了些什么,这些都需要在读书时记录下来。在写书评时,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把这些新鲜的想法组织起来。

读书笔记和书评都是输出。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输出。用书中的话说就是,读书笔记帮助我们把读书活动从生搬硬套升华为独创思维的飞跃。

奥野宣之认为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只记住1%,而是记住尽可能多的内容,读书笔记就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日本作家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中却提到,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复制100%,而是为了邂逅1%的精华内容。具体怎么选择,要看每个人的需求,在长期读书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读书门道。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还讲了怎么选择笔记本、做笔记、用什么笔、其他所需工具等,这些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参考,如果觉得没有多少信息量可以快速略过。如果刚开始阅读,可以参考书中介绍的方法,再慢慢在实践中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奥野宣之在书中也告诉我们,他认为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把笔记本带到读书生活中,而这是他对读者最大的贡献。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9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9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答案是做笔记第一章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笔记的使用方法:

①随想笔记

②购书清单

③读书笔记

第二章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清单去购书,而不是被腰封诱导。

第三章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读完冒险题材的纪实文学以后,就会想在读书笔记里写上“这个人真厉害”。你拿起笔时,会想到“等一下,不写上这个人是哪里厉害、为什么厉害的话,下次再读到这句话时会看不懂吧”,于是你会这样写:作者的体力和精神承受力都太强了。普通人在失明后一定会感到绝望,就算他比一般人强壮,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生还。为什么作者可以如此坚强?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

可以用以下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如果是小说等休闲读物,可以直接分条书写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很多书塑造了现在的我,但如果一定要挑出一本,那本书就是法国哲学家阿兰的《幸福散论》。第四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把重读计划写在日历或笔记本里,可以提醒自己。到了预定的那一天,不管发生了什么,你都会要求自己把读书笔记打开。你可以重读一遍读书笔记,也可以索性重新写一遍读书笔记。如果一本笔记本中有若干本书的读书笔记,可以在写完笔记后在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方便马上找到想找的那一页。附录  写读书笔记的实用文具

制造商:白金钢笔 商品名: press Man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21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2100字

想要提升自我 先学会有效阅读

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比如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的这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如此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通过读书来争取更好的生活,已经是大众的共识。

所以,古人也教大家读书的方法,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读书万卷,真的下笔会如神助?没有目的的去读书百遍,真的能够看到书中的重点并学会自用吗?

或许并不见得,假设我们读书万卷,却不记录与输出,每一本书可能只能记住1%,随着时间流逝,那1%可能也会被时间掩盖;读书百遍却从不带着目的,最终可能也是走马观花。那么如何读书,才能让我们记住书中重点,让书中知识为自己所用,从而通过读书来塑造自我。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让书中的知识融入你的心,变成你无形的财富,需要学会有效阅读。

奥野宣之,被称为笔记本作家,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大受商务人士的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除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外,奥野宣之还著有《“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智慧创造锻炼法》等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学会选书;学会读书记笔记;学会输出活用,塑造自我。书中并没有让人为之惊叹的读书技巧,相反,奥野宣之告诉我们,读书并没有捷径可走,读书体验比读书更重要。

学会选书

学会读书的第一步是选书,而不是翻开书,进行阅读。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把书本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读书之前,需要了解自己的读书需求,而不是盲目的去读。

如何来了解自己的读书需求,从实际生活中出发,最近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生活与工作中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留意报纸、电视、广告以及书评,随时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可以在自己所读的书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作者把这种书叫做——枢纽书。

选书的时候我们除了需要竖起自己敏感的天线,接收一切感兴趣的书籍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毫不犹豫的记下自己所感兴趣的书。正如奥野宣之所说: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不记录下来,就会与之失之交臂。

制作购书清单,可以对我们记录的零散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购书清单的作用,就好比超市的购物清单,如果走进超市前列好购物清单,能够有效地减少购物时间。购书清单的作用也在于此,走进书店,会减少我们盲目的购买热销书籍的冲动。

制作购书清单并不难,拿出一张A4纸,列出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四项就可以了。发现新书,只要按照格式填上就行。最重要的是,切记随身携带。

学会写读书笔记进行输出

读书笔记并不难写,但是持之以恒的去坚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提到:能够得心应手的去运用读书笔记,这些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取得的结果。如果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读书笔记的记录应该以“坚持下去”为前提。

如何才能坚持下去,奥野宣之为我们介绍了一元化笔记本。假如我们有3个笔记本来对自己的读书活动进行管理,3个笔记本的功能分别是书单、笔记、记录灵感,不同的内容记录到不同的本子上,操作起来不方便,携带更是不容易。相反,所有的内容都放到同一个笔记本中,随身携带,随时记录,操作接单也就会更容易坚持,这就是作者介绍的一元化笔记本。

一元化笔记本的作用,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黏贴。

记笔记需要坚持,也需要方法。《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介绍了自己独创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一行摘抄、一行评论。如何来摘抄,当然是要摘抄对自己重要的内容,用奥野宣之的话来说,就是:摘抄段落时,不要找“理应如此”的文章,而要摘抄“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文章。

评论就是写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的过程,也是自己整理信息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和原文对比,来找出自己写作的差距。

学会输出活用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吸收书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来服务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做完笔记之后,如何来进行输出与活用,奥野宣之告诉我们,养成读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是我们与书交流过的证据,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在读书笔记中找到思想升华的灵感,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写作中。

读书笔记是写作的基础,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书评的写作。书评是对书的二次解读与创作,内容来源于读书笔记,但是思想创造却来自我们自己的提炼与升华。通过写书评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的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说:“所谓创意,不过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在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来促进自己知识体系化,通过阅读相同主题的书籍,延伸自己的阅读,也可以把相同主题的不同内容进行组合,创造新的文章。

正如奥野宣之所说: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如果我们想要以书为媒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想舞台,先从学会有效阅读开始吧!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20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2000字

最近读完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并且还做了25条读书笔记。
这是我第一次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我读这本书想要学习的重点,所以这些读书笔记和这篇读后感可以算作是一次对这本书里的内容的实践行动。
我也还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人,然而基本常态却是读完就忘。比如,这些年来读了一些自我管理的书,读的时候觉得这也有理那也很好,雄心万丈地准备照着书里的方法执行,可是读完后没多久就忘光光了,一切行为又回到起点。等到下一次觉得这样不行,需要提升自己的时候,就又去买一批新的书来看。这样的循环仿佛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最后啥也没留下,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在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之后,终于痛下决心改变,这也是我选这本书来读的主要原因。
这本书主要是讲了在整个读书过程中,读书笔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以及如何利用读书笔记来充实自己的学习。对于我这种读书笔记小白来说,有很多帮助。
一开始,作者先是讲了如何准备自己的购书清单。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专门写一张购书清单,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迭代,至少我几乎很少做这件事。作者认为列举自己的购书清单有助于发现自己的阅读目的,并进一步发现值得一读好书,减少读到烂书的概率。对于主要用于学习、提高自身的书籍来说,确实需要明确阅读目的,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并减低重复购书的可能性(我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前买过、读过的书,时间长了,自己忘记了,过一段时间发现这本书有用,就又买了一次);但是我仍然觉得需要保留一定的无目的阅读,有些时候,无目的的读书会比较轻松,也有利于发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观点。毕竟,读书除了是学习,也是休息,是滋养心灵,不必时时事事都带着很明确的目的。当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准备一张购书清单还是需要的,确切的说,准备一张阅读愿望清单更好,另外还需要一张已读清单。
接着,作者讲了为何要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以及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非常诧异。我从来没有把“思想输出”作为读书的前提,恰恰相反,我总是觉得每个人有自己的自由思想,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另外,即使把我的思想输出了,也未必会得到理解和赞同,反而有可能招来嘲笑(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如果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人不断地打击你,说你这不好那不行,没人会认可你的观点等等,有这样的想法大概也很正常,更何况这些打击总是来源于你最亲近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和师长,他们这么做据说是为了避免你骄傲!)因此我从来没有觉得有必要进行输出。但是我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如果我的输出仅仅只是为了整理我自己的思想,为了提高我自己的理解,那么,我的受众们怎么想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我现在正在写着的这篇读后感,就是对作者这句话的实践。不写不知道,原来要写得好是这么难!
至于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作者推荐的是摘录原文,然后在原文下面写上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我没有意见。不过作者强调“手抄”,他认为通过抄写可以加深印象,这个嘛……其实我也不反对,只是,处在当今这么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想提高效率,运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电脑等工具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很多书都有电子版本了,就能更快捷地做读书笔记,并能更好地管理自己地读书笔记。我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所做的读书笔记,用的就是识墨笔记App,然后导入印象笔记App进行管理,这篇读后感也将保存在印象笔记中,方便今后的检索和重读。正是因为运用了电子化的读书笔记制作和管理,这本书后半部分推荐的一些文具就用不到了,我也就没有详细阅读。
作者还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读书方法,比如:如何阅读比较难的书籍,作者认为“读书的时候,‘事先扫平障碍’是道重要的工序。先从简单易懂的部分开始读起,能帮助理解较难的内容。比如看完一本书的前半部分以后就写一部分笔记,写好了再去读剩下的部分,会比只是从头到尾读一遍理解得更深刻。如果觉得很难做到,可以逐章、逐项地写读书笔记,一点点地进行。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同时阅读几本书的情况。如果读不懂《微观经济学》,就先读一遍《漫画经济学》,做好笔记后再去读前者会更容易理解。在读较难的专业书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过渡。”这个确实是比较有用。再比如:如何整理藏书,作者的经验是将书架分为三个部分:爱读之书一角、废弃书一角和读书笔记一角,这种分类方法也值得我自己借鉴。
读书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花了大把时间去读一本书,总要多多增加自己的收获才行。做读书笔记,输出自己的读后感,是增大阅读收获的必要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25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2500字

书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不会做笔记,读再多书也没用

文:森林树

我是那种典型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人,每次进书店跟进服装店一样兴奋,每次逛网上书城也跟逛淘宝一样激动,而这些书的命运也跟那些一时兴起买的衣服一样,不多久就放在一边了。甚至有一次把一本书买了2次,当我整理放置时才发现书架上安静的躺着一本新的,这种苦闷心情不言而喻。

而让我更加苦闷的是很多时候打开书时觉得什么都很清晰,但是一旦将书合上,我完全记不住书中的内容。

有时候我也会想,读完以后我也不是完全记不住,书中的精髓一定会对我产生影响。不是说一个人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会在一个人的气质里吗?

但是,当我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就感觉被啪啪啪打脸了。

人类是健忘的生物,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想得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中的精髓”呢?那只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加安心的理由。

所以,如果没有将书中的内容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读的书没有用就等于没有读,当然也根本不会变成你的骨你的肉,融进你的气质里。

本书就是教我们利用笔记,通过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来将读过的内容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1、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我“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就是因为很多书都是冲动购买的,在那一个当下可能被封面好看的包装或者夸张的宣传语所吸引,然而它们可能并不是我真正想读的书,因此在买回来以后没有激起我最大的兴趣去阅读它。

文中教我们制作购书清单,这份清单是来自日常,可能是通过电视广告、书评报道或者朋友推荐而得之的书名。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当我们带着这份清单去购书时,就不会漫无目的,被包装过度的广告词所迷惑,而是主动地选择书籍。

2、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购书清单贯穿在选书和购书中,它的重大作用是培养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

列出读书清单——到书店确认——购买

这个过程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同时看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将读书变成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就会避免冲动购买,买到自己真正想要读的书。

而读书也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目的,充满主动性地读。

那么购书的过程就是这样:

首先,找到清单里列的那些书

其实,看到实物后判断要不要购买

最后,排除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重要、没必要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读的书购买。

3、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这里就是本书要展现的精华部分,写读书笔记。

当我们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中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而把记读书笔记当作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带着目的去阅读,阅读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写读书笔记的前提下,读书方法会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会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工序,而不是泛泛而读,合上书却啥也记不住。

文中介绍了一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一起有五个要素:

l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l  书名

l  作者名

l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l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前面三项内容足够让你想起“原来那个时候我度过这本书”,而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之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而把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

这种“摘抄 感想”的组合方式,确实是一道很费时的工序,因此,读书笔记应该从简从速,严格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这个筛选程过程也是有程序的:

l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l  重读:把折角的页面重读一遍,仍然觉得好,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l  标记:在重读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仍觉得值得读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这里的反复重读过程是一个筛选过程,也是一个加深思考的过程,只有深刻吸收书的内容,才能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读书体验往往比书本身更加重要。

4、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读书是知识输入,但是如果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的话,就还是没有用。就比如一个人十分富有,却将自己的金山银山埋藏在山底,从来不拿出来让自己和家人过更好的生活,也不用来做有意义的事,那么他还是一个穷人。

很多时候,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你没有用,所以才会没有用。

写一篇精彩的书评就是一种重要的输出。输出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做菜,而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

有的人经常购买食材,然后放在家里慢慢浪费,有的人走的远一点,会将买回来的食材洗好,但是却也不开火炒菜。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其实如果100步没有走完,即使走了99步也无用的。

书中介绍了一种了一种简单写书评的方法: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和对书的印象为主,搭配直接应用原文,这种搭配是报纸和杂志中评论和纪实文学经常采用的格式。

做好读书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写好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如此看来,写读书笔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结束语:

很多人就会觉得写读书笔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这也是我多年从来没有真正动笔的原因。

坐缆车和辛苦攀爬,虽然同样是到达山顶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一样的。相信持续写读书笔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当然,如果你不是用笔,用现代化非常先进的软件,比如印象笔记也是很多人用的,或者你觉得不需要大段大段摘录,这些选择都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至少我们要培养主动读书的意识,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有持续输出的意向,让我们每次读一本书都能真正变成我身体里的气质,那些书本里的知识能够真正有用。

知识用了,才是有用。

我已经开始学着动笔了,你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1 读书 不仅仅是 读书。读书是生活,应记录全过程。

2 读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保证 长久的读下去。

2.1 读书不用追求完整性一本书不必全部读完

2.2 读书应有正反馈成就感,即看得见的成果记笔记。而记笔记,第一要保证长久的记录下去,可以非常精简,甚至一句话,但是必须保持记录。

2.3 可以由浅入深、可以摘抄、剪报,有很多方法。

2.4 营造特定、舒适的读书环境。

2.5 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同第一遍阅读的精力,重读一本书。你要明白的知道这点。那么读书记录与笔记,就很重要了。应能够记录甚至记忆下 需要的 框架 + 细节。

3 笔记本一元化记录法

4 我感兴趣的几个小技巧

4.1 笔记中,原文用〇打头,自己的感悟用☆打头。

4.2 专门名词用□框选,关注句段用下划线,重要的句段用波浪线,重点词汇用〇圈起来。

4.3 通读第一遍觉得不错,用上折,以利于读第二遍。第二遍读完,仍觉得不错,用下折,以备后用(笔记、翻阅等)。

4.4 精读一本书,可以采用 书签 + 彩色便签,颜色区分 + 记录。

4.5 书架、书桌,有建议:应按照阅读过与否、书籍是否含金量高、读书笔记区域来划分区域。

4.6 关于笔记本编号、读杂志的撕读建议、笔记本外做好标记等建议也挺有特点。

5 活用

5.1 以教为学,以输出为学。效果最好!

5.2 体验与现实/具体化。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集锦


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收获颇丰。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有感染力的作品读后感吗?或许你需要"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篇1)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以前分享过一篇有关“呼吸式阅读法”和“流水式阅读法”的文章,文中还提到了一种葱鲔火锅读书法,有朋友给我发私信问:怎么有名字这么奇怪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葱鲔火锅读书法的名字虽然很奇怪,不过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说到读书的好方法,真是因人而异。

我之前分享过一篇介绍《快速阅读术》的文章,书的作者印南敦史每个月能读60本书,并且写出高质量的书评,印南敦史对在阅读过程中勾勾画画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将书中有用的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的人,他更称之为“奇人”。

台湾著名的学者李敖先生就是这样的“奇人”,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就是看到书中有用的东西直接剪下来,所以他读完一本书,可能要剪掉两本,因为有时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都有他想要保存的内容。

印南敦史和李敖两人读书的方法大相径庭,但不可否认,这两位都是阅读的高手,他们的故事让我认识到:好的读书方法没有固定的定义,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我最喜欢的读书方法主要是葱鲔火锅读书法,这是我在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这个方法以火锅命名,葱鲔火锅就是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奥野宣之以此命名的寓意就是提示我们要把摘抄和评论看得同等重要。

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读书法,全程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书,把喜欢的那一页折角。

在通读全书的时候,我借鉴了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方法,这个方法我昨天分享过,我用这个方法快速将书通读一遍,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我就把这页书的上面折一个小角,为第二次阅读标注重点。

采用折角的方式比单纯用笔在页面上做标记可以省去很多翻找内容的时间,自从使用了这个方法,我在读完书以后回过头来再查找有用信息的时候,我可以从书的侧面查看折角的痕迹,快速找到那一页,大大提高了第二次阅读的效率。

第二步:通读之后,把折角的那些内容再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好就再折一个角。

经过第一个步骤以后,已经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挑选了出来,这一次要把经过挑选的内容读再一遍,第二次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第一次标记的内容有些其实并不太重要是可以舍弃的,如果第二次阅读仍然认为重要的,就在这页书的下面再折一个小角。

通过两轮的折角阅读,书会变得越来越厚,如果有些珍藏版的书籍自己舍不得折角,就用贴标签的方式来代替,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因为书毕竟是用来读的,而不是为了收藏。

第三步:把折两个角的内容再读一遍,仍觉得好就用笔画下来。

第三遍读就要开始动笔了,不过这里还不是摘抄而是划线做记号。

我会把第三次阅读后还认为重要的内容用荧光笔做标记,荧光笔即醒目又不遮挡原来的文字,是我非常喜欢的标记方法。现在翻开以前读过的书,里面有各色荧光笔的记号,这些都是阅读的痕迹。这种做法印南敦史是难以接受的,不过,没关系,我们选择读书方法的标准是自己用着舒服而不是别人看着顺眼。

第四步:把画下来的内容再读一遍,仍觉得好就摘抄在本上。

我现在读书做摘抄就是通过前面这四个步骤筛选后的内容,这样可以确保摘抄的文字都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以后再翻阅笔记的时候,这些笔记可以帮我快速回忆起一本书的要点,一个普通的B5笔记本,有时我能记录50多本书的摘抄,这些摘抄是我需要定期回顾翻阅的内容。

第五步:对摘抄的内容写评论。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方法,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读书是不写笔记的。单纯只是读书并不能让你掌握书中的内容,一味读下去和没有读过的效果相差无几,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哪部分对自己最有用?为什么这部分最有用?有什么感悟或者类似经历?这些思考的内容都可以写下来,这些都将能为自己智慧的来源,成为自己独有的宝藏。

采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读书法,一本书至少要读四次,而且精华全都记录在笔记里并带有自己的评论,这就像奥野宣之在书中所说的: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当然,好的读书方法有很多,而且它们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你完全可以借鉴不同大师的读书方法然后微调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我现在的读书方法就是以葱鲔火锅读书法为基础进行的微调,首先是利用流水式阅读法快速通读全书,通读的时候利用葱鲔火锅读书法选择要摘录的内容,然后模仿RIA便签读书法把摘抄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之后再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评论,这样既能掌握熟练掌握书中的要点,又能积累写作素材,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这是我喜欢的读书方法,你是如何读书的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篇2)

如何做笔记让你事半功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认知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其中阅读书籍就是良好的自我提升途径。很多人在读书时会发现有一个同样的疑惑,为什么阅读的时候身心振奋,但是过几月却想不起来当初触动自己的是什么内容?这大概是古今中外读书人都曾有或者现在仍有的疑问,而古人也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墨”就是泛指的做读书笔记,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做读书笔记也是一样。那如果系统地培训自己做读书笔记的能力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如果说阅读是输入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阅读获取的知识获得一项新的技能并运用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就是内容输出的优良体现。南宋陈善在著名的《扪虱新话》中也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那么如何利用笔记做到读书知入知出、事半功倍呢?这本书就为我们点出了2个要点,其一是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其二就是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1、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在人生中留下痕迹,利用读书笔记可以让你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读书要做笔记,可以制作美文摘抄,这是学生时代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一项作业。但是当我们成人之后,没有了老师在背后的鞭策,你会发现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人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我们要对待读书笔记的态度问题。因为大部分人一想到读书笔记,第一反应就是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但其实读书笔记应当以“能坚持下去”为首要目标,比如在最开始,你读完一本书可能只在本子上写下了:“《XXX》这本书读起来真是跌宕起伏“,只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也是你的读书感悟,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当你翻出读书笔记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会想起当时的澎湃的心情。

所以做读书笔记一定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有心理负担,毕竟不是要复印出版的读物,随心意想写成什么样子就可以写成什么样子。

对于做读书笔记的技巧,作者还提出了以下几条有建设性的意见:

1)改变读书方法

要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就像上学的时候给同学讲一遍题目之后,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一样,当你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去读书时,读书的质量也会提升。

2)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读书笔记要学会抓重点,不要一味求全也不可能360度全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只要抓住对自己有益的点你就收获到了很多。

3)阅读中通过三遍法做标记

第一遍要通读,将有价值的那一页书页上方折一个角;第二遍要重读折角的重点内容,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就在书页下方折一个角;第三遍阅读折了2个角的书页,仍然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标记,无法割舍的内容做笔记。通过三遍法阅读做标记,你的笔记内容将十分精简。

4)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

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可以促进、加深我们对书的记忆,同时在抄写的过程可以加深理解,有时会灵光一闪就想通了某个点。

5)读完书之后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

这一部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通常大家读完书做完读书笔记就结束了,但是通过阅读书评,你可以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

2、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无论看书还是做笔记都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最终都是要学以致用。因此读完之后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主动联系你阅读的这本书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阅读完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有哪些观点是对你有启发的?你是如何理解笔记对于读书的作用的?读完这本书你打算如何提升自己记录读书笔记的方式?

读一本书读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将重要内容反复阅读揣摩思考,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粮食,而阅读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快速重复重要内容的高效途径。通过重读笔记,将已经消化了的知识再进行一次次精细的雕琢,吸收内化为自我提升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作者在后记中呼吁大家,当你读完这本书,请一定要尝试在读书的时候带上一本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熟悉的逻辑链条,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构再输出的过程,将知识从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过程。所以不妨从手边的这本书开始,从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开始做读书笔记,相信你一定会遇到一番新天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篇3)

记得有位日本畅销书作者在线下开专栏讲座,有位读者特意过来告诉这位作家说:“先生,你的书真的太好了,特别喜欢你写的书。”

然后这位日本作家问读者:“您可以告诉我,书中您最感兴趣的部分吗?”这位读者瞬间哑口无言。其实类似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我们看过很多书,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那个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

你能保证自己完全回答出来吗?读书看似简单,如果真正学以致用是需要方法的。

今天介绍日本的“笔记大神”奥野宣之,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用手写笔记代替。已经记录了184本笔记。

对于读书笔记他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依据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名字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中浓缩了他十年来高效做读书笔记的技巧和经验。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原来小小的笔记只要不断地坚持下去,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人的变化。

什么是一元笔记?一元笔记有什么好处?

作者独创的一元笔记方法,本质就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记录都放在这个笔记中。

一元笔记的好处是自由度很高的去记录一切,不需要分类整理,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一起。

这样杂乱无章的记录好处是便于活用信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容易坚持,长期的记录只需要在一个笔记本上。

一元笔记的运用技巧:

1,可以书写任务内容,平时多记录一些小想法。比如灵光一现的创意。

2,按照时间的顺序去记录,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写,并且让自己保持非常放松的状态。

3,附上日期。

4,灵活运用速记和略记。

5,可以粘贴,平时看到新闻报纸、书评、各种传单等,只要对自己有想法的东西都可以贴在笔记本上面。

如何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1⃣️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做笔记

在做读书笔记之前,要确认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最想阅读的书?平时看电视、浏览新闻的时候发现自己喜欢的话题,写在笔记本上,通过记录来掌握选书的主动权,看清自己的最真实的需求。

平时去书店,看到海报上推荐的新书,诱人的文案很容易误导我们冲动做决定,这本书到底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买回家后放在一边完全不去阅读。这是为冲动买单。

冰月曾经一个月买了88本书,放在书架上很有成就感,这些书我都是通过各种平台和大咖推荐买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书真的适合我吗?

这些书对我有用吗?这些书我真的会阅读完吗?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书原封不动,最后搬家的时候只能便宜卖给二手市场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阅读真实需求呢?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取材,平时记录的笔记,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读书清单,这样的清单也能对我们持续阅读下去起到助力的作用。

做笔记是为了让我们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第一次阅读一本书,一定要自问:这本书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做笔记会大大增加我们的读书效率。

2⃣️读书笔记是我们的知识储备。

人很容易健忘,比如大家能记得上星期一午餐吃了什么吗?应该很难回忆起来,更何况是阅读的书。

每次写完读书笔记,过几天需要重新再回忆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新想法,有些忽视的内容会重新审视。

读书笔记就像我们的回忆录一样,重新翻阅的内容,经过我们的思考加工会变成属于我们的知识,这些思考可以作为写作、提案的知识储备。

总结:学会做一元笔记,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素材,才能更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找到最适合我们的阅读书籍。读书笔记不是单纯的记录,还需要通过“摘抄+感想”的输出方式,帮助我们的思考灵活运用。

相信《《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