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2024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范文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推荐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

(共 274 篇)

  • 1、 孔子读后感2024范文1500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

  • 2、 《孔子观于吕梁》读后感1500字

    《孔子观于吕梁》原文如下: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n tu)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吕梁悬水四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 命也。

    译文如下:

    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看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动,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泳,以为他是因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他。谁知这个人游了几百步又出来了,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塘埂下漫步。

    孔子赶上去问他说:吕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动,刚才我看见你在水里面游,以为是有痛苦而想自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你。你出来后披着头发,一面走一面唱歌,我以为你是鬼怪。但仔细看你,仍然是人。请问游泳有道术吗?

    那人说:没有,我没有什么道术。我从这里的水的流势起步,顺着水有本性起伏,不知不觉就成功了。与漩涡一起进入水流的中心,与涌出的流水一起浮出水面,顺从水的流动方向而不另出已见,这就是我游泳的方法。

    孔子问:什么叫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顺着水的本性成长,不知不觉就成功了?

    那人说:我生在山区就安心住在山上,这就是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长在水边就安心住在水边,这就是顺着水的本性成长;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成功却成功了,这就是不知不觉的成功。

    吕梁在哪里呢?吕梁山,是中国山西省西部山脉。但本人第一次听说吕梁,是那个庄家吕梁。股市里的惊涛骇浪,比吕梁山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的环境更加恶劣。常有人说股票一赢二平七亏,足见股市盈利、生存之困难,但仍有吕梁、徐翔、李彪(可能是缠中说禅)等神话,他们摸透了股市运行的内在逻辑,获取了或者曾经获取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这些股市的冲浪者,是时代造就的人物。

    本文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的对话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3、 《孔子如来》读后感1500字

    《孔子如来》是鲍鹏山老师写的一本关于孔子思想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如孔子来的意思,并不是我们通常接触到的佛教的如来。鹏山教授的写作首先力求知识正确对史实尽可能作客观的叙述;其次力求价值观正确对是非尽可能作明确的判断。本书不少段落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体现了鲍教授清醒的头脑与独到的思辨。

    《孔子如来》共辑入七十多篇文章,是鲍教授三年多写作的结晶,在此我想节选几篇文章分享本书的思想观点。

    一、三思而不行

    三思而后行,许多人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对的。

    季文子是一个乡愿式的人物,极世故,极精于算计,算来算去,算到最后,总是为自己打算。岂止是他,任何一个人,祸福利害计较太深,总不能见义勇为。所以孔子说,再思,可矣。想得太多,人便退缩,长期以往,人便委琐。人一委琐,便不足观。

    最初一念之本心!因为最初一念的判断往往是价值判断,是善恶美丑判断!比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行窃,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一个犯罪行为,必须制止。但是,第二、第三反应呢?就很可能是:我制止他,我会不会受到伤害,我还是不管了吧?

    今天钱穆注《论语》,于此则下,注曰: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孔子为什么反对三思而后行?因为三思过后,正义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二、以直报怨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关于如何报怨,有三种选择:

    第一,以怨报怨;第二,以德报怨;第三,以直报怨。

    首先以怨报怨肯定要摒除的,其次,孔子不是说以德报怨不可以,他只是认为不应该提倡,针对某一件事和特定的一个人,如果他愿意,他是可以以德报怨的,并且能这样做还可能很可贵的。

    但孔子作为一个伦理学家,他要考虑的是伦理学的秩序与平衡:假如一个人做了坏事,我们提倡以恩惠来报答他,那么,另一个人做了好事,我们应该怎么报答他?

    结果是:以德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他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得到的社会或他人的报答是一样的:德。

    这实际就是打击好人,而怂恿坏人。

    一个人做坏事理应受惩罚,付出代价,这样才能让人不敢做坏事;一个人做了好事应该有好报,这才会鼓励人们做好事。社会就应当形成这样的风气和大环境。

    孔子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道德一旦极端化,不仅会取消自身,甚至会助纣为虐。所以,以德报怨看似道德,实际上起了不道德的作用,使不道德的人可以肆无忌惮,不用担心承担什么后果。

  • 4、 孔子读后感1500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

  • 5、 孔子传读后感5篇

    你知道读后感究竟是如何写的吗?当我们阅读完作品后,一起讨论时会变得更加自信。写下阅读后的感悟,可以更好地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经过搜索和整理,我们为大家呈上孔子传读后感。

    孔子传读后感(篇1)

    快乐的源泉——读书

    ——读《孔子传》有感

    王松慧

    “人要快乐,先要培养正当有益的爱好。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还能够让我们度过一些无聊寂寞的时光。很多快乐都需要他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却不需要,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这段激励人读书、好学的文字出自鲍鹏山老师的《孔子传》一书。这段话告诉我,要想时时刻刻快乐,就要坚持天天读书,做一个好学之人。这一点我要向孔子学习,他老人家最好学。好学,给他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快乐。尽管他学识渊博,仍不断完善自己,在他二十岁时,就成了“六艺”专家,成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了。孔子以他的学问,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有原因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有让别人尊敬的理由。孔子本来一无所有,到二十岁时,就得到国君的认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学问的水准。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都这么好学,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不去学习呢?

    孔子的好学还体现在他的“实事求是”,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老人家尽管已经很优秀了,但仍然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觉得不知道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向孔子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及时地向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给自己解惑。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耽误所有。

    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指出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正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印象最深的就是“损之又损之道”。他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一个人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这些东西有了未必就幸福。如果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我们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那就是真幸福。因

  • 6、 孔子传读后感15篇

    读书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当我们读完一本好书,内心会有太多感慨和思考。我们会为作者的才华和作品所展现的深刻内涵而感到折服。写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作品,从中受益良多。但如何在文章中表达内心的触动呢?在这篇关于“孔子传读后感”的文章中,编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写作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心中的答案。

    孔子传读后感(篇1)

    一个人是否高尚不在于他是否拥有英俊的外表,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情操与内在的自身修养。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进阶阶段,提升自己的境界。而圣人孔子,虽相貌奇丑无比,但他的精神境界令人瞩目。

    孔子自幼孤苦,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他接触到礼乐时,乐此不彼,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即使孔子在士族大家季氏的邀请中被拒后,仍是内心愉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青年的孔子受挫后并没有先责怪他人,而是立志温习学习的内容,继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所以他才能在三十岁时创立私学,与学生亦师亦友。

    步入中年的孔子的知识沉淀量更加丰富,他能巧妙的回答五花八门的问题。但他坚决不接触有关神鬼的话题——他认为若倾于神鬼,则国亡。孔子此时的言论最具有力量,他常常权衡所有的方面和利弊断言,例如他会考虑到人性和法律;同样,决断也要有分寸,要节制。五十岁的孔子被流放在国外,然而他并没有为此悲伤,反而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传承礼乐文化,铸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孔子的思想隐隐告诫我们,要避人不避世。即使厌倦了世俗的一切,也要默默奉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也是每个人的天命。

    孔子随岁月逐渐衰老,生活的`经历也更加丰富。他能笑对别人的任何言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冷静分析,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人云亦云。孔子曾道:“所谓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只有二字——忠和恕。忠乃对君子忠诚;恕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而此时的孔子内心自由,又有自身的行为约束……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不断提升自己。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他磨练自己的情操呢?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得愤怒;其次,应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最后要学会融会贯通,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巧变力,才能遇到任何困难时迎刃而解。读后感·与此同时,也要抓住所谓礼的中心——“忠”和“恕”,忠君子,恕他人,

  • 7、 孔子传读后感集锦5篇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作品令我感慨居多,在写读后感时,应该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你有没有为了写作品读后感而收集过相关资料呢?你不妨看看孔子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孔子传读后感 篇1

    也许很少有哪一本书像《孔子传》这样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孔子的形象,谦和敦厚而又聪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如天一般刚健进取,如水一般真诚明澈能照万物,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大爱与小爱

    孔子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为了把孔子培养成一个人才,忍辱负重带少年孔子到曲阜求学,最终劳累而死。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人生却因为对母亲的爱而显得更加厚重和深沉。为了帮母亲分忧,孔子去作吹鼓手,靠为有丧事的人家吹奏哀乐挣一些干肉。看到这些,孔子的母亲却很担心,她怕孔子因此分心,动摇的学习的志向,耽误了学业,无法成为一个君子。她带孔子向当时鲁国非常有学问的左太史求学,左太史要孔子发誓立志于学,为了学习可以放下其他一切,包括挣干肉。孔子却放不下自己的母亲。“丘儿,拜师”母亲的声音充满关切而坚定,仅此一句话,孔子凭着对母亲无限的爱与信任,依左太史的要求发誓了。

    君子,代表有德行、有学问又代表高贵,还代表丰满的人生,那时学问与生命还没有割裂。因此立志于学也就是立志修养自己的德行和学问并以之为天下苍生带来幸福。爱母亲还是爱天下,这是摆在少年孔子面前的艰难的抉择。如果没有母亲的爱与远见,孔子的一生能成为一个孝子,却无法成为一代圣贤、流传两千年多年的文明的塑造者。母亲的爱是成全。孔子的爱则是顺应了母亲的心,割舍了亲情的小爱,存养了对天地苍生的大爱和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

    立志于学

    孔子幼年时就喜欢摆弄礼器,似乎显示出不凡的预兆,然而他真正明白学问的意义却是从了解对残酷现实的认识,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开始的。鲁国大夫专权,三桓把持朝政,已有四代。到孔子少年的时候,三桓逼昭公废掉中军,将兵权和赋税都交给三桓。国人议论纷纷,有人指责三桓,有人说三桓的能力强过鲁昭公,治理鲁国也很好,有人说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要挽救这个局面恐怕只有圣人出世才行了。这种种的议论,少年的孔子全都记在心里,一颗悲悯天下苍生、向往真理和正义的心被残酷的现实所刺痛,他不知不觉也去思量拯救天下苍生的良方。他鼓起勇

  • 8、 电影《孔子》观后感1500字

    电影《孔子》观后感

    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7点在魏老师陪同下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强大的教育性质的电影 《孔子》 说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位历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据,各国战乱时期,孔子的历史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多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礼节仁和,能让我记住很多故事精彩情节,但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非常好团队文法、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和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但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因为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因为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和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因为他的正义和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 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 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可以从电影《孔子》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现代管理的很多办法

  • 9、 《孔子传》观后感300字

    《孔子传》观后感 趁过年放假之际,马不停蹄地重看《孔子传》。再次看得泪花流,再次深受洗礼。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但偏偏凡夫都想我尊你卑,所以都自私自利啊,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破坏啊。从头至尾,无非就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夫子的君子之腹啊!!不,不是君子之腹,是圣人之腹!! 通篇看下来,确实能完全懂夫子的人只有颜回。而夫子之道的高深确实也不能怪世人难懂,同是夫子的弟子,都有不能解其深意的啊。如冉求一样,开始我感到他比其他弟子更能理解夫子的大道,然而从后来的田赋税收一事看出,他其实并未得夫子真意,反而看问题看得不够深远了。 所有一切人皆只想自身的利益,这就是夫子之大道无法推行之根本。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且不是一两代人能完成的事情。但我相信夫子的理想最终还是将由我们华夏子孙来实现。人类已经历经够了小人的自私翻演的历史,是时候走向天下大同了。 老和尚常说的是不是真学佛,为众生就是真学佛,为自己就还是搞六道轮回。 什么是道,说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凡事不为自己的利益,只想他人好。说难就是这么难,难在世间能有几人真正做到! 试想自己一身瓦裂也都全是惭愧啊!
  • 10、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_《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

  • 2019-11-02

  • 2019-11-08

  • 2023-01-12

  • 2019-10-11

  • 2023-01-17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2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1-11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
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2024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孔子传1500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