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互联网

孔子智慧读后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孔子智慧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孔子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隆。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汇总8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汇总8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1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2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3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4

我读了《孔子的智慧》后,觉得他老人家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始终有一种处乱不惊的心态,有一种纯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充满嘈杂纷乱,我们能否在社会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获得了些许启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心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学习方法。我们换个角度,把它理解为我们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练习,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我们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然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普通员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即使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充满重复单调,我们要经常学习,不断练习,如果是喜欢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需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的继续发挥自己工作的特长,有的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孙的天伦,这当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整天宅在家里,如果要寻找快乐,还是得发现自己愿意去学而时习之的事情。我想,这是孔子对待工作的态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自己的很多烦恼从此滋生不断。也许这有些道家不求上进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5

寒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6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7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新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篇8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伟大的智慧_《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_《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000字8篇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孔子智慧读后感”。

书籍是我们深入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可以让人对真正的作品更感兴趣,读后感写出我们因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你是否能写好作品读后感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这样的内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1)

寒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责干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这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这一条: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2)

我读了《孔子的智慧》后,觉得他老人家虽然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但始终有一种处乱不惊的心态,有一种纯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充满嘈杂纷乱,我们能否在社会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论中获得了些许启发。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们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种场合发出这种感慨的。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心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通常会认为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学习方法。我们换个角度,把它理解为我们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练习,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我们要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然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对普通员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即使对多数人而言,工作充满重复单调,我们要经常学习,不断练习,如果是喜欢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也需要找点喜欢的事情,学而时习之,有的继续发挥自己工作的特长,有的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孙的天伦,这当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满快乐。即使整天宅在家里,如果要寻找快乐,还是得发现自己愿意去学而时习之的事情。我想,这是孔子对待工作的态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功利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千方百计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自己的很多烦恼从此滋生不断。也许这有些道家不求上进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还应多读多想,也许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3)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 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 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 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 ,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4)

刚开始捧起这本书,心中充满着神圣,又充满了疑虑,我能读懂它吗?读过之后仍有不懂,但它却纯净了我的心灵,增长了我的智慧……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文化大师,他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座孔府,实乃国人精神的殿堂。面对孔子,常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与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简直就是一个“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经常会进行这样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们来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对话: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当子路听到夫子说出“从我者由与”时,“闻之喜”。呵呵,他怎么能不心头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却只想与他“乘桴浮于海”,这是多么无尚的荣耀啊!为什么让他随行呢,那是因为子路“好勇过我”,看来夫子对子路的评价极高。然而,紧跟着孔子却说了句:“无所取材”。“无所取材”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无“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么解,师生间对话的趣味才显现出来。想像着,正当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时候,孔子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愕然,那满面的窘态,那手足无措的样子是多么有趣啊。在这样的交谈中,看不到噤若寒蝉的学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似乎也不复杂,就是在开启心扉的谈话中渐渐地延展开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这正是孔子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学习孔子的智慧与精神,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会深陷在牢骚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开世人尊重的耳膜,并在别人的羡慕与嫉妒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读《孔子的智慧》,也许可以找到一条文化的脉络,触及圣人的脉搏,引起心灵的悸动……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5)

今年假期我阅读了《孔子的智慧》一书,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诚,二是学和教。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是两次面临生命危险也没有停下脚步。孔子其实从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书中的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们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教育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他的学不厌,教不倦。后儒思、孟一派学者在所著《学记》中,提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既是从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发展而来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为人师表。如果不学习,不注重修养的提升,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资格。

事实上,课改的精神也是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通过阅读《孔子的智慧》,我将汲取古老的教学智慧,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6)

在这个暑假中,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我有幸看到了《孔子智慧》这本书。当我拿回家看,我才知道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国,四处奔波。他发奋学习,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晚年的孔子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改《春秋》,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孔子智慧》中,特别选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对孔子的重要着作《论语》思想作进行全面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将孔子的思想重新归纳、整理,选取其侧重点,将世界着名企业家及其为商之道或战略思想与孔子思想融会贯通。让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领略精深的儒家哲学。

这本书上的故事数不胜数,有《包拯以身作则拒皇礼》、《贾岛“推敲”》、《请君入瓮的周兴》等古代故事。在我读完以后,我看到了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的优点。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学到了许多孔子身上的优点,学到了关于孔子身上的知识。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7)

伟大的智慧——《孔子传》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我读了朱老师推荐的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毫不虚假地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个在世人眼中伟大的人物。

《孔子传》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真正的见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们通常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孔子都是人们眼中对礼的要求最为详细规范的学者,孔子对于不道德的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是非常痛恨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但是,在作者鲍鹏山的笔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觉得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同时,孔子坚决拒绝绝对道德主义。我非常赞同作者在这一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仅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法律岂不是虚无的存在了么?因此,孔子并非是一个完全的道德主义者,从他对于绝对道德主义所持的反对态度就可以看出。

说到道德,孔子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世人皆知的。道德,即礼法。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因在外交时被人嘲笑不懂礼仪而下定决心学习“礼”。他临终时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还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礼”,可见,孔子对于“礼”的见解是被世人所肯定的。

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独到。大家都熟知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实际上,这还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思想。当孔子的学生问到老师对老子的评价时,孔子这样说:“天上的鸟会飞,地上的兽会跑,水中的鱼会游。飞的鸟,我知道怎么办,用箭射;游的鱼,我知道怎么办,用钩钓;跑的野兽,我也知道怎么办,用网抓。可是对老子,我真的没办法,因为他既不是天上的飞鸟,又不是地上的走兽,还不是水中的游鱼。他是什么呢?他是一条龙。”这还真是颇有味道的评价,也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孔子对老子的欣赏。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忧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而苦恼;等到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这番言论让我对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有了重新的认识。君子从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忧愁,所以君子终生快乐,小人的患得患失让他们永远处在愁苦的困境里,无法得到救赎。不得不说,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总能让我对不解的事物豁然开朗。

孔子的眼光总能欣赏到真正有趣的灵魂。孔子欣赏曾皙逍遥自在的情怀,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板正严肃的学者,他崇尚快乐,这让我觉得孔子内心是个有童心的小孩子。

这本书确实让我获益匪浅,或者说,在我心中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实际上,让我敬佩的,不是孔子的伟大,而是孔子超越凡人的人生智慧。它会让我懂得如何去生,如何去追求。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8)

暑假我读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感悟挺深的。书的第一章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坦率地说不知道》。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有这样一位学问深高的老教授,会五种语言,读过的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得过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没有一个人听过他卖弄学识或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资料,作以思考,认真钻研。老教授这种诚实的精神,使我无比地崇敬尊重他。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有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家,他总是大吹大擂。有一天,他受一名人邀请,去做客,这位名人家里来了许多美术界的元老、精英,他们畅所欲言,高兴极了。主人拿来一张画,说:“这是我刚买的一幅毕加索的画,请各位点评一下。”那个评论家马上站起来说:“色彩华丽,线条鲜明,果然是毕加索的画。你刚拿来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主任听完,仔细看了看画,说:“抱歉,我刚才介绍错了,这幅画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众人捧腹大笑,那位评论家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条缝钻进去。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马路上……这些“假洋鬼子”随处可见。我们应该提倡老教授那中诚实的精神品格,千万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只能被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并且善于向别人请教的人才能成材。让我们一起面对不知道,有勇气说“不知道”。

第一章导言一、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对善念一般人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而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的。因为现代甚至有些中国人,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任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拢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纪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始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

《孔子》读后感


《孔子》读后感

文/曹荣茂

经典句段:子路也问道:老师,大家都说学习有很多乐趣,我似乎不能体会,大概是学不会他们的东西吧?

孔子对他说:从知识中发现乐趣并喜欢上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用木瓢去装树叶上滴下的露水一样,一滴一滴地盛满了,一口喝下去,才能品尝到它的甘甜!仲由你的起步比其他人要晚,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学习要在生活中随时学,学了随时反省随时复习,要有恒心,不怕寂寞,当你学业有成的时候,就会感到内心真正的快乐了。

读后心得:孔子只所以成为圣人,大家的榜样,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1、有一个good mother。孔子的妈妈是颜徵在,为了辅导孔子30多岁就去世了。孔子的妈妈从小就教孔子周礼,又让孔子拜老子为师,为孔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有一个好家长,好父母也很重要。我妈妈就给我报了一堆辅导班,希望我考个好初中,好大学。毕竟父母望子成龙吗,我也会好好学习的。

2、人不知而不愠。孔子学有所成以后,想要参加季平子举办的飨宴,但是被季氏家臣阳虎请了出去,孔子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离开了,孔子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气度也是值得学习的。我遭爱了委屈,肯定会发火,一次,我上课没说话,老师硬说我说了,当时我特别讨厌那个老师,其实我完全没必要生气,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心平气和才是正道。所以人不知而不愠才是要努力的方向,这又让我想起了但丁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3、学就学好。孔子曾经和别人学习音乐,同一首歌学了好长时间,并不是他不会,而是要寻找其精髓。学完以后,弹的比他老师都好。我们也要这样学才有效果,不能样样都学,样样稀松,跟鼯鼠一样。我认为学就认真学,学好一技之长。

4、渴望知识,孔门立雪。孔子小时候在他外公家学习,一次,他有不会的地方,想去问外公,可外公正在睡觉,他就在院子里等着,外面天寒地冻,孔子就跑步让自己暖和,一直等到外公醒来,孔子这种好学的精神也成就了他。我们也应该这样虚心好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5、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知礼,想实现天下大同,当然这不现实,孔子还是去做了,孔子就这么执着,努力改变着当时混乱不堪的局面。我们也一样,只要是对的就去做。有一次过红绿灯,其他人都跟箭一样的飞了出去,协警阿姨在后面喊:别闯红灯。 可是没人听她的,其中一个还不屑地扭头看了她一眼,她能改变当时的风气吗?很难,但她还是做了,这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孔子最可贵的地方。

孔子读后感


孔子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孔子》这部电影。

孔子,姓孔,名丘,山东曲阜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一开始只是一个中都大夫,后来因为鲁君知道孔子把他管理的地方治理的很好,所以就提拔他做了大司寇。当时的相国季氏家族的季平子死了,他生前要求把他喜欢的人给他陪葬。其中有个小家奴跑了,被孔子收留。第二天上朝,季平子的大将公孙纽对孔子说:季相国生前要求我们把他最亲近的人给他陪葬,这小家伙应该还给我。孔子微微一笑,说:将军是季相国最亲近的人吗?公孙纽说:是呀!孔子点点头笑着说:那就请跟着季相国去吧!公孙纽气得鞋子都掉了。看了这里,我哈哈大笑。

有一次,齐景公听说鲁国重用了孔子,就想找机会把孔子和鲁君围困在山谷里。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孔子先派出十辆先锋战车在齐军前叫阵,再让自己的弟子用一百辆牛车在山后呐喊助威,吓得齐军马上就撤退了。更为厉害的是,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汶上三城。孔子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啊!

后来孔子被迫来到了卫国。君夫人接见了孔子,但是孔子觉得卫国局势不好,所以离开了。孔子带着众弟子来打菜国的时候,接到要冉由去解曲阜之围得消息。孔子让冉由先去,自己带着众弟子过一些时日再走。在路途中,孔子失去了颜回和子路。几年之后,孔子回到了故乡曲阜,写下了《春秋》这部书,然后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三岁。

这部电影把孔子的一生表现到了银幕上,我们要向孔子学习。

孔子读后感范文二

很早就想深刻了解这位影响中国文化,或者可以说是奠定了中国文化基调的先哲。他创立了儒家文化,他开辟了贫民教育时代,更是弘扬了周礼,强调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尽管在政治上他没有太大作为,但在教育和文化思想上,他给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当今世界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威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就说明这点。一直想抽点时间把他咀嚼一遍,可直到毕业前夕才看完,慨叹孔子的一生,慨叹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以追求周礼治天下的愿望,慨叹他有教无类的思想,慨叹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仪观念。要慨叹的太多太多

孔子,字孔丘(前551-前479)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人也无法比肩的。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实际上是个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物。说他平凡是说他出生于春秋时代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贫苦,为了糊口,他曾做过一些上流社会所不齿的下贱工作,他也曾因为处境的贫寒而被鲁国的大贵族们拒之门外,遭到凌辱。在那个礼乐征伐自大王出转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向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最后转向礼乐征伐自陪臣出混乱局面,像孔子这样尊礼的人必然不能让当时掌权的大夫欢迎,所以孔子的一生政治生涯异常不顺,可以说是无所建树。

吾十五而志于学可以说孔子明白学习之道还是比较早的,估计我二十五才能志于学,从那时起孔子开始潜心学礼,早年的孔子就追求对周礼的把握,每每醒来恐己周礼不足,足以看出孔子对礼的重视。三十岁前孔子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大约在三十岁左右,他的学问才渐渐被社会所接受,声名也逐渐远播,但是他任然是个手无寸权的教书先生。直到51岁时,他才时来运转,登上了鲁国政坛,由中都宰、小司空而做到大司寇,并且摄相事。可正当他准备一展政治才华、进行理想中的社会改造工程之际,由于他触犯了鲁国大贵族的既得利益而被无情的赶下了鲁国的政坛,短短三年政治生涯就像滑过夜空的流星那样转瞬即逝了。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自我放逐式的漂泊生活。他带着一群弟子,到处宣扬她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国度。他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多次出入卫国,被逐于宋国,困于陈、蔡之间,徘徊于楚国的边陲,可谓历尽坎坷,四处碰壁,却始终没有能够实现他的夙愿。最后不得不以68岁的高龄重返故土鲁国。

回国后,他被尊为国老,但也无非是贵族政治花瓶中的摆设而已。73岁时,这位老人在寂寞中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平凡的一生。

孔子毕生做出的最突出贡献要数他为抢救濒于灭绝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种优秀文化都必须建立在独特的文化基石上,基督教文化之《圣经》、犹太文化之《旧约》、佛教文化之《佛经》、伊斯兰文化之《古兰经》等都有力的证明了这个结论。因此,如果中华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石,那么中国文化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文化基石就是人所共知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它承载这中华民族文化最古老的信息,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那世世代代都汲取那里面的营养,并且结出令世界惊诧的累累文化硕果。而这些古老而宝贵的典籍正是孔子以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精神、用毕生的精力从那个动乱的岁月中抢救出来的名族文化瑰宝。所以我们应该永远感谢孔子。

一句话总结孔子:伟大的教育家、保守的思想家、失败的政治家。

《论语》(孔子)读后感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话虽有夸大之嫌,但是证明了《论语》在我国诸子百家著作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及其不可超越的地位,其中至多理论仍被世人视为真理,不但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名扬四海,被誉为东方的圣经。

在《卫灵公》里,他说道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时,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孔子认为他的生死观就是将仁作为最高标准的。生命是宝贵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仁。杀身成仁自古以来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宪问》中,孔子讲到了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因此,一个人除了要勇之外,还应该修养其他的各种品德,从而变为有道德的人。孔子鄙视物理和权力,崇尚朴素和道德。所以他周游列国,宣扬自己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可惜并未受各国国君接纳。

在《子路》里,孔子阐述了自己对于士的理解。孔子认为,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偶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都是气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虽然孔子的认识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他敢于质疑统治者的精神。孔子眼里,统治者做到以仁待人待国后才称的上是士。

在《先进》中,孔子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希望人们言语要谨慎。

在《季氏》里孔子谈到,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献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额好处,与君子交往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颜渊》中,孔子谈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他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总而言之,孔子及其弟子的箴言警句在近日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规范人们的举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孔子世家》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仁爱、礼仪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但这样一位“至圣先师”,也是由一个平凡的人逐步成长起来的。

孔子诞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故去了。后来,他到周去学礼,回来后门下的学生就多了起来。这时的孔子,一心一意想要推行他的仁爱、礼仪,在他三十五岁时,终于升任了大司寇,主管礼仪。齐鲁夹谷会盟时,孔子恰好监理典礼事务,临行前他建议鲁君带左右司马,以备不测。会盟时,齐方表演刀剑乱舞,孔子唯恐其伤及鲁君,立刻挥袖制止。齐方又叫小丑和美女上台表演,他们对鲁君做出了轻漫的举动。孔子见状,怒斥伶人,司法官即将其腰斩。由于孔子胆识过人,义正辞严,令齐景公十分不安。为表歉意,齐国将之前占领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给鲁国。

然而,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又不满鲁定公沉溺酒色,孔子终于去职离乡,开始了漫长而坎坷的“周游列国”。“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他周游列国,是为了寻找与他政见相合的当权者,来传播仁爱和礼仪。他不为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在卫国,他因卫灵公爱慕美色、不理政事而失望离去;在宋国,被想加害于他的司马桓魅赶了出去;甚至在郑国,孔子与其弟子失散。有人对其弟子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额像尧,颈像皋陶,肩像[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地址]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三寸,没精打采,像只丧家狗似的。”子贡听后非常生气,便将此事禀告孔子,没想到“至圣先师”孔子欣然笑道:“我的长相倒未必真像圣贤一样,但说我为推行仁爱、礼仪的大道,落得无处藏身,像丧家狗似的,这一点倒真的不错,真的不错!”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拥有这样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具有这样荣辱不惊的境界。

经过陈蔡之难后,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而鲁国依旧不用孔子,他也无心出仕,遂开始修《诗》、《书》,定《礼》、《乐》,编《春秋》,又十分喜欢研究《易》。另外,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因材施教,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人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有所成就,成为当时知识阶层的中坚力量,并且汇集成了儒家学派。直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一:《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圣人。

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一爱一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三十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然很谦虚,我的成绩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继续学习,一直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

篇二:孔子拜师读后感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 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一爱一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由于孔子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学问,他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老师了,但他从不满足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学无止境,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决心再拜老师,继续学习。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距家乡上千里的洛一陽一,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老子。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很深,跟您学习,必有长进。再说,越是研究学问,越应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子很感动,就收了他这位学生。此后,孔子每天不离开老师左右,虚心学习,随时请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习结束了,辞行时,孔子恳求老师给予临别的教诲。老子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说: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你就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你对我的尊敬叫我感动。孔子听了老子的话,连忙行礼。回到家乡。孔子在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称赞孔子的学问,也很尊重他。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孔子是一位热一爱一学习、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因此学习知识必须孜孜以求,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热一爱一学习、虚心学习的一精一神和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的高尚品德。

篇三:《孔子拜师》读后感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至今我还印象深刻。从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如课文中写的这样: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他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一陽一,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三个月后,走到了洛一陽一,拜了老子为师。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联系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当我考试考得较好时,就会沾沾自喜。

在这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我自认为语文是自己的强项,平时掌握得好,况且这次考试题目又较简单,轻敌的小苗就在我的脑海中滋生了出来,于是就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仔细检查。等试卷发下来一看,我只得了90分,连我都惊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细一看,原来有三道基础题目看错了,导致全部做错,被扣了六分。连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够详细被扣了三分,这就是我骄傲自满的结果,我后悔地流下了眼泪。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是不能满足的,是要我们不断汲取的。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篇四:坚持不懈学而不厌读《孔子拜师》有感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一陽一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一精一神。孔子有这种一精一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一精一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你能把握好时机,那么你就是最棒的!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海中勇往直前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坚持不懈的一精一神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

篇五:孔子拜师有感

昨天,我们学了课文《孔子拜师》。我深深知道了学无止境这个道理,让我以后更热一爱一学习了。孔子虽然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不满足自己的知识。让我深受启发以后在学习的道路上更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学孔子尊师重教的做法。孔子拜老子为师以后,还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更能看到他好学不倦的一精一神。让我知道:读书破万卷,能行万里路。因为,学习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同学们,趁现在我们还年轻,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呢?请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人的一生中,更要活到老,学到老。名师点评:作者从《孔子拜师》中看到了一个好学的孔子,一个无止境追求知识的孔子。我们想到孔子,会说他智慧,喜欢传授众人知识,是千秋为师之表率,但《孔子拜师》里则是完全相反的一个孔子。作者从这里感悟到的,正好是一个学无止境的道理。

篇六:孔子拜师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孔子拜师》。文章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岁时已经远近闻名了,但是他还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一陽一,拜老子为师,他谦虚好学,每天不离老师左右。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在没有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无论自己有多深的学问,都不要骄傲这个道理。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的老师,非常佩服孔子的学问,同时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样有同感,学问就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没有止境,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相信最终总会有收获的。

今后,我要牢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好学,长大要和孔子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孔子拜师读后感600字

课文《孔子拜师》主要讲述了孔子30多岁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老子礼节高超,谦虚谨慎。

孔子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精神品质。我有时候考试成绩比较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尽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认真求学,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知识殿堂的小学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

我一定要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主要写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几个月后来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孔子想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说:学无止境! 这充分说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谦虚,礼貌待人,而且表明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值得我们学习。我还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正含义,这将激励我努力学习。

孔子拜师读后感400字

孔子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精神品质。我有时候考试成绩比较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主要写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几个月后来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孔子想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无止境! 这充分说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谦虚,礼貌待人,而且表明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值得我们学习。我还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正含义,这将激励我努力学习。

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尽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认真求学,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知识殿堂的小学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一

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至于后世,更有所谓大诚至圣先师之号。孔氏之学,渐乎后世,不可谓不深远矣。

然则孔子之不用于当时,何也?

有论者以为其生不逢时,故有不遇。果哉?子贡曰:夫子盖少贬焉?子曰:而志不远矣!以此知孔氏一学者也。学者之为,道也。不容于世,亦宜矣。孔子亦自知也,故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语。孔子不悦桀溺,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以此知子之执也。孔子自云: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诚然一学者之象也。

孔子之学博。楚令尹子西曰:诸侯之使,无如子贡者,诸侯之辅相者无如颜回者,诸侯之官尹无如宰予者。然圣者不霸,霸者不圣。所谓王者之说,亦宜付诸东流。孔子既以修道不倦而圣,又不降志以求,其不容于世不亦宜哉?世之所求,无非霸也。

春秋之时,诸子纷争,各以说逞,皆以己学为正道。所言不一,所执亦异。然大道渺茫,实难求索。道有大小之分,有霸,王之别,有学用之类,以此道论比彼道,不亦怠哉?王霸有道,为政有道,书画有道,庄子曰:矢溺亦有道。

与孔子同时之诸子,名、法、墨、阴阳亦传诸后世而不绝,唯儒高出诸子而独尊,何也?无他,时也。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cn

昔孔子生之不遇,后,身既没而名显,皆因时也。春秋之时,大礼已坏,而孔子教人以忠恕,克己复礼,期诸侯俱以王室为。秦遵法术而亡,汉鉴前辙而杂儒法,孔学终以君臣父子而得显,岂非无因乎?

《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二

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伦理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难,如流水般,坚持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下定决心,走上杏坛,传先王之道、授六艺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当时60岁。孔子周游列国到宋,和弟子们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扬言要杀孔子时,砍倒大树。弟子们让孔子快跑。孔子却安慰弟子们,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秘密地离开宋国。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师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赶时,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师徒先后来到新郑。当时孔子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非常狼狈。子贡等人四处寻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老头,长相不凡。脑门子像尧帝,脖颈似尧时的名法官皋陶,双肩类似郑国大夫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丧家之犬。子贡见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话学给孔子听。孔子听后,见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大笑,说:说我形状像贤相,那可不敢当。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这种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地对待挫折、坚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最后,假如将孔子和庄子相互比较的话,在主观上,我更向往庄子那样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观上,我更提倡孔子的处世智慧。尽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无过?孔子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智慧,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绝,激励着万代子孙。

喜欢《孔子智慧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孔子的智慧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