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2024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范文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推荐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

(共 2193 篇)

  • 1、 莫言蛙读后感600字

    【篇一:莫言作品的读后感】

    听说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于是找了篇3年前写的莫言作品读后感贴上,和大家聊聊莫言。我比较看好莫言早、中期作品,最近10年来他写的那些长篇实在差得让我不能卒读,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当我读《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当然,我也为他后来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感到极度失望。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阅读感觉在退化还是莫言的水准在下降。当然,文学就是文学,需要真诚的阅读与公正的评价:莫言得他的奖,读者则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真实的阅读感受。

    真实的阅读感受,就是将文学当作文学来读,而不是像那些戾气哄哄的伪公知一样将文学简化为时政批评。这些唯恐天下不乱且站在虚假的道义制高点上的家伙,以偏激的观点迎合、撩拨大众诉求,消费政治,标榜自己,中饱私囊,还以为大众都是傻瓜,对此我深恶痛绝。mrliu是英雄,莫言也是大师。但是,这些虚伪成性的家伙总是喜欢道德绑架别人。好了,不谈他们了,一谈他们我就来气。

    再谈谈莫言吧:莫言可能是当下中国文坛最博大、勤奋的作家。博大源自其尝试的写法多而宽,充满试验性的创新精神,其笔法汪洋恣肆、气势蓬勃、自由率性。勤奋源自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之积,也源自其不懈的开拓精神,就中国当下而言,无人能出其右。

    下面是我4年前阅读莫言的随感,零碎、任意,但确是我真实的感受。其实,真正来说,国人长期以来将诺奖看得太高了,都神秘化了,单从文学的层面看的话,高行健那样的小说都可以得诺奖,中国当代能得诺奖的作家就绝不止莫言一个。所以,诺奖确实有明显的政治评价,绝不单单是一仅从文学价值出发的奖项。当然,更重要的是:不是诺奖成就了莫言,而是莫言的作品成就了莫言;不是莫言被授予了诺奖,而是诺奖配得上莫言;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奖项!

    【篇二:莫言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 2、 莫言《蛙》读后感600字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 过程的同时,成功 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 日本 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 3、 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

    《蛙》是一代文学巨匠莫言的代表作,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他的颁奖词为“用梦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蛙》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总体上故事是由笔名为“蝌蚪”的剧作家写给日本文学家杉谷义人书信展开,整本书一气呵成,分成了五部分,前四部分是书信与故事叙述,最后一部分是剧本。莫言用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再现那个时代的中国生育史。 初始,作者介绍了很多人物,俗话说:贱名好养活,在那时候的古老风气生下的孩子常常以身体部位和人物器官命名,如陈鼻、王肝等,这些人物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很疑惑迷茫,人物之多让导致整个故事很乱,没想到到后面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为故事发展添砖加瓦。 说起“姑姑”这一人物,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分外传奇。她是一个忠实的中国共产党追随者,面对党下达的任务坚决执行,绝不心慈手软。即使在“文革”时期被奸人举报批斗,她对党还是忠心耿耿。在前期国家鼓励生育时,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帮村民接生是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这时候的她是自信的,朝气的,带着一种永不服输的信念。但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达后,她也亲手结束了很多还在腹中的鲜活生命,变成无数人唾弃的“杀人恶魔”。她,是当时中国无数个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缩影。 姑姑对党实行“计划生育”的忠诚使她在对待土匪地痞也绝不低头,张拳是一个家庭出身好且村子里无人敢惹的强汉。张拳的老婆耿秀莲没结扎没“放环”偷偷坏了孕,姑姑便冒着大雨架船愣是决心要把耿秀莲动员去进行人工流产。即使张拳凶神恶煞地拿着带刺的槐木棍子守在门口,他的三个女儿在尽心尽力地述说仿佛已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来笼络人心,姑姑还是义无反顾。在遭受到张拳与他的女儿的暴力对待,姑姑还是没有认输。在一系列的争论后,耿秀莲同意跟姑姑离开。没想到,耿秀莲却留了一手,在他们航行在河中时,奋力跳入河中挺着五个月大的肚子与姑姑他们实行迂回战术,姑姑他们也陪着她幽幽地开船耗着,终于耿秀莲体力不支被姑姑他们打捞上船,可最后耿秀莲大出血姑姑尽全力也没能救回。 姑姑在对待自己侄媳妇王仁美怀孕的事情时,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姑姑自己至亲的家人,为了落实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王仁美在偷偷找袁腮“取环”后怀上孕躲到了娘家,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姑姑便指挥民兵邻居家的房子拉倒,再将王仁美娘家的房子拉倒
  • 4、 莫言蛙读后感

    【篇一:莫言蛙读后感】

    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东风,刚刚看完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

    该书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坚决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待超生,她六亲不认。为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机关算尽,用尽权谋,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打掉。对待超生孕妇,甚至动用铲车拔树拆墙,宁可血流成河,不让超生一个。她布下耳目,设下暗岗,巧妙发动群众,既让超生家庭蒙受经济损失,群众又有收益,羊毛出在羊身上。超生孕妇躲藏不出来,她就声东击西,声言拆邻居的房,让邻居的损失由超生家庭承担,巧妙使用利用这个,打击那个战术,从而挑动邻居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在强大的攻势下,上千个孩子在她手上流掉。

    如果只看书的前半部,读者对计划生育政策厌恶的同时,对姑姑一定深恶痛绝。但莫言的笔没有就此打住,他呈献给读者的是人性的多面性。在人性和社会的问题上,是要人性还是要社会。这里可以说说秦始皇,从人性的角度,他焚书坑儒,是个暴君;从社会、从历史的角度,他又是个统一中国的伟人。姑姑似乎也是这样一个人。在莫言笔下,姑姑不是一个简单符号化的形象。她的情人一个空军飞行员逃往台湾,从而使她在文革受到残酷迫害。她又是个尽职尽责的妇科医生,经她手出生的孩子不计其数。作者在书里借姑姑之口提到,中国人口太多,不计划生育怎么行。要人性,将来人口问题就要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要社会,要对的起子孙后代,就得实行计划生育。书中还隐晦的提出,那些想超生的人,家庭条件都不太好,都不是负责任的人,他们的超生更多的是想要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而已,与其出生给家庭和国家带来负担,不如干脆做掉。作者写到现代,对生育的认识又多了一层深意。姑姑已是晚年,她对自己过去经她手人流掉的孩子做了深刻的反思。书中提到的许多泥娃娃,赋予了被她人流掉孩子的感情。还有不断出生的各家孩子,姑姑张冠李戴,让那些她做掉的孩子重回人间,为心灵的忏悔得到救赎。姑姑的形象注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失去孩子的人眼里,她是个恶魔,而对国家,她又是个有贡献的人。

    读完这部书,除了心灵的震颤,还有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内心的伤痛,在广袤的农村,姑姑这样的人数不胜数,现实甚至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现有体制下,莫言应该说有所保留。我们有活着的权力,但未必有出

  • 5、 莫言的蛙读后感

    篇一:莫言的《蛙》读后感

    莫言的《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

    (读后感 )

    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篇二: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

    些日子,爸爸从六合

  • 6、 莫言蛙的读后感
    莫言蛙的读后感 前两天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莫言老先生的《蛙》,跟着主人公一路从饥荒,狂奔到了小康, 文字中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感觉很真实。 主人公的笔名叫蝌蚪,文章的名字叫蛙, 两者之间有着奇妙关系。 看完文章才知道,蝌蚪进化成到青蛙的概率,着实不高, 那,一个人,在如此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完成能让自己不后悔的生命旅程的几率,又是多少? 从鼓励多生,要计划生育,甚至为了切实执行,多少孕妇和孩子丧命, 真不知是该感叹当时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是感叹党的忠诚卫士的尽心竭力, 再到后来的借腹生育,这个注定充满争议,却也有人愿打有人愿挨, 想到很久前,久到忘了那部叫什么名字的电视剧,讲的好像也是一个小姑娘借给人家子宫成为代孕妈妈,之后又是一场场夺子大战,不记得结局是喜是悲。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使再冷血无情的人,在经历了近十个月的亲密接触后,又怎能不心生爱怜? 突然想到现在的单独二胎政策,想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其实都挺孤独的, 挺羡慕文中那一批的地瓜小孩,一把一把的兄弟姐妹朋友玩伴,他们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 想当年为了计划生育的扎实执行,上下不知付出了多少, 现在为了防止人口老龄化,却又开始实行起了所谓的单独二胎, 感觉,其实也挺可悲的, 作为这个泱泱大国的公民, 居然连生育这样的权力,都要受着这一纸公文的制约和束缚。 愚昧如我,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真谛,只是读完,心中残存一丝悲凉。 蝌蚪进化成蛙,不成功便成仁。
  • 7、 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

  • 8、 莫言蛙读后感3000字

    【篇一:蛙读后感】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整个故事叙述的缘起是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到我(蝌蚪)的故乡与当地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在结识了我的姑姑之后,杉谷义人鼓励当地文学爱好者以姑姑为素材写出感人的作品。受杉谷义人启发,我决定向法国作家萨特看齐,以姑姑的一生为素材创作一部话剧。我遵照杉谷义人的嘱咐,先以书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写给杉谷义人。

    我的故乡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起名字,孩子长大后有的会改换雅一点的名字,但也有的不改。姑姑的名字叫万心,她父亲,我的大爷爷是胶东军区八路军地下医院的医生、革命烈士。姑姑因为父亲的关系,曾和她的奶奶、母亲被驻扎在当地的日军司令关押在大牢里。新中国成立后,姑姑继承父业,经过新法接生培训,成为乡里的一名医生。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凡是见过她接生或是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手在孕妇肚皮上一摸,就会让孕妇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对她产生信心。从50年代初开始,姑姑接生过上万个孩子。姑姑用新法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我(蝌蚪)是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先出来一条,被姑姑拽着腿,像拔萝卜一

  • 9、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篇一:《蛙》读后感】

    最近一些年来,我读过不少长篇小说,比如刘醒龙的《天行者》,张伟《古船》、闫真的《沧浪之水》、阿来《尘埃落定》,还有新出版的五卷《李自成》等等。在工作之余还读过我们自己的业余作家的作品,比如县教研室老主任向东方老师的《那个年代》,周沟中学任建新老师《六二班的孩子们》。监利农民高启伟的《乡祭》也在10年前读过。前年买了一本贾平凹的《秦腔》,我实在读不下去而搁置在书柜里。莫言的小说,还是20多年前在《新华文摘》上读过中篇《红高梁》。后来也知道莫言出版过很多小说,比如《丰乳肥臀》什么的,可惜都没有读。这几天听说莫言的小说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去书店看看有没有这本书,打算买一本回来看看。但是却脱销了,书店里没有。只好到网上找。于是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蛙》全书共40个页面。我便在四到五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当然,这种快速阅读,对其中一些渲染气氛的非实质描写一目十行晃过去。这么读完,也就大致知道了这部获得世界大奖的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了。

    《蛙》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出生军官的儿子的通信。书名只所以取蛙,实际上是娃的谐音。当然书中也写了蛙,那不过是对书名的一种交待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去写蛙。

    全书通过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特别是她的前半生接生和抓计划生育工作,为超计划生育的大龄产妇做人工引产的悲剧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具体工作中反人性残忍的一面。故事的后半部是写最近一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象当初那样偏激,但是却又走向了另外的一面,这就是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可以包二奶三奶生二胎三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地下代孕公司。作者描写了蝌蝌本人也被不能生育的妻子背着取精到地下代孕公司生子的过程。作品的最后是用剧本的形式,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妇女代人怀孕的悲剧。全书在姑姑痛苦的自责和认罪中结束。另外莫言在表现手法上好象受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些影响,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他就用什么梦幻之类的来满足,比如《红楼梦》警幻、和尚、道人之类。《娃》在后面部分魔鬼法庭审判就是这样一种表现的方式。所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称他为魔幻现实主义。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这本书是莫言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控诉或揭露。但是,我的一个感觉则是,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 10、 莫言的《蛙》读后感
    莫言的《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读后感 )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 2021-09-1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1-12

  • 2022-03-01

  • 2019-11-12

  • 2021-11-0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1-12-03

  • 2023-01-03

  • 2022-05-25

  • 2022-11-29

  • 2022-09-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11-06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09-21

  • 2019-10-09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
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2024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范文等,带您走进莫言蛙初一读后感600字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