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 > 地图 >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2024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范文大全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相关栏目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热门栏目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推荐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

(共 6403 篇)

  • 1、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400字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400字:

    其实,我从小对于巴黎就是向往的。最近同学给我介绍了一本书,叫《带一本书去巴黎》,他说让我看一看,相信一定可以收获很多东西。暑假,我抽空把这本书读了,感觉还不够,真想再读一遍。

    《带一本书去巴黎》是林达书中的一篇。我非常佩服作者林达的旅行日记,他是带着问题去寻找考证历史的踪迹。那是他怀揣一本雨果的《九三年》去的法国,走一段、读一段。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里,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灵魂,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与智慧。书里面提到的巴黎建筑、巴黎古迹、巴黎广场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当我把这些认识与我从前的影响联系起来,又增加了新的感受。巴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是美好的,是震撼的。 巴黎是世界名城,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读完了之后感触很深,让我对于巴黎更加向往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 2、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好句好段摘抄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好句好段摘抄

    1.《带一本书去巴黎》作者:林达。这次这对美国夫妇带去的书叫《九三年》。这个译本的第一版注明是在1957年的5月,但是第一次印刷,却是在1978年4月。中间整整隔了二十一年。这中间的故事,我们只能猜测了。那个年代,说是不出书、没有书,也是假的。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同代人,对那个时代的“白皮书”、“灰皮书”之类的出版物的介绍。那就是些好书了。只是这些书被购书介绍信限定在一个窄小的阶层和范围里。书是被垄断的、信息是被垄断的,知的权利是被垄断的。

    2.乔治·尤金·奥斯曼在1852年到1870年巴黎城市大改建中,担任了主要负责人。这个空前大改造,使当时的巴黎焕然一新。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巴黎,基本就是1870年以后的面貌。其中有60%的建筑,是奥斯曼时期留下的。奥斯曼一生始终毁誉参半,但是,他所主持的规划最没有异议的,是相当现代化的城市上下水系统,使巴黎长期受益。

    3.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个仅供参观的历史遗迹。和巴黎几乎所有的其他中世纪教堂一样,它今天依然在正常使用。千年来,只是在革命和战乱的时期,有过短暂的关闭。其余的日子里,它们的钟声每天定时敲响,弥撒定时举行。白天的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把自己隔绝在教堂里,把世俗世界暂时抛开。失去宗教功能的古教堂,就只是一个被历史抛下的艺术躯壳。而持续千年至今不断的宗教活动,使得巴黎圣母院依然是巴黎圣母院。

    4.法国和中国一样,都是历史悠久,可是真正悠久的是土地。土地上的人是在变化,人产生的文化是在交流的,就像我们常常一口一个西方文明,可是西方历史学家细究起来,连一个法国都要追根寻底,细细剖析,追到最后,只有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各个文化堆积层,而法国本身,却不知迷失到了哪里。而我们一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许是相反,不论是什么,只要进了大致这块地盘,就统统“收归国有”。结果,大而化之,一锅烩就有了大中华文化。

    5.在东方文化中,帝王永远是“天子”,是神的代表。而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君王也是人。法国教堂中的帝王形象经常是跪着的,和来到教堂祈祷的人们在一起,跪在上帝面前。西方政教合一的文化,曾经既害了“政”的一头,又害了“教”的一头,更祸害了千千万万无辜平民。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帝王深陷于宗教的结果,也使他们自始至终,未能挣脱对于上帝的敬畏之心。这给西方文化在“

  • 3、 人性的进步《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人性的进步。有时候是工作累了读不动,有时候又觉得总共200多页读完了怪可惜的。那天看林达的博客,有个人的评论写着,这是不是林达的博客?文风很像!这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的搭配,让我自己有点小惊慌:这几年基本读的津津有味的,全是林达的书。他的书基本算是给我树立了一个比较正确的世界观。可是,问题在于,只读林达的书会不会在思想上偏了。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林达的观点也是有缺陷的。这个问题倒是不值得去争,只要大家能推荐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给我,问题就好解决了。已经读完就写写心得。如果说林达写的四本关于美国的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良好的制度,那写法国的这本就让我们开始担忧实现这种制度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忧让整个国家制度的变革畏畏缩缩,裹足不前。法国大革命气势如虹,对敌人的公正就等同于对自己人的背叛。在变革之前,贵族始终处于社会上层,民众难以撼动其地位。但民众终于有压倒之势将贵族从上层拉下马,此后的走向将分两种。

    第一,民众成立司法机构,对贵族进行审判;

    第二,民众将贵族不由分说,千刀万剐。在变革以前,民众认为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他们需要一个公正的立法司法机构保证平民大众的各种权利。但是如果革命趋势发生扭转,贵族地位岌岌可危,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够理智地将贵族拉至跟他们平等的位置,而是顺着这种惯性,把高高在上的贵族踩在脚下。中国历史上的党争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当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的对立面是司马光、苏轼。虽然双方都是高风亮节的官员,但无论谁在朝廷得了势,都会对对方施以阴招,打击异己,壮大自己。而且在局外人看来所不齿的事情,他们却可以从为朝廷为社稷的指导思想下心安理得得完成。这个时候,公平正义被英雄主义取而代之,民众要求的是泄愤,把久久加之于自己身上压迫和不公正发泄到压迫者的身上去。人们只会注意到将贵族狠狠踩在脚下的史诗般的英雄人物,贵族变成了这幕王者归来大戏的配角,衬托着英雄的光辉。随着革命火焰的高涨,贵族被踏平,这般火焰又该烧向哪里。总有一些人是清醒的,他们这时候就站出来,告诉早已被胜利迷醉了的人们,这场变革的最初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提出对贵族应该进行公正司法审判。这不正是革命所追求的东西么?可是,理智的人终归是少数,嗜血的人才是多数。

    革命的火焰就烧到这些边缘人物上。比如,当绝大多数人要孤立一个人的时候,你站出来说,这样不好。其结果就是你也被孤立了。可以试想一下,当

  • 4、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600字

    一直都很喜欢巴黎,觉得它是世界瞩目的时尚之都,集浪漫、时尚、气质、素养于一身的城市,总向往着有一天能够去那里。无意间发现《带一本书去巴黎》这本书,便爱不释手的阅读起来。 怀着虔诚的心情和远行的冲动读完这本书,完全没有之前想象中的游记的感觉,林达的这本书力图通过对巴黎历史遗迹的寻访,探寻自由、民主与人性是如何在和非理性与恐惧暴力的不断冲突中慢慢成为世界人民共守的现代理念的。圣丹尼滴血的头颅、安布瓦斯的古堡前悬挂着的1200具新胡格诺教徒的尸体、卢瓦河的地牢和它的唯一幸存着维永、巴士底狱.历史在林达的笔下呈现出来,沉重而又血腥。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让我对巴黎三百年前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显然作者对巴黎的掌故和历史了如指掌。从西岱岛最古老的桥的名字为什么是新桥,到协和广场上为何竖立着埃及的方尖碑,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凡尔赛宫等这些旅游热地,作者用历史故事和法国的革命、制宪历程把他们串了起来,读起来当然比看旅行指南更有趣,同时也更让人能理解法国三色旗的三色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现在比之前更向往巴黎了,更想去触摸那座历史浓厚充满艺术的圣地。

  • 5、 带一本书去旅行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他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飞鸟集》

    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时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和路仿佛就是亘古不变的伙伴、人生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只是我们不知,这场旅行的目的地是在何处,于是我们的心灵仿佛就在漂泊。《飞鸟集》以抒情的彩笔,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点点哲理思索,从而给我们的人生旅途以启示。

    初读这些小诗,我感觉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净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正如泰戈尔所说,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去流泪,错过了今天的太阳,只要你能正视黑夜,并执着于黑夜的追求,那么,闪烁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会给你报答的。它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去勇敢地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阳,如果你只是因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流了泪,那么,你不仅得不到群星的启示,也会失去明天,以致更久远的太阳。

    人的一生不会一切顺利,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就像旅行,我们没有计划,因而我们很有可能错一班车。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请不要哭泣,我们一定不能再错过下一班车。

    带上一本《飞鸟集》,精彩地去完成你的人生旅行吧!

  • 6、 《带一本书去南京》读后感

    去南京,还要带一本书去?我好奇极了!打开此书,略微翻了一翻,其中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就是我再也熟悉不过的城市?我迫不及待地仔仔细细地读起了里面的文字内容。啊!优美的词句让我多么舒畅,完整的介绍让我多么欣赏。

    作者笔下的南京是座有味道的城市岁月的沧桑、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厚;帝王与墨客、文人与名者、美人与英雄;纯朴的民俗民风、传统的美食小吃;现代的繁华热闹、人民的悠闲生活;如今的山青和水秀、美景和胜境这一切都在书中一一呈现了出来。让人穿越时空,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了六朝古都南京过去的伤感和现在的安逸,让人品尝和回味。

    这本书打开我的视野,我看到了读到了感受到了南京的古老和美丽,这就是真正的南京,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如果你喜欢,就和我一起带上这本图文并茂的好书去游遍南京吧!!!

  • 7、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_读书笔记400字

    其实,我从小对于巴黎就是向往的。最近同学给我介绍了一本书,叫《带一本书去巴黎》,他说让我看一看,相信一定可以收获很多东西。暑假,我抽空把这本书读了,感觉还不够,真想再读一遍。

    《带一本书去巴黎》是林达书中的一篇。我非常佩服作者林达的旅行日记,他是带着问题去寻找考证历史的踪迹。那是他怀揣一本雨果的《九三年》去的法国,走一段、读一段。在法兰西的城堡、广场、宫殿、教堂、博物馆里,咀嚼着文化的成果、品味着艺术的灵魂,倾听着历史的回声,感悟着前人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思想与智慧。书里面提到的巴黎建筑、巴黎古迹、巴黎广场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当我把这些认识与我从前的影响联系起来,又增加了新的感受。巴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是美好的,是震撼的。 巴黎是世界名城,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读完了之后感触很深,让我对于巴黎更加向往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 8、 读懂一本书

    书籍是滋润我们心田的甘露;书籍是照亮我们人生的明灯;书籍给我们安上了双翅膀,让我们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书籍赐给我们一双鱼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得以畅游。

    人的一生缺少不了书籍,她是我们终生的导师。但是书籍是贵在精不在多,一本好的书籍就足矣我们品味一辈子。每个人家里都有个属于自己的书柜。书柜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书有多少本是曾经影响过读书人的。我家的书柜上只摆放着寥寥的几本书籍,其中那本《菜根谭》最让我收益良多。

    触摸着褶皱的纸张,光滑的封面不复存在,那是本陪我走过多少个岁月的书籍啊。从我懂事时,爷爷就把这本书赠送给了我,并在第一页后面留下一行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那是毛主席曾说过的话。翻过几页,泛黄的页面上一字一句依旧清晰可见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时埋在鸩毒中矣。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身处在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对于某些事情还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断。对于别人的赞美,会觉得高兴;对于别人的批评,会觉得愤怒。其实,批评才是世上最好的赞美。在我求学的道路上,我的启蒙老师会三天一小评五天一大评这样对待我。起初,我是不能理解的,甚至对老师渐生出一种厌恶。但领悟这句话后,我开始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在如今,我很感谢当初老师对我的批评,因为她的批评才会有今天从蚕蛹蜕变成蝴蝶的我。

    伏魔先伏自心,驱横先平此气,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驱横者先驱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这句话用在考试场上再适合不过了。还记得在中考数学考试中,学校外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争吵声一直回荡在原本死寂的教室里。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听着嗡嗡嗡的吵声,同学们的心情变得烦躁。有的人搔起头发,有的人转着铅笔,更甚者扭动着身子。到了收卷时,他们一个个慌张的脸容,让我每每一想起时都很兴庆自己有读过这句话,全靠它我才能在考试里不受外界的影响,顺利完成答卷。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平定下自己静躁不一的情绪,这样判断一件事物时就不会被外来因素所影响。

    书籍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菜根谭》影响了我,你呢?其实读得书多,读得书广并不称之为真正的读书,读书的精髓莫过于读的精,就算一本不出名的书籍,只要你读得透彻,也能从中悟出道理,而不是广泛地无目的阅读。因此,读懂一本书才是我们目前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 9、 她是一本书作文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经常写作文,写作文就是展现自己的生活,用文字来记录美好的生活。写好作文是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和练习,优秀的作文通常具备哪些特征呢?或许你需要"她是一本书作文"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她是一本书作文 篇1

    书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之城的大门。书是一对翅膀,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书是一座灯塔,给我们这条小船指明前进的方向。书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我想推荐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是《西游记》。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本书情节精彩,引人入胜。我最爱看的是《大战盘丝洞》这个小故事。一心寻找食物的唐僧走进了盘丝洞,这里有几位十分美丽的女子,唐僧向她们化缘,可是她们却想吃掉唐僧就抓住了唐僧。这个故事非常有趣,看得我如痴如醉,在妈妈百般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上床睡觉。梦中,书中的这些情节竟然变成了画面上演了起来。

    这本书不仅情节精彩,里面的人物也具有不同的个性。沙僧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唐僧心软善良、持之以恒,猪八戒看起来笨笨的,善于交际,孙悟空本领高强,嫉恶如仇。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是整本书的顶梁柱,没有他的一路斩妖除魔,唐僧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西天。

    你们还想了解《西游记》中其他有趣的故事吗?那就赶快来看一看这本书吧!

    她是一本书作文 篇2

    我常常站立在学校图书馆门口,对着窗户呆想着那本我日思夜想的书。

    我家里穷,日常的生计只靠母亲一点微不足道的工资来维持,那本书价格虽然不是很贵,但于我而言,我总不希望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就给这本不宽裕的家庭带来负担,于是我那用手捧着这本书的梦想从此变成了我在窗外痴想。

    然而,有一次,幸运降临到了我的头上。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偶然听说班里有个同学有这样一本书,我高兴地直跳起来,稍后我便央求他将这本书借我看几天,同学的慷慨让我如愿以偿。得到书后,我几乎与它形影不离。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看到那本书翻倒在地,中间还缺了几页,往外一看,弟弟正在高兴地玩着纸飞机,那时的我气极了,不过看着年幼的弟弟,想着打他也不会有太多作用,我便只身伤心起来,那几天,为着偿还同学的那本书,我焦头烂额、苦闷了好久好久……

    可是,正当我愁眉苦脸的时候,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为什么,我不敢回答,然而弟弟告诉了母亲,当

  • 10、 关于一本书心得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一本书心得,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想法,此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一本书心得【篇1】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小巴掌童话》,它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秋生爷爷的作品。

    这本书里有着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故事,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道理,比如《爱写诗的小螃蟹》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坚持,总会有所收获的;《不会哭不会笑的狮子》让我知道了友谊的重要性;《池塘里的狼尾巴》和《吊在月亮下的贪心鬼》让我懂得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否则会害了自己

    在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栅栏上跳进来的客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好客的老爷爷河马先生,无论谁去做客,他都会热情招待。可是有一天却不同寻常,当小兔子和小獾来到河马先生家时,河马先生好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原来这两位小客人不是从河马先生家门口进来的,而是从栅栏上跳进来的,后来他们俩不好意思地走了出去,又重新从门口进来,这次河马先生又像往常一样热情地欢迎了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谁都要遵守规则,要文明有礼,否则是不受欢迎的。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一些类似的人,他们不遵守规则,比如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偏要从马路中间的栅栏上跨过去抄近路;乘车时也不排队甚至插队,这些行为都是不受大家喜欢的。作为学生,在学校我们要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上下学要从校门口有序进出校园,不能偷偷地翻越学校围墙;作为一名小小的社会公民,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红绿灯,乘车时要有序排队,不能插队;另外,在公共场所,比如在图书馆或者电影院,都不能大声喧哗,否则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希望大家都能做个遵守秩序、文明有礼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了。

    我喜欢《小巴掌童话》,它不仅神奇有趣,而且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一本书心得【篇2】

    寒假里,学校又一次举行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即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更早让孩子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并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自一年级起,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叁年来,孩子读了很多学校推荐他适合的年龄的书,这些书也给我和孩子带来了许多乐趣,今年,学校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其中《窗边的小豆豆》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着本书深深吸引,孩子说“巴学园”真是一个不

  • 2019-10-09

  • 2023-01-18

  • 2023-03-1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1-21

  • 2023-04-06

  • 2021-09-03

  • 2023-03-08

  • 2023-04-05

  • 2019-09-22

  • 2019-09-21

  • 2023-02-02

  • 2023-03-31

  • 2023-04-04

  • 2023-01-23

  • 2023-02-19

  • 2023-05-26

  • 2023-06-01

  • 2023-03-0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4-12

  • 2023-03-0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23-03-26

  • 2019-09-20

  • 2021-09-24

  • 2023-02-25

  • 2023-02-16

  • 2023-05-13

  • 2019-09-20

  • 2023-04-03

  • 2023-01-16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
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大全,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2024,更多带一本书到巴黎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