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2024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范文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推荐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

(共 9826 篇)

  • 1、 《菊次郎与佐纪》读后感_1000字

    《菊次郎与佐纪》读后感1000字

    如果一本书可以让人大笑着流泪,那么我想这本书做到了。 北野武全书以一种满不在乎的语气,不正经的话语,搞笑 毒舌 刻薄地吐槽自己的母亲佐纪和父亲菊次郎。却在字里行间不断看到真情和温情。真心被这个“蠢货”打败了,原来回忆录还可以这么写。书很短很短,却很充实。看着一点点减少的剩的页数总是不舍得那么快读完,但还是很快在上下班路上读完了。 北野武成长在一个母强父弱,母亲佐纪在家里有绝对权威的家庭。北野武在与佐纪t斗智斗勇 相爱相杀的岁月里总是会“输”给佐纪。偷藏棒球棒在树下,数日后发现被换成学习参考书。大学退学离家出走,自己生活,长期欠房租策划如何逃走,后发现佐纪已帮付。北野武从艺之后,佐纪每个月“勒索”零用钱,直到去世时一分没花,存起来大约有一千万日元 全部还给北野武。佐纪垫付房租时,给房东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交,就来找我拿”。佐纪“勒索”零花钱为北野武存一辈子时对他的哥哥说“艺人不知道哪天会走下坡路,没有存款就完蛋了,那小子蠢,赚的钱都会花个精光。”北野武总是“输”给佐纪,不是因为佐纪脑袋有多灵光,大概是母亲的这种爱是永远无法超越的。 相比佐纪,北野武的父亲菊次郎在家里的存在感弱了很多,有存在感时多为耍酒疯。是个脆弱可怜却内心善良,对工作有一丢丢匠人精神的人。这个存在感极低的老爸,去世之后,北野武才回忆起常对他笑的表情。可以在北野武的很多电影人物中看到菊次郎的影子,最出名的就是《菊次郎的夏天》。父亲菊次郎的部分叙(tu)述(cao)结束,特意在最后写道“本故事纯属虚构,一切与实际人物无关”,不讲煽情而讲荒诞趣事来掩盖对亡夫的思念,但最后“纯属虚构”来挽尊。 读整本书时,我都在听久石让的《summer》,6分25秒的交响版本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版)。不得不感概,无意间播放的bgm和这本书太搭了,单曲循环着看完书。这个版本开端是我们都熟悉的《summer》曲调,节奏轻快,对应书中佐纪与菊次郎的趣事,欢乐画面很容易跃于眼前。中间有一段节奏骤快,对应书中北野武与父母的小冲突。最后乐曲趋于平静舒缓,对应父母隐藏最深的深情与感动。聆听《summer》同时看《菊次郎与佐纪》,真的有一种更深的心灵触动。 很喜欢这本书,另一种父母与子女间爱的描述,笑中带泪的那种。

  • 2、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000字: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花大力气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作者是美国人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网上认识的一些大神都推荐过这本书,包括李笑来,的确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学术性较强,相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历史小说,读起来自然是费力不少。再加上我读的中文版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相比原著有些偏差,影响到阅读。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给读者一个读书建议:尽量去读原著,不要读译本。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尝试着去读这本书的英文原著。

    上网查了作者戴蒙德的基本资料,他现在已经年过八旬,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研究人类史、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学者。作者能创作这样一部巨作,归功于他对历史学、生物学、地理学、语言文字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可见作者的学识之渊博。作者为了学术研究实地探访了全球很多地方,非洲、新几内亚、欧洲、澳洲等等。戴蒙德在美国至少也是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教师,他本人获得了博士学位,美国的院士,他的妻子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由此可以推断,父母对他从小悉心培养,能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就,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写出这样一本具有上帝视角的书是欧美人,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呢?正如作者在书中的提问:为什么欧亚大陆领先于非洲、美洲?(美国是欧洲移民国家,这里的美洲指的是中美洲和南美。)又,为什么在领先的欧亚大陆上,欧洲人主导了世界,而不是中国人?

    我对我的疑问的思考答案是: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启了欧洲人对其他大陆的殖民时代,与此同时,欧洲文明开始和其他大陆的文明接触、碰撞、冲突、融合等,这包括中国人、印第安人、非洲人、新几内亚土著、澳洲土著等。在这个殖民的过程中,逐渐使欧美人具有了全球性的视野。

    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支持郑和下西洋,中国人还在和海洋接触。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清朝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中国人从此不再去探险海洋,错过了海洋时代。不再和其他文明接触,自然无法形成这种全球性的开放视野。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是欧美人而不是中国人,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在书中阐明:欧亚大陆领先美洲非洲,欧美主导全球,形成今天这种世界格局,并不是白人比黄种人、黑人天生就聪明,作者不赞成人种优势

  • 3、 《菊与刀》读书笔记3000字心得感悟

    《菊与刀》读书笔记3000字心得感悟

    关于本书

    1944年,人类历史学家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撰写了一份有关日本的研究报告。因为在与日本的交战中,美国人惊讶地发现很多被西方人视为人类自然习性的战争规范对日本人来说完全不值一提。比如,日本组建的“神风突击队”从成立到日本投降,以1228人的生命代价成功击沉了34艘美国军舰。神风飞行员的自杀性攻击在美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所以,美国人迫切需要理解日本人的思想感情、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为美国处置战后日本提供决策和指导。

    通过大量翻阅与日本相关的材料和对日本战俘的采访,本尼迪克特形成了一份关于日本文化的调研报告,并于1946年将调研报告整理成书。

    该书从出版迄今已经销售逾3000万册,被翻译成30种语言,被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连日本学者都认为作者“比日本人更了解日本”。

    作者以以象征日本皇室的菊花和象征武士道精神的刀作为书名,既形象展现了日本皇室和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又充分表达了对日本民族矛盾性格的敏锐洞见。

    一、矛盾重重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是个非常矛盾的民族,他们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于受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日本人这种矛盾特质在生活中表现地淋漓尽致。例如,传统的日本人,不管是一贫如洗的农夫还是腰缠万贯的贵族,都喜欢每天泡个热水澡。然而,尽管他们衷爱热水浴,但却有很多人选择每天洗冷水浴。在他们看来,冬天将冰水倒在身上,忍受刺骨的寒冷是特别有德性的行为,是一种“自我修养”。

    日本人对待吃东西也像对待热水浴一样。一方面,讲究食物本身的精美,对盛装食物的器皿也特别用心,甚至花样百出。女体盛就是其中的典型。另一方面,又热衷于通过断食磨炼意志,测试个人的坚强程度。

    除此之外,在日本人的哲学中,肉体根本不是罪恶。追求肉体的快感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日本的色情业才特别发达,av女优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很多在我们看来是不道德和下流的行为,在日本人看来则是心安理得的事。

    矛盾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更是深深扎根于他们的人生观,如同统一性深植于我们的人生观一样。他们特意培养肉体享受的兴趣,然后又制定道德戒律限制人们纵情享受,而这种道德戒律被认为是一种“自我修养”。

    日本人崇尚“自我修养”,良好的修

  • 4、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3000字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拜读林语堂先生的书。看完以后,着实觉得其思想极为精妙。而身为国学大师,其对中国人有着其独特而又严谨的看法。从中国南北方的不同开始讲起,谈中国人的心理,谈中国人的生活,并客观的评价中国人。这是令人所敬佩的,身为中国人,能客观的看待自身,而不是身在此山中的片面。

    在我看来,其文中想解读出的,中国人的特色,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其家族制度,但细分的话,我想可以分成这六类,德性上的忍,思想上的情,哲学上的度,社会上的家,文学上的诗和艺术上的书法。而前三者所想体现的是中国人精神层面的特点,和与西方人的比较。后三者则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点,也可以说,中国特色就是以家、诗、书法为中心,衍生出来的中国式生活。

    接下来就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谈谈林语堂先生所想的中国人吧。首先,便是中国人的精神层面的特点。忍,情,度,其实是放在不同情况下来讨论的。忍,主要是处事;情,主要是理事;而度,则是万事之则,无论是处事、理事其讲究的无非就是中庸之道。就如中国所特有的中药,所谓是药三分毒,药量过了,可能会引起另一种疾病,或者是加重病情;而倘若,因良药苦口而不愿服用应有的剂量,那么可能病情就无法得到好转。无论是过,还是缺,都不是可取之路,唯有中庸之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这于许多欧美的极端处事方式,还是有极大的不同的,虽然中国自古以来,朝代变迁、民族变换,但很少会出现种族灭绝的行为。按照古代的做法,如西周的法律制度中的举轻世重原则(举轻世重原则: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平定新国家,轻刑法;一般诸侯国,常刑;叛国,重刑),其对于异族讲究的更多是安抚和同化,这也是为什么经历了多次民族浩劫的中国,能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的重要缘由之一,用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便是她(中国)如何在亲率魔手下维护其生存,而且事实上反吸收了侵略民族的新血胤,转以自荣,而能不丧失其民族特性并保存固有文化之存续。此种种族本质的抵抗力之关键,即为中华民族继续生存的关键。相反,对待印第安人,对待犹太人,欧美国家所具有更多的惯性思维便是种族灭绝政策,而这又是为什么欧美文化无法像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相比而言)。

    当然,除了中庸之道,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存,还有的便是她的忍,外国人曾感叹,中国人真的是忍耐力极强的民族,而为何如此?追其根源便是家的制度。但我选择不马上过渡到解读家族制度的问题,我想先讲讲理事上的

  • 5、 《合理的怀疑》读后感3000字-辛普森案与合理怀疑

    1

    辛普森案宣告了一个罪人之人无罪,相信绝大多数美国人,甚至主审法官兰斯伊藤都认为辛普森是有罪的,他杀了妻子。国内也经常举辛普森案的例子来指桑骂槐地批评资本主义民主,这常常见诸政治思想教科书。

    辛普森是否有罪是一个法律问题,不能按照公众朴素的感情作判断,故笔者并不感到惊奇。因为正义女神是蒙眼的,她不理会道德与伦理,排斥朴素的正义情感。按照奥斯丁的观点,法律自身是一个完全自足的庞大系统,法律有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判断事件。凯尔森也认为:法律与伦理道德是泾渭分明的,道德判断不会出现在法律这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系统里。我们心目的好人和坏人仅是单纯的伦理认知罢了,法律并不考虑。

    陪审团的构造

    2

    我们先审视一下美国司法制度的构造,特别是陪审制度。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制和当事人主义,司法是当事人与行政权对抗,也是司法权与行政权对抗。在英国陪审制度下,陪审团仅参与事实审,确定三段论的小前提;专业法官负责法律审,适用大前提最终得出结论。如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认定失实,有权裁决推翻不予采信或提请再审。美国陪审制度在英国陪审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另一组制衡:民主与公共权力的对抗,意味着司法不仅是当事人与行政权的对抗,也是民主对公权力的挑战。

    陪审团有使得法律无效的权利,即便陪审团做出的无罪裁决看起来是基于大量有罪证据而做出的,法官也不能否决之一裁决

    陪审团反对的是法律的程序,而非实体,如陪审团不认同法律,他们也可以径直认定法律无效。如采美国陪审制度审理于欢案件,陪审团可以直接裁决中国的于欢无罪,法官也无权阻碍;即便一切证据都合法确凿,于欢成立防卫过当无疑,法官也无法作出有罪判决。可见:美国陪审团制度体现了美国宪法中的不服从权。与传统的观点不同,美国陪审团享有法律审的权力,不局限于单纯的事实审理。

    金钱能否买到无罪?

    3

    控方必然占有更多资源:人力资源,技侦、警察、检察官;有权豁免证人,甚至威胁证人;跟着一群做伪证的警察。实物:控方占有并能够调动的资源和预算比辩方多得多。控方代表民意,具有先天的正义优势。法官大多是检察官出身,往往偏袒控方。故无论辩护团队再怎么强大也无法超越检方,而于之抗衡。

    不受挑战的控方,与收到拥有创建平等竞争环境的辩方积极挑战的控方相比,发现真相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正义是为了保持天平的平衡,辩方必须拥有与控方同等的资源。

    金钱无法治愈绝症,对罪行清楚证据确凿的被告而言,金钱也无法买来无

  • 6、 《菊与刀》读书笔记3000字

    《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了解,于是便选择了《菊与刀》这本书。

    作者在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家文化的象征。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在我看来,菊代表了日本民族中谦和,随性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一样的品质。刀则让我想到了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希望与毅力,同样也代表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菊与刀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善,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等等,都能体现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征。

    天皇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强烈的效忠对象,虽然天皇一直扮演着傀儡的角色,但日本人对天皇的效忠感却从未消失。正如书中所说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天皇的日本不是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难以想象的天皇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核心,是日本国民的象征,天皇是个超越宗教信仰的对象,即使日本战败,天皇也不会受到谴责等。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表示对陛下尽忠、让陛下为我们放心的事,那边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然存在。

    日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但由于忠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即使天皇没有掌握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

  • 7、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

    作者,【美】鲁斯本尼迪克特(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他准确的预见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人类社会总是在设计自身的生活。如果某些其情况的处理方式和评价方式被赞同,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人就将其视为全世界的基本理论,不论困难有多大,他们都将这些结论集合为一体。翻开《菊与刀》一书,却一眼看到此等传播学直论,讶异之余不禁暗叹这位日本通美国作者对于人类学的博识。书中,诸如舆论调查的结果只不过是让我们对已知的事物多增加一些了解罢了。等观点,对于研究传播学的,研究成见之形成于成见之顽固的学者而言,都是极有意义的。 当然,此书的更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对于传播学的涉猎,而在于作者对于日本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地理人文环境各有不同,国民性的形成也各有特点,但是日本国民性的了解,对于自身国民性的观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因为对于一民族而言,毕竟是有其共通性的,如作者说:任何文化传统中,都包含了关于战争的信条。如果对这些基本理论不甚了了,却对其他民族之好战或其他秉性肆意攻伐,未免贻笑方家。 日本人对于等级制度的依赖是令人震惊的,这一点也久为观察家所诟病。但是这个民族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制度,形成的充斥于社会每个角落、每个领域的民族风气,却是同样令人震惊的。也许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并不存在所谓劣根性,而只存在畸态发展、不善于整合运用的懒惰国民。现代人不勤于完善自己,便将罪过推到古人身上,将所有过错都推脱到国民性与对象模糊的历史上,是极为自欺欺人且不负责任的。这样的习气、习惯之下,永远无法使得民族性得到改善,而只会使得族群驶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愈加放肆与消极。

  • 8、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以代表日本皇室的菊与代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目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此书多采用美日对比的方法从各方面描写了日本人的民族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行为。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日本人特别重视自觉道德的养成,把各种道德深植在每个日本人心中,为他人考虑,集体观念深厚,严格遵守天皇的旨意,但绝不能忍受他人的侮辱,否则就会用尽方法去报复。此外,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对男性和女性以及孩子和老人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女性权利地位较低。此外,日本还有等级之分,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处在某个位置就要做相应的事情,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在日本人的教育中,对特别小的孩子,成人是不用道德去约束他们,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便会学习各种社会道德与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受到限制,幼儿时期和成年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是日本人矛盾性格的原因之一。

    历史造就了每个民族,日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一套社会运转法则,这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管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错误,社会秩序会轰然倒塌,我们不可妄加判断。通过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也更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 9、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一)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温和又好斗,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倨傲,善变又顽固,驯服又专断,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怯懦。

    本是作为一个西方人没有带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比较冷静的旁观者来写这本书的,应该是比较客观吧,这本书在日本也引起轰动。

    我的爷爷是在抗日战争时加入共产党打日本人的,他的两个血气方刚堂弟当时还在北京和天津的大学读书,立即会到家乡抗日,当时的蒋介石消极抗日,所以抗日的都加入了共产党。我爷爷是一方地主,带了村子里有血性的年轻人一起加入抗日。后来,她的两位堂弟壮烈牺牲,并不是被日本人,反而是被国民党杀害,非常惨烈。他们的名字还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刻着。

    对于当初日本人的凶残,爷爷奶奶一直记忆犹新,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大的中国一下子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日本人整个村庄的屠杀。为什么?爷爷最气愤的日本人再凶残也是明枪明刀的,最可恶就是那些助纣为虐的汉奸,没有他们日本人只不过是没有翅膀的老鹰。汉奸给日本人出谋划策的残害自己的同胞,而且是暗箭难防。

    经常听到这种评价,中国人单打独斗是条龙,在一起就内斗--不团结。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但起码可以引以为戒。强大的堡垒,从内部更容易攻破。比如说,一些外贸出口的产品,同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有全居观念,不要相互砍价格挖墙角,大家团结起来,有一个行业联盟,大家都赚钱,不好吗?.其实从本的描述中并没有表扬日本人聪明,聪明并不是日本人的强项,相反中国人反而被认为聪明,聪明的人为什么没有优势呢?什么时候才能像美国人那样被日本人崇拜。是不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太过聪明,太过聪明,就容易太过自我。

    西方国家老是说我们不民主,恐怕西方似的民主在中国会产生水土不服吧。也许我们自己的人类学专家可以像本一样研究研究,探讨探讨了。

    菊与刀读后感500字(二)

    "人类社会总是在设计自身的生活。如果某些其情况的处理方式和评价方式被赞同,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人就将其视为全世界的基本理论,不论困难有多大,他们都将这些结论集合为一体。"翻开《菊与刀》一书,却一眼看到此等传播学直论,讶异之余不禁暗叹这位"日本通"美国作者对于人类学的博识。书中,诸如"舆论调查的结果只不过是让我们对已知的事物多增加一些了解罢了。"等观

  • 10、 《菊与刀》读后感_1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对于日本,有很多称呼,岛国,邻居,侵略者,动画国家,生长在中国,日本是个耳濡目染的名字,小时候大人说,日本是小日本,侵略者,长大了却又看着这个坏蛋国家产出的动画漫画。毫无疑问,对于这个国家我是怀有复杂情感的,并且想找到合适的态度和角度去认识这个国家,尝试着理解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首先就是始终不承认不忏悔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以前我以为是他们本性就是恶的,坏的,偏执又暴力,后来看到的东西多了,他们不是知错不改,他们就是不知错,两个不同的民族认知不同,这大概才是根本的原因

    还有一个印象,是变态多,他们的艺术作品里,新闻里都有很多的变态,乃至被美化的变态 例如恋母,乱伦,电车痴汉,我看过也算不少的日本作品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神话故事和经典名著源氏物语里,对于性的极大开发。在相对保守的我的眼中,这已经很算变态了。我以为这个心理变态是因为长期压抑,紧张才造就了他们的变态,记得中国地理有一篇讲解日本的文章中把很多日本人性格归咎于他们生活在随时都会发生地震海啸的地震带上的不稳定的生活。看了这本书,原因还包括了他们的孩童教育,还有他们对享乐的认识,克制与放纵两种极端生活的集合就是日本人的生活。另外是在一个日本留学生口中我听到一个描述,日本人是绝不干扰别人,也绝不让别人干扰的,这也是我认为变态多的原因之一吧。

    讲礼貌到了麻烦的地步以及对女人的歧视,前者我潜意识不认同这样子过于麻烦的礼仪,虚伪又疏离。后者在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都表示相当的愤懑,当时是看到日本综艺节目对于女艺人的极大不尊重,但是冷静想,文化环境不同的我们,对于尊重的定义也不一样,可是,我仍然对这些不抱任何好感,那的确是不尊重也不男女平等。

    再者是不能否认的他们在动画,电影上面的成就,日本在拍出来的电影总是有一种独属于他们的意蕴,他们民族性格里的固执也可以是对传统的坚持,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不会抛去他们一些很传统古朴有趣的东西,并且他们也越来越会使用语言以外的方式去让别人理解他们的文化,比如萌,病娇,比如鲤鱼旗,温泉,清酒,樱花富士山,很多这个国家文化的意象都潜移默化的印在我的脑子里了。qq空间有个说说,写着一些例如谢谢,我开动了,对不起,等等我们看到第一反应就已经转化为日语在脑海里播放的词汇。所谓的文化侵略也不过如此了。

    以上都是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印象了。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17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08-1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1-10-0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2-12-28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2-07-22

  • 2019-11-23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1-10-06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2024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教您怎么写菊与刀读后感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