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孟子二章读后感 > 地图 > 孟子二章读后感,2024孟子二章读后感
孟子二章读后感相关栏目
孟子二章读后感热门栏目
孟子二章读后感推荐
孟子二章读后感

(共 9070 篇)

  • 1、 驳 “生于忧患”——读《孟子二章》有感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

  • 2、 孟子两章读后感

    孟子两章读后感(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警句,不知点燃过多少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思想的火花,它让人懂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它促人明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理想;它让人彻悟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真谛。这些千古绝论,就出自于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皆为说理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是施行仁政与否。从而阐明人和对战胜的决定作用,由此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只有通过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进而由个人谈到治国,由此自然导入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

    孟子两章读后感(二)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教学两篇短文,应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全面认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学习文言文,重在古今对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内涵,体现文化传承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孟子两章读后感(三)

    对于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这两个问题,古今学者、文豪、哲学家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

  • 3、 驳 “生于忧患”_读《孟子二章》有感1200字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

  • 4、 孟子两章教案3500字通用

    辛勤付出育栋梁,播撒知识做贡献,每个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会做好自己的教案。教案能够让一节课更加精致周密,你知道要怎么动笔写教案才能提高质量和效率吗?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孟子两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子两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来解决。

    3、两篇短文都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因此,要从浅入手,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先分清层次,能概括出层意,再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讲述摘录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

    2、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

    老师可先范读,再指名读、小组齐读或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

    3、检测自学效果。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夫/环而攻之。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米粟非不多也

    (3)解释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池非不深也。

  • 5、 孟子两章教案3000字精选

    古人告诉我们,有付出就有回报。每当处于新的教学阶段时,老师都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你想知道关于教案的格式要求呢?经过搜索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现“孟子两章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孟子两章教案(篇1)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3、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苦难造就人才。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二、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三、初读理解

    1、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再由教者范读课文。

    2、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疏通文句。

    3、教师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4、串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5、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

  • 6、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一)

    《童年》第二章讲述了舅舅们吵着分家家产,大人们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之后我又犯了一个错误外祖父狠狠地打了我。但是后来外祖父又来看我给我讲他 那离奇的身世经历过许多磨难但它又是怎样熬过来的。虽然他非常的凶狠但他的身世令人同情。我们现在的生活年代哪能和高尔基那时的年代相提并论我们应该好好 珍惜。 对于阿廖沙而言,他的外祖父家中充满了仇恨。人与人之间总是彼此戒备、提防、攻击,连孩子也不例外。 在阿廖沙与他母亲刚来到外祖父家时,他母亲的两个弟弟正闹分家。一天晚上,他们吵架,外祖父生气,外祖母劝架。阿廖沙没有跟他的表兄弟们出去,而惹到了外祖父,从此以后,阿廖沙便非常怕他的外祖父。

    过了几天,娜塔莉娅舅妈教阿廖沙念祷告词。阿廖沙故意将祷词念错,她也不生气。阿廖沙的外祖父要在星期六将萨希(他的表哥)抽一顿,阿廖沙一直都不懂抽和打有什么区别。

    阿廖沙对大人们的染布技术充满了好奇,很想亲手试试。萨沙得知这个主意后,让阿廖沙拿白桌布试试。当阿廖沙刚把桌布的一角按进蓝颜料桶,学徒工茨冈一边夺 下布,一边让萨沙叫外祖母。星期六,外祖父抽了萨沙,也打了阿廖沙。接着,阿廖沙大病了一场。不久,母亲便消失了。一天,外祖父来看阿廖沙,向他道歉,还 哄他高兴。外祖父走后,茨冈来了,他还教阿廖沙一个秘诀,挨打时要放松,还要喊得跟杀猪一样,挨抽时,要随着树枝转动身子,这样才不会被抽掉皮。

    这一章讲了:我在祖父家里生活,可祖父家中却有一种炽热的仇恨之雾为了分嫁妆而争吵,打架。而外祖父用树条子打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还把我打昏了。这几 件是说明了外祖父的残暴,没有亲情,爱财如命。在后面小茨冈为我挡鞭打,祖母阻止祖父打我说明了她们的善可拖动可拖动良,有爱心。这一章把这些人物刻画的很传神。

    我们要向高尔基学习,孔子说得好:见贤思其焉。

  • 7、 简爱第二章读后感

    简爱第二章读后感(一)

    读了《简爱》这本书,我的感受很深。

    《简爱》这本书的主人公简爱的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亲舅舅她母亲的哥哥里德先生,收养了她。可不久里德先生去世了。里德太太和她的孩子们特别的傲慢,没有履行诺言好好照顾简爱,还整天欺负她,暴打她。可是简爱并没有向他们认输,而是用自己的实力取得了幸福与快乐。

    这本书中的简爱是一个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倔强少女,她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着实令我佩服!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拼搏,爱拼才会赢!如果每个人都那么的软弱不敢去反抗,没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那就只能被其他人踩在脚底下,任凭他人欺压。我们都有权利幸福,但幸福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勇敢的去挑战,不要害怕,做一个勇敢的不屈服的人。清朝政府当初就因为太软弱,无能,才使外国人在我们的领土上放肆。有很多人都因为一时的软弱而成就不了大事。

    我们要做个勇敢的人,勇敢面对着一切。

    简爱第二章读后感(二)

    我今天读完了《简爱》心里由衷的敬佩简爱。她是我的榜样。简爱虽然不够漂亮,但人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高雅的气质,温柔活波的个性,有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女人最可贵的东西。我喜欢看简爱在罗奥德学习的那段。她努力向上的精神鼓舞着我。

    还有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这是真爱的过程。人一生有一次这样大的爱就足矣。让人感觉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与人怎样活着。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一读这样的着作,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志趣、心德、能力。

    简爱第二章读后感(三)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着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而此书也算是她的代表作。书中主要讲述了简爱的勇于反抗的一生。

    简爱是个孤女,寄住在李德家,并受尽了李德家的各种欺辱。当简爱准备进入渥德学校读书时,李德太太竟撒谎告诉布斯先生说她是个爱撒谎的小孩,然后谣言传布开了,简爱也因此受人排挤,只有田普尔相信她是被冤枉的,并帮他洗刷了冤屈。简爱在渥德学校当了六年的学生,二年的老师,然后离开了这所学校,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业。在那里,她受尽了温暖和理想的待遇,并对庄主罗彻先生有了好感。谁知,好景不长,罗彻先生的妻子竟然出现了,而她还背负着悲惨的婚姻。简爱选择了离开。在她新的旅途中,她认识了约翰、戴安娜、马莉这三兄妹,并受到了他们的照顾。而简爱终究惦记着罗彻先生,并决定重新去找他。她回到了她担任家教的地方,意外地得知罗彻先生

  • 8、 《林家铺子》第二章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林家铺子》的第二章春蚕,作者是茅盾。

    故事主要讲了老通宝带领着大家一起干活,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和其他人的脊背上热烘烘的,像一盆火一样。他们每个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衣,敞开了大襟。他们弯着身子,努力的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上。

    读了这本书,当时的人们非常不幸。我从“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上”看出了老通宝和纤夫们是社会底层的穷人,他们的努力和辛苦,是为了改变自己贫穷的状况,可是,在那种不公平的社会上,再拼搏,也无济于事。老通宝他们家还是需要东借一点,西赊一点。所以,我们现在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为我们的科技强国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9、 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

    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一: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

    (200字)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我感受到里祥子的勇敢,以及他对乱兵的憎恨,对恶势力憎恨。我也感受到了大兵的可恶,欺压百姓,可恶至极。

    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二: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

    (180字)

    骆驼祥子第二章的故事感觉是一个过渡,是从起到落的过程,在被捉到军营后,到祥子起了逃跑的念头之间发生的事也是十分的一精一彩到了第三章讲述的是祥子“跑”的过程,虽然跑出军营后用命换来的骆驼只有三十五块,但是使我发现祥子还没有堕一落,他想从头再来,在这过程中也将他的名字前加了骆驼两字环境描写,祥子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运用的淋一漓尽致,使我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冒出“一精一彩”两字。

    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三:骆驼祥子第二章读后感

    (316字)

    战争在北平使人心惶惶。祥子为了多赚点钱拉客人去了危险地带,结果被无理的拉去充军,车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没了。祥子跟着军队走了没多久就偷偷的跑了,临走牵走了兵们的骆驼,当做对自己丢一了车的补偿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它折射一出了人一性一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 10、 青铜葵花第二章读后感

    青铜葵花第二章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完了第二章《葵花田》, 读完后,我的心顿时凉了下来。一天晚上,青铜正在睡觉,突然,阵阵叫喊将他从梦里惊醒,顿时,外面火光冲天。一家人带着青铜和那头牛,一起朝着外面逃跑。大或无情地吞噬着村庄里的一切。天亮了,火,终于灭了,只剩下了废墟。更可怕的是,青铜发了高烧,几天后,他竟然成了一个哑巴。从此他也无法再上学了,感到无比孤独。除了他自己,就是奶奶最了解他。同时,葵花的父亲爱上了那片无垠的葵花田。本来一个出色的雕塑家,竟被淹死了,葵花也伤心至极。

    三件事给这一章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面纱。从此,葵花新的生活开始了。遗憾的是,葵花父亲死前也未能见葵花一面。这一章充满悲伤,可这又能怪谁呢?就像葵花一样,随着太阳而变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总是那么有规律,这不也是一种自然界残酷的规律吗?

    人生也如此,所有生物都来了又去,哪怕时间长一些又怎样?最终还不是要离开世界?所以,我们要去接受现实,痛苦与孤独,树立自信,重新生活。

    青铜葵花第二章读后感(二)

    近来我在读一本书《青铜葵花》,读完了第一章我不由自主地又翻开了第二章,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猜想着: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厄运会降临到可爱听话的小女孩葵花身上。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青铜两个字2020,我怀着渴望的心情认真地看完了这一章。这一章里主要讲的是;大麦地村的一场火灾给青铜一家带来了无可预料的灾难。这场火灾来的很突然,当时只有五岁的青铜还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很害怕,怕的将脸紧紧地伏在妈妈的胸膛。最后一家人带上和他们生死与共的牛渡过河逃生。后来青铜被吓的发了高烧,可无情的病魔从此以后夺去了青铜的语言功能,他再也不能讲话了成了一个哑巴。这对一个仅有五岁的可爱孩子来说是多么无情,多么残忍的事情。可是青铜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坚强地面对一切的困难,快乐地生活,我好钦佩他!

    不久可怜的葵花又失去了唯一能依靠的亲人-----爸爸。爸爸是被河中的锥形怪兽卷走的,当天葵花怀着震愤的心情拼命地往河边跑,被村里的几个大人拦住了。我看到这里,热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想想我自己,天天幸福地被家人呵护着,有时还会对爸妈不太尊重。

    看玩这章我非常同情青铜和葵花两个可怜的孩子以及他们两家的遭遇。使我深深懂得了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生活就是无比的幸福,以后我们要更加珍惜幸福的现在,不怕困难好

  • 2019-09-19

  • 2021-03-27

  • 2023-01-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09

  • 2022-01-21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22-01-21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2-12-13

  • 2019-09-20

  • 2022-12-0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4-20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3-02-1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8

孟子二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孟子二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孟子二章读后感、2024孟子二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