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好词好句 >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 地图 >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2024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相关栏目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热门栏目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推荐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共 525 篇)

  • 1、 实用!《一句顶一万句》摘抄模板合集9篇

    “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当我们翻阅一些优秀书籍时,我们往往会将好的句子给摘抄下来,我们多积累好词佳句可以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究竟该如何摘抄收集句子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实用!《一句顶一万句》摘抄模板合集9篇》,希望您可以借鉴参考!

    《一句顶一万句》摘抄 篇1

    初识刘震云这部小说是在它得了茅盾文学奖大火的那年。父亲住院我去看护,为了打发时间买的。可能是由于心情比较混乱,时间也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并无深刻印象,反而觉着不舒服,应该没看完就扔在那里了。

    周日休息,想着它能得中国文学最高奖应该有它的不寻常,注册了vip把改编的电影看了一遍。虽然电影算是圆满结局,还是越看越沉重,却又直抵内心:无论高低贵贱,每个人终其一生,就是要寻一个能说上那句话的人,真实愉悦,慰藉一下下疲累和孤独,然后再勇往直前。

    解决了生存问题,在灵魂这个层面,许多时候,我们被苦难和迷茫缠绕着,没有神和救世主,我们需要说话,关键是要和那个能毫不费力引领、温暖我们的人说话,哪怕就一句,也许就拯救了我们。

    我要认真读这本书。

    《一句顶一万句》摘抄 篇2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被别人推荐,最终加入书单里,刚看的时候,故事的情节不够起伏,语言也很清淡,甚至有些理不清人物的关系,但是兴致高,也一章章看下去了。小说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在叙述,每个人都在找能说的来话的人,而搁到现在,不也是如此,千金难买一知音,你说他想,也是要很幸运才会达到共识,小说中的老裴觉得别人说的每句话都很绕,而我也觉得,作者的每句话也很绕,绕来绕去,却终究离不开这个延津,杨百顺觉得他这七八年像是过了半辈子,这半辈子也是被这说话所累。小说看完前部分,也觉得像是跟着里面的人一起经历了很久。小说写的很生活,对于我来说,吴摩西与曹青娥的感情是整部作品的泪点,本来以为吴摩西就此没了音讯,但是最后他还是出现了的,即便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最后大家的结局没有所希望的那么完美,但是这就是生活啊。如果所盼望的事一直没有结果,还膈应着自己的日子,然而在最后的日子里有了消息,那么心里的疙瘩是不是也会被抹平了呢?书的结局说了一句“不,得找”一句话,感触至深,说不透道不清。

    《一句顶一万句》摘抄 篇3

    杨百顺,人生恰恰与其名反之。卖豆腐、杀猪、抗麻袋、破竹、种菜、卖馒头;少年时离家出走,与家人、师傅、妻子决裂,丢失了

  • 2、 热门读书心得: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030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是泥土,能生长万物之精。读书,可以让你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对于读书心得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写比较好?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精心整理的《热门读书心得: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030字)》,欢迎您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篇一】

    最近非常辛苦地读完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完之后心情五味杂陈,为主人翁的悲催生活而难过,觉得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可真是窝囊啊,距离自己一直理解的现实生活好遥远。

    无论是杨百顺还是牛爱国,他们都是孤独的,窝囊的,没有复杂的想法和生活追求,随波逐流地被命运无情和被动地安排,随遇而安,太没有生活的乐趣和激情了,我受不了这样的生活。

    我忽然觉得我的生活和家庭是幸运的,我和老公说得着,有的话可说,这应该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啦,我和儿子关系不错,没有太多矛盾和纠结,陪着孩子一点点的成长,多幸福。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励志小说看多了,不适应这种没有生活朝气的命运,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积极的小说对我的人生都有正能量的激励,所以,一句顶一万句,带给我的负能量,只能是提醒我,可别像他们那样憋屈啊。

    小说要表达的可能更多地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说得上话,非常重要,我觉得这有点以偏概全了,作者也许只想突出一点来说透吧。

    看完了小说,为转换心情,我上网挑了个喜剧爱情电影《一夜惊喜》来冲洗我心中的堵,让我快速回到快乐幸福的好生活中。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篇二】

    现在觉得看书不写读后感是白读了。

    按理说读完一部小说不需要两个星期,但是看这本书时的确是常常拿起,读了几页或几十页就放下了。

    书中并不是只谈一个故事的初始、经过、高潮和结局,而是两个主人公本人和身边的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的事。其中牵扯到非常多的人。然而把这么多人的关系理清楚,不过读起来不累,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其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生活之中琐事。

    你把别人但朋友,但别人却把你当傻子。

    夫妻常常会拌嘴,一件事情扯出许多的事情,没完没了。又或者无话可说,然后两种结果都是婚外情。婚外情为的只是那个“说得着”。

    有时候事情绕了一圈,发现事情发展下去,最初的目标却显得不重要了。

    几年后你懂得说别为了十块钱伤

  • 3、 [推荐读书心得]《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八篇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博览群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与其身。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值得一品再品的读书心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推荐读书心得]《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篇一)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被别人推荐,最终加入书单里,刚看的时候,故事的情节不够起伏,语言也很清淡,甚至有些理不清人物的关系,但是兴致高,也一章章看下去了。小说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在叙述,每个人都在找能说的来话的人,而搁到现在,不也是如此,千金难买一知音,你说他想,也是要很幸运才会达到共识,小说中的老裴觉得别人说的每句话都很绕,而我也觉得,作者的每句话也很绕,绕来绕去,却终究离不开这个延津,杨百顺觉得他这七八年像是过了半辈子,这半辈子也是被这说话所累。小说看完前部分,也觉得像是跟着里面的人一起经历了很久。小说写的很生活,对于我来说,吴摩西与曹青娥的感情是整部作品的泪点,本来以为吴摩西就此没了音讯,但是最后他还是出现了的,即便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最后大家的结局没有所希望的那么完美,但是这就是生活啊。如果所盼望的事一直没有结果,还膈应着自己的日子,然而在最后的日子里有了消息,那么心里的疙瘩是不是也会被抹平了呢?书的结局说了一句“不,得找”一句话,感触至深,说不透道不清。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篇二)

    杨百顺,人生恰恰与其名反之。卖豆腐、杀猪、抗麻袋、破竹、种菜、卖馒头;少年时离家出走,与家人、师傅、妻子决裂,丢失了继女…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不同阶段的他,都坎坎坷坷;也许从巧玲跑出来找他那一天晚上,就注定,这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成了彼此生命中再无法抹去和释怀的人。过着各自的生活,思念如狂,对见面却也犹豫止步。

    怕黑的巧玲,从未改心,延津和吴摩西,是不可改的;那个一直在讲五六十年前的曹青娥,命运,是多么地不可控。

    牛爱国,爹娘都不亲的孩子,走南闯北,命运与为见过面的爷爷却有共通之处。吴摩西带着巧玲假找吴香香,把巧玲弄丢了,开始真找巧玲;牛爱国假找庞丽娜,在中途真找吴摩西的后代。

    最后,不知道吴摩西想对巧玲说什么,不知道巧玲想对吴摩西说什么,不知道李夫人想对牛爱国说什么,不知道牛爱国会找到什么。

    也许人生就是寻找吧,找那些我们曾经害怕

  • 4、 教你写读后感:《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通用版九篇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你写读后感:《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通用版九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篇一】

    当我看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最后一页,却不愿掩卷,我意犹未尽,沉思片刻,书中众多的人物慢慢地在我的眼前消失,而他们共同的渴望却变得越来越清晰。进而,又变成是我每天都在寻求的那种精神需求。我被作者的辛劳感动,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我们民族的每一份子几千年来都在呼唤的。多少年来每个人都在找寻灵魂寄托的方式,而多少年来又是那样的难以实现,所以才形成了我们的千年孤独。

    本书写的就是我们最朴素的农耕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我曾经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人与人的沟通靠的是对话,这是最简单的灵魂碰撞方式。人从开口讲话起,说话就是一个最能完整彻底表达情感的方式。当你成年了,你说的每一句话将是通过大脑思维的,而你欲找寻能够倾诉的对象必定是你最信任的人。书中的人物都是在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可是却是不尽如意,因为此时能说得上话的人不一定彼时就能够说得上话了。环境、文化素养、爱好、物质条件等等都会是形成能否说得上话的条件,而这些又经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有一个一辈子都能说得上话的人确实少之又少。所以也就有了鲁迅先生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以为,不是足矣,因为得一知己尚且很难,所以有一知己已经是万幸了。也就有了俗话中的千金可得,知音难求。

    书中的人物性格是坚强的,百折不饶,为了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不断地与命运抗争。

    看此书让我有一种沉重感,同情书中的人物,其实也是为所有需要得到灵魂寄托的人呐喊。

    多年来,人心叵测和缺乏信任,人与人中间筑起了一道防线,阻止了相互间的沟通。倾诉与被倾诉是平等的,是需要心心相贴来完成。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我为之追求锲而不舍。

    感谢作者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性格开朗,喜欢和人交流。但是由于自己对人过于信任和不设防又会经常感到失望。曾经听人说起,朋友是阶段性的,我想这个原本是指在特定地点和场合得到的朋友,以及浮躁的社会造成的交友的浮躁。

    看完此书,我又为自己庆幸,我有好多能够倾诉的好友,而他们

  • 5、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9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历时17个小时,上班看,下班看,走路看,逼真的生活琐事很吸引人,让人停不下来。作者撒下了一张人物大网,前五章我还手写了人物关系,后面发现很多人只出现了一次就没在往下写了,作者展现出种种生活中的小细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边看也边自我反省,才知道原来夫妻之间、恋人之间能说得着话是这么的重要,友谊的小船可以因为一只兔子、一袋烟、一起喷空、喜欢同一个人而共同驶向远方,也可以因为一句话、一个小行为、一个馒头、一个布袋、十斤肉这种小事情说翻就翻。 杨百顺喜欢罗长礼,喜欢喊丧,可是生活的无奈让他不得不卖豆腐、杀猪、破竹、挑水、种菜、卖馒头,就是没有喊丧,想当初他听说罗长礼要喊丧,打着摆子发着烧几十里路都要跑着去听,兴趣是多大的老师啊,最后巧玲丢了,他改名叫罗长礼。老马喜欢吹笙、老汪喜欢乱走、老胡喜欢做木匠活、老史喜欢听戏、杨百利喜欢喷空、宋解放喜欢动不喜欢静、原来,每个人都在苟且之外存在一个远方。 吴香香和老高、庞丽娜和小蒋、庞丽娜和老尚、牛爱国和章楚红这几对出轨的人都和自己的爱人说不上话,均和小三能说上话,能一宿一宿的说,说完这个说那个,本书改变了我对小三以前的观念,小三能出现,说明夫妻本身感情出现了缝隙,能离就离了吧,给彼此一条生路。就算是挽回,也得能说到一起,三观一致。 关于友情,从牛爱国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他和杜青海,复员后隔着几千公里的路程,现在的杜青海也早已不是以前的杜青海了。自从离开重庆来到攀枝花,很多好朋友就真的只有想念了,刚开始还常打电话,后面慢慢就打得少了,偶尔发发微信,很多事情没有一起经历,就会断层。我要跟你说一件事情的话,还要解释其他几件相关的你不知道的事情,到现在才明白,有的朋友只适合吃吃喝喝侃大山,有的朋友适合说真心话,有的朋友值得一辈子记挂在心里,有的朋友可以为你解惑:肉是肉、骨头是骨头,一件件给你码好。 曹雪娥也就是巧玲说“日子不是过以前的,是过以后的”,初看这句话,没啥特别的,细想一下,我何曾不是常常纠结在过去的朋友、过去的复读经历以及结婚过早,现在想想,有啥大不了的啊,日子不是一天一天变好了吗? 一句顶万句,刘老,谢谢您!

  • 6、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说得着话”!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解读这部小说,那就是作者在小说中反反复复、从头到尾在表达的一个意思:任何人之间要能够“说得着话”!

    人与人之间要有共同语言,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说得着话”。这句话猛一听似乎挺做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家也都用实际行动在演绎着,不管是交友还是择偶,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是一个基本的标准。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有共同语言似乎属于级别很高的精神层面,比较奢侈,一般是在吃饱穿暖之后才追求的层级。可是在小说中,刘震云将是否“能说得着话”这样的精神需求扩展到了做官的、卖豆腐的、赶马车的、剃头的、杀猪的等等社会的各行各业。即使,这些社会底层人一辈子都在为吃喝而熬煎着,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苦日子,但是,恰恰因为物质的极度匮乏,他们更需要突破重重的心灵壁垒找到一个心灵契合能交心的倾谈对象,一个能和他们“说得着话”的人。

    说得着话是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工作的粘合剂。一句说到心坎上的话,顶得上一万句花样繁多的洋洋洒洒。

    有时听到去基层调研的同事回来抱怨说,和一线员工座谈时,有些员工几乎不发言,回答问题毫无兴致,甚至还出现抵触情绪。我很诧异,通常机关的人前往一层调研,是替一线员工解决问题去的,怎么员工反倒不买账呢?

    经过观察发现,有些机关同事,到了基层管理所,一下车,就开始赞叹秦岭山里的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赞叹这些的时候,还不忘记吐槽西安的天气是如何的雾霾不断、交通是如何的混乱不堪。当然,就没有发现身边陪同的基层员工听到这些时,从开始的礼貌回应渐渐变成了僵硬的应对和无言。

    是不是这些机关的同事说错话了?当然不是,秦岭山里的自然之美是客观存在的,的确令人心情惬意。但是,同样的景致,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感觉是有差异的。对于正值青春,喜欢交际的年轻员工来说,常年在秦岭大山深处工作,缺少都市的生活气息,缺少与家人相处的热闹,有的女员工孩子尚小,却不能陪伴照料,有的员工父母年老多病,却不能端汤送药。

    而机关同事赞美的出发点是长久呆在西安城内、偶尔走出办公大楼的欣喜。可是,脱口而出的时候,忘记了我们是在工作时间,前往一线对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调研,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忘记了这一群年轻人是工作生活在深山的员工,她们与孩子与父母分居两地,面对青山绿水,或许还真的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

    曾经,在秦岭工作过两年,听到有的员工

  • 7、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一)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非常好看,让人爱不释卷,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简洁先练,又暗含寓意,构成言说的艺术。是一部众生喧哗而又怀抱巨大沉默的小说。而刘氏幽默,总让你会心一笑。

    最终用了两口气,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读这本书,不是因为它获得了2011年的矛盾文学奖,而是一直就喜欢刘震云的作品。

    读罢,心绪再不能平静。望着车窗外疾驰而过,薄雾笼罩着的田野,仿佛自己的身体升腾到了半空中,可以俯瞰这苍茫大地上的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回味着中国人经历着的千年孤独。

    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万,能过心的人却千里难寻;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说得上话,且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中国式的孤独和友情观。

    《一句顶一万句》书中的内容极其丰沛。且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故事的厚度、宽度和深度,让人看到百年苍生的宽广和深邃。人世间百态丛生,恩恩怨怨,伦理情感被作者剔骨剥肉,一码一码,码放得整整齐齐。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n对朋友,父子,父女,母子,夫妇,情人,雇主与员工既觉得繁复又简单,且充满寓意。似乎所有的社群组织关系,朋友间的情谊,家庭的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

    书中描写的虽是一班生活在乡土间的卑微百姓:卖豆腐的老杨,剃头的老裴,打铁的老李,以及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无论你生活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对书中的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感同身受,从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关于书名,用刘震云自己的话说:相对于书的内容,书的名字2020应该是一块冰,掉到水里也就是书的内容里能融化,而不是一块石头,在水里还是石头

    一句顶一万句:那一句应该是句什么话?就是一句有见识的话,因为一句有见识的话,顶的上一万句废话。书中的人物为了那句话,一个走出,一个回归,苦苦找寻百年,孤独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活的苦难,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如影随形的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

    朋友是危险的,知心的话更是危险的,有时甚至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反而刺向自己。由于人心难测,由于社群、地位和利益变了,情景变了,时间变了,朋友也变了。因此,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一句顶一万句》

  • 8、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笔记)

    《一句顶一万句》是最近看完的一本小说,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和余华的《活着》一样,看这书就像听村口的老大爷给你讲过去的事,你听得津津有味,但《活着》听着听着故事结束了也就没有然后了,《一句顶一万句》却不会随着故事的结束而结束,相反,讲了个什么故事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听故事的人最后反倒成了故事中的人。不是说你成为了杨百顺,你显然不是杨百顺,但说到底我们和杨百顺又有什么区别呢!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m.dhb100.com/

    杨百顺他爹老杨是个卖豆腐的,但他不想卖豆腐,于是便离开了家,跟了天主教传教士老詹,名字也就改为了杨摩西,后来老詹死了,杨摩西只好另找出路,出路就是“娶”了寡妇吴香香并把名字改为了吴摩西,可他和吴香香说不着,吴香香后来跟“隔壁老王”跑了,吴摩西带着说得着的养女巧玲一块出去找,本打算随便找找就回家,结果老婆没找到反而把女儿给弄丢了,吴摩西找巧玲找了好久,可最终没有找到,他也就没有回延津,而是流落到了他乡并终老于他乡。

    这就是小说上部《出延津记》的主线。小说下部《回延津记》则主要讲了发生在巧玲及巧玲的儿子牛爱国身上的事。

    发生在杨百顺、巧玲和牛爱国身上的事都不是一些大事,但祖孙三代人的事迹却书写了一部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什么是中国人的孤独?简单说就是找不到人交心。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孤独了不会去找上帝谈心,而会去找人聊天,而和身边大多数人,往往都说不着,和说不着的人说了一万句话还不如和说得着的人说上一句话。而说得着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而且,现在说得着不代表以后也说得着。

    不论是杨百顺、巧玲还是牛爱国,也不论是出延津,还是回延津,小说都在反复讲一件事——说得着和说不着。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却最终没有找到,这本小说让我深刻明白什么叫“人生至苦是孤独”。

    它还让我明白——精神上的痛苦不是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以前的我很肤浅,总觉得像杨百顺这种没文化的普罗大众,每天想的应该都是怎么填饱肚子,根本就不会有精神上的痛苦,可我现在明白了,孤独面前,人人平等。

    这本小说让我想到了我的二爷爷,他没有结婚,所以无儿无女,晚年信了基督教,后来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我对他的印象已经很模糊,因为他已经过世很多年了。我只记得,他在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后,每年除夕,还是会回家来和我们吃年夜饭,他每年都会给我红包,可我却不记得

  • 9、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笔记)

    刚刚把《一句顶一万句》看完,这是我看的第二遍——第一遍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m.dhb100.com

    这本小说围绕着河南延津这个地方展开,上部是出延津,下部是回延津。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这三个人是祖孙三代。第一代叫吴摩西,第二代叫曹青娥,是吴摩西的继女,第三代是牛爱国,是曹青娥的儿子。吴摩西是延津人,因生活中的种种变故,带女儿曹青娥离开了延津。在路上,父女不慎失散。吴摩西辗转到了陕西咸阳。曹青娥则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沁源,并在山西沁源生下了牛爱国。牛爱国也因生活中的种种变故离开家乡,为了解开心结又辗转回到延津。吴摩西的出延津和牛爱国的回延津,都是因为生活变故,而生活变故与小说中出现最多的两句话有关:谁和谁说得着,谁和谁说不着,意思就是两个人之间有或者没有共同语言。

    老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是这部小说告诉我,人注定是孤独的。也许在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可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个人不一定是我们亲人,也许是我们朋友、同事或者其他陌生或者不陌生的人,甚至有可能是一场雨或者一阵风。而且,这个点醒我们的人也不可能永远与我们灵犀想通。偶然的心有灵犀会给人一种身受洗礼的感觉,但是这样的美好不可能与我们终生相伴。我们不能奢望此刻的“知己”能成为我们一辈子的知己。这样的美好都是过去,未来还有未来的美好。而未来的美好就在于我们对当下点点滴滴的珍惜。我想,牛爱国根本不可能找到当初的章楚红了。

    小说通过曹青娥之口总结出两句话:第一句是“人这一辈子,啥都能选,就是不能选日子”;第二句话是:“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这也是最触动我的两句话。因为看到这两句话时,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梦:去年,2024年,一天晚上,我梦到自己和母亲相对而坐,在我们中间是一张很大的桌子。我说了一句话:妈,我是不是永远都回不去了。后来我醒了,发现自己的枕头湿了。从上大学开始离开山西,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做那个梦时也有十四年了。家乡山野,家乡的人,虽然经常在梦里出现,但是终究是回不去了。跟从前的同学朋友们联系时,我的感觉仍然停留在很久以前,也很希望我们见面后仍是当初的感觉。而这本小说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发展的另一种结果——也许,当初的感觉真的回不来了。

    “我原来杀猪时,听你说过,信了主,就知道自己是谁

  • 10、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5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500字

    《风雨杨百顺》

    这本书是我很连贯的读下来的,此片读后感全是一个对全书脉络的梳理吧。这是一本真正吸引我的书,所以我不是作为饭后的消食儿来读的,也不是无聊的时候随便翻翻的。而是在认真的窥探和揣摩一个人的一生,他给周围的人带去了什么影响,他又被附近的环境怎样熏陶。

    此文以他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名字来展开。

    杨百顺:   首先说杨百顺这个名字,更准确的讲应该叫杨不顺,纵观他的一生,虽渺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砂子,但也跌宕起伏。杨百顺这个名字是他父亲起的,他们弟兄三个分别叫百业,百顺,百利。估计应该是父亲希望他们百业顺利,但是事与愿违。在家的时候他不愿意随他爹卖豆腐,吆喝也吆喝不出来,还爱跟他爹顶嘴,因此挨了不少的打。后来有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还因为父亲的暗箱操作而夭折了。本想跟着老裴去学剃头的手艺,误打误撞做了屠夫,因一句抱怨话,导致师徒关系破裂,只得卷铺盖乱滚蛋。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碰到自己的同学,经同学的引荐,又干起了染布的行当。(同学情对于以后职位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猴子的失踪给他带来了灾祸。

    杨摩西:杨摩西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离开染布坊他只能回家,在家里窝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得出去干事儿,就准备去延津,路上碰到传教士老詹,又做了老詹的徒弟,他不是真心信主,只是希望借着这层关系在延津市找个活计。师傅老詹为人心善,虽然一辈子传教只收了八个徒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老詹收他为徒也有条件的,就是让他改个名字,叫杨摩西,因为摩西是宗教人物,曾经带领人们走出了苦难,老詹希望他也能成为那样的人。但是很遗憾,别说普度众生,他连自己都度不了。老詹给摩西找的是做竹具的事儿,他就跟着老板做事儿,但是他做竹具不认真,老是把竹子劈坏,最后他被辞掉了。(干任何事儿,都得专心和投入才能出成果)

    说来傻人有傻福,他正愁没事做,街市上有演戏的缺一个角儿,他顶替上了,当时市长正在观看,被打动了,所以他被选去了帮市长种菜。所以机遇很重要,而且这种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起来这个市长也不是啥好玩意儿,不琢磨政治,天天琢磨种菜捧戏子)。最后市长垮台了,他也跟着受牵连。(这就跟过去官员们站队一样,跟对了人,将来飞黄腾达,跟错了人默默无闻,甚至受牵连)

    吴摩西:这个名字说起来故事太多了,这里简要描述。他离开官府之前,被街上做馒头

  • 2019-11-12

  • 2022-03-12

  • 2022-01-18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1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3-01-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11-30

  • 2022-12-08

  • 2022-11-29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29

  • 2021-04-1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3-01-25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2-10-06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29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2024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