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孟子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孟子读后感800字,2024孟子读后感800字范文,孟子读后感800字左右
孟子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孟子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孟子读后感800字推荐
孟子读后感800字

(共 7874 篇)

  • 孟子

    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孟子读后感800字(精选范文)

    《孟子》一书中《梁惠王(下)》篇里有孟子与梁惠王等君王非常精彩的对话,通篇论述孟子的“仁义”、“王道”思想,运用大量的典故比喻来劝诫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要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用道德的力量使天下统一,倡导“仁者无敌”。孟子由“五十步笑百步”,“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等一系列的类比,使君王由衷地感叹:“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进而认可孟子“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以这样的做法去满足所想达到的目的,好比爬到树上去捉鱼,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方法与目标大相径庭,相差甚远,越是努力,离目标越是背道而驰。孟子通过一系列的论述与类比,说明一个道理,君王也想治理好国家,也有美好的愿景与目标设计,但方法手段都太过功利,没有抓住“仁”的根本。以“威“而非以“德”,以“利”而非以“义”为目的,造成了自己的努力与目标诉求反而相反的尴尬局面,且孟子又进一步指出:“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告诫君王爬到树上去捉鱼,虽不得鱼,却无祸害,但君王以这样的做法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处心积虑,劳民伤财,不但达不到目标,反而会引祸上身,提醒统治者要以正确的手段来达到正确的目的。

    另外,孟子一向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但在此他又特别提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也即没有恒产而有恒心的,只有士大夫才能做到,这类人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道德,有信仰,有追求,如果君王改革政治,施行仁政,就会使士大夫都来归附,进而百姓们都来归附。那样王国就会兴旺发达,民众就会安居乐业,君王也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我们现在发展经济也好,改善民生也罢,政策与措施都要接地气,可操作。特别是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更要实事求是,不可为单纯的完成任务而不讲工作方法。“不忘初心”不仅仅是指我们的来时去路,同样也指我们践行初心的方式方法。总之,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其行为也只能是缘木求鱼,距初心越来越远。(杨文毅)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原出处是《孟子》中《滕文公(下)》篇里公都子同孟子讨论辩论问题时孟子有感而发所阐述的

  • 2、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_700字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700字

    一、诐辞。

    诐,就是偏僻、偏曲。张居正讲解说,人之言语,都本于心中所想。如果他心里明乎正理而没有私心,那说出的话就平正通达,没什么毛病。如果心里有偏曲之见,或者有意要把某种偏见带给别人,那他就会只说一方面,而把另一方面掩盖起来不说,这就是诐辞,又称险诐之辞,很阴险。

    焦循《孟子正义》举了一个险诐之辞的例子——雄鸡断尾。

    春秋后期,周景王太子早夭,他立了子猛做继承人,但一边又想立另一个宠爱的庶子子朝。正犹豫中,一个跟子朝的幕宾来见他。

    幕宾汇报说:“刚才我在城郊看见一只公鸡,自己把自己的尾巴啄断了,我就问怎么回事。仆役回答说:‘它怕自己被拿去做祭祀牺牲品,所以先自残。’我就想,这是牲畜的本性,它是怕自己长得太帅,被人供奉到神庙里去,尊为牺牲。但是人就不一样,把外人像牺牲一样尊崇是有问题的,但把自己人像牺牲一样尊崇就没问题。牲畜大概是讨厌被尊为牺牲,但人呢,就是要用自己喜欢的人像牺牲那样尊崇。”

    绕这么半天,什么具体事也没说,他就是要给周景王施加一个影响,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在周景王内心深处、思维底层植入一个想法。

    周景王上钩了,下定决心立子朝为太子,开始布置给子猛“剪尾巴”,杀子猛的人。结果还没来得及动手,周景王自己先死掉了,子猛子朝争位,周朝大乱。

    这老板越大,越容易掉人坑里,因为全天下智商最高的人,全都围在你周围,研究怎么给你挖坑。所谓纵横术,什么鬼谷子、苏秦、张仪,练的全是这诐辞、淫辞、邪辞、遁辞的四大恶言术。纵横捭阖,捭阖就是开合。开合什么呢?就是掰开别人的嘴,闭上自己的嘴,在与人交谈时,或者拨动游说,或者闭藏观变,通过驾驭四大恶言术,让对方掉自己坑里。

  • 3、 孟子读后感800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孟子教你做人的道理,来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读后感800字:

    孟子读后感800字【1】

    《孟子》一共七篇。

    《梁惠王》里面主要讲孟子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同时还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不能对老百姓过分剥削。

    《公孙丑》讲孟子论述推行仁政的好处,实行仁政可以统一天下。

    同时表现出救世的复杂情感。

    《滕文公》里主要体现出孟子的爱人之心,为推行仁政积极努力。

    驳斥了那种追求绝对廉洁的想法,考虑的现实的可操作性。

    里面有部分思想今天是不合适的,如主张女性对于男性的顺从。

    《离娄》孟子说统治者剥削我们小老百姓是可以的,但是也得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上个学啥的,不能太黑了。

    只要不是太黑的统治者,我们老百姓都支持他,相信他可以统一天下。

    统治者说:嗯,有道理埃但是依旧苛政,战争。

    《万章》上古帝王是那样做的,跟着学吧 。

    《告子》里讲,孟子认为仁义是个好东西,大家都要遵守哈,如果不遵守我只能表示很无奈。

    不要谈利好不好,这多俗啊,谈谈仁义吧,可是天下人不听孟子的,只讲利害关系。

    圣人的学问要立足于人的实际,人的基本需求。

    哲学只是人自身意淫的产物,采用一种理想的模型。

    研究哲学史为了回归现实,对现实有所帮助。

    对现实无意的哲学,还是早早的打烊为妙。

    《尽心》是《孟子》的最后一篇了,看着看着有多次被感动。

    我知道的,孟子的主张有时候难以行得通,但是确实很感人的。

    那样的关注别人的疾苦,让人动容。

    从尧舜到汤、周文王,近1500年余里,都是内圣外王,政教合一,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政权已经失去道统,身为庶民的孔子、孟子担当起继承中华道统的重担。

    孟子是如此渴望有后人、特别内圣外王的人来继承这个道统。

    但是,六国统一于强秦,道统被破坏殆尽,只剩下猛于虎的强权政治;秦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汉王朝建立。

    虽然自汉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像尧舜汤周那样的内圣外王的帝王再也没有出现,就是中华民族在礼仪上敬拜上帝的传统到了辛亥革命更是被彻底破坏。

    如今无论大陆或是台湾都是主张无神论的政权。

    中华民族何时能在宗教和政治方面都回到敬拜上帝的道统,应该是民族崛起的真正起点。

    否则,国之殇,民之恙不能不一再出现。

    如今基-督信仰被越来越多的同胞接受,应是国之幸,民之幸。

    因为只有耶稣基-督才将孔孟渴慕的真道全然表达出来,并且有办法(依靠圣灵的带领)使一切信祂

  • 4、 孟子读后感800字2020

    孟子读后感800字2020(一)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是最高明的,首先热爱生活,也喜欢工作,把生活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机体,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这样,即是是

  • 5、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读后感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 6、 《孟子》读后感500字

    "自反"是儒家提倡的一项重要的行为规范。

    人非圣贤,都会犯错。此时,自我反省便是最好的补救措施。只有深刻反省,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也只有深刻反省,才会让自己铭记在心,下不为例。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自反"绝不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它更是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智慧。

    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意即别人对我无礼,我需自省。道理很简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无礼,必是我有过在先。毕竟人非禽兽,谁又能无缘无故地去伤害别人呢?

    这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内敛的心境。每个人都有尊严,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更好面子。当他人对自己无礼时,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每个人都会觉得有失颜面。这时,人们一般会据礼力争,以图挽回颜面。一些人按捺不住心中怒火,也会针锋相对,奋起反击。第一种做法固然好些,但局面既以尴尬,只能草草收场,再次相遇时,也只能形同陌路。

    其实,还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自反"。正如前文所说,谁都不会无端生事。这时,如果能够抑制住一时怒气,加以"自反",或承认错误,或解除误会。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原谅,更会使其尊重你。对,尊重,人的尊严就是这样获得的。

    可见,儒家文化不仅使得我们好面子,更加告诉我们如何维护面子。面子不是表面文章,更不是虚荣,而是人的尊严,行得端,坐得正,以礼待人,以礼处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自反"是一种意识,我们既不能抱怨客观事物,也不能向他人推卸责任。加强"自反"。我们才能够纠正错误,挽回损失,完善自我。

  • 7、 《孟子》读后感3000字

    一. 关于心术

    无论外国中国,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推崇一个境界,这种境界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名字,按儒家孟子讲叫致良知,管子叫心术。英国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与精神病态有些类似,当然佛教也管这个叫禅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事物还是一种事物,用简明的语言来叙述,就是不受情绪所控制,因为情绪会影响人的决断的准确性,不论是高兴的情绪也好,还是悲伤的情绪也罢,亦或是恐惧的情绪,都会让你心中的天平不再平衡。用管子的话叫: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可以说清楚的描绘了当你的心动时情绪带给你的影响。孙子讲战术叫多方以误,总之就是用各种手段让你受情绪左右,从而判断失误,比方说唇亡齿寒的那个虢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而没有看清形势,等人家打完回来就顺手就被灭了。诸葛亮用空城计也是利用的司马懿对他的畏惧之心,如果换做别人,司马懿早就破城了。 那么就简单谈到这里,我更想谈的可能还是各方对此的认识与方法。

    国外发现世界上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的杏仁核(脑中掌控情绪的地方)天生不发达,即他们的天生就对情感不怎么感冒,他们因此而冷酷无情,镇静,专注,富有行动力(拖延症据分析就是因为对未知的未来感到害怕而产生),当然也许还富有冒险精神,因为没有了情绪他们的生活很无趣,种种这些加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坏男人。他们可以是执掌一方的ceo,也可能是沉着的外科主刀医生,也有可能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连坏杀人凶手(他们感受不到杀人所带来的道德谴责),一切都要看他们对自我的把控。

    这个可以说是一种天赋,他们天生就达到了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境界,他们不沉溺于过去,也不展望未来,他们只活在现在(他们很少会考虑后果)。听起来不错,但副作用也是相当的大,而且不是你想就能做的到的,这需要天赋。 当然,凡人对比于天才也有自己的路子。

    首先可以说是佛教了,他们提倡以禅修的方式来达到这个境界,不断打坐修炼自己,让自己不为外物所动,可以说这种方法确实可行,有人就测试过修行高深的僧人,然后突然在他耳边响起爆炸声(当然会调控分贝大小),看他们的心率变化,结果确实也让人震惊,他们的心率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就是说丝毫不受外界所影响,按那位僧人的话来说,就是他的修行让他感觉这就是远处发生的事情一样。

    道家虽然没有什么禅修之类的说法,但跟佛教也差不多,即清心寡欲。佛说叫斩断七情六欲,忘却红尘烦恼。道

  • 8、 孟子读后感100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孟子读后感100字,欢迎阅读。

    孟子读后感100字【1】

    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

    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

    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

    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孟子读后感100字【2】

    孟母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几度搬迁,从墓地旁边,搬到了市集旁,又从市集旁边搬到了学校附近,因为孟母的不辞辛劳,使孟子在学校旁受到了好的教育,学有所成,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

    这就是《孟母三迁》

    看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煞费苦心,搬了三次家。

    感慨万分的我明白了正是孟母对孟子的爱,使得孟子学有所成,孟母真是用心良苦啊!我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母。

    这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日子,气温高达35c,妈妈一下班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马不停蹄地带我去了作文班,在教室外面满头大汗的耐心地等待,但妈妈此时已饥肠辘辘,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可她还依然等着我上完课,也不为自己想,什么都先想到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像园丁精心栽培着我;像耀眼的太阳赋予我阳光和温暖;像水一样滋润着我;是我心中的疗伤药!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它可以战胜一切,可以融化一切

    孟子读后感100字【3】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

  • 9、 孟子名言读后感

    孟子名言读后感(一)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她在儒家典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孟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言论的总汇,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2000年来它不仅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且早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孟子》一书对于儒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重要思想。《孟子》的思想主体是伦理政治学说,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的文化规范仁、义、礼、制的萌芽和根本。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人性是本善的,但从实际来看,人们处事并不能完全符合仁义标准。所以孟子强调品德修养,以此恢复丧失了的本性之善。由于强调自我品德的修养,孟子表出强烈的自尊,自强精神和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独立。将人性的理论推广到政治领域,就是仁政的学说,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这个思想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书的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少年家贫,有寡母抚养成人。在孟母择邻处、断机杼的教育下,他拜子思为师,潜心攻读孔子的儒家学说,终成儒家思想的一代尊师。在书中他强调个人要自强奋斗,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他强调,只要不断磨砺自己,终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关于我对《孟子》读后感,我定义,孟子是个不吃亏的人。

    《孟子》里有很多精彩的辩论,文章里体现出,他的每次辩论都是应变自如,有犀利雄辩的语言,站无不胜。

    他的不吃亏表现在,孟子在论辩中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立场、观点鲜明,而且感情色彩强烈。他反对不义之战,歌颂正义之战;反对暴政,赞扬仁政;反对杨墨,推崇孔子;反对穷奢极欲的权贵,同情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他的不吃亏得益于,孟子在论辩中长于说理,显示出他雄辩的才华。他往往能针对对方的言论,不急不迫、一步紧似一步地论说开来,最后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自己的思想,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谬误,确有说理痛切、发人深省、令人信服的效果。

    孟子名言读后感(二)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2020经》、《弟子规》等。但这

  • 10、 孟子 读后感1000

    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大家读过多少?来看下面小编整理的孟子 读后感1000:

    孟子 读后感1000【1】

    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

    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

    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

    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

    他仍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 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09

  • 2022-01-21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9-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22-01-21

  • 2019-10-29

  • 2022-12-1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4-26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2-10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1-06

孟子读后感800字
孟子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孟子读后感800字,孟子读后感800字范文,孟子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孟子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