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 > 地图 >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2024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范文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相关栏目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热门栏目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推荐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

(共 1993 篇)

  • 1、 《小鲍庄》读后感

    《小鲍庄》读后感

    唐山四十九中尹璐

    假期一位老师向我推荐了王安忆的《小鲍庄》这本书,这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在小说中,小男孩捞渣可谓是“仁义”之乡“仁义”精神的体现者。他生下来就让人看着“仁义”,以“亲热人、恬静人”的“仁义”之相博得大人们的厚爱;他以“仁义”之心感化了对他天生不满的鲍五爷,以“仁义”之行吸引与折服了周围的孩童,同时,以“仁义”获得了“三好学生”奖状;最后,又以“仁义”的牺牲,获得了英雄的美称,得到了“永垂不朽”的留名。

    故事的转折在于涝渣的死,他的死成全了鲍仁文的文学梦,成全了拾来和二婶的生活,成全了文化子和小翠子的爱情……好像小鲍庄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随着涝渣的死有了转机。这个转机是随着那种封闭的生活状态的打破而来,虽然打破这种状态的代价是有些残酷的,但作者却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认同:涝渣是故事里像精灵一样的人物,从一开始作者就给他蒙上了一种带着宿命意味的传承色彩,他身上那与生俱来的仁义道德成为小鲍庄精神内涵的一种集中体现。

    也许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希冀。这样的“仁义”感天动地,这样的“仁义”让人心酸,这样的“仁义”读来心疼,这样的“仁义”读来让人敬畏......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相信并努力做一个真正仁义之人。

    暑假九寨发生七级地震,多少仁爱之人不顾生死奔赴前线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我对四川有特殊的情感,当即给身处当地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朋友安然无恙,曾是九寨沟形象大使的她因照看孩子不能及时赶到现场,但她不能安心在家,马上动员所有亲朋好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灾区做力所能及之事。

    越是遇到大灾大难,我们就愈团结,因为我们身边多的是真正仁义之人。

  • 2、 鲍鹏山说论语读后感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鲍鹏山说论语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鲍鹏山说论语读后感1

    《论语》中有一句话我甚为喜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的原句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在人与人关系中体现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在人与人关系中体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们遇见不会做的事情想做的时候,总会要求自己的父母去完成,然而当父母没有办好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责怪。总是责怪父母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好。

    再向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脾气很暴躁,整天都喜欢生气,怨天尤人。后来有一天,父亲对小男孩说,从今天开始,你每生一次气就在墙上顶一颗钉子,只要保持一天不生气,就拔下一颗钉。一开始,墙上钉了好多钉子,后来渐渐地,男孩开始克制自己的情绪,每天拔一颗钉,一颗两颗……,钉子终于拔光了,男孩也逐渐变得开朗了。

    鲍鹏山说论语读后感2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

  • 3、 《鲍比如何说》系列读后感300字

    鲍比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他想穿红衬衫,可妈妈不让他穿,还洗掉了。

    鲍比非常生气,于是布鲁克星球的小精灵来了,他是淘气包和聪明兔。淘气包告诉鲍比的方法是用暴力行为,而出聪明兔是非暴力行为,她让鲍比和妈妈好好沟通。妈妈不但没有生气,还想办法让衣服弄干。还有一次,鲍比因为搬家去了新学校,可是学校里的同学都嘲笑鲍比的名字,鲍比非常伤心生气。淘气包的方法是,然后他就不要去学校了,聪明兔却是用幽默的方法来化解这个难题。只要你讲个笑话,同学们便会与你交朋友。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难题,不应该用暴力的行为去解决,而是用你的语言去与他人沟通。沟通是最好的办法,沟通的解决一切难题,会沟通是高情商的表现。我们应该从小就学习适当的沟通,对难题有一个适当的见解。

  • 4、 《鲍威尔传》读后感

    《鲍威尔传》读后感

    《鲍威尔传》读后感第2页

  • 5、 《草莓山》读后感300字

    暑假,在妈妈的强烈推荐下,我读了《草莓山》。

    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艾丽的爸爸终于找到了工作,一家要搬去斯坦福了。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最好的朋友露蒂对于艾丽来说真是件伤心的事,不过,当她得知新家位于一条叫草莓山的街上时,艾丽心中的不安似乎消退了,这个神奇的街名带给她无尽的遐想。在斯坦福,艾丽认识了新朋友玛莎,结识了富家千金辛西娅,平静的生活不时漾起小小的涟漪,有温馨也有伤感,但最重要的是,艾丽通过帮米米提高阅读水平,才明白什么是值得珍惜的友谊。

    读完这本书,我也明白:生活中,一个真正的朋友,是不分富贵,也不分远近的,更不分成绩的优秀与否,做朋友就应该向主人公艾丽和米米一样,真心,诚心,兼顾责任。

  • 6、 《孔子好学不倦》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

    我被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已60岁了,还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来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还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曲子的精髓和作曲人的个性、精神等。

    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羞愧万分。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难题,苦思冥想、抓头挠耳,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我突然想起参考书上有这题的答案,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不懂装懂地把答案抄下来,并交给了老师。下午,作业发下来,全班就我一个人做对,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夸我聪明,全班学生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可是,现在翻开本子一看,优秀上好像多了一个小黑点。这小黑点好像在问我:“你懂了吗?”我越想越觉得难受。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又想起这件事。它提醒我,作为一名班长,在班里要起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难题要虚心向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 7、 《孔子拜师》读后感300字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求学的故事。

    曲阜和洛阳相距几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虽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的大学问家了,但他认为学无止境,他不离老子左右,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又增长了许多新的学问。

    通过这篇课文我体会到,孔子有伟大的精神和品行。为了学习,他非常执着、不放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而且他在学习方面永不满足,不懈求索新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啊!由此,我想到了我在学习方面与孔子的差距,我学习有时怕苦、怕累、贪玩、不认真、不虚心,爸爸妈妈给我指出的错误,不能认真对待,认真改正。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像一盏明灯,它为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孔子那样,勤奋努力,虚心好学!

  • 8、 读《鲍鹏山讲述彭玉麟》有感1200字

    聚英雄精神于一身,集英雄内涵于心灵。——题记

    书中所论序的彭玉麟,字血琴,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湘军水是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还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位皇帝的贤臣。他的梅代表作品《墨梅图少有着》“前机多为因遁误,后悔皆以决断迟“的感叹。他的“梅”正是其人格的体现,他虽与我们相隔千年,但他的灵魂亦随着梅沁人心扉的香气穿越时空隧道来与我们相遇,久久不肯褪去。彭玉麟正与他所画的梅一样,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之震撼。

    首先,信之约——不可违。以诚待人是多么崇高的事,无论事大还是事小,请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小事做起,才是体现诚信的高贵品质。就如《陈太丘与友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人因不守信而被元方臭说一通,无以言对。想必日后将无颜见到陈太丘与元方。诚信这个东西就像一个包袱,若你背起它,也许你会感到背上重了很多,但是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过得好充实,很有意义;若你放下它,也许你会觉得轻松了很多,但你的人生是多么的累。就像近代杰出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其次,情之路——不可蔑。“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其真实的写照,这种爱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生如此短暂,生命如此宝贵,不要让一切都成为遗憾,当回首时,看到“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场景大概会触景生情。而现在,追求情感要像蜜蜂一样勤劳,采很多的花,才能酿出蜜来。“两情若在长久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我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后,孝之道——不可逆。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别人可能会背叛你,但父母总是你哭诉的对象,是你终身的指南针。我想在彭玉麟答应母亲所谓逼婚的情景,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而他,却只能含着泪默默地想着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头,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想想现在的青年大多存在判逆心理,让多少父母操碎了心,也换不回孩子那远去的船支。

    最后,国之事——不可误。“士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彭玉麟高龄时,还不弃投官,使我有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叹。试想:与之比起来,我们正是风华茂盛的青春时刻,为何不替国家和民族想一想,看一看

  • 9、 《兔儿山》读后感300字

    这一个月,我看了一本书,叫做兔儿山。

    这本书的人物有:小兔子乔奇,兔子爸爸,兔子妈妈,还有小乔奇的朋友小田鼠......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兔儿山》为我们讲的是一本关于友爱,关于奉献,关于期望的故事。兔儿山的小动物是善良的,它们有文质彬彬的兔子老爸,有处处为人着想的兔子老妈,还有聪明伶俐的田鼠威利和小兔子乔奇。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存方式,它们有着跟人类一样的亲情和友情。兔子老妈忧心忡忡,老叔公不信任任何人类。因为兔儿山的小动物们一度因为人类的懒惰与吝啬,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它们依旧乐观。小兔子叔公曾经告诉过小兔子乔奇,任何糟糕的事总会过去的,新家人的到来会带来新的开端。当听说有新家人要搬来时,他们欢呼,它们雀跃,期待着一切会变得美好......

    我知道了,我们做人要勤快,大方,不能像兔儿山那本书里写的人类那样,懒惰又吝啬。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道理,同时也很好看,希望大家有时间都看看这本书,小乔奇,威利,兔子妈妈,兔子爸爸,在书里等着你们去看呢。

  • 10、 《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

    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欢迎阅读!

    《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一)

    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觉得非常好,就想把它写下来和伙伴们分享。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二)

    我读了孔子学琴这篇文章,深深被他的学习精神振奋了。

    故事内容:古时候师襄子以抚琴名扬天下,孔子也想学琴,于是前去求教。

    师襄子就教孔子一支乐曲,却没告诉他是什么曲名。孔子每天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珠,一连10天就练这支曲子,直至完全娴熟,但他还是不满足。

    孔子仍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这支曲子。过了些日子,师襄子听孔子弹凑的曲子越来越圆润,想让他换其他曲子,孔子却说:老师,我还没领会曲子里的思想呢!

    孔子继续不停的练,琴声激扬而又深沉,意境有宇宙太空之浩大。孔子终于领会了曲子的神韵了。

    孔子连练首曲子越来越投入,他终于看见了他要寻找的东西。他兴奋极了,他不就是周文王吗?除了他之外还有谁能普出这样的曲子啊!

    他的师傅听了他的这番话,也兴奋的叫起来:这曲子就叫《文王操》呀!

    读后感想:孔子不愧是中国古代的圣贤,是我们后人做人做事的典范。他学而不厌的精神教育我们,学习知识要精益求精,不怕辛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11-11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3-04-10

  • 2023-05-29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6-1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04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3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
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2024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孔子传鲍鹏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