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共 2225 篇)
- 1、 《蛙》读书心得1500字
莫言上海吆喝新作《蛙》,邀得郭敬明扎台型,引来迭声惊诧:骄傲如莫言,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那,如今竟也需要如此这般地多卖个三五本么?
莫言说,不是的,只是借机跟年轻人多交流而已,我相信,不管哪一代人,对人类的一些本质看法总还有一致性,我写得热泪盈眶的地方,80后读了也不会无动于衷吧。甚至多少有些老奸巨猾地说,反正请郭敬明助阵无需给出场费,人家在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给个几百块岂不是看不起他?请他吃顿汉堡包就得了。
其实,当然连汉堡包也不需要就是了,人郭敬明也不吃汉堡包啊,他若是爱吃汉堡包,何至于奔三的年纪了还瘦小得跟个知了似的?不过,尽管瘦小得不免让人怀疑其放屁前得先找根电线杆抱抱牢,但人能混至今日之江湖地位,到底绝非仅侥幸二字而已,单是接翎子功力就非同凡响,要不咋叫小四呢,就是比小三还要更乖巧一级别嘛。人是这么说的,我念书那会儿就读莫言老师的书了,他是我偶像。尽管我们年轻作家的创作还有很多青涩、不成熟的地方,但莫言老师对我们却一直持鼓励和期许的态度,我非常尊重他, 莫言老师的新作《蛙》写的是我们80后出生那个年代的故事,是我们的生命没有记忆的盲区,所以会对我们充满神秘的吸引力。
那么,莫言所谓因为《蛙》涉及到吾国吾民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所以 80后读了也不会无动于衷,郭敬明所谓因为《蛙》触及了80后没有记忆的盲区所以会对80后充满神秘吸引力,诸如此类说法,可信么?个人读后感,简言之就是,不可信。
说起来,人称莫言老师是当代最具活力的中国作家,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与之同时代的那些50后作家乃至晚一代的60后先锋作家们,近年来皆江河日下得几可说是惨不忍睹,但莫言却一直保持着相当水准。以《蛙》而论,笔力依然雄健甚至不失幽默,譬如有一段,妻子王仁美跟我解释曰,肖下唇摸我奶子那把,真的是隔着衣服呢!隔着厚厚的棉袄,棉袄里还有毛衣,毛衣里还有衬衣,衬衣里还有乳罩,对吗?那天我的乳罩洗了,没戴,衬衣里有一件汗衫。笑倒我。再譬如还有那么一章,姑姑率领计划生育工作组在江上围追堵截超生游击队,当真是叙述的狂欢,那感觉,读来直似梁山好汉大败高俅水军于梁山泊般淋漓。
可是,诚如莫言自己所说,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只有差不多五十万
- 2、 《金口玉言》之读后感1500字
古人说过一个人的眼睛是现在的他,一个人的嘴巴是将来的他。不错。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首先表现在他的说话上。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的人说话很入耳,而有的人说话就很不中听。贵气的人,言重、得体,入情入理,话里话外亦显得贵气;平庸的人,言轻,语微,松垮,杂乱无章,话里话外都透着俗气。口才是以个人的思想的反映,更是以个人的气质体现。俗话说:嘴巴长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价值自己决定。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能言善辩的人,往往受到人的尊敬,收入爱戴。有位美国政界要人说过,个性和口才比起问候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
虽然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但说话的时机,分寸,力度等方面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将大相径庭的。在现代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成也由口,败也由口。一句话说的好,可以说的人笑;一句话说的不好,可以说的让人跳。
所以说口才是我们踏上成功到来的最简捷,最高效的法宝,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成功的方法能够与之媲美。好口才是人生的第一生产力,它能够让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时候都备受瞩目。
而我借的此书证实益此为出发点,以言为口珍,口微言贵的原则,将目光投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权威,鲜活的理论和经典的事例中,提炼出浅显易懂的说话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际语言技巧,提高朋友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获得说话的资本,获得金口玉言
在书中,作者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及说话场合,介绍出不同的语言技巧,于细微之处把话说的更金贵,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及交际技巧。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倾听这一章节。在一项关于友情的调查中,调查的结果让调查者感到很意外。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最大朋友的那些人,并非是那些能言善辩,引人注目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原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是说话,倾听也相当重要的,倾听比尔表示了敞开自己的心扉,坦诚地接受了对方,宽容对方,体贴对方,才能让彼此的心灵融通,建立起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
比如说:我们是学营销的,那毕业以后如果喜欢的话,肯定会从事营销这一行,那在跟顾客推销东西时,倾听是相当重要的,一名优秀的业务员,必须能够了解顾客的的想法,知道顾客想要什么。如果你推销你的房地产,当以位顾客提到他的孩子在私立学校就读时,你就应该明白他vu太注重周边学校的质量问题;当顾客说他们不属于那种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时,你就要让他们看以些占地小的房屋。顾客的购买需要在和你交谈过程中
- 3、 《言慧珠往事》的读后感1500字
可萌绿,亦可枯黄。这是章诒和对言慧珠的评定,畅然如水的文字带我回到了那个风云跌宕的时代。每每翻阅她的故事,总无法掩饰翻涌于心底的阵阵创痛与凄婉,只好借文字悼亡那些风烟如旧的故事。
言慧珠,蒙古族,北京人。京剧演员,工旦角。
第一次知道言慧珠,还是5、6岁的时候。我从小爱戏唱戏,对京剧界的前辈们更是兴味浓厚。那一日,为一张老照片深深震撼的我迫不及待地向挚爱京剧一辈子的姥爷追问这照片上的女子是谁。柳叶眉,高鼻梁,妙目一双顾盼神飞,眉宇间流泻的妖艳与骨子里书香门第的贵族气质水乳交融,只消看上一眼,便一生难以忘却。
幼时尚不懂事,只晓得京剧前辈中有这样一位名为言慧珠的女子,一生坎坷跌宕。恍然间十余年,捧起这一部《言慧珠往事》,细细读来,却慨叹她这一生非为坎坷,而是传奇。这样一位京剧界的奇女子,也许也只有这般传奇的人生才配得上她。
她美貌。如花美眷,明艳照人。她的学生梁谷音这样说:她那么娇,娇得有点妖;那么艳,艳得有点野;身材、五官、腰腿,找不出一丝不足,过分的完美使人怀疑她的真实。她的鲜妍足以照亮百年后阅读她老照片的人们。可以想象,在那个京剧鼎盛的时代,在那个可以一睹慧珠芳容的时代,将美作为生活常态的她,是如何地照山又照水。
她灵慧。为了从徐兰沅(梅兰芳琴师)身上学得梅派神韵,她从徐夫人身上下功夫,首次登门便亲亲热热地叫师娘;为入梅门,先取得了梅府红人的好感,还哄得葆玥小姐(梅老板千金)成天围着言姐姐转。而她更是被徐兰沅称赞是块戏料,1953年成功移植改编了朝鲜名剧《春香传》,及时由京(京剧)改昆(昆曲),延续着艺术生命。艺术和事业上的远见让她的舞台生涯不断延长,直到那场惊心动魄的反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
她泼辣。十六岁因挑头捧角儿上报纸头条她一笑置之;几位官太太朋友羡慕并怀疑她曼妙身材造假时她竟立即宽衣相向要求验证;1957年一篇《我要演戏》轰动伶界也得罪了上海京剧院所有同行。梅老板一句你演《巴黎圣母院》最合适了将她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外向泼辣的性格描摹得淋漓尽致。就是这尖利、甚至刻薄的个性,让她原本注定不凡的人生更多了几许波澜而愈加跌宕。
她极端。一个死字是她生命中的死结,每每遇到令之身心剧创的痛楚时她都会想到死。服安眠药、拒绝治疗、上吊,在合理请求遭到冷酷拒绝之时,在电影明星白云离她而去之时,在受批判而不得登台演戏之时,在人格尊严遭受非人般侮辱之时。性情激越如火,所以
- 4、 莫言蛙读后感1500字
【篇一:莫言小说《蛙》读后感】
读完这部小说感觉与别的小说不同,很是独特。
想了一下,我理解的主题是:表现中国农村妇产科医生的贡献和忧伤,同时勾画计划生育时代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就这个题材而言,够独特的了。计划生育,有点敏感。小说却写得非常尖锐,并深入人性。小说能够出版,说明社会的进步。不回避这个问题的两难,反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主人公姑姑形象鲜明,她作为杰出的妇产科医生,既接生了成千小生命,又扼杀了成千小生命。外表强悍、刚烈的她,内心却柔弱、纠结。她既骄傲又惶恐。无儿无女终其一生。这样的人物以往文学未曾出现。
围绕着生育问题,小说中有不少死去活来的故事,够大胆的。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说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是的,够魔幻的。比如姑姑怕蛙,因为蛙太像妇女和婴儿,她醉酒夜归在郊外梦幻被蛙围的情境,令人毛骨悚然。书中有很多幻觉的和荒诞的描写。
小说的结构特别,四封信和一个话剧本。完全打破了一般的叙述体。那个话剧,如作者自己所说,是无法排演的,完全是为了用魔幻的形式为主要人物安排归宿。
语言老道纯熟,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
这样的功力,让他代表中国作家首获诺奖实至名归。
【篇二:蛙读后感】
刚刚看完,现在还无法描述看后的感受,就像莫言的写作速度一贯很快一样,我读书的速度也丝毫不逊色,这本书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吧,在这三天里我每天只抽出不到半天左右时间来读,我觉得这样的速度应该算是快的了。
在这之前和刚才这短暂的时间空隙里我看到过许多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原谅我可能看得太快还没有来的及消化或者有些消化不良,我还想不出那么精妙绝伦或褒或贬旁敲侧击冷嘲热讽的让人读了肃然起敬的话来写一篇评论。
但是我要说的是,我读得很愉快,非常愉快,而且是欲罢不能。怎么说呢,简直就像吃了一顿美食,大快朵颐啊。
这就足够了。至少我觉得是足够了。我向来不认为小说甚至于其他任何文学形式应该背负上沉重的历史的道德的甚至是政治的枷锁,也不认为文以载道是最高的境界。当然文章也不能只是文章,它应该有它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些价值我认为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的附庸,我觉得文学也是一种艺术,和一切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如果它让人愉悦,让人感受到欣赏到美的满足就已经足以成为一件传世精品,至于其他道德,批判,还有什么灵魂,那是附加价值,如果有那是锦上添花,没有那也无关大雅。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和大家探讨文学到底
- 5、 《莫失莫忘》读后感1500字
爱无忌惮,莫失莫忘。那是他倾尽今生,能给她的唯一,也是所有。
七微笔尖的华丽,纵然是读完全书也无限憧憬的情愫,也许是傅子宸与明媚的爱无忌惮,莫失莫忘,也许是时光荏苒,岁月流去,他们依旧是彼此珍惜的那个人的执着,也许是作者对傅子宸与明媚的偏爱
熬过时光,方懂珍惜。
故事是从女主角的父亲明旗冬失踪开始的,明媚不是上天的宠儿,或者说她是上天的弃婴也不为过,没有父爱的童年,童年陪自己说好给自己幸福的洛河,却也在命运的捉弄中,爱却弥补不了父亲带给的伤害,直到与他不一样的遇见,一次又的改变,我们每个人,都会遇见一个生命中的克星,他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轨迹。洛河曾为明媚编织了全世界最瑰丽的梦,却残忍的将她独自留在回忆里,深水不醒,醒来,却宁愿从未醒来过
那是属于明媚的幸福与哀伤,花季的小明月因为自己的逝去,如果说爱情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液,那么亲情就是与生俱来的骨血相融,是一辈子都难以割舍的生命之源。好闺蜜艾米莉的感情挫败,好朋友夏春秋的英年早逝,独留顾简宁的忧伤,又或许是林妙对章小鱼的执着,南歌姐因为爱情失去一切的离开,明媚的心里再也无法忍受一切的痛楚,幸好,她的身边永远都有一个傅子宸,为她守侯。
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她,父亲的事情总归没有终结,而那将是明媚永远也不想到达的彼岸,那是一个谜,是一个宁愿留在迷雾里,永远也不愿意抵达的谜。至少,心里还可以残留一丝期盼。。
他悲哀的想,这个世界上,他最想保护的人是她,可这个世界上他伤害最深的人,也是她。洛河就好像水底的沙石,经历着爱与恨的交织,保护与伤害的折磨。因为明媚的父亲,洛河永远的失去了他唯一的亲人,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即使是许或对明媚的故意伤害,也只能让事情更悲剧,因为在已经失去了爱的可能,一切都归结于最初的恨。还好明媚有子宸,那个愿意为她承受许或的利刃,愿意为了她,放弃控诉许或故意伤人的事实,只是一个因为爱,一个只为了还债,还清父亲所欠的债。
而在最危险的那一刻,明媚也知道,傅子宸是她最爱的人,洛河早已走过,只是为了一丝不解与疑问。
谁也不知道,命运竟然不给明媚幸福的机会。傅子宸的父亲因为明媚父亲留下的证据失去了政治前途,那一刻,明媚的心碎了,明媚再也无法绽放自己的微笑,再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爱。子宸陷入了无尽的伤痛深渊。
明媚紧紧抓住子宸的手,像是抓住这世间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温暖。
那是一份秘密资金流通记录,确切的说,这是一份罪
- 6、 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
- 7、 莫言蛙读后感3000字
【篇一:蛙读后感】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整个故事叙述的缘起是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到我(蝌蚪)的故乡与当地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在结识了我的姑姑之后,杉谷义人鼓励当地文学爱好者以姑姑为素材写出感人的作品。受杉谷义人启发,我决定向法国作家萨特看齐,以姑姑的一生为素材创作一部话剧。我遵照杉谷义人的嘱咐,先以书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写给杉谷义人。
我的故乡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起名字,孩子长大后有的会改换雅一点的名字,但也有的不改。姑姑的名字叫万心,她父亲,我的大爷爷是胶东军区八路军地下医院的医生、革命烈士。姑姑因为父亲的关系,曾和她的奶奶、母亲被驻扎在当地的日军司令关押在大牢里。新中国成立后,姑姑继承父业,经过新法接生培训,成为乡里的一名医生。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凡是见过她接生或是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手在孕妇肚皮上一摸,就会让孕妇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对她产生信心。从50年代初开始,姑姑接生过上万个孩子。姑姑用新法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我(蝌蚪)是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先出来一条,被姑姑拽着腿,像拔萝卜一
- 8、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篇一:《蛙》读后感】
最近一些年来,我读过不少长篇小说,比如刘醒龙的《天行者》,张伟《古船》、闫真的《沧浪之水》、阿来《尘埃落定》,还有新出版的五卷《李自成》等等。在工作之余还读过我们自己的业余作家的作品,比如县教研室老主任向东方老师的《那个年代》,周沟中学任建新老师《六二班的孩子们》。监利农民高启伟的《乡祭》也在10年前读过。前年买了一本贾平凹的《秦腔》,我实在读不下去而搁置在书柜里。莫言的小说,还是20多年前在《新华文摘》上读过中篇《红高梁》。后来也知道莫言出版过很多小说,比如《丰乳肥臀》什么的,可惜都没有读。这几天听说莫言的小说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去书店看看有没有这本书,打算买一本回来看看。但是却脱销了,书店里没有。只好到网上找。于是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蛙》全书共40个页面。我便在四到五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当然,这种快速阅读,对其中一些渲染气氛的非实质描写一目十行晃过去。这么读完,也就大致知道了这部获得世界大奖的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了。
《蛙》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出生军官的儿子的通信。书名只所以取蛙,实际上是娃的谐音。当然书中也写了蛙,那不过是对书名的一种交待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去写蛙。
全书通过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特别是她的前半生接生和抓计划生育工作,为超计划生育的大龄产妇做人工引产的悲剧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具体工作中反人性残忍的一面。故事的后半部是写最近一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象当初那样偏激,但是却又走向了另外的一面,这就是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可以包二奶三奶生二胎三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地下代孕公司。作者描写了蝌蝌本人也被不能生育的妻子背着取精到地下代孕公司生子的过程。作品的最后是用剧本的形式,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妇女代人怀孕的悲剧。全书在姑姑痛苦的自责和认罪中结束。另外莫言在表现手法上好象受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些影响,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他就用什么梦幻之类的来满足,比如《红楼梦》警幻、和尚、道人之类。《娃》在后面部分魔鬼法庭审判就是这样一种表现的方式。所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称他为魔幻现实主义。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这本书是莫言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控诉或揭露。但是,我的一个感觉则是,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 9、 莫言的《蛙》读后感 莫言的《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读后感 )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 10、 莫言小说《蛙》读后感
莫言小说《蛙》读后感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评奖委员会给予他高度评价:“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昭示着中国文学已经具有世界级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山东人的自豪。他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秘乡土和文学高地。
春节期间,我们花七百多元买了莫言的一整套作品集,全家人争相传阅。我有幸拜读了他的小说《蛙》,感触很深。
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表现中国农村妇产科医生的贡献和忧伤,同时勾画计划生育时代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1-12
-
2022-03-01
-
2019-11-12
-
2021-11-0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1-12-03
-
2023-01-03
-
2022-05-25
-
2022-11-29
-
2022-09-17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2-12-10
-
2021-11-06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