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 > 地图 >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2024人类的明天读后感范文大全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推荐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

(共 2948 篇)

  • 1、 人类的敦煌读后感2000字(3)篇

    读书的好处,就是在家席地而坐,也可以看见百里,千里以外的世界。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上的敦煌是河西走廊上最璀璨的明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历史知识,那我们看到的敦煌莫高窟只是笔描泥塑石刻的佛像。冯骥才撰写的人类敦煌,无疑给这些千年沉默的佛像赋予了灵魂,揭开了千年面纱。敦煌的文明重点在于佛教,东汉末年佛教自天竺传入,当时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在兵荒马乱的生活背景下人民生活困苦,心灵需要寄托和慰籍,佛教以劝善戒恶满足当时人民的心灵诉求,所以佛教大行其道。佛教与皇权密不可分,经隋文帝,武则天推动和弘扬,佛教更是在中土开花结果大放异彩。也有过三武一宗灭佛的摧毁。一个文化的兴衰必然有多种文化形态的共同发展,在当时的长安是世界超级大城市,国泰民安殷足物质,政治经济之后才有文化,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大国的魄力和胸怀对外来文化不是排他而是包容,吸收,接纳,使文化呈现多样性。敦煌不仅仅只是佛像经文,更是文化传播,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许许多多无名画师把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不仅让我们一窥千年以来人们最质朴,最本质服饰妆容变化,耕种收获。其核心内容是历史文化,宗教文字,表现手法是高超的绘画雕刻美学呈现,如吴带当风的大写意让人充满想像,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盛极必衰,敦煌是辉煌的也是苦难的,在元朝以后,丝绸之路的衰落,敦煌文明渐渐被人漠视,被人遗忘。莫高窟的佛像壁画在有良知正义的知识分子眼里是精神财富,在无知贪婪的人眼里是金钱,至今众多国宝流落海外,我们期待国宝回家,对于敦煌的保护,我们任重道远。

    回首人类最初相互往来的丝路历史,震撼惊叹之余,向往,向往,还是向往!读书的同时,搜索并观看了分三部三个历史阶段的《大敦煌》电视剧:兴于隋唐,落于元初,壁画四万五千的敦煌,集历史,文化,佛教,艺术一身,站在茫茫大漠,万里荒原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两端望去,都是无穷无尽的路无穷无尽的国,是一道穿越欧亚非三洲的无比深长的路!跟随敦煌的历史从远古一步步回到现实,愿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脚印压着脚印,重复同样的精神,昂首举步,走向今天的未来的水路并举的丝绸……

    这是一本充满热忱和感激的科普类书籍,以剧本的方式展示,不仅带我们领略敦煌莫高窟的伟大成就和关键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文明交流的感动。从东晋时期拉开的序幕,莫高窟就成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交融的记录地,那些精美、神奇的

  • 2、 读《开发人类的潜能》随想

    一位十分著名的外科医生在意大利创办了一所科学教育学校,其目的是让学校的教师加进这项新运中来,教育界已经能够感知到这项新运动的发展。当局还给学校捐赠了很多良好的科学仪器设备。

    这所学校之所以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好药回功于杰出的人类学家塞吉,他给予这所学校热诚的支持。30多年来塞吉一直勤恳地阻碍意大利的教师中倡导一种以教育为基础的新文明理论。他说;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种迫切的需求使他感觉到,必须重建方法。在他那本名为《教育与练习》的教育著作中,在该书的讲稿摘要中,他鼓励推广这一新运动,他以为,人们期待的人类再生之路就是要以人类学和实验心里为指导,对手教育者进行系统研究。

    他还说;丈量一个人的头部,身高等,这尽不真正意味着我们在建立一种教育学体系,但是他指出了通往这一体系所要走的道路。由于假如我们要往教育一个人,就必须对他有明确,直接的了解。

    实在,学校要取得实际进步,需要把现代的很多种进步趋势在实践和思想上进行真正的融合,以此同时,还要把教师的能力提升到较高水平。学校的目的在于进步教育学的地位,把他从过往属于哲学的次要分支科学,明确的提升为一门正真的科学。

    每项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不断失败和不断完善中诞生。

    用实验科学方法培训教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我们尽可能地使用最正确的方法指导他们把握人体学和心理学。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实验对他们进行治理培训,是他们把握一定的实验知识技能,至少要让他们学会一点。

    我以为,我们应当在教师中培养这种为了为了科学而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技巧。也就是说,我们对教师的培养方向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机械操纵。比如,我们在对教师进行科学培训时仅仅考虑让他们把握科学技术,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尝试这些小学教师变成专门的实验心理学家或儿童卫生学家。

    然而,现在我们则希看通过联系教师自己的领域学校,来指导他们,努力使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科学精神已经向他们敞开了大门,让他们拥有更广泛、更有远景的未来。换句话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希看从教育工作者的头脑和心灵唤起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的爱好。

    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一件极其亲切的事情。她是如此纯朴,简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有的人都拥有这种爱,爱并不是只有受过教育的知识阶层才具有的一种特权。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一个热情、虔诚的信徒牢记了耶稣所说的每一句话。崇敬、爱戴、神圣的好奇心和

  • 3、 《大灭绝时代》读后感:人类的力量之源

    大灭绝时代一书由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所著,讲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物种一个个走向灭绝,呼吁人们的保护意识。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大灭绝时代》读后感:人类的力量之源。

    最近读到一本新书,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大灭绝时代》,讲述的是人类出现以来,对其他生物、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巨大影响。

    海洋中蓝细菌的生存时间超过28亿年,我们常常看到的柳树在58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大约250万年前老虎开始出现,......它们都没能改变世界。

    20万年以前,一个叫人类的物种从非洲东部崛起,单个个体既不敏捷也不强壮,算不上子孙众多。他们跨越海洋高山,定居世界,甚至跑到外太空寻找殖民的机会。他们建立了城市、国家、宗教;他们研创了数学、物理、艺术。

    当其他生命体还随着大自然缓慢进化时,人类文明已经建立,并顺带灭绝了83%的哺乳动物、50%的植物和15%的鱼类......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类有如此强大的、改变世界的力量?

    人类的力量来自哪里?不是靠遗传物质,我们和近亲黑猩猩基因相似度高达98.8%;不是靠团队配合,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的1.5亿年,蜜蜂就已经建立了高效的社会结构;不是靠使用工具,纪录片中的主角黑猩猩还能够用比较平整的石头做案板,高高举起较小的石头砸坚果吃。那究竟是什么让人类如此与众不同?

    浙大教授王立铭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认为人类语言、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是滋养人类文明的三个生物学基础。

    人类文明第一特质是语言。动物的语言,只能够表达少数简单的固定含义,多了复杂了就不行。而人类语言,具有按词汇组合的功能,比如几千个汉字语音,组合起来能表达无穷无尽的意思;另外,由语音发展字,人类的个体智慧就不断积累、继承,最后进化成庞大而精巧的文明体系。

    人类文明第二特质是自我意识。也就是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人类看其他动物的生存方式,会感觉它们是懵懂而无意识的,它们没有目的的由生到死,依照本能反应交配、繁衍、觅食、玩闹,无所谓责任、尊严、羞怯、骄傲......还有机器人,目前的人工智能貌似十分强大,可以轻松战胜围棋天王,可以快速完成海量运算,但是他们无法意识到我是什么。

    人脑中有个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区域,这里影响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当我们思考和我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比如我爱吃什么,我的朋友是谁,这个大脑区域就会异常活跃。自我意识的出现,我觉得是给予生命方向感。生物演化本没有目标、没有方

  • 4、 科学改变人类的100个瞬间读后感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读后感(一) 在我阅读过的数以百计的课外书中,唯独《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让我如痴如醉。我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把它读完。它吸引我的除了图文并茂的形式,还有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本书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100个科学瞬间,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重大科学事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一只电子管诞生的瞬间,开创了电子时代的新纪元;心脏起搏器研制成功的瞬间,让心脏病人起死回生已不再是个梦想;氢弹爆炸的瞬间,震惊了整个世界……我分析了一下,这些成功瞬间的背后,机遇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来自科学家们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书中最最让我钦佩和感动的科学家是第一个提出量子理论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在生活中普朗克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科学家。自1909年起,他的夫人、大儿子、大女儿、小女儿、小儿子先后遭遇不幸,永远离开了他,他变得孤苦无依,但他并没有被厄运打倒,认识普朗克的人都为他的超人的意志所感动。家庭悲剧给他带来巨大的痛苦,但他对于自己所忠诚的事业和信仰坚定不移,最终成为量子理论这场革命的英雄。 普朗克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作为零零后的我,尤其缺乏这种韧性。平时作业稍微多一点,我就会叫苦连天,畏难情绪特别严重,所以学习总是十分被动。没有多年的血汗,哪来成功瞬间的光芒绽放?尽管我早就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在生活中,往往是惰性占了上风,怕苦怕累。在新的一年中,我要逐步战胜自己的惰性,力争以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我们的先人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是在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中,属于我们的却并不多。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就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勇攀科学高峰,去造就属于我们的更多的灿烂瞬间!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读后感(二)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100个科学瞬间。其内容涉及了在过去一百年里的重大基础科学理论和重大应用技术成果。《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对这100个瞬间作了图文并茂的解说,对其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也作了精确通俗的描述,语言简
  • 5、 人类动物园读后感
    人类动物园读后感 从第一章讲述人类从原始部落到超级部落的演变过程。作者首先让读者想象两种部落的画面,原始部落人口少,人文简单,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自给自足,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个性化强,社会问题少;超级部落人口繁多,人文复杂交错,不再需要外出狩猎为生,大部分人都是陌生人,个性化小,社会问题多。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期。因为有了剩余产品,人们不再整天为填饱肚皮出去守猎,开始有时间去思考和改变生活方式。人类的“猎人本性”,促使他们不停的创造和走向文明世界,人口膨胀,并延伸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而在人类文明进程里,从帝国的产生至政治、宗教、法律、教育的发展等等,任何一种人类形态,都只是为了这个平衡人类为了适应文明社会而产生的问题。但是本质而言,人类的生理学上,仍然未进化出和原始部落人类更大的区别。人本身仍然倾向于一个小部落,人与人之前并没有更多的合作性,甚至更为陌生。 当今世界的超级部落,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大都市,就像一个巨大的铁茏将庞大的无个性群体圈养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型的人类动物园,动物园里分成各种等级种类的动物。比真正的动物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选择走进这个动物园被驯化,也可以选择走出这个动物园去郊外呼吸一下空气,而人类的“狩猎本性”促使他们回到超级部落继续“文明”的发展。本章让我体会到,所谓“文明”只是将人类驯化了,并没有真正使人类更加安宁的生活,文明与安宁是猎人的战争,人类不得不在这种博弈里生存下去,而从人类生物学而言,人类并没有进化,原始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已经相同,如果有时光机,将原始人的婴儿带到现代来抚养,并不会看出有所差别。 第二章作者讲述当前世界上的人类以各种方式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形态,人类追求超级社会地位的本性和人类惊人的各种社会地位的适应能力。 作为超级社会地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例如:国家领导、富人、中产阶级、穷人等)通过不同的仪式、佩戴、住所、财产展示标识自己的所处社会地位,低级社会地位的人努力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更高一级的社会地位。这是人类从原始部落发展至超级部落人的源力也是悲哀。“如果他们爬不到顶端,他们就幻想比自己的实际处境略好的处境。”特别是男性中的地位追求者,因过份迷恋高位模仿,而忽略了家人。但结果往往是,失去了自己当前的地位,又失去了家人。作者以人类生物学的视角,对人类社会上发生的
  • 6、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读后感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读后感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是贝克尔的代表作,他把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作者认为人类的行为万变不离其宗,各种人类行为都是由于效用最大化。书中一共有七篇,我对第六篇——婚姻、生产力和家庭的印象最深。 “新的家庭理论是涉及多人家庭的理论,这种家庭的不同成员具有相互依赖的效用函数,而且,新的家庭突出成员间的合作与相互作用,考虑子女、婚姻、涉及工作时间的劳动分工和市场增益技能方面的投资、灾害、保护、成员的世代之间的资源转移。”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也算是对这一章节的总结。 对于生育力的经济分析中,贝克尔归纳了六个经济分析的变量,分别是:一般的考虑、偏好、子女质量、收入、成本、供给。通过这些因素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家庭情况的夫妻对子女数量及质量的要求。最主要的变量是:一般考虑和收入。 如书中所讲“对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子女是一种心理收入或满足的来源,按照经济学的术语,子女可以看成一种消费商品,有些时候,子女还可以提供货币收入,因而还是一种生产品,而且,由于用于子女的支出和子女带来的收入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子女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使得子女既是一种耐用商品又是一种生产品。”这段话并不表明作者的思维有多么悲观,而是,作者用一种经济分析去研究非经济问题。书里把子女和生活中使用的汽车、房子之类的耐用消费品相提并论,虽然很多传统的人们会对此极其反感甚至认为不道德,但是,不得不承认贝克尔用超乎常人的冷静将人类行为的体现和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假设,人们生小孩的成本大于他们的收益,人们有可能选择不生小孩,只是这种收益不是单层面上的金钱,也包括了抽象的愉悦的心情。(范_文_先_生_网)这种经济分析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局限,创立了家庭经济学。 关于收入这个变量的经济分析。首先,概括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他认为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家庭规模的相应扩大。主要包括两点:一、收入增加会引起儿童死亡率的下降;二、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们早婚并且不大节欲。然后,贝克尔通过分析框架表明,收入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子女的数量,还会提高子女的质量,不过,有时迫于社会压力富裕家庭会更加注重子女的质量,从而将更多的支出用于子女,也将富裕家庭子女的成本提高了,这也可以解释富裕家庭的子女数量比贫困家庭的数量少了。最后,贝克尔还提出了避
  • 7、 《人类的出路》读后感
    走出人类发展的困局 ——读《人类的出路》 作者/ 华文 2012年12月21日,在玛雅历法中被称为“世界末日”,可这一天地球总算平安无事,很多人不禁松了一口气。 “世界末日”的魔咒虽然沦为泡影,但是人类依然面对不少的麻烦,如气候变暖、能源短缺、人口激增直接威胁到人类与地球的生存。加拿大资深记者、作家马克·德·维利耶在《人类的出路》一书中,以理性的忧患意识,勾画了人类与自然环境所面对的危机,并且对人类破解发展中的困局提出了对策。 作者本书中文版序言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惊人的成就,也是地球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其实是在提示中国,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们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输出大量的日用品。中国这几十年为发展经济而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不是全归中国买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工业生产中产生出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伴随着生产力的迅猛提升,人口也开始剧增。目前,从联合国统计的数字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已经接近60亿,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超过70亿!并且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人口大爆炸给地球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圈,目前人类还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自然资源的获取也只能来自地球自身。虽然人类正在向太空进军,但是最后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聪明的人类自以为足够强大,但是在干旱、洪水、飓风、海啸、地震、暴雪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不堪一击。电影《2012》假想了地球遭遇灭顶之灾的情景,其传递的生态信号值得人类警醒。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立场、领土疆域、宗教信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各种分歧,有时还会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在全球生态立场方面,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每年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也是最后一个能让持不同政见者协商对话的平台。很多人认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唯一“元凶”,其实不然。作者在书中认为,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甲烷和氧化亚氮也同样值得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都是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争执的焦点。越是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越多。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
  • 8、 《人类思想的足迹》读后感

    一学期结束后,通过自主学习,我阅读了《人类思想足迹》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时世之变迁令多少昔日荣耀和辉煌随风而去,只有思想人类不懈的探索的伟大思想全然独立。它们如同山脉一样巍然相连,续写着人类历史。只有他才是真正伟大的,自由的。它们是普照世界之光,是人类最大的光荣。这些思想给我们带来了高贵的尊严给我带来了工作的力量和前行的勇气,让我们的心灵清新自然,光洁明亮,也让我对西方经济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到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建立新的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以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做工的,从军的,或者是从事各个行业的,都是各有各的职责。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为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若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物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到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或停滞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说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来认真的进行思考。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有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它周围运行,他就因此受了教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触犯了教会的大怒,不公是被捕入狱而且被“点天灯”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去证明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琅,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难,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有“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态度。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样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知识分子更应知知识的重要性,更应体会到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义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有一种舍我其谁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众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报负,才配做知识分子。教师作为知识与责任的传承体,承载着学生们乃至

  • 9、 《千万个明天》读后感

    《千万个明天》读后感一

    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名誉,你还拥有什么? 拥有财富吗?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财富,你还拥有什么? 拥有青春吗?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青春,你还拥有什么? 拥有健康吗?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健康,你还拥有什么? 拥有亲人吗?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亲人——不,你什么都失去了,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还能拥有什么? 还能拥有希望和感恩的心吗? 在殷健灵的《千万个明天》中,初一女生海瑟薇本来拥有美满的生活。一年夏天,她随着她的家人到泰国旅游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海瑟薇失去了爸爸。悲伤、追悔和绝望向母女两个袭来。海瑟薇的朋友柯芮、秦湘和崔明亮,三个分别有不同苦恼的人给予了海瑟薇和妈妈以希望,告诉她们要感恩现在依然拥有的一切。 失去的东西已经回不来,而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拥有千万个明天,在这千万个明天里,我们可以尽力弥补我们失去的一切。 人称“宇宙之王”的霍金,因患卢迦雷氏症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不能奔跑跳跃,不能说话,连挤出一个微笑都困难,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在常人看来,命运让他失去了太多,可他坚持在轮椅上完成了著作《时间简史》,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他说他依然拥有很多:“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霍金依然拥有的千万个明天里,他还可以做出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还有许多和霍金一样身残志坚的人,如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也有一些“被命运嫌弃”,但依然有很大成就的人,如司马迁、肖邦……他们都失去了很多,但是他们还依然拥有很多。对拥有的东西心怀感恩,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千万个明天。 而我们呢?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亲人常伴身边,朋友互帮互助,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我们一直在拥有,一直很“富足”。尽管不能满足于此,但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己没有的。 也许有一天亲人朋友会离去,学业事业不会顺利,生活会很窘迫;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因为意外而身败名裂,我们的青春也将逝去…… 哪怕世界上所有的灾难都降临,我们还有希望,我坚信,我们依然拥有千万个明天。

    《千万个明天》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千万个明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暑假里,13岁的女孩海瑟微一家三口去泰国度假。傍晚在海边看日落时,美好的假期却因父亲离奇的消失而中断一一爸爸不幸被海浪卷走。搜救无果后,母女俩

  • 10、 《人类的家园》读后感

    《人类的家园》读后感

    陈建华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母亲。人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对于地球来说,人类不过是刹那,却在20万年间几乎耗尽了地球40亿年的积累。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了解多少?她的壮美,她的富饶,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了多少。《人类的家园》以这样一种深情而缓慢的姿态,讲地球母亲的身世现境一一道来,只有你亲自去阅读,否则难以体会其中承载的厚重的情谊和思考,感动于震撼。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我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谁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民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一条道路。但是从1万年前的农业文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石油电力、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爆炸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越来越快,这是书中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民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己。无数国家因为资源就已衰败。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全球每年的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接近10万亿人面临饥荒。全球50%的谷物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我们欣赏它们,可我们忽视了守护。

    《人类的家园》,值得我们去阅读,人类的家园值得我们去守护。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
人类的明天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人类的明天读后感,人类的明天读后感大全,人类的明天读后感2024,更多人类的明天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