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2024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范文,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左右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推荐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

(共 4885 篇)

  • 1、 [读书心得借鉴]蒋方舟《东京一年》读后感六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更好地领悟书籍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借鉴]蒋方舟《东京一年》读后感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蒋方舟《东京一年》读后感(篇一)

    人踩着落叶回宿舍,觉得能够这样度过一辈子。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真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了。

    在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里,恐怕只有作家是越清醒才能越优秀的。其他职业的成功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催眠,鼓励自己克服缺点,战胜脆弱。只有作家不需要,作家住在自身缺点搭建成的监狱里。

    东京是一个没有人打搅,也不必打搅别人就能够活得很好的城市。

    ——蒋方舟《东京一年》

    读《东京一年》,2017年11月

    ?十一月,寒冷终于带着利刃刺破温暖的面纱,但当我拿起《东京一年》,看见封面上的这段话,就像给心底印上一个暖心的吻。

    写作,这个从小学就开始的课程教学,似乎并不是很讨喜,而作者蒋方舟,怎么可以从七岁就开始写,然后出版自己的书?

    相同事物的不同视角都会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我想蒋方舟就是学会了用独特的视角看待每个事物,这与她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分不开,《东京一年》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日本的文化、典故甚至是文学作品和著名作家,蒋方舟所到之处、所见所闻,都可以与经验和知识做完美的联结,这是作家的成功之处。

    在我的知识储备中,东京在我的脑海中并不能拼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很想通过这本书了解日本、了解东京。

    读完整本书后,名胜、景点、饮食等等关乎旅游的介绍概览反倒退居其后了,重要的是,日本文化和人性,甚至是种族、历史等命题会占据头脑的大部分空间。原来,这就是优秀作家看待事物的视角;原来,这就是优秀作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写作是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亲身经历体验很多生活的细节,用文学语言陈述事实,将文字升华为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而如何权衡拿捏事实和真实之间的分寸,就是语言文字之魅力所在。

    在事实和真实之间探索,在充实和空虚之间犹豫,这对我来说,就是写作最大的魅力。

    ——蒋方舟《何为文学——在事实和真实之间》

    蒋方舟《东京一年》读后感(篇二)

    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读来其实更像是蒋方舟一年,与东京没有太多地缘关系。会知道蒋,好像还是因为看理想,这个与我同龄的女

  • 2、 东京一年读后感(优质范文)

    花上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蒋方舟的《东京一年》,别人一年的生活,变成文字,原来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日本,一直是一个很想去的国家,比如名古屋的机场,镰仓的火车,四国的山和濑户的海;但蒋方舟说:意大利没有使歌德变成一个真正的新人,东京也没有,但它们把我们变成了更像本来应该呈现的样子。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www.dhb100.com

    我们总是在看别人的生活或者别人创造的生活,才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无比冗长和平凡吧。

    蒋方舟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天才少女的形象,可笑的是她已经自我告别,我却还保持着说再见之前的样子。偶尔看看一些文笔,但是记忆力比较差,文化素养或许也不够高,至今竟然没有真正能够记住的。但看《东京一年》的时候,满心都是欣慰,也许一直以来看的多数是更久时代的文学,当看到“耽美”“特朗普”等等都会非常亲切,然后油然感叹:我们这个时代,还是有人在认真写作,在自我反省,在向内种出希望,游走在各种艺术中去讲述和编制房子。

    停留最久的一个故事是蒋方舟去参观“黄房子”写的,梵高和高更住在一起的那几年,强者看似在上风游走,但最后高更却实在受不下去而不告而别。蒋方舟说自己是梵高,其实我也是,渴望别人的赞同,自己把自己搞的卑微,在自怜中消耗自己和他人。蒋方舟说她害怕与别人生活,将别人变成高更,依附他人成长,榨干对方的耐心和善良;仔细想想,那么两个梵高呢,不过也并不可能,世界上总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强势与不强势总是相对的。梵高最后割下一只耳朵,自我终结,艺术不会消亡,但总会暂停。他们彼此的画的椅子中,高更给画上了金黄的向日葵,这是最后的怜悯和尊重吧。

    另一收获是看到了许多的好书推荐,蒋方舟会能够很明确的说出喜欢与不喜欢,我在文字这一方面的造诣很浅,他们都似乎内化了,但不知所踪,所以也就什么也说不出口。

    而且一直对三岛由纪夫感兴趣,但很怕自己读不下去,还有俄国的几本大部头,近点的方方和阎连科,更多的诗,都还在藏灰。

    阳光透过门口的榕树,打上些龇牙咧嘴的形象,夏日更长,人生正好。全部的忧伤,也不够攒起的一把水,八月未央,人生还长。

    知道蒋方舟这个名字,始于初中看的《疯狂阅读》。我一向很欣赏中国当代女作家写的文字,从三毛、雪小禅、一路开花到七堇年、安妮宝贝再到笛安、盛可以。但蒋方舟的书,从未读过。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3、 又是一年秋风起_800字

    阵阵秋风吹袭,满世界都是一片枯黄。漫天的枯叶,带着树的沉重与叹息,坠落,坠落,坠进泥里,成泥,成尘。

    那时,那天,那年,我们初次相见。你站在我家门前的那棵梧桐树下,睁着扑闪的大眼晴,注视着我,黑色的眼睛里充满了不安与胆怯。风起,叶落,落在你乌黑亮丽的头发上。我轻轻为你摘下,露出大姐姐般的微笑:“以后就是邻居了呢!我比你大,叫我姐姐好了!”似乎有什么从你眼里破土而出,占据了胆怯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孩子特有的、纯洁的色彩。你低下头,两脚尖不住地摩挲,似乎要掩饰住内心的紧张。“做一辈子的姐妹好不好?”我蹲下身去,仰视着她,同时,轻轻拉起她的小手。“好。”你轻轻答道。

    就这样,两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就在夕阳的鉴证下,在漫天枯叶的旁观中,手拉着手,立下一生的誓言:一辈子,好姐妹,不离弃。

    一辈子,一辈子,一辈子到底有多长?年幼的我不知,你,亦不知。

    天灾?抑或是人祸?总之,你的生命被老天召回。你静静地躺在床上,恬静而安详。红,满世界的红,不,医院应该是白的啊。原来是血染湿了双眼。红与白交错,纵横,旋转,移动。看不清世界,看不清你。是你吗?站在梧桐树下,轻轻地叫我姐姐;是你吗?坐在小山头,轻轻地靠在我肩上;是你吗?融进夕阳中,轻轻地抱住我。是你,都是你。不是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为何你要先走?不是说好长大一起拼搏奋斗?为何你要先走?血染红了白色被单,醒目而刺眼。刚刚还在你体内流淌的热血,现在已凝固,变得冰冷。之前活泼的你,永远不会再次跳动!

    枯黄的树叶落在地上,缓缓压上去,发出“嘎吱——”的脆响。从前,是我拉着你,一起聆听这动人的声音,而现在,只余我一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想,我家门前也许再也不会有一个胆怯的小女孩站在树下,静静,等待。

    又是一年秋风起,金黄枯叶满天飞。我已向秋风寄去对你的思念,天堂的你,可还安好?

  • 4、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5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500字

    有时我总觉得某些情节很狗血,或许有人会觉得用狗血一词形容一部文学作品很不恰当。但我真的觉得很狗血。

    最好的朋友睡了自己的父亲;父亲频出外遇,勾引有夫之妇,且只会和比他年龄小的女人上床;1958年的夏季,39岁的母亲和一个16岁的男孩上床了,尽管埃迪只比他的小哥哥蒂莫西还要小上两三四岁(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差错的话),尽管这个还是露丝的父亲故意设的局。就是这几处,我觉得很狗血。

    我只会用自己惯有的思维思考,这好像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

    当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睡了自己的父亲时,对我来说,不只是会愤怒,我还会怨恨,甚至会和好友绝交,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当然我也会恨上父亲。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容忍。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虽然这样说或许不太准确,尽管他看起来仍旧年轻,但于我而言,他的年龄就是垂垂老矣的象征),怎么会就这样和自己孩子最好的朋友,甚至是比自己孩子还小一岁的女人上床?性欲太过强烈了吗?或许是精虫上脑了。我以前也不知道老人会有性欲方面的需求,我甚至以为人到中年就会对性毫无兴趣。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特德是一个被性支配的人,连汉娜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他们的生活,性占据了一半,或许一大半也不为过,他们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我也不是性冷淡者(至少目前在我看来还不是),我当然也不是厌恶他们对性的狂热(或许特德更享受的是引诱一个女人上钩的过程的愉悦感,但我觉得汉娜对性确实称得上狂热。),我只是对他们两个搞到一起的行为感到十分十分地不理解(虽然我也猜到了有可能会有这个情节,因为汉娜对性的追求和她与露丝的相处模式,和露丝的父亲本人对年轻女人的莫名热爱)。这可不可以用上道德伦理的说辞?还是说特德和汉娜之所以过着的生活,都是源于他们都有这种不羁的性格和不拘于世俗人生态度?反正我实在无法理解,我甚至有些恼怒。

    还有,玛丽恩怎么就会和一个小她二十三岁的小男孩上床呢?还是在自己两个儿子的照片前,这让我觉得诡异。她心里不会有道坎儿吗?这是比她的儿子们都还小的男孩子啊?怎么想的?或许可以解释为是爱情,因为爱有时候总能让一些看起来不符常理的事情看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或许还会让人觉得有理有据呢。我对埃迪说的一句话有点印象(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说玛丽恩是他性的启蒙和性的巅峰。或许是因为我可能对这么大的年龄差的爱情有潜在的偏见意识,因为我觉得玛丽恩应当适当的引导埃迪,而不是和他走

  • 5、 《你一年的8760小时》读后感_800字

    《你一年的8760小时》读后感800字

    略带点耐心的看完此书,再回头想想,书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也许是这种人物成长励志类型的书看多了吧,总有些挑剔,不觉得它是一本好书,虽然不认同书,但是艾力的苦劳是大家能看到的。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本好书更不容易。

    书中的干货很多,不如说是只是浅浅的引用别人的书,方法之类的很多,基本都是一带而过,我个人感觉倒不如写深入的自己的东西,这样也许更好。

    一本书讲得是不是鸡汤根据看书人的心境而定,我确实感觉到了鸡汤的味道,但在我看来却不是一碗好鸡汤。艾力的一些观点是我所知晓,也是认同的,比如说看的道理再多,不如迈出一步,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有一些就不敢苟同了,比如说改变,仅仅需要21天;逼自己一把;成功法则等等,想想适合这些口号的人有多少,当时是逼了自己一把,效果出来,成功了,那以后呢,有些事是一辈子的事,比如读书,健身,学习,都得慢慢来,不可一蹴而就。对于成功,我想引用《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人们赞赏并被认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罢了。我们为何要夸大一种生活,贬低另一种生活呢?为什么不把成功换成成就呢,岂不更好!成功在每个人眼中是不同的,怎能一概而论。

    除此之外,也有那么一两句是我喜欢的,比如说在压力下,一个人的本性会暴露无遗,而一个人能否抗住压力也是判断他能否在职场上走的更远的最基本的依据。

    艾力的努力、奋斗、心路历程是看的见得,确实作为北上广中的一员不容易。对于四线城市养老式的生活方式中生活的我是远远不能感同身受的,除非经历过。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来,这本书对我的最大的吸引点,就是书名:你一年的8760小时,这确实引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这是读此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最后的最后再附上《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充满自信地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在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 6、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0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000字

    “独居的一年”却讲述了一辈子发生的事,每一章节的叙述看似混乱甚至经常提前剧透后面的情节,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讲故事技巧。

    那年暑假,埃迪16岁,影响并决定了他一辈子的走向,他的作品“暑假工”,“六十次”,“咖啡与甜甜圈”逃不脱一个主题,也成全了一个三流“写实”作家。在感情方面除了玛丽恩再无法爱其他人,好在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最终两人在一起,作者的圆画的很妙,“不就我和埃迪嘛”一头一尾,令人哭笑不得,感慨万千。虽然是圆满结局,但文字精彩的处理并不落入俗套。

    那年暑假,露丝,四岁,从小就有文学天赋,特别喜欢关于她的文字对话描写很精彩。她四岁时手指被相框玻璃划伤拆线后与埃迪的对话,埃迪说“你很勇敢”,“勇敢是什么”,“勇敢就是不哭”,“可是我哭了一小会”,“一小会没关系,勇敢就是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把它尽力做到最好”。“我手指的疤会永远在上面吗”,“你的伤疤会永远成为你的一部分”。多年后埃迪与露丝在餐厅相见,不经意间埃迪同样用番茄酱涂到露丝受伤的手指在餐厅纸上盖章说“我说过你的伤疤会永远成为你的一部分”顿时觉得好暖,让人泪目。

    还有一次是关于开车,爸爸泰德在最后一次教露丝学开车时,提醒她看前方,边给她讲述了两个哥哥去世的情节,露丝哭的看不清路时,爸爸依然说“不要看我,握紧方向盘看前方,当你没有地方停车或没有办法停车时,你要学会找出一条路来继续向前开”,多年后,露丝发现爸爸与好朋友汉娜在一起,为了报复与爸爸的球友斯科特做爱并遭受强奸和暴力后,在爸爸开车送她去机场的路上跟他叙述了事情的过程,爸爸忍不住想看她,哭得泪人一般,露丝同样严厉的对爸爸说“不要看我,开车时要记得看前方,如果你心情不好,看不清路的话,那就得把车停在一边让我来开”。喜欢里面的故事和文字。只是泰德与寡妇母亲和女儿发生的事没有写有点遗憾。

    之前看的两本书都是讲述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再看此书不禁也会关注,文中露丝和母亲玛丽恩之间情感描写很少,玛丽恩不能走出儿子死亡的阴影,在露丝四岁时并离家出走,在露丝成长的重要时刻里,她也一直期盼母亲的归来,但玛丽恩最终的出现也是为了埃迪,露丝可以说是完全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最后,当露丝找到自己的真爱哈文,站在游泳池边享受着幸福,感慨自己得到的不幸那么少,而母亲却要承受那么多时,选择了与母亲的和解。也是与自己的和解。一切都那么简单,幸福,洒脱的主动权一直

  • 7、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8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800字

    《独居的一年》札记一:当意外来临,我们该如何选择? 新的一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美国作家约翰·欧文的《独居的一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初看到标题,以为和梭罗的《瓦尔登湖》类似,可刚翻了几页,就发现并非如此,好像也不属于我平素喜欢的风格。之所以没有弃读,是因为听说村上春树视约欧文为偶像之一,并把他的作品译介到日本,他们还曾经一起在纽约中央公园慢跑。而能被偶像视为偶像肯定自有其原因。 另一位小说家斯蒂芬·金,也评价《独居的一年》有令人惊异的丰富与原创性,是当代小说中罕见的佳作。 今天,暂且抛开小说的艺术性不谈,看完这本书,第一个令我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面对生命中那些难以避免的伤痛?特别是亲人之间,是相互依靠、相互宽慰,还是相互指责、相互怨恨?是选择主动接纳承受,还是被动抗拒逃避? 人们常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可是,为什么事到临头却又纠缠不清,迈过不去? 在这方面,书中的科尔夫妇不是好榜样。 两个儿子因车祸意外死亡,这本不是能够事先预知和能够挽回的,也不是夫妇任何一方的过错。但是,他们没能做出足够的努力,相扶相携走出事件的影响,虽然他们也曾试图跟换环境和住处,并且又生了一个孩子。小女儿露丝是作为两个哥哥的替代品来到人世的。 但是,玛丽恩却不能原谅事故发生时丈夫的不知所措,让自己目睹已不治身亡的小儿子大腿还被铲车铲掉的惨状。而指责、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只会让夫妻关系冷淡、疏远,玛丽恩自己也彻底丧失了快乐的能力,虽然她美貌依旧。数年过去,她仍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儿子的怀念中,甚至不能允许自己去多爱小女儿露丝一些,宁愿不告而别,宁愿从她的生活里彻底消失。 科尔虽然最能理解玛丽恩承受的痛苦,却不能给予她更多的宽慰。他让自己沉溺于酒精和滥情,以至因酒驾被吊销执照,因滥情而上演一幕幕荒唐剧。为此,玛丽恩曾经打赌,他是酒瘾更大,还是搞婚外情的瘾更大。 其实,科尔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渣男”。他最大的优点是爱孩子,而孩子们也爱他。在一定程度上,他从小说家转型为童书作家也是源于这一点。他最出名的几部童书都和儿女们的生活有关,这些书也伴随了露丝的成长,并影响了她日后的写作。他煞费苦心策划了玛丽恩和埃迪的忘年恋,初衷却是为了争取露丝的抚养权,当然他事先并不知道玛丽恩根本就不想要露丝。此外,他还非常谦逊,身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却称自己只是“给小孩儿逗乐”的,让

  • 8、 《东京一年》读后感_800字

    《东京一年》读后感800字

    写这个点评其实是有点迫不及待的,因为想到了就想先写出来,同样因为书才看了一半,所以显得迫不及待! 初看这本书时其实是略有失望的,感觉这单纯的日记并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还好了。毕竟同龄的作家是多么难得啊,而同龄的女作家就更让人欣喜了。有时一想我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看着女生的日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或者就像蒋方舟说的,我也有些许“窥私癖”(书里是指窥探别人隐私,我必须得解释一下)的潜质?(这段话真的令人害怕)……… 可能“方舟”这个词不太那么为人所知,一提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诺亚方舟,再加上一个人名为前提的话则又想到了那个打假的方舟子,总而言之蒋方舟在这方面明显是吃亏的了。反正我和我妈说我在看蒋方舟的书时我妈还以为我在看打假类的书籍。 我也是在看窦文涛的圆桌派时才知道的蒋方舟,这个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啊,在看惯了马未都、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这些清一水的老腊肉后还是印象深刻的w(゚д゚)w 这本书看着其实满足了我自己部分的猎奇感,一部分是对同龄女性的(当然其实这个女性也属特例,完全没有代表性),还有一部分则是对陌生地方的好奇,东京对于我来说与阿勒泰抑或是沙哈拉没有什么区别,对那里的一切我都抱着一种好奇与猎奇,就像小时候喜欢听老人家讲的故事一样,有种朦胧的不现实感。就如同书中写的脱衣舞那段,赤裸呈现出来的反而不如朦朦胧胧的让人喜爱。 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想点评主要还是因为看到了日记中的联系,两篇时间上相差较长的日记会提到相同的事情,这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补寒暑假作业的感觉,所以顺便怀疑一下蒋方舟成书前也一样将日记挑选出来后集中润色了一遍的,所以才有了这种暧昧的联系,不知道这算不算我们这批人的时代印记以及让人亲切的共性呢。(˶‾᷄ ⁻̫ ‾᷅˵)

  • 9、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_1300字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1300字

    在读完某本书后看推荐,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书名而选——独居的一年。打开封面就发现这个翻译是不确切的,应该是一年的寡妇,或优雅一点,寡居的一年。看简介,是村上喜欢的作家,又是写性和家庭的主题,就很想看一看,一来是因为名家推荐,二来是因为我也想看一下这位作家眼中的性和家庭。

    二十多个小时,终于读完了,觉得像是过完了好几个人或好几种人的一生的样子。曾经一直纠结想不明白的问题,渐渐开始在我面前融化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以前知道那里有一座冰山,看完这本,终于走到了冰山的面前,至于有没有开始融化,我也不清楚。

    关于作者——约翰・欧文(john irving)

    书看到一半才去搜了作者的信息,居然是位男作家,还是美国当代最知名的幽默作家。这让我有些开始重新审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介绍中说的有一点很励志:尽管现在身副盛名,欧文小时候却有阅读困难症,且立志成为作家。经过努力,他也真的做到了。所以说,现在所谓天才和资质论都变得不攻自破。如果你够努力,即使资质平平,你也可以成功。

    浅谈本书的几个话题

    1. 男、女和性

    我们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对于性,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放荡调侃,或者还有更多中间或极端状态。这其中原因太复杂,现在我也没有想清楚对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应该怎么想。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性的话题,不同的人多数是对异性的不同态度和喜好,尽管对很多做法依然不能认可,但至少对这个话题的认知变得不再单一。

    所谓食色性也,吃喝拉撒和性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同时,性确实又不同于吃喝拉撒等单纯个体的行为。之前看过一个演讲,女主讲人说性并不肮脏,并呼吁大家坦然且公正地对待性。似乎每个文化中都尊重怀孕和生育,却有很多文化中极避讳甚至抵制谈性,这其中的道理我也还没有参透。

    2. 爱情、婚姻和家庭

    我的世界中被输入的认知曾经都是:应该因为爱情而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并忠于家庭。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初设。所以,现在那么多移情别恋的新闻才会引起大家一致的道德讨伐。

    之前认识的一位姑娘,赌气式地结了婚,又所托非人闹离婚,分居期间又开始了另一段关系。曾经以为她对爱情的态度不够成熟,对自己不够尊重;现在看来,或许她也没有什么错,只是跟当下社会的普遍认知很不同而已吧,可她自己愿意且她开心,那么其他人又有什么指责哔哔的权力呢。

    见过最开放的婚姻是一对在加拿大生活的美国老夫妻。初见他们的时候深

  • 10、 《东京一年》读后感_1200字

    《东京一年》读后感1200字

    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东京一年》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结晶和照片,我通过日记和信件,把那凝固一瞬的风景在时空上进行扩展,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艺术生活。

    蒋方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2016年在日本东京的生活,“保留了自己日记里那些絮叨的呓语和局促的社交,全部摊开来,有种“全暴露了”的快感。”

    蒋方舟1989年生人,7岁开始写作,9岁出诗集《打开天窗》。

    蒋方舟的写作开始于父母对她说的话,“中国法律规定,每个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必须出版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抓走。”

    于是蒋方舟被父母吓哭了,于是就开始了写作生涯,那一年她6岁半。

    一个才女作家以这样极其幽默的缘由发芽,成长。我想这里不只是出于恐惧,一定是有天分的存在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使命。多数的人总是会盯着别人的长处,悲伤于命运待自己的稀薄。听蒋方舟这样的叙述,似乎写作于她是特别的简单的。

    我们也常见一些儿童诗,写得纯粹、简单,又具有深意。也许成长把人性本能的艺术、才华淹没掉了。越是长大越是追求高级和深刻,天真再难寻觅。

    失去了天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变得复杂,是因为缺少真正的高级和深刻,缺少本质的复杂,才会丢掉可贵的天真。

    最美的应该是那些最本真的东西。

    《东京一年》有蒋方舟“絮叨的呓语和局促的社交”,更多的是她对艺术的欣赏,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对日本的风物、历史的解读。

    好的作者能够带给读者非常广博的生活和知识体验,在《东京一年》中蒋方舟将日常的游历、见闻引申出许多书籍、作者的故事。如此虽然读了一本书,却是从中偏得了许多的书。

    我佩服和羡慕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人,他们的言谈、文字中有着浓厚的书香,甚至闻得到灵魂的芬芳。

    蒋方舟2016年2月19日的日记中,记录了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的江绪林老师自杀事件。后来又记录了刘挚老师写的悼词。

    这段对人的内心的分析非常的形象,社会范畴的庭院和关闭灵魂的小木屋,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布置。

    庭院是开放的,小木屋是紧锁的,甚至那把锁是锈死了,自己都遗失了打开锁的钥匙。被关闭的灵魂得不到温暖和安抚,是何其的痛苦。

    有的人会在成长的路上自我救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有的人抛弃了灵魂,直到生命的尽头,回首一生觉得不曾活过;还有的人在寻找与丢失中徘徊、迷茫、痛苦,承受着人格分裂的煎熬,甚至是杀死自己……

    “成为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需要一颗勇敢又坚毅的心。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09-30

  • 2019-09-3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1-09-09

  • 2019-09-21

  • 2023-04-21

  • 2019-09-20

  • 2023-02-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1-07-14

  • 2022-04-08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3-05-10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22-09-20

  • 2019-10-20

  • 2022-12-21

  • 2023-02-07

  • 2019-10-09

  • 2019-10-19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
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范文,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东京一年的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