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蛙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蛙读后感3000字,2024蛙读后感3000字范文
蛙读后感3000字

(共 9759 篇)

  • 1、 蛙读后感1400字范文欣赏

    《蛙》是一部由莫言主要的长篇小说,书中以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以及乡村女妇产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我读书确实是有跟风的,一方面可以跟更多的人交流,另一方面则是确实喜欢看书,比如《亮剑》热播时,我读《亮剑》,《权利的游戏》热播时,我读《冰与火之歌》,总的来说,我是虚荣心在作祟,其实更多的是我觉得文字比电视画面更具温度和表现力,在看过文字之后,才能更加了解和解读人物的内心,才能更好的把人物与场景相融合,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关系,也正是这样的习惯,让我读了不少书,但由于我是属于看过就忘并且不太善于思考的人,尽管我很想把我内心的想法写书来,但文笔有限,仅能写一点点零碎的东西。

    读《娃》也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确实不太了解他及他的作品,至于为什么在我文笔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么差的情况下,还想写《姓》的读后感呢?因为确实跟我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我慢慢地讲,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本书的背景及梗概,就不一一细说之所以说跟我有相似之处,因为在特定的年代里我也是黑户,是众多超生中的一员,我出生在河南农村,家中有哥哥和姐姐,在80年代,作为老三的我必定是一个黑户,当时为了躲避罚款,我哥哥从3岁起一直和姥姥一起生活,一直到小学二年级大概在8岁左右,5年的光阴很少在家,后来又去我姑姑家生活了两年,所以说为了我的成长,我哥哥从小就一直在亲戚家来回生活。

    《蛙》的书中描述了关于计划生育中用拖拉机拉坏门楼的场景,这种场景在我家同样有过出现但并不是要让我妈妈去堕胎,而是为了罚超生的钱,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农民没有太多挣钱的门路和思维,我们家一直靠种地为生除了每年的公粮需要上缴后,余粮留够一家人到下一季的口粮,其他的则拉到收粮食的场所进行贩卖为全年一家的开销,幸运的话,或者说收成好的话每年还会有些结余,这就是我们家当时所有的收入所以才会不缴不起我的超生罚款被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用拖拉机拆掉门楼的事情,我作为第三个书生的小孩,罚款会更多一些我印象中我妈妈说的应该是5000或者 8000,我不知道超生罚款是如何计算的,但我知道这笔钱在80年代的农村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听我母亲说,当时她就坐在拖拉机前,抱着拖拉机的前轮哭着骂着,我妈妈没什么文化所以我能想象我母亲骂得用多难听,但她也是为了维护我们

  • 2、 蛙读后感400字
    蛙读后感 无意间收到公司团委赠送的《蛙》,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们农村青蛙多得是,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蛙》描述的是姑姑由一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作斗争。结果使得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张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每当夜晚,她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
  • 3、 《蛙》读后感2000字2024

    《蛙》读后感2000字2024

    说实话,以前没太读过莫言,当然,他的有名是不容我质疑的。伟大的人不因平凡的人而变得平凡,但平凡的人少了伟大的人就会失去好多生活中的精彩!我只能说是自己的浅疏孤陋了、没有早读莫言是我的盲失。前不久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了,而莫言凭借书信体小说《蛙》获得了这一殊奖,短短的小说,短到我不会吝啬的用十六开白纸把它完完整整地打印出来仔仔细细地品尝、短到我可以一口气不喝水不如厕从下午到晚上骨碌着眼珠子把它虑一遍,完了,小说在完全没有结束的迹象中结束了,在王仁美背着姑姑、背着丈夫找了劁猪匠袁腮取环怀上胎,鼓着圆囊囊的大肚子,一心想生个带把儿的憧憬中戛然而止......

    合上书,却放不下书;想张嘴,却张不开嘴!看得人没了胃口、没了双脚,感觉踏在空气里,悬在浮尘中。都说过往云烟,可是谁又能忘却历史?人都是有感情的,有同情心的,可以产生共鸣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不管是活在当下的人还是埋在历史中的人。

    小说以我寄给杉谷义2012-1-12人先生的书信形式展开,主要围绕我的姑姑的成长经历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语言真挚朴实、一语中的,又富有地方色彩,一言一语,就是一行一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在你面前又蹦又跳的大活人。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这是王脚。我跟王仁美合得来,原因是我们都拖着两条仙鹤般的长腿!还有王肝对小狮子的疯狂痴迷,他寄给她的情书里这样赞美道:从那一刻起,直到现在,直至永远,我这颗心,就全部属于你了。你如果想吃我的心,我就毫不犹豫地扒给你......我迷恋你绯红的脸膛、生动的鼻头、娇嫩的双唇、蓬松的头发、亮晶晶的眼睛,迷恋你的声音,你的气味,你的笑容。你一笑,我就感到头晕目眩,恨不得跪在地上,抱住你的双腿,仰望你的笑脸......情人眼里出西施,真真的让人没得弹嫌,实际上王仁美满脸粉刺,丑的送给小跑他也害怕。还有那个永远也长不高的王胆,那个矮的快要贴在地面上,走路怕不小心蹭掉了鼻子,和丈夫亲嘴都要被抱起来完成的女人,再就是农村里的那一群老婆娘,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用鸡蛋换孩子!把孕妇当成了会生蛋的母鸡,接生一个孩子她们会挣到一顿饱食,数颗鸡蛋和两条毛巾。要知道,在饥荒的年代里,这何止是奢侈?小说一开始还提到了村子里所固有的旧习,给小孩起名字,好带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像陈额、赵眼、吴大肠、孙肩等等,只是后来社会发展了,文明了,这

  • 4、 蛙读后感600字5篇

    篇一:《蛙》读后感

    读《蛙》有感

    很长时间没有认真读过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一来是科技在发展,在这个喧闹的、讲求时效的物欲社会里,花费大片时间阅读仿佛是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古文物,显得久远而又不合潮流;二来,似乎年龄越大,有了工作的压力,很难静下心来去认真看一部小说,甚至是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散文都无心品味了。

    对于莫言这类作者,我更是无太大兴趣,也未曾看过他的作品,唯一一部被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有看过,但是对于故事的情节并没深刻印象,也并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这位如今风靡全球的大作家莫言。莫言,是大家,尽管有人说,他的获奖与中国国际地位有关,也有人说他运气好等等这些来自各界的舆论,我不否认。但我也想说,他能走到这个位置,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必定有他的特色。

    带着十分的好奇,外加十二分的钦佩,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拜读了先生的代表作《蛙》。这部作品,先生用了十年之久,三易其稿,是以写信的口吻诉说了先生所在的乡村,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全文以姑姑为核心人物,她是一个为产妇接生新儿的妇产科医生,又是计划生育的领军人物。这无疑是两个矛盾的角色。在计划生育和人权斗争中,孰轻孰重?姑姑是一个女人,是一个被男人抛弃以致孤独到很久的女人,她一辈子接生了千万个新生婴儿,全村上上下下都是她的孩子,但同时也有千千万万孩子“毁”在她手里。王仁美的死,是在姑姑预料之外的,当姑姑为她输600cc血时,我想她是多么希望王仁美能活下去,那是他侄儿的女人,肚子里怀着她老外家的种子,但是在国家政策面前,她六亲不认。王胆的死,这都是何等的残忍。姑姑晚年,在她的老伴的支持下,做了无数个泥人,她说这都是她“毁”了的孩子,现在都有了别的去处,给孩子们安顿了好的去处,这是姑姑一辈子留下的忏悔,也许没有人同情她,但是真的,她心里的无奈恐怕也只有看到过这些泥人的人才会懂。作者朴实的语言,将姑姑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她的心里表达的如此真实。

    小说中核心人物的取名也是别具匠心的,陈鼻,陈耳,陈眉,王肝,王胆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人权”的看重。陈鼻,为了生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老婆,没想到最后还是只有两个千金,因此自甘堕落,沦为乞丐。这是多么淋漓尽致的讽刺。讽刺了国民思想的愚昧,重男轻女的恶果。所以,与其说国家政策与人权相违背,倒不如说国家教育水平低,国民素质低。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沉在水底下的东西

  • 5、 蛙读后感200字

    没有读过,因为莫言的书太火了书店没有货。

    听朋友说《蛙》是莫言讲述他姑姑从早年的接生婆开始的一段故事,开始是见证生命的奇迹,那时鼓励多生孩子的时代,她们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一样。后来时代变迁来到了计划生育人人有则的环境中,她的姑姑又开始疯狂的为人们进行打胎,其中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一直到最后到了人到暮年时候,回想起当年干得那些事~开始为那些在她手中折损了生命的胎儿们供奉灵位......

    这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本书应对了西方对东方人权立场的又一次深入了解,本书选题正对西方人的口味所以才能获奖。

  • 6、 蛙读后感1200字

    读完《蛙》,内心震撼,小说中的一一幕幕情节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莫言下笔可谓是竭尽血腥残忍之能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变态与血腥,擅长用混乱的色彩进行故事的渲染,直教人触目惊心。

    在中国的传统乡间文化中,蛙一直是代表着生殖繁衍的标志,依据文中姑姑所言,揭示了莫言所要暗示的标题:蛙。蛙与娃不仅音同,而且呱呱坠地的婴儿与青蛙的声音相同。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莫言将背景锁定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采用一种第三者的视角去叙述那些惊心动魄且催人泪下的故事,主要人物是姑姑,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的人生历程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其男朋友王小倜逃到台湾而惹上一身骂名;一面行医一面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她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女人带环,甚至是将身怀六七个月的女人逼上绝路。直至步入中年时她与捏泥娃娃的郝大手结婚,也表示了她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深深忏悔。

    在情节描写方面,莫言是十分成功的,他用一种残酷无比的笔调淋漓尽致地描写王仁美以及王胆的悲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以王仁美和王胆为代表的传宗接代传统思想与国家所制定的计划生育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描写姑姑所应付那些违政策者的人所使出的一些行为,在对自己侄媳妇王仁美以及王胆的行为上,为了让他们现形而不择手段,且不说顾及亲人之间的感情,就连邻里关系也破坏,在那一幕幕的追赶中,那一幕幕血腥的画面,不禁让人毛骨悚然,透心凉的人情味遭到政治压迫下被伤得体无完肤。所以莫言的文学作品多少让我觉得少了温情,似乎将他的写作情感用魔鬼般的疯癫来展示。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莫言塑造的姑姑这个矛盾人物在前后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铁面无私、果断利索地一律将违反政策的人赶尽杀绝,与她后来老年时深深忏悔的形象截然不同,潜移默化中,莫言阐释的人性也浮出水面。小说除了姑姑外,还塑造了许多很成功的人物,如小狮子曾也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但是最后饱受无子之苦的煎熬,在内外压力的形势下,她选择做了违抗者。还有,我最为喜欢的是我的前期王仁美,虽然她是悲剧收场,但是她是小说中做人做事最干脆的人,嬉笑怒骂都很直率,不仅从她说话风格,最主要是做事体现出她的真,明知自己的姑姑是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却没屈服当时的社会政策,尽管她的反抗没有成功,还因此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在小说的结构上,莫言选择的

  • 7、 蛙读后感600字

    你读过莫言的《蛙》吗,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触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篇蛙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蛙》读后感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这个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中国计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做了真实的记录。

    因为我了解到一些计划生育的实际情况,这部小说并没有夸张,而现实情况其实更加夸张。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很难进行褒贬,对个人绝对是惨无人道,但是对国家看起来像是好的,事实上究竟是不是好的,历史与未来也难以评判。但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对根的延续这种情节,又那么特殊,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图腾。通过计划生育这个主线,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关的社会变化。在平实的文字下,却充满了各种讽刺。

    尤其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与对白,太常见了,平时里,人们真的就是这样说话,但是在这本书里,看起来却是那么讽刺,感觉人与人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后面的话剧,一幕一幕,显得更加怪诞与意识流,也扣住了主题蛙,这个粘腻与怪诞东西,与计划生育之间莫名其妙的关系,让人感觉计划生育像蛙一样奇怪、粘腻、甚至恶心,可能这个是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无法诉说的形容。

    姑姑这个形象,是那个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们那时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她这样的人,作品表达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化。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意识又来自外界对她的灌输?这个就是人物的悲剧人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和左右。真是个奇怪的世界,时代与人物彼此构造对方,人物有时厌恶这个时代,想摆脱这个时代,又依赖这个时代,又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终实际上还是最喜欢自己的这个时代。

    总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越想,就越觉得,好棒。

    篇二:蛙读后感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蛙》读完,实在地觉得是部引人入胜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狮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跃然纸上,个个角色或浓妆或淡抹几乎都诠释地恰到好处。小说到最后,也讽刺地写出了社会的畸形。在中国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脉相承的。计划生育稍稍地阻挠了这一脚步,但是只要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源源不断。

    小说把镜头定格在了农村,更加突出了

  • 8、 蛙读后感(2)

    《蛙》读后感

    莫言先生的《蛙》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将书信,小说叙事和话剧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农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的叙述,反应了中国成立后近六十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不管各种媒体是如何炒作宣传这本书的,我觉得这是一部写人,表现人性的小说。

    首先,作品语言干干净净,很少旁枝逸出。作者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人内心的矛盾变化,人性充斥在作品的每个文字当中。其次,作品的布局构思颇为新颖。全书采用书信体结构,话剧形式的结尾。莫言说:写了十几万字以后,我就觉得太复杂了,给阅读带来障碍,我想应该尽量地使这部作品回到朴素的叙述。所以最终采用书信体的结构,但是在最后末尾还是用了话剧的形式,把朴素的叙述让它插上两个翅膀,因为这个话剧里面注入了很多超现实的元素。因此在结构方面,我觉得也是有一些新意,所以这部作品尽管不能完全排除掉自己的某些过去重复(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全书五个章节分别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作者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

    我认为整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是文章最后的独幕话剧,它以整部小说的叙事为背景拉开帷幕,将一段长故事大历史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从感性的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集体形象的舞台表演,从而使这个故事更能触及读者的灵魂。这是一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融合了诙谐、戏谑、调侃、反讽、嬉闹、灵魂独白、戏中戏等文体风格的话剧。在剧本中,生下孩子的陈眉因为孩子被抱走而精神失常,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甚至闯进公安派出所去诉冤。我一家子给代孕生的孩子金娃办满月宴席时,陈眉闯进来抢走金娃,跑进一个以民国时期县衙大堂为背景的电视戏剧片拍摄现场。经过县长一番颇具讽刺意味的断案后,金娃回到了小狮子的怀抱。在话剧的最后一幕,姑姑展开了内心的剖白:她经常回想起那些因计划生育而死去的女人和她接生过的孩子。

    整个话剧的诡异和脱离现实的表现力,明显得使话剧游离在了历史之外,作者通过这个途径将纯粹的事件上升到了生命和

  • 9、 《蛙》的读后感

    下面栏目小编为您呈上“《蛙》的读后感”相关主题内容,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可能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阅读经历,但总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对于某本书念念不忘,我们大家肯定都被{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所深刻折服。我们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不妨用读后感来一一记录下来。

    《蛙》的读后感(篇1)

    《蛙》,一部简短而直面现实的小说。读罢该书,就像走过了国人的心灵长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寻了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历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实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心机,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宁可血流成河,也坚决不会让超生一个。在她强大的攻势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许,我们会禁不住的厌恶计划生育政策,对“姑姑”也会产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没有就此停笔,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姑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超生却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读完这部书,留下的不只是对心灵的震撼,还有是对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始终是国人内心的伤痛,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像“姑姑”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现实往往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很多。

    我们有活着的权力,但未必有有出生的权力,这就是人性要服从社会。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人的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无法剥夺人生存的权力。

    《蛙》的读后感(篇2)

    在暑假里,我在家中阅读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图书,其中最好看的就数“笑猫日记”的《青蛙合唱团》了。

    这本书讲述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一群青蛙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城里居住。流落他乡的青蛙们,每天都辛勤地为城里的人们消灭苍蝇和蚊子,然而,危险降临了……

    在青蛙团中,有一只没有后腿的青蛙,人称“蛙坚强”,它仅靠着两条前腿倒立行走,为民除害,感动了无数人。蛙坚强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捉害虫,通常来说,普通的青蛙往往捕捉空中的害虫,而忽略了地面的害虫,但有了专吃逃到地面的苍蝇和蚊子的蛙坚强,这种“漏洞”就被堵住了。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蛙坚强”一样的青蛙保护庄稼,消灭害虫,庄稼才能获得丰收,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好朋友。

    “蛙坚强”们为人类庄稼的健康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一些利欲熏心之徒却把它们当做赚钱的工具,肆意捕捉青蛙并做成餐桌上的“美食”。青蛙首领悲痛万分,它带领族人,到街道上不断歌唱,愤怒的歌声在空中回荡,这

  • 10、 蛙读后感1000字

    篇一:《蛙》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一性一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一性一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一性一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一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矗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一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一性一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一性一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一性一,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一性一的故事。

    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仅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有着更多的思考和

  • 2021-08-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3-02-19

  • 2023-02-1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11-26

  • 2023-02-1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2-21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2-16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1-06-13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23

  • 2022-03-01

  • 2019-09-25

蛙读后感3000字
蛙读后感3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蛙读后感3000字,2024蛙读后感3000字,教您怎么写蛙读后感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