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 > 地图 >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2024恋上你的课读后感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相关栏目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热门栏目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推荐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

(共 4779 篇)

  • 1、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文/陈微微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包括引用现成幽默教育的4种方法和自己创造幽默教育的29计,其中有各学科及课堂各部分的幽默方法,有幽默教学法使用当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在附录里提供了许多可供各学科选用的幽默素材及使用方法。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高深的理论,威严的姿态。有的是对教育生活的贴近思考,对现实生活的执着记录。读后我看到了恒心,看到了一 名乡村老师的最朴实无华的表述。幽默是语言艺术,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谁不喜欢幽默。它像春风拂过,给人以生动、亲近甚至渊博的感受。幽默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灵丹妙药。将知识这颗珠宝放在幽默故事的首饰盒里,学生才不会容易遗失,学习效果就比死记硬背要好。一个知识点,死记硬背背100遍可能还记不住,但从幽默故事当中听到一遍,却可能终生难忘。“重复是记忆之母”,所以有些老师喜欢用抄写n遍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我不敢否定德高望重的名言“重复是记忆之母”,但我想补充一句:“趣味是记忆之父”。说到此,你是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感悟呢?兴趣的培养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的目的。它要求老师要有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有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适时的幽默教育手段。今天,你幽默了吗?恰逢时机地把幽默故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固然能给课堂带来一些精彩,那这些幽默故事是与生俱来就在你的脑海里生成的吗?当然不是,一位老师要在多种课堂中用不同的幽默吸引学生并非课前在备课的教案里记载。而是老师平时对幽默故事的积累,慢慢积累在脑海里留下一些有用的幽默故事。在遇到一些课堂困难时用“头脑风暴”席卷,便能生成一个适时的幽默故事。正如一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今天,你幽默了吗?正因为黄波老师的十年功,甚至是几十年功,才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才会散射教师独特的魅力,才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育者——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还要掌握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形成自身的教育风格,展现自己的亲和力甚至于魅力,让孩子尊重你敬仰你。而幽默是融自信、谦虚、乐观、宽容、机智、进取为一体的良好心态和各种表现艺术的高级形式,黄波老师用将近十年的“幽默教育”实践成果向我们证明:幽默教育不仅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动,使师生和睦相处,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学生的心智。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向黄波老师这样练习几十年的功,并一刻不停地练习,成功便会在眼前。今天和
  • 2、 今天,你幽默了吗——读《恋上你的课》有感
    今天,你幽默了吗——读《恋上你的课》有感 曾多次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最喜爱的老师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是有幽默又有魄力,能和自己成为伙伴又能和自己成为师生关系的老师。听到了吗?听到了吗?这是学生的呼唤,他们在呼唤心中的老师是一位能与自己成为好朋友,又能让自己在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学习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你做到了吗?黄波她做到了,她用自己的智慧、幽默做到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的幽默让学生恋上了她的课堂。她的课堂是一种精湛艺术和知识融为一体的课堂,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这就是黄波的《恋上你的课》 作者言:爱他,就让他快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有句名言“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不再让学习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枷锁、一种刑罚,不再让孩子终日在书山上苦苦跋涉,在题海中徒劳挣扎,而是让他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例如:一年级认识数字“0”和“8”,一天,0在街上散步,碰见了8。0气愤地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怪不得人们选电话号、车牌号码都喜欢你。”这样的一个小幽默就让一年级的学生笑得前俯后仰,而且还牢牢记住“0”和“8”的特点。 幽默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力磁场。同样是让学生学习计算 “100﹣50×2”,而一个题目是这样出的:老张有1000元钱,现在只剩下两张50元,老张用去了多少钱?另一个题目是这样出的:一个赌徒从家里拿了1000法郎,准备去赌博,并向妻子保证,一定会给她赢回来许多钱的。过了几个小时,他回到家里,妻子忙问他:“那张大钞票生了小崽没有?”“生了,生了。”赌徒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张50法郎的钞票交给妻子,然后哭丧着脸说:“不幸的是,他们的母亲去世了……”请问:赌徒输了多少钱?可想而知,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喜欢做哪道题呢?在这样的一个故事情节中做数学,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幽默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灵丹妙药。将知识这颗珠宝放在幽默故事的首饰盒里,学生才不会容易遗失,学习效果就比死记硬背要好。一个知识点,死记硬背背10遍可能还记不住,但从幽默故事当中听到一遍,却可能终生难忘。例如:一个生物学家和两个学生一起做研究,有一次,他的学生要跟他开一个玩笑,吓唬吓唬他。忽然,他的工作室的门被两只大角顶
  • 3、 有效观课议课读后感

    篇一:《有效观课议课》读后感

    《有效观课议课》读后感

    《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我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一)观

    观课时应注意观察如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二)议

    观课议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议。这样,选择和确定议的主题就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作课前预先确定主题好,还是在观课中发现和生成问题好?肯定地说,需要兼顾。

    首先是要预定。议课不是对课打分、下评语,观课议课不必面面俱到,要集中焦点。这个焦点应该在课前商定。这样大家心里有数,观和议就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观课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

    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关注师生关系,关注启发和提问,关注教学思路和线索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要遇到

    的,而且是课堂上肯定要出现的。

    当确定主题以后,从哪些方面观察和讨论?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比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的工具,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想要成为画家、书法家,则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我想说的是,观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讨论和解决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三)意义

    观课中更要重视捕捉与生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一般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困难,所以生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师的观课议课能力是一个考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需要提高综合素养,需要在长期的观课议

  • 4、 《曾国藩的舍得课》读后感

    学会舍得,就是学会如何选择,懂得放弃,知本分,懂舍得真义的人往往是小心谨慎的人。曾国藩在为官处事方面,常怀“谨慎、敬畏之心”。

    《管子》说:“其所谨慎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慎者大,则其所立亦大。”大儒朱熹认为:“真正大英雄,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

    曾国藩生性谨慎,以“慎”字掌人生之舵。他曾做过一幅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处事哲学。曾国藩的谨慎也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为官谨慎、作战谨慎、交友谨慎、用人谨慎、谨言慎行,时时反思自己,力图避免一切缺点,从不授人以柄,以使别人无暇指责。在动荡的晚清王朝,位极人臣却全身而退,保全自己。他倚重过穆彰阿、肃顺、奕忻,这几位大臣彼此有不共戴天之仇且最后都不得善终,而倚重他们的曾国藩却岿然不动。正是曾国藩运用“心有灵犀,不露痕迹”的谨慎之策而独身事外。

    “谨慎”即有所畏惧,只要有所畏惧,办事就会认真,会多加准备,会考虑周详。而“敬畏”是一种尊重和珍惜,是对人生的透彻领悟,对生命的倍加呵护;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共性的真切认知。

    曾国藩曾说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在家书中时常告诫家人“长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人做官就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恃才傲物。长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曾国藩的敬畏让人看到了他洁身自律、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谨慎作风、强烈的危机意识。有这样的敬畏之心,一个人才能戒骄戒躁,永远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永远保持实习生的态度,这样就能有所顾忌,有所遵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曾国藩在为人处事中始终“知足”、“知本分”。他曾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他的地位和成就足可以让他有资格和实力尽享荣华富贵,然而却选择了一生清贫、勤俭持家。

    知足常乐,一个人名利心切,俗见就重。欲望过大,就会被蒙蔽心智,不再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于是差距就一点点拉大,愤懑、不平、抱怨开始充斥身心,得到的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 5、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

    文/丁美玲

    《妈妈的心灵课》一书写到这里,已经开始把视角从单纯的母婴关系转移,逐渐的过渡到幼儿和世界的联系,幼儿如何与父亲联结,以及母亲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上。

    当一个婴儿成长到幼儿阶段时,我们便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婴儿已经不是只需要照顾与情感呵护就可以长得很好的家伙。幼儿已经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周围的世界互动,并开始融入这个世界。这里已经提到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发展与人生建构的重要作用,幼儿是通过游戏来丰富自己的能力,来预演未来的人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幼儿玩游戏是能力,去认识这个幼儿,得知他内心的丰富程度,以及他现在正在经历些什么。

    接下来,孩子真正的进入到了家庭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只有母婴关系,父亲的作用也要开始表现出来。“父亲可以充实孩子生命的方式太多了,几乎不可能尽数。比如,当孩子注视父亲时,至少有一部分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或是以为自己看到的来塑造理想的父亲形象。

    当父亲逐渐透露早出晚归的工作性质时,孩子也会觉得仿佛有个崭新的世界向他展开。”其实父亲在幼儿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引领孩子认识除了家庭之外更广阔的世界的重要人物。我的感觉是父亲是一个孩子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的过渡性客体。

    同时,孩子也可以籍由父亲来投注自己更多样化的情感,这情感可能是恨,可能是愤怒,也可能是其它的情感。

    父亲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母亲的支持。“我想说的第一点是,父亲需要在家,他在家能让母亲身体健康、心灵快乐。小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或许该这么说,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最先有体会的人会是小孩,他会因此变得更轻松、更满足,也更容易养育,他是以此来表达他的感激的。”

    这和我的一个观点不谋而合,母亲的心情好,孩子成长得也就好。要想让母亲的心情好,那么父亲就要多做些让母亲心情好的事情。其实,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功能如果非常健全,那么这个家庭将会是一个很强壮的家庭。

    我还很喜欢这里面的另一句话“父亲可以为小孩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的活着,而且是在孩子幼年时期持续的活着。不过人们很容易忽略这个简单举动的价值。孩子把父亲偶像化是很自然的事,真的跟父亲一起生活,认识他们的为人,甚至将他们找出来,则是十分有价值的经验。”父亲好好的活着,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活着,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活着,一个可以充当精神领袖的样子活着。这个精神领袖不

  • 6、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书页翻的真快啊!送走了小学三年级,一转身便迎来了暑假生活。 暑假里,每天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我的母语课》这本书,孜孜不倦地咀嚼着每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情节都是那么引人入胜,吸引着我爱不释手。这本书共有十七个单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演讲。。。。。。几乎我们小学生可以阅读的经典的、优秀的、文学底蕴深厚的文体,书中都很完美地展示了出来。书中的精华满山遍野,遍地开花:石头会说话、花儿有心事、春天和夏天一起捉迷藏、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真是太有趣啦!其中,4a版本中第四单元《我是一个小孩》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孩喜欢玩耍,从不担心明天的天空是否明媚。于是他的爸爸妈妈开始管教他,约束他,让他学习弹钢琴和画画。可是小孩却强烈抗议,他再也不想当小孩了,要当比爸爸妈妈还要大的大人。互换角色以后,小孩才亲自体会到当父母的辛苦,的是管教贪玩的孩子真的不容易,真是应验了这句名言: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和父母换角色,又怎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哪有玩出来的天才呀?就像今年高考的学生,平日里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他们中有的金榜题名,有的名落孙山。有些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匆匆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田地里没有辛勤耕耘,所以才会在高考的季节里没迎来收获硕果的喜悦。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爸妈平时对我的严格要求,他们这是对我的人生负责啊! 通过读《我的母语课》这本书,再加上从生活的大课堂里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我终于明白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这些惜时警句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正内涵。

  • 7、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

    母语是什么?是妈妈说的话,是奶奶唱的歌谣;是乡音土语;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怀抱中听着妈妈的吟唱和话语学会说话的,母语教育就是把母语文化中的最好的经典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母语教育的主体是儿童,于是童书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侯蔚从2岁半开始进入绘本系统阅读时期,作为父母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成为她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亲子阅读的书籍,从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安妮塔.西尔维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到《阅读与经典》、《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爱书人》、《阅读是最好的教育》,到三年前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指导丛书《大声读给孩子听》,到今天的《我的母语课》,倡导大声为孩子读书,用阅读温暖儿童的心灵,也温暖我们自己。

    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儿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儿童阅读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于是,我们一起走过了三年半的亲近母语的图画书阅读之旅,上百本涉猎各个领域的绘本阅读、一百多篇读书笔记,我们热衷于参加各类公益读书会、故事会、逛书城、淘书展,选书、买书、读书。。。点点滴滴记录了侯蔚6岁之前的亲子阅读时光。通过亲子阅读,我们不仅仅获得了知识和快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融通了亲子感情,家不仅仅成为一个物质的存在,而且是真正成为一个精神的栖息地。阅读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快乐的童年。

    阅读是最好的游戏;阅读打开创意之窗;阅读是通往世界的护照,让我们乘着图书的翅膀,在书海中自由翱翔;教识字是认一棵树,教语言是认一片森林因为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因为有了广阔的背景知识,她的想象力、对事物的认知力、洞察力、所受启发、学习方法等。。。都将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任何投资的回报都比不上投资在阅读上所得到的回报,由此更坚定了我们在亲子阅读的道路上执着前行,风雨无阻。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今天的我们努力花费心思和心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首先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最明智的父母,在关心孩子吃喝拉撒

  • 8、 难忘的一课的读后感

    难忘的一课的读后感(一)

    昨天,我读了课本里的一篇文章,作品名叫《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的内容使我非常感动。

    课文讲述作者在台湾光复了不久后,在一次给货船公司运货时看到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孩子们读黑板上的几个汉字2020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虽然台湾老师读的不够熟练,但是作者从心底里知道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是在发自自己内心的热爱祖国的读每一个汉字2020。每一个汉字2020就像一颗闪烁的红心,孩子们也学着老师有感情的读着。此时,作者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货物,悄悄地走进了教室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朗读那深刻含义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接着作者的心又再次绷紧了,因为他又被台湾教师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在最后几段中,台湾教师把作者带进了一间小房里,原本贴着日本人的书画,变成了祖国的历代名人的名人书画,有孙中山,以前古时的军事家诸葛亮和以前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许多伟人的画像。因此,作者在最后一段中,对台湾教师激动地说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据我所知,目前台湾还未回到祖国的拥抱。因为台独分子只为自己的私心反对祖国再次收复台湾,所以台独分子们根本没有一颗爱国之心。但是我知道,他们不会连一点也没有爱国之心,只是他们不肯说出来罢了。可是,他们要是和作者他们一样,读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令人回味难忘的话,一定和其他台湾的爱国人士一样,想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话,我一定会记住它们,特别是台湾教师和孩子、作者说的那一句让我也热泪满框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的读后感(二)

    《难忘的一课》是我很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中描述着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坐着他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作者上了岸,穿过了郊区,向郊外走去,作者不知走了多远,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所,乡村小学外面有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作者走了进去,校园十分安静。作者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学生们学祖国的汉字2020。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的写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她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自己祖国文字2020的。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他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在日本学校里是不准说国语的。后来作者悄悄地从后门进入了教室,在最后的一排的空位上坐下,和

  • 9、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

    《诗的八堂课》读后感

    读诗对而立之年的我而言已稍显遥远。硬要追溯的话,脑海中浮现的也是少年时光里抱着课本朗诵的那句床前明月光了。因此,最近在打开《诗的八堂课》这本书之前,我暗自忖思:多年没有接触诗歌的我,是否能够读懂这本解诗的书呢?

    然而翻开这本装帧简单的小书,开篇一句话就打消了我的顾虑:此开讲第一回也,却说到赌博和下棋上头来了。诗跟赌博有什么关系?又跟下棋有什么关系?诗和赌博和下棋还有联系?带着疑惑和不解,我读起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的文字,不经意间步入了尘封已久的诗的沃土。

    江弱水教授给我们讲诗,可谓另辟蹊径。他把看上去非常艰难的诗写作,直接分为两类:赌博和下棋。赌徒写诗,不是诗人在用语言表达自己,而是语言在通过诗人表达自身,兔起鹘落,语言便会蜂拥到诗人的身上寻找出口,就像高呼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李白。而棋手写诗,则是将每一个字细细地掂量琢磨,反复尝试和删减,就像新诗改罢自长吟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甫。这种新颖的比喻使我眼前一亮。

    江弱水教授讲诗时,还善于引经据典,因此书中对于作诗与品诗的理论便完全不显得空洞无味,反而在大量例子配合下显得特别生动而令人信服。记得他讲诗的滋味,讲解诗如何呼应勾连着我们的过去时,先用《说文解字》详解汉字古意,再引当代法国思想大师布迪厄的《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书中的权威声音来解释,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可谓深入浅出。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鲁迅的《戛剑生杂记》中,都有关于 味道与记忆关系的文字,作者列举,勾起读者的联想,然后以龚自珍的文字与罗兰巴特的叙述作讲解,为这一味道与记忆关系的话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在书中,让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轮番上阵,却丝毫没有给人掉书袋的堆积陈腐之感,只是让人在他广博的知识面前表示钦叹。即便不是出于专门研究诗的目的去读这本书,也能收获许多诗的创作和鉴赏知识。如果是为了学习诗歌写作与鉴赏去读这本书,一定也能从中领略到专业知识,并且享受到专业书籍中缺失的那一份生动之美。这也许便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

    江弱水教授讲诗,不分古诗、新诗和外国诗,把各种类诗放在一起讲,这种奇妙的杂糅使这本书具有极大的延展性,能让人产生联想,能把诗融会贯通起来。我读此书,明白了陆机的《文赋》如何与艾略特的作品有相通之处,也明白了现代诗人张枣的诗句是如何与千百年前王安石的名句存在一脉相承的美学传统。读这本小书,我

  • 10、 《我的悦读课》读后感
    《我的悦读课》读后感 陶璐涵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的悦读课》是我最喜爱的一本读物。《我的悦读课》中有很多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其中巴金爷爷写的《朋友》这篇文章让我记忆深刻,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有千言万语的话要说,留到最后的却是沉默。为了不留下遗憾,我决定在这篇读后感中一吐为快。 《朋友》这篇文章是《我的悦读课小学卷.十》第五单元“爸爸的16封信”中的第二篇,选自《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交友之道》。这篇文章讲的是巴金爷爷在悲苦、黑暗的生活中,受到朋友无私帮助的故事。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巴金爷爷阐明了“朋友”这个名词的意义,他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发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的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这句话仿佛是一把钥匙,让我打开了一扇友谊的大门,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久久难忘。生活中,如果有一个朋友在身边陪你,那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有了朋友,就有了友谊的力量,就有了幸福的力量,这种力量像涓涓细流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朋友之间难免会有小摩擦,对待朋友就应像巴金爷爷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伟大情怀。 《朋友》让我明白了珍惜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与朋友相处的准则,也只有真诚、无私,肯为他人付出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10-23

  • 2023-06-0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5-03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1-07-10

  • 2019-10-09

  • 2021-04-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6

  • 2023-06-03

  • 2019-09-20

  • 2023-04-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08-2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3

恋上你的课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恋上你的课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恋上你的课读后感、2024恋上你的课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