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孟子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孟子读后感1500字,2024孟子读后感1500字范文
孟子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孟子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孟子读后感1500字推荐
孟子读后感1500字

(共 1338 篇)

  • 孟子

    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关于孟子读后感2024范文1500字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xx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

  • 2、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

    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下面是带来的读孟子心得1500字,欢迎查看。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一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

  • 3、 孟子读后感3000字

    《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大家看过孟子有哪些读后感呢?来看下面:

    孟子读后感3000字【1】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

    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

    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

    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

    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

    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

    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

    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

    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

    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

    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 4、 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

    孟子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看过孟子的人,必有一番收获,来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

    孟子的读后感3000字【1】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同列为四书。

    思想核心是性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仁的学说和修养学说,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主要用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其文长于雄辩,文辞铺张扬厉,

    情感激越奔放,笔锋咄咄逼人,善于把握论辩主动权,引人人彀,还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论说道理。

    语言浅近流畅。

    而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仁义可以通行天下,仁者得天下,这可以说是全书最核心的思想。

    想得到权力、得到王位可以不仁不义,但若想得到天下,得到天下百姓之心则不可不仁。

    虽然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君王暴政的现象了,但它依然能够给当政者予以警示。

    例如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他的一系列对外扩张政策,让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最终导致了全世界的共愤,他也因此沦为阶下囚。

    再如美国,一直以来它都是以大国、强国的姿态面对其他国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野蛮干涉别国内政,使得国际反美呼声日渐高涨,如果它不能对别国多施仁义的话,后果将是严重的。

    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对外一直以和平共处、互惠互利为原则,得到了各国的好感和信任,这便是仁之体现。

    接受别人的忠告。

    孟子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他能够给人以最诚恳的忠告,而尊重孟子的人都是乐于采纳别人忠告的人。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药物如果不能让病人感到难受,疾病也就不能治好。

    同样,不能接受让人难受的药,病也不能治好。

    所以,对待别人的忠言,要乐于接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有修养、有气节的人的品质。

    面对高官厚禄,不动心不贪婪,不失去做人的原则,这是一个清官、好官的最重要的品德;不因为家贫位卑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这是一个有志气有志向的人所必备的品质,无论你的家庭贫困与否,无论你是否天生残疾,这些都不能磨灭一个人的意志,敢于向命运挑战,奋发图强才能让人生走向辉煌;而威武势力不能挫败人的志,这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可贵之处。

    面对暴力强权,面对黑恶势力,我们应该勇于挺身而出与其斗争。

    如以上所说,人的一生也便无怨无悔了。

    总体来说,《孟子》这本书通俗易懂,文字语言浅近流畅,所举事例也十分引人人胜。

    整本书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雄辩能力,一个简单的道理也让其剖析得

  • 5、 孟子 读后感1500字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大家读过孟子吗?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 读后感1500字:

    孟子 读后感1500字【1】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

    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

    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

    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

    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孟子 读后感1500字【2】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

  • 6、 孟子读后感1500字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

    孟子读后感1500字【1】

    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气;勇气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暂时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变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交集。

    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

    《孟子》所教给我的正是一种信仰,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义字贯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观,如果仁是爱人的话,那么义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爱的话,那么义就是广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话,那么义就是豪举,在孟子的义里,凝聚着心中装有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

    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化身!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仁不让、反对战争、蔑视强权,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操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导我们要坚守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励我们要培养坚贞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

    《孟子》告诉我们: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美丽之处,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向前飞跃。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经历挫折、泥泞,不通过在困难中锻炼自我,又怎么到达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厚积薄发,才能拥抱成功,享受幸福

    读《孟子》一书,学孟子精神,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学习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要学习孟子的正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回报社会。

    《孟子》告诉我,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走在生命的大河两旁,修身,正心,不怕风吹雨打、坚持信仰,使其中穿枝抚叶的行人踏着荆不觉得苦,有泪可落但没有悲凉!

    孟子读后感1500字【2】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

  • 7、 孟子读后感500字

    孟子,名轲。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仁政”的创立者和倡导者,有“亚圣”之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读后感500字:

    孟子读后感500字【1】

    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

    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

    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一是其舍末逐本

  • 8、 孟子读后感400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孟子读后感400字范文,欢迎阅读。

    孟子读后感400字【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孟子》的读后感。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

    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

    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子读后感400字【2】

    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

    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

    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

    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孟子读后感400字【3】

    作为传统

  • 9、 孟子读后感200字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孟子读后感200字范文。欢迎阅读。

    孟子读后感200字【1】

    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着述。

    题记

    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

    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霸气。

    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

    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便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体,他认为哲学的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天。

    他,在那个战火的年代了,在那民贱君贵的不平扥的时代中。

    他傲然站出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藐视王权的思想。

    他将所有人无论贫贱,无论高低平等看待,在他的眼中人人平等,圣人与我同类者他的傲然如此。

    他,一个身如草芥之人却心系天下。

    走访四海,关心民生,面对王权,他无所畏惧,直谏而言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王权至上的年代中依旧无法动摇他的思想。

    面对高位的诱惑,生死的威迫他依旧保持着本心。

    与人乐乐而非独乐乐,这便是他的乐。

    他,如大海包纳以为。

    他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

    面对不善,他用善去感化,面对不仁,他直言请柬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他提倡仁政,而仁者无敌正是他的民本思想。

    他,一介平凡书生,却成为了使人眼中的胜任圣人:他,一位平凡的老百姓,却无视金钱名利的威诱:他,一个平凡的子民,却舍生于直言进谏的艰苦道路上。

    他,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我们每个人之上,他拥有着天一般的胸怀,一样的淡然。

    他,瞰破了天道,看透了红尘,他所为的,只是保持本心。

    孟子读后感200字【2】

    《孟子》读后感 在今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十本书。

    当老师将书名告诉我们的 时候,大家大都不以为然,因为这些书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书籍,觉得似乎也没有什么 必要去读他们。

    但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随便翻阅了几页《孟子》以后,发现事情并 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曾在大二时由于学习古代汉语的需要看过《孟子译注》一书,但是 当时也并没有进行细读,

  • 10、 孟子读后感700字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孟子读后感700字,欢迎阅读。

    孟子读后感700字【一】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自己思想的完整体系,提出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

    孟子主张仁政、兼爱、非攻,和平,反对战争,人性向善。

    个人感觉《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今天,我坐下来静静的摊开这本书,再次让思想在孟子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感悟。

    孟子的代表作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这几篇文章我反复诵读,颇有感受:

    在《梁惠王上下》中,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

    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

    仁义的准则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

    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经济上能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安定,政权自然就巩固了。

    而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

    在关心民众疾苦,要为解除民众的疾苦而尽心竭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

    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需要做到优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

    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

    在《滕文公上下》,孟子强调士大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在立身行世方面要注意节操;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向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在我认为,孟子是怀有匡正天下的巨大抱负的。

    在《离娄上下》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在我看来,修、齐、治、平,从本质上说,就是施行仁义之道。

    得天下,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行仁政。

    孟子是以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2-01-21

  • 2019-10-28

  • 2022-09-1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22-01-21

  • 2019-10-29

  • 2022-12-13

  • 2023-04-26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2-10

  • 2019-10-17

  • 2019-09-21

孟子读后感1500字
孟子读后感15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孟子读后感1500字,2024孟子读后感1500字,教您怎么写孟子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