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 地图 >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人类的敦煌读后感2000字(3)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人类的敦煌读后感2000字(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书的好处,就是在家席地而坐,也可以看见百里,千里以外的世界。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上的敦煌是河西走廊上最璀璨的明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历史知识,那我们看到的敦煌莫高窟只是笔描泥塑石刻的佛像。冯骥才撰写的人类敦煌,无疑给这些千年沉默的佛像赋予了灵魂,揭开了千年面纱。敦煌的文明重点在于佛教,东汉末年佛教自天竺传入,当时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在兵荒马乱的生活背景下人民生活困苦,心灵需要寄托和慰籍,佛教以劝善戒恶满足当时人民的心灵诉求,所以佛教大行其道。佛教与皇权密不可分,经隋文帝,武则天推动和弘扬,佛教更是在中土开花结果大放异彩。也有过三武一宗灭佛的摧毁。一个文化的兴衰必然有多种文化形态的共同发展,在当时的长安是世界超级大城市,国泰民安殷足物质,政治经济之后才有文化,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大国的魄力和胸怀对外来文化不是排他而是包容,吸收,接纳,使文化呈现多样性。敦煌不仅仅只是佛像经文,更是文化传播,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许许多多无名画师把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不仅让我们一窥千年以来人们最质朴,最本质服饰妆容变化,耕种收获。其核心内容是历史文化,宗教文字,表现手法是高超的绘画雕刻美学呈现,如吴带当风的大写意让人充满想像,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盛极必衰,敦煌是辉煌的也是苦难的,在元朝以后,丝绸之路的衰落,敦煌文明渐渐被人漠视,被人遗忘。莫高窟的佛像壁画在有良知正义的知识分子眼里是精神财富,在无知贪婪的人眼里是金钱,至今众多国宝流落海外,我们期待国宝回家,对于敦煌的保护,我们任重道远。

回首人类最初相互往来的丝路历史,震撼惊叹之余,向往,向往,还是向往!读书的同时,搜索并观看了分三部三个历史阶段的《大敦煌》电视剧:兴于隋唐,落于元初,壁画四万五千的敦煌,集历史,文化,佛教,艺术一身,站在茫茫大漠,万里荒原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两端望去,都是无穷无尽的路无穷无尽的国,是一道穿越欧亚非三洲的无比深长的路!跟随敦煌的历史从远古一步步回到现实,愿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脚印压着脚印,重复同样的精神,昂首举步,走向今天的未来的水路并举的丝绸……

这是一本充满热忱和感激的科普类书籍,以剧本的方式展示,不仅带我们领略敦煌莫高窟的伟大成就和关键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文明交流的感动。从东晋时期拉开的序幕,莫高窟就成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交融的记录地,那些精美、神奇的绘画和传说,诉说着人类在东亚大地前进的步伐。

带着对文化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挚爱,冯骥才用严谨的研究、对比和大量的资料汇总,将莫高窟的一笔一划展示在我们眼前,那么美,那么神奇,勾起我们对莫高窟的向往,唤起了对中华文化的尊敬。

再去敦煌,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本书,你才会看的精彩、看的有味,才会被古人伟大的成就产生足够的敬意。好书,就当如此,不仅乐读,而且益智,更重要的是,带你一起自由的徜徉在思绪的千山万水之中。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精辟凝练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从混沌初开到新世界的诞生,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内容,却不会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反而让人产生兴趣。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埃及、罗马和古巴比伦城。四大发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在几千年以前,象刀叉、车轮和房屋这类东西在西方人眼里根本不存在,而尼罗河两岸的文明早就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古埃及人不仅是杰出的农民,精通有关良田灌溉的知识,还精通建筑,修建了宏大的庙宇。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发明了伟大的文字书写艺术,人类从此步入了文明时代。在发明了象形文字这一文字体系后,古埃及人又用了几千年的时间将其发展完善,直到他们能随意记录下任何事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一切想法为止。他们用这种固定文字向朋友们传递信息,记录生意帐目,表达感情等,并记载下他们国家的历史事件,以便子孙后代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有一天我能出国旅游,我一定会去埃及,去看伟大的金字塔、神秘的法老王墓室、著名的木乃伊等,并感受尼罗河两岸的文明。

初识巴比伦,是通过尼布甲尼撒二世认识的,他是非常著名,并鼓励进行科学研究,精通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书中描绘的图虽简陋,但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昔日巴比伦城的壮丽宏伟,不愧对圣城巴比伦之名。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已经消失了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的复原图,书中虽然没有,但还是让我感慨了一番。

提到罗马就不得不想到凯撒,他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禁得住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埃及艳后娄佩特拉的诱惑,最终被人刺死。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凯撒的外甥屋大维,他击败舅舅的秘书安东尼,并迫使安东尼自杀,而娄佩

特拉则在战败后自杀身亡。公元14年,屋大维成了真正的皇帝,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统治者。我佩服他的智慧与领导、统治才能,他没有重犯凯撒的错,正因为如此,他才造就了一个繁荣的罗马国。

本书其中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不放过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或是通读过浩繁巨著的专家,都可以在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更重要的是本书以房龙的经典原著加入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再现历史的重要时刻或秠同时代典型的社会,并以21世纪最新的发现和观点升级了原著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局限。来吧,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部名著吧!

人类发明的故事读后感《人类发明的故事》是一部发明的简史,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去回顾一个个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体会发明的艰难、曲折以及乐趣。这本书引领我们迈入科学圣殿的经典科普名著,它再现人类发明的艰苦历程,重温一个个改变世界的精彩瞬间。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布里奇斯所创作的《人类发明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发明的艰苦和发明家们的艰辛,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独特的趣味性。

大家应该都知道居里夫人,她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肺结核,大姐染上了传染病。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2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非常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和刻苦的精神。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她与丈夫皮埃尔61居里共同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三年零九个月。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一、平等和自由都是谎言

裴多菲的诗作《自由与爱情》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这首诗是为了追求国家、民族的独立性而作,战乱的年代,自由的意思是不被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和平年代,很多人还是高呼着要追求自由,仿佛自由是乌托邦般遥远的存在。

国家、社会、正义、道德、人权..这些常见的字眼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平日里司空见惯,但从没有仔细想过它们的意义。

尤瓦力.赫拉利告诉我们,其实这些词语并不是真切存在,都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公元前9000年人类就开始依靠虚构的信任进行合作,我们现在的社会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世界结合的世界。人类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用虚构的神话编写法典,然后管理整个人类社会秩序。

我们曾将这句话捧为真理: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殊不知所谓的权利不过是虚构的概念,生物学上可没有权利这回事。

作为人类社会群体的一员,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中所构建的秩序,不得不遵守很多虚构的社会规则。

我们能做的只有越过那些虚无的观念,抛开思想的桎梏。心灵的自由或许是不受约束的。

二、智人,你幸福吗?

采集狩猎时代的原始人幸福感比我们现代人高很多。

看到这个观点时会不会觉得不可信?但是大量的数据告诉我们这是事实。比如说现代人平均每周的工时是50个小时,然而即使是住在最贫瘠地区的原始人,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而且原始人获得的幸福感并不低现代人。

还记得前几年大热的关键字你幸福吗?目前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都教育我们说要追求人类幸福。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客的日子。

幸福的来源是什么?我认为一定限度的金钱会给人带来快乐。心理学家说幸福更多的是来自于期望的观念,可我们总是把期望放在别人的物质条件上,所以就造就了很多不快乐的情绪。

我更认同生物学家的理论,幸福感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血清素、多巴胺等等各种生化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产生的。我们能快乐的唯一原因,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

我们奉为宝典的《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佛让我们不要理会身体上的一切反应,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说这样才能修正正果,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能到达彼岸,得到永远地幸福。

我性凡俗,估计永远也领悟不到幸福的真谛。

我现在的级别,只能勉强能体会到所谓的快乐: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到同步。所以只要家人安康、工作可堪、闲时看风景、冬日有暖阳、大口喝酒大口就算是快意人生了。

三、人生何其短

我们总说人这辈子很长,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38亿年前,原子核分子互动成为了化学。

250万年前,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出现。

20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欧亚非大陆。

10万年前,智人崛起。

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

科学家们在描述地球生物进化史的时候,动辄用的就是几百万年、几十万年这样的字眼。我们智人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才不过几万年,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极其短暂,更别说作为每一个渺小的个体。

所以其实一辈子并没有多长,人类平均七八十年的寿命非常太短暂,来不及好好看看生活的地球,来不及探索那些未知的秘密,甚至来不及完成一场漫长的科学实验。

《人类简史》第一章的标题就是人类:一种没什么特别的生物。作为宇宙里众多生物钟的一种,我们的人生不用太在意是非成败,生命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可以重新来过,所以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吧,不要畏畏缩缩不敢前行。

所谓的成功或失败只不过是当下生活形态里的道德评判标准,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都将化作时间里的一粒尘埃。

珍惜当下真切拥有的每一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惟愿在生命终结时不会懊悔痛哭。

四、学会断离舍,简单生活

幸福的涵义虽说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一般指的是物质标准。人类利用自己聪敏的大脑生产制造了很多产品,然后置身于物品的世界里,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来评判生活是否幸福这似乎是一种病态循环。

原始社会的人们就简单多了,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没有那么多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因为需要随时迁徙,甚至连固定居所都不需要,所以没什么家事可负担,不用洗碗,不用擦地板,不换换尿布,不用秒回微信和邮件,不用去银行为信用卡还款,不用挖空心思考虑做什么甜点配主食。

尤瓦力.赫拉利戏称人到现代还有颗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心,以及远古农民的胃。除此之外,人类从农业革命时期就陷入了奢侈品陷阱,并且关于这部分的DNA在我们身体里长久遗传并进化。

突然想到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倡的断离舍观念: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从关注物品回归到关注自我,自我的幸福感才会有极大的提高。

我并不反对机械化和自动化,也承认很多的新发明为生活带来了便捷。只是觉得我们现代人被物质生活蒙蔽了太久,过于依赖工业发明,把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导致忘记怎么去过简单的生活。

《科学与人类》读后感2000字


这是一个融科学和哲学思想为一体的小册子,其总体表述的系统性和思维展开的连续性让人惊佩,其适读对象应该是中学生大学生及其家长,是一部集科学普及及西方哲学普及为一体的好书,是一本经常可以看却每一次都有不同收获的著作,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家长来讲,案头有这本书,你就具备了和孩子对话的基础,熟悉这本书,你就具备了引导孩子学习的能力,你自已也就给自己安装了一幅火眼金晴,不会被各种伪科学所迷惑,反过来对于没有哲学基础的中学生大学生,这是一本能让你把哲学、科学、社会学联系起来的理解人类几千年思想过程的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你对毕达格斯、牛顿、爱因斯坦会有哲学层面的更深理解,你会明白构建人类理性的台阶的发展过程,你会由此对科学和哲学更有兴趣。这本书,虽然只有200页,是香港出版的,国内出版会比较麻烦,我以为,国内的哲学界大家也是写不出来,因为他们不懂自然科学,我们的大学荒谬地把哲学设定为文科,科学界的大家更写不出来,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西方哲学基础,面且愈是科学大家,其知识越是专业,这种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想脉络的整体哲学性整顿就愈是勉为其难。下面是我的读后的几点感悟。

一、作者对每一位大师成果的评论都是极为精彩的,其精彩体现在哲学的高度和语言的精准老辣,尤其是对牛顿、麦克斯韦尔、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大师带给人类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作者的评论都极为精彩和拿捏到位,让我毎每读到都为之拍案叫绝,其语言之精美论述之准确概括之到位都体现了深厚思维和表达的功力,我相信,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发展,具备这种功力的大师将越来越少。

二、书中除了对成书有所帮助而感谢的中国人外,正文中没有提一个中国人,说明作者对科学来自于西方狭义哲学是深度认同的,华夏文明作为前神学文明,是不可能产生科学的,李约瑟之问是个伪问题,哲学是科学之母,神学是哲学之母,这里的神学是指以超验的神作为唯一因的神学,这里的哲学是指古希腊一脉的狭义哲学,这里的科学,是波普尔定义的科学,逻辑模型在前,感性实证验证在后,是人类理性逻辑的延展,看懂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四大发明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奥数成绩名列世界前茅却很少有科学大师,你对华夏文明欠缺终极追问和精密逻辑会有更痛彻的感触!

三、作者没有提康德而大篇幅介绍黑格尔,我是不太认同的,我想这可能跟他们那一代人的教育背景有关,他们进入哲学是从黑格尔那扇大门登堂入室的。作者给予黑格尔十一页的篇幅,足以说明他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也反映了他对马哲的熟悉程度我辈远非能比,但他将黑格尔与牛顿相提并论,将牛顿三大定律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相对应,明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可以思辩宇宙万物变化却是我不敢苟同的,辩证法作为一种低端逻辑工具是非常有用的,但黑格尔对辩证逻辑胡缠去终结哲学却是荒谬的,在我看来,近代古典哲学的高峰是康德,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一次严重堕落。当然,作者几乎用同样的篇幅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哲学和科学角度的批判,这种批判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几十年研究思索的心路历程,从决定论的坚定支持者演化为怀疑论者最后落脚于不可知论者,我想告诉老哥的是,康德就在那里。

四,关于决定论到非决定之我的看法。牛顿力学麦克斯韦方程组到量子力学,引发人类思维从决定论到非决定论,的确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脉络,薛定谔曾经说过,人类把自己悬置于自然界之上来研究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不正确的视角。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不可脱离自然而存在,也不可能外置于自然之外不影响自然的情况下观察自然,人是自然造物,人造物也是自然造物,人之所以有精神,恰恰是人所依存的对象过于庞杂不得不发展的一个结果,蝙蝠没有眼睛,靠超声波构建自己的世界,过去我们认为我们比蝙蝠高级,宇宙进化的目的是出现人进而实现人的幸福(人择原理),直到王东岳出现,我们才恍然大悟,因为我们是宇宙中最为脆弱的存在,我们才拥有了最复杂的精神世界。

五、作者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释和海森堡的《论对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的批评和反建议》两篇短文作为本书的附录,其安排极为精粆,用心颇为考究,牛顿的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牛顿对上帝信仰的虔诚和发现上帝运作这个世界规律的骄傲,牛顿认为自己在做哲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物理学,同时,牛顿也坦诚自已没有找到引力作用的原因,他是这么说的迄此为此我们以引力作用解释了天体和海洋的现象,但还没有找出这种作用的原因,这个问题直到爱因斯坦才得到圆满回答,我们体会到的是牛顿的可爱和严谨。

六、在海森堡的文章中有列宁为辩证唯物主义辩护的一段话,我忍不住引用一下,不管没有重量的以太变成有重量的物质和有重量的物质变成没有重量的以为,从常识看来是多么稀奇;不管电子除了电磁的质量外就没有任何其他的质量,是多么奇怪,不管为学的运动规律只适用于自然现像的一个领域并且服从于更深刻的电磁现象规律,是多么奇异,等等,-----这一切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读这段话,你会感觉列宁是多么的着急,量子论对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冲击有多大,我再引用海森报的一段话表明我的立场,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所根据的是这样一种幻想,即以为我们周围世界的直接的现实这种存在,也能够外推到原子领城中去。然而,这种外推是不可能的。康德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沦为哲学外行,我不想多说,大家看书。

最后,我以作者的结语的两句话结束我喋喋不休的唠叨,并再次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及我对真理的态度。我们既要深深地敬畏真理,因为没有敬畏我们将堕入虚无;我们又要深深地质疑真理,因为没有质疑我们将陷入盲从。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3)篇


每一个人生下来之后,随着他不断地长大,他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甚至会产生改变世界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会问自己,我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n很少有人能在问自己第一遍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者人生意义。有的时候,甚至我们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者人生意义,但是事后发现,那只不过是自己的自以为是。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之中,也许有过这样的思量,但是却没有深入的探究,他们继续过着自己的人生,但是就是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之中,某一个选择某一句话,影响到了其他的人,从而改变了他人的一生。之前看过一个外国的短片,叫做《turning point》,短片中,有一个人去世了,他分别给对他人生影响重大的其他人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关键点是怎样产生影响的,这些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曾经对另一个人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短片中有一句话“从此,不仅仅去看眼前我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立刻见到成效,而是相信,总有一天,影响会发生。或者,影响已经发生,只是我不知道而已,上天知道······”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义。一个人的人生是如此,整个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有一些人,因为主动的选择,或者是命运的推手让他们做了这些影响历史发展关键性的选择和行为。这些人,有一些是意志坚定的,有雄伟壮志的人,有一些只是像我们一样的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们在历史的turning point中,出现在那个节点上,这个任务就要由他们来作出选择和担当。之前还看过一个故事,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希特勒曾经命悬一线,差点被一个不知名的士兵射杀,但是那位不知名的士兵,一念仁慈,却造成了后来,希特勒对百万犹太人的残忍。这样的例子,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茨威格举了很多,有些故事可能带有作者本人的主观意愿和小说家的一些色彩,但是仍然不妨碍作者传达出对于这些历史的关键性时间所发生的奇妙的事情的惊叹,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事情发生后,我们往往喜欢假设,说ifn,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他那样发生,是一定有他的原因和理由的。命运的安排,有的时候是非常奇妙的,不可琢磨的,有时甚至让你觉得是命定的,冥冥之中像是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你,做出那个选择,推着你走向必然发展的道路。而这些在你作出选择的时候,你是无法察觉到的,只有在过了很久之后,你回顾自己所做的事情,你才恍然觉得,这一切是有迹可循的。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去真切的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敬畏当下,对于现在的自己所言所行,我们应该有所自觉。对于一些可以看出因果的事情,我们应该尽力让事情朝向,有利于他人社会和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触颇深的一个故事,是“复活的亨德尔”这篇文章,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甚至很多人,甚至整个人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却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梦想会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来考验我们的意志,检测我们的诚意。梦想还会通过苦难的方式磨练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技能,让我们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它会让我们绝望,让我们自我放逐,让我们痛哭流涕,直到跌至人生的谷底,我们不再留恋这苦痛的世间,虚假的外相,他便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重新站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因为苦难赠予的强大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成长的能力,就会一起迸发出来,创造出人类精神的世界璀璨的宝石。苦海常作度人舟,人生苦难是常态,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如此,不如怀着受难的心去接受每一个考验,一定不要拒绝苦难,因为苦难是增长我们智慧的最好的良药,苦难是映照幸福最好的镜子,苦难也是铸就我们脚下阶梯的最好的砖石。在这些人生的turning point中,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不要放弃心中的正义,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勇敢,坚定,大胆的去做,不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你的人生只能由你来选择,你的选择也只能有你来负责。人要有所担当,因为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可能是对某一个人,也可能是对一段历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着或大或小的历史。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人生,都应该让它过得有价值,趁年少,趁还活着,趁还折腾得动,不要虚度光阴,挣扎着去热爱世界,热爱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很喜欢本书在最后的插图呈现,总结的同时也精选了每篇故事最具价值的话语。可以让读者回顾整篇整部书的内容,有始有终。

大多时候我们都不喜欢人物传记,什么原因呢?说不大清,大概是因为冗长、无趣,感觉只是一个又一个平凡人成功,变成课本上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都故事。但是接触了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自己一个人在深夜、清晨默默咀嚼这跨越时光的心与心交流时,会突然感觉情绪震颤着,时而激动时而沉默时而想大笑时而想落泪……

在漫长的一生中,有的人只活几秒;有的人只活几个小时;有的人活几个月;有的人活了几年;有的人活了几辈子……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选取的人物事件都是别具匠心,有蝴蝶效应的感觉,就像潘金莲开窗看到西门庆引发《金瓶梅》的意味。他善于利用心理分析理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性格特征,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这不经让我联想起司马迁的《史记》,这位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在描写刻画人物时亦是如此。假若司马迁《史记》能够翻译精准,和现代白话文接轨,将会让人们更理解叹服中华文化的魅力!

《人类群星闪耀时》选取了14件历史事件,里面的传记人物并未囿于德语文化圈,而是着眼于整个欧洲历史人物。这也许可以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应邀扶苏联参加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与高尔基相识,纳粹上台后,被列入黑名单,作品遭毁禁,流亡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转道美国,后到巴西定居,与妻子在里约热内卢服毒自尽……要是还有第15篇“历史速写”,关于茨威格自己会怎么写呢?是哪一个点哪一天造就了这位世界级小说家、传记家必将流芳百世?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的妥协,西塞罗在反对暴力强权时的坚决,列宁在流亡地韬光养晦,英国探险队在南极大陆马革裹尸,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时刻不忘初心,菲尔德在距离和挫折上说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生命与死亡中幸生,苏尔特在穷困潦倒和应有尽有中丧生,歌德在暮年再次遇到爱情为之奉上绝唱……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一次的书海之旅,极其精彩。回头再看看,遇上了很多人,亡命徒也是冒险者的巴尔沃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天才皇帝穆罕穆德二世,写下不朽之作《弥赛亚》的亨德尔,一夜便创作出《马赛曲》的穷困潦倒的鲁热,优柔寡断导致滑铁卢的格鲁希,写下《玛丽恩巴德哀歌》的晚年歌德,发现黄金国后家破人亡的苏特尔,命悬一线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搭建海底电缆的菲德尔,逃离家庭的列夫托尔斯泰,革命导师列宁,命丧归途的南极探险者斯科特,想要实现自由的罗马艺术大师西塞罗,以永久和平作为梦想遭遇失败的美国总统威尔逊。

这一个个夹在历史缝隙里的人,在茨威格的笔下,像素描一样却用文字的形式,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诉说着一颗颗闪耀的星星背后的色彩。

参观敦煌展感想 (200字)


参观敦煌展感想

【作者:王艺燃】

今天,我们二年级去浙江美术馆参观。

我们先坐大巴到美术馆。在里面我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画上的人非常逼真,雕刻的佛像十分精致。我们仔细地看着一个个雕像和那五颜六色的画,我发现有些雕像不是眼睛、鼻子没了,就是褪了颜色。老师告诉我,因为这些雕像到现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才会这样。我看见一个大佛躺在石板上,老师说这是仿真的,真正的大佛是坐在那里的。

我要向雕刻家学习,因为他能雕出这么精致的雕像,肯定下了不少功夫。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参观敦煌展感想

【作者:孙誉恺】

在今天的早上,我们和老师一起坐着大巴车到浙江美术博物馆参观敦煌展。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里面,有许多非常精美的壁画,有的是佛像,有的是景色。另外还有仿制的古代天井和几尊又高又大的佛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躺着的巨大佛像,他的表情非常生动,眼睛和嘴巴都闭着,神情像是在睡觉,而它的耳朵、身体和脚掌都特别的大。天井有大有小,周围和顶上都是壁画,有些里面有很多小佛像,有些只有一尊佛像,还有一些没有佛像的天井四周都是风景。等到我们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外面飘起鹅毛大雪,我们撑着雨伞走到大巴车抱着快活的心情回学校了。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参观敦煌展感想

参观敦煌展感想200字


参观敦煌展感想

【作者:王艺燃】

参观敦煌展感想

【作者:孙誉恺】

在今天的早上,我们和老师一起坐着大巴车到浙江美术博物馆参观敦煌展。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里面,有许多非常精美的壁画,有的是佛像,有的是景色。另外还有仿制的古代天井和几尊又高又大的佛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躺着的巨大佛像,他的表情非常生动,眼睛和嘴巴都闭着,神情像是在睡觉,而它的耳朵、身体和脚掌都特别的大。天井有大有小,周围和顶上都是壁画,有些里面有很多小佛像,有些只有一尊佛像,还有一些没有佛像的天井四周都是风景。等到我们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外面飘起鹅毛大雪,我们撑着雨伞走到大巴车抱着快活的心情回学校了。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参观敦煌展感想

人类的进化史读后感900字大全3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人类的进化史读后感900字大全3篇”,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人类的进化史读后感 篇1

看过少有的讲科普和进化论趣味横生的一本书(当然看的也不多),是从《每天听本书》中找到的一本书。读来比较有收获,写篇读后感。

先说作家史钧,也有xxxid,是大学里面的一位老师,擅长讲科普,感觉生活中也是很有趣的一人(从xxx广播估摸出来),所以写出这本书来也算是“适得其所”~

再说下书的内容,让我最有印象的就是关于智商测试和关于爱因斯坦大脑的迷思,当然还有男女性皮肤和一些羞羞的问题也特别有趣。下面展开一下,(有剧透,看原书为佳)。

智商测试在作者眼和世面好多消费时代被广告商是被消费的一种行为,单一的理论不能描述整个人。还有关于坊间传说的脑袋大就是脑容量大,其实就是逗你玩的,详情见书,目录中就可以看到。

内容挺好阅读的,而且逻辑很顺畅在这就不当搬砖工了,去读吧~

几点思考:首先是现在越来越对每天听本书等这类听书节目不再重视了,虽然它是读书者大体认识一本书的一种框架,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得有好多的积淀,用不到一小时去一本书才不会有听的时候感觉很有收获,用的时候就忘了这种奇妙的幻觉问题。还是建议对于一些难的书籍需要别人来导读一下,但是事后要赶紧阅读,也尽量挑选比较好的读书人(分别从趣味性(听完他讲的有没有去读这本书的渴望可以是一个小小的判断手段,当然仅限于比较有深度的书)和逻辑性及谋篇布局的能力等去观察)跟着的路上当然每个人读书有每个人的习惯,在这里就是讲一下我摔过的坑。

其次呢是对一些事物有更深的感触,尤其是读书,整个过程就像建城堡一样,地基挖得越深城堡越坚固,城墙越扩展的远越对自己有利,无论攻防,也就是思维和知识越容易迁移。

最后,如果对看书没多么大兴趣,要从自己喜欢的一章挑起看,看着看着就看完了,甚至会越看越想看,不要按照苏联式学习法去读书,看不下去的话强迫看会很难受而且效率也不好,慢慢损失对书的兴趣。

人类的进化史读后感 篇2

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一篇科普闲聊文,也不必看到一半,就因为作者的用词立马退出抱怨起来,很多通俗易懂,但有倾向性的词语修辞,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懂,总不能充满专业术语和赤裸裸的展露进化的残酷吧,我想作为科普,诙谐的语言,总比这些好得多,出版社要恰饭滴嘛,要销量的嘛,作者要还贷的嘛。

――――――――――――――――――

开始引用:(本书后文说的更好)不必因为读了这本书就自以为洞察人生(你在每日鸡汤的感慨就够多了,多到做梦也掺不下),看完书世界依旧,每周依然是七天,房价还是那么高。我们需要的只是从容的生活态度,轻松悠闲地看待人生。你还要清楚地知道,文章中出现了大量性爱方面的讨论,那并不是什么生活小贴士,也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上床指南,只是赤裸裸的进化论知识。你不必在每次恩爱之前都考虑对方出于什么进化目的,能得到多少遗传回报,或者受到了什么激素的驱使,更不要因对方睾丸太小或者乳房太平而产生这样那样进化方面的疑问。你们只要两情相悦,在一起享受发自内心的快乐,那就已是自然选择的重要目标。至于具体科学机制,不必在意太多,也不要每次都把自己当成进化论的实验样本,那样实在是太多虑了。就像穿上一件棉衣会感觉温暖,却没有必要去追究棉衣的保暖机制到底是什么,你只需要享受这种温暖就可以了,那就是生活。

我的建议是,进化论是进化论,生活是生活,如此而已。你只需要开心就好,本书只是开心生活的一道甜点。你们可以继续发情,不停做爱,反复体验春花般美妙的高潮,就算以前没有尝试过,以后也必然会经历这些有趣的过程,而完全不必再去思考其中的进化意义。”

引用完毕(-_-||)――――――――――――

人类的进化史读后感 篇3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800字:

达尔文是伟大的时代先行者,是我的精神偶像。

史钧老师的《疯狂人类进化史》就是基于达尔文的演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而著的一本书。本书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演化背后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冷知识,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没有专业的术语,整本书写得行云流水,一路看下来不会卡顿,全书共十三多万字,我八个多钟就看完了。

《疯狂人类进化史》是一本软科普书,作者从演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的角度,给我们揭开了人类身体的秘密。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并不了解,比如,为什么人类要直立行走?为什么人类要褪去全身的毛发而单单保留头发、胡须、腋毛和阴毛?为什么人类会呈现黑白黄这些肤色?为什么人类对性爱这件事如此热衷?人类有哪些自然演化的错误“设计”,又该如何解释?关于大脑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冷知识……不一而足。

这本书足够有趣有料。

如果正儿八经地解释上述的这些问题,必定如同论文一样难以让大众接受,但是作者的软科普能力着实很强,他将专业性极强的问题通过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文章中处处洋溢着理科生独特的理性幽默,可以想见作者定是个高情商、高智商的善于交际的人。

有料在于,作者用科学的视角和方法论为我们解开了人体的秘密,其中包括很多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真实的演化动机,让我又一次感到演化论强大的解释力,再一次对达尔文顶礼膜拜。不过作为一本科普书,作者自然明白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局限性。所以,对那些暂时没有定论的问题,作者自然也不会给出定论,只是给出可能性。科学的魅力和考验人之处就是它承认认知的局限性,任何的结论都只是当下适用,随时都可能被否定,直到无限逼近真理。

对普通人来说,了解身体的冷知识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因为知不知道这些生活依旧。但是对于一个好奇心强的人来说,这本书会很有看头,如果同时坚信了解一些“无用的知识”总会在某个时候起到作用的话,那么更应该看这本书。

这本书可谓是“全程高潮,满地彩蛋”,还不快快行动起来。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3篇


看完《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你有什么感触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一)

20世纪初的世界,几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之前地球上未曾被人类染指的地方,陆地或海洋,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地球的两极。千万年来,地球一直以两极为轴心转动着,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可想而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只有些许可能,也会有一些勇士,踏上探索地球“处女地”的征程。北极被征服了,接下来,轮到了南极。

1911年,英国海军上尉斯科特开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极。在当时看来,他们几乎准备好了一切,从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之后,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而就在这时,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并非妄图征服南极的唯一团队,在距他们1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挪威人,也在计划着向南极挺进,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阿蒙森。国家的荣誉,个人的使命,强大的竞争对手,让斯科特本人以及团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但是此时的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但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顺利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困难,随着斯科特的开拔,马上扑面而来。先是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兹摩尔冰川时随着最后一匹马的死亡,他们不得不使用人力,拉着沉重的雪橇继续前行;接着是天气突然转变,冬季风的提前来临,让本来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可最大的困难总是被留在最后,当他们以为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要迎来最后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绝望的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这里。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往往只能记得第一,第二终会被无情抛弃。梦想的破灭,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任务还得完成,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虽然这份使命已被别人“践踏”。收集岩石资料,观测气候数据,最为心痛的是,他们要带上阿蒙森在南极点上留下的证据,以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给挪威国王的信。带着疲惫,他们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这时的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虽然天气并没有比来时更加恶劣,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们现在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的。

但是上天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就多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怜悯,困难依旧接踵而至。寒冷的天气,持续的零下40度低温,使他们肢体麻木,用冻掉脚趾的脚挪动着;在冰天雪地里迷失方向,找不到补给储备点;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储备点之后,才发现储备的煤油过少,不足以提供他们迫切需求的热量。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苦难。大自然终于用它无情的手段打散了这支勇敢队伍最后的希望。先是有人在备受折磨之后疯了,然后是在一个早上,一位受伤的队友为了其他人的生存,在脱下衣服之后,走进了冰天雪地之中。悲壮,催人泪下的悲壮。最后的三个人并非幸运儿,在历经苦难之后仍看不到未来时,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在睡袋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他们真的放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一连串的灾难之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责任。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拿着笔写下了这次冒险失败的原因,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他的每一个伙伴的家人留下证明他们是勇士的证言;为自己的妻子还有儿子留下自己的安慰和希望。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惟独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甚至是一份遗嘱。伟大莫过于此!

以勇气挑战梦想,用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找不出理由不去尊敬和纪念。

历史是公平的,这次,它不仅记下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足够书写其伟大的丰碑,让我们记住了斯科特。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在历史中读到了这位英雄,伟大的斯科特。向英雄致敬,为梦想致敬,更为责任致敬!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二)

若要读史,在图书馆泛黄的史料中跋涉是一种方式,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枯燥的任务。人人噤声屏息,生怕那扬起的灰尘会将自己活活掩埋,如此,读书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另一种方式则是读一些近现代大家所写的史书,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胜过前者千百倍的乐事。手捧着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体味着手中人类的历史长河般流淌,犹如面对宝山,心中的激动唯有同好之人方解。

这些作家,往往文笔不算得华丽,却有着智者的头脑。原本艰深晦涩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他们的笔下拥有了鲜活的灵魂,有着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文章亦修亦谐,故事体的叙述方式可以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忽而重临温泉关炼狱般的战场,忽而迎着腥咸海风向着新大陆扬帆。

这样的作家不多,但均可算声名赫赫,西有房龙,东有黄仁宇等。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作者茨威格,自然也是其中翘楚。

《人》一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作,书中截取了十数个足以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瞬间,如拿破仑由于麾下将领一念之差兵败滑铁卢,韩德尔一气呵成谱就神曲《弥赛亚》,东君士坦丁堡在炮火中的陷落等,进行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了那些令世界轨迹为之改变的事件。

在他笔下,那一个个抉择,一个个有如神助的灵感火花被无限的放大了。某个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拥有了撬动世界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个生命的光辉在苍穹之上温和、恒久地照耀着,一切仿佛从亘古起就不曾改变。诞生,成长,衰老,消亡,每颗星星都这样平淡地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不甘寂寞的生命暴射出耀眼的光芒。命运之神恶作剧般的把全世界的方向盘置于一个渺小的凡人手中,一些人牢牢地抓住了时间的脉搏;而另一些人,在这股伟力面前战战发抖,被它的重量压垮。

而命运之神,不会垂青一个人两次。

是做被世界抛弃的失意者,还是站在海格力斯肩上撼动地球的伟力者?

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力量——智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我可以微笑。因为,只有自信的微笑才能如星般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三)

斯蒂芬·茨威格用敏捷的慧眼捕捉到了历史最独特的角度:历史的转折点,然后用生花的妙笔、满腔的热情完成了这部杰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在序言中,作者谈了写这本书的意图:“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而去。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的确,成功和失败往往只差一步。在这一步之中,时间显得如此吝啬,人性显得如此丰满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滑铁卢的一分钟》一章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循规蹈矩的格鲁希元帅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务必率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一切都变了。普法军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到滑铁卢,而怯弱的格鲁希带着大队人马游魂般的在战场外追击不存在的普军。更可悲的是格鲁希听到战场上传来的隆隆炮声,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滑铁卢战役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我认为这悲壮不仅体现在伤亡的人数上、战役的激烈程度上,更主要是体现在那戏剧般的不可思议的而又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上。

这本包含12个重要时刻的历史特写中有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等伟大人物;也有本来微不足道,但借了茨威格的笔而闻名于世的人物:如谱写《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创作清唱剧《弥赛尔》的韩德尔,黄金国加利福尼亚的发现者苏特尔等等。

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温情。因为茨威格本人就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一生都在为和平奔波。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丑恶最黑暗的现实。1942年,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茨威格与妻子双双自寻离世。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原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温婉的、深刻的、动人的文字。他本人也像流星一样优美地滑过天际,耀眼的光辉慰籍着地球上一代又一代困顿的人们。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3篇


导读:《人类群星闪耀时》,闪耀过,还会再次闪耀。一个伟大的时代,不可能没有天才的诞生,也不可能没有天才的推动和创造。以下是由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篇1: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

斯蒂芬茨威格用敏捷的慧眼捕捉到了历史最独特的角度:历史的转折点,然后用生花的妙笔、满腔的热情完成了这部杰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在序言中,作者谈了写这本书的意图: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而去。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的确,成功和失败往往只差一步。在这一步之中,时间显得如此吝啬,人性显得如此丰满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滑铁卢的一分钟》一章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循规蹈矩的格鲁希元帅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务必率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一切都变了。普法军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到滑铁卢,而怯弱的格鲁希带着大队人马游魂般的在战场外追击不存在的普军。更可悲的是格鲁希听到战场上传来的隆隆炮声,才明白战役开始了,将士们纷纷恳求支持前线,格鲁希考虑了一下,只考虑了一秒钟,然而就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滑铁卢战役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我认为这悲壮不仅体现在伤亡的人数上、战役的激烈程度上,更主要是体现在那戏剧般的不可思议的而又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上。

这本包含12个重要时刻的历史特写中有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等伟大人物;也有本来微不足道,但借了茨威格的笔而闻名于世的人物:如谱写《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创作清唱剧《弥赛尔》的韩德尔,黄金国加利福尼亚的发现者苏特尔等等。

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温情。因为茨威格本人就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一生都在为和平奔波。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丑恶最黑暗的现实。1942年,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茨威格与妻子双双自寻离世。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原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温婉的、深刻的、动人的文字。他本人也像流星一样优美地滑过天际,耀眼的光辉慰籍着地球上一代又一代困顿的人们。

篇2: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800字

奥地利着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5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5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在这15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人星闪烁,那一刻,便是永恒。

群星闪耀时,我以为一定是记录那些功各显赫的人物,然而,不完全正确,那些闪耀过的群星,虽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澄澈,玉宇清澄,然而也可能只是一个,可能是微小的,并不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闪过光,改变了许多东西,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如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陨落,是因为那个无名星辰忘记关闭那扇凯尔卡门,在它敞开的那一秒,就将拜占庭推进灭亡的深渊;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歌德的老年热恋悲歌;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的一分钟以及鲁热神佑般的《马赛曲》创作

记传的不全是那些被神化般的人,还有一些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一些辉煌或不平凡的人。比如巴尔沃亚对未来和财富有着近乎本能的渴求,这种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有更大的发现、促使他不得不前进。

巴尔沃亚虽然渴望被人敬仰发现太平洋的伟大功绩。可同时他的缺点过于明显,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鲜明无比,但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纸或一黑如墨的;又比如《马赛曲》的创作者鲁热在歌曲诞生后便不再发光。他生活堕落,四处躲债,甚至蹲过牢房。

鲁热的歌被人传唱,但他却被人遗忘,甚至他去世时,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才想起他的名字。鲁热,仅仅在创作《马赛曲》的那一夜是天才。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令我震撼的话语,就比如亨德尔的内心独白:睡觉!睡觉吧!睡着了就能忘记一切,睡着了就能忘记任何痛苦;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现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时刻。

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也未必是那些日后声名显赫的人物。

篇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00字

若要读史,在图书馆泛黄的史料中跋涉是一种方式,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枯燥的任务。人人噤声屏息,生怕那扬起的灰尘会将自己活活掩埋,如此,读书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另一种方式则是读一些近现代大家所写的史书,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胜过前者千百倍的乐事。手捧着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体味着手中人类的历史长河般流淌,犹如面对宝山,心中的激动唯有同好之人方解。

这些作家,往往文笔不算得华丽,却有着智者的头脑。原本艰深晦涩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他们的笔下拥有了鲜活的灵魂,有着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文章亦修亦谐,故事体的叙述方式可以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忽而重临温泉关炼狱般的战场,忽而迎着腥咸海风向着新大陆扬帆。

这样的作家不多,但均可算声名赫赫,西有房龙,东有黄仁宇等。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作者茨威格,自然也是其中翘楚。

《人》一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作,书中截取了十数个足以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瞬间,如拿破仑由于麾下将领一念之差兵败滑铁卢,韩德尔一气呵成谱就神曲《弥赛亚》,东君士坦丁堡在炮火中的陷落等,进行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了那些令世界轨迹为之改变的事件。

在他笔下,那一个个抉择,一个个有如神助的灵感火花被无限的放大了。某个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拥有了撬动世界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个生命的光辉在苍穹之上温和、恒久地照耀着,一切仿佛从亘古起就不曾改变。诞生,成长,衰老,消亡,每颗星星都这样平淡地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不甘寂寞的生命暴射出耀眼的光芒。命运之神恶作剧般的把全世界的方向盘置于一个渺小的凡人手中,一些人牢牢地抓住了时间的脉搏;而另一些人,在这股伟力面前战战发抖,被它的重量压垮。

而命运之神,不会垂青一个人两次。

是做被世界抛弃的失意者,还是站在海格力斯肩上撼动地球的伟力者?

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力量智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我可以微笑。因为,只有自信的微笑才能如星般闪耀。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2000字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2000字

先看了一部分《未来简史》,感觉有些思想得从这本书中获得,看完后收获很大!感觉作者从达尔文进化论以及历史分析两方面,另辟蹊径展现了人类进化历程。观点新颖独到,分析深刻入理,思路大开大合,对很多问题的解读角度十分独特,几乎颠覆了我对人类历史的认知,让我脑洞大开。人类发展到现在,从四肢着地,到直立行走,到站在食物链顶端统治地球,人类的发展进化史是一部血腥史,应值得反思!强烈推荐!

1.与其他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看看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始小跑步;小猫出生不过几周,也能离开母亲自行觅食。相较之下,人类的婴儿只能说没用得很,许多年都得当个啃老族来被抚养、保护和教育。

2.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换句话说,甚至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动植物绝种的元凶。人类可以说坐上了生物学有史以来最致命物种的宝座。对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动物来说,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3.国家、法律、正义、人权这些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人类自己发明并互相讲述的故事里。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像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4.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所以得耕地。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得除草。小麦会生病,所以得驱虫防病。小麦会被蝗虫兔子偷吃,所以得守卫保护。小麦会渴,所以得浇水。小麦会饿,所以得施肥。新的农业活动得花上大把时间,人类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

5.我们今天常认为宗教造成的是歧视、争端和分裂。但在金钱和帝国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正因为所有的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像的产物,所以它们十分脆弱,而且社会规模越大,反而就越脆弱。而在历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

6.历史不像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7.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且“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8.现代科学之所以能在过去500年间取得如同奇迹般的成果,有很大程度必须归功于政府、企业、基金会和私人捐助者愿意为此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经费。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能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

9.现代畜牧业背后的推手并不是对动物的仇恨,而是冷漠。大多数人,在生产或是消费各种奶、蛋、肉类的时候,都很少想到提供这些食物的鸡、牛或猪。就算有些人真的想过,也常认为这些动物和机器没什么两样,没有感觉、没有情绪,并不会感受到痛苦。

附后记:

在7万年前,智人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地生活。但就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间,智人就成了整个地球的主人、生态系统的梦魇。时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不仅有望获得永恒的青春,更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

但遗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为,实在没有太多令人自豪。虽然我们主宰了环境、增加了粮食产量、盖起城市、建立帝国,还创造了无远弗届的贸易网络,但全球的痛苦减少了吗?一次又一次,虽然整体人类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却不一定能改善个别人类的福祉,而且常常还让其他动物深受其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至少就人类的生存条件而言有了确实的进步,饥荒、瘟疫和战争都已减少。然而,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遽恶化,而且就算是人类相关的改进,也还需要再长时间观察才能判断是否利大于弊,是否能够延续。

此外,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我们的交通工具已经从独木舟变成帆船、变成汽船、变成飞机,再变成航天飞机,但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前往的目的地。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负责。我们让自己变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则,我们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2000字(3)篇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有幸福感的人有比较好的健康习惯,比较低的血压,比较强健的免疫系统。这使得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活得更长。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感呢?人们认为金钱,权利,美食、肉欲、购物,娱乐以及吸毒等会带来幸福、愉悦、舒适、狂喜的体验。实际上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所以许多人虽然坐拥亿万家财,但心灵一片空虚。那些没有意义的寻欢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更多的虚伪,让你会更快陷入沮丧。我们一生所求的那些东西与幸福到底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会里,不要住在贫穷的极权社会里。(与幸福有紧密的关系)◆ 结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有一点关系)◆ 社交丰富,朋友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有宗教信仰。(有一点关系)就幸福和生活的满意度而言与下列这些事情无关。◆ 赚更多的钱。(钱与幸福只有一点或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你生活无缺,有闲钱买这本书的话,钱对你的幸福就没有任何效应,物质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保持健康。(主观的健康才有关系,客观的健康没有用)◆ 尽量去接受教育。(没有任何关系)◆ 改变你的种族,或搬到气候温暖的地方。(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包括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具备“成熟”人格的特质。即利他行为、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未来充满期望以及幽默感等。与其做一时感官愉悦的事(如与朋友一起闲聊、看电影或吃巧克力圣代)不如自然的去帮助他人做一件好事,这种幸福感会让你高兴很久。同时要具有这六项基本的美德。● 智慧和知识:好奇心、学习动机、判断力、原创力、社会认知,以及能够从各种角度来看问题;● 勇气:● 仁爱:仁慈、慷慨、教养以及被爱和爱人的能力。● 正义● 节制● 精神卓越只有当你具有这些人性特质的时候你的人生才真正体会到幸福。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关于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在美国心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塞利格曼还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者,很擅长将深奥的心理学研究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他的著作超过20本,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20年,销量超过200万册。    

关于本书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可以说是你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心理学经典,它囊括了幸福心理学领域的所有精髓。塞利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精神和物质结合,提出了关于幸福的全新理念:当你的精神投入带来了生命的蓬勃和丰盈的时候,你才会觉得幸福。

核心内容

一、幸福的定义;二、幸福的公式;三、获得幸福的三个方法。

金句

1.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当人生丰盈时,才会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情绪。

2. 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

3. 真正的幸福在于能够愉悦、满意、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要学会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发现并感受幸福。终极幸福的真谛,是在应用突出品格优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0 富含终极、本质的探索思考, 朴实诚恳又小心翼翼给予出来, 充满鼓励与包容n1 这是一本基于科学, 研究尝试的结晶. 本着美好与希望, 每一步的构建都非常的实在, 处处感受到用心、爱, 如此本能的让人认同并期望行动:n- 基于整个人类的基础文化, 总结一套后天可锻炼的优势项n- 科学地帮助你去寻找优势, 带动你自我探寻与不断确认n- 鼓励你发挥优势, 与生活之中n- 交给非常细致的操作: 关于人生最重要的婚姻家庭与孩子n- 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并感到深切的人生掌控感n你的人生的的确确是你的, 你只要愿意你值得更好n2 标记细节的操作: 当你做的很好, 形成习惯之前, 你值得时时翻看n3 最后终极幸福与终极哲学问题, 值得来回的翻看与思考, 生命源自原始的力学之下, 走向未知的神迹之地 - 穿越星际n

王者读后感2000字(3)篇


王者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居里夫人停下打字的手,想起山田太太最后那句话。“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而悲伤是会传染的,这悲伤也触动了居里夫人的心。

我不懂棒球,也没好好读过《麦克白》,但并不影响我爱屋及乌,硬着头皮通读此书,明显看出伊坂幸太郎向莎士比亚悲剧致敬的意味。以多人称的视角转换,保留了一贯奇幻的色彩,描写了一个天才棒球少年注定悲剧的人生。

这世上,大多数人注定平庸,极少数人本可不凡,但是天才必需面对各种人心的构陷,因为世俗是天赋最凶狠的猎手。

其实伊坂幸太郎这本书写的不算厚重,但是题材下潜的有厚度,同具层次感,严格意义上来说,把它往文学堆扒拉,有点轻,但是又绝不同于以往的推理作品,不过伊坂幸太郎本来就很难归类,本书也算是天马行空向悲剧文学的一次跨越吧。

王者是创造奇迹的人,但同时他也打破了平衡,携带一股可怕的力量将周围的一切摧毁,使正常秩序轰然倒塌。因此人们对王者心怀忌惮。

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王者那秘不示人的内心。他孤独,坦言从未感到开心。天才似乎也只是上帝安排好的一个齿轮。他说他像一个手持厚纸片的少年,不知道手上的厚纸片何为,迷茫地长大。终有一天,他看到一块巨大的拼图游戏面板,中央有一处空白。他猛然想起手中的厚纸片,摁进去,拼图就此完成。周围的人相呼喝彩。而他的感觉是,终于完成了使命,终于安心了。

王者的人生早已确定。他只能带着使命走完他,别无选择。

王者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上次看这本书时还不太了解棒球,只是囫囵吞枣地看完。后来慢慢学了些棒球知识,也开始关注日本职棒比赛,寻找棒球相关书籍时便再次点开了这本书。

不同于伊坂幸太郎以往的风格,本书的主角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从出生起便被赋予了“王者”的使命,故事的最后也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展开,他直至死亡也未能摆脱宿命的纠缠。

这本书仍然采用了伊坂幸太郎擅长的多视角叙事,但多个视角中却唯独没有“王者”的。他要么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要么是以“你”的称谓被叙述者讲述,这种奇特的写法也恰好反映了王者悲剧最核心的部分——成为棒球的王者是他人生唯一的使命,但这使命究竟从何而来?也许是出自父母的灌输,也许是上天早已做好安排,但并非他所选,也并非他所愿。他只是被动地走上一条早已被指明的路,被动地被追捧,被疏远,被迫害,被歌颂,被动地击出穿透夜空的一球后,独自倒下。

没有王时各人任意而行,而降临在普通人中的王就如同坠落尘世的神,神的光芒照出世人的粗鄙,王的力量摧毁世界的平衡,这样的“不祥之物”终究只能被驱逐,或者说,被驱逐就是他存在的意义。

王者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感觉最伊坂幸太郎的还是把居里夫人代入当时情景的那几段,「居里夫人停下打字的手,想起山田太太最后那句话。“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而悲伤是会传染的,这悲伤也触动了居里夫人的心。」还有诸如「更加让我吃惊的,是书里居然还记载了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和想法。比如,她“觉得母亲变得异常可怕”或“在心中暗自发誓,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居里夫人明明是长大之后才成为伟人的,为什么书里会如此详尽地记录她小时候的事呢?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莫非有人早已看穿居里夫人长大后将成为伟人,于是从她小时候就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如此一想,又不禁让我自怨自艾起来。如今的自己,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既没有人为我记录小时候的言行,也没有人问我此刻心中在想什么,更没有人为我写过什么。大概是因为他们全都知道,我这人长大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就没有必要写伟人传记。我这辈子都成不了伟人。」简直是在人最悲伤的时候告诉你其实没什么,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平庸的不一定是最悲伤的,而富有天才的,心中的意念再坚定,天赋再凛然,总要经历更多……这一本有点致郁啊……小天使伊坂幸太郎黑化惹。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人类的敦煌读后感2000字(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类的故事读后感1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