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 地图 >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2024《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推荐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共 7138 篇)

  • 1、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模板

    哪些好的作品的读后感值得借鉴呢?读完一本书后,总是会对里面的故事清洁,人物有各自的想法,我们写读后感梳理感悟的过程,也是加深我们对作品理解的过程。栏目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后一课》的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课》这篇短文,深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普法战争中,一所法语学校被要求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详细叙述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从中能感受到当时人们深深的爱国情结和不屈精神。而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代表的学生和老师们对时间的深刻认识:不要因为学习时间很长,就不珍惜,而天天和想到玩。可是,当某一天遇到一件事,才突然明白:时间很珍贵,学习时间也短。

    文中我想到:我还不会写字呢!以后再也学不到!学这点就完了现在我怨自己浪费了时间,怨自己逃学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看了这些,对照现实中的我呢?我平时虽然没做过这些事,但是花了很多时间来玩电脑、跟小朋友们捉迷藏、玩枪战等,做作业也拖沓,浪费了不少时间,真不应该。

    文中语文老师说: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每天都这样想:算了吧,时间多着呢明天再学吧刚一看到这话,就突然想到我自己:在寒假里,我总觉得时间很充足,就只想到玩,也不遵照寒假刚开始时我跟爸爸一起拟定的计划书做。把作业留到后面来做,结果才发现时间真的很紧迫,时间不够用,好紧张啊。看来,这样真的不好,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做!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只要我抓紧时间学习了,才可以抓紧时间玩,才不会有什么后还得了。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篇2

    一天,她正在讲课,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讲台上。翻越了夹金山,还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又横在他们面前,一些年龄大、身体弱的红军战士,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有的倒在雪里就永远起不来了。"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样地爱国!这,使我感动。

    我不尽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战争对人民的损害却是一样一样一样地!

    可恶的侵略者,该死的战争狂,无耻的叛国贼,他们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亲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因为

  • 2、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700字(系列8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篇1

    阳光掠过时间的长河,在记忆的贝壳上刻下道道印痕;波浪翻滚冲刷,真金慢慢刻下,阳光在长河里最终映照出一道道令人感动的瞬间。

    --题记。

    一瞬间的长度是很短的,但有人却能在这一时刻折射出永恒的光辉。我想,我读的这本书“最后的一课”就能够诠释这个道理。

    这一本书讲述了2008年5月12号下午,四川省东汽中学高二一班里,谭千秋老师正在教室里讲课。突然,地震到来了,谭老师赶紧组织学生们出去。在最后的几秒钟,他奋力把四个逃不出去了的学生拉到了课桌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生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就在那一瞬间,教学楼轰然倒塌……当救护车的笛声响彻东汽中学时,救援人员看到了这一感人的一幕:谭老师趴在课桌上,弓下的身躯,展开的双手,摆出守护的姿势,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他身下的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谭千秋走了,走得匆忙,走得安详,他用他的生命为学生们——也为所有人上好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课”!

    看完了这一本书,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被谭千秋所感动,在地震的那一刻,谭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却决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却给了自己,这是多么大公无私的行为!

    我被谭千秋所感动,在还有四个学生在教室里却逃不出去的危急关头,谭老师把他们拉到桌底,张开双手,护住了他们,这与之前谭老师关爱自己的女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的,他爱他的女儿,但在这种情况下,他更爱他的学生!

    我被谭千秋所感动,再被石块压得疼痛不已,流血不止的情况下,谭老师却依然咬着牙安慰学生不要哭,不要害怕。为了不让学生们丧失意志力,他坚持着;为了不让学生们害怕,他坚持着;为了不让学生们感到没有希望,他依然坚持着……

    我被谭千秋所感动,在谭老师气息微弱的时候,他喃喃地道出了令我感人肺腑的话语:“请把那幅画画完,并送给我的女儿,告诉她,我爱她!”这,就是一位临死前的父亲道出的心声!

    谭老师,我要送给您一首诗:

    “谭老师,一路走好。”

    “您虽然走了,可是你用生命给我们留下一道难题——是什么,让你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假如你有一丝犹豫。”

    “假如你有一丝顾盼。”

    “假如你有一丝优柔。”

    “结果又将怎样呢?”

    “我想,促使你连顾虑和优柔挂断都来不及决定的原因是爱。”

    “因为爱,让你奋不顾身地用身体保护学生,因为爱,让你的灵

  • 3、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3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最后一课的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篇1

    叶子凋零了,会落在树根旁,因为那儿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

    ——题记

    语言。languagee有着特别的含义,像一条纽带,从出生就将我们和民族和祖国联系在了一起。《最后一课》就是这样的纽带即将断裂时,一个无奈的爱国者真实情感的艺术写照。

    《最后一课》内容简单,一目了然,但却让人读了忍不住再读一遍。字字触目,句句惊心。内容大致就是法国沦陷后,学校禁止再教法语前的最后一堂课所演绎的令人痛心的故事。

    。禁教法语,仅四个字,却意欲阻断一个国家的文化、智慧和民族情感。这是要从精神上使人们屈服的一种标志。好比用一把剪刀剪断了纽带。用法术吸去了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寄托品,灵魂的寄托品。语言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是人生这一棵树的根,是民族这一颗树的根,是国家这一棵树的根!没有人可以阻止根的生长。

    中国的过去和法国一样,令人同情,令人心碎。而今,中国早已在一片血泊中重新站立起来了,她用血的教训深沉地告诉了我们“勿忘国耻”。是的,勿忘曾经失去语言的悲痛。于是,我开始更刻苦地学习汉语,学习我的母语,留住我的根。

    但真正让我失望的并不是过去,而是现在。不是吗?如今,过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外语,忽略了母语,仿佛“a,b,c,d”永远要比“一,二,三,四”高上一等,它们真的更华丽,更圆润,更洋气吗?汉语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了吗?英语会将我们的母语替代?我很迷茫。

    迷茫时干什么?看过去,看过去是为了拔开云雾;看未来,看未来是为了坚定信念!我生在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爱汉语,我爱之深切;而且我永远会爱它,爱它到天荒地老。为什么?因为从出生起,它就在我心中扎了根,它把我和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国家是一颗大树,那我就是一片叶子。倘若有一天,我将落下,那么我定会落到我的根——汉语身旁。因为我身体左侧,有一颗火热的,跳动的东西在告诉我,我永远属于这儿。

    ——叶落归根,爱到永恒。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 4、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集锦4篇

    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最后一课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书可以诱发人的思绪,使思想超越时空,不少人读完作者的作品,书中引人入胜的描写带给他们许多感悟。大家写好读后感时,一定要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虽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却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选择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里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这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使出浑身力气教完了最后一课。教室里每个人都恨不得一口气学完所有的法语,最后当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时,这两个字就不仅仅是写在黑板上,而是刻在了每一个法国人的心中。

    作者是在告诉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化可以把被分离的人民团结到一起来。我们刚学的《别了,语文课》也告诉我们,作者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是祖国的语言文化仍然留在他的心中,并且会继承下去。很多海外华人也教导子女继续学习中文。我作为一个中学生,有那么好的老师教导,那么好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学好母语,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篇2】

    一天,她正在讲课,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讲台上。翻越了夹金山,还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又横在他们面前,一些年龄大、身体弱的红军战士,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有的倒在雪里就永远起不来了。"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样地爱国!这,使我感动。

    我不尽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战争对人民的损害却是一样一样一样地!

    可恶的侵略者,该死的战争狂,无耻的叛国贼,他们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亲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因为一国人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那么,外语与母语到底哪个重要呢?

    如今这个社会,不学英语你就别想上高中大学,更别想找个好工作了。既然外语如此重要,学外语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现在连幼稚园都开设英语课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其他语种已经受到严重威胁,面临消失的危险……

  • 5、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600字精选

    每个人读书时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阅读完一篇佳作之后我们难免会产生感悟。将读书时脑海中所想的宝贵思绪写在读后感里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当你看到此文,即表明你在寻找作品读后感吧?下面的“《最后一课》的读后感”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课》这篇短文,深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普法战争中,一所法语学校被要求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详细叙述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想。从中能感受到当时人们深深的爱国情结和不屈精神。而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代表的学生和老师们对时间的深刻认识:不要因为学习时间很长,就不珍惜,而天天和想到玩。可是,当某一天遇到一件事,才突然明白:时间很珍贵,学习时间也短。

    文中我想到:我还不会写字呢!以后再也学不到!学这点就完了现在我怨自己浪费了时间,怨自己逃学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看了这些,对照现实中的我呢?我平时虽然没做过这些事,但是花了很多时间来玩电脑、跟小朋友们捉迷藏、玩枪战等,做作业也拖沓,浪费了不少时间,真不应该。

    文中语文老师说: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每天都这样想:算了吧,时间多着呢明天再学吧刚一看到这话,就突然想到我自己:在寒假里,我总觉得时间很充足,就只想到玩,也不遵照寒假刚开始时我跟爸爸一起拟定的计划书做。把作业留到后面来做,结果才发现时间真的很紧迫,时间不够用,好紧张啊。看来,这样真的不好,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做!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只要我抓紧时间学习了,才可以抓紧时间玩,才不会有什么后还得了。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篇2)

    人们啊!爱惜自己祖国的语言吧!这是我读了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心灵深处的感受。

    文中的小弗郎士,是一个不喜欢语文课的孩子,甚至觉得士兵们训练,都比上语文课有趣多了,然而,当他走进了教室,发现语文课和以往不一样了,韩麦尔老师说出了让他震惊的话,韩麦尔老师说:“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我们的国家被侵略了,德国人不让你们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了。但是,请你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国家的语言,因为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会,别人会笑话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法国人,而你们连自己国家的语言却不知道怎么说。”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喜欢语文的同学,写字马马虎虎的同学大有人在,作文也不好好写的人也不在少

  • 6、 最后一课的心得感悟

    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写一篇详细的心得体会了。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可以明确目标知道我们的实践方向。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你有参考什么资料吗?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最后一课的心得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课的心得感悟 篇1

    乍一读本文,根本没有兴趣,没有意义。自己很安逸,很无聊,觉得自己没有那种可能,不会被别国侵略。命运不会那么悲惨。却感觉我们的学习是如此的辛劳,无奈,无望,迷茫,困惑,绝望。好像人生没有乐趣,没有新奇。

    继续读,渐渐理解课文。文中写到,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原因,是德国侵略法国。他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永久地占领这些地区,在被他们侵占的地方下令一定必须要说德国语言,学习德语!对此,韩麦尔先生的话让我印象犹为深刻:“法国语言是世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又说,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是的,各自民族的语言不都是最宝贵的吗?这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民族的魂。可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很多时候,对于祖国的文化,对于祖国的语言,好像是多余的东西,是多一些负担罢了!甚至学习似乎是多余的。因此,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随便的,不以为然的,消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入的反思吗?我们自己是否在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权力?是否意味着有一天他们的悲剧可能在我们的身上重演呢?是否我们是否太狭隘,太无知,太愚蠢呢?学习该是这样的无趣,令人厌倦么?学习的力量呢?乐趣呢?智慧呢?

    我们该多点清醒,多点觉悟,多点聪慧,多多体会学习的快乐,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美妙绝伦。要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要认真严肃对待,自主自觉学习。可是,我们太不应该把学校当作混日子的地方;把课堂当作出风头的地方。不应该死气沉沉,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不应该变本加厉,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吵闹喧哗。要来一场战争,来一场自我革命。深入体会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欣赏古今中外精彩纷呈的文化知识。

    《最后一课》让我们清醒吧!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有责任的人;要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更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得学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取一点一滴的成长。这样,我们才没有白学这篇课文,我们才是成长了的小弗郎士,还要超过他!我们要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

  • 7、 读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最后一课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查阅。

    篇一:读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让。格桑和方妮。乐格朗。

    主要讲了别处来巴黎的人让。格桑认识了方妮。乐格朗,方妮是一个以爱情为生命的女人,她疯狂的爱上了让。格桑。让。格桑也爱上了方妮,可是方妮比他大十五岁。让和方妮同居了五年。让又爱上了一个纯真少女,他与少女去约会可他发现自己离不开方妮,他们又在一起了。让在南美洲找到了工作,就想带方妮一起离开,方妮发现自己在老就没有和他一起去让他在去找自己的幸福。

    读了这不小说,我体会到每一个人爱一个人就要牺牲自己的爱,这样你和他奋不顾身才会有好的结果。

    篇二:读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细细品味过《最后一课》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重却也无力反抗的无奈之情。

    韩麦尔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读着读着眼泪也在打转。我惊异,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哭?!我想起了我读过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圆明园》,蓦然发觉,中国也遭遇过这样的窘境。

    回想起八国联军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种种劣迹,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国联军的心思。我中国软弱必将会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懦弱并不伤大雅,但一个国家软,后果将是多么可怕!我们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样的荒废学业、只顾玩闹,那也必将会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之责任全在我少年。阿尔萨斯的悲剧不会再在中国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国少年奋发图强,真正的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篇三:读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让我对侵略者的仇恨达到了极点。

    故事发生在一天早晨,“我”很晚才去上学。到了学校,“我”发现气氛有些异常。原来德国军队要求两个法国城市只允许教德语。读到这儿,我的心里有暗暗的忧伤。再往下读,我都恨不得把所有德国军队消灭,恨不得我是一个战士,用生命来保卫国家。我此时觉得德国军队是来攻打我国,我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法国战士们拼死奋战,希望保卫祖国。侵略者就像凶狠的野兽,在吞食对方的生存之地。我心里的怒火已经无法忍住,恨不得这些怒火把所有侵略者烧光。

    读完《最后一课》,我佩服法国军队拼死保卫国家安全,却极其仇恨野蛮的侵略者。

  • 8、 读最后一课有感

    读最后一课有感(一)

    玖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心中五味杂陈,有辛酸,也有感动,有难过,也有苦涩。【最后一课】用生动的语言,用富有吸引力的文字,打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共鸣。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贪玩的小弗朗士来到学校,却被告知这是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他后悔自己曾经的贪玩,但已经来不及了,新老师明天就会来教德语。此时,对祖国文字的热一爱一充满了小弗朗士的心

    这个悲壮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多少的一爱一国情感呀!它把我的心也牵动起来。曾经,我对语文并不很感兴趣,有时会觉得错别字无关紧要,阅读练习理解起来十分麻烦。当读完这篇文章,我惭愧得无地自容。每国人民都以自己国家的语言为傲,以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为傲,以自己的国籍为傲。一个中国人,怎能不学好汉语、汉字呢?

    当读完小弗朗士认真学习法语时,我既为他的改变感到欣慰,但仍忍不住要落泪,小弗朗士再也见不到他的老师,要和他的母语彻底告别。如果我们离开汉语,我们还会是中国人吗?我们已经习惯用母语交流,用母语思考,汉语已成为我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亡了国当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使我想起了以前的台湾。日本也不准许台湾人民说汉语,但是台湾同胞时刻牢记着汉语,牢记着台湾属于中国,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心中的一爱一国情感油然而生,我们要学好汉语,不忘曾经屈辱的历史。我们要为祖国的发展出力,使祖国成为发达国家,使祖国跟上时代的脚步,使祖国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让我们以祖国为傲,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读最后一课有感(二)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在阅读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啊,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一团一结将不复存在。因为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不就是一盘散沙吗?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包括阿尔萨斯小镇上的村民,都怀着极大的民族义愤来到课堂上,参与到这庄严而神圣的活动中来、使得课堂气氛凝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焦点上。韩麦尔先生面对这些平常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只顾自己干活村民们和这些活泼可一爱一的孩子们----今后再没有权力学习自己语言的孩子们,激动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样喷一发出来了。

  • 9、 读《最后一课》有感

    叶落归根

    ——读《最后一课》有感

    初二(14)班 蔡俊仪

    叶子凋零了,会落在树根旁,因为那儿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

    ——题记

    语言。languagee有着特别的含义,像一条纽带,从出生就将我们和民族和祖国联系在了一起。《最后一课》就是这样的纽带即将断裂时,一个无奈的爱国者真实情感的艺术写照。

    《最后一课》内容简单,一目了然,但却让人读了忍不住再读一遍。字字触目,句句惊心。内容大致就是法国沦陷后,学校禁止再教法语前的最后一堂课所演绎的令人痛心的故事。

    禁教法语,仅四个字,却意欲阻断一个国家的文化、智慧和民族情感。这是要从精神上使人们屈服的一种标志。好比用一把剪刀剪断了纽带。用法术吸去了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寄托品,灵魂的寄托品。语言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是人生这一棵树的根,是民族这一颗树的根,是国家这一棵树的根!没有人可以阻止根的生长。

    中国的过去和法国一样,令人同情,令人心碎。而今,中国早已在一片血泊中重新站立起来了,她用血的教训深沉地告诉了我们"勿忘国耻".是的,勿忘曾经失去语言的悲痛。于是,我开始更刻苦地学习汉语,学习我的母语,留住我的根。

    但真正让我失望的并不是过去,而是现在。不是吗?如今,过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外语,忽略了母语,仿佛"a,b,c,d"永远要比"一,二,三,四"高上一等,它们真的更华丽,更圆润,更洋气吗?汉语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了吗?英语会将我们的母语替代?我很迷茫。

    迷茫时干什么?看过去,看过去是为了拔开云雾;看未来,看未来是为了坚定信念!我生在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爱汉语,我爱之深切;而且我永远会爱它,爱它到天荒地老。为什么?因为从出生起,它就在我心中扎了根,它把我和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国家是一颗大树,那我就是一片叶子。倘若有一天,我将落下,那么我定会落到我的根——汉语身旁。因为我身体左侧,有一颗火热的,跳动的东西在告诉我,我永远属于这儿。

    ——叶落归根,爱到永恒。

    盛夕武老师点评:

    母语是民族的根,也是一个人的根。小作者的这一理解深刻而感人。他不仅很有说服力的阐述了自己的这一看法,而且把自己对汉语母语的真挚的爱毫无掩饰的表达了出来,令人鼓舞。

  • 10、 有关最后一课心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有关最后一课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心得【篇1】

    细细品味过《最后一课》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重却也无力反抗的无奈之情。

    韩麦尔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读着读着眼泪也在打转。我惊异,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哭?!我想起了我读过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圆明园》,蓦然发觉,中国也遭遇过这样的窘境。

    回想起八国联军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种种劣迹,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国联军的心思。我中国软弱必将会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懦弱并不伤大雅,但一个国家,后果将是多么可怕!我们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样的荒废学业、只顾玩闹,那也必将会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之责任全在我少年。阿尔萨斯的悲剧不会再在中国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国少年奋发图强,真正的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课》这本书,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感到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小弗朗士的法国小孩,小弗朗士他到学校上学,这却是小弗朗士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给他们最后一节法语课。因为,可恶的普鲁士人占领了小弗朗士的家乡,小弗朗士连说自己祖国语言权利也被剥夺了。他们以后再也不能说他们祖国的语言,而是说普鲁士人的语言。真实一群可恨的普鲁士人。

    我们中国科技不算太发达,至今也没有实现我们中国人的登月梦想。而美国呢?科技日益发达,处处想占我们中国人的便宜。我们要勇于实验,勤动手,动脑。让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出力,让科技日益发达。

    最后一课心得【篇2】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历经十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在你们学业就要结束之前,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哲学家问:“我们坐在哪里?”弟子们答:“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有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野草。”

    哲学家说:“现在我要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

  • 2023-03-09

  • 2023-02-24

  • 2023-03-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3-02-09

  • 2023-06-22

  • 2019-10-28

  • 2021-07-29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8

  • 2023-05-30

  • 2021-09-20

  • 2023-01-20

  • 2023-02-17

  • 2023-04-10

  • 2019-11-11

  • 2023-01-31

  • 2023-02-17

  • 2023-02-11

  • 2019-11-12

  • 2019-09-19

  • 2023-03-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3-03-14

  • 2023-04-12

  • 2023-03-10

  • 2023-03-01

  • 2023-02-23

  • 2023-03-23

  • 2019-09-19

  • 2019-09-20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最后一课》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最后一课》的读后感、2024《最后一课》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