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 > 地图 >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2024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相关栏目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热门栏目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推荐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

(共 3652 篇)

  • 1、 读《影像中的生死课》有感: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读《影像中的生死课》有感

    luke mylifemyfeelings

    “在死之前,我想和过去的回忆和解,不再为此所困,成为不那么在意他人看法,能真正做自己,用心去生活,真诚勇敢的人。”——《影像中的生死课》

    说来惭愧,身为一名学生,我竟对课堂有种说不出的陌生感。仔细想来,高中休学半年,加之初入大学的种种不适应,我已有近一年时间没有认真参加过什么课程的学习了,这种陌生倒也不足为奇。如果说,自行阅读《影像中的生死课》一书,某种程度上也算参与这门课程的话,那只怕这门与学业全然无关的“生死课”倒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门课程了。

    接触《影像中的生死课》一书,基本属于机缘巧合。某次心理咨询中,无意间与咨询师谈到对电影《coco》的感悟时,她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据她描述,她曾有幸现场参与过该课程,课后参与者皆感触颇多。当时,我们正着重探讨我的成长经历,对这近乎题外话的话题,我也未曾太放在心上,只觉得应当与那些新闻报道中各校的生死教育大同小异,差不多也就是让学生去那不知从哪儿找来的棺材中躺一躺,再谈谈感悟之类的,不过是些千篇一律冠冕堂皇的套话,又能有多少真情实感。说实话,我一贯有些排斥这类心理拓展训练,活动过程中多多少少总让人觉得有些类似电影《浪潮》的感觉。何况,团队精神的培养谈何容易,做几个不痛不痒的游戏,轻描淡写地聊几句违心之语,集体意识就真的得到强化了吗?此类活动到底效果几何,只怕组织者心中同样一清二楚。正因如此,咨询结束后我也并未去找这本书来读。

    本以为这事就会这样过去,不料,一周后,当我去向咨询师寻求用药指导时,她竟主动将私人收藏的作者签名书借与我阅读。现在想来,真的非常感谢她,如果不是她那日主动借书给我,只怕我真要因自己的浮躁自负而错过一本好书了。说句题外话,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不得不承认,某种层面上,这本书不过月余带给我的收获与感悟,远比我十余年的人生经历所教会我的还要多。

    言归正传,初读此书其实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当时只觉得既是咨询师借与我的书,日后的咨询过程中难免会谈及,如若一问三不知,也太过尴尬,还是大致翻翻的好。然而仅仅只是大致翻翻,我一个如此闲散之人,竟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开始阅读目录。倒不是说我对此书有什么特别的厌恶,而是自童年时目睹祖父的离世后,我便对所有与死亡有关的事物极度回避,十余年来,几乎都未曾扫过墓。虽说前些时候观看电

  • 2、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阅读吧,打开心灵之窗

    《影像中的教育学》一书由陈大伟所著,通过对电影的解读来品位人生的大道理,你读后有哪些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阅读吧,打开心灵之窗。

    书是一盏灯,是一个纯净而遥远的地方。它可以让你在繁杂、喧闹的世间找回宁静的心。趟过光阴的河流,度过欢乐的暑假,在此期间,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伴我度过了许多个美好而又惬意的夜晚。

    在这本书中,陈教授选择了《一个都不能少》、《叫我第一名》、《生命因你而动听》、《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幸福来敲门》、《摔跤吧!爸爸》、《放牛班的春天》、《热血教师》等 30 余部教育电影反复品鉴,多次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自我认同、专业成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职业规划,乃至人生选择、人际沟通等问题,这是电影与教育相结合的一个美丽的春天。读完这本书之后,无论是研究自己为人师的个人生活还是思考教育工作的生活,它都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光芒。跟着陈教授,或者追看电影,或者沉浸在书中,听听陈教授的娓娓讲述。

    教育学家怀海特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而是教学生,是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活智慧、能运用生活智慧的人。陈老师这本书借教育电影的文题向我们分析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一些启发。

    《三傻大闹好莱坞》在这一篇章中关于教育目的,陈老师写得很清楚:学生来学校学什么?不是学考,而是学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学习的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主角马修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他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学生,收入和损失并不重要。马修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能为学生们做什么?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能为学生们做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教育价值的电影,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她的优点和缺点

  • 3、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

    ——《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

    吴光超

    文|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红谷滩校区 吴光超(微信网名:十月)

    无论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还是作为一个资深的影迷,我都对教育类电影有着浓浓的兴趣。平时经常看教育类的电影,也常常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影评。看了陈大伟老师的新书《影像中的教育学》,才发现自己对于教育类电影的认识是那么肤浅。

    陈老师这本书并不是在向我们介绍电影、推荐电影、评论电影,而是"借题发挥",借教育电影的文题向我们分析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一些启发。这本书围绕着教师、学生、教育三大主题,共分成了四辑。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陈老师借电影阐述的教育目的、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解学生。我就以其中的三部电影为例做一个简单说明。

    《三傻大闹好莱坞》 ,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篇章中关于教育目的,陈老师写的很清楚:"学生来学校学什么?不是学‘考’,而是学‘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学习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著名的教育学家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也是这样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而是教"学生",是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活智慧、能运用生活智慧的人。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问学生,你们来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他们能回答:"我学习,是为了收获学习知识的快乐。"我想,那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啦!

    从《放牛班的春天》,谈师德精神和理解学生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马修立足于孩子的成长,时时刻刻关注于孩子的成长。他做事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学生。而无关乎于个人的荣辱和利益得失。但校长则不然,他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他对内控制学校、控制学生、控制老师,对外一心想着自己能够升职加薪、跳出自己的行业。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目的,造成了他们的

  • 4、 《城市影像》读后感

    城市在变,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可是是我们变得适应城市,还是城市变得适应我们呢?早已习惯了穿梭在城市的霓虹灯中,早已看惯了矗立在城市的摩天大厦,然而,我们又怎样才能找回那些丢失的记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虽然很想走进每一座城市,探访属于她的五千年的风和雨,可是梦想虽美好,现实很残酷。很庆幸,看到了《城市影像》这本书。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本介绍城市的旅游书,也不是一本翻开过去的历史书,更不是一本应有尽有的百科全书。她只介绍了中国的十个城市,而且是以不同人的视角讲述的,每一个人负责一个城市,讲述着自己对那个城市的认知和理解。

    刘心武的抚摸北京,谈到了北京的胡同文化,也描述了现代北京的灯红酒绿。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她有着肃穆的神情,也饱含年轻的热情。从老北京城的胡同文化到现代北京三里屯的酒吧文化;从天坛到世贸天街;从故宫到鸟巢水立方,这是一座将古典与时尚融合的别有韵味的城市。很期待有一天能够去到北京,感受这座“湖城”的别样情怀,哪怕只是单纯地去北漂。

    张贤亮的流放银川,印象最深的就是文章的开头,“我是在《凤凰于飞》的歌声中从银川市北门进入银川市的。眼前是一座寂寞、荒凉、破落的古城,耳边却想起华丽而甜美的歌声,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终生难忘。”银川,对我而言是一座很陌生的城市,前前后后看了许多本关于城市的书,貌似都没有看到讲述关于银川这座城市的。不过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一种冲动,很想去造访这座被很多人遗忘的城市。喜欢,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座古城;好奇,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茫然无知。而是因为那一首《凤凰于飞》,虽然没有听过,但光看歌名就足以然我对这座城市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高原古城”,这是一座“出卖荒凉”的城市。

    李杭育的柳风桂雨下的杭州,.讲述了杭州的男人和女人,讲述了杭州的时髦,讲述了杭州的西湖。杭州,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记住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西湖,还有处于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杭州,一个柔情似水的城市。

    本书中还有何立伟的长沙岁月,方方的行云流水的武汉,李宽定的见证贵阳,阿成的妖冶的迷宫哈尔滨,邓贤的乐土之帮成都,孙甘露的幻想上海,邓刚的漂泊大连。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书,看着外表,很想走进;看着内容,浮想联翩。

    城市影像,印象城市。印象中的长沙是古城,也是现代城,著名的酒吧一条街,享誉全国的湖南卫视,还有岳麓山上的岳麓书院,天

  • 5、 《燃烧的影像》观后感4篇

    观《燃烧的影像》后有感

    八(1)班何金茹 指导教师:王振华

    毛主席在英雄记念碑上提笔刻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三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存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存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的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存不朽!

    中国发生了什么?

    2015年9月18日,百年历史在这一时刻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侵华战争真正变成了事实燃烧的影像!这是个确实存在的影像,是个燃烧的时代。这部影片中我只记住了四个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全国人民、外国盟友;这部影片中我只记住了三个事件:九一八事件、七七事件、南京大屠杀!

    为了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民族耻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父老乡亲们深明大义,前线战士誓死如归,可能有的人还没来的及去看自己摄影的内容,就死在前线······其中既有惊心动魄的大型会战,也有鲜为人知的白刃撕杀;即有令人不忍目睹的屠城血证,也有令人振奋的胜利纪念。

    和平的钟声姗姗来迟,可还是敲响了。全民族抗日牺牲的片段看得我热泪盈眶。前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在心。有了他们的奋斗,才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这坚贞不屈的爱国情,应激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原来我一直不懂“民族”的概念。曾以为民族只是同一片土地孕育出的碰巧生长在一起的一群人罢了。各自生活,各取所需。但原来,民族是信仰,民族是理想,民族是坚持,民族是千万炮火中也要冲出一条血路的执着,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一个人替我活下去的决心,是铮铮铁骨的款款柔情,是虽然畏惧但义无反顾往前冲的勇猛,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段成长。

    影像让我动容,让我震撼,让我开始想作为“民族”概念下的人而活着。让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你听,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耳边响起“起来,不愿做努力的人们,把我们的鲜血······”

    观《燃烧的影像》后有感

    八(1)班李丹 指导教师:王振华

    历史的片段是最好的、最真实的记载,那段黑暗的历史深深地印在中华人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5年的二一九运动;1937年的 七七事变;1937年的淞沪会战;还有最为残忍的南京大屠杀;一幕幕,都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那道伤疤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口上,他

  • 6、 书店里的影像诗观后感

    《书店里的影像诗》是一部由侯季然导演的纪录片,该片画面精致,色彩鲜明,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年代感的书店;travelbook;看到书店老板的小狗想起来了高中旁边文具店老板养的大狗;第三集bgm是陈老师的《西风的话》好温柔,喜欢~;老人在窄窄的巷道里的书店;《在加油站看见苏格拉底》的赶报告村长;黑胶唱片的书店;小间蔬店;会放黑白电影和城市沟通的书店;传唱民谣的书店;因为店里的猫耳朵不好、走路会摇头晃脑,店名叫晃晃的书店;勤耕雨读开在田中间、老公做木匠的书店;书关于美国/黑人有趣的文化 酷英文书店(超喜欢这个);最爱聊天、聊天力max的水准书店,老板开着五月天的玩笑;口音很重 偶尔玩猫,屋顶画着蓝红色涂鸦的洪雅书店;小夫妻开的瓦当人文书店,丈夫从小用到大的桌子;宜兰代寄明信片在火车站里的书店、虽然很乱也不会觉得奇怪,像花园里的杂草;旧书铺子 爱收集东西的老板,还有别人的毕业纪念册、胡适送给他们的书、甚至查到了送给他们的一套书的一个人的背景(已经过世了);老人对着书感叹你们不知道它们有多好的旧香居;森林里的书店、拉手风琴的大叔;举债运营的阿福书店;跟王宝钏一样的十八年、苏武牧羊一样的十九年、计划二十年开感恩演唱会的大叔;每月给(可能被误判的)死刑犯送便当的鱼丽的书店,比起景上添花,我现在更在意雪中送炭,这个炭一定要送到手。

    最爱聊天的书店,主人了解其中的每一本书,这本书很好看,看了会流泪噢。五月天会为你歌唱。想做平价的书店,于是至少是七折。

    十九年书店,开书店的话即便只能赚一点点钱,而且要很辛苦,也会很值得。他想在二十年的时候开个感动演唱会。

    新手书店,100本书,每周更换30%,不卖太好卖的,也不卖太难读的,介于中间的那一部分。文化不应该只是在书里,在图书馆,在讲座里,也应该在街头喧闹的地方,为城市提供一个这样的空间去分享。

    九份乐伯二手书店,只有电话里简短几句话和他从取到二手书回店里的过程,书店门上挂着到了,辛苦了。原来纪录片可以这样做,选择一个特性,去营造它表现它,简化的魅力。

    同样是书店,每个书店有每个书店的气质。很多装潢文艺、陈设精致的书店,没有独有的气质,最终沦为是卖书的建筑而已。

    书酷英文书店,大手拉小手看童书的书店。其实小孩子缺少的是机会不是天分,美国的童书很多元。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看童书,孩子长大后看到这

  • 7、 生死疲劳读后感1700字:生死疲劳读后感

    看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就应是莫言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吧!因此莫言肯定是热了,他的作品肯定也是热了,不是说他没有得诺贝热文学奖的时候他就不热。二十多年前他写的《红高粱》,已经让他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不明白是他的《红高粱》让我们认识了巩俐和张艺谋,还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红高粱》明白了莫言。总之,最近看莫言的作品,必须是和他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

    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己的骄傲,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像自己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那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此刻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此刻没办法相比。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她的名字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较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记得那段记忆是1988年到1990年之间,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青春岁月的记忆,清晰而又支离破碎。有时候,犹如泛黄的落叶在脑海闪过,更多时候是尘封在记忆的河床。

    呵呵,都怪莫言这小子,让我又记起这经年的往事。

    还是说他这部《生死疲劳》吧!刚读的时候,也没什么个性的感觉,因为是以五十年代为背景的开始嘛。时代显然有点久远了,解放初期的土改我是没有印象的,因为当时我还没初生。但是,本人也经历文化大革命。虽然当时还很小,但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还是不陌生的。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疯狂和盲目还是有感受的,对知青上山下乡还是有清晰的记忆的。

    莫言的这部小说,表面看

  • 8、 生死疲劳的读后感合集

    以下的“生死疲劳的读后感”主题相关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特意整理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只要对原作品的内容有所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阅读完作品后,我们会对自己是否喜欢这部作品产生决断。是时候将自己读书时的心得感悟写成读后感了。

    生死疲劳的读后感 篇1

    当听说这部小说用轮回来见证历史,我就想读一读。我觉得有创意。

    这是一个荒诞而现实的社会,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这样,从头到尾都是。西门家族从西门闹始,最终也由西门闹结,大头儿蓝千岁就是西门闹本人。而蓝脸蓝解放蓝开放祖孙三一脉相承,最终也归结为蓝千岁,那个西门闹转世的大头儿。从迎春去世搭上西门金龙与洪泰岳同归于尽起,到蓝解放不停地到县城背骨灰盒葬到那一亩三分地里,这个轮回已经到了尾声,正如莫言所说:从土地里来到土地里去。西门闹经过几世轮回,也终于化尽了怨恨,修成了正果,不再在畜牲道里轮回,几世的经历和智慧都汇集在大头儿的大头里,当他五岁时,他犹如开始朗读一部长篇小说,向蓝解放道来: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说起……

    我似乎从这部小说里看到了《废都》和《兄弟》的影子。现在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看到了《废都》的影子,虽然小说后面提到了那个庄蝴蝶(之蝶?)。余华的《兄弟》也是在写这几十年的变化,后半部分的社会也犹如《生死疲劳》里面狗精神部分的社会般喧闹,更加喧闹。应该是浮躁。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西门金龙和庞抗美们似乎充斥着这个社会,很多堂而皇之的工程只是他们私欲膨胀的结果。就像是那个县城,便面上中西建筑结合,实际上一场大雨就能将各种问题暴露。

    想来想去,大概《疲劳》里只有三个人活的明白:蓝脸和他的儿孙,也许是半边蓝脸的缘故?这个蓝脸也许象征着什么?从全中国的单干户,到为了爱情抛家舍业,远离故乡的解放,再到他那个也是为爱情而执著的开放。这也许是宿命。人间百态,难免沉浮,有自己的信仰,有时候疲劳,但是却很真实。这让我想到前不久看的那个得了很多奥斯卡奖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一样,只有两个人是真实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些在别人眼里很重要的东西只是他们的或者他的一个办法而已。也许正是由于那些人把这个结果看的重要,反而得不到,而他只是把它当作另一种追求的方法反而却取到了别人想要的结果。

    也如洪泰岳,信仰坚定的中共党员,毛主席的好战士,也许你指责他不懂变通,指责他不与时俱进,到最后还不和谐,但是他自己很明白,他是蓝脸的

  • 9、 《生死疲劳》的读后感通用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死疲劳》的读后感通用”,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生死疲劳》的读后感 篇1

    《生死疲劳》读后感赏析1000字:

    莫言写了许多小说,近日闲来无事,我读了《生死疲劳》这部长篇小说。以寓言方式观照历史、借荒诞书写现实。讲述了一个农民家庭悲欢离合、兴衰演变。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作为本书的序。小说共五部53章,从地主西门闹土改中被枪毙开始,因其在当地主时自以为做了不少好事而呜怨叫屈,大闹阎罗殿,被阎王发落先后为驴、牛、猪、狗、猴,最后轮回为一个大头婴儿。故本书第一至五部分别以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和结局与开端为题,浮浮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离奇的经历。

    小说通过六道轮回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中无常的命运,歌颂着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西门闹当地主时有一妻两妾、百余亩土地。死后其妻白氏作为地主婆住在祖坟边的草棚守墓,其二姨太迎春改嫁其长工蓝脸、生下西门闹的一对龙凤胎儿女西门金龙、西门宝风;蓝脸与迎春婚后生一儿子蓝解放(后来任县供销社主任、副县长职)。西门闹三姨太吴秋香嫁给黄瞳,后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黄合作(系蓝解放之妻)、黄互助(系西门金龙)之妻,。故事围绕西门闹六道轮回中与蓝脸夫妇的感情纠葛开始了洋洋洒洒,扣人心弦叙述。

    人死后不知道真的没无另一个世界,有没有六道轮回之说,有没有佛说的因果报应。我不知道,尽管近年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着人死后的精神是否以量子缠绕一样的方式存在在四维、或者五维、六维空间,但我还是不相信这种可能性。但我相信因果定律。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就有因。天命不可违,天命就是因果律,天命就是良知,就是事物存在的规律性。告诫人们的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祸福相随如影随形的道理;告诉人们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人生欲望很多,但如果德不配位,则必有灾殃。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

  • 10、 生死抉择读后感

    生死抉择读后感(一)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腐败题材的影片《生死抉择》在全国各地上映,盛况空前,反响强烈,引起轰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片赞扬声。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大旗,三令五申,痛下决心,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近十多年来揭露和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倪献策、成克杰、胡长清等一批大贪官。然而,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触目惊心。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希望在党内出现一大批把百姓放在心坎上,为扞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折不挠地同腐败分子进行英勇斗争,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影片《生死抉择》的主人公,某市市长李高成就是这样一位清官。他为党为公,不惧邪恶,冲破老上级和老部下、同事和亲友编织的关系网,在生死抉择之时,大义灭亲,坚定不移地同花钱买官、行贿受贿、拉帮结派等腐败分子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影片《生死抉择》顺应人民的心愿,反映人民的心声,一上映就引起大众共鸣,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关注,的确是在情理之中。

    在对影片《生死抉择》的一片赞扬声中,我们是否需要自下而上地反思一些值得注意的实质性问题。腐败分子之所以能处处得逞,猖狂一时,步步高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干部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竞争机制。谁能当干部?什么样的干部应当提拔重用?这个干部任免权究竟应该掌握在谁的手中,到底谁说了算?这是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选聘领导干部应由本部门、本单位、本企业的党员和职工考核测评,集体讨论,投票决定,最后由上级党组织考查、审批。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省市的领导干部也应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由上级党组织考查、审批。最根本的原则是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真正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有权选聘公仆。这是确保任人唯贤、干部清廉的必由之路。否则,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拉帮结伙、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就难以根除。

    仅仅依靠像李高成那样的清官来反腐倡廉是很难从根子上铲除腐败现象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李高成那样的好干部毕竟不是很多,而且也不一定能得到上级领导的提拔重用,或许还会遭到打击排挤,而像成克杰、胡长清那样善于投机钻营、精通仕途之道、专走上层路线、欺上压下的贪官却步步高升,官运亨通。

    这种反常现象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深思么?

    生死抉择读后感(二)

    前几天,观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3-30

  • 2023-03-07

  • 2019-10-22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8-21

  • 2023-05-2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23-02-06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2-11-26

  • 2019-09-20

  • 2019-09-27

  • 2019-09-25

  • 2023-03-28

  • 2019-10-2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2-03-15

  • 2023-01-18

  • 2022-04-15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2024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