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1 来源:互联网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智慧》读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孔子智慧读后感


孔子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孔子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汇总8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汇总8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1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2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3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4

我读了《孔子的智慧》后,觉得他老人家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始终有一种处乱不惊的心态,有一种纯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充满嘈杂纷乱,我们能否在社会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获得了些许启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心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学习方法。我们换个角度,把它理解为我们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练习,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我们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然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普通员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即使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充满重复单调,我们要经常学习,不断练习,如果是喜欢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需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的继续发挥自己工作的特长,有的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孙的天伦,这当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整天宅在家里,如果要寻找快乐,还是得发现自己愿意去学而时习之的事情。我想,这是孔子对待工作的态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自己的很多烦恼从此滋生不断。也许这有些道家不求上进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5

寒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6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7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8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_《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000字8篇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孔子智慧读后感”。

书籍是我们深入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可以让人对真正的作品更感兴趣,读后感写出我们因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你是否能写好作品读后感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1)

寒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2)

我读了《孔子的智慧》后,觉得他老人家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始终有一种处乱不惊的心态,有一种纯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充满嘈杂纷乱,我们能否在社会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获得了些许启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心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学习方法。我们换个角度,把它理解为我们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练习,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我们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然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普通员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即使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充满重复单调,我们要经常学习,不断练习,如果是喜欢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需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的继续发挥自己工作的特长,有的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孙的天伦,这当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整天宅在家里,如果要寻找快乐,还是得发现自己愿意去学而时习之的事情。我想,这是孔子对待工作的态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自己的很多烦恼从此滋生不断。也许这有些道家不求上进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3)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4)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5)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6)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7)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8)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导语:《孔子的故事》的作者是李长之,作品通过写孔子的生平和发展教育的经历,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的抬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供各位参阅。

篇一:《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这本《孔子的故事》就记录了他的一生。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

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3000多名学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如果谁有知识,谁哪里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篇二:《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春秋时期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他的言行举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故事》讲了一系列关于孔子的事迹,它告诉我们,学习的魅力,带领我们一同感悟圣人传给我们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对他的学生的教育中,对于学习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诉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同进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而这种快乐,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因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反复的学习是为了便于熟练的掌握,不懂就问,可以提高知识水平。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就更应该要认真学习,熟练的掌握,它不仅能够充实自己,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圣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礼”。崇高的道德思想,是从古至今君子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互相关爱、互相包容,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是个美好的乐园。

本书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充实。用道德充实自己,用知识填充自己,有抱负、有追求,积极向上,既使早早的就离世了,那么他也就无憾了。

现在,美味可口的家肴,令我们情不自禁;琳琅满目的衣物,更使我们留恋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现在,我们更加需要用知识来填满自己,用道德来包裹自己。

篇三:《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是啊!书是人类的朋友,书能使人进步,书能使人获得乐趣,书能使人获得知识。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孔子的故事》。

这是孔子一生所经历的事,写成了一本书,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后人虽然评论孔子过于执着,但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意义,当礼道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时候,严酷的刑法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这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当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

平时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伤害了别人。孔子他就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才不会用心计得到那东西。对于他来说,那是不正当的来的东西。以后我们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东西虚有的外表所诱惑!

孔子一生经历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经历了这么多,孔子才会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影响至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的人格。树立了榜样,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

篇四:《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负您的希望。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我懂得了许多 ……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不论身处何方。有一次他被妈妈送到爷爷家,仅仅在爷爷家停留了短暂的几年时间,他就一口气读完了爷爷的所有藏书,懂得的知识甚至已经超过了爷爷。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不骄傲自满,低下头来听从别人教诲的精神。我平时总很自大,不愿意听从别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正是因为骄傲自大,所以犯了不少错误,但通过读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要像孔子一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不仅如此,孔子还有股子坚毅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呢?常常看书只看一会儿就睡着了的,孔子的学习态度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不能再这样了,我要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钻劲,只有肯钻研才能更好的运用学习的知识,才能更优秀。

孔子还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不论贵贱,见了都会先行礼。尽管孔子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但他还是俯下身来关心人民。他没有现在的某些当官的那么傲气十足,而是体恤民情,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管孔子做的事有许多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以后也要多多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孔子就是以这些好品质才受到了人们的敬仰,我也十分佩服孔子,佩服他的虚心,佩服他的坚毅顽强,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改变了很多,我以后要多多向孔子学习,将他的好品质发扬光大!

篇五:《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一本书上,我终于“接触”到了孔子。

有句话说得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学习,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这样,在能做到心中有数。反过来说,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识,总有一天,连思考的能力也会退化的。

虽说孔子年轻时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骄傲,非常谦虚。有一次,一位百姓问孔子:“你这么渊博,你会的玩意儿简直让我们叫不上名来!”孔子听后,便有礼貌的说:“我会什么呀,我只不过会驾车罢了。”原来当时有六种本领:礼节、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这些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在这六种本领里面,驾车是被认为最底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孔子小时候也很爱读书,有一次,城里的人让读书人去给皇帝的儿子念书,孔子激动不已,马上去报名,这些人冷漠的对孔子说:“你一个小毛孩儿,又不是什么名人,有不出名。跑来这儿干什么呀?快走快走!”这些话让孔子很愤怒,同时也激发了孔子,他每天更加发奋读书,吃饭、睡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终于,孔子快成年了的时候,渐渐有了名气,也有人找他拜师了。

虽然孔子已经死了几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却对我们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我们要学习孔子这种精神! 在课堂上我要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点好成绩就骄傲自满,而应该学会谦虚,毛泽东爷爷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要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好学的孔子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好学的孔子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好学的孔子读后感【篇1】

当你功成名就时,你会拜师求学么?当你在求学过程中遇到艰难险阻时,你会下去么?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不耻下问么?我想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那个人就是大思想家。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拜师》,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多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了,但他还要拜老子为师。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老子,跟他勤奋。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孔子的品质深深感动了,他是那么的谦虚好学,不像现在的很多人,一旦成名,就自满,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他不但谦虚,还有很强的毅力,在求学途中,经过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遇到迎难而上。孔子是多么好学呀!每天不离左右,有不懂的问题不耻下问,他所做的一切不得不让人佩服。

与孔子相比,我简直太没毅力了,以前,我看见别人跳舞,就让妈妈给我报了名,可是练到四级时,有一个动作怎么练都练不好,于是我就让妈妈给我退了,现在见到我们在上跳舞,我是既羡慕又,以前没下去。

从此以后,我要改掉缺乏毅力的毛病,向孔子,也做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

好学的孔子读后感【篇2】

当你功成名就时,你会拜师求学么?当你在求学过程中遇到艰难险阻时,你会坚持下去么?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不耻下问么?我想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那个人就是大思想家孔子。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孔子拜师》,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多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要拜老子为师。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老子,跟他勤奋学习。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孔子的品质深深感动了,他是那么的谦虚好学,不像现在的很多人,一旦成名,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生活。他不但谦虚,还有很强的毅力,在求学途中,经过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孔子是多么好学呀!每天不离老师左右,有不懂的问题不耻下问,他所做的一切不得不让人佩服。

与孔子相比,我简直太没毅力了,以前,我看见别人跳舞,就让妈妈给我报了名,可是练到四级时,有一个动作怎么练都练不好,于是我就让妈妈给我退了,现在见到我朋友们在舞台上跳舞,我是既羡慕又后悔,以前没坚持下去。

从此以后,我要改掉缺乏毅力的毛病,向孔子学习,也做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

好学的孔子读后感【篇3】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具有着全球性的影响。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学的孔子。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学的孔子,他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一、孔子如何成为好学的?

好学是孔子立身之本,也是他创立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础。孔子自幼爱读书,九岁时就开始学习《诗经》、《书经》等典籍,十七岁时已掌握了《春秋》等史书。孔子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他思考自己的经历,总结自己的感悟,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孔子不仅是一位文化大师,更是一位实践家。

二、孔子的学习方法

孔子的学习方法是很特别的,他不仅善于思考自己的经历,还善于利用他人的经验教训。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仅善于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而且也善于从身边的人中学习。他尊重他人的智慧,因此能够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他重视实践,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首先,我们应像孔子一样好学,永远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其次,我们要像孔子一样,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孔子从不限制自己的知识范围,他尊重他人的智慧,因此能够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最后,我们应像孔子一样注重实践和创新。孔子的学习方法不仅局限于理论阐述,还注重实践和创新。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将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和教义在当代世界依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好学,尊重他人的智慧,注重实践和创新,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格的赞颂。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

孔子如此博学多才,与他谦虚好问的美德是分不开的。他曾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不要装懂,不懂就问才是最聪明的。当孔子遇到一丝困难,他就会不放过一切的向他人请教。正是对学习的这种态度,才促使孔子的知识能够更加渊博!而我正是缺乏这种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不懂一个问题则是埋在心里,过去了就过去了。到头来,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养成了这种对于知识随随便便的坏毛病,遇到的麻烦事儿可就多喽!就说解方程吧,方程倒是解对了,可最后,解忘记写了,白白扣了一分,原本的一百分变成了九十九。

孔子为人的谦逊是我无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一点儿不错,每过一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黄老师受这句名言的启发,在我们班开展了吾日三省的活动,让我们全班同学每天都反思自己。

孔子的谦虚、好学、善良使我十分敬佩。而《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启发了我,使我永生难忘!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一书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的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比骄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主要来自于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孔子曾说过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是聪明。孔子就是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是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他取得了成绩后,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孔子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是我这个与他相隔2500多年的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启迪。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问题不善于问,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粗心的毛病,粗心也常使我深受其害,因为它,我失去了很多的满分的机会,丢三落四,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例如,把太阳写成大阳,把996写成699,把生鸡蛋当成熟鸡蛋,不过现在好在读了《孔子的故事》使我学会了不耻下问。

孔子之所以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都来自与他勤学苦读。孔子虽出身贫寒,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他过早的就担当起拉生活的重担,然而他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更加刻苦的学习。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坚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孔子终于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从孔子勤学苦读的一生中体会到: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奋努力,那麽压力就会变成动力。

《孔子》读后感


《孔子》读后感

文/曹荣茂

经典句段:子路也问道:老师,大家都说学习有很多乐趣,我似乎不能体会,大概是学不会他们的东西吧?

孔子对他说:从知识中发现乐趣并喜欢上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用木瓢去装树叶上滴下的露水一样,一滴一滴地盛满了,一口喝下去,才能品尝到它的甘甜!仲由你的起步比其他人要晚,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学习要在生活中随时学,学了随时反省随时复习,要有恒心,不怕寂寞,当你学业有成的时候,就会感到内心真正的快乐了。

读后心得:孔子只所以成为圣人,大家的榜样,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1、有一个good mother。孔子的妈妈是颜徵在,为了辅导孔子30多岁就去世了。孔子的妈妈从小就教孔子周礼,又让孔子拜老子为师,为孔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有一个好家长,好父母也很重要。我妈妈就给我报了一堆辅导班,希望我考个好初中,好大学。毕竟父母望子成龙吗,我也会好好学习的。

2、人不知而不愠。孔子学有所成以后,想要参加季平子举办的飨宴,但是被季氏家臣阳虎请了出去,孔子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离开了,孔子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气度也是值得学习的。我遭爱了委屈,肯定会发火,一次,我上课没说话,老师硬说我说了,当时我特别讨厌那个老师,其实我完全没必要生气,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心平气和才是正道。所以人不知而不愠才是要努力的方向,这又让我想起了但丁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3、学就学好。孔子曾经和别人学习音乐,同一首歌学了好长时间,并不是他不会,而是要寻找其精髓。学完以后,弹的比他老师都好。我们也要这样学才有效果,不能样样都学,样样稀松,跟鼯鼠一样。我认为学就认真学,学好一技之长。

4、渴望知识,孔门立雪。孔子小时候在他外公家学习,一次,他有不会的地方,想去问外公,可外公正在睡觉,他就在院子里等着,外面天寒地冻,孔子就跑步让自己暖和,一直等到外公醒来,孔子这种好学的精神也成就了他。我们也应该这样虚心好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5、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知礼,想实现天下大同,当然这不现实,孔子还是去做了,孔子就这么执着,努力改变着当时混乱不堪的局面。我们也一样,只要是对的就去做。有一次过红绿灯,其他人都跟箭一样的飞了出去,协警阿姨在后面喊:别闯红灯。 可是没人听她的,其中一个还不屑地扭头看了她一眼,她能改变当时的风气吗?很难,但她还是做了,这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孔子最可贵的地方。

孔子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孔子论语的读后感,欢迎参考!

孔子论语的读后感一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 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 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

孔子论语的读后感二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智慧的种子收获智慧果.读后感》


很久以前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同到圣人那去寻求智慧,圣人听了,便给他们一颗荞麦,和一颗燕麦。圣人对他们说:这是两颗智慧种子你们把它种在土里,到了明年秋天,它就会结出智慧果,只要吃了它,就会变得有智慧了。

那时候的人未种过地圣人也没说。回去的路上富人心想:把种子种到地里经过一年才能吃到智慧果,于是富人对穷人说:朋友请你代劳一起种下吧。明年你给我分点就好了。

穷人回到家里,也不知道怎么种地,他想了想把乡亲们都叫来想办法,把圣人的话告诉了乡亲们,想着想着终于想出来了最早用木头做出来的犁把土翻开把种子种上。过了几天禾苗上盖满了杂草,人们又开始除草把杂草堆在地里,又过了几天人们又学会了施肥。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劳作,就这样穷人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富人只不过每年让穷人分给他点智慧果,而他的知识还是那么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努力付出劳动。而不能不劳而获。

就像我们骑自行车,我小时候看见别人骑自车,觉得很简单,但是在我骑的时候,却一直摔倒,妈妈告诉我应该先学,学会了以后还要经常练习,这样你才能学会自行车。我想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劳动,这样你才能做好你做的事情。

记得我们一年级有一次小考的时候,我觉得小考很简单就没有认真复习,结果考试成绩下来,我考得很不好。通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就要平时付出努力、考试前还要认真复习,这样你才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孔子的洒脱》


:《孔子的洒脱》

作者:周国平

[随感]

1.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书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也正对我的胃口。

随感:作者希望读书就能像读作者的闲谈一样,轻松愉快地读,这样读不仅能简单地读完书,也能体会到更多关于作者的东西。

2. 近来我也翻阅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后文中找到的证点:)

(1)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随感:孔子的看法,其实是与后人不太一样的,而这两方面,作者用“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代表,作者认识到了孔子对这一点的洒脱。

(2)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

随感:孔子认为很独到,而此论一出,很多人讥他博学而无专长,他却很坦然: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说明孔子对自己见解的洒脱!

(3)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

随感:孔子的洒脱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不论从人生、道德、价值、还是求学,都是不拘一格的!孔子是个通情达理又道理至深、是仁道的君子。也如作者所说,孔子的洒脱也是独到的,他综合了对世人的理解,找到了真理,在《论语》中一一展现出来。

3. 也许孔子也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又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也不洒脱呢?随感:作者钦佩孔子的那份洒脱,钦佩这位哲学家的洒脱,作者说他是够格的哲学家,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在这句话里包含了作者深深的赞美,让孔子的洒脱得到完美的诠释。


关于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被围困在匡城时,照样抚琴唱歌。子路请教他为何不害怕,他说了四种勇敢。他说:“在消遣行动不避开蛟龙,这是渔夫之勇;在陆地上行走不避开猛虎和野牛,这是猎人之勇;刀刃在眼前交错,却能视死如生,这是烈士之勇;知道穷困有命数,通达有时运,大难临头而不畏惧,这是圣人之勇。”

虽然是四个勇敢,但却有几个道理。人生在世,难免有点不顺,应该如何面对?我认为应该向上面四条那样。我们也要一样,在任何事前要勇敢,要自信。认为自己能过得去的。

孔子这几句话,虽然少,但却能教导我,遇到困难要勇敢自信!

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心里想着可以!就一定可以。

孔子读后感


孔子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孔子》这部电影。

孔子,姓孔,名丘,山东曲阜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一开始只是一个中都大夫,后来因为鲁君知道孔子把他管理的地方治理的很好,所以就提拔他做了大司寇。当时的相国季氏家族的季平子死了,他生前要求把他喜欢的人给他陪葬。其中有个小家奴跑了,被孔子收留。第二天上朝,季平子的大将公孙纽对孔子说:季相国生前要求我们把他最亲近的人给他陪葬,这小家伙应该还给我。孔子微微一笑,说:将军是季相国最亲近的人吗?公孙纽说:是呀!孔子点点头笑着说:那就请跟着季相国去吧!公孙纽气得鞋子都掉了。看了这里,我哈哈大笑。

有一次,齐景公听说鲁国重用了孔子,就想找机会把孔子和鲁君围困在山谷里。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孔子先派出十辆先锋战车在齐军前叫阵,再让自己的弟子用一百辆牛车在山后呐喊助威,吓得齐军马上就撤退了。更为厉害的是,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汶上三城。孔子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啊!

后来孔子被迫来到了卫国。君夫人接见了孔子,但是孔子觉得卫国局势不好,所以离开了。孔子带着众弟子来打菜国的时候,接到要冉由去解曲阜之围得消息。孔子让冉由先去,自己带着众弟子过一些时日再走。在路途中,孔子失去了颜回和子路。几年之后,孔子回到了故乡曲阜,写下了《春秋》这部书,然后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三岁。

这部电影把孔子的一生表现到了银幕上,我们要向孔子学习。

孔子读后感范文二

很早就想深刻了解这位影响中国文化,或者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文化基调的先哲。他创立了儒家文化,他开辟了贫民教育时代,更是弘扬了周礼,强调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尽管在政治上他没有太大作为,但在教育和文化思想上,他给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当今世界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威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就说明这点。一直想抽点时间把他咀嚼一遍,可直到毕业前夕才看完,慨叹孔子的一生,慨叹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以追求周礼治天下的愿望,慨叹他有教无类的思想,慨叹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仪观念。要慨叹的太多太多

孔子,字孔丘(前551-前479)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人也无法比肩的。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实际上是个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物。说他平凡是说他出生于春秋时代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贫苦,为了糊口,他曾做过一些上流社会所不齿的下贱工作,他也曾因为处境的贫寒而被鲁国的大贵族们拒之门外,遭到凌辱。在那个礼乐征伐自大王出转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向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最后转向礼乐征伐自陪臣出混乱局面,像孔子这样尊礼的人必然不能让当时掌权的大夫欢迎,所以孔子的一生政治生涯异常不顺,可以说是无所建树。

吾十五而志于学可以说孔子明白学习之道还是比较早的,估计我二十五才能志于学,从那时起孔子开始潜心学礼,早年的孔子就追求对周礼的把握,每每醒来恐己周礼不足,足以看出孔子对礼的重视。三十岁前孔子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大约在三十岁左右,他的学问才渐渐被社会所接受,声名也逐渐远播,但是他任然是个手无寸权的教书先生。直到51岁时,他才时来运转,登上了鲁国政坛,由中都宰、小司空而做到大司寇,并且摄相事。可正当他准备一展政治才华、进行理想中的社会改造工程之际,由于他触犯了鲁国大贵族的既得利益而被无情的赶下了鲁国的政坛,短短三年政治生涯就像滑过夜空的流星那样转瞬即逝了。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自我放逐式的漂泊生活。他带着一群弟子,到处宣扬她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国度。他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多次出入卫国,被逐于宋国,困于陈、蔡之间,徘徊于楚国的边陲,可谓历尽坎坷,四处碰壁,却始终没有能够实现他的夙愿。最后不得不以68岁的高龄重返故土鲁国。

回国后,他被尊为国老,但也无非是贵族政治花瓶中的摆设而已。73岁时,这位老人在寂寞中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平凡的一生。

孔子毕生做出的最突出贡献要数他为抢救濒于灭绝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种优秀文化都必须建立在独特的文化基石上,基督教文化之《圣经》、犹太文化之《旧约》、佛教文化之《佛经》、伊斯兰文化之《古兰经》等都有力的证明了这个结论。因此,如果中华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石,那么中国文化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文化基石就是人所共知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它承载这中华民族文化最古老的信息,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那世世代代都汲取那里面的营养,并且结出令世界惊诧的累累文化硕果。而这些古老而宝贵的典籍正是孔子以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精神、用毕生的精力从那个动乱的岁月中抢救出来的名族文化瑰宝。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感谢孔子。

一句话总结孔子:伟大的教育家、保守的思想家、失败的政治家。

关于孔子论语的读后感


篇一:关于孔子论语的读后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准则。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了。书中有这样几大部分: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这些篇目中的言论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读到这里我脑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故事《纸上谈兵》。故事的主人公赵括把兵法背的滚瓜烂熟,谈起打仗,他父亲是赵国有名的大将都说不过他。可赵王让他去带兵打仗,他却不会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结果误国误民,惨死在战场上。这又让我明白了:我们既要成为好学之人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做个会学之人,活学活用,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也希望同学们有空来读一读这本书,体味经典,对话圣贤,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带你走向不远处的辉煌!

篇二:关于孔子论语的读后感

《八佾》是论语的第三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表达了孔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对于典型的破坏周记的事件,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孔子在这里还说到君子无所争即便要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但也要发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

在思想教育方面,加强做人道理的教育,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巧言乱德等等。孔子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在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形成完善的人格。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凝练教师人格力量,成才德为首,树德先树人。孔子提出的完人标准和发展模式,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无疑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言的召唤。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经历了无数朝代变迁,却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生生不息,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典范。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例如,对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强调的是人人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因材施教的理论,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好学敏求,不耻下问,学思结合,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当然孔夫子还提到与人交往应当有气度。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许我成为她的朋友?虽然时代早已不同,但是我们在交友上要切切、偲偲这一点上还是想同的。

篇三:关于孔子论语的读后感

小时候,我们大家都学过《论语》十则。虽然叫十则,但是《论语》可不光十则。他总共有二十篇,它的作者就是伟大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就是孔子的代表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这一篇主要是阐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利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而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而《论语》的第二篇主要是讲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这一篇里,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孔子还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篇里面提到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论语让我知道了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能扩大我的知识面,如果每天都能做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且用心体会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那么,我就能不断进步了。知识积累丰富了,那么学习就能进步了。

喜欢《《孔子的智慧》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