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 > 地图 >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2024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相关栏目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热门栏目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推荐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

(共 6943 篇)

  • 1、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上个世纪末,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杀妻一案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辛普森在用刀杀前妻以及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项一级谋杀的指控中,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的失误导致有力的证据失效,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本案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疑罪从无的最大案件,因此被称为世纪审判。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上网仔细查阅了这一案件,看完让我感触颇深,在那个年代,制度的不完善,人性的愚昧,造成了亡灵难以安息,真相难以查明的结果。就在此案裁决即将宣布时,整个美国一时陷入停顿。克林顿总统推开了军机国务;前国务卿贝克推迟了演讲;华尔街股市冷淡;长途电话线路寂静无声。数千名警察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遍布洛杉矶市街头巷尾。n统计数字表明,大约有1亿4千万美国人收听了“世纪审判”最后判决。然而这样牵动人心的审判,最终还是令人失望。

    首先,我想感慨的是人性,在美国一直很敏感的人种问题在此案也有了很大的影响。辛普森作为一个黑人对赞助黑人贫民区的活动和投资项目毫无兴趣,读书笔记而是热衷于跻身富有白人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为了“脱黑”他甚至花重金聘请语音矫正专家,改掉了一口浓重的黑人贫民区口音,一个人的人种是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你是黑人就算你交再多的白人朋友也无法改变你依旧是黑人的事实。再者作为警员的福尔曼,因为对黑人人种的仇视,在无搜查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翻入辛普森的家里,甚至做出了伪造“血袜子”、“血手套”这样如此荒唐的事,以至于他提供的所有的证据都按做无效来处理。人种歧视完全不能作为扭曲事实、从而进行栽赃陷害的理由。作为一个警员,起码要做到尊重事实,不歪曲不掩盖,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如何可以称之为警员?

    其次,在本案中警方的作为也让人很无语,他们在勘察现场、采集证据、保护现场上有很多忽视常识的重大失误。比如在被害人尸体裸露的肩膀上有七滴血迹,从形状、方向上来看都不是她本人的,而警方并没有将其收集检验,而是在解剖之前清洗掉了,这几滴血就这样永远消失了。不仅警方,检方的证据漏洞百出,法医在案发10小时后才赶到现场以及审判长任由案件在人种问题上纠缠不清,这些都让人觉得荒唐至极。在其位却不能尽其职,不能还事实一个真相,不能保证公平与正义,作为人民的守护者又如何让人民安心呢?

    最后,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通过此案我意识到,想

  • 2、 《合理的怀疑》读后感3000字-辛普森案与合理怀疑

    1

    辛普森案宣告了一个罪人之人无罪,相信绝大多数美国人,甚至主审法官兰斯伊藤都认为辛普森是有罪的,他杀了妻子。国内也经常举辛普森案的例子来指桑骂槐地批评资本主义民主,这常常见诸政治思想教科书。

    辛普森是否有罪是一个法律问题,不能按照公众朴素的感情作判断,故笔者并不感到惊奇。因为正义女神是蒙眼的,她不理会道德与伦理,排斥朴素的正义情感。按照奥斯丁的观点,法律自身是一个完全自足的庞大系统,法律有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判断事件。凯尔森也认为:法律与伦理道德是泾渭分明的,道德判断不会出现在法律这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系统里。我们心目的好人和坏人仅是单纯的伦理认知罢了,法律并不考虑。

    陪审团的构造

    2

    我们先审视一下美国司法制度的构造,特别是陪审制度。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制和当事人主义,司法是当事人与行政权对抗,也是司法权与行政权对抗。在英国陪审制度下,陪审团仅参与事实审,确定三段论的小前提;专业法官负责法律审,适用大前提最终得出结论。如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认定失实,有权裁决推翻不予采信或提请再审。美国陪审制度在英国陪审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另一组制衡:民主与公共权力的对抗,意味着司法不仅是当事人与行政权的对抗,也是民主对公权力的挑战。

    陪审团有使得法律无效的权利,即便陪审团做出的无罪裁决看起来是基于大量有罪证据而做出的,法官也不能否决之一裁决

    陪审团反对的是法律的程序,而非实体,如陪审团不认同法律,他们也可以径直认定法律无效。如采美国陪审制度审理于欢案件,陪审团可以直接裁决中国的于欢无罪,法官也无权阻碍;即便一切证据都合法确凿,于欢成立防卫过当无疑,法官也无法作出有罪判决。可见:美国陪审团制度体现了美国宪法中的不服从权。与传统的观点不同,美国陪审团享有法律审的权力,不局限于单纯的事实审理。

    金钱能否买到无罪?

    3

    控方必然占有更多资源:人力资源,技侦、警察、检察官;有权豁免证人,甚至威胁证人;跟着一群做伪证的警察。实物:控方占有并能够调动的资源和预算比辩方多得多。控方代表民意,具有先天的正义优势。法官大多是检察官出身,往往偏袒控方。故无论辩护团队再怎么强大也无法超越检方,而于之抗衡。

    不受挑战的控方,与收到拥有创建平等竞争环境的辩方积极挑战的控方相比,发现真相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正义是为了保持天平的平衡,辩方必须拥有与控方同等的资源。

    金钱无法治愈绝症,对罪行清楚证据确凿的被告而言,金钱也无法买来无

  • 3、 观《世纪审判》有感:你的作品中有情怀吗?

    你的作品中有情怀吗?

    ——观《世纪审判》有感

    原创: 古磨盘州人

    原本想将整个晚上交给足球,无奈两场比赛之间的间距实在太长。顺手就将遥控期拨到了电影台,电影台非常给力,正准备播一部我没有看过还有点想看的电影《世纪审判》。

    仅仅从名字来判断,这应该是个大制作的影片,因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历史事件都非常大,而这部片子审批的只是一个人,给电影取这么大的一个名字,有点夸张了一些。

    《世纪审判》是英国2015年推出的一部电影,电影的主要内容是:1960年,以色列的特务组织摩萨德经过多年的侦查,终于查到了策划和组织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纳粹头目阿道夫·艾希曼躲在阿根廷,他们近乎以绑架的形式将阿道夫·艾希曼弄到以色列,准备对他进行"世纪审判".

    世界审判吸引了制片人弥尔顿·弗朗茨曼,他从美国请来了导演利奥·赫维茨来实况录播庭审现场,故事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没看之前,想象着这应该是一部大制作的影片,不然,电影不会有这么宏大的一个名字,看了之后才知道,这其实是非常小制作的一部影片,小到这是一部制片人与导演之间关于电视认知的影片。

    作为制片人,弥尔顿·弗朗茨曼第一看重的是电视的收视率,在导演不愿意将镜头切过去拍摄证人当庭昏倒的镜头时,当审判的录像与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登月和古巴进攻猪猡湾的新闻发生冲突的时候,由于痛恨审判因摄制方式不吸引人而几乎失去了全部的观众时,弥尔顿·弗朗茨曼与导演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娱乐至死的社会,导演究竟要收视率还是揭露人性,这是一个大问题。利奥·赫维茨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特点和个性的导演,他希望把摄像机变成大众的眼睛,通过大众的眼睛观察被审判者阿道夫·艾希曼的眼睛变化。

    很多观众在观看本片的过程中,因为没用看到希冀的大片,所以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高,甚至觉得本片有夸大炒作、虚假宣传的嫌疑。偏偏导演的角度跟我是完全一致的——希望通过艾希曼的眼睛洞察他的内心,通过他的表情感知他内心的崩溃。

    利奥·赫维茨假设的前提是"人之初,性本善",阿道夫·艾希曼也不是恶人,他的恶是因为希特勒的极端统治导致他人性扭曲,他的坏不是"原发性"的坏,他希望通过大量的证据和证人证言来击溃艾希曼的内心,让他回归到人性本善的原点上来。

    作为一个只身被押解到以色列受审的纳粹军官,要想通过审判并给他定罪是很容易的,假如以恶的形式让艾希曼承认自己的恶,那么所有人都变成了恶人,所有人都是纳粹。

  • 4、 审判读后感

    审判读后感(一)

    以审判二战的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影片的结尾,各国法官在量刑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中国法官梅汝璈从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战犯大肆掠夺中国资源以及违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时,终以6比5的票数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有这么一个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在一个小酒馆,当美丽的老板娘轻轻哼着日本民歌,带着对战后的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带着她天性中的纯良翩然起舞时,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射穿了她的身体,她于是那样倒下去,灿烂的笑容还未来得及绽放便萎谢了,春花在战争所带来的阴郁中随风飘零,她那样倒下去了,满地的鲜血,她的眼中还有不甘,还有迷惑。这些,真实而客观,战争不仅害了中国人,同样也对他们的本国人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所以这一场审判就更为重要。要向那些罪人们讨回血债的不仅是中国人,他们更应该向自己的国人有一个交代。在这场审判中,我们不仅要惩罚战犯,我们更应借此敲响警钟,要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

    记住这些名字2020吧:东条英机,日本法西斯魁首,内阁首相,陆军大臣,陆军大将;板垣征四郎,陆军大臣,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陆军大将;土肥原贤二,策划和组织九一八事变的主犯,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华中方面军司令,陆军大将;广田弘毅,侵华战争主谋之一,内阁首相;木村兵太郎,关东军参谋长,缅甸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武滕章,南京大屠杀主犯,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陆军中将。这是我们应该牢记的名字2020,不是因为他们流芳百世,而是为了记住战争,那些苦难与耻辱。

    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那些死难者,为了那些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的人,向那段历史肃穆,向那些伟大的中国人致敬。

    审判读后感(二)

    弗兰茨卡夫卡被称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美国》、《审判》、《城堡》是其仅有的三部长篇小说。卡夫卡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的巨大

  • 5、 辛普森:美国制造观后感

    《辛普森:美国制造》是一部来自美国的传记类纪录片,该片由伊斯拉埃德尔曼导演,首播于2016年,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来看看吧!

    纽约灾星之后感叹造化弄人,并又一次体会到欧美法律思维的独特,这个片更多地关于法律、财富以及权力。看完这片子大约半年后,美国制造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我当然按捺不住地一探究竟。看完整整大半年才来写这个影评,因为我总是会问自己这得要从何说起?,纽约灾星可以归纳是一个有权有钱的白人对美国制度地挑衅,那么美国制造呢?无论是剧中人,还是作为局外者的我,感受到的都是一股沉重的无力感。

    小人物见证并能透露历史,大人物能改变历史。

    那辛普森算是什么?有必要把他的人生分段来看吗?前半部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诸多第一,让白人刮目相看,又让黑人敬佩不已;后半部分难逃肤色的厄运?其实,他没有改变过什么,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开头肤色是他的绊脚石,他一直想让任何人忘记他的肤色,说要做自己,不是一个白人也不是一个黑人,要做辛普森;杀妻案,肤色是他的保护色,把自己往肤色受到歧视的方面来靠拢;案后,依靠肤色来维持黑人社区的社交。他想突破肤色的局限,表面上是突破过,但是实际上依然被现实推着走。

    在b站上看到最多的弹幕是《桃花扇》中的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更多地势对辛普森的惋惜,可惜如果放在《美国制造》的这个题目上来说,导演布下的网似乎更大。辛普森只是这个片子叙事的一个主线,仅此而已,每一个看似配角的人想尽办法利用主线,看看是否能捞到一点什么。种族、法律、利益、名声还有人性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辛普森和里面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网中之鱼。

    纪录片从60年代辛普森在大学里的橄榄球生涯开始,到08年拉斯维加斯绑架案结束,完整地描绘出了辛普森的画像。不过我仍然有些疑虑,辛普森杀妻案为何最后被判无罪?按片中描述,至少7成源自黑人对于种族主义的报复心理,3成来自警方和控方的办案不力。真的是这样吗?

    来看一下对受访者的选择问题,其中受害者家属及朋友、控方、警方这三方无疑是站在辛普森对立面,然而其他诸如辛普森的朋友以及经纪人、辩方律师、陪审团成员,居然无一例外都站在了辛普森的对立面。这真的合乎常理吗?

    我们可以看一下片中出现的人物,追车时一直陪在辛普森身边的艾尔.考林斯,辛普森后来的继承者马库斯(名字不确定)等均未接受采访。

    甚至于12个陪审团成员只采访了

  • 6、 东京审判读后感

    东京审判读后感 范文二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实那段历史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刚刚从电影院看完《东京审判》,耳边还回响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话。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把本子一关,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从梅汝傲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梅汝傲也有过无奈,有过彷徨,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着烟,虽然他用“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大家,必须证明中国的位置,但是命运,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远东军事法庭彩排的时候,梅汝傲走在一群外国法官中间,他很坚定的坐在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对战犯实行不实行死刑的时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当他打开信封里的投票纸,把笔拿起来,在“yes”上重重的勾了一个圈,然后把投票纸放回信封里,叠好信封,最后投入投票箱。这是他作为中国法官,中国人,所做的一切。当最后的票数为5比5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紧张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当最后从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时候,梅汝傲胜利了,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如释重负。

    “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这是本片最后梅汝傲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不错,特别是在军事法庭里的戏,那种刷的声音,很有震撼力。那几个日本演员,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边的几位老人家,都说他们像真人。松哥演当然一个字形容“棒”。几乎全部的英文台词,虽然我听不懂讲什么(当然,下面有中文翻译),但是能听的出,松哥花了很大的时间在这方面。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松哥只有的几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声音,本人不敢恭维。

    东京审判个人觉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内容还不够多,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把东京审判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东京审判》无法承受之重:对日本右翼说“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不可忽视的篇章: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

  • 7、 东京审判影评

    东京审判影评(一)

    《东京审判》,一部标榜中国人不得不看的影片。对此宣传口径俺实不敢恭维。确实那是一段中国人不得忘却的历史,而那部影片则是能不看大可不看。忍不住看了,看过就算,省得窝一肚子的火。整部影片充斥着大量的无病呻吟:正夫等人的无缘无故地冒出以及那个家庭上演的一出又一出的闹剧,令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如要我给一句话评价,那就是:高群书利用高尚的道德伪装,强奸了历史!披着警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外衣,自己则光明正大地,在全国观众面前玷污了历史。虽然高群书借债拍摄这个题材电影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是无法掩盖其低能的内质。如想为其辩护,先不着急,听我慢慢说完:

    首先,极烂的剧情配上无能的导演。我们说剧情不行是编剧的责任,但作为一部电影总策划、统筹的导演,也绝脱不了干系。一部反映如此深刻历史题材的电影,《东京审判》的剧情,烂到可谓是掘地三尺,不见真章。比起《英雄》、《无极》有过之而无丝毫不及。

    整部影片来看,就是关于一次长达两年5个月,818场的审判,而整部电影却显得波澜不禁,审判过程变得冗长而烦闷,而穿插在中间的情节就是那个家庭惨不忍睹的悲剧,结果变成了闹剧!这就是这部影片最大的失败,也是高群书作为一个导演严重的失误。

    高群书自白书中说到,找演员难的问题,因为影片涉及到大量的英文对白,对内地演员很有难度。虽然我也不建议找内地演员,但也不至于找一些港台的!!连历史都不懂的一群傻瓜,还期望能演出什么感觉。整部影片精彩的地方只有两个,就是影片刚开始时,刘松仁的大义凛然和最后的悲愤疾呼。其他时间呢?平淡无奇的话外音,几个蹩脚演员,稀稀拉拉的表演!给人感觉在影片中根本找不到北。审判剧情进展缓慢,其余剧情画蛇添足!没有高潮!!!!犯了所有大片的大忌,影片可以没有结局,但绝对不能没有高潮!作为这种观众有巨大感情诉求的影片,就该有几个场面不断让观众掉眼泪!!没有实质性剧情进展和内容,或者称为故事进展是这部影片的第二大失败。在整个片子构架上出现了如此巨大的缺陷,绝对是导演的无能。加上选演员的能力和实力,这个导演的优秀性实在无从谈起。

    有了一个头,有了一个尾!相对于一些连头尾都没有的影片来说,当然已经相当出色。但是对于高群书自认为可以杀进内地三甲的影片来说,这样的剧情可以吗?《英雄》虽然整个剧情有点造作,故事过于简单,但人家至少还有。《无极》整个影片是一出闹剧,但人家的特技制作,及情节曲折

  • 8、 冰河世纪读后感

    冰河世纪读后感(一)

    第一次看《冰河世纪》这部大型动画片,我就立刻被里面搞笑的情节、优美而又素雅的景色所吸引。它是我除了《哈里波特》外最喜爱的一部动画片。

    《冰河世纪》的故事围绕着三只冰河时期的史前动物与一个人类的婴儿展开。

    冰河时期,大地一片雪白,没有任何事物存在,动物们为了生存纷纷迁徙,人类也不例外,一天一群剑齿虎闯进人类的村子,他们的目标是一户人家的婴儿。阴差阳错的是,这个婴儿被善良的长毛象与嗜食的树獭捡到了。长毛象一开始并不愿招惹麻烦,但又被孩子的天真可爱吸引。就在这时剑齿虎迪亚哥也加入了这个帮助婴儿重返家园的队伍,它们一起踏上了漫漫寻亲路。一路上,三只性格迥异的动物矛盾重重,剑齿虎还准备把它们引导族类设下的陷阱中。但经历了雪崩、饥饿、火山爆发等灾难后,望着毫不畏惧自己且天真可爱的婴儿,剑齿虎改变了主意,族类很快发现迪亚哥的背叛,开始对他们实行惩罚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片中的动物性格真的是各有特点。如自始至终保护孩子、心地善良的长毛象,贪吃的树獭以及开始怀有恶意后来在长毛象、树獭及孩子的感化下变得善良的剑齿虎。影片中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让我记忆更深的不仅仅是着三只动物的形象,而是它们的超越人类的爱心,比人类更坚定的意志,和一种无法超越的善良。我觉得《冰河世纪》刻画的种种形象非常成功,剧情也引人入胜,不时地让人期待后面的情节。

    我会因为影片中婴儿的获救、三只动物的和平共处以及他们战胜了邪恶势力而开心,也会因为迪亚哥开始的邪恶想法、最后婴儿与三只动物离别时的悲伤而难过。整个影片从头至尾都牵动着我的心,它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友谊,是爱心,是善良。也让我懂得邪恶永远不能战胜正义。

    最重要的是:爱可以超越一切、一切

    冰河世纪读后感(二)

    昨天晚上我看了冰河世纪2。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冰川就要融化了,可怕的洪水就要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窜。大家计划去寻找停泊在大陆另一侧的大船,以躲避灾难。

    一路上,艾尼、曼尼、西德还有迪亚哥遇到了不少麻烦,但是凭着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org)终于赶到了停泊大船的山脚下。

    就在大家准备穿过平原登上大船的时候,忽然火山爆发,热浆涌现,挡住了大家前进的道路。这时一只鸽子毫无顾忌大摇大摆的向前走去,却被一股热浪淹没,他一下子就成了一只烤鸽。

    艾尼受惊了,就说:我们还是后退,找其他的路走吧。

    可是曼尼不同意。

    于是大

  • 9、 明末三案读后感

    先介绍了洪武皇帝设立的制度特色——相互制衡,然后简述这一制度沿袭下来的特点:各个权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替代皇帝,但是也导致互相之间斗争不断。接着,由于万历皇帝立皇储犹豫不决,导致以此为借口,群臣、内监之间斗争不断。三大谜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案发到后续处理,再到最后两次翻案,都是为了为了党政。

    每一项制度在设立的时候都有一个初衷,但是随着执行时间的延长,就可能与之相去甚远。所以反对一个政策,一定要从制定时候的政治经济环境去考虑,而不是你认为的不合理的当下,这一逻辑的核心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明王朝的高官都在干嘛,每天很无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我也得出一个结论,了解一段历史,一本书不够,尤其是一个视角的书。但是这种书不得不读,因为视角越单一,才会越详细。

    这本书我认为不适合猎奇者阅读,因为大部分在介绍明代的制度,然后根据制度指出了明末三案的本质——党争。通读下来,作者仿佛在为了写党政而去介绍的制度,这样给我一种为了解释自己认为的现象而去努力找原因的感觉。党争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制度带来的,可是制度也是人为制定的,并非不可更改。本书中魏忠贤就曾绕过制度直接办事过。

    结合历史背景,明末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诞生,新的阶级逐渐出现。明末三案的核心是党争,但是党争只能是现象,而不是原因。所以我认为本书读着不过瘾——作为故事不够生动,讲解原因又不够深刻。

  • 10、 正义的审判 (400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场战争造成了5000万人死亡,光战费的总额高达11450亿美元。

    纳粹投降后,美国列出甲级战犯350名。由于人数太多无法审判,人们精选出20名战犯,对这些人进行审判。这些杀人犯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像柏林盟军管制委员会进行上诉,但结果是维持原判。其中戈林被捕时,拒绝认罪,最后服毒自杀了。战犯被迫带到刑场,一一绞死。

    在亚洲,东条英机是日本的重要战犯。在九一八事件后,他指挥日军侵略中国,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他的罪恶是无法逃脱的。1948年,审判日本首要战犯25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6人。他们被送上绞刑架,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正义总会压倒邪恶,光明总会战胜黑暗,旧社会总会被新社会吞没。

    四年级:陈一民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21-08-22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4-28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5-23

  • 2023-06-2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07

  • 2019-09-23

  • 2021-04-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5-24

  • 2019-10-28

  • 2019-10-29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2024世纪审判—辛普森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